2024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半年工作总结(4篇)

时间:2024-08-28 14:56:02 浏览量:

篇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半年工作总结

  

  发改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下称发改局)作为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重要机构,其工作也备受关注。2024年上半年,发改局在推动经济发展、提高改革水平、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下半年的工作将继续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发展

  上半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18年以来的稳中向好态势,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发改局在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推动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方面,发改局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和引导力度,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产业创新能力。发改局也积极推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改革创新

  在深化改革方面,发改局在上半年积极探索新的改革路径,着力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和财税改革等。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改局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帮助民营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提升了民营经济发展的信心。在财税改革方面,发改局加强了财税政策的调控,促进了税收体制的改革,为企业减轻了负担。

  三、促进社会公平

  上半年,发改局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发改局着力解决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发改局还加大了对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助力构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同时发改局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一是经济增速可能出现下滑的压力,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大,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二是改革进程还不够顺利,一些改革政策落地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三是社会公平问题依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亟待解决。

  下半年工作计划

  为了应对上半年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发改局将在下半年继续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公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突破。

  一、稳定经济增长

  为了稳定经济增速,发改局将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发改局还将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发改局还将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解决好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篇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半年工作总结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总结

  一、工作概述

  2024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围绕党中央确定的发展目标和改革任务,深入贯彻落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三大战略”、“五大发展理念”,以推进经济发展、深化改革、保障民生为主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密围绕实施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推进supply-sidestructuralreform,全面深化改革,坚决打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战”,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二、重点工作

  1.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我们紧密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在加快培育新动能上,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在加强实体经济发展上,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完善经济体制上,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深化改革和开放:我们在深化改革上坚持问题导向,突破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难点,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改革,优化管理制度和营商环境。同时,积极推进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我们通过加强产权保护、创新改革机制、加强监管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了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和可持续性。

  3.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大投资力度,推进交通、水利、环保等领域的项目建设;在加强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的改革上,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成效与亮点

  1.经济发展明显加快: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9%,超过预期目标,比上年增长0.5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同时,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需求不断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增加。

  2.改革成果丰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我们聚焦瓶颈制约和深层次矛盾,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解决了一批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效提高了供给质量和效率。在市场化改革方面,我们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加快形成能够全面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

  3.民生保障有效加强:在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民生领域,我们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确保人民享有更多的公共服务。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医疗保障更加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住房保障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四、存在问题与对策

  在工作中,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

  1.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局面依然存在,发展之间的差距仍然较大。我们将加强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源、产业等要素流动和优化配置,促进全国一体化发展。

  2.改革任务繁重,改革红利释放仍然不够。我们将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推动形成更加有效的市场机制,减少政府管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3.在民生保障方面,特别是教育、医疗等领域,一些地方和群体的需求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我们将加强政策的精准性和适应性,做好补短板和温暖民生的工作。

  五、展望未来

  2024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进一步加强工作,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市场化改革、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系统性改革,加强改革政策的协同性,确保改革的整体效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民生水平持续提高。同时,我们将加强政策沟通和协调,充分发挥政策的整合效应,促进各类改革政策的协同发力,实现改革的整体效应。

篇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半年工作总结

  

  荆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规划信息

  市发改委工作总结和2023年初步工作计划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县市发改局的全力支持下,市发改委认真贯彻市第二十次党代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全力应对多重突发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主动作为,全面履行职责,做好统筹协调工作,扎实推进市委、市政府工作,为全市经济市场稳定和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谋大局、抓大事,参谋决策得到高度认可

  (一)谋划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荆门“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的新定位、新目标,组织编制了《荆门市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实施方案》,积极探索符合荆门实际、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提出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提速升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荆门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初步谋划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性项目623个,总投资6848亿元。

  (二)推动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按照省委统一决策部署,与省规划同步组织编制《荆门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坚持贯彻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守住流域安全为底线,以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推进四化同步发展。规划大纲得到省委初步认可,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样板带到北京向中央汇报。

