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经典感人故事讲廉洁(5篇)

时间:2024-10-18 17:14:02 浏览量:

篇一:党史经典感人故事讲廉洁

  

  党史中的廉洁故事5分钟

  廉洁是中国传统之一,廉洁就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为,光明磊落的态度。

  我看了一个关于毛主席的故事,1932年,红军打仗到漳州。他的警卫员住在毛主席那里,一天早上,警卫员一眼看见他脚上穿的黑线袜子,已经洗成了又薄又稀的灰色袜子了。主席发现他盯着他的袜子看,就把脚一伸,说:“这双袜子还是1929年下井冈山后你替我买的,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你看还是好的。不过再不能换袜底子了,袜面也太稀薄,经不起洗了。”读到这里时,我感受到毛主席是多么的廉洁呀,平时我的袜子只要烂了一个小孔我就不会穿了,可是毛主席已经换过两次袜底了,但他还说袜子是好的。而且主席一边说着,神情里还有些舍不得的样子。

  我还了解到毛主席行军中唯一御寒的一条毯子,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个麻袋片了。那时的部队并不是没有像样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换新的。现在想想,那时的毛主席已是红军的领导核心,但毛主席还是那样的廉洁,这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呀!

  读了毛主席的故事后,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一个廉洁的人,多珍惜一些已有的东西,例如我们穿的衣服、学习用具和物品之类,即使有些破了、坏了,请不要轻易丢掉它,缝补或修好之后还是可以用的。

  最后,让我们一起向毛爷爷学习,一起秉承和传扬他廉洁的美德吧!

篇二:党史经典感人故事讲廉洁

  

  党史中的廉洁故事

  党史中的廉洁故事,有无数精彩的故事。我们今天来讲一个关于毛泽东的故事。

  当年,毛泽东准备参加一次大会。毛泽东的朋友们想给他买好衣服,但毛泽东不同意,而是用他已经拥有的衣服穿。他认为自己只需要最简单的衣服就可以出席大会,而且他决心不要牺牲党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物质欲望,所以他没有买新衣服。

  这是毛泽东表现出的廉洁风范,它不仅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爱国精神的坚定态度,而且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信仰。毛泽东把忠诚、真诚、勤劳、廉洁作为党的信仰,也把它作为一种重要原则。他一生奉献,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永远是一位廉洁的先行者。

篇三:党史经典感人故事讲廉洁

  

  廉洁文化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画面都会对我们的思想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廉洁意识和廉洁观念,使我们自觉养成廉洁自律,诚信和富有社会责任感的良好行为习惯。

  廉洁文化进入校园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廉洁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文化的发展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在构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

  廉洁文化具有丰富内涵。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总而言之,廉洁文化的发展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帮助。

  那我们又该如何宣扬廉洁文化呢?首先,我们应该积极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廉洁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建设廉洁文化应善于兼收并蓄。坚持洋为中用,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外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有益做法。坚持古为今用,充分利用中国优秀的历史传统文化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的廉洁文化成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宣扬廉洁文化必须批判腐朽文化,从根本上摧毁享乐主义、遏制个人主义。

  养成廉洁意识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们要树立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等良好的思想,不断规范和约束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增强抵御腐朽文化的能力。在全社会培养廉洁理念、树立廉洁意识、营造廉洁氛围,形成良好的廉洁文化的社会环境。

  让我们自觉倡导廉洁,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

  从我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让廉洁文化洒满每个角落。

  ——2309

篇四:党史经典感人故事讲廉洁

  

  潮汕

  党史

  廉洁故事

  4月1日,机械系组织学生观看《党史中的廉洁故事》纪录片,通过对百年党史中共产党人典型廉洁故事的重温,带领大家在学史明理中养清廉之风、在学史增信中筑清廉防线、在学史崇德中汲清廉力量、在学史力行中作清廉表率。

  被誉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我国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谢觉哉一生,不谋私利,不图虚名,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实事求是,数十年如一日,甘做人民的公仆。他常常对子女说:“我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人的子女,不许有特权思想。”“为党献身常汲汲,与民谋利更孜孜”,这是延安时期人们向谢觉哉祝寿时赠送他的诗句,这也是谢觉哉革命一生最真实的写照。

  洪学智一生艰苦朴素,素衣布鞋,粗茶淡饭一直是他生活的常态,从不搞特权,从不谋私利,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不仅如此,洪学智办事始终坚持公私分明,制定了“八条铁令”:“1。不管是我的家人还是别人,不该办的事一定不能办;2。任何时候都不许用公家钱请吃请喝;3。部队和下级送礼一律不收;4。下部队吃饭必须交钱,账不结清不走;5。下部队严格执行就餐标准;6。就餐时摆酒一律不喝;7。饭桌上不许有剩饭;8。出差不允许子女搭公车”。“洪八条”是洪学智清正廉洁精神品质的生动体现。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革命年代为人民解

