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技术科技创新方案

时间:2022-07-04 13:05:04 浏览量:

  绿色技术科技创新方案

  绿色技术是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技术,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等领域,涵盖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技术。小编为大家整理相关绿色技术科技创新方案文章,提供参考,欢迎阅读。
 

绿色技术科技创新方案
 

     方案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并明确要求“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也是我国第一次针对具体技术领域提出的创新体系建设。按照国家相关部署要求,为进一步完善xx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增强绿色产业竞争力,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结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未来绿色发展工作需要,研究制定了《xx市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实施方案》,已经xx市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明确到2022年,基本建成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将xx市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区域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围绕以上工作目标,《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以下内容:

  一什么是绿色技术?

  绿色技术是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改善生态,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兴技术,包括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等领域,涵盖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利用等环节的技术。总体上看,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明显的渐进性、跨界性和外部性特点:渐进性是指绿色技术大多是对现有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生产设备、生活设施的绿色化改造,以持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积累为主要特征,颠覆产业体系的突变性创新较少。

       跨界性是指绿色技术创新需与其他生产工艺或技术紧密结合,创新多为跨学科交叉产生,比如,污水深度处理技术中应用较为广泛的膜处理技术,就来源于材料技术和环境技术的跨界融合。外部性是指绿色技术的产出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更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必须首先坚持市场导向原则,这样才能更好发挥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更有动力和活力进行绿色技术研发、扩散和应用。同时,也必须高度重视政府及中介组织作用,更好发挥系统协调、政策引导、标准约束、公共研发等服务功能,提供良好创新环境。二xx现状怎么样?

  近年来,xx市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成效明显,相关工作在全国处于前列。具体看,xx市绿色技术创新领域有一些自身特色:
       一是xx市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节能减排整体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xx年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为0.23吨标准煤,优质能源比重达到97%以上,能源利用效率居省级地区首位。20xx年PM2.5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较20xx年降低超过50%。

       二是绿色发展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建立了生态文明建设协同推动机制,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条例》《xx市节约用水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出台了新增产业的禁限目录、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保障举措,制定实施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等70余项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基本形成了国内最为严格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

       三是绿色创新领域资源优势明显,其中绿色技术相关领域有重点实验室115家、工程技术中心51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xx市在沪深A股、香港和其他全球市场上市的绿色技术企业数量较多,达到xx0余家。四是涌现出一批先进技术,一批成功的城市污染治理案例为行业发展树立典范,xx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措施被联合国环境署评为全球最佳实践案例,可为发展中国家城市提供可借鉴经验。五是辐射效应明显,形成了京内创新、京外应用为主要特征的转化模式,据估算,xx市70% 的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在京外实施。三xx重点发展什么?

  在国家确定的6个绿色技术主要领域基础上,结合xx市技术创新基础,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一步细化明确xx市将重点发展8个重点领域和若干优势环节的绿色技术,具体包括大气污染防控、节水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节能与环境服务业、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污染场地与土壤修复、现代化能源利用、绿色智能交通和生态农林业。在大气污染防控领域围绕PM2.5与O3污染治理、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以控制VOCs和NOx等主要前体物为重点,加强餐饮油烟、汽修、加油站、干洗等面源污染防治新技术研发。在节水和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围绕节水关键技术、生态处理技术、水处理先进工艺设备及成套装备、高端水质分析仪器设备、智慧水务、农村污水生态处理及小型集成装备等方面推动技术集成与创新,促进示范和规模化应用。

        节能与环境服务业领域重点支持城市能源系统、区域能源系统、清洁采暖技术创新,鼓励集成清洁原料、清洁能源、清洁工艺和装备、清洁过程控制等创新。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领域重点鼓励研发各类固体废物协同处理处置技术、固体废物处理工艺和装备小型化技术,加大可循环、可降解塑料材料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提升替代材料和产品的性能。污染场地与土壤修复领域重点支持研发高效修复材料、修复工艺、修复装备,促进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技术协同创新。现代化能源利用领域重点推动先进燃料电池、先进输变电技术与装备、先进容量型储能、可再生能源并网与消纳等实现创新突破。绿色智能交通领域重点支持智能交通、共享交通、慢行交通体系建设和运营创新技术体系。生态农林业领域重点鼓励生态农业、现代种业领域综合配套技术系统集成创新。四在哪里布局?

