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3篇
【篇1】202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作者:苏敏燕
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4期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内容之一,铸牢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民族交融,有利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我们应该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视程度,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法治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历史认同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的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及历史认同
(一)概念分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各民族共建中华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的意识。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了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在全社会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历史认同
古往今来,我国始终是以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存在。从秦始皇一统六国开始,无论是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坚实的历史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从历史认同入手,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出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演进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演变过程,是对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日益交流交往交融的认同。
【篇2】202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团结如一人,是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根本保证。这就需要全区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始终把党和国家放在心中,始终把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作为最高利益在工作谋划、推进、落实的全过程,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方面,都要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万众一心朝着伟大目标奋勇前进。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经济全球化出现逆流,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敌对势力对我干扰渗透破坏力度加大,民族问题和边疆民族地区成为他们阻挠、遏制中国发展崛起的重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全区各族干部群众要清醒认识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对内蒙古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性,始终把维护伟大祖国统一、中华民族团结作为最高利益和基本前提,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风雨同舟,和衷共济,应对一切风险挑战。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开启建设现代化内蒙古新征程的必然要求。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生命之依、力量之源。当前,我们正站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新发展阶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将更加频繁。这就要求所有工作都要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连结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携手开启新征程、奋斗新时代、开创新局面。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满足各族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让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都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宗旨和初心。要过上好日子,就必须团结起来。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
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就没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只要各民族手挽手、肩并肩,共同努力奋斗,各族人民的日子就一定会越来越红火,就一定能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推行国家统编教材,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党中央着眼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走向现代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我们必须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党中央的深远考量,感受党
中央的亲切关怀,坚决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语言相通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形成认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各地又有不同的方言。如果各讲各的,谁也听不懂,就难以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无从谈起。只有语言相通才能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形成高度认同,凝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宪法、法律规定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中国人,不论哪个民族、哪个地区的,都必须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既是宪法法律赋予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国家意识和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三科统编教材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教材。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祖国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娃娃抓起。《语文》《道德与法治》(政治)、《历史》三科教材,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有着重要影响。学习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就是在立德树人,就是在铸魂育人,就是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在培养担当民
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本质要求。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党中央作出的基础性战略决策,必须坚定坚决落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做的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必须站在国家和民族大义的高度,站在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高度,站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度,推动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加强学习教育。要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学习等方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加强宣传引导。全区各级各类媒体要组织对各级各类学校带课教师、班主任、学生的采访报道,教育、感染、引导学生和家长消除思想顾虑。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题中之义。内蒙古作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必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线,坚决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坚决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
高举思想的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
地位的根本制度,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任务,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全区广大群众要自觉学习,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手机客户端、宣传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运用学习会、宣讲会、研讨会、自主学习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并与第一卷、第二卷贯通起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刻理解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特别是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使之成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坚持从小就抓、从幼儿园就抓,要强化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加强文物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打造中华文化的亮丽名片。
总之,民族语言授课学校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是实施宪法和法律的活动,是落实立法规定的具体措施,与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受教育的权利并不矛盾。对
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严格落实。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深入践行守望相助念,维护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一切力量!
【篇3】202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内容之一,铸牢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民族交融,有利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我们应该加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视程度,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法治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历史认同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的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及历史认同(一)概念分析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各民族共建中华民族、共享中华文化的意识。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赋予了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在全社会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出了明确要求。(二)历史认同
古往今来,我国始终是以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存在。从秦始皇一统六国开始,无论是哪个民族建鼎称尊,建立的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坚实的历史基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从历史认同入手,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出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曾多次指出:“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我国各民族的历史演进过程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演变过程,是对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日益交流交往交融的认同。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为中华民族交融发展提供了又一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是我们新时期做好团结工作、思想工作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前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首先,从国内看,我国各民族各有差异,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各民族缩小差距。在历史进程中,由于地区、气候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各民族间的发展出现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民族聚集地区资源丰富,但是生态脆弱;地方文化和民族文化特色非常鲜明,但基础设施落后,发展较东部地区严重滞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偏低。因此,只有加强民族团结、合作,才能缩小差距,共同发展、共同创造繁荣的中华文明。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我国各民族是水乳交融、共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意义,加强民族认同感。
其次,从国际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向世界,有利于得到国际的反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面临挑战,内有历史虚无主义的冲击,外有西方文化霸权的入侵和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在这样的背景下,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新要求,我们要让走出国门的中国人能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强大,强化中华民族自豪感,让国外敌对分裂势力没有可乘之机,这对加强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意义。三、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经济、政治、教育、法治等方面着手,尤其要重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使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加快地区发展,铸牢经济基础
十九大报告上,我党重申了“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要加快地区建设,缩小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以强带弱,带动个别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深化各民族经济共同体联系。做到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
在坚定政治认同和维护国家统一的基础上,加大对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民族地区民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步伐,实现各地区共建共享,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现实基础。
(二)坚持党的领导,铸牢政治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国一直以来都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紧密结合。1947年,我国第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阔步前进,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充分认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创造性和优越性,坚定不移地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好、落实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政治基础。(三)推进民族团结教育,铸牢理论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在推进教育过程中,应把教育扶贫作为治贫之本,确保贫困人口子女能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培养就业创业能力,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各学校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全校师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引导各民族师生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变为自觉行动,切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不断深入。在夯实全校师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过程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體的历史方位感,增强团结发展的共同体意识。(四)增强法治认同,铸牢法治基础
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集中的乡镇、街道应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法律,引导各民族群众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严格落实法律规定的赋予少数民族的优惠措施,严肃处理歧视少数民族、损害少数民族权益的违法行为,对各民族群众都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增强各民族的法治认同,做好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注释: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
[2]张立辉,许华峰.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探析——以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团结教育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5.
[3]杨枝煌.全面打造新时代背景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J].人民论坛,2017.
推荐访问:共同体 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202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 2022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心得体会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