  (三)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和产业布局。为发挥中心城区集聚引领作用,组织开展了中心城区空间和产业布局专题调研,形成了《关于优化中心城区空间和产业布局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认真分析了中心城区空间和产业布局现状,立足“百万人口、百平方公里”目标,明确了“东联、南融、西优、北限”的城市发展方向,提出了优化调整功能区布局、完善生态空间格局、支持高新区?掇刀区集聚发展和融合发展的建议。

  (四)研究推动飞地经济。组织研究推进荆门高新区与其他县市区开展园区共建发展飞地经济工作,认真分析荆门高新区和其他县市区产业发展形势,并印发了《关于研究我市园区共建发展飞地经济工作的通知》,基本形成了我市园区共建发展飞地经济工作初步构想和对接清单。

  二、抓调度、稳增长,推动经济全面复苏

  (1)着力加快发展。科学制定和组织实施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和调度,保障计划顺利实施。

  (二)围绕稳定经济抓调度。统筹全市经济运行监测调度,坚持市政府一月一分析一调度、部门一周一碰头一督办,组织推动“开门红”“双过半”,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坚持固定资产投资“月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市县两级同频共振,重要支撑指标按天跟踪监测,做实项目投资统计基础。受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全市经济运行承压前行,结构调整扎实推进,新动能持续成长,就业民生有效保障,发展韧性继续彰显。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40亿元,同比增长13%。

  三、抓项目、扩投资,发展底盘持续筑牢

  (一)聚焦重点领域谋项目。抢抓国家、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机遇,建立全市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全市基础设施项目谋划和推进联席会议制度等,聚焦“五大领域”,编制“四类项目清单”,谋划基础设施项目214个,总投资3646亿元。按照“干今年、想明年”要求提前启动2023年重大项目谋划工作,组织各地、各部门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流域综合治理统筹四化同步发展两个抓手,谋划2023年项目1712个,同比增加175个,总投资6165.5亿元,同比增长17.4%,年度计划投资2173.1亿元,同比增长20.3%。

  (二)突出提速提效建项目。实行重点项目“每月督办通报、双月开工打擂、季度拉练比武”,每月对各类项目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督导、滚动调度。围绕项目谋划、推进、开工、建设、竣工全生命周期,实行全过程贴近服务、全方位要素保障,打通项目建设梗阻。以精准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突发疫情冲击,推进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复工。1-11月,全市新开工入库项目1430个,同比增加505个,总投资1722.5个,同比增长36%;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029个,同比增加44个,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46个,同比增加17个;56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0.88亿元,占年度计划127%;1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25.19亿元,占年度计划110.6%。亿纬20GWh高比能磷酸铁锂储能动力电池、恩捷锂电池隔膜生产、汉江沙洋港疏港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入库;新洋丰30万吨合成氨、海太欧林华中制造基地等40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

  (三)抢抓政策机遇争项目。抢抓中央稳增长一揽子政策机遇,制定各类向上争取项目清单等,打好抢抓政策机遇“攻坚战”。筛选74个拟争取国家及省支持重大项目纳入清单管理,实行市领导挂帅向上争取。2022年,全委共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12.13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项目44个争取到位资金11.44亿元;省预算内项目27个争取资金0.69亿

  元。23个政策性基金项目(已获批银行放款额居全省第6位)、320个中长期贷款项目(数量居全省第4位)、31个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再贷款项目通过国家审核。

  四、抓重点、强动能,推动重大项目提速

  (一)高铁建设全面提速。围绕荆荆铁路提前建成通车、荆门西站扩大站房规模等重大事项,积极争取省发改委、荆荆公司、武汉铁路局支持,优化施工方案,制定了《荆荆铁路提前建成通车倒排工期时间表》,最大程度压缩施工工期,将通车时间提前半年。武荆宜高铁已完成投资38.24亿元,占投资计划的95.6%,荆门西站已进入主体施工;荆荆铁路荆门段已完成投资12.66亿元,占89.9%,沙洋西站站房工程已开建;襄荆高铁施工准备工作顺利推进。征地拆迁快速推进,完成质效分居沿线地市前列;资金保障措施有力,申请专项债25.21亿元,上缴资本金和征拆补偿各类资金22.7亿元,资金使用率达90%。