  结合各区域产业发展规划和特色,在中关村、经济技术开发区、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平谷区,打造5个创新集群高地。中关村主要充分发挥绿色前沿技术创新高地引领功能,聚焦一批绿色技术创新链条,培育一批领军企业,推出一批协同研发平台,在大气、水、土壤、固废、高效节能、新能源等领域加强关键技术、综合解决方案等方面集成突破。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绿色技术产业集聚高地,加快布局先进的绿色技术研发机构和企业,探索建立“无废城市”综合管理制度和技术体系。

       怀柔科学城围绕前瞻布局绿色科技原始创新,在环境、气候、能源、材料、信息等交叉领域,取得一批世界领先的原创科研成果。未来科学城努力建设现代能源技术创新高地,支持不同创新主体间开展联合攻关,在能源互联网、新能源、先进储能、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技术创新成果。平谷区建设生态农业科技创新高地。聚焦生态农业,集聚高端创新资源,集中开展联合攻关,加快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五在哪里示范?

  在冬奥会、xx城市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回天”地区,建设4个综合应用示范区,以及在部分循环经济和污水资源化园区、厂区建设一批专业技术示范基地。在冬奥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实施绿色场馆、绿色能源和绿色交通等节能低碳措施,全面推进场馆绿色建筑标准认证。在城市副中心绿色城镇化示范区,推进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加强园林绿化和水环境建设,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升城市资源、土地综合利用效率。

       在xxx机场“中国标准”绿色低碳机场示范区,主要广泛采用各种先进技术,提升机场建设运营整体绿色化水平。在“回天”绿色示范社区,围绕居民生活社区特点,在公共设施、智慧停车、家庭节能节水器具、垃圾分类等重点领域,加强绿色技术与产品的示范应用,促进公众参与。建设专业技术示范基地,在鲁家山循环经济园、北神树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高碑店污水处理厂、槐房污水再生厂等专业园区,示范应用一批先进技术。试点建设若干园林废弃物资源化处置示范项目。创建企业绿色低碳示范厂区。

  六有哪些实招?

  围绕xx市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仍面临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产学研金介联系薄弱、创新服务环境不完善等问题,xx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优化完善绿色技术创新环境。

  在提升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方面,鼓励龙头企业实施绿色发展规划,带动形成绿色供应链。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工程技术中心、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财政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强化对企业创新支持,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绿色技术研发项目由企业参与承担比例为60%。

  在促进“产学研金介”联动方面,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及研究机构。鼓励建立绿色技术创新联盟及参与示范工程建设。培育由龙头企业引导,按照市场化、项目化机制组织运作的新型专业孵化器。支持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科技服务机构根据企业个性化需求提供精准服务。设立绿色技术创新融资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绿色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技术转移专业服务能力。

  在完善创新环境方面,强化标准引领,制修订一批能耗限额、污染物排放等地方和团体标准。加强重点绿色产业的知识产权战略布局和专利池建设。完善首台(套)政策,加强绿色采购政策落实。加强绿色技术推介,支持本市绿色技术企业在津冀、“2+26”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等区域开展节能减排和污染治理项目。建立绿色技术创新服务包制度,“一企一策”助力绿色企业更好发展。强化资源开放共享,逐步开放绿色技术领域相关的城市运行基础数据、环境监测数据。

  七近期做什么?

