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中国共产党100年个人感悟心得体会五篇(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
时间是一个伟大的作者,它会给每个人写出完美的结局来。下面是小编为您推荐学习中国共产党的100年个人感悟心得体会五篇。
百年筚路蓝缕,伟大斗争成就光辉历程。回望走过的路,我们深感来路不易。从总书记的讲话中,我深切体会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百年波澜壮阔,伟大事业更需光大精神。面对新挑战,我们深知使命在肩。一百年前我们形成了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建党精神,一百年来我们在长期奋斗中锤炼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我们要像总书记在讲话中讲的那样,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我们的伟大事业才会在接续奋斗中昂首阔步走下去。
百年薪火相传,伟大梦想展现光明前景。展望新征程,我们惟有砥砺前行。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更加自觉的牢记初心使命,坚守岗位,勇于奉献。正如总书记在讲话中号召,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中华民族复兴之路道阻且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的28年,中国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日本侵华战争和解放战争。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整个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层面百废待兴。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样面临着漫漫长路。1954年之前,中国尚未实现拖拉机、汽车以及飞机自产。仅十年之后,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象征着中国的科技进步,也意味着中国从此有能力抵御来自他国的核威胁。六年后的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升空,成功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在经济方面,中国共产党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中国经济迅速增长,人民生活逐渐富裕,中国从此开辟了一条独一无二的成功之路。2018年12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举行,以纪念这一伟大转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中国在不同领域所取得的成功、获得的声望不胜枚举,在此我仅列举几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例子: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多次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
中国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全球最大规模的经济振兴计划;
中国的脱贫工作成绩斐然;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抗击过程中,中国无论在国内疫情防控,还是在国际援助方面都作出表率;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雄心勃勃;
中国是2008年奥运会和2022年冬奥会的主办国。更让我倍感振奋的是,习近平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意味着中国反对孤立、敌对及霸权,寻求协作、和谐与和平。
让我们再次回望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起点,中国人民可以为取得的成绩而自豪,而这些成绩恰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取得的。西方应当意识到,中国共产党不是一个小众的精英政党,它对全体人民的代表性是世界上其他政党无可比肩的。近9200万中国共产党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工人、农民、学生、学者、退休人员、企业家、公务员,有男有女,也有少数民族成员。他们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全心全意为国家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他们值得我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美好的祝愿。
百年沧桑巨变,百年岁月峥嵘。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情回顾百年来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丰功伟绩,精辟概括伟大建党精神,深刻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九个必须”根本要求。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是我们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号召全党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动员号角,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指南,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时代意义、实践意义。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七一”重要讲话为遵循,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在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旗帜鲜明把坚持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摆在“九个必须”首位。新的征程上,事业越是推进向前、形势越是复杂艰巨,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其贯彻落实到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全过程,落实到各级党组织的活动之中,确保党始终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党的领导是具体的、系统的、全面的,最根本的是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唯有把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融进血脉、铸入灵魂,党和人民事业才能充满生机、蓬勃发展,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百年来,我们党能够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经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始终保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追求,从来没有动摇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关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是指引我们砥砺奋进、不断前行的思想旗帜。坚定理想信念,就是要建立在这一科学真理的基础之上。只要我们坚持理论指导和实践探索辩证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持之以恒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就一定能够在奋进新征程上牢牢掌握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团结带领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实践中走出来的。湖南素有“经世致用”“康济时艰”“学贵力行”等“求实”传统,三湘大地这片红色土地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策源地。新的征程上,办好湖南的事情、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尤需坚持和贯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特别是湖南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同包括湖湘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湖南新篇章。牢牢把握“三个新发展”实践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结合湖南实际推进中部地区崛起,以实干实绩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湖南应有的贡献。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饱含着深厚的为民情怀。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就是要进一步深化对党的性质宗旨的认识,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以实际行动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什么方面人民群众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我们就在哪方面下功夫。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作决策、定政策,办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想一想对群众是有利还是不利,不与民争利,不劳民伤财,不以符合群众的长远利益为借口损害群众的现实利益。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心用情解决“学位、床位、车位、厕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做好治水修路、办学兴业、扶危济困等民生工作,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首次概括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并强调这是我们党的精神之源。湖南历来是孕育伟大精神的热土、彰显革命传统的高地,奔流不息的湘江水孕育滋养着这片伟人故里、将帅之乡、革命摇篮。无论是伟大建党精神,还是其后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无一不饱含着湘籍革命家和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上的牺牲与奉献。“五四”运动前,毛泽东、蔡和森创建了当时全国影响最大的革命团体新民学会,发出建党先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启了建党伟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湘籍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舍生忘死、一往无前,书写了“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英雄史诗,造就了“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的红色景观。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湖南人民以满腔热情投身国家建设,扎根偏远山区、投身“三线”建设的湖南军工人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提供了核心原料、为“两弹一星”伟业奉献了青春,诞生于株洲的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终结了我国不能独立造飞机的历史,成功研制的第一根硬质合金棒材解决了我国没有“工业牙齿”的问题。改革开放时期,湖南同全国一样,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从人民生活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一大批各种所有制企业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迅速发展壮大。进入新时代,湖南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书写了“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崭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十八洞、菖蒲塘、沙洲村由贫困落后的小山村蝶变为小康示范村,成为新时代的红色地标。可以说,湖南走过的百年历程,生动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展现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充分彰显了“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迈情怀和探索精神。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上,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唯有把伟大建党精神传承下去,把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发扬光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方能在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中打开全省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打铁必须自身硬。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鲜明政治品格,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新的征程上,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把全省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就一定能够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省各族人民的主心骨。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之际,毛泽东同志提出了著名的“赶考”问题。历史发展到今天,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赶考之路”。全省共产党员要坚决响应党中央号召,增强“赶考”意识、保持“赶考”清醒、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永远保持建党时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永远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新时代的一流业绩,在新的征程上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