  (二)交通建设成效明显。加快推进浩吉铁路荆门北至子陵联络线、汉江沙洋疏港铁路专用线、钟祥汉江码头垃圾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荆门北站货场、沙洋岸电设施等项目已竣工。推动荆门机场、荆门至随州高铁、长荆铁路扩能改造、荆沙铁路改造、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铁路专用线、荆门北公铁水多式联运物流园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72个项目纳入国家、省项目“笼子”。

  (三)能源建设不断加强。持续推进水风光百万基地项目建设,光伏项目一期40万千瓦、二期30万千瓦已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10月底全容量并网;风电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前期手续,明年初开工建设。北山抽水蓄能项目正在开展三大专题的审查工作;京山抽水蓄能项目已完成初步选址,并开展项目预可研编制等相关工作。南北城区供热管道连通、爱飞客-十堰

  变220千伏线路投运,吴家湾220千伏变电站开建。加快推进充电桩建设,编制了《荆门中心城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21-2035)》、《荆门中心城区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特许经营项目实施方案》。实施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工程,9月30日在漳河新区国华汇金中心开工建设第一站。

  五、抓创新、补链条,结构优化加速升级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成功争取6家创新平台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荆门高新区在2021年度评估工作中获批优秀档次,在区域示范基地—大小企业融通创新专项行动中位列第8。加强市校合作,亿纬动力与武汉大学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已进入实质化运作阶段。

  (二)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列出《荆门石化重点项目清单》、《荆门石化企地合作项目清单》和《荆门石化重点工作事项清单》,启动编制结构调整化工转型项目可研报告,推进荆门石化转型升级。20万吨/年烷基化地企合资合作项目股东协议与合作章程已获中石化总部批准。推进魏荆线、仪长线改造,魏荆线改造已完成专篇审查,将于近期开工。制定产业链推进重点工作清单,精准招商延链补链,重点跟踪石化下游项目,有序推进产业链发展。推动成立桥米产业联盟,吸引37家企业入盟。将“京山桥米”确定为我市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产品导入上海等5个一线城市和线上11个销售渠道,9个企业的16个产品入驻全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平台。完成制定京山桥米种植规范和生产加工操作规范地标,推动企业加强育种优选攻关,延伸桥米加工链条,发展稻米文化农创产业。争取国内知名企业融入我市“一袋米”工程,泰康京山农场项目初步建成,全力打造京山桥米酿造基地。

  (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进通航产业发展,聚焦通用航空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大力开展通用航空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积极推进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1-10月,通航产业实现总产值约4.2亿元,同比增长8.32%,年底前可突破5亿元。成功签约全球鹰无人机荆门项目一期等10个项目,实现了无人机产业项目零突破。新增注册落户通航企业5家。AG50国产轻型运动飞机成功取得TC证,鲲龙AG600M全状态新构型灭火机在漳河机场成功完成水上首飞和投汲水试验,获得首批6架订单。荆门市支持605所“十四五”创新发展协议已通过市政府常务会审议。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发展,我市高端储能产业集群成功入选湖北省首批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并成为获得省预算内补助资金的四个基地之一。

  (四)现代服务业提速升级。强化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了《全市2022年服务业发展工作要点》、《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荆门市贯彻落实全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稳住经济增长若干措施工作清单》,细化落实措施38项。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争取格林美和弘毅电子纳入了全省第二批“两业”融合试点企业名单,推进航特装备和京山轻机第一批试点项目建设。围绕制造服务业培育,聚焦零担专线物流、冷链物流、商务服务业,加快实施全市服务业“五个十工程”。建立完善服务业运行月调度分析工作机制,围绕“五个重点”,明确了120家重点企业和80个重点项目进行重点监测调度。前三季度,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8.35亿元,同比增长3.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