  放事业奔走求索、艰苦奋斗,他的英雄事迹犹如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为子孙后辈树立起了坚实的榜样。“我们最大的权力,就是要为人民服务。”革命先辈艰苦朴素的优良家风,在孙辈的世代传承中更加鲜活有力。从李大钊为革命献身的英勇事迹,到李宏塔严于律己、服务民众的奉献精神,百年风雨征程,不变的是共产党员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和使命。

  《党史中的清廉故事》以“寻访红色印记,讲述清廉故事”为主题,深入挖掘百年党史中红色人物、红色地标、红色家风背后的清廉基因,讲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理想信念、严格廉洁自律、树立清廉家风,以及发生在这一处处红色遗迹上的感人清廉故事。

  党的百年征程中,为党、为民无私奉献一生的共产党人数不胜数。今天,我们有幸共同在线上了解了谢觉哉、洪学智、王树生、聂荣臻、万里、澎湃、李大钊、谭震林等伟人的感人事迹,他们为党、为民廉洁奉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也必将向伟人看齐,做到校园廉洁:1。考试不作弊;2。生活不能铺张浪费;3。互爱互助,见义勇为;4。尊敬老师,听从老师指导;5。友爱同学,互帮互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观看《党史中的廉洁故事》,有效引导学生干部树立和坚定理想信念、端正优良作风,从党史中汲取奋斗力量、清廉力量,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发扬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从百年党史中汲

  取奋斗力量,护航新征程、彰显新作为。

篇五:党史经典感人故事讲廉洁

  

  党史中的廉洁故事

  |总理拒进家门

  1960年的一天,周恩来总理罕见地对秘书发起了火。

  这位秘书叫何谦,平日里主要负责总理的生活和保卫。而让总理发脾气的原因,正是何谦未经总理允许,擅自修缮了总理的住所——西花厅。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一直在中南海西花厅内工作和生活。这个长方形的四进庭院建于清朝末年,曾是溥仪父亲居住的花厅。

  陈旧、阴暗、潮湿,夏天青砖地上常泛出一层白色的碱花,屋内木头也有些腐朽了,梁柱上的漆皮剥落得厉害,这就是总理的住所。如果说老旧尚且可以忍受,潮湿却是十分麻烦。在西花厅居住期间,周恩来腿疼的毛病经常犯。时间久了,秘书何谦也看得十分心疼,屡次劝总理将西花厅适当修缮一番,但都被回绝了。

  看到总理态度如此坚决,何谦悄悄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1960年初,周恩来赴广东出差两个月,正好那段时间邓颖超也没在北京,何谦趁此机会向办公室主任童小鹏报告,希望对西花厅做一些维修。在潮湿的青砖上铺上木地板、封严漏风的窗户、更换发霉的旧地毯及旧灯具、将已经破了的白布窗帘换成较厚的呢子窗帘……何谦抓紧时间修缮,同时也考虑到总理平日勤俭节约的作风,尽量减少开支。西花厅装修完毕,何谦还暗想,这样应该能符合总理的要求。

  谁知周恩来视察归来,还没踏进屋门,就发现了这些变化,于是便有了大发雷霆的一幕。

  何谦连忙检讨:“总理,是我错了……您先进屋休息吧……”

  周恩来气愤地反问:“我回屋,接受你的既成事实?”随后他又伸手指向屋里说:“把那些东西统统搬走,否则我不进!”说完扭头就走。见此情形,其他人忙追上去劝总理,只听他大声说:“我不进,那不是我的家!”

  后来,在周恩来的坚持下,工作人员把西花厅的地毯、灯具、窗帘等能够挪动的东西全部搬走。已经修缮好的地板、窗户,再换的话,又是一笔费用。周恩来只好让秘书算账,换过的东西他要个人付款,绝不用国家的钱。他说:“国家现在这么困难,各方面建设都需要资金,怎么能用公款为我家里装修,这是不能允许、不能容忍的。”

  等西花厅恢复了旧貌,周恩来才进了家门。事后,他一直对此事耿耿于怀,多次在国务院办公会议上检讨自己,并教导秘书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要影响一大片。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这样一级学一级发展下去怎么得了?”

  “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总理也。”这是陈毅对周恩来的称赞。

  1974年6月1日,周恩来离开西花厅住进医院,直到去世,再没有回到过这里。

  “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整整居住了26年。”邓颖超在悼念周恩来的文章中写道。古朴简陋的西花厅,既是周恩

  来的“小家”,也见证了这位国家总理无数为“大家”忙碌操劳的身影,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转眼百年,是这信仰,让那艘嘉兴南湖上的小小红船,乘着历史的汹涌波涛,成长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擎天巨轮。从曾经的贫穷落后到如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见贤思齐,中国共产党人将汲取老一辈革命家的不竭精神力量,加强党性修养,引领中华民族昂首走向复兴,在新时代铸就新的辉煌。

推荐访问:党史经典感人故事讲廉洁 党史 感人故事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