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标三实乡镇扩面方案(9篇)

时间:2024-09-20 12:42:02 浏览量:

篇一:一标三实乡镇扩面方案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开展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4.03.18?

  【字

  号】宣政办秘〔2024〕7号

  【施行日期】2024.03.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道路交通管理

  正文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开展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宣城市开展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3月18日

  宣城市开展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

  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市“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总定位,围绕“一城五区”总目标,服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助力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和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标长三角等先进地区,补短板、锻长板,高质量推进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实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加快建设彰显山水徽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交通运输支撑。

  二、总体要求

  到2027年,全面建成建管护运协调发展的农村公路交通体系,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公里以上,力争实现建制村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80%以上,具备条件的乡镇通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100%,县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45%,工程一次性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四、五类桥梁及时处置率达到100%,具备条件的农村公路路面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率达到100%,建制村公交通达率达到100%,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域范围内覆盖率达到100%,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域范围内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三、重点任务

  (一)建设畅达农村路

  1.推动路网结构多规合一。优化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加强与国土空间、旅游发展、乡村建设、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有效衔接,依据“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和国土空间规划相关管控要求科学合理选址,统筹保障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用地。健全完善项目库动态调整机制,优先将精品示范村和省级中心村公路及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等联网路项目纳入建设项目库,形成“谋划一批、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环。(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

  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林业局)

  2.推动路网布局完善升级。有序实施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含窄路基路面拓宽改造)及联网路建设。通双车道受限路段要根据地形、地貌、视距等因素灵活设置错车道。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逐步推进自然村通硬化路,到2024年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3.推动路况水平稳步提升。积极开展预防性养护,高质量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挂牌督办农村公路次、差路段,动态消灭差等路、提升次等路。加强对乡镇、村养护人员的指导和培训,提高农村公路养护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年均养护工程比例不低于5%,农村公路优良中路率(MQI)不低于95%。(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推动公路质量全面创优。加强县级交通质监机构建设,健全农村公路质量监管体系,进一步落实农村公路质量监管主体责任。强化农村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关键指标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100%,工程一次性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积极争创“云岭杯”“黄山杯”等省市优质工程。(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建设平安农村路

  5.提升公路安全保障能力。扎实开展公路安全设施和交通秩序管理精细化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持续深化农村公路“千灯万带”示范工程。整治平交路口2000处,维修、增设路侧护栏500公里、交通标志5000块、减速带1000条。推广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开展农村公路下穿铁路涵洞专项治理。提升农村交通安全应急保障和防灾减灾能力。(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

  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公安局)

  6.提升公路运输安全水平。落实好农村客运班线通行条件审核机制。延伸到农村的城市公交车辆原则上不得使用设置乘客站立区的客车,确需使用的,经县级交通运输、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联合开展安全评估,纳入城乡公交线网规划或运营计划,经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后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强化路面执法管控,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路段视频巡查、交通技术监控、车辆巡查管控等,严厉查处超速、货车违法载人、非法营运等严重违法行为,确保农村客运班线安全运行。(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应急管理局)

  7.提升公路综合治理能力。优化农村公路路长制工作标准,加大农村公路路长制考核力度,县级政府应对农村公路路长制建立奖补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公路治理超限超载路警联合执法常态化工作机制,加强农村交通安全宣传劝导,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基本形成体系完备、运转高效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运营市场监管,强化对从业单位和人员的信用评价。加强农村公路绩效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管理局)

  (三)建设绿色农村路

  8.提升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将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农村公路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服务各个环节。积极推广绿色、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继续支持城乡公交使用新能源汽车,城乡公交新增、更新的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车辆比例达到100%(应急车辆除外)。(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9.提升充电便捷化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农村公路沿线乡镇优先在交通枢纽、公

  共停车场、具备安装条件的村庄等场所配建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推动各地开放乡镇城乡公交停车场站的充电设施为社会提供服务,到2027年,乡镇城乡公交停车场站的充电设施为社会提供服务的比例达到70%。(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建设融合农村路

  10.全力推进客货邮快融合。研究推动各县市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和客货邮共同配送线路运营相关政策。鼓励具备条件的县级汽车客运站利用现有场地建设公共配送中心,支持各县市区新建或将乡镇客运站、运输服务站改造为具备客货邮功能的综合运输服务站,基本实现建制村快递服务全覆盖,到2027年,打造三种功能以上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不少于40个。市邮政管理部门、市邮政公司应积极引导邮政、快递企业配合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进驻具备客货邮功能的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积极推进城乡客运车辆捎带邮政快递小件包裹,到2027年,累计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不少于60条,覆盖乡镇数量占比达到50%以上。鼓励对入驻县级客运站、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的邮政快递企业减免相关费用。支持汽车客运站在不改变土地和规划条件的基础上,利用现有场地资源开展游客集散、电商超市、酒店住宿、体育休闲等多元服务。力争创成1个国家农村物流服务品牌、2个全省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消防救援支队、市税务局、市商务局、市教育体育局、市邮政管理局、市邮政公司)

  11.全面优化农村客运服务。突出农村客运的公益属性,因地制宜建立并实施服务农村地区的公交企业运营成本核算和补贴补偿制度,及时拨付相关资金,鼓励先行预拨部分资金。持续巩固拓展建制村通客车成果,统筹县域内公交资源配置,加强公交线网规划设计,优化线路、站点布局,合理安排运行班次。支持具备条件

  的地方通过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公交线路互相延伸等方式开通毗邻公交和城际公交,织密跨区域线网,促进全市公交成片联网。到2025年底前,建制村最多一次换乘到达县城比例达到100%。(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2.全域挖掘路衍经济潜能。结合宣城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市场潜力,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或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规划具有市场吸引力的农村公路项目,研究“农村公路+”融资模式。依托53家3A级及以上景区和42个长三角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公路与特色产业、现代农业、乡村旅游、民宿康养、资源开发、特色小镇、电商物流等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引入社会资本盘活路域资源,帮助农民创收增收,努力带动农村产业快升级、大发展。(责任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社)

  (五)建设美丽农村路

  13.优化公路综合服务质效。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实施农村公路“白改黑”工程、因地制宜配套建设慢车道、照明等设施。加大路域环境治理力度,完善公路沿线标志标牌标线,合理设置停车区、观景台、休闲驿站等服务设施。市级分年度组织开展“最美农村路”评比,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十大美丽农村路”评比,县级积极开展示范路、示范乡镇等创建。到2027年,创建500公里美丽农村路,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不断为群众提供舒适整洁、环境优美、服务温馨的通行条件。(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文化和旅游局)

  (六)建设文旅农村路

  14.打造高品质旅游风景道。聚焦文乡、水乡、竹乡、山乡、纸乡、徽乡、慢

  乡,结合宣城特色、挖掘地方资源、引入地方文化、树立公路文化品牌,让农村公路项目充分体现经典文化内涵,打造主线联通、支线成环、末端通达的慢游网络,实现交通文化润通农村公路和乡村旅游“关键一公里”,助力打造“长三角生态文化休闲康养旅游基地”。顺应自驾游发展趋势,加强路景融合升级改造,加快建设一批旅游风景道,力争创成3-5条旅游风景道。支持旅游经营收益用于旅游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养护及运营。(责任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七)建设智慧农村路

  15.提高农村公路数字化水平。建设县级“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平台,并全部接入市级综合交通运行监测与协调指挥中心(TOCC),积极开展“一路一档”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实现县道、乡道数字化管理。全市农村公路智慧管养覆盖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16.提高农村公路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涵盖技术状况检测评定、目标设定、需求分析和养护计划编制的科学决策体系,推广自动化检测、路面病害自动识别、科学决策等多场景开发应用。农村公路信息化管理实现全覆盖。(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17.提高农村运输智能化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城乡公交车辆上应用驾驶辅助系统(ADAS)。农村客运车辆卫星定位装置安装率保持100%,在线率不低于80%。城乡公交智能调度和电子支付比例达到100%。到2027年底,延伸到农村的城市公交车辆智能视频监控报警装置安装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数据资源管理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市直有关单位要根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县级人民政府要落实主体责任,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做好农村公路建管护运各项工作,不断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资金保障。完善和落实以县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投入为辅的资金筹措机制。积极争取省补资金,并在延续“十四五”农村公路市级投入政策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市级投入的引导作用;通过建立成本费用评价评估制度、运营考核奖励机制等多种方式,提高镇村公交运行成效;对汽车客运站承担的旅客实名制管理、安检、反恐防范、疫情防控等公共服务的,建立财政补贴机制。

  (三)强化示范创建。推动“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提质扩面,持续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示范乡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等创建活动,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舆论引导,加大宣传力度,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监督考核。“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纳入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要加强对各级路长、乡村道路专管员和路长办公室规范化建设的监督考核力度;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立项、招投标、质量、安全、工程变更、计量、预决算、验收等过程的廉政监督。

  附件

  《宣城市开展新一轮“四好农村路”建设

  实施方案(2023-2027年)》相关指标表

  目标值(%)

  2022年底

  到

  宣城市

  达值

  (%)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2026年

  指标名称

  2027年

  制村通双车道及

  67.369.7274780上公路比例

  备条件的乡镇通

  888895100以上公路比例

  道三级及以上公

  28路比例

  23336445较大规模(20户

  99.599.1010100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

  100、五类桥梁及时

  100处置率

  10101010100备条件的农村公

  46810100技术状况自动化检测率

  100备条件的建制村

  9510101010100通公交比例

  10101010100农村公路列养率

  100镇城乡公交停车

  25345670充电设施为社会供服务的比例

  货邮合作线路覆

  2433544550乡镇数量占比

  制村最多一次换

  1010101010100到达县城比例

  村客运车辆卫星

  1010101010100位装置安装率

  伸到农村的城市

  10101010100辆智能视频监控

  100警装置安装率

  乡公交智能调度

  1010101010100电子支付比例

  乡公交新增或更

  10101010100能源或清洁能源

  100车辆比例

  全国“四好农村

  2243557范县市域范围内覆盖率

  ≥6省级“四好农村

  4358610100范县市域范围内覆盖率

  100

篇二:一标三实乡镇扩面方案

  

  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切实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建立完善的农村公路网络体系,省政府决定,从x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省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x市政府根据《x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的意见》(x〔x〕133号)的要求,决定“x”期间在省政府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基础上,对全市农村道路进行提级扩面。结合省、市相关要求,县政府决定,从x年起,用3年时间,在全县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及提级扩面工程(包括园区,下同),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全面提高我县农村公路等级和服务水平,建立安全畅通的农村公路网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好先行。计划至“x”末,实现全县所有乡镇、重要旅游景点和工业园区通二级以上公路,乡镇之间通三级以上公路,村(社区)和较大自然村通路面宽度5米以上水泥路(沥青路)。

  (一)县、乡公路畅通工程

  1.实施县级公路畅通工程。通过对现有公路进行升级改造或路面改善,到x年6月底,使全县每个乡镇都具备不少于1条连接国省干线或县城的路况良好、安全设施齐全、道路两侧不少于3米绿化走廊的二级及以上公路。

  2.实施乡级公路畅通工程。通过对现有公路进行路面改善,到x年12月底,使全县每个乡镇(含撤并建制镇)具备不少于1条与相邻乡镇最短捷的路况良好、安全设施齐全、道路两侧不少于3米绿化走廊的三级及以上公路。

  (二)乡村道路畅通及提级扩面工程

  1.实施老村级道路加宽改造工程。到x年底,完成交通运输部认定的建制村优选通达路线窄路面拓宽改造任务,同时完成其余窄路面拓宽改造任务。原则上在原有路面宽度的基础上加宽不低于1.5米,确保路基宽度不低于6米。对原有路面宽度已达4.5米的路段不再拓宽改造。

  2.实施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到x年底,完成交通运输部认定的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任务,路基宽度不低于6米,路面宽度不低于5米。

  3.实施贫困村内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对全县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在实施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的同时,增加实施较大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到x年底,贫困村内20户以上的较大自然村硬化1条从村口到既有农村公路的最短捷连通道路,路基宽度不低于6米,路面宽度不低于5米。

  4.实施砂石路路面硬化工程。到x年底,完成列入全省农村公路统计报表的砂石路路面硬化任务(20户以上的较大自然村),路基宽度不低于6米,路面宽度不低于5米。

  5.实施老村级道路加宽改造工程、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砂石路路面硬化工程。道路两侧应设置不少于2米绿化走廊。因条件受限,特殊路段路基宽度应不低于4.5米,路面宽度应不低于3.5米,但需设置错车道,错车道间距原则上不大于500米,长度不小于20米。

  二、基本原则

  (一)县乡统筹,县负总责。县政府是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主体,负责安排应承担的县级建设配套资金,统筹推进工程实施,县交通运输局和各乡镇政府根据职责负责组织县乡公路和乡村道路畅通及提级扩面工程的实施。

  (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充分发挥各地各有关部门的主导作用,鼓励和动员帮扶单位、企业、社会各界参与和支持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

  (三)依法实施,自愿申报。坚持阳光操作、公开透明,确保每个环节依法合规、经得起历史检验。加强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和群众的积极性。尊重群众和基层政府的意愿,群众愿意干、政府就支持,对符合申报条件的道路都列入年度建设计划。

  (四)科学论证,精准实施。统筹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交通需求特点、旅游资源、镇村规划等因素,组织专业人员科学论证,精准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方案和标准。因地制宜,注重节约集约用地、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尽可能利用既有路基,尽量减少土地占用,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应尽量选择荒山、荒坡、空闲地进行建设,避免大拆大建,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三、组织实施

  (一)明确建设任务。各乡镇按照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开展调查摸底,摸清建设需求,提出建设项目计划,向社会公示后报县交通运输局,县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核查,合理确定建设规模。

  (二)规范工程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项目要落实项目法人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和合同管理制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从优选择施工单位,确保工程质优价廉。实行项目公示制,在施工现场设立公示牌,公开项目实施的时间、规模、技术标准、资金来源、项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监督电话等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我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项目实施主体为县人民政府。县交通运输局为县、乡公路畅通工程的项目法人,负责县、乡公路畅通工程具体组织实施,同时制定有关技术标准和建设计划;各乡镇政府为辖区内乡村道路畅通工程的项目法人,负责乡村道路畅通工程具体组织实施,并承担辖区内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杆管线迁建等工作。农村道路畅通工程项目前期勘察、设计等工作由县交通运输局统一负责。

  (三)加强质量监督。按照“政府监督、业主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的要求,建立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追究制、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履行工程验收程序。县交通运输部门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加大现场抽查力度,对县级公路畅通工程、乡级公路畅

  通工程、乡村道路畅通工程抽查率分别不少于100%、30%和10%。实行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组织基层党员代表、人大政协代表及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工作。严格执行质量缺陷责任期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对不合格工程责令整改并按合同约定扣减相应的质量保证金。

  (四)加强养护管理。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竣工验收后,由县、乡镇按照《x农村公路条例》规定进行养护管理。建立健全养护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养护管理人员、资金落实到位,推动养护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

  四、资金筹措与管理

  (一)建设资金来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资金实行交通运输部和省级财政定额补助,其余资金市、县财政负责筹集,建设工程纳入环x综合治理项目,其中工程建设资金由市政府协调x城投统一筹集和拨付,县政府主要负责筹集征地、拆迁等地方环境保障费用。

  (二)加强资金管理。建立健全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安排和使用各类专项资金。县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应出台x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实行财务公开,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x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统筹协调推进全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各乡镇

  政府也要成立相应议事协调机构,协调推进本地农村道路畅通工程,确保x年4月底启动实施,并按期完成省、市下达我县的建设任务。

  (二)明确部门职责。县交通运输局负责牵头编制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年度建设计划,制定并完善有关技术标准、实施方案等,做好技术指导、业务培训、质量监督、工程验收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资金监管工作;国土资源局、公管局等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做好相关工作。

  (三)强化督查考核。从x年起县政府将农村道路畅通省民生工程纳入乡镇工作目标考核,签订目标责任书,严格实施考核。县监察局牵头负责,县交通运输局、财政局等部门参与,要加强对各地工程实施情况的督查。对于擅自改变工程项目或补助资金用途、工程建设进度滞后、工程质量不合格的,责令限期整改,并暂停拨付工程资金;情节严重的,停止下达或取消下年度工程项目计划,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并予以全县通报批评。

