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报告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供大家参考。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坐落:XX市XXXX镇)
技术负责: X X X (工程师)
项目负责:作业组长(技术员)
报告编写:作业组长(技术员)
报告审核: X X X (工程师)
总经理: X X X (高级工程师)
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目录
1..项目概述.1
2..作业依据.1
3..采用的坐标系.1
4..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1
5..勘测定界测量.2
1)土地权属调查 (2)
2)地类现状调查 (2)
3)拨地定桩测量 (2)
4)勘测定界图的测绘 (3)
5)面积计算 (3)
6)精度控制和质量保证 (4)
7)结论 (4)
6..成果资料整理、提交与确认.4
7..附件.5
1.项目概述
为保证(xxxx单位)建设用地的农转用与土地征收的审查报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XX省土地管理实施办法》、XX土资发[2006]49号文件和XX市国土资源局的有关规定,特委托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进行建设用地报批前的勘测定界工作。
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设用地征收和农转用申报材料,确定建设用地勘测界线,抽调4名精干技术人员,集中配备精良设备和仪器,于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完成了权属调查、地类调查、界桩放样、地形测量和面积量算及汇总等工作,为工程建设用地报批和落实各阶段经济政策及时提供了详实、准确的基础数据和图件资料。
本项目位于XX市XXXX镇XXXX村,用地以XXXXX、XXXXX 为主,行政隶属XX个镇、XX个村(XXXX村、XXXX村、XXXX 村),地势平坦,通视情况和交通状况良好。
2.作业依据
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
2)《XX省土地勘测技术规定(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规定》1999年版)
3)《XX省城镇数字地籍调查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省国土厅、2005)
4)《全国土地分类》(2002年试行版
5)《地籍测绘规范及说明》(CH5002-94)
6)《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7)《XX省地籍图图式》(1993)
8)《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
3.采用的坐标系
本次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4.已有成果资料的利用
1)控制资料
XX省GPS基础控制网:5点,80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XX市C、D、E级GPS控制网:XX市独立坐标系,利用重合点进行独立坐标系到80坐标系的转换,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图件资料
XX省测绘局XX市1:10000标准分幅地形图;
XX市原有1:500地形图;
XX市1:1000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996—2010)(XX 市国土局提供);
XX市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XX市国土局提供);
勘测委托单位提供的项目选址意见书、附图及图形数据
光盘。
3)其它资料
勘测委托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和有关文件。
5.勘测定界测量
1)土地权属调查
经国土主管部门授权,作业人员对用地范围所涉及的乡(镇)、村的权属界线进行调查,由各方面权利人到实地认界、指界,经各相邻双方认同后现场填写权属界线认定书。无法确权的,权属界线有争议各方权利人难以协调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8条的规定,由上一级权力机构代表仲裁界定进行确权。
2)地类现状调查
对建设规划红线(含带征)和四至范围内的土地分类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如实反映出实地土地类别的现状、地表植被和相应建筑。
以XX市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总体规划图和建设用地的规划建设红线图作为本次植被和地类调查的工作底图,有变化的实地标注在底图上,无变化的以底图为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耕地已改为其它用地凡耕作层未被破坏的,在土地分类标号后加K字,表示为可调整耕地。
用地的地类按2007年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全国土地分类》标准进行三级分类。
3)拨地定桩测量
征地范围和规划红线相重叠的,按红线坐标作为征地界址点坐标;不相符的则按本次征地涉及到的各方核定的范围重新确定征地界址点。将确定好的界址点坐标利用专门的软件传输至全站仪内存,按照《技术规定》中的技术要求实地进行定桩放样。
野外在使用GPS技术布设好的各级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利用极坐标法进行拨角支距放样,同时埋设界址桩。放样完毕后实测该界址桩中心标志作为界址点坐标,与相应红线坐标点比较,其位移均不得超过5cm,满足《技术规定》中的相关要求。
界址桩一般选用木桩(长60cm)或钢筋或帽(铆)钉,界桩顶部用油漆或锯出十字标出中心点。边界桩直线段一般100米设置一个,曲线段适当加密。界桩编号为J1、J2、J3……Jn。
4)勘测定界图的测绘
征地范围内有1:500地形图的以其为基础进行修测、无1:500地形图的则进行补测,图上表示出植被外轮廓,并加测和标注相关地籍要素。测图时根据建设用地面积大小将测区范围测出征地红线外25m~50m。
野外在各等级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采集各地籍、地物和地形要素点坐标,仪器直接测得各点坐标并
自动存储至仪器内存,技术人员实地绘制工作草图,草图上的各点点号与全站仪内存储的点号一一对应。
室内将全站仪采集到的各点坐标上传至微机,利用“南方CASS成图系统”进行坐标展点,并结合野外绘制的工作草图进行图块连线和编辑成图,利用“MAPGIS土地信息系统”进行土地性质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套合,对各类地块面积进行统计和标注,最后生成土地勘测定界图,成图比例尺统一为1:500或1:1000。
图上主要表示内容为征地红线、规划红线、地籍要素和地形要素等。经作业人员检查、核对,确认无误后打印输出,输出图纸统一为A4或A3幅面。
5)面积计算
面积计算采用全解析法进行,根据图上的红线坐标点以及与XX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套合的各地类块外围界线坐标,由软件自动计算出所求面积。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测,并根据2007年《全国土地分类》标准,对征地红线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分类计算统计。以总面积核对小面积、小面积复核总面积的原则对面积计算精度进行控制。以村为最小单位计算各类地类面积,再按行政隶属分级统计出各行政区域内所占各地类面积和总面积,所算面积总和与用地总面积相一致。
本次土地勘测编制了勘测定界面积表和土地分类面积
统计表。
6)精度控制和质量保证
在精度控制方面我们严把“起始数据检核、地籍调查正确、测站和界址点精度、地物点实测精度、图件套合精度、各地类用地面积及用地总面积(包括分行政区域)统计填表正确”六个关口,保证了土地勘测各个工序的精度。“服务第一、质量第一、真实可靠”是我们的宗旨,项目由公司专人负责,作业组在各工序的每个环节实行自检、互检,项目完成后由公司进行两级检查验收,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了保障。
7)结论
该项目勘测定界面积准确,所征地块的权属调查在当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所在乡镇、村委与当事人配合下现场指界、施测;地类调查根据实地现状并结合国土部门核定的现状图进行调绘。经勘测定界的用地项目界址点、线、面积及地类界线、权属界线调查清楚,测量准确,勘测定界成果符合《暂行规定》和《技术规定(试行)》中的要求。
6.成果资料整理、提交与确认
文本资料和图件资料统一按《土地勘测技术指导书》中规定的规格打印输出,并装订成册,达到“统一、美观、准确、实用”。
1)完成的工作量
拨地定桩个,权属界线调查条,土地分类调查公顷,地形补测公顷,面积计算亩,编制1:土地勘测定界图公顷。
2)提交成果
土地勘测技术报告本;
土地勘测定界图套;
数据光盘1张。
3)成果资料的确认
本次土地勘测定界工作由XX市勘察测绘有限公司承担,该公司同时持有XX省土地学会颁发的“土地勘测机构注册证书”和省测绘局颁发的“测绘资质证书”,而且本项目成果资料和图件已经国土主管部门的检验,可以提供使用,经确认后具有法律效力。
7.附件
1)项目用地预审区域图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
3)土地利用现状图(局部)
4)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
5)界址点成果表
6)用地报批现场照片
7)(xxxx项目)土地勘测定界图
推荐访问:勘测 土地 报告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