  六、抓协调、促落实,重大战略深入推进

  (一)统筹推进宜荆荆都市圈建设。明确发展思路,会同宜昌、荆州编制都市圈发展规划纲要、三年行动方案和2023年

  重点工作清单。联合申报了磷化产业国家先进制造业基地,动力电池闭合产业链条初步形成;联合签订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成立都市圈文旅产业一体化发展联盟,共同发行“宜荆荆恩”城市群文旅惠民卡;成立宜荆荆都市圈青年创新创业联盟、高校招聘服务联盟、媒体联盟等合作平台。发布了第一批171项通办合作事项清单,推动宜荆荆都市圈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实施互认公积金贷款及偿还公积金贷款提取政策。谋划储备重点项目221个,30个项目纳入全省区域发展项目清单,总投资692亿元。

  (二)统筹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全面分析研究县市区县域经济指标评价结果,形成了《荆门市2021年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分析报告》。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沙洋新材料,京山智能制造,钟祥循环磷化工和农产品加工,东宝电子信息、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高新区?掇刀区循环化工、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新能源动力电池九大产业入选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通用航空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被纳入省十大重点培育产业,东宝区获评“中国绿色家居智能制造示范区”。制定出台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等系列配套文件,支持钟祥、京山冲刺“全国百强”,东宝和钟祥、京山分别稳居全省一类和二类县(市、区)前列。

  (三)统筹推进城市工作和新型城镇化。印发了城市工作行动计划、年度工作要点、重点项目清单。市博物馆新馆、市两馆两中心、市民中心等一批公用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中心城区路网建设,完善供水、供气、供热基础设施,罗汉山隧道全线贯通,白云大道、月亮湖北路改造竣工通车。推进城市更新,完成261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发展壮大城市经济,长城汽车、亿纬动力等一批新增长点产能加速释放,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印发了2022年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要点和2022年全市县域城镇化重点任务清单,建立了县城品质提升工程项目库。

  预计到2022年底,我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可达到60.7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七、抓改革、增动力,发展环境有效提升

  (一)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抓好惠企政策落实,统筹推进稳增长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落实,牵头细化贯彻落实的153条和103条举措,探索实施“申报类”惠企政策“即申即享”,“免申即享”政策扩面至44项、“3+3”天兑现。截止11月底,全市“认定类”惠企政策共兑现资金7584万元,惠及企业503家(次)。敢于先行先试,25项改革事项、32个试点创建成功,试点数量全省排名第四。“深化工业用地‘标准地’出让”“推进企业年报自主公示”典型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优化涉企服务,在全省率先设立“企业家日”,开展“政企早餐会”等活动七期;持续开展“解稳促”活动,研究解决企业(项目)反映问题1742个。加强督办问责曝光,举办优化营商环境专题电视问政,拍摄制作暗访短片,公开曝光一批损害营商环境反面典型。

  (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状况监测排名持续保持在全省领先位置,今年一直保持在全省前3位。持续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提升行动”,在42个领域开展分级分类监管,11类重点行业从业人员中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加快创建全省重点行业从业人员信用体系改革先行区,“探索重点行业从业人员建设个人信用体系”改革经验得到省通报表扬。“诚信单位”宣传活动、“守信典型和失信案例发布会”、“诚信荆门”信用惠民工程、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信用修复等多项特色工作,受到省信用办充分肯定并在全省复制推广。推进与文明城市复评相关的各项诚信社会建设活动,完成了2022年文明城市复评网上资料申报工作。