篇三:一标三实乡镇扩面方案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通用11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制定方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欢迎大家分享。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1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的指导意见》(建村〔20xx〕xx号),有序推进我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结合《xx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x办字〔20xx〕xx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省正在大力推进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农村自然村为基本单元,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为工作载体,广泛深入开展“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共同缔造”活动,建设“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农村人居环境,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具体、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二、工作内容

  一是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部门指导乡镇和村民委员会、村民理事会,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等方式,开展基层协商、了解群众需求,共谋人居环境突出问题解决方案;二是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部门指导乡镇和村民委员会、村民理事会共同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动员各方贡献力量,共建美好人居环境;三是农业农村、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指导乡镇和村民委员会、村民理事会,通过商议拟定居民公约、村规民约并监督执行,共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成果;四是在县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部门共同建立“共同缔造”活动评价机制,定期不定期听取群众意见反馈,共评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实效;五是通过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实现政府治理

  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共享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成果。

  三、组织协调

  (一)明确工作载体。在农村自然村以人居环境整治等为载体,从危房改造、垃圾污水治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美化村容村貌、保护传统村落等工作入手,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注意发挥村民主体作用,从房前屋后的小事实事和长效管护的点点滴滴做起。

  (二)加强组织领导。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农业农村厅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开展督促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积极参与,确保有关工作落到实处。有关县(市、区)建立由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在项目申报、资金安排上倾斜支持“共同缔造”活动试点村庄。乡镇作为工作主体,具体推进“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村民委员会、村民理事会积极开展民主协商和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支持“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工作。xx月xx日前,设区市要将年度工作计划报住房城乡建设厅备案。

  (三)确定试点名单。根据各设区市推荐,在全省选择31个农村自然村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各试点村要因地制宜确定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的具体切入点,探索创新理念思路、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不断总结试点经验。

  (四)做好培训宣传。加强对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系统及乡镇、农村干部培训,帮助尽快掌握、灵活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共同缔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鲜活经验及乡镇、农村干部和带头人的典型,形成广大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氛围。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2一、基本情况

  仁同坪村位于仁和镇西南部,距县城64公里,距巴陕高速下两出口15公里,境内最高海拔1200米,最低海拔550米,幅员面积8.45平方公里,辖7个村民小组,有651户2441人,其中稳定脱贫户93户365人、脱贫不稳定户1户2人、边缘易致贫户4户21人、突发

  严重困难户1户3人。村党总支部有党员63名,村社干部12人。全村硬化道路22公里,有堰塘12口,堰渠1条,有标准村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大包梁苗圃350亩。

  近年来,仁同坪村在市、县、镇的坚强领导下,以苗圃产业为依托,苗圃种植面积达350亩,成功招引南江县三禾园林有限公司产业园落地,初步建成集樱花、桂花、康养、旅游、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围绕“大美仁和、和美善治”总体定位,实现美丽山村与景观农业深度协调、特色民宿与美丽人居有机结合,依托天马山精品旅游线路建设,努力将仁同坪村打造成集观光、康养、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全县农旅融合发展示范村和乡村振兴县级示范村。

  三、建设任务

  (一)推进产业振兴

  1.强化产业发展,促进农户增收

  改造提升500余亩核桃产业园(新植核桃100亩,丰产培育400余亩),种植优质粮油200亩、有机蔬菜450亩,养殖巴山土鸡5000只、土猪1500余头、稻田养鱼80亩、养虾40亩,发展“四小”产业300余户。培育新型家庭农场4个。

  2.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基础

  改造提升产业道路5公里,其中1社0.5公里,3社1公里,4社1.4公里,6社0.6公里,7社1.5公里。

  (二)推进人才振兴

  1.储备干部2人,培育致富带头人5人。回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新型经营业主、大学毕业生回村创业,强化激励措施,激发致富带头人带富潜能,努力营造示范带动的良好环境,激发出致富带头人干事创业热情,并优先推荐致富带头人在村内任职,发挥致富带头人干事创业的引领作用。

  2.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

  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保障。

  3.专业技术培训。围绕核桃、黄羊等主导产业布局,组织科技专业人员和核桃、黄羊种养能手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通过技能培训,群众掌握实用的核桃、黄羊种养技术,提升群众的致富奔康技能水平。

  (三)推进文化振兴

  1.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力度。仁同坪村红色文化丰富,有苏维埃遗址,有红军战斗战壕,有红色标语。传统农耕文化,极具地方文化特色,下一步将深挖农耕文化,进一步丰富农耕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留住乡风乡愁。

  2.培育文明村风。利用道德银行,常态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孝道之星等评选活动,广泛开展“家风、家教、家训”活动,积极争创市级文明村,制定并遵守村规民约,完善村文化活动室,培树文明、和谐、团结、淳朴新风尚。

  3.新建农耕文化村史馆。依托体育文化活动中心,新建面积100平方米的农耕文化村史馆,集农耕史简介、农耕具展览、古迹遗址、新村新貌等于一体。

  (四)推进生态振兴

  坚持生态宜居发展之路,将仁同坪村打造成集康养、旅游、休闲、观光、垂钓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1.村落宜居。垃圾处理:新建垃圾处理场1个,配置垃圾箱20个,配置垃圾运输车辆,实现农户生活垃圾处理覆盖率100%。污水治理:生活污水处理池3个(配套管网设施),实现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70%以上。公共厕所:新建标准公共厕所2个。保洁员:选拔配备8名保洁员,实现村民小组保洁员配备率100%。安保配套:设置监控3处,安装路灯30盏,新建入村标示牌3处。管网规范:改造村内供水管线5公里。停车场:新建停车场1个。绿化培植:生态修复150亩,村内环境美化100亩,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农业废弃物处置:建设农业废弃物回收站1处,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回收处置率85%以上。

  2.庭院整洁。卫生厕所:新建农户卫生厕所62户、改造提升卫生厕所300户,实现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100%。庭院环境:农户庭院环境综合整治423户。

  (五)推进组织振兴

  1.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扎实抓好“三向”培养,即: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探索村党支部书记职业化,探索社长由产业发展大户、返乡创业人士担任,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完善村级活动场所和阵地建设,健全群众自治机制,全面推行“四议四调四评”工作法,健全村民大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党务村务公开等运行规则,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实现村级治理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培养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集体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村干部和全体村民的行为。

  2.加强村级治理。村风民风养成:建立“四级矛盾调处”机制(院户亲情调、村规民约调、支部说事调、司法权威调),充分化解群众矛盾,有效降低信访指数,不断形成“自强创富、感恩奋进”的良好村风、民风。村民自治:不断培育民主意识、提高群众自我治理的能力,扩大群众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群众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开发公益性岗位:创新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发展思路,大力开发集体资源,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设置公益性岗位9个,村内保洁,带动贫困人口增收,服务群众。

  四、建设内容及补助标准

  仁和镇仁同坪村乡村振兴县级示范村建设项目资金主要由财政资金、农户自筹资金和业主投入资金为主,预计项目投入资金550.1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452.71万元,业主投入资金15万元,农户自筹投入资金82.39万元。

  (一)基础设施建设。预计项目投入资金425.6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328.21万元,业主投入资金15万元,农户自筹资金82.3万元。

  1.仁同坪村1、3、4、6、7社改造提升产业路5公里,预计项目投入资金310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260万元,农户自筹资金50万元。

  2.樱花园道路整治1公里,预计项目投入50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35万元,业主投入资金15万元。

  3.实施全村农村厕所革命,新建农户卫生厕所62户、改建农户卫生厕所22户,农户安装3格式化粪池163户,预计项目投入65.6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33.21万元,农户自筹投入资金32.39万元。

  (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预计项目投入资金98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98万元。

  1.农耕文化村史馆扩面100平方米,预计项目投入资金7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7万元。

  2.新建公共厕所2座,预计项目投入资金16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16万元。

  3.新建垃圾处理中转站1座,配置垃圾箱20个,预计项目投入资金75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75万元。

  (三)产业方面。预计项目投入资金26.5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26.5万元。

  1.新植核桃100亩,丰产培育400余亩,预计项目投入资金22.5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22.5万元。

  2.新型家庭农场4个。预计项目投入资金4万元,需求财政投入资金4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明晰责任,协同推进。成立以雷智同志为组长,张国斌、赵财贸、谢欣霖、刘竞同志为副组长,镇党建办、镇财政所、镇交管办、镇生态环境保护办、镇乡村振兴办、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仁同坪村村“两委”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县级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镇乡村振兴办,主要工作职能为创建工作宣传发动、组织领导、方案制定、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等相关事项,办公室

  主任由白弥同志担任,赵芳芳、邓鉴文同志具体负责日常业务。同时,成立仁同坪村乡村振兴县级示范村创建工作推进办和仁同坪村项目建设业主委员会,以此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强化引导,合力投入。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项目整合、信贷扶持、社会参与”与“基础设施政府投入为主、新居建设农户投入为主、产业发展业主投入为主”的建设机制,实现政府、社会、个人集约化投入,形成推进合力。加大政府投入引导,打捆叠加新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节能灌溉等各类涉农项目,实行集中投入。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群众投入,通过政府奖补引导、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引导群众自主投入示范村建设。优化金融信贷环境,鼓励信用社、邮储银行、农行等金融机构推出各类金融产品,支持新村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新居、基础设施、产业培育及医疗卫生、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新村建设。

  (三)创新机制,激发动力。始终把群众作为乡村振兴“第一责任人”,深入宣传发动,调动群众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激发建设新动力,创新发展新机制。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3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五位一体”统筹推进思路,结合村情民意和资源优势,着力于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设施优化、治理能力提升、体制机制创新等乡村振兴重大工程,将全村建设成为“经济强、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二、实施范围

  翟家河乡程家河村

  三、实施期限

  20xx至2022年

  四、目标要求

  公共基础设施方面:围绕水、电、路、田、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弱项短板,统筹规划,不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所有自然村道路畅通,硬化和砂砾铺设率达到90%。自来水、小电井及大口窖的使用率达100%,且水量保证、水质达标。供电质量安全稳定,满足村民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对20xx年实施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完善后续的小型农田灌溉工程。窑洞房屋居住安全率达95%,美丽庭院示范户达100户。广播、电视、光纤宽带网络通村入户,信号通畅。有文化交流场所、快递物流网点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村庄规划科学,布局合理,美观舒适、功能完备,常年保持整洁有序,无柴草乱堆乱放、危旧房屋、棚圈乱搭乱建等现象。垃圾桶、垃圾投放点和垃圾收集、清运设备配置合理,做到户分类、村收集、乡运转。户厕改造实施整村推进,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以上,村部建成高标准化水冲式厕所。

  基本公共服务方面:有小学、有功能完善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群众性文体活动正常开展,建有标准化卫生室,医疗设施设备配备齐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100%。建有具备办公议事、活动组织、教育宣传、文体娱乐、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功能的村级综合服务场所。积极组织村民参加职业素质和技能等学习培训,带动群众自主创业致富的能力。

  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建有爱国主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法治等政策宣传教育场所,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精神面貌好。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务公开透明,农民权利和惠民政策落实得到保障,村内民风淳朴、文明和谐,社会治安良好有序,村民安全生产意识强,防灾减灾措施得力。

  五、重点任务

  1、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建设方面:计划新修柏油路张沟至刘家塔山3.6㎞;阜桐路沿线群众进户路进行硬化,铺设路沿石;程家河村居民点群众出行道路及活动场所硬化;维修加固九家掌、赵家掌进组道路路面,两边排水渠进行提质改造;对阜桐公路沿线3公里排水渠护坡进行加固;解决村部、居民点、公路排水难问题,包括程家河村居民

  点周边铺设雨水管网70米,安装90涵管、土方填埋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安装栅栏;清理“三堆”、并为公路沿线居住集中的农户购置布设柴草屋、垃圾桶,对垃圾进行集中清运;拆除废旧房屋、封堵废弃窑洞等。

  2、富民产业培育。在程家河村规模种植饲草玉米,2022年计划种植1350亩,引进饲草收购加工企业在程家河村落地建设基地,实现就近集中收购加工,减少群众运输成本。继续发展养殖产业,引进陇东黑山羊进行试点养殖,积极衔接合作社实现配种、防疫、技术指导、订单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并在原有养殖基础上,继续扩大散户养殖规模。村集体收入争取达到10万元以上。

  3、公共服务设施。按照提升公共服务总体水平的要求,建设户外文体活动场所1处,配套基础设施附属工程。保证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村卫生所、爱心发屋等公共服务中心平稳运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全面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

  4、乡村治理和精神文明方面。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墙、文化广场、学校等场所,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方针政策,新建“1+1+3”乡村治理展厅、文化长廊,评选先进典型,表彰致富带头人、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增加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群众精神风貌。我们将按照“1+1+3”乡村治理模式,即:围绕一条主线--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依托一支“红蜜蜂”党员服务队引导,推进法治、自治、德治“三治”融合,打造“四个一”(一广场:法治宣传广场;一平台:利用数字乡村平台,进行矛盾调解申诉、法律知识宣传等;一辆车:将中国联通庆阳分公司捐赠的“红蜜蜂”服务车设置为“流动调解庭”,将矛盾调解服务开展到田间地头;一诊所:每村建设法律服务诊所,聘任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援助。)将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组建“四会”(百姓说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开展村民自治管理,引导群众积极破陈规旧习,厚植文明乡风;建设“四个一”(一礼堂:道德文化大礼堂,一

  超市:“红蜜蜂”爱心积分超市,一队伍:草根文艺宣传队,一展厅:乡村治理展厅)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建设,弘扬社会正能量,为乡村振兴铸魂。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由程家河村包村领导负总责,各包村干部、村组干部协同合作,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今年核心工作任务来抓,村上按照乡上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做好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规划协调、宣传鼓动,确保项目如期顺利实施。

  (二)健全机制。一是工作机制,实行创建工作专项制,精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整治项目,不断丰富和创新形式,发挥乡贤人才作用。二是长效管护机制,采取村事村管等方式,加强村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积极探索社会化经营模式,对村容卫生日常保洁和公共基础设施进行日常维护。

  (三)强化宣传。利用各乡村组微信群、翟家河乡官方抖音、快手、乡村大喇叭和主题党日、群众会等机会持续深入宣传党的乡村振兴方针政策和丰富实践,形成全村共同关注乡村振兴、支持乡村振兴、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4为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新期待,高水平打造“xxx”,我镇将开展“全民动手共同缔造xx美丽家园”市容环境整治主题活动(以下简称主题活动),动员广大群众参与xx美丽家园建设,共同缔造美好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现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城市管理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政府主导、辖区实施、市民参与,推进城市环境“平面”“立面”一体化整治,全域打造城市特色亮点,持续深化“大城三管”及“马路办公”,把我区建设成为xx东南xx区城镇群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城市。

  二、工作任务

  (一)提升“平面”环境品质。以“我为城市扮靓装”为主旨,按照“谁建设、谁使用、谁管理、谁整治”原则,开展市容环境大整治、城市品质大提升,重点整治坡坎崖、背街小巷及其他环境薄弱区域,补齐环境卫生短板,进一步擦亮城市底色,让城市更加干净整洁靓丽。

  1、整治环境卫生。在全镇范围内,以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学校周边、公路沿线等为重点,在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区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着重解决热点难点问题,补齐薄弱区域短板、强化环境管理弱项,做到全镇一盘棋,确保全镇环境干净整洁。

  2、擦亮坡坎崖底色。在集镇建成区,以集镇主次干道沿线、公共广场周边、学习周边坡坎崖滩等为重点,统筹学校、居民房前屋后及周边坡坎崖,着力消除白色暴露垃圾、堆放杂物、占用公共绿地种菜等现象,提升市容市貌整体水平。

  3、治理垃圾污染。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加大分类设施投入力度,促进群众习惯养成,提高分类投放准确率;不断完善生活垃圾焚烧、厨余垃圾资源化应用和建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促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规范垃圾站场、公厕、环卫车辆等管理,消除脏、乱、臭现象;常态化开展水域清漂保洁,全面清理消落区垃圾,实现绿色发展。