  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是一项全新任务,需要步步为营,扎实推进,后续我们还会继续推进2.0、3.0版本的政策方案。2022年作为《实施方案》实施的起步之年,计划重点做好3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基础工作机制,研究完善绿色技术领域统计方法,开展行业发展状况第三方评估,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成立细分专业领域专家咨询委员会,提高决策科学水平。二是深化细化5个创新高地和4个综合应用示范区建设专项工作方案。三是力争在绿色技术创新企业认证、个性化服务机制、区域合作等领域取得突破。

  二

  各有关单位:

  根据《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佛府〔20xx〕1号),我局制定了《佛山市科技创新券实施方案(2020-2022)》,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佛山市科技创新券实施方案(2020-2022)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粤府〔20xx〕1号)精神,根据《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山市全面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佛府〔20xx〕1号)有关要求,优化我市科技创新券(以下简称“创新券”)政策,以对企业创新活动实施普惠性支持为重心,改革创新券使用管理,引导全国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加强对我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共享服务,进一步降低创新创业成本,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市科技创新大会部署,以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协同推进省、市创新券改革,扩大创新券使用和适用范围,按照“扩范围、简流程、提效能”,“全国使用、佛山兑付”的原则,充分激发创新券政策效力和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

  总体目标

  到2022年底,建立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科技服务机构的普惠性支持体系,面向全国汇聚一批服务水平和社会信誉度高的科技服务机构,备案科技服务机构不低于500家, 受创新券资助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000个,带动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交易活动更加活跃,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更加紧密,形成产学研融通创新的良好氛围,全市创新创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面向企业的创新资源供给更加丰富,资源跨区域流动更加高效,促进全市自主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面向全球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实施指引

  本方案所称创新券是指政府将财政科技资金采用后补助方式,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向科技服务机构购买技术研发、创新创业、科技金融、检验检测或科技中介咨询等科技创新服务的财政补贴凭证,以电子券形式发放,申领的创新券当年有效,逾期未兑付自动作废。市创新券资助的实施指引具体如下:

  (一)支持对象

  在我市范围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有技术创新、研究开发等活动,有研发经费投入,从业人员500人以下且年营业收入2亿元以下的中小微企业,并同时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1.科技主管部门、高新区主管部门主办的国家、省或市级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

  2.国家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入孵企业;

  3.经科技部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4.经认定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

  5.在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的科技创新企业;

  6.建有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企业;

  7.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个或实用新型专利3个以上的企业。

  8.获得国家级或省级新品种认定的企业;

  9.佛山高新区火炬纳统企业。

  (二)支持范围

  1.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服务: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活动所必需的研究开发服务,包括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工业(产品、工艺、功能)设计与服务、技术产业化服务、软件、云计算服务等;

  2.创新创业服务:企业在国家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购买的创新创业服务;

  3.科技金融服务:企业为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所需要的科技金融服务,包括科技贷、技术入股、挂牌融资等;

  4.检验检测服务:企业购买科技创新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服务,包括产品检验、指标测试、产品性能测试等;

  5.科技中介咨询服务。

  6.科技统计和火炬统计服务。

  服务项目具体内容以当年市创新券申报通知或指南为准。(服务内容清单详见附件)

  (三)市创新券不能用于以下服务

  1.按照法律法规或强制性标准要求必须开展的法定检测或强制检测等活动;

  2.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等非科技创新类的认定所需的服务;

  3.购置科研仪器设备,计算机硬件设备;

  4.用于支付办公及实验场的租金或购买场地的资金;

  5.购买上述支持范围的科技服务已获得其他市级财政科技资金资助的。

  (四)支持方式

  市创新券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领和兑付。企业每年申请的创新券额度不超过20万元。企业向在市科技局备案的科技服务机构购买相关科技服务,创新券兑付额度不高于实际发生金额的50%。

  (五)科技服务机构的备案

  改革市创新券的使用范围,实现“全国使用,佛山兑换”,实施创新券服务机构备案制度,建立市科技服务机构库,备案服务机构工商注册地无地域限制。对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国家和省实验室、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科技数据中心、拥有第三方资质并通过国家认证备案的检验检测机构等实行免备案直接进入科技服务机构库制度。其他服务机构,需提交备案申请材料,经审核公示后纳入科技服务机构库。科技服务机构申请入库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经营范围具有科技服务内容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

  2.具备专业服务能力,有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5人及以上),并具有从事相关科技服务一年以上的业务基础;

