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3篇
【篇一】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
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姓名:樊海伟 班级:
金材1404 学号:
2014510097
昨天看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视频,对我这个刚上研究生的新生来说感触颇深。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学风与道德。但什么当科学与道德站在一起时我们能顾及哪边呢?中国大学的学风一直以来都不是很正。我们要建设正气学风,科学与道德并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伦理学的研究范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创造的技术圈、智慧圈,越来越强烈地冲击着生物圈,面对严重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等严重问题,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宇宙等关系就严重地摆到了人类面前,中外一些伦理学家尤其是西方一些学者开拓了“生态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宇宙伦理学”等新的研究领域。
本世纪以前,人们主要将道德看成是调整人际关系的社会规范和评价体系。后来,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人们便将道德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生态学揭示,人和自然构成了一个现实的系统——生态系统。二者相互作用并保持着一定的平衡。但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由于人为的原因,使生态平衡日益受到破坏,以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压力等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曾经出现过“八大公害事件”,就是典型例子。
生命伦理学是围绕改进生命质量而展开的各种伦理问题的概括,是医学伦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它既是传统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也是对传统医学伦理学的挑战。它涉及到许多传统医学伦理学观念的变更。作为当代新技术革命之一的生物科学,在近几十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揭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序幕,使人工改造生命,提高生命质量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生命质量控制、行为控制、体外受精、重组DNA等,一一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传统医学伦理观点的堤坝被冲破了。这种冲击首先表现在对待生死观的问题上,以往的传统医学伦理学,由于整个社会道德的影响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有限的制约,把“生命神圣论”作为自己的信条。一方面无条件地维护任何生命,“生命”是绝对不能触犯的禁区,在任何情况下,保存和延长生命都是道德的,另一方面又
无条件地反对“死”,即使是那种不可避免的死亡。但是,在以现代医学科学为基础的生命伦理学看来,既然人类可以选择更好的生命,可以改善自己的生命质量,为什么要抱着那种残缺的、毫无价值的生命不放呢?为什么不利用改善生命质量的可能而听任生命的自然发展呢?对那种不可避免的死亡,为什么不可以听其死亡,或者让其安乐地死亡呢?生命伦理学在对待生命与死亡这种认 识上的变化,相应地必然引起医学道德乃至许多社会善恶观念的变化。其次,表现在伦理道德价值观上的变化。
由上可以说明,生命伦理学较之传统医学伦理学的研究范围,是大大地扩展了。传统医学伦理学所依据的是传统医学科学的基础,是以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纠正不健康产生的变化,它的信条是同情病人,为病人消除疾病服务,并以此作为判断善恶的标尺,相反,生命伦理学则是以当代科学的巨大进步,特别是以生物工程为基础的,它追求的目标不仅是消除疾病,更重要的是完善生命的质量,增强和发展人的活力,完善和发展生命。但也应看到,伴随着医学科学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种新的稳定的道德规范未统一形成以前,的确可能出现一些消极的道德现象。特别是在唯钱是图的资本主义社会,“捐赠精子”、“替代母亲”、“租借子宫”、“试管婴儿”、“器官销售”、“买卖胚胎”等阴暗面,引起人们对道德的恐惧和道德谴责是可以理解的。但应指出,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资本主义制度腐朽的表现,而不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这些技术的应用,也确实给人际道德关系(包括医惠关系)带来了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研究,确立解决这些问题的道德原则。
“宇宙伦理学”是随着宇航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提出了从单纯的研究人、自我以外,转向以研究人与地球、宇宙的关系,其创始人齐奥科夫斯基认为,“人的幸福,人的无限发展的日益完善,是人们认识活动的目的。但地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受到地球上生活成为不可能的那种影响的威胁。只有认识宇宙的规律,创造使人越出地球以外的手段,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才能避免死亡。”也就是说,伦理学要适应宇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状况,就必须改变以地球的人为研究中心的传统伦理观点,把伦理研究扩展到人与宇宙的关系上来。总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伦理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同时,也影响着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人们对来来对人类的责任意识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突出地要求人们对未来对人类承担责任。在小农经济的社会里,由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动生活方式,人们没有关于未来的观念。时间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历史是无止境的重演。所有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都要求人们重视经验,遵循古制,对过去负责。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冲破了因循守旧的封建经济,扩大了人们的眼界,资本主义把冷冰冰的现行利益提到压倒一切的地位,其道德观念的核心,就是鼓动人们争取现世的
功利,因而事实上就是鼓励人们只对自己的现世负责,既无须顾及过去,也无须展望未来。而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未来问题占有突出的地位。这一方面是资本主义那种文明对未来不负责任的做法所造成严重恶果,给人类的未来发展投下了可怕的阴影,另一方面是人类今天所具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已经能够在许多方面大大改变那些原来是纯自然的过程,使这些过程能够按照人的意愿来发展。未来不再是一个与人无关的自然而然出现的必然,而是人们主动创造和选择的结果。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要求对人类的整体和平与发展承担责任。人类自脱离原始社会以来,文明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社会的分裂。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一方面把整个世界联成一体,另一方面又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的分裂。东西对峙,南北鸿沟,反映了资本主义内在的深刻弊端。当尖端技术用于足以毁灭人类的大规模军备竞赛时,科学研究能在道德上保持中立吗?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青年一代的责任,是要克服资本主义文明造成的对立,要求对未来对
人类共同命运负责,使科学真正造福于人类.