  (二)提升“立面”环境品质。以“我为城市织挂毯”为主旨,系统开展集镇立面美化,展现独特魅力。重点包括坡坎崖品质提升、绿地补缺提质,进一步提升我镇形象,让乡镇更加宜业宜居宜游。

  1、推进坡坎崖绿化美化。以公路沿线、学校周边、半坡梯坎路为重点,坚持自然为美,把文化融入环境,提倡因形就势布局,因地制宜建设,注重适地适树,精选树种、培植花境、保育生态,丰富林相色相季相品相,将坡坎崖项目打造成为集镇特有的“立体挂毯”。

  2、统筹绿地补缺提质。以二道岩滑坡整治片块绿化为重点,加强现有绿化项目的管护,定期开展植物体检、科学修剪、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等工作,消除绿化缺株死株、违规种菜等现象,增加集镇绿

  量。

  (三)全民参与,共同缔造。以“我是城市小管家”为主旨,激发群众参与集镇管理活力,系统开展志愿者服务、集镇绿化整治认领、优秀案例评选等活动,丰富众治、众管方式,进一步营造美丽家园建设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氛围,让石家镇有“温度”、人民更幸福。

  1、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建设,开展“全民动手、美化家园”、“城市微更新、文明大提升”等系列主题活动。鼓励群众“当一天城市管家”,组织志愿者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结合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志愿者“进网格”,压实责任,形成集镇管理齐抓共管、众治共享的良好局面,让良好文明习惯蔚然成风。

  2、探索坡坎崖建管方式。开展坡坎崖建设点位、设计方案推选,打造一批坡坎崖绿化美化精品工程。推行企事业单位认建认管等“认领制”,尝试通过“微文创”“微绿植标识”等形式探索坡坎崖管理新模式,充分调动各方参与坡坎崖管理的积极性。

  3、配合打造“最美”系列品牌。积极参与“发现重庆之美”系列评选,为主题活动宣传造势,通过主流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加强宣传,注重经验总结复制推广,及时收集优秀案例、提炼有效做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不断推动主题活动向外拓展。

  三、工作步骤

  (一)部署启动阶段(20xx年xx月xx日前)

  1、动员部署。组织开展专题研究,摸清情况,结合实际制定辖区“全民动手共同缔造xx美丽家园”市容环境整治主题活动具体方案,细化任务分工,落实责任到位,精准施策。

  2、尽快启动。按照“边部署边开展”的原则,对群众反映集中、影响较大的环境薄弱区域,要迅速启动整治,尽快消除脏乱现象,确保在春节前整治一批、实现一批,以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迎接新年。

  (二)亮点打造阶段(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1、系统排查。结合工作实际梳理形成整治项目清单,明确项目实施主体、建设规模、资金来源、完成时限等要求。

  2、全面整治。全面开展相关工作,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打表推进。

  (三)巩固提升阶段(20xx年xx月xx日-20xx年xx月xx日)

  1、总结经验。总结主题活动成功经验,挖掘整治典型案例。积极参与全市“最美”系列评选等活动,广泛开展宣传报道,进一步营造良好整治氛围,助推市容环境不断提升。

  2、完善机制。主题活动要结合“马路办公”、“门前三包”、“五长制”等管理机制,推动健全市容环境管理、坡坎崖绿化维护等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整治成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注重统筹协调。按照政府主导、辖区实施、市民参与原则,推动部门协作,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形成工作合力。镇规划建设环保办负责活动统筹协调指导,各有关科室要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切实起到组织落实、协调督办作用,推进主题活动顺利实施。

  (二)开展督导考核,强化结果运用。狠抓工作落实,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以抓铁留痕和钉钉子精神,将一张蓝图绘到底,确保主题活动有力有效。镇党委政府成立暗访组,定期对整治工作进行评估,并结合文明科室、文明社区等创建工作强化情况通报和结果运用,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

  (三)组织宣传报道,及时报送情况。以宣传带动整治,促进形成共治共享氛围,加速实现全民动手共同参与。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5一、背景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关键要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上。“十四五”期间,各级政府要把在保障性住房小区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作为提升民生福祉的具体举措,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安排,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要全面彰显共同缔造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好“新要求、新理念、新办法”组合拳,真正解决居住群体“急难愁盼”,使保障性住房小区成为共同缔造的“和谐社区·幸福家园”。

  二、目的按照“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省住建厅、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商务厅、省文旅厅、省卫健委、省体育局、省供销社13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在全省保障性住房小区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的通知》(简称《通知》),进一步扩大范围、提升创建标准,在全省保障性住房小区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发动群众共建、共谋、共管、共评为重点,以形成“环境我来管,实事我来办,有难我来帮,歪风我来治”的良好氛围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保障性住房小区后续管理水平,确保保障对象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有效提升。

  三、举措

  成立xx县保障性住房小区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分管同志任组长,县住建局局长任副组长,县发改局、教体局、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人社局、文旅局、卫健局、市场监管局、供销社和xx街道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住建局,办公室主任由县住建局局长兼任,负责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创建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督办、考核等相关工作,保证创建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四、工作重点

  一是以水、电、气、暖、通讯、有线电视等为重点,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合理建设无障碍设施,确保小区道路与城镇道路充分街接,满足入住基本需求;

  二是以社区管理、医疗、教育、养老、社区服务、文体、商业、金融等为重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满足生活基本需求;

  三是以消防、治安、安防、园林绿化为重点,完善公共安全设施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安居、宜居水平;

  四是以老年人、儿童、残疾人、困难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失业人员、困难群体、新生劳动力离退休人员的就业服务

  和社会保障服务为重点,健全保障房小区社区化管理体系,实现社会化物业管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开展社区公益服务、志愿者服务、群众性互助服务活动,实现政府公共服务向小区全覆盖。

  五、目标任务

  到20xx年底,在我县建成入住的保障性住房小区范围内开展创建活动。创建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省级共同缔造“和谐社区·幸福家园”小区。

  六、创建标准

  (一)市政设施完善

  (二)服务设施到位

  (三)“四化”要求达标(1、社区美化要求。2、社区净化要求。3、社区绿化要求。4、社区亮化要求)

  (四)服务功能完备

  (五)管理队伍健全

  (六)服务对象满意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6一、发展目标

  到20xx年底,全县3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与14个乡村振兴市级领导联系村(引领区)同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走在全县前列,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阶段性重大进展,乡村建设取得突出成效,乡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治理能力明显增强,农民持续增收的能力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高,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示范。

  二、重点工作

  (一)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将易返贫致贫人口和突发严重困难对象纳入监测范围,做到应纳尽纳,落实帮扶措施。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逐步提高各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到20xx年末达到70%以上,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千方百计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促进就地

  就近就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10%以上。

  (二)突出规划引领。以高质量村庄规划为龙头,带动乡村“三生融合”、产业发展、设施建设、环境整治等各项工作,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因地制宜,把好编制依据、组织审批、技术水平“三关”,提升规划质量,确保可落地、可操作。20xx年7月底前,全面完成“多规合一”村庄规划。

  (三)做强乡村产业。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形成1个及以上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致富的主导产品和富民产业。大力培育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至少有1个县级示范家庭农场或1个县级农民合作社,逐年争创市级、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和省级、国家级示范社。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长,到20xx年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50万元。

  (四)完善基础设施。完成“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加强乡村产业路、旅游路、资源路建设,推动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巩固和新增农村自来水人口,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率100%;有条件的村积极推进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加强供水工程维护。巩固提升农村电力保障水平,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升农村通信网络水平,实现第五代移动通信(5G)、移动物联网全覆盖。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推进燃气下乡,因地制宜推进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利用。扎实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实现“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

  (五)抓好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全力抓好农村建房风貌管控,开展村民集中建房试点。全面深化“首厕过关制”,高质量完成改(新)建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任务,打造一批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到20xx年,各村无非正规垃圾集中堆放点,无敞口垃圾池,无露天焚烧垃圾,村庄保洁覆盖面和垃圾集中收运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收集及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卫生厕所普及率、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率均达到95%以上,每个乡镇

  的乡村振兴示范村至少一个创建成为省级美丽乡村。

  (六)深化乡风文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最美乡贤”和身边好人、好婆媳、好邻居等学习宣传活动。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逐步解决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现实难题,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文明村建设工作,争创省级以上文明村,树立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新风尚。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核心价值观主题文化墙,每年至少开展5次以上文化活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每个村有1个标准的农家书屋,每年至少开展1次“三下乡”活动。加强历史文化名村、历史街区、传统村庄、农业遗迹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湘妹子能量家园”项目。

  (七)改进乡村治理。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严格按照“五化”标准建设村党支部,不断加强支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推广村级组织依法自治事项、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等清单制,减轻村级组织负担。组建本村乡贤和乡村振兴带头人队伍。

  (八)提升公共服务。落实农村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实现村卫生室产权公有,标准化建设达100%,配备1名以上合格村医,设立公共卫生委员会,为妇幼、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服务,全面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三、实施步骤

  示范建设三年行动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推进。

  (一)逐村建立任务清单。20xx年6月底前,各村对照指导标准,强化目标导向,聚焦短板弱项,深入开展调研走访,充分尊重村情民意,逐村制定示范建设三年行动任务清单,报县级联点领导审定,县

  乡村振兴局汇总。

  (二)确定年度项目清单。每年3月底前,各村对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目标任务实现项目化管理,区分轻重缓急,确定年度实施计划,形成年度项目清单,经县级联点领导审核后,由县乡村振兴局汇总报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审定。

  (三)建立专项任务责任清单。每年4月初,按照职责分工,将项目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各县直责任单位应将本行动方案确定的年度任务纳入本单位本年度工作计划,重点保障实施。

  (四)组织验收。每年12月底前,县乡村振兴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各村实施的项目进行验收,验收结果作为对相关单位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对照指导标准进行全面验收。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统筹。县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工作在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县乡村振兴局加强统筹、督促推动、监督检查,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等其他有关单位按职责分工抓好任务落实。注重充分发挥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作用。

  (二)整合资源。整合现有资源,统筹科学安排,充分调动政府和社会力量投入的积极性。县直相关部门单位国、省、市、县涉农专项资金申报、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安排,以及农业、水利、林业、交通等项目要优先保障乡村振兴市、县级领导联系村示范建设。注重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

  (三)从严考核。建立“每月调度、双月盘点,季度讲评,年终总结”的调度机制,从严考核督导,由县委分管副书记或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每半年主持召开1次乡村振兴市、县级领导联系村示范创建工作推进会,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及时解决问题。适时总结提炼特色亮点,推出一批乡村振兴典型创新经验、做法,表彰有关先进个人和单位。乡村振兴示范建设工作纳入各乡镇、县直部门单位乡村振兴实绩考核评价范围。对因工作不落实、责任不落实导致成效不明显的地

  方和单位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7为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xx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中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合作框架协议》,推动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中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以下简称共同缔造活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加强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建引领。各级党委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共同缔造活动全过程、各方面,各级组织部门切实加强党建引领,有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基层党组织建成领导社区建设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群众主体。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坚持社区为基础。把城乡社区作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基本空间单元,着力完善社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的社区空间环境,营造持久稳定的社区归属感、认同感,增强社区凝聚力。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调动各方力量,组织多方参与人居环境建设和

  整治工作,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工作目标。

  到20xx年,共同缔造活动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城乡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社区干净整洁,生态环境优美,生活便捷宜居,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基本实现城乡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目标。

  二、深入理解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理念方法

  (一)系统把握共同缔造活动方法。共同缔造活动的基本做法是以城乡社区为基本单元,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建立和完善全覆盖的社区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治理体系为路径,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改善人居环境,凝聚社区共识,塑造共同精神,共建美好家园。

  (二)推动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领导作用落实到社区,将政府的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资源和平台下沉到城乡社区,实现把社会管理寓于为群众服务之中。培育和建立社区治理类、公益慈善类、文体活动类、专业服务类等社会组织,把每个公民都纳入一个或多个社区社会组织,调动社会成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

  (三)推行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工作机制。坚持决策共谋,共同确定社区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并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推动发展共建,坚持以居民为主体,汇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实行建设共管,发动居民参与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过程及成果管理。推行效果共评,组织群众和社会力量对项目建设、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注重成果共享,实现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使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社区全体居民。

  三、在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中广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

  在城市更新行动和乡村建设行动中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的理念和方法,结合城市更新试点、完整居住社区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绿色社区创建、城市治理、县城和小城镇建设、美

  丽宜居乡村建设等工作,深入广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组织社区居民全过程参与城乡建设和管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在推动城市更新工作中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作用。结合关中、陕北、陕南城市资源禀赋、发展阶段、经济实力和实际需求,推进国家和省级城市更新试点。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始终做到城市发展为了人民、城市发展依靠人民、城市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动员各方力量,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探索城市更新共同缔造的实施模式、政策措施、技术方法和管理制度,加强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牵头部门:xxx指导部门:xxx责任部门:xxx(二)组织居民群众参与建设完整居住社区。在城市居住社区深入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推动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组织、业主参与、企业服务”的居住社区管理机制。强化基层党建引领,街道、社区组织搭建沟通议事平台,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引导各类专业机构和人员进社区,共同开展完整居住社区建设。落实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标准,因地制宜补齐既有居住社区建设短板,配建完善社区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制定发布社区居民公约,引导群众自觉维护公共设施和环境。到20xx年,xx省基本补齐既有居住社区设施短板,全省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完整居住社区覆盖率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居住社区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

  牵头部门:xxx指导部门:xxx责任部门:xxx(三)动员各方力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居民自治机制建设、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作用,统筹协调社区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产权单位、小区居民等,共同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健全沟通议事平台,主动了解居民诉求,促进居民形成共识,发动居民积极参与改造方案制定、配合施工、过程监督、后续管理、改造效果评价等。建立改造资金合理共担机制,充分调动小区关联单位和社会力量以及居民支持参与改造。引导居民协商确定改造后小区的管理模式、管理规约及业主议事规则,共同维护改造成果。力争到“十四五”末,xx省基本完成20xx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城镇老旧小区居住条件显著改善,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牵头部门:xxx指导部门:xxx责任部门:xxx(四)推动形成人人动手参与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局面。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共同缔造活动的重要载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体制机制。强化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统筹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单位、居民群众等力量,共同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加强宣传和知识普及,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开展“小手拉大手”等社会实践活动,将居民分类意识转化为自觉行动。引导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社区居民公约,形成全社会人人动手的良好氛围。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文明城市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到20xx年,xx省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牵头部门:xxx指导部门:xxx责任部门:xxx(五)建立健全共同创建绿色社区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作用,统筹协调业主委员会、社区内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等共同开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多种形式基层协商,组织居民谋划创建方案,有效参与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营造社区宜居环境,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培育社区绿色文化,使生态文明理念扎根社区。到20xx年底,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

  牵头部门:xxx指导部门:xxx责任部门:xxx(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筹协调、各部门协同合作、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城市管理机制,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加快推进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推行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建立完善城市体检评估和城市管理评价机制,持续扩大城市体检和城市管理评价覆盖面。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从群众身边小事抓起,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组织动员群众共同创造“干净、整洁、有序、安全”的城市环境。

  牵头部门:xxx指导部门:xxx责任部门:xxx(七)统筹推进县域城乡建设。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提升县城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行以街区为单元的统筹建设方式,推动公共服务、商业服务、文化体育等设施共建共享。开展县城绿色低碳建设试点,抓好县城建设示范,到20xx年,实现基础设施完善,文化、体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功能齐备。推动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统筹城乡的发展体系、服务体系、治理体系,合理布局县城、中心镇、行政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体系,将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十四五”期间打造100个乡村振兴示范镇。