  (三)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制定2022年经济体制改革项目分工方案,组织建立工作台账,形成常态化工作调度机制。会同市行政审批局、商务局印发关于《转发<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的通知》,建立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统筹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推行新增工业“标准地”出让制度,出让工业用地94宗,面积8361亩。推广“拿地即开工”模式,8宗工业项目实行五证同发审批。畅通劳动力要素流通渠道,组织招聘活动535场,帮助企业招工4.56万人。落实稳岗扩岗、创业扶持、就业援助等举措,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失业人员再就业3万余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实行“三张清单”,今年以来累计建立成果转化供给清单326项、需求清单233项、应用清单54项。协调推进了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新能源领域混改、产权保护工作、培训疗养机构改革等改革事项。

  八、抓统筹、硬攻坚,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一)抓好能耗双控和用能保障。紧盯能耗双控省定目标,持续强化能耗双控分析调度。加大对规上工业企业能耗直报系统操作的指导力度,有效区分原料用能,实现直报系统填报科学化、规范化。严格落实节能审查制度,严把项目入口关、质量关。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能需求,重点支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在全市GDP能耗3倍以内高质量项目建设,重点保障高科技项目、民生项目用能需求。2022年向上申报并获批能耗5000吨标准煤以上节能审查项目17个,争取用能权64.47万吨标准煤。

  (二)抓好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推进“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落地实施,制定印发了《荆门市深化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推进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制定印发了系列工作方案,组织召开了塑料污染治理现场会,实施了塑料

  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绩效评估。我市的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经验做法,在8月16日召开的2022年全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上作典型交流,向全国推广。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实施化工园区和省级以上开发区实施循环化改造,推进循环化改造重点项目38个;指导荆门高新区等5个开发区基本完成编制循环化改造升级方案,策划重点项目59个,计划总投资388.93亿元。积极向上争取,成功入选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国家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重点城市。

  (三)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全力督办协调国家警示片披露我市问题整改,2020年警示片披露我市竹皮河城区段水污染问题目前整改任务己基本完成。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十大行动,45个重大事项稳步推进,58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推进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进行了重点工作责任分解并按时调度。全面调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污染治理“4+1”工程、长江禁捕、系统综合治理、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区域发展、制度保障等工作。加强舆论宣传,开设生态荆门专栏,持续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进行宣传。

  九、抓民生、补短板,持续改善社会民生

  (一)推进民生服务工程建设。加强重点领域政策制定研究,编制发布了《荆门市公共服务“十四五”规划》。针对当前养老、托育等社会公共服务行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会同市民政、卫健等部门制定《荆门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市一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市妇幼保健院妇儿健康大楼、市中医医院中医康复保健中心大楼项目、荆门技师学院产教融合中心项目等一批社会领域重大项目有序推进。

  (二)加强价格调控和监测预警。着力稳定民生商品物价,九月以来投放猪肉160吨,遏制猪肉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势头。落实物价上涨与社会救助联动,向困难群众发放价格补贴850万元。加强价格日常监测,全年上报价格形势分析及动态80多篇。全市CPI运行总体呈温和上涨态势,1-11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比去年高1.8个百分点,完成全年价格调控目标。稳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主要大中型灌区基本形成了协商定价水价形成机制。完善供水供气价格形成机制,根据价格联动方案对非居天然气价格进行了疏导,开展了掇刀集镇供水价格听证,对掇刀乡镇集镇和农村自来水价格进行了调整。组织实施全市七大领域涉企违规收费整治工作,全面排查了七大领域违规收费问题。组织开展了水电气暖行业收费清理规范,正在编制水电气收费清单。加强物业收费和停车收费管理,形成了《荆门市物业收费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着手完善市辖区机动车停放服务差别化收费政策。加强成本调查监审,全年开展16项成本调查监审。做好价格认定工作,全年办理涉纪、涉刑案件5件,复议案件2件,受理咨询件20件。

  (三)加强粮食购销储备管理。组织开展粮食收购工作,截止10月底,全市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共收购粮食12.1亿公斤,增长21%超额完成目标任务,收购总量居全省第三位。做好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准备,争取省批复我市2022年小麦和中晚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收储库点6个和20个。扎实开展秋粮收购监督检查,确保秋粮收购过程中未发生一起违规行为。积极推进企业信用监管信息化工作,将全市200家粮食收储加工企业纳入到全国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平台并通过国家审核,信用监管覆盖率达100%。扎实开展了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省委第八巡视组涉粮问题专项巡视反馈意见的50个面上问题,全市发改(粮食)内部企业自查和行业管理部门检查发