学风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风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学风建设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学校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是我校履行大学职能,实现大学使命,塑造大学精神的迫切需要;
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
质量观和教育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本着“创先争优看行动,学风建设我先行”的工作理念,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班级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教育管理工作,着力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尚德、尚学、尚行,爱国、爱校、爱人”体现科大特色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高素质人才。建立优良的校园学习氛围,帮助广大学生树立起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形成坚持真理、大胆创新的治学精神,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治学态度,知行合一、科学规范的治学方法,逐步使我校学风建设由规范要求向习惯养成转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力争出工作新特色,出学生新典型,出育人新经验,出工作新成果。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精神。在学术研究中,诚信最主要体现在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恪守之上。有部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对待学术的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或在研究时急功近利,研究成果无法反映客观事实等情况时有出现。我们应以此为鉴,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做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坚持实事求是、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严谨求学,诚实做人。尊重科学事实,坚守学术道德;
坚决抵制为人、为学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二、遵守学术德规范,以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损人利己等不良风气。
三、坚持科学服务于人类文明、和平和进步的原则,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四、在校期间和毕业以后都要始终如一,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科学工作者的学术道德规范,维护学校学术声誉。
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学术不端行为视为一种个人层次上的“疾病”,而应意识到其病因存在于科学研究组织和科研体制中,并对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认为,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我们的应对原则是“防制结合,以防为主”。“防”是指加强教育,加强宣传;
“制”是指成立机构、健全制度。
1、加强教育。科学道德的缺位及科学精神的丧失是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内
及其惩罚机制,包括明确的处理流程。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科研奖励体系。现在科学界已普遍习惯于根据科研工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的数量作为提职、晋级、评定各种奖励和荣誉的依据,这无疑是具有一定正确性的。但“发表”或“死亡”这种业绩至上的风气并不完全有利于科学研究,我们应该看到有些发表论文数量不多的科学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如俄国数学家佩瑞曼在一个存档网站上贴了两篇论文,给出了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草稿,他的这两篇文稿并没有写成严谨而且合于规范的论文,证明其中每一个细节,列出所有的注解和参考书目,但国际数学家大会依然将有着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奖授于佩瑞曼,以表彰他在证明庞加莱猜想过程中做出的奠基性贡献。这也说明我们需要更加合理的科学评价体系,更加重视对学术成果的质量评价。事实上,仅仅依靠道德力量,我们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所以我们还应该建立和完善监督、审核、惩罚等一系列机制,来受理投诉和举报,同时监督、调查、惩处发生不端行为的科学家。
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姓名:樊海伟 班级:
金材1404 学号:
2014510097
昨天看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视频,对我这个刚上研究生的新生来说感触颇深。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学风与道德。但什么当科学与道德站在一起时我们能顾及哪边呢?中国大学的学风一直以来都不是很正。我们要建设正气学风,科学与道德并存。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伦理学的研究范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创造的技术圈、智慧圈,越来越强烈地冲击着生物圈,面对严重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等严重问题,人与自然、人与自身、人与宇宙等关系就严重地摆到了人类面前,中外一些伦理学家尤其是西方一些学者开拓了“生态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宇宙伦理学”等新的研究领域。