  牵头部门:xxx指导部门:xxx责任部门:xxx

  (八)组织农民群众共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坚持基层党建引领,发挥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组织发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乡村规划编制、农房和村庄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确保乡村各项建设真正符合农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加快推进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提升农房设计建造水平,提高农房品质,因地制宜推动水冲式厕所入室,推广装配式钢结构等新型建造方式,推进供水入农房,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倡导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源头减量,推动农村用能革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利用,塑造乡村特色风貌。开展乡村建设评价,深入了解农民对乡村建设的满意度和实际需求,补齐乡村建设短板,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十四五”期间,创建100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改造10000户宜居型示范农房。

  牵头部门:xxx指导部门:xxx责任部门:xxx四、完善共同缔造活动推进机制和举措

  (一)建立完善共同缔造活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部省成立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全面推进共同缔造活动的工作格局。各地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共同缔造活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牵头部门:xxx指导部门:xxx责任部门:xxx(二)加强共同缔造活动机制创新和保障。积极探索开展涉农项目招投标改革,依法规范涉农项目招投标范围。简化农村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使农民更多积极参与乡村建设项目并从中获益。加大涉农财政资金统筹使用力度,通过以奖代补等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牵头部门:xxx指导部门:xxx责任部门:xxx(三)开展试点示范。创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试点县(市、区),并给予城市更新行动、乡村建设行动以及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方面政策、资金、项目等倾斜支持。持续推进“百村示范、百团帮扶”活动。各地在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相关工作中要积极开展共同缔造活动试点,不断扩大试点范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牵头部门:xxx指导部门:xxx责任部门:xxx(四)建立技术指导服务机制。依托相关科研院所确定省级技术支撑单位,加强政校、政企合作。成立村镇建设研究中心,编写共同缔造技术指南,培养技术人才,开设相关课程,探索建立技术人员驻社区、驻村服务机制。建立xx省共同缔造活动专家库,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撑。组织开展设计下乡,促进技术单位与县(市、区)紧密合作,形成对口技术支持服务机制。

  牵头部门:xxx指导部门:xxx责任部门:xxx(五)建立共同缔造活动培训机制。将共同缔造活动相关课程纳入省级有关干部培训计划。积极发挥全国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作用,培育省级共同缔造活动培训基地。通过引进与本地培养相结合,建立完善共同缔造活动培训专家库。开发培训教材、课程、工具箱等,建设网上培训平台,组织开展多层级培训,培养一支理解掌握共同缔造活动方法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

  牵头部门:xxx指导部门:xxx责任部门:xxx

  五、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级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市、县人民政府是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责任主体,要建立市级、县级领导小组,确定牵头单位,落实部门责任和分工,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共同缔造各项工作。

  (二)强化资金保障。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用好现有相关财政资金,优先支持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充分调动各方资源积极参与支持共同缔造活动,为推进共同缔造提供工作保障。

  (三)加强督促指导。各市(区)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各县(市、区)活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级有关部门以活动覆盖面、各方参与度、群众满意度、人居环境建设效果等为重点,对各县(市、区)开展共同缔造活动情况进行评估评价。

  (四)做好宣传引导。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对共同缔造活动的宣传力度,及时发现、总结和宣传共同缔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鲜活经验以及社区党组织、党员干部和带头人的典型,让共同缔造活动的理念思路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8为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根据住建部及市县相关文件精神,现就xx村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以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广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建设宜居的生态环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目标原则

  (一)工作目标

  20xx年,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到20xx年,基本实现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目标,初步建立“共同缔造”的长效机制。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行政村为基础。把行政村作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基本空间单元,着力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的空间环境,营造持久稳定的归属感、认同感,增强凝聚力。二是坚持群众为主体。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注重发挥群众的首创精神,尊重群众意愿,从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三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进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由政府为主向社会多方参与转变,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农房排危改造工程。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地灾搬迁、土坯房改造等工作,摸底排查村内危旧房数量,完成排危改造和拆除工作。

  (二)实施村庄净化、绿化工程。以“户分类-组收集一村回收一镇转运”的总体思路,落实村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荒山、田间、道路及公共空间采用本土植被绿化,注重高中低层植物搭配。

  (三)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加大乡村建筑风貌管控力度,提升乡村建筑和庭院的外观设计水平和环境品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口路旁、滨水地带、公共活动场所等为重点,注重乡村绿化与庭院经济、经济林果相结合,达到村内村外绿树成荫、前庭后院瓜果飘香;推进乡村公共空间和道路照明亮化工程,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全面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引导村民合理区分生产生活空间。

  (四)推动农村改厨改厕工作。以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农村清洁厨房为任务目标,以缺什么补什么,什么不规范就改造什么为实施方向,推动村内农房改厨改厕工作。

  (五)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改水工程,解决村内部分村民饮水问题,保障村民饮水安全;实施道路整治工程,主要干道油化,村庄联组路、入户路硬化,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标准,鼓励村内道路采用石板、青砖、碎石等传统路面,保障村民出行安全。

  四、机制建设

  成立以“xx乡人民政府一xx村一设计团队”三方为主体的项目小组,共同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协商共治”的治理体系,其职能职责如下:

  (一)xx乡人民政府:宣传和执行党的共同缔造理念和政策,领导、统筹村委会、村民、规划团队、社会力量等主体共建人居环境。保障资金投入、管理项目建设、施工质量等问题,为村庄建设提供人力支持,将政府的服务下沉。

  (二)xx乡xx村:成立各类村民组织,把每个村民都吸纳到各个组织内,让每个村民都有机会参与到共同缔造,行使本组织权利,履行义务;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志愿精神,积极主动参与共同缔造,密切联系群众,团结村民,向村民宣传共同缔造理念,并向党组织反映村民意见;由xx村村委会负责组织会议,发动村民、服务村民,协调事务,让每位村民都参与到共同缔造中来。

  (三)设计团队:设计团队驻村设计,采取自下以上、协商共谋的工作方式,与村民共同谋划未来,协助村内建立村组织和相关制度、制定工作计划、落实相关项目、引导特色产业发展、宣传政策方法等。

  五、实施保障

  一是搭建公共交流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政府与村民交流的渠道,搭建村民沟通平台。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工作坊等方式,了解居民需求,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协商,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共同确定村庄需要解决的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方案,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工作的热情,使村民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使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从传统的决策者、包办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和激励者。

  二是做好宣传引导。加强对村民的民主法制教育,提升村民依法

  参与管理的能力与质量,提高依法履行应尽义务的自觉性。通过广泛的村民自治活动,充分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发动村民积极投工投劳整治房前屋后的环境,主动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及公共空间的建设和改造,主动配合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珍惜用心用力共建的劳动成果,持续保持村庄美好环境。

  三是强化监督力量。鼓励村民针对村庄环境卫生、公共空间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等内容,通过村委会或村民自治组织,共同商议拟订村规民约并监督执行,建立健全绿地认领、公共空间认领、公共设施等维护认领的“爱心积分机制”及志愿者积分机制,以积分评比奖励的形式,激励村民、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人居环境建设成果的维护管理。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9一、示范村概况

  (一)基本情况

  韩庄村现有人口231户,707人,党员24人,入党积极分子7人,总耕地面积1076亩,人均1.5亩,区划面积0.66平方公里,村内以韩姓和辛姓为主,产业结构主要是以大蒜、辣椒、特色蔬菜、林果种植为主。

  (二)基础优势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韩庄村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示范村东临济徐高速连接线,直通济南、徐州等城市,向北沿G105可直达曲阜机场和济宁市区,向南2公里是正在建设的枣菏高速,名副其实的金乡县东大门。老万福河贯穿高河街道境内,位于示范村北部,是京杭运河的重要支线航道之一,目前已复航。

  2、基础设施完善。近年来,示范村硬化主街道2200米,小街巷3000米,共计14300平方米,村级8条主干道和28条小街巷已全面实现硬化,实现村庄绿化面积10000余平方,示范村标识标牌、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厕所等必备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有效地提升了示范村发展深度。

  二、示范创建内容

  (一)基本思路

  以“五个振兴”为内涵,合理规划推进示范村建设。合理规划是前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创建目标

  一是环境生态更加宜居,卫生条件良好,无垃圾乱丢弃、污水乱排放、杂物乱堆放、人畜混居、水道淤塞等现象,绿化美化水平较高;二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农房整洁美观,道路、饮水、医疗、文化、电力、电视、通信等设施建设比较完善;三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转变农业种植结构,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基本形成了大蒜辣椒标准化种植生产体系以及产加销、贸工农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产业体系。四是乡村旅游更加丰富,打造成为主题突出,形象鲜明、内涵深厚、韵味独特的村庄。

  (三)创建模式

  按照示范村建设要求进行建设,突出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实现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四)实施路径

  1、实施产业振兴,构筑乡村振兴的动力支撑。韩庄村重点发展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农业绿色化战略、农业适度规模化战略、产业融合化战略,打造金东田园农产品品牌;壮大特色采摘休闲农业,建设集游玩、科普文化、休闲品尝、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大型果品采摘园。同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采摘、果树认领、垂钓比赛等等,充分发挥果园的经济、观赏、体验、休闲、科教价值。通过招商引资,引进1家农业发展龙头企业,让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增加农产业附加值,提高群众收入水平。

  2、实施文化振兴,构筑乡村振兴的核心灵魂。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家庭崇尚文明新风、树立良好家风、推动移风易俗。韩庄村集中开展“百善孝为先”主题教育活动,广泛

  开展身边好人、“十大孝星”、“好婆婆、好媳妇”和“最美家庭”等推荐评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以身边典型带动文明新风,传播正能量。倡导实施“半小时工程”,即在广大村民中大力倡导每天抽出半小时打扫庭院内外卫生、布置家庭居室、搞好家庭净化美化,做到“五勤五不”,引导村民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改变家庭脏乱差现象,树立良好生活习俗,逐步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3、实施人才振兴,培养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韩庄村实施“新乡贤”、创业能人返村创业和工作,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优化人员年龄结构,锻炼后备人才,让后备干部实际参与新农村建设、矛盾纠纷协调化解、党员公益服务等工作。开展农民职业化教育,让群众熟练掌握一门技术,每年定期开展职业教育和创业培训。

  4、实施生态振兴,构筑乡村振兴的绿色支撑。韩庄村位置处于金平湖水利风景区与东沟河夹角地带,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村内共有大小坑塘5个,水域面积约15400余平方米,韩庄村聘请专业团队,依照“人水相依、和谐共生”的理念,规划设计了自东沟河向西,经辛庄自然村东侧,环绕整个韩庄的高标准水系提升工程。大力实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让村庄更美,环境更优,水更清。

  5、实施组织振兴,筑牢乡村振兴的坚强堡垒。韩庄村党支部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为民排忧解困、提高群众满意度的有效途径,村党支部班子以上率下,认真按照“一好三办六问”的“1306”工作法,扎实开展“村干部轮流坐班”、“民事代办”等工作,采取定点值班、上门服务等形式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群众代办事项办结率在90%以上,“大事小事找干部”已经成为村民的共识。

  三、重点支撑项目

  1、金东田园项目。金东田园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项目,该项目以设施农业为发展方向,建设内容主要有“玻璃智能温室”、“薄膜连栋智能温室”、开心农场、百果园、儿童科普教育及拓展基地等八大部分,总面积约32亩。通过温室智能化操作,可实现温度、湿度及水肥一体化运作,种植车厘子、树莓、火龙果、百香果、立体无土栽培草

  莓等高端蔬果20余种、3000余棵,可容纳约80人同时进行采摘。

  2、开心农场项目。开心农场项目,占地16亩,将农田划分66平方米的小块为单位,每一单位向种植者出租,每年租金1000元,由开发商专人协助管理,可向种植者提供浇水、除草、施肥、平整土地等环节服务。

  3、金平湖百果园项目。百果园位于韩庄村金平湖风景区沿岸,比邻金平湖湿地公园,紧邻济徐高速连接线,总占地面积2300多亩,计划开发1000亩。园区风景宜人,土地肥沃,既是果树、苗木的理想地段,又是富禽养殖的佳处,更是郊游休闲、避暑修心、强身健体的人间仙境。百果园设计定位为生态观光果园,园区布局以果树为主、国林植物为辅。

  4、金平湖文旅项目。韩庄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依托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举办中国(金乡)油菜花艺术、捷安特自行车拉力赛、山东(金乡)桃花艺术节、金乡民俗小吃艺术节及承办大中型艺术文化活动,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四、创建进度

  根据各重点项目的施工建设特点,示范村将从2020年开始全面建设:

  (1)2020年为创建启动年,主要包括领导小组等管理机构构建,示范村项目开工建设;

  (2)20xx年为全面建设完成阶段,全面完成产业融合工程建设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扶持力度

  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鼓励村级集体组织和工商资本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继续落实就业扶贫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有劳动意愿的贫困人口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增加劳务收入。

  (二)拓宽用地渠道

  推进农业用地流转政策,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支持示范村内

  建设单位与示范村所在农村集体组织按照市场运作、自愿有偿的原则,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依法流转和有效利用,适当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进行价格补贴,稳定流转关系。

  强化资金支持

  在稳步增加投入的同时,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聚合力、精准度和实效性。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资本合作、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建立基金等多种形式,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协同支持示范村建设。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10为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落实“政府出一点、群众投一点、社会帮一点”工作方式,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特制定xx村“共同缔造”奖补方案。

  一、总体思路

  围绕全村“三区一带”发展规划,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人居环境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根本路径,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最大程度调动群众参与热情,持续打造好“六院一路一场一业”,为全县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贡献xx力量。

  二、奖补内容

  (一)水泥奖补

  先完成院落面上环境整治(拆除废旧建筑,完成垃圾清理、公共花园建设等),筹备齐所需砂石等物资,经村“尖刀班”验收后,再发放水泥,具体标准如下:

  1、院落路:路面设计厚度8-10公分、宽度2。5-3米;每平方奖补80斤水泥。

  2、入户路:以石板为主要材料,宽度为80厘米,每3米奖补1袋水泥。

  3、公共花园:以石砌或砖砌为主,每2米奖补1袋水泥。

  4、排水排污及其它设施按实际需要奖补。

  (二)工人工资奖补

  对参与花果庭院建设意愿强烈,但缺少劳动力,请托村“共同缔造”施工队实施花池、文化墙建设的农户,可申请施工人员工资奖补,具体要求及标准如下:

  1、享受施工人员工资奖补的农户必须是利用村“共同缔造”施工队实施环境改造的农户。

  2、施工队人员工资经村委会、农户、施工人员三方协商一致后,村委会奖补一部分,农户自付一部分。

  3、私人院坝、院落路、入户路等水泥硬化路面不享受工资奖补。

  (三)太阳能路灯奖补

  按照“谁积极,谁受益”原则,对群众参与积极性高,环境整治成效显著的院落,村“尖刀班”将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分步骤实施太阳能路灯奖补,具体要求及标准如下:

  1、环境整体改造完成度高,院落内破旧废弃建筑完全拆除,房前屋后卫生清洁,农具摆放有序,花池风格较统一。

  2、群众生活习惯好,不乱丢垃圾,乱堆杂物。

  3、院落内邻里之间和谐相处,无矛盾纠纷。

  4、路灯间隔原则上30至50米,可根据地形地势及群众方便度灵活调整。

  三、其他说明

  1、受资金及其他条件限制,根据xx村总体发展规划,本方案优先适用于村四至七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带,其他各组在条件成熟后逐步实施。

  2、工人工资奖补时间为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路灯奖补在2年内分步完成。

  3、考虑村民财力物力的承受度,对路长在200米以上的院落路不实施水泥奖补,后期通过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实施。

  以上具体事宜解释权归xx村村委会。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实施方案11一、项目建设总体思路和绩效目标

  (一)总体思路

  按照农村人居环境“一年见成效、两年有提升、三年大改观”的总体目标和“由村内到村外、由户内到户外、由屋内到屋外”的工作思路,以“三清三建三提升”为重点,坚持示范引领、全面带动,做好户内整治与户外整治同步推进、村庄风貌与精神面貌同步提升,着力解决农村“七乱”问题,努力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二)绩效目标

  该项目受益村数5个,受益户数469户,受益人数1256人。通过实施项目,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生态宜居乡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二、项目建设地点及内容

