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全文)

时间:2022-08-10 12:5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全文)

2022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3篇

2022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1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蔡甸区侏儒山中学 黄高峰

2017年7月12日至14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培训”。在三天的时间里,主要听了武汉市教育专家老师的讲座 ,受益不浅,感受颇深.现就学习主要内容和学习感受做以下汇报。

一、人教版课标教材特点回顾

1、突出背景,强调本质,注重应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使教材具有“亲和力”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以恰时恰点的问题引导教学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强调基础性,坚持“四基”不动摇,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4、重视思想方法,立足学生发展,提高教科书的“思想性”

5、加强不同领域内容之间的联系,突出教科书的联系性

6、体现政治学科的科学价值和文化内涵,反映政治学科在其它科学和文化进步中的作用

7、积极探索政治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适当体现信息技术的应用

8、体现层次性和选择性,将配套教材作为教材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总之,课标教材特点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改变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课程性质变化主要体现有两个方面:

1、以学生生活为基础;

2、以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

对新课标的重要修改有:

1、彰显生命教育主体;

2、突出法制教育;

3、强化公民意识教育;

4、加强媒体素质教育;

5、增加“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文化;

6、新增“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7、增加“增加知道人生而平等”;

8、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工匠精神”;

9、增加“体会承担社会责任”;

10、重视代际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二、教材修订的实际做法

1、调整结构、增减内容,构建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

合理的结构体系是教科书育人的载体,通过教科书的体系结构,学生可以看到政治思想是如何构成的,浩如烟海的政治知识是如何被选择和组织起来的。因此,教科书的体系结构构建,体现了教科书的育人价值。

从各领域内容的前后顺序、内容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政治内容与相关学科内容的配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等角度,调整了不合理的内容顺序,构建更加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心理的教科书体系,以利于学生理解政治知识。

2、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使学生逐步领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加深对政治核心内容的理解

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挖掘政治核心知识蕴含的思维教育价值,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政治概念的概括过程、政治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政治的研究方法,领悟政治研究的“基本套路”。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政治的有一定深度的整体认识,从而体现政治教学的育人价值。

3、反映背景、重视过程、加强应用,使学生获得政治的基本思想

使学生获得政治的基本思想是政治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提升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标志。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科发生、发展的根本,是探索研究政治所依赖的基础,也是政治课程教学的精髓。

概念和原理的引入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或政治理论发展的背景,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是自然而水到渠成的;
以问题引导学习,使学生经历政治概念的概括过程、政治原理的抽象过程,从中体会政治的研究方法;
通过解决具有真实背景的问题,让学生感受政治与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现政治的模型思想,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4、发挥章引言的“先行组织者”和章小结的“概括提升”作用,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引言是全章起始的序曲,是全章内容的引导性材料。好的引言,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基本思想教学、培养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都有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发挥章引言的作用,修订版教科书着重从本章内容的引入、本章内容的概述、本章方法的引导等角度组织相关内容。在具体处理中,不追求“实际问题——政治问题”的单一模式,而是结合具体内容以自然的方式引入。

5、加强探究、重视“综合与实践”,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修订版教科书非常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内容的呈现上努力体现政治思维规律,倡导探究式学习,给学生一条观察事物(情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线索。

教科书从知识内容的发展脉络、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学习过程等方面考虑,在一些关节点上设置“思考”“探究”“归纳”等栏目,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等理性思维活动,促使学生领悟政治的本质,提高政治思维能力,积累政治活动经验,培养创新意识。

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才能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2022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2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蘑菇峪小学王春红

通过《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让我不断深思自己多年的教学。多年来一直按部就班的教学,很少去真正的思考教学真正的目的,思想品德学科的真正目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培训激发了我深入去思考。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转变。

现实中,思想品德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学校、家长、学生,甚至连我们自己也这么认为。参加培训以后,我现在非常自责,我觉得我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错误啊,上好思品课也是很关键的事情。我们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为上的教育。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学率,使我们的孩子失去了快乐,失去了个性的发展,也更失去了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讲诚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俭的很多……所有这些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我想通过这次学习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思品教师,我们得自己把思品当回事,我们必须把它上好。

二,教材的变化

这次新课标培训,我们的教材又有了新的变化,它更加人性化,贴近学生的实际,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以及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得到发展。

三,课堂的变化

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学生日常所见所闻,要求学生感悟。以往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育太陈旧了,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讲究的是师生的互动,生生的互动。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

