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半年工作总结怎么写
党史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浅议发布时间:2021-09-29T02:54:05.411Z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9期
作者:
刘立辉[导读]中共阳信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利用新媒体平台,开通“阳信党史”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加强方志馆建设和信息宣传工作,推动阳信党史地方志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刘立辉
中共阳信县委党史研究中心
山东省滨州市25180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党史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建立和完善以新媒体平台、方志馆建设、信息宣传等为载体的信息传播、交流构架,更好地把地方党史地方志资源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生活领域。近年来,中共阳信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利用新媒体平台,开通“阳信党史”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加强方志馆建设和信息宣传工作,推动阳信党史地方志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当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传输数字化、交流全球化、技术应用普及化,党史地方志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效弥补了党史地方志时效性差、传递速度慢、信息容量小、运行成本高和影响力有限等难以克服的缺陷。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党史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史地方志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2011年9月,原中指组办副主任刘玉宏在山东召开的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就曾指出的:“地方志系统深入开展信息化建设,是时代的召唤,也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党史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信息化建设,改进了党史地方志的传播方式。受传统思维影响,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党史地方志工作囿于“书本主义”禁锢,书越印越厚、印装越来越精美,读者却越来越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党史地方志工作没有很好的与时俱进,没有适应现代社会人们对感知信息迅捷化和多样性的要求。信息化建设为党史地方志工作提供了有效的传播渠道和充足的受众,显著增强了其“资政、教化”的作用。2020年6月底,中共阳信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同步开通开设“阳信党史”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坚持每周更新两次,利用新媒体传播平台宣传推介阳信党史地方志,正本清源,为社会各界提供党史地方志等地情资料,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二)信息化建设,为写史修志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是党史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全方位拓展了资料来源渠道,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及时整理保存,为写史修志奠定了坚实的资料基础。二是信息化建设的开展,使党史地方志机构与其他各部门之间在工作中互通有无,于无形中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为写史修志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信息化建设,提升了党史地方志部门的社会地位和公众认知度。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党史地方志部门的各项“作为”展现于社会公众,党史地方志部门的公众认知度和社会地位明显提升。
二、党史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举措
(一)“阳信党史”微信公众号、头条号开通、维护
阳信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在利用传统方法做好宣教工作的同时,顺应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格局和公众参与方式的深刻变化,创新宣传方法,拓宽传播路径,让党史地方志知识走出“深闺”,走近人民群众。2020年6月,同步开通了“阳信党史”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号,坚持每周二、周五更新,发布阳信党史地方志文章。每篇文章发布前,工作人员都认真校对、核实文稿和图片,不夸大、不杜撰,力求客观、力避误导,向社会还原真实的阳信党史地方志。至2021年8月底,“阳信党史”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号均已发布《阳信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党史人物—冯乐进》《流坡坞阻击战》等二百余篇文章,总阅读量突破100000人次,其中“阳信党史”头条号发布文章《中共阳信县委员会成立》,周阅读量突破15000人次。阳信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在滨州各县区中率先开通微信公众号和头条号,发布高质量文章,获得了较多关注,滨州市委党史研究院有关领导对阳信利用新媒体开展党史地方志宣教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二)加强方志馆建设,丰富馆藏图书量。受历史条件的限制,阳信县一直没有专门的方志馆,且藏书种类单一——多是交流来的志书、年鉴,数量也少的可怜,仅千余册。近年来,阳信县委党史研究中心加大方志馆建设力度,在现有条件下不断丰富馆藏,除积极主动与全国各地党史地方志机构交换党史地方志等地情资料外,每年投资几万余元购进各类党史地方志类书籍、工具书籍,整理翻印当地各类老旧孤本书籍。除自身库存党史地方志书籍外,馆藏数量达3万余册。
同时,加快新方志馆建设步伐。阳信新方志馆选址位于阳信县河东三路与阳城六路交叉口新建阳信档案馆二楼,面积约1000平方米,其中展览体验区约200平方米。计划从方志的独特视角,用实物、多媒体、展板综合性展陈手段,规划建设集展览展陈、地情查询、方志交流利用开发、学术研究、文化传播于一体宣传阳信、推介阳信的综合性场所。方志馆展览体验区目前已着手布展设计前期规划。
(三)加强党史地方志工作信息宣传。阳信县委党史研究中心高度重视信息宣传工作,把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作为提升党史地方志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共同提升。采取积极措施完成“灯塔——党建在线”“学习强国”等各级媒体信息稿件采用任务,同时强化目标考核,将信息宣传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努力实现信息宣传从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从动态类信息向综合类信息转变,更好地反映党史地方志工作取得的成效。同时,及时对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归纳提炼,结合各项工作的特点亮点,提高信息宣传工作层次。
为深入推动中心党史学习教育开展,2021年4月,在学习强国、“阳信党史”微信公众号、头条号、阳信融媒等新媒体平台,同步开设“党史百年
阳信回眸”专栏,刊发阳信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截至2020年8月底,已更新40余期。
三、党史地方志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开拓创新。各级党史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工作者要立足现实,放眼未来,进一步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不因循守旧、不囿于传统思路,结合党史地方志的特点和本地本单位的实际,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解放思想,把信息化建设放在编史修志的同等地位上,扎实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努力探索出一条既有自身特色,又便捷高效的信息化建设新路子。
(二)培养引进人才,造就专业队伍。人才是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实现党史地方志信息化建设的大发展,各级党史地方志工作机构必须解放思想、广开门路,多方引进人才,探索出一条在现有管理体制下吸引高素质信息化人才的路子。采取有效办法,不断加大对现
有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造就一支高效、专业的信息人才队伍。
(三)加强信息沟通,做好优势互补。工作起步较晚的地区,向起步较早、发展较快的地区学习。已经取得成果、走在前面的地区,要尽力提供技术和经验支持。另外,各级党史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密切关注其他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经验,利用“大数据”,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尤其是要关注有关单位开发的藏书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最新成果。(四)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硬件设施。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各级党史地方志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资金筹措上,要集思广益,坚持争取财政支持与积极自筹相结合。要努力争取领导重视和支持,将其列入政府信息化工程,解决预算经费。同时,注意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多广开筹资渠道,争取多方支持,多渠道解决。
推荐访问: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半年工作总结怎么写 地方志 党史 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