本世纪以前,人们主要将道德看成是调整人际关系的社会规范和评价体系。后来,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人们便将道德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生态学揭示,人和自然构成了一个现实的系统——生态系统。二者相互作用并保持着一定的平衡。但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由于人为的原因,使生态平衡日益受到破坏,以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能源危机,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压力等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曾经出现过“八大公害事件”,就是典型例子。
生命伦理学是围绕改进生命质量而展开的各种伦理问题的概括,是医学伦理学发展的新阶段。它既是传统医学伦理学的发展,也是对传统医学伦理学的挑战。它涉及到许多传统医学伦理学观念的变更。作为当代新技术革命之一的生物科学,在近几十年有了突破性的进展。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揭开了分子生物学的序幕,使人工改造生命,提高生命质量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生命质量控制、行为控制、体外受精、重组DNA等,一一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传统医学伦理观点的堤坝被冲破了。这种冲击首先表现在对待生死观的问题上,以往的传统医学伦理学,由于整个社会道德的影响和医学科学的发展有限的制约,把“生命神圣论”作为自己的信条。一方面无条件地维护任何生命,“生命”是绝对不能触犯的禁区,在任何情况下,保存和延长生命都是道德的,另一方面又
无条件地反对“死”,即使是那种不可避免的死亡。但是,在以现代医学科学为基础的生命伦理学看来,既然人类可以选择更好的生命,可以改善自己的生命质量,为什么要抱着那种残缺的、毫无价值的生命不放呢?为什么不利用改善生命质量的可能而听任生命的自然发展呢?对那种不可避免的死亡,为什么不可以听其死亡,或者让其安乐地死亡呢?生命伦理学在对待生命与死亡这种认 识上的变化,相应地必然引起医学道德乃至许多社会善恶观念的变化。其次,表现在伦理道德价值观上的变化。
由上可以说明,生命伦理学较之传统医学伦理学的研究范围,是大大地扩展了。传统医学伦理学所依据的是传统医学科学的基础,是以消除疾病,恢复健康,纠正不健康产生的变化,它的信条是同情病人,为病人消除疾病服务,并以此作为判断善恶的标尺,相反,生命伦理学则是以当代科学的巨大进步,特别是以生物工程为基础的,它追求的目标不仅是消除疾病,更重要的是完善生命的质量,增强和发展人的活力,完善和发展生命。但也应看到,伴随着医学科学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种新的稳定的道德规范未统一形成以前,的确可能出现一些消极的道德现象。特别是在唯钱是图的资本主义社会,“捐赠精子”、“替代母亲”、“租借子宫”、“试管婴儿”、“器官销售”、“买卖胚胎”等阴暗面,引起人们对道德的恐惧和道德谴责是可以理解的。但应指出,这些现象的出现,正是资本主义制度腐朽的表现,而不是科学技术本身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这些技术的应用,也确实给人际道德关系(包括医惠关系)带来了复杂性。这就要求我们进行研究,确立解决这些问题的道德原则。
“宇宙伦理学”是随着宇航学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提出了从单纯的研究人、自我以外,转向以研究人与地球、宇宙的关系,其创始人齐奥科夫斯基认为,“人的幸福,人的无限发展的日益完善,是人们认识活动的目的。但地球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受到地球上生活成为不可能的那种影响的威胁。只有认识宇宙的规律,创造使人越出地球以外的手段,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才能避免死亡。”也就是说,伦理学要适应宇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状况,就必须改变以地球的人为研究中心的传统伦理观点,把伦理研究扩展到人与宇宙的关系上来。总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伦理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同时,也影响着伦理学的研究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人们对来来对人类的责任意识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突出地要求人们对未来对人类承担责任。在小农经济的社会里,由于“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动生活方式,人们没有关于未来的观念。时间是周而复始的循环,历史是无止境的重演。所有的道德理想和价值观念,都要求人们重视经验,遵循古制,对过去负责。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冲破了因循守旧的封建经济,扩大了人们的眼界,资本主义把冷冰冰的现行利益提到压倒一切的地位,其道德观念的核心,就是鼓动人们争取现世的
功利,因而事实上就是鼓励人们只对自己的现世负责,既无须顾及过去,也无须展望未来。而在新科技革命的条件下,未来问题占有突出的地位。这一方面是资本主义那种文明对未来不负责任的做法所造成严重恶果,给人类的未来发展投下了可怕的阴影,另一方面是人类今天所具有的科学技术手段,已经能够在许多方面大大改变那些原来是纯自然的过程,使这些过程能够按照人的意愿来发展。未来不再是一个与人无关的自然而然出现的必然,而是人们主动创造和选择的结果。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要求对人类的整体和平与发展承担责任。人类自脱离原始社会以来,文明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社会的分裂。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一方面把整个世界联成一体,另一方面又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严重的分裂。东西对峙,南北鸿沟,反映了资本主义内在的深刻弊端。当尖端技术用于足以毁灭人类的大规模军备竞赛时,科学研究能在道德上保持中立吗?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青年一代的责任,是要克服资本主义文明造成的对立,要求对未来对
人类共同命运负责,使科学真正造福于人类.