四,树立不断学习的观念。

在这次培训中,我认真审视自己,未知领域无穷尽,我想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余,真正地作到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以上是我对这次培训的一些肤浅认识,总是心中有很多话,确实无文彩表达。这次培训应该说是非常及时的,相信此次的学习,能在自己今后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总之,教师要不断深入钻研教材,读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难点,把教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要强调教材的基础性地位和主干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于教材,必须对教材有全面准确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义,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2022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篇3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小学刘丽芬

从2018年9月6日至21日,2018年10月15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2018年中小学紧缺与薄弱学科乡村教师《法治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本次培训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在韶关学院进行为期16天的集中学习,第二期在广州、中山等地跟岗学习。在集中学习期间,我聆听了很多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他们从多方面来阐述,教学语言幽默,问题剖析深入,使我对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指导思想、教育主题、整体理念、教学方式等有了更深的了解,教育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受益匪浅。

在跟岗期间,我们深入到“番禺区沙湾中心小学”“石碁中心小学”“市桥中心小学”“市桥实验小学”,听了学校领导对德育方面工作的经验介绍,观摩了”道德与法治”优质课。通过学习观摩,我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道德与法治”课的授课有了更深的理解。以下是本人这次《道德与法治》培训跟岗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指导思想明确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编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吸收十年德育课程改革成果,满足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促进小学生基本文明素养,以反映人类文化成果为核心。编写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写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二、教育主题鲜明。

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主题是适应新生活、养成好习惯、奠基公共意识、培养学生的公共意识、追求创新生活。

首先,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将会引起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新教材的改编是为了培养儿童做好心理准备、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生活。其次,儿童在适应了校园新生活的基础上,针对这一时期的学生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现实问题——好习惯缺失,引导学生养成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次,学生公共意识培养,是学校德育应该破解的重要课题。作为文明社会的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共安全,恪守公共道德。最后,创新是人类的一种创造新活动,是人们的一种生活追求,它应当回归生活,走进生活,成为生活的常态。新教材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带领学生从课堂走向创新,追求创新生活。

二、教育理念创新。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首次提出教材是儿童的,不是成人的;
是生活的,不是学科的;
使用生活语言,不是书面语言;
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
是融合的,不是割裂的。新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生活,语言是儿童语言,他遵循教育规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爱心、有责任心、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儿童,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倡导学生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教材中所呈现的材料都是儿童熟悉的生活事件,这样孩子就能够在典型的生活事件中发现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生活引入到教材中去,与教材中的儿童生活发生交流和对话。教材还遵循孩子生活经验中的感受,依据现实理性发展的可能,帮助孩子在行动中实现对生活的内在意义与内涵的理解与超越,通过行动将自己对情感的新体验,对生活的新理解。改变生活状态,回归儿童生活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也是最近十年来德育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部编新教材以生活德育论为指导思想,以儿童为主体,对生活德育论进行创造新运用,使孩子改变他原有的经验性的生活。养成生活方式,不是完成书面试卷。教材是依据儿童多层次的生活结构,以及在其成长中逐步拓展和递进的生活延展而展开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新教材还在时间、空间上向老师和学生开放。让学生回望过去,立足当下,规划未来,同时走进课堂、走进学校、走进家庭、走进社区。新教材体现多学科话题的融合。而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新教材还体现人与世界的融合,人与自然、家庭、社区、国家的一体化,多元素质的深度融合。教材面向不同生活、不同文化情境中的儿童,力求适合不同文化环境中的儿童学习的张力。最终达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主流与特殊群体的融合。

三、教学方式合理。

1、新教材采用绘本故事的形式编写,使学生更好地走出书本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习。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向生活学习,学习做人。

2、新教材主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开设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在活动中领悟书本的意义与智慧,积累更多的经验。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运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儿童的好奇心,引导儿童探索的欲望,是新教材教学方式的又一特点。

3、向榜样学习。新教材增强了榜样故事的宣传,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学习榜样,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榜样学习活动,为小学生的健康人格成长地树立了更好榜样。

4、新教材中有大部分的留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辨析与反思。这是之前的教材里从来没出现过的,意在引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结合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收到课程中去,更好地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突破性,已达到更好的效果。

30天的培训学习,在韶关学院的精心组织下,在多位专家教授细心讲授和耐心指导下,在多位学生助理的帮助下,在与学员们的积极讨论中,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脑海中植根,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会拉近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本次的培训学习,我既开拓了视野,又增长了知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充分运用本次培训所学,更好地完成每一项工作。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法治 道德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2022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2022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