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党史精编100
党史、党建知识100题
简答题
7、中国共产党的最早组织是在什么地方建立的?。8、在中国最早酝酿建立共产党的是哪两个人?
独秀、大钊。
9、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哪个根据地?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10、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开始创建人民军队的起义是哪次起义?
起义。
11、第一次提出“思想”的人是谁?
王稼祥。
12、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七大。
13、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瓦窖堡会议是哪年哪月召开的?
1935年12月。
14、整风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反对主观主义。
15、“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的明确提出是在党的第几次代表大会上?
“十二大”上。
16、“理论”科学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党的第几次代表大会上?
“十五大”上。
17、哪年哪月哪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
18、人民解放战争三大决战是哪三大战役?
辽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将《义勇军进行曲》确定为中华人民国国歌的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
1982年12月。
20、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分别于哪年爆炸成功?
分别于1964年和1967年爆炸成功。
21、中国第一座汽车制造厂“第一汽车制造厂”是哪一年建成投产的?
1956年。
22、我国是哪一年开始全面推广包产到户联产责任制的?
1982年。
23、1963年3月5日毛主席提出了什么号召,造就了“雷锋精神”?
提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
24、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7、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哪一年哪一月在举行的?
1921年7月。
28、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35、1942年2月整风运动时,在哪一篇著作中提出了正确处理党矛盾的“惩前
毖后,治病救人”的基本方针。
《整顿党的作风》。
40、《新主义论》所阐述的区别旧主义革命和新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
43、1941年初,《新华日报》上刊出周恩来的亲笔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此题词是为什么事件而写?
皖南事变。
44、1946年8月,在同谁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45、中华人民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正式法律是什么法?
《婚姻法》。
46、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一项什么决议,标志着党胜利地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4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什么会议上正式确立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48、何年何月何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1979年1月1日。
49、“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科学论断是在党的哪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的?
党的十四大。
7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
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思想。
71、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标志是什么?以1992年初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
72、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和澳门分别于何时顺利回归祖国。
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顺利回归。
73、1951年-1952年,我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三反”运动是指哪“三反”?
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
74、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揭开了真理标准讨论的序幕。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
篇二:党史精编100
党史故事100讲讲稿文字版
1、一台水力轧花机
1922年,当21岁的陈毅回到家乡时,他做了一件仍在被乡亲们传下来的事情。当时,农村极其落后,清代时只安装了几台人力驱动的农业机械。在棉轧机方面,需要三到五个强大的劳动力来驱动,而且效率很低。
一天,陈毅走在羊叉的河岸上,看着流水,突然觉得村里的轧机太重,费时费力。为什么不把乡亲们转换成液压驱动?它也恰好用所学的知识去为人,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和知识的力量。陈毅很快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经过一次试验,陈毅改装轧机不仅节约了劳动力,棉花轧制效率翻了一番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见怪"了,面对大家的赞许,陈毅特别高兴。
后来,他给他的同学蔡和森写了一封信,他留在法国,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之后,他收到了蔡安迪森的回复,他的组织同意了他的请求。1923年初,陈毅离开了家乡。从此,坚定地走上了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今天,这家液压轧机仍在陈毅生前故事的展厅里。
2、一张折痕照片
陈毅的生前故事展览馆内有一张有深折痕的照片,这张照片是陈毅写给父母的一封信。抗日战争时期,这并不容易,能保存到今天也反映
了陈毅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1943年底,陈毅留下了一首《到延安离开华中同志》的歌,即延安。抵达延安后,陈毅出席了在延安的中共中央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主席团成员和中央委员。
当时,全党全军正在开展"清理运动",陈毅积极参与其中,经常与毛泽东下意识地交谈、通信,向毛泽东介绍自己"清理运动"的收获。毛泽东的回答称赞道:
你们的思想都通了,没有障碍,从此到处是路。同时,陈毅因为失踪了远在四川的父母,把自己作品的照片附在信上。为了避免信被日伪军截获,陈毅把"延安"改为"西安",并记为"子钟红京之书"。这些信件经过了曲折,顺利地到达了他们的父母身边。新中国成立后,陈毅的父母把这张照片送给了陈毅的侄女陈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