  (一)项目主管部门:渭源县农业农村局

  (二)项目实施单位:莲峰镇、锹峪镇、上湾镇、麻家集镇、清源镇。

  (三)建设地点:莲峰镇团结村、锹峪镇贯子口村、上湾镇上湾村、麻家集镇袁家河村、清源镇张家湾村。

  (四)建设时限:20xx年6月至9月

  (五)建设性质:新建

  (六)建设内容:

  1.上湾村:总投资30万元,结合上湾村村庄建设规划及村情实际,以提升人居环境为目的,新建道路排水渠780米,毛石护坡70米。

  2.张家湾村:总投资30万元,对清源镇张家湾村徐家庙社道路沿线农户进行基础设施提升改造2500平方米,投资24万元;房前绿化200平方米,投资6万元,并配套相关附属设施。

  3.贯子口村:总投资30万元,整治断壁残垣28米,投资2.1万元;公共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1560米,投资9.36万元;村内传统建筑修复保护2365㎡,投资9.46万元;村内公共区域绿化1150平方米,投资9.08万元。

  4.团结村:总投资30万元,新建掌子社、后庄社晾晒场各一处,共计1600平方米,投资12.8万元;新建30平方米垃圾池两座,投资

  6万元;徐家堡至水泉社道路两侧覆土4公里,投资4万元;清运村内垃圾约100顿,投资1万元;购置三轮垃圾清运车一辆,投资2.5万元;购置240L铁质垃圾桶74个,投资3.7万元。

  5.袁家河村:总投资30万元,对村级滑坡隐患点进行治理,修建护坡185米。

  三、资金来源及投资概算

  (一)资金来源

  20xx年第二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

  (二)投资概算

  该项目概算总投资150万元。

  四、项目实施进度安排及公告公示要求

  (一)方案制定和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6月)。完成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审批及前期公告公示、招投标等前期工作。

  (二)项目建设阶段(20xx年7月-20xx年8月)。于7月全面开工建设,8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完成项目建设及建设中公告公示等。

  (三)项目验收阶段(20xx年9月)。项目完成后,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县直有关单位进行县级验收,出具项目竣工验收意见书。同时各乡镇做好项目自验、审计、竣工报账和绩效评价及竣工公告公示等工作。

  五、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指标:通过项目实施,可以改善469户1256人的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

  (二)生态效益指标:有效解决了农村“七乱”问题,改变了村庄脏乱差现象,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

  (三)群众满意度指标:有效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严格落实项目主管部门、资金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联合审查、审批制度,确保方案内容符合发展实际需求

  和群众发展意愿。涉及项目建设的乡镇是该项目的实施主体,负责做好项目实施、资金报账、收益监管、公示公告、做好各类项目资料整理工作,并成立领导小组。村两委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负责做好项目建设、公示公告、资金使用等各项工作的日常监督和项目建成后动员和带领广大群众全面落实村级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等工作。

  (二)做好宣传动员。充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抖音和快手等新媒体和广播、报刊等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通过召开村组干部会议、村民议事会议、张贴宣传标语、加强传单等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推动工作开展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资金管理。项目资金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管理办法使用,专款专用,专户管理,单独核算。不准挤占、截留、挪用和克扣。项目建设单位根据投资计划和工程进度,按已完成工程量填写报账申请书,经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监管人员签字后,连同财务原始凭证,审核后予以报账,同时上级管理部门对资金应用情况随时进行检查、监督、年终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查处解决。镇纪委、镇财政所监督检查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落实情况,定期组织开展重点抽查,对发现的问题责成施工单位限期整改,确保财政资金项目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篇四:一标三实乡镇扩面方案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一步改善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质量,建设生态宜居乡村,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省印发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城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相统一,统筹生产生活生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厕所粪污、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和农村能源调整为方向,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整合资源、多元参与、工程化推进,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突出短板,着力打造农村人居环境城市样板,为建设美丽城镇奠定坚实基础。

  (二)行动目标。

  全域按照〃一年提标扩面、两年初见成效、三年全面提升〃的要求,按年度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观,形成与现代城镇相适应的农村垃圾污水、卫生厕所、村容村貌治理体系,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建立,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普遍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有序,干净整洁城市样板基本建成。

  (三)基本原则

  1结合实际,集中攻坚。聚焦各地地理、民俗、经济水平和群众期盼,分类施策、差异发展,统筹把握整治力度、建设深度、推进速度、财力承受度及农民接受度,采取符合当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立足现有条件和财力,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坚持提质和扩面并重,突出重点领域,区分轻重缓急,聚焦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农村垃圾、污水、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用三年时间集中攻坚,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善。

  2、分级负责,健全机制。省级定方案、定目标、定标准、定政策,市级抓协调、抓督导、抓配套,县级履行实施主体责任,乡村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有力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

  3、突出主体,尊重民意。根据村民需求合理确定整治时序和标准,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动员村民积极投身美丽家园建设,保障村民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强化村民环境卫生意识,增强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规划先行,目标引领。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充分发挥规划的目标引领作用,针对不同地区和类别的村庄,确定重点任务、整治目标、建设标准和技术模式,坚持先易后难、示范引领、确保质量。合理确定投融资模式和运行管护方式,推进投融资体制和建设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

  二、重点任务

  围绕聚焦实施农村能源结构优化、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庄规划提升、建设和管护机制完善等工程,通过完成以下重点任务,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改善。

  (一)农村能源结构优化工程。以农村绿色发展为导向,适应农业生产方式、农村居住方式和农民用能方式新变化,按照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绿色发展的要求,多元化发展农村清洁能源,推进农业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村能源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到2023年底,新建特大型沼气工程3-4处、大型沼气工程10处、中小型沼气工程20处,推动提高清洁能源在农村用能中的比重。

  1、科学确定发展路径。各县市要立足区位及农业资源优势,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求,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地区清洁能源发展规划,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沼气等多种清洁能源。科学确定推进路线和时序,按照试点先行、串点成线、连线成面的渐进方式,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农村清洁能源供应结构,推进农村能源建设转型升级。

  2、稳步推进沼气工程建设。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以秸秆、畜禽粪便、有机垃圾、生活污水等为原料,鼓励各地建设不同规模和类型的沼气项目,因地制宜发展以沼肥利用为主、结合农业农村废弃物处理和果沼畜循环利用的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在养殖业发达和大型养殖区集中的地方可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在农户居住较集中、秸秆资源或畜禽粪便较丰富的地方,可以自然村或养殖场为单元,建设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为原料的规模化沼气工程,解决周边群众生活用能问题;在中小型养殖场密布地区,可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沼气工程。

  3、提高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加强农业节能和绿色能源开发利用,提高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率。积极推动沼气发电并网、企业自用和用于农村清洁取暖,拓宽沼气利用渠道。大力推进沼渣沼液生产加工有机肥、基质、生物农药,推广以农村有机生活垃圾作为沼气原料生产沼肥提高沼气项目综合效益。建立农村清洁能源利用激励机制,完善沼气沼肥等终端产品补贴政策,对生产沼气用于居民生活的可参照沼气发电上网补贴方式予以支持,健全落实规模化沼气项目用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

  (二)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的基础,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减量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数字化管理、法制化保障的工作机制。到2023年底,村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达到100%,完成较大规模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进一步提升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

  1、清除村庄及周边积存垃圾。开展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集中力量、限定时间、不留死角,全面清理村庄内外、道路两侧、沟渠内、村庄周边积存的建筑和生产生活垃圾,彻底清理房前屋后的粪便堆、杂物堆,彻底解决垃圾〃围村〃和村内〃脏乱差〃问题,实现村庄周边无垃圾积存、街头巷尾干净通畅、房前屋后整齐清洁,乡镇周边、交通沿线、景区周围无垃圾的目标。

  2、提高生活垃圾收运处置能力。推动农村垃圾处理由〃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向〃管理标准化、队伍专业化、运作市场化、机制常态化、发展产业化〃转变,提升县级垃圾处理能力,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鼓励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从源头上将生活垃圾按照可堆肥垃圾、不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有毒有害垃圾等类别分类,实现对可堆肥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理,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

  3、排查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对生产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开展地毯式排查,全面摸清堆放位置、主要成分、堆放年限、堆体规模、整治技术方法和责任人、联系方式等基本情况,建立工作台账。根据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位置、堆体规模、有机物比重、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侧向和底部渗透等情况,科学评估污染程度、风险等级和开挖条件,一处一策确定整治技术方法并开展整治。禁止城市向农村转运堆弃垃圾,解决垃圾堆放占压耕地和基本农田问题。到2023年底底,解决城镇垃圾、工业固体废物违法违规向农村地区转移问题,基本完成农村地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

  4、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坚持科学规划,实行以地定畜,促进种养业在布局上相互协调,科学规划引导畜牧业发展。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实施农牧循环工程,以畜禽养殖和农业种植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三级网络建设。推广应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农膜,开展全生物可控降解地膜试验示范,建立健全废旧农地膜回收利用体系,扶持农地膜回收网点和加工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推进秸秆机械还田和饲料化利用,到2023年底,农膜回收率达到98%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建设一批畜禽粪污原地收储、转运以及固体粪便集中堆肥等设施和有机肥加工厂;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三)推进厕所无害化卫生改造工程。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统筹考虑农村改厕与新型社区建设、易地搬迁、污水治理等工作,持续推进厕所革命.2023年,完成厕所改造任务的基

  础上提升粪污无害化处理水平,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以上,力争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0%。

  1因地制宜选择建设和改造模式。推进农村户用厕所退街、进院、入室,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消除简陋旱厕,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严格按照国家《农村户厕卫生规范》、《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实施。普及改造建设不同条件的卫生厕所。坚持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衔接,在城镇污水管网可延伸覆盖到的村庄和农村社区,选择使用水冲式厕所;通过接入城市污水管网或建设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单户、多户、整村处理方式,将厕所、厨房、洗浴等生活污水全部收集一体化处理。

  2、鼓励建设农村公共厕所。对于户内无厕所,习惯使用公厕的村庄改建或新建卫生公共厕所。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公厕,对未达标的进行改造提升,逐步消除旱厕、露天厕所。结合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将公厕保洁、设施设备管理维护纳入村庄保洁范围,保障厕所外观整洁、内部干净、方便实用。对人口规模较大和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加强村民广场、乡村集市、中小学校、乡镇卫生院等人员密集公共活动场所配套建设卫生公厕。

  3、完善改厕后管护机制。持续推广结合实际,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依托环卫、有机肥生产等企业成立农厕服务站,具体负责改后厕所维修维护、定期收运、对畜禽养殖粪污、厕所粪污等废弃物一并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科学确定粪渣粪液处理模式,鼓励堆肥厂、有机种植大户和污水处理厂接纳改

  厕后产生的粪渣粪液。支持各地探索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协同处理周边村庄厕所粪污,加快建设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配套粪污消纳用地,推动有机肥还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到2023年底,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因地制宜确定农村污水治理技术路线和治理模式,确保处理方式简便适用有效。到2023年底,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管控,厕所污水得到全面治理。

  1科学合理制定规划。统筹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统筹改水改厕的原则,编制县域村镇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与城镇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以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等衔接,合理确定各镇(街)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的布局、规模,科学安排年度建设任务,明确建设规模、投资估算、资金来源和保障措施。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的村庄,优先解决污水治理问题。

  2、创新污水治理技术。科学确定污水治理技术,根据农村不同区位条件、人口规模较小、地形条件复杂、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等因素,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单户与多户相结合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针对布局分布散、优先结合农村改厕工作采用三格式化粪池或净化沼气池等黑水处理系统进行处理,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操作、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建设经济实用的污水处理设施。禁止在集中式引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严禁将处理后不达标或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道;对经济发

  展条件较好、人口聚集度较高的村庄,先行开展污水治理。

  3、强化生态水环境保护。坚持控污与治污并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控工业废水乱排,重点保护河湖、山体和天然林。将重点河道、干支流农村垃圾整治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明确各级河长监管责任;以村庄周边、房前屋后的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引导村民树立节水意识,开展农村生活节水行动,加强生活用水循环节约利用;鼓励采用各种方式,充分利用经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力口强尾水回收利用。

  (五)村容村貌提升工程。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健全传统村落保护体系,推进村庄绿化,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到2023年底,50%以上的村庄达到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村庄绿化亮化美化再上新台阶。

  1实施农村道路硬化改造工程。合理布局村庄道路,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组织开展三年集中攻坚行动,全面改善农村路网状况。加快推进农村道路硬化,积极利用当地资源和拆旧废弃建筑材料,铺设石板路、青砖路、石台阶等,鼓励生态化铺装,实现穿村公路和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全覆盖,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2023年,实施户户通村庄数量不少于计划改造村庄的90%,基本完成农村道路〃户户通〃。

  2、空间环境整治。结合乡村规划实施和管理,集中治理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等现象,拆除废旧棚房。整治农村闲置废弃房屋,通过发展精品民宿、集体公共用房等多种方式加以盘活、处置和利用。引导

  村庄适度建设小广场、小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严禁以设施农用地为名建设大公园、大广场、大牌坊等。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促进庭院内外整洁有序、室内卫生舒适。到2023年底,农村80%以上的庭院建成美丽庭院。

  3、推进村庄亮化。根据村庄区位特点、自然条件,开展绿化行动,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开发。根据村庄区位特点、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充分利用村边荒山、荒地、荒滩等闲置土地,以乡土树种、宿根花卉为主,因村而宜,合理推进林场、环村林建设,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行动,开展街道、庭院、隙地绿化和村边道路、沟渠、坑塘绿化,因地制宜建设供村民休闲、游憩的公园绿地以及小果园、小菜园等,建设优美宜居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到2023年底,乡村绿化覆盖率达到50%o在村庄重要场所安装照明设施,推广使用节能灯具和新能源照明设备,科学设置照明设施间距,提高村庄公共照明使用效率。

  4、打造地标特色风貌。加强和规范地名管理和地名标志设置,挖掘本地传统文化,加大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力度,满足农村基础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按照国家标准和地名管理有关规定,设置村、街、路、巷、门户等地名标志牌。编制村庄保护发展规划,开展村镇文化遗存普查,建立市级传统村落名录,完善传统村落警示和退出机制。加强对古居、古街、古树等历史文化要素的保护利用,注重注入旅游元素发展乡村旅游。

  (六)村庄规划提升工程。按照实用性原则,开展县域乡村规划编制或修编,实行县域统筹规划,乡镇连片推进,村庄整体实施。到2023年底,村庄规划覆盖率达到100%。

  1科学编制村庄规划。推行多规合一,统筹搞好县域村庄布局调整优化,合理衔接县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庄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突出实用性,符合农村实际、满足农民需要、体现乡村特色,明确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推行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用、技术单位指导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

  2、完善规划编制机制。强化政府组织领导、村委会发挥主体作甩技术单位指导、农民参与的村庄规划编制机制。探索建立驻镇规划师制度和选派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等方式,强化村庄规划指导,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及运营团队的专业作用。

  3、强化村庄规划管理。强化规划权威性,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更改;确需调整修改的,要按照规定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加大规划实施检查力度,对违反规划的行为,按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强化村庄房屋建设管控,新建房屋严格按照村庄规划进行,严格控制体量和建筑风貌,突出乡村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鼓励农村新建设区采用装配式建筑。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健全违法用地和建设查处机制。

  (七)建设和管护机制完善工程。强化地方以及有关部门、运行管理单位的责任,明确资金来源,稳定运行队伍,建立日常管理制度,构建起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农村人居环境建管长效机制。

  1推行多元化建管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推行城乡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提倡相邻村庄联合建设基础设施,实

  现区域统筹、共建共享。鼓励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支持环保设备生产企业、第三方环保服务公司、旅游开发公司等市场主体,通过认养、托管、建养一体等模式开展后期管护,有条件的农村新型社区及经济强村可探索建立物业公司。加快建立〃建设运营一体、区域连片治理〃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模式,以县为单位划分片区,项目统一打包,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村民投工投劳,政府给予奖补,日常管护以村集体为主;政府财政资金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对贫困村人居环境整治,免除村集体和贫困人口出资。