  3.有明确的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健全的财务制度和收费管理制度。

  (六)申领与发放

  创新券采取网上申领、集中受理发放方式。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特定的网上服务平台上申领。创新券每年申领和发放一次。创新券申请材料包括:

  1.佛山市创新券申请表;

  2.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上年度纳税申报表;

  4.下述材料之一:获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主办的国家、省或市级创新创业大赛的奖励证书、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登记编码截图、国家及省级孵化器入孵凭证、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或培育入库公示名单截图)、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或注册展示企业证书、有效专利证书。

  (七)使用与兑付

  持有创新券的企业在市科技局发布的科技服务机构和服务内容目录内购买服务,签订服务合同,合同履行完毕后,持券企业凭合同、发票、服务证明材料在特定的服务系统平台上申请兑付。创新券发放后每年兑付一次。创新券兑付材料包括:

  1.佛山市创新券兑付申请表;

  2.对应的科技服务合同;

  3.合同对应的发票或其他支出凭证;

  4.合同履行材料。

  企业提交的兑付资料经各区科技部门初审后,市科技局复审,经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给予兑现。

  重点任务

  (一)省创新券配套资助。对省创新券支持我市企事业单位或社会组织项目,即可获得市级配套资助,另行申请市级创新券将不予支持。省市对单个项目支持累计不超过服务实际交易金额的50%,年度累计市级配套资助额度不超过10万元。

  (二)推动各区开展创新券资助。鼓励各区结合本区发展实际,深化创新券使用改革,降低创新券支持门槛,扩大创新券规模和适用范围,简化创新券发放和兑现流程,制定适用于本区的创新券相关政策措施,对辖区内的科技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普惠性支持,与市级创新券形成合力,共同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三)加强创新券政策宣贯。结合省创新券工作安排,大力宣传省、市创新券政策,通过各种微信公众号、召开宣讲会等方式宣传创新券政策,为组织实施创新券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四)完善创新券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市创新券全流程服务系统平台建设,市和各区依托平台组织实施创新券管理工作,实现全市创新券使用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提高创新券组织实施的效率和效益。

       (五)扩大科技服务机构库范围。基于现有佛山市创新券服务机构库,扩大服务机构征集范围,吸引国内外科技服务机构,特别是港、澳地区的优质服务机构入库,为全市中小微企业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服务资源。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科技局与佛山高新区管委会、各区科技部门等单位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对全市创新券工作的统筹与指导。市科技局负责创新券实施方案的推进落实和运行监管,公开征集和组织评审科技服务机构入库,研究确定创新券年度工作计划及支持重点,汇总年度实际兑付的创新券资助金额,组织申请省创新券配套资助经费。

       市科技局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负责市创新券管理服务平台的完善、科技服务机构库的建立和管理,以及创新券的全流程管理服务(包括科技服务机构入库申请、创新券的申领、发放和兑付的材料受理、形式审查以及组织专家评审等工作),配合市科技局做好创新券年度计划、绩效评价等相关工作。各区科技部门根据自身实际,制定本地区创新券政策和年度工作计划,加强与市创新券的协同联动,负责本地区创新券政策的宣传、推广。

  (二)加强经费保障

  在市科技创新资金中安排创新券专项经费,用于市创新券兑付。各区结合区域现状、重点工作和创新券发展阶段,安排区级创新券资金,协同支持各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

  (三)加强监测监督

  获创新券补助单位应规范使用财政资金,自觉接受科技部门的监督和检查。各单位应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和使用创新券,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严格区分创新券和其他研发费用的支出,真实合法地使用创新券。

  市科技局对创新券的申领、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补助经费等行为,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其相关人员责任。

  市科技局加强对入库科技服务机构的监管和评价。探索建立科技服务机构信用评级制度,对严重失信行为依法实施联合惩戒。对科技服务机构存在被企业多次(三次及以上)投诉服务质量和违法违规等行为的,以及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的,市科技局按照有关程序撤销其入库的资格。


 

推荐访问:科技创新 方案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