  现的63个问题、部门自查的19个问题,市纪委涉粮问题专项巡察反馈的7个问题均整改完毕。

  十、抓稳定、保供应,统筹发展与安全

  (一)全力确保能源安全。扎实做好电力保供,全力“组煤保电”,国能、华能双机满发满供,为“迎峰度夏”提供了强力支撑,圆满完成迎峰度夏需求侧响应工作。积极协调亿纬锂能、格林美、鄂中化工、洋丰中磷等重点企业用电保障工作。扎实做好天然气保供,全力组织气源保障企业增量气供应,落实2022年110万方的政府储气任务。提前部署今冬天然气保供工作,重新修编《冬季天然气保供应急预案》,组织做好应急准备。积极协调荆门城区车用天然气保供。扎实做好热能保供,全力保障国能、华能机组保供热,督办完成南北热力管网互通。协调建立工业煤热价格联动机制,有效化解了热价顺价矛盾,营造了良好的供热市场秩序。

  (二)全力确保粮食安全。扛牢粮安工作政治责任,认真分解落实粮安责任制,扎实开展粮安考核及问题整改,顺利通过2021年粮安考核,获得优秀等次,认真开展反馈重点问题整改,7个问题全部整改完毕。组织建立健全各项配套文件和规章制度72个,切实形成靠制度管权、管粮、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扎实开展粮食品质调查测报及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工作,全年完成收购粮食质量调查、安全监测、品质测报及重点区域监测样品511份,新收购粮食抽样合格率100%、宜存率100%。

  (三)全力确保社会稳定。扎实开展国际广场问题处置,完成了新苑置业案结案销号并实现了新旧公司30%资产划转,清理债务总额44997万元,归集资产总值17817万元。打好结案销号攻坚战,清理债务总额为44997万元,归集资产总值17817万元。债权人按债转股方式已成立公司,实现了新旧公司30%

  资产划转,以30%的资产稳定了70%的债权人。推进“一事一案”执结集资参与人债权确认工作,执结收回资金和减少债务11187.6万元。积极稳妥推进分证办理,全部495套房已办证157套,其余正在办理,确保应办尽办。完成新苑置业公司接管,遗留问题处置已由新成立的协商平台和清算组接管。坚持接访群众,及时解决遗留问题,保持了总体稳定,相关工作的到业主和利益方广泛认可。

  (四)确保器官安全。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及时有效处理反馈信访。截至目前,已完成市委书记专属版信访29件、市长12345热线信访13件、智慧信访6件、依法公开申请3件。扎实做好机关疫情防控工作,认真落实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工作部署,加强对干部职工相关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保障防疫物资供应,做好机关公共环境防疫消毒工作。认真组织下沉社区的政府官员参加疫情防控和党的20大及重要节日防汛抗旱值班。

  十一、抓班子、强队伍,提升干部能力素养

篇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半年工作总结

  

  2024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

  2024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作总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全面发展规划: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全面制定未来几年国家发展的规划和目标,重点关注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等方面,确保国家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2.推动经济发展: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加大扶持创新创业和科技发展的力度,鼓励企业创新,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推进结构性改革: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继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4.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加强就业政策的落实,提高民生福祉水平,推动社会事务的稳定发展。

  5.加大绿色发展力度: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进一步落实环保政策,加大对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低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2024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工作要点主要包括:

  1.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2.全面深化市场化改革,打破行业垄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

  3.加强创新创业支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会事务管理,促进社会稳定和民生福祉。

  5.加大对环保和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

  通过以上工作总结及工作要点的实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努力推动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推荐访问: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半年工作总结 工作总结 改革委员会 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