  2、健全标准化运行管护机制。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持续深入推进治理工作。将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运行纳入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委托第三方通过电话调查、实地暗访等形式进行监管,提升农村垃圾污水治理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通过投资补助、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垃圾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运营管理。针对村庄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维护等环节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群众培养成为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组织开展标准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完善市级统筹调度和督导检查、县级履行主体责任和对实施效果负责、镇(街)具体实施的工作推进机制,以镇为单位整体开发推进。市级成立领导小组,县级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工作目

  标、重点任务、年度计划、责任分工、保障措施。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合力。

  (二)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政府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投入力度,省市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垃圾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整治等项目奖补。县级政府统筹整合相关渠道资金,有效保障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依法合规组织发行政府债券筹集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依法盘活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闲农房及宅基地、动员农民投工投劳等途径,筹措资金用于人居环境整治。加大土地政策支持,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产生的土地指标,优先用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建设。

  (三)强化村民自治。完善民主决策机制,依法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决定,确保各项决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指导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或修订村民普遍认可、易于推行的村规民约,将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管护、历史遗迹与特色景观保护、民俗文化传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明确村民负责庭院内部和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缴纳保洁费、投工投劳等方面的具体责任和义务。

  (四)强化典型示范。充分发挥人居环境整治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借鉴整治经验做法,综合考虑发展基础、区位特点、自然条件等因素,按照〃试点先行、重点培育、示范带动、有序推进〃的思路,分批打造,每年选定一批条件较好的村庄,集中资金、资源开展示范建设,全市新生小城市、全国重点

  镇及村庄要强化示范引导,建设一批能体现城市特色的精品村庄,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模式。结合本地实际,尊重群众意愿,提升建设标准,打造人居环境整治升级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五)强化人才保障。针对不同地域气候环境特点,分类分级制定厕所改造、垃圾终端处理、污水治理及村容村貌提升技术标准和技术导则规范性文件;加强技术指导,从规划设计、市政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聘请专家,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家库,农村人居环境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人员技术培训I,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建立专业技术人员驻村指导制度加大人才支持加强加快培养乡村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动员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等方面的技术力量下乡,加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样式〃四新〃推广应用,提高整治能力和水平。

  (六)强化考核督导。建立督导机制和定期情况调度、通报制度,逐级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台账,每季度汇总工作进展情况。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评价机制,细化量化目标任务,抓好督促检查。市级以实施方案中的工作目标、建设任务、体制机制创新等为重点,对各县市每年至少督导一次,督导结果向县市委、政府反馈。加强督导考核,考评结果将作为衡量各县市当年度工作成效和下年度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并作为县市相关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参考。对工作超前、开拓创新的县市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一定资金倾斜;对组织不力、工作落后的县市,进行通报和约谈。

  (七)强化宣传引导。要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加强宣传,积极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提高农村居民生态文明健康意识,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组织开展美丽庭院、星级家庭评选等活动,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荣誉感。将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褒扬乡村新风,纠正不良风气和陋习,规范村民行为习惯,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

篇五:一标三实乡镇扩面方案

  

  全县城乡低保提标扩面整改工作方案(最新)

  根据省政府“应保尽保、边缘从宽、留有缓冲、尊重事实”等原则和《X省民政厅关于进一步增强低保制度惠民实效六项措施的通知》(X民保〔X〕281号)及《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提高我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通知》(X政办〔X〕20号)规定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为做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整改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认真落实低保人数异常锐减整改工作,做好提标扩面以及精准扶贫的最后兜底保障工作。对照农村低保新标准,对已退保对象和符合新标准条件的对象进行全面复查,特别是重病、重残人员,只要符合相关条件,放宽准入门槛,提高覆盖面,认真按程序要求,做到应保尽保,确保低保人口占比在1.8%以上,加快推进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二、城乡低保提标扩面范围和对象

  (一)城乡低保执行标准。X年1月,我县农村低保年人均收入由原来3930元/人·年提高到5220元/人·年,月补差标准由原290元/人·年提高到330元/人·月;城市低保月人均收入低于580元,月补差标准为386元。

  (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扩面对象认定。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X〕第649号令),城乡低保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城乡居民,且符合当地最低生

  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扩面对象具体可包括以下几类:

  1.标准范围: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5220元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家庭。

  2.因病致贫:对因家庭成员罹患重病(含严重受伤)导致个人负担医疗费用支出较大,实际生活水平低于户籍所在地低保标准的因病致贫家庭,提出低保申请前12个月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70%,同时符合(X民保〔X〕289号)4个条件规定的按户纳入,高于70%但低于100%的,可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

  3.重度残疾:对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二级以上(含精神、智力残疾等级为三级以上)无论是否分户,同时符合(X民保[X]289号)4个条件规定,家庭财产等状况符合规定条件,其中人均金融资产不超过当地年低保标准的8倍的,经本人或其供养人申请,可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

  4.收入计算:低保申请人已实现就业的,按就业收入的20%-30%扣减就业成本;就业不稳定或难以认证的,按我县X年最低工资标准(1380元/月)核算就业收入;确需照顾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婴幼儿、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或有怀孕、哺乳等特殊情形的,可免除核算1名有劳动能力的低保申请人的就业收入。

  三、基本工作流程

  1.申请:由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乡镇人民政府是受理、审核城乡低保申请的责任主体。

  2.受理: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群众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对申请人家庭收入状况、财产状况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初审意见,在申请人所在村(居)乡镇公示(公示时间不得低于5天)后报县民政部门审批。

  四、目标计划

  1.X年5-6月,制定整改方案,分解目标任务,提标扩面1500人,占比0.92%;

  2.X年7-8月,提标扩面3000人,占比1.44%;

  3.X年9-10月,提标扩面1800人以上,占比1.8%以上,超过全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低保占比平均水平(1.73%)。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民政局主抓、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城乡低保提标扩面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应相应成立领导小组,严格按照“应保尽保、边缘从宽、留有缓冲、尊重事实”原则落实,重点在“边缘从宽”上下功夫,切实把那些“边缘户”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把城乡低保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同时,将落实城乡低保政策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建立健全核查制度,县民政局应到各乡镇、村(居)按新增对象不低于30%进行抽查;乡镇入户率达100%。

篇六:一标三实乡镇扩面方案

  

  牡丹镇做好农村低保提标扩面严把

  第一篇:牡丹镇做好农村低保提标扩面严把

  牡丹镇做好农村低保提标扩面严把“五关”

  牡丹镇根据区民政局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会议精神,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部署,靠实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按照《秦州区农村低保管理办法》和《秦州区农村低保操作规程》认真开展工作。把农村低保工作作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建立健全制度,严把关口,规范运作,精心打造“阳光低保”,以切实保障农村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解决农村贫困人员生活问题为己任,扎实做好今年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为构建和谐牡丹做出积极贡献。在组织实施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中严把“五关”,一是严把农村低保对象界定关。凡持有我镇常住农业户口的农村家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列入农村低保范围,并进行分类施保,按照农村低保制度全面覆盖的要求和遵循“应保尽保”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二是严把农村低保对象初评关。对原有的低保对象重新审,对最终确定的对象进行张榜公布后无异议后,村干部、驻村干部、驻片领导签字报镇上审核。三是严把农村低保对象分类关。按照农村低保制度规定,保障对象不同,保障标准有别。为了确保分类合理,采取上门看、邻里访、开座谈会三种形式,对初步确定的对象进行了严格分类,重新确认。四是严把民主评议公示关。按照公开公正原则,坚持张榜公示制度,将初定的保障对象和标准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对经评议或公示后不符合条件的,村委会及时通知申请人,并向其说明原因。五是严把重新复核报批关。在这次农村低保重新复核认定工作中,把历年度农村低保户和今年新增保户全部纳入重新复核认定范围。对不符合条件的家庭予以取消,并说明理由,杜绝了优亲厚友,弄虚作假等现象发生。

  第二篇: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汇报

  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我首先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由衷的荣幸和热烈的欢迎。现在,我将***的基本情况和几点不成熟的做法向各位领导作简要介绍:

  ***地处**试验区东北部,辖16个行政村,总面积88平方公里,农业人口27281人,享受低保人口956人,占农业人口3.5%,我乡2011年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在区民政局精心指导下,按区管委的统一安排部署顺利开展。

  首先,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张吉祥乡长为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相关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全体乡村干部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会上,张乡长亲自做动员报告,乡党委书记陈书记专门进行强调。全乡农村低保工作共分四个工作片,班子成员分片包干,明确各村驻村乡干和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村相应成立农村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和三人以上的群众代表评议小组,村支两委成员包片负责,具体到村民组。

  其次,广泛宣传强化队伍。我们通过向农户发放明白纸,张贴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将农村低保办理流程、享受条件、低保补差标准等在乡、村政务公开栏内公示,对不认识字及行动不方便的特殊群体,包村干部上门宣传解释,尽量让群众了解农村低保政策。为了方便群众办理农村低保,不走冤枉路,不浪费口舌,我们在乡、村两级办公场所专门设立低保办理岗,悬挂低保操作流程,这样既提高了我们农村低保工作效率和又提升了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由于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涉及人员多,范围广,我们着重培养一支稳定的专业队伍来运作,我们要求各村明确一名民政低保员,由乡民政办专门对各村低保员进行业务培训,让他们熟悉农村低保政策,熟练掌握操作流程,规范填写表格,具体负责指导操作本村的农村低保业务工作。

  第三,动态管理,分类施保。近年来,农村低保出现进来容易出去难,低保空挂人口(低保人员已经死亡或者迁出没有及时取消)等不良现象存在,乡党委政府下狠心加强对农村低保动态管理力度,做到应保尽保、应退进退,按户施保,对于生活条件已经得到改善,收

  入已超出保障线的低保对象我们要求各村及时进行清退,对于继续享受的低保对象全部重新申请认定,没有按户施保的,我们对不符合条件的该取消予以取消,符合条件的按户施保。根据贫困程度不同,我乡农村低保按三种类型施保,一类对象为大病、重残、无劳动能力的特困家庭,年人均补差为1200元,二类对象为病、残、基本无劳动能力的特困家庭,年人均补差750元,三类对象为病、残、缺少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年人均补差300元。通过这次农村低保提标扩面重新评定我乡因脱贫和其他原因取消低保享受139户151人,新增享受131户242人,调增享受123户143人,调减享受8户8人

  第四、注重核实严格把关。在农村低保审核过程中,我们严把四个关口:

  1、申请关,户主申请、户口本、病残证件、村委会证明等申报材料必须齐全。

  2、核查关,对农村低保申请人员我们分别予以核实,一类低保人员民政工作人员逐户走访核查,二、三类低保首先由各村在个人申请的基础上入户摸底调查,然后由评议小组对低保申请对象逐人进行评议,公示无异议后,再由民政办根据上报情况进行核查,核查率20%以上。

  3、严把评议关,我们要求评议小组必须有村监委成员,群众代表不少于三人,村支两委在入户调查的基础上,专门召开农村低保评议会议,对农村低保申请人员逐人进行评议,乡驻村干部、村两委、评议小组全员参会,并在评议会议记录上签名,对评议结果负责。

  4、严把公示关,我们在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三榜公示制度,坚决做到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热心倾听群众的评论监督。在材料申报过程中我们做到“四不报”即:一不如实申报家庭收入者不上报,二不愿接受核查者不上报;三生活水平明显高于一般家庭者不上报;四不报群众反映强烈有异议者不上报。

  第五、完善资料,规范软件。

  我乡民政办公室是包括民政、社保、残联、老龄等多职能的综合性办公室,资料繁多而复杂,根据内容不同,我乡把各项资料分为农

  村低保资料、优抚资料、五保资料、敬老院资料、残疾人资料、重度残疾人救助资料、城乡医疗救助资料、城乡居民医保资料等八大类。

  农村低保资料做到每户一档,每村一盒,户档案我们分村按三种施保类型进行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再按顺序在档案袋封面上填写保障类型和制做编码表,使农村低保档案的查找和管理更加便捷规范。户档案要求必须具备个人申请、核查表、收入证明、各项证件复印件、评议结果等资料,村档案资料也要完整,必须具备领导组文件、评议小组文件、逐人评议记录、公示记录、低保对象花名册等。从事农村低保工作的同志都知道,相关表格填写非常严谨,并且逻辑性很强,要细心、耐心填写,来不得半点马虎,由于各村的低保员平时都从事农村基层工作,随意性、散漫性很强,民政办工作人员对各村低保员手把手地教,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针对存在问题,还专门召开整改会议,存在问题较多的村我们进行现场指导。

  第六、严明纪律,严格奖惩。

  为了避免发生少数村干部利用农村低保优亲厚友做人情,利用农村低保权力做交易等不良现象,我乡专门设立了举报箱,公布投诉电话,把农村低保工作纳入村干部年终综合考评,并设定一定分值与绩效工资挂钩,各村凡出现以下任何情况之一:

  1、不按规定程序操作,民政办提出意见仍不整改的;

  2、不按实施方案要求进行三榜公示,暗箱操作的;

  3、优亲厚友,群众有强烈反应的;

  4、因农村低保工作不当引发群众上访事件的。

  年终均不得评先评优。为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我乡专门设立“民生工程”专项奖,对于农村低保工作出色,群众评价良好,农村低保工作风气端正,经考评位于优秀等次的集体和个人乡党委、政府均按考评等次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

  我乡通过严明纪律,严格奖惩约束乡村干部在开展农村低保工作中的不良思想和行为,确保了此项工作的风清气正。能够按《**试验区关于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按户施保,应保尽保、应退进退的原则顺利开展,全乡原低保享受555户,727人;现享受

  548户956人;全乡新增低保享受人员229人,但户数整体减少了7户。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区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凝结着乡党委、政府及民政办工作人员的大量心血。当然,我乡农村低保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离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举措,确保我乡农村低保工作再上新台阶.第三篇:鄂州市城乡低保提标扩面任务圆满完成

  鄂州市城乡低保提标扩面任务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2010-11-23“邵师傅,您的低保证办下来啦!看,这是您取低保金的存折,里面已经存着今年第三季度的540元,快收好。”近日,市民政低保工作人员小秦再次来到鄂州经济开发区月河村7组低保户邵国民家中,高兴地把低保证和低保金领取存折交到邵国民手中。

  邵国民激动得热泪盈眶:“多亏政府今年提高了低保标准,我才能享受到这么好的政策待遇,孩子在学校的基本生活有保障了,感谢政府!”

  45岁的邵国民2009年患了双股骨头坏死,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一个孩子读大学,一个上小学,一家主要靠妻子种田卖菜维持生计。2009年,邵国民曾申请低保,但邵家的经济收入仍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之上,不能享受低保政策。

  今年我市再次提标扩面,农村低保标准从100元/月提高到130元/月。今年5月,邵国民再次申请低保成功。现在,他的低保金存折里每月都会按时到账180元钱,每季度一领。全市像邵国民这样的新增低保保障人员还有5000多人。

  据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在去年提标的基础上再次提高了全市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城区、城镇低保标准已从230元/月提高到280元/月;各区城镇低保标准已从200元/月提高到250元/月;农村低保标准从100元/月提高到130元/月。同时,农村低保保障面从去年的3.2%扩大到4.01%,新增农村低保对象3200余人,新增城市低保对象1900余人,增加低保金支出1600余万元,城乡保障差别进一步缩小,城乡低保对象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改善了城乡低保

  户的生活。

  截至今年9月底,我市“十件实事”中的“筹资1000万元,提高城乡低保人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圆满完成。(鄂州日报记者马雪梅)

  鄂州市副市长赵文

  考察市直第一社会救助服务站

  发布时间:2010-09-202010年7月20日鄂州市副市长赵文在市民政局党组书记柯友如、低保办余乙昌的陪同下,考察市直第一社会救助服务站。鄂州市社会救助系统

  举行创先争优教育培训活动

  发布时间:2010-07-30为推进社会救助系统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鄂州市低保办决定从2010年7月下旬开始,在全市社会救助系统开展为期半年的创先争优教育培训活动。

  鄂州市民政局召开

  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督办会

  发布时间:2010-05-285月20日,鄂州市召开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行动督会。各区民政局分管领导、各街办民政办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市民政局副局长柯红、市低保办主任余乙昌出席会议。会议通报了全市前期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行动工作情况,并就下一阶段全市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行动和低保工作进

  行了安排部署。关于前期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的监察行动的工作汇报。自3月份全市启动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工作以来,各地高度重视,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广泛宣传,落实责任,自查自纠,做到了组织领导到位,动员部署到位,责任落实到位,宣传覆盖到位,城乡低保专项清理监察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达到了强化政策观念,完善工作程序,加强规范管理,严格责任追究的目的。截至目前,全市共清退、取消城乡低保户302户702人;新增城乡低保户641户1000余人。

  会议要求,要统一低保准入“门槛”;要严格程序,完善申报审批制度;要充分发动群众,完善监督约束机制;要开展专项检查和经常检查,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要统筹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

  系,完善低保脱贫机制。会议还对下一阶段全市城乡低保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鄂州市民政局熊志鹏

  王友俊)鄂州低保系统举办首届职工运动会

  发布时间:2009-11-30经过近一个星期的激烈角逐,鄂州市低保系统首届职工运动会于11月29日落下帷幕。省低保办主任赵显富、副主任刘辉,市民政局局长廖来生、纪检组长胡厚斌,市直机关工委纪工委书记陈海清,市文明办副主任皮新华等有关领导出席闭幕式并为获奖单位和选手颁奖。

  这次职工运动会是鄂州低保工作机构组建以来的首次运动会,共有来自市直、街道低保部门和基层低保服务站的5支代表队64名选手参加乒乓球、羽毛球、拔河、跳绳、踢毽子等5大项7小项的角逐。这次活动充分展示了低保系统文明创建的丰硕成果,展示了低保系统干部职工昂扬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必将有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为推进全市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四篇:关于农村低保扩面工作的紧急通知

  英山县城乡救助管理局

  关于农村低保扩面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乡镇民政办公室:

  全县农村低保扩面工作现已全面进入第一次公示阶段,我局近期对部分村进行了入户调查。现就这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紧急通知如下:

  1、这次各村新增农村低保指标必须严格30%用于扩户,70%用于扩人不扩户或用于二、三类对象的调标。

  2、各村迅速将评议结果上报到乡镇民政办公室,由乡镇民政办公室按第一条规定审核后,迅速配发档案。

  3、按政策确定低保对象,严禁将不符合条件的老村干、双女户、以及子女有赡养能力的老年人及伤残人纳入农村低保。

  4、对公示后群众意见大、造成大面积上访的,由乡镇责令该村重新进行评议。

  5、在册一类低保对象这次不予调标,新增对象一律按30元/月申报。

  6、对自然减员和本次动态的空出指标、结存资金由各村调整使用

  (可用于扩户、扩人不扩户以及三类调标,用于扩户的由民政办公室按新增对象配发档案)。

  7、从2010年7月11日起将由县城乡救助管理局和乡

  镇政府组成联合审批小组,逐乡镇进行审批。对不按上述要求擅自扩大扩户比例的一律不予批准,并由县城乡救助管理局组织入户调查,对不符合的救助对象一律取消救助资格并收回低保指标。

  8、各村五保对象、一类低保对象死亡后一律要实行火化,对不实行火化的,不予丧葬补助,并取消该村五保或一类低保指标。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日

  第五篇:民政局长在全县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王明吉同志

  在全县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会议上的讲

  话

  (xxx年xx月xxx日)

  同志们:

  大幅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扩大低保覆盖面是今年全省xx件为民实事之一,也是今年全市和全县为民要办的xxx实事之一,xx月xx日专门召开了全省城乡低保提标视频工作会议,这充分体现了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对这项民生工作的重视。为把这件实事落实到实处,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决定召开这次全县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专题会议,希望同志们充分认识这次会议的重要性,认真领会会议精神,尤其是要认真学习县府xxx县长重要讲话精神,并按照县里制定的方案,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

  下面我结合局党组研究的意见,就如何做好下一步的低保工作再强调几点。

  一、xxx年全县城乡低保基本情况

  xxx年全县各级民政部门坚持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进一步深化和规范分类施保,合理调整低保标准,并保证低保金按时足额发放。全年共落实城市低保对象xxx户xxx人,人均月补助水平达到xxx元,农村低保对象xxx户xxx人,人均月补助水平达到xxx元,共发放城乡低保金xxx万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充分体现了促进社会公平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的优越性。

  在此我代表局党组向工作在低保一线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从目前来看,我县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省、市和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以及全县人民

  群众的期望相比,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向不符合条件的人发放低保待遇,例如根据全省低保收入信息比对的结果,部分低保人员目前有缴纳个税信息、有新购超标住房信息、有工商企业登记信息和新购机动车辆信息等;二是个别乡镇村居存在低保审核公示时不规范等现象;三是低保分户施保现象比较突出,离漏户不漏人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四是低保核查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工作不到位,入户核查不扎实、不彻底,在工作中缩手缩脚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各乡镇及各相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会后认真进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把握原则,抓主抓重,切实做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

  一要明确目标任务。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今年县里决定对城乡低保进行提标扩面:城市低保标准由去年的每人每月xxx元提高为xxx元,保障比例由xxx%增加到xxx%;农村低保由每人每年xxx元提高到xxx元,保障比例由xxx%增加到xxx%。按照省市要求,保障标准提高后,原有的低保对象从今年1月按新的标准执行,符合条件需要新纳入保障范围的需要在六月底前完成。这次提标扩面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很大,大家一定要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把落实城乡低保工作作为当前一件大事,组织人员,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打好攻坚战。

  二要准确把握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坚持以人为本,从关心人、关注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出发,积极做好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更是民政工作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二是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我县是经济欠发达县,因灾因病返贫的人口

  数量较大,而从已经享受保障政策的人员来看,乡

  镇与乡镇、村居与村居之间还不够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在本次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中要坚持做到统筹兼顾,将城乡之间、乡镇和村之间、低保和五保之间通盘考虑,既要兼顾各方面的因素,又要突出工作重点,做到按重点施保。三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实行阳光操作。这次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量大面宽,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社会各界也高度关注,只有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加大工作的开放度、增强透明度、扩大参与度,把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置于群众和社会的监督之下,才能真正达到让群众满意的目的。要严格工作程序,实行张榜公示,坚决杜绝抓阄、轮保等不规范行为,做到公开政策、公平对待、公正施保、阳光操作,切实维护城乡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

  三要抓住重点环节。这次提标扩面工作不但时间紧、任务重,而且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求严格,环节较多。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一定要周密安排,紧扣环节,严把“四个关口”。一是严把入户调查关。在进行深入宣传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对已保对象和新申请对象的家庭收入情况进行核查,依照新的保障标准重新逐户核定保障资格和补差标准。入户核查中,要把政策宣传作为工作前提,认真宣传讲解,增强宣传效果,让群众明白政策,广泛参与评议和监督,让保障对象理解政策,自觉配合核查。在入户核查中,要将所有已保对象和新申请符合条件的对象全部纳入核查,做到底子清、情况明,按照《方案》中提供的核查方法确保一次到位。二是严把民主评议关。入户核查结束后,乡镇包村、驻村干部和核查人员要及时组织并亲自参加村级民主评议小组进行民主评议会议,指导评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做到

  定户准确,补助合理,群众赞成。三是严把公示关。评议结束后,要将评议的结果在村委会实施一榜公示,公示内容要明确户主姓名、住址、家庭人口、保障人口、家庭类别、补差档次、民主评议时间、评议公示日期、监督电话及受理人等。一榜公示结束后,对无异议的,在提交乡镇民政逐户审核的基础上,在乡镇街道显眼位置进行二榜公示。二榜公示结束后,对无异议的,提交乡镇政府集体研究审定,将审定结果上报县民政局审批,进行三榜公示。对群众有反映的,要重新调查核实。对不符合保障条件或提标条件的,要及时清退或调整补助标准,并通知本人。四是严把资金发放关。经过审批的提标调标和新纳入保障对象,按照省市要求,保障标准提高后,从今年1月按新的标准执行,由乡镇政府负责信息录入,从规定之日起由银行进行社会化发放。这里必须强调的是一定要杜绝卡户分离和二次分配的发生。五是来把档案整理关。按照低保档案的有关规定,对提标扩面工作和保障对象的档案资料及时进行整理归档。标准调整的对象,变更信息资料;新纳入保障的对象,新建档案资料。对所有落实提标调标和新纳入的保障对象要全部按照重新审批的要求健全相关档案资料。所有低保档案均为一式三份,县乡村三级分别整理建档。

  三、提高认识,精心部署,确保按时完成提标扩面工作任务

  按照省市县各级要求,这次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要在6月底前完成。我们的有效工作时间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各乡镇会后要迅速行动,采取多种方式,逐级传达农村低保提标扩面政策,并结合各自实际认真研究,尽快制定方案。各村居要及时召开群众会议,把各类民生保障政策宣传到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城乡居民对低保知识及政策的理解和认识,努力营造“受保安心、退保平心,纳保及时、退保随时,受保思变、骗保可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领导重视的程度,决定推进工作的力度。目前我县城乡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相比,与特困群众生活需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差距,严重制约了工作的顺利开展,直接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各乡镇党委、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提高认识,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把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作为当前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和一项政治任务,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再动员、再部署,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确保高质量完成这项工作任务。

  二要精心部署。凡事只要领导重视,进行齐抓共管,就能落到实处。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倾注精力、抓好落实。一是加

  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对提标扩面工作进行全面领导和协调指导。会后,各乡镇要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进行认真研究部署,并迅速行动,全面开展工作。二是加强协作配合。各有关部门都要相互配合、密切协作。民政部门要坚持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相结合,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财政部门要抓好资金筹措落实;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保证资金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三是严格落实责任。要完善谁调查、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对在低保办理过程中出现的违纪现象要按《xxx县城乡低保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交由

  有关部门严肃处理。四是加强监督检查。农村低保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必须不折不扣地用在最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身上。县上将成立督查组,及时深入乡镇、村组开展督查,保证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城乡低保提标扩面结束后,县上要组织力量检查验收,对存在问题较多的要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三要加强工作纪律。这次会议既是一次工作部署会,更是一次严明纪律的会议。会后要立即行动起来,不讲客观条件,不找推辞借口,迅速开展工作,做到定了就干、干就干好。要靠实各级干部责任,严明工作纪律,对吃拿卡要、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玩忽职守等违规违纪问题,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确保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的顺利进行。会后我们还要请县检察院的领导对民政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一次警示教育,希望大家认真听,认真学。

  同志们,省委、省政府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列为为民要办的xxx件实事之一,市委、市政府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列入为民要办的xxx实事之一,县里也把这项工作列为全县xxx为民要办的实事之一,过会县府xxx县长还要与各乡镇政府签定目标责任书,足可以看出各级党委政府对这项民生工作的重视程度。为了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真正让城乡困难群体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希望大家切实提高思想认识,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精神,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扎实的工作态度,全面完成城乡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任务,为实现“三年倍增争先进、五年跨越建强县”的目标做出做出新

  的更大的贡献!

篇七:一标三实乡镇扩面方案

  

  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镇乡)

  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镇乡)

  一、背景与目的配合国家加强基本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将基本养老保险面向农村和城镇居民全覆盖,践行加快老龄化下的人口保障要求。本方案旨在制定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扩大基本养老保险的征缴对象和保障范围,提高基本养老保险效益。

  二、适用对象

  本方案适用于乡镇政府组织与基本养老保险征缴、保障、管理、监督等相关工作的机构和人员。

  三、实施步骤

  1.确定行动计划

  为遵照国家政策,扩大基本养老保险征缴对象和保障范围,乡镇政府应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制定本地区养老保险的扩面征缴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根据实际情况详细阐述目标、工作任务、工作内容、工作计划与时间表、拟执行人员名单、经费保障和考核评价等。

  2.扩大缴费对象和范围

  应加强对新农村合作社、社区组织、企事业单位、牛、猪、羊、果树等特定项目管理单位,对重点地区在职、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企业内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征缴的管理与组织,集中做好完善数据、制定公告、加强宣传、强化检查、制定奖励等工作。

  3.提高征缴质量和效率

  提高征缴保障办理质量和效率,应健全征缴流程,优化征缴方式,简化政策知识,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和稳定,对于出現欠缴或滞纳的情况要及时纠正,对于缴费不足的罚款要在规定时间内通知民众并收取罚款。同时,可以考虑推行电子缴费方式,便于管理和监督。

  4.重视对外信息披露

  政府部门在制定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同时,也要举办解读会议,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宣传政策政策、政策的实施细则等相关内容,让社会团体和个人了解基本养老保险的相关情况,提高全民基本养老保险意识,增加参保意愿,在全社会形成保险的积极氛围,提高养老保险扩面征缴的依从性和用户满意度。

  四、总结与展望

  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成功实施,将有效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的征缴效益,拓展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解决了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也展示出乡镇政府加强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的毅力和决心。我们期待未来在乡镇政府的带领下,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深化,为广大民众创造更优质高效的养老保险服务。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政策宣传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政策宣传的环节,提高民众的知晓率,增强民众对基本养老保险的信心和认可度。可以在宣传方面,开展讲座、宣传活动、网上宣传、手机短信推送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以及发放宣传资料等,让民众更全面了解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和政策落实细则。

  2.精准落实政策

  政策的执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精准化的落实,征缴对象和保障范围也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置。对于一些特殊群体,如残障人士、低收入群体等,需要进行扶持和帮助,确保他们能够参与到养老保险的保障中来。

  3.完善监管管理

  在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的过程中,政府部门也需要完善监管管理措施,确保政策的实施和监管规范,避免出现失误或者不规范情况的出现。同时,还需要建立和完

  善监管机制和法制体系,在确保各种管理辖区不散乱的同时,也在线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及时反应和处置。

  总之,借力国家支持,推行基本养老保险的扩面征缴提质增效,对于提高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缓解社会贫困、实现社会福利均衡具有积极作用。必须科学构建制度,整合资源,严格管理,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尽可能减少差距,确保政策得到深入实施,实现全民共享、公平公正的现代化社会保障制度。4.提升服务水平

  政府部门还需要提升基本养老保险的服务水平,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可以通过设立服务热线、开展定期服务评估等方式,有效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参保人员的需求,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养老待遇。

  5.加强数据管理

  在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的实施过程中,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可以通过建立数据互联互通平台、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等方式,提高数据的共享和使用效率,以便更好地监管和维护养老保险体系的正常运转。

  6.防范风险

  在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中,政府部门还需要防范风险,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和问题。可以通过完善风

  险防范体系、加强风险预警机制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确保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正常运转。

  总之,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征缴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政府部门需要科学理性地制定政策,加强宣传,精准落实政策,完善监管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数据管理,防范风险,确保养老保险体系稳健、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需要各级政府和个人共同努力,推动养老保险体系的发展和完善,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保障服务。

篇八:一标三实乡镇扩面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把党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战略意图领会好、贯彻好落实好,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在全县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调研,特制定本调研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立足县情农情,坚持长短结合、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找准历史定位,研判发展阶段,深入系统研究我县乡村振兴需要解决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聚焦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聚焦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聚焦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x县实际出发,坚持实施“12339”发展战略,坚持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工作的最大主战场,为制定我县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提供政策支撑。

  二、调研内容

  (一)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破解“三农”问题是全县转型发展的应有之义。通过在工业化、城镇化大背景下分析农业不强、农民不富、农村落后的深层次原因,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调查了解不同类型乡镇的经济结构、企业规模、农民就业状况,提出通过转型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培育大的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增强吸纳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科技、旅游、生态等乡村特色产业,振兴传统工艺的发展措施;提出培育一批家庭农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扶持措施;提出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依法平等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增强吸纳就业能力的政策建议。

  全产业链推进小杂粮、瓜菜、干鲜果、中药材、畜禽蛋等农业特色产业、功能农业(食品),促进产业转型。围绕推进小杂粮、瓜菜、干鲜果、中药材、畜禽蛋等农业产业、发展功能农业、开发功能食品开展调研,提出药食同源产品、新食品原料开发和产业融合、交易市场建设方案,把食品工业列入考核指标,把特色农业培育成为我县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调研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改投入、环保补贴、电价补贴等政策。

  3、重点研究适合x县发展的人才战略政策措施。研究提出“乡村振兴人才计划”。就如何培育和引进好各类科技人才,建立起乡村产业振兴的科研团队,继续推进现代种业、新型肥料业、现代畜牧业、功能农业等专家工作站建设;如何培育和引进一批企业家人才。培育一批具有奉献和担当的企业家;如何培育农产品加工创新高技能的领军人才,培养一大批农业工匠,在农产品加工企业中建立专业的营养师队伍;如何营造全社会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特别是重视、重用、重奖农业人才的良好氛围开展调研。

  4、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展。调查了解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

  务资源配置情况,研究打破界限、打破障碍,推动供暖、供气、污水管网等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公共服务资源均衡配置的政策措施;研究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长效管护机制;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若干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计划、重大行动。以扶贫搬迁移民为契机,重点规划以县城核心、以集镇为中心、以重点村和生产经营活动点为基础的新型城乡格局。

  (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当前农村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通过调研,了解掌握农村改革情况,借鉴先进地区做法,提出“扩面”“提速”“集成”的政策建议,让农村资源要素活化起来,让广大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进发出来,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

  5、推动承包地“三权分置”和“三块地”改革。调整农村土地确权颁证、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土地流转情况,研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街接的政策。调查了解凋敝村庄宅基地闲置情况和农房闲置情况,研究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的有效形式和盘活闲置土地的对策措施。借鉴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等方面的先进经验,探索建立集体建设用地“三权分置”的政策建议。按照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原则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试点,即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6、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借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的做法和经验,以“三变”为突破口,提出在全县农村加快盘活农村资源资产,实行股份合作,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政策建议,调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情况,围绕放活经营权,研究经营权价值评估、股份合作途径,提出资源变资产、林农变股东、权益变收益的办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农民受益。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我县是特色农产品资源大县。通过对特色农业发展趋势研究,对我县农业区域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现状分折,加快构建我县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打好特色优势牌,推动特色农业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转变。

  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调研特色产业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xxx农牧交错带等推进情况;调研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调研适宜特色农业、早坡地的小型农机具情况;调研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特别是科技、金融、流通服务“三农”情况;分析我县特色农业市场竞争力,包括品种、科技、装备、“三品一标”等,调研如何打造具有我县特色的农业品牌。研究提出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xxx牧交错带为抓手,构建特色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政策意见。

  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调研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现状,特别是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转化、物流销售、乡村旅游等,探索提出利用互联网推动各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9、非煤矿山企业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作用。调研企业如何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我县生态环境脆弱。通过对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状况调研,提出我县农村绿色发展的途径,让良好生态成为美丽乡村的底色。

  10、推动南北两山、滹沱河及其他境内主要河流流域生态修复。调查了解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情况,研究退耕还林还草、山水林田草系统治理、市场化多

  元化生态补偿、林地和林木资源利用等机制。

  1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调研我县村庄布局和村庄变迁,优化村庄布局、特色风貌整治情况;调研农村垃圾、污水、改厕现状;调研农业环境承载能力、农业投入品使用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情况,提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措施。调研美丽宜居乡村创建情况,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意见。研究提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三年集中整治目标和措施。

  12、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摸清全县高标准农田、盐碱地、沙化地、陡坡地、未充分利用耕地等质量现状,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措施,以及退耕还林还草、未充分利用耕地综合利用的政策。

  (五)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我县农耕文明历史悠久,乡土文化厚重多元。通过调研,深入挖据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用文化提振精神,凝聚人心。

  13、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深入剖析社会变革对农民意识形态的影响,针对攀比风、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现象,提出进一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对策建议。

  14、传承发展优秀乡土文化。调研古镇、古村落、古建筑、农业遗迹等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艺术、手工技艺、民俗风情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情况,研究提出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15、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调研“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通过调研,了解掌握我县乡村治理状况,找准对策,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6、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围绕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机制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开展调研,提出我县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策措施。

  17、加强“三基建设”。调查掌握农村“三基”建设情况,提出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的意见。

  (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18、打赢脱贫攻坚战。围绕我县脱贫攻坚政策支持、产业发展,按照市委“三个XXX”乡村质量提升行动(即在数量上做减法,到年整村搬迁XXX个行政村;在质量上做加法,到年整治建筑特色风貌XXX个行政村;在脱贫成色上做乘法,今后两年每年整村出列XXX个行政村)部署,对我县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调研,制定提高脱贫成色和质量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进一步实现精准脱贫,提升贫困乡村村容村貌和产业水平,提升贫困人口生活质量,提升群众满意度。

  (八)开拓投融资渠道,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如何健全投入保障制度,研究创新投融资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持续增加。

  19、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确保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挑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乡村振兴,建立农业

  投融资公司、担保公司。

  20、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提出调整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的意见;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1、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推动农村金融机构回归本源,抓紧出台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人行、农行、信用社、邮储行等在乡村振兴中的职责定位,制定金融机构考核评估办法。

  (九)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

  通过调研,完善党管农村工作的体制机制,提高新时代党全面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22、党对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调研我县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情况,提出强化党领导“三农”工作领导体制和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考核办法,把党管农村工作落到实处。

  23、开展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提出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工作意见。

  24、加强党对农村工作领导。从理论上探索,提出党加强领导乡村振兴的工作意见。

  三、具体要求

  (一)领导领题调研。县四大班子领导按照调研分组安排,围绕课题领题调研;调研组工作人员由领题调研组组长从牵头单位、配合单位根据工作需要自行抽调。

  县人大、县政协要充分发挥职能,分别自选3个课题,组织内设专门委员会成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3个调研组开展调研活动;根据调研课题分别形成3个专题调研报告,为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意见和决策参考。

  县直有关单位要根据工作职能,一把手亲自担任课题负责人开展调研;牵头单位一个课题要有一名单位领导配合调研工作,配合单位一个课题要抽调一名专业干部参与调研。

  各乡镇要按照县里调研内容,从本乡镇实际情况出发,体现本地特点,突出工作创新,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课题开展调研。

  调研要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围绕重点、亮点、试点工作,比如:铁矿产业构筑利益联结机制助力脱贫攻坚、黄酒产业集聚发展、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致富、打造特色农业品牌、景点景区开发、闲置凋敝宅基地整治盘活利用等方面,深入挖掘可供决策参考的经验和做法,提出有见地、有深度的思路和举措。

  (二)注重点面结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XX扶贫调研报告上的批示要求,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全面了解情况,深入研究问题,点面结合,解剖麻雀,切实把情况搞透、把问题搞清、把思路搞准、把举措搞实。

  (三)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XX个调研组、XX个乡镇要形成调研专题报告,报告要有内容、有分析、有观点、有意见,不能泛泛而谈,不穿靴戴帽,对标对表,提出有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和工作措施。

  参与调研活动人员可以单独就某一课题形成调研报告,提出建议意见。

篇九:一标三实乡镇扩面方案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2022.05.15?

  【字

  号】宜府办发〔2022〕38号

  【施行日期】2022.05.15?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宜昌市“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宜府办发〔2022〕3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宜昌市“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15日

  宜昌市“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和湖北省“十四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鄂政发〔2021〕20号)精神,结合宜昌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把握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推进“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名城、清洁能源之都、长江咽喉枢纽、精细磷化中心、三峡生态屏障、文明典范城市,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全面提升区域科创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消费中心、活力中心功能,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稳步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到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以上、力争达到6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2∶1以下,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城市50强,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位居全省前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显著提高,现代化城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二、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

  (一)改革完善人口管理服务制度。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全市范围内落户限制,持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实行户口迁移一地办结机制。落实居住证服务管理办法,针对流动人口发放居住证,提高居住证申领、签注便利度。探索居住证和户籍制度并轨路径,逐步将居住证持有人纳入户籍人口管理。落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二)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统筹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健全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办法,确保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

  平等有序接受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建立城乡一体、待遇公平的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健全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制,推动异地就医备案和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跨省通办”。推动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公租房保障范围。(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医疗保障局)

  (三)全面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持续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市场紧缺和新兴行业职业,组织定向、定岗和专项技能培训,按相关规定给予培训补贴。服务乡村振兴,鼓励职业院校大力开展农业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开展职业院校教育提质培优专项行动。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多渠道供给,逐步实现外来人员享有同等就业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

  (四)维护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农村权益。完成房地一体的宅基地使用权确权集中登记颁证,依法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合法权益。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开展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和自愿有偿退出试点。(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农业农村局)

  三、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一)着力提升宜昌综合实力。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名城、清洁能源之都、长江咽喉枢纽、精细磷化中心、三峡生态屏障、文明典范城市,全面提升区域科创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消费中心、活力中心功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力争2025年经济总量突破7000亿元,打造中西部非省会龙头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委宣传部、市科技局、市经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市物流业发展中心,市直其他相关部门)

  (二)加快建设交通枢纽城市。完善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增强资源要素、商品、服务的流通中转能力。加快建设宜昌自贸片区、猇亭临空经济区。改造提升焦柳铁路宜昌段功能,推进呼南高铁、沿江高铁、十宜高铁建设,建成郑万高铁兴山段、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建成三峡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加快三期改扩建工程建设。完善高速路网,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开展“江铁海”中西部联运新通道规划研究,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战略规划。(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交通运输局)

  (三)加快绿色联动发展。优化“宜荆荆恩”城市群区域合作机制,加强城市发展规划衔接和产业对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合作、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开放合作携手共赢。组建“宜荆荆恩”旅游联盟,做强长江三峡、浪漫楚风、民族文化等文化旅游品牌,推进区域生态文化旅游协作联动,建设世界旅游名城。积极发展宜都—枝江—松滋和荆州—江陵—公安跨江合作组团,推动当阳—远安—沙洋—荆州区—漳河新区区域一体化发展,支持巴东—兴山—秭归—夷陵等跨区域联动发展,加快“当枝松宜”全国县市百强聚集区建设,打造城镇群合作典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直其他相关部门)

  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一)拓展城市空间。加快城市“东进、北拓、中优”,坚持全域规划、梯次推进,统筹布局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加快夷陵区全面深度融入主城区,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生态城和东部未来城,推动主城形态由“半月形”向“满月形”蝶变,支持小溪塔与龙泉、鸦鹊岭组团融合发展,支持宜都、枝江、长阳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构筑260平方公里城市骨架。(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直其他相关部门)

  (二)完善城市功能。持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前教育公益普惠发展,巩固控辍保学和消除大班额成果,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人口服务体系,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构建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到2025年,所有街道和有条件的乡镇至少建设1处

  综合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实现全覆盖,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打造城市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

  (三)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入实施“城市风貌提升”“串园连山”“增花添彩”“畅通城市”等行动,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升公交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到2025年,全市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1491个,推动有条件的现有住宅加装电梯。扎实开展城区“清除违法建设行动”,建成“无违建城区”。加强城市易涝点整治,到2025年城市全面消除严重易涝积水区段。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到2025年主城区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县市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不低于50%。(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委、市林业和园林局)

  (四)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积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发展5G应用相关信息服务,推进5G网络全覆盖。加快建设城市大脑,推动信息集成,以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和城市治理,建设高效运转、安全韧性的现代化城市。(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住建局、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

  (五)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持续推进国土空间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快公园城市建设,打造长江经济带绿色宜居城市。开展国土空间绿化行动,力争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深化“河湖长制”,落实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机制。完善城市地下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5年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加强磷石膏渣场、尾矿库等生态修复治理,打造磷石膏综合利用示范基

  地。积极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争创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和湖泊局、市林业和园林局)

  五、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优化城市空间治理。统筹推进各级各类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建立全市统一、覆盖城乡、科学高效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宜荆荆恩”城市群国土空间规划。全面推行建设用地增量投放与存量盘活利用相挂钩机制,到2025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110㎡以下。(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直其他相关部门)

  (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合理设置街道、社区,对规模过大、过小或者交叉较多不便管理服务的社区适当进行调整。建设“网格化+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城市社区工作者管理制度,落实社区工作者“岗在网格、重在服务、责在连心”机制和网格楼栋包保责任。完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制度,深入落实“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社区吹哨、党员报到”制度。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区志愿者、驻地企业单位等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编办、市民政局,市直其他相关部门)

  六、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

  (一)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围绕公共服务提标扩面、环境卫生提级扩能、市政公用提挡升级、产业培育提质增效的目标,实施县城品质提升行动,全面提升县城公共设施和服务能力。围绕各个县城存在的短板弱项,因地制宜谋划一批补短板强弱项项目,建立县城城镇化重点项目库,加强要素保障和政策扶持力度,推进项目落地落实。大力支持宜都市创建“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市”,支持兴山县开展“古昭南”大县城一体化建设,支持各个县城加快产业平台配套设施建

  设。推进县城中小学扩容提质,加强养老、文化、体育、社会福利等设施建设。支持百强县(市)创建“三甲”医院,打造县(市)“30分钟急救圈”。(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住建局、市卫健委、市文化和旅游局)

  (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施“三百工程”,支持宜都市、枝江市百强再进位,支持当阳市进入全国百强,联动打造百强县域产业集群。按照“西部生态、中部生活、东部生产”的产业总体布局,开展“一县一品”“一业一品”创建行动,支持各县市做大做强块状经济。实施县域优质企业培育工程,鼓励各县市区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国内有影响力的大中型企业集团,做大县域规模以上企业体量。做好扩权赋能强县改革,提升县级统筹资源能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直其他相关部门)

  (三)推进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健康发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意见的通知》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的通知》的要求,落实特色小镇建设的清单化管理。组织已纳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乡镇按照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认真进行整改,引导具备条件的地方积极申报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在全市打造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镇。实施“擦亮小城镇”建设美丽城镇行动,分类推进小城镇特色化发展,建设一批配套完善、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美丽城镇。(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住建局)

  七、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巩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推进成果应用。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的具体办法,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推进零星分散存量建设用地整治与拆旧复垦,并开展就地入市、调整入市和整治入市实践。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开展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盘活利用试点。(责任单位:市自

  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

  (二)畅通城乡人才流动渠道。鼓励各类人才入乡就业创业,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搭建农村人才创业平台,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和农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制度,依托农业科研、推广项目和人才培训工程,打造精通生产、善于经营、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乡村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倡导科研人员积极入乡兼职和离岗创业,完善涉农企业技术入股、兼职兼薪激励机制。(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

  (三)推动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深化“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事权人权财权相统一的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持续实施中小学校“银龄讲学计划”,鼓励优秀退休教师到脱贫地区学校支教。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探索建立与县域医共体发展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促进“县乡一体、乡村一体”,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和全科医生培养,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持续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开展文体活动下乡惠民行动。实施“气化乡镇”工程,推动天然气管网覆盖乡镇并向周边村庄延伸。加强乡村垃圾收储转运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垃圾收集处理。完善乡村公共交通体系,推进客运站改建迁建和功能提升。合理规划建设农村配送网点,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入乡通道。(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卫健委、市乡村振兴局、市城管委、市邮政管理局)

  (四)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培育壮大粮油、柑橘、茶叶、蔬菜、水产、中药材等优势产业,推进“一村一品”示范建设。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大力培育农产品地方特色品牌。推进农旅融合发展,聚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势集中区域,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推进环百里荒乡村振兴试验区建设。加快全市农村电子商务信息产销平台建设,畅通产销对接渠道。(责任

  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市经信局、市文旅局、市商务局)

  八、落实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健全宜昌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落实联席会议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加强会商沟通和信息共享,协调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和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协同推进重点任务落实,确保实现发展目标。(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直其他相关部门)

  (二)加强政策统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政策规定,抓好配套政策的研究、制定和落实,推动人口、土地、投融资、住房、生态环境等方面政策措施有机衔接。对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优先纳入重点项目清单和空间规划实施,在审批、用地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地方金融工作局)

  (三)加强监测评估。加强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标的动态监测与跟踪分析,完善城镇化发展监测评估体系,开展方案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推动方案顺利实施。(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统计局)

  宜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5月16日印发

推荐访问:一标三实乡镇扩面方案 乡镇 方案 一标三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