学风是高等学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高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风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学风建设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等学校自觉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是我校履行大学职能,实现大学使命,塑造大学精神的迫切需要;
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
质量观和教育观,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本着“创先争优看行动,学风建设我先行”的工作理念,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基础,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班级建设和宿舍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和改进人才培养教育管理工作,着力构建学风建设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尚德、尚学、尚行,爱国、爱校、爱人”体现科大特色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
高素质人才。建立优良的校园学习氛围,帮助广大学生树立起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形成坚持真理、大胆创新的治学精神,严谨求实、刻苦钻研的治学态度,知行合一、科学规范的治学方法,逐步使我校学风建设由规范要求向习惯养成转变,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力争出工作新特色,出学生新典型,出育人新经验,出工作新成果。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精神。在学术研究中,诚信最主要体现在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恪守之上。有部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对待学术的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或在研究时急功近利,研究成果无法反映客观事实等情况时有出现。我们应以此为鉴,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做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坚持实事求是、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严谨求学,诚实做人。尊重科学事实,坚守学术道德;
坚决抵制为人、为学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二、遵守学术德规范,以繁荣学术、发展先进文化、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损人利己等不良风气。
三、坚持科学服务于人类文明、和平和进步的原则,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倡导科学思想,传播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四、在校期间和毕业以后都要始终如一,严于律己,自觉遵守科学工作者的学术道德规范,维护学校学术声誉。
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学术不端行为视为一种个人层次上的“疾病”,而应意识到其病因存在于科学研究组织和科研体制中,并对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认为,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我们的应对原则是“防制结合,以防为主”。“防”是指加强教育,加强宣传;
“制”是指成立机构、健全制度。
1、加强教育。科学道德的缺位及科学精神的丧失是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内
【篇二】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
XX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担负着我国的重任,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宏图伟业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育面临着极其繁重的任务,繁荣教育科学,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学风建设,营造勤奋好学,求实创新的学习风气,创造秩序井然,积极向上的教育环境指导学横的日常生活,鞭策学生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网。
XX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无论是古希腊的至理名言“知识即美德”,还是我国的传统观念“知书而达礼”,都说明学术与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学术道德是指在从事学术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得到学术共同体及社会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和。学术规范是保障学术研究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一系列规则、制度和行为准则的总称,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以及学科专业共同遵守的科学研究、论文写作、学术引文、学术评价等诸多方面的规范。
科学事业的发展过程,既是学术创新的过程,也是学风建设的过程。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学术研究,而严谨的学术规范,良好的学术道德,是营造研究生的良好学风,以及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的重要保证,也是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导研究生走上正确的科研道路的重要前提。
我们所提倡的“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具体体现在从事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把内化于自身学术良知中的学术规范升华为行动的纲领。不断把外在的准则转化为内在的要求,只有在头脑中形成高尚的学术道德品质,才会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不闯学术的‘红灯’。大学是高度宽容高尚的科学道德情操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力量,而智力成果与人的品格之间的关系,也远比一般认为的要密切得多。和包容的地方,但是“对学术不端行为是零容忍”。稿多发、论文造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造篡改实验数据、随意侵占他人科研成果……不同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让人警醒。科研不端行为是伴随科学的发展产生的,要依靠科学界自身努力和全社会的关注去消除在外在准则要求的同时,更要有科研工作者的自律。学风浮躁是引起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原因,而学风浮躁又与现行的评价体系相关。而要克服学风浮躁、学术评价中急功近利的倾向,需要“诚信为学”,
学习活动的开展,我深感遵守学术道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到提升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深远意义,在日后的学习与学术研究中,从事学术活动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做一名合格的、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首先我们要进一步深入认识了我校学术道德规范的细则与要求。如:在学术活动中,应该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学术成果的署名应真实,署名者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和法律责任;此外,还有其他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也是作为研究生的我们应当遵守的。
其次是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当代社会的基本精神。在学术研究中,诚信最主要体现在对学术道德规范的恪守之上。当前,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精神文明建设更上层楼,在高校与科研机构涌现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日益提升。但也有部分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对待学术的态度不够严谨,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不尊重他人成果和知识产权,或在研究时急功近利,研究成果无法反映客观事实等情况时有出现。我们应以此为鉴,在学习和科研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做一名合格的研究者。
研究生的主要任务是学术研究,其中的大部分人在未来也将进入高校或各种研究机构从事科研工作,因此,提高学术道德水平,培养严谨的优良学风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学术道德是衡量一个研究者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直接反应研究者的科研态度与学术态度,对学术道德的轻视,将使研究者的科研工作步入歧途,无法产生优异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来说,研究者的科研工作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只有重视学术道德规范,才能保证高素质的科研工作。研究生是国家的科研工作的继承人与接班人,只有从在校时期起便注重学术道德的培养与提高,才能保证个人研究道路的正确与国家科研工作的发展。
总体上说,高校的学风是好的,教师队伍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甘于寂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体现了良好的师德风范,维护了高校教学科研人员的学术声誉和良好形象。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这些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性质也不尽相同。在这当中,有两个层面的问题:一个层面是学风不正,不能严守学术规范,比如学风浮躁、理论脱离实际、低水平重复,甚至粗制滥造、急功近利;另一个层面是学术不端,违背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比如抄袭剽窃、伪造事实、篡改数据等等。这些不良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影响了学术声誉,损害了学术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及时制止,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必须采取坚决果断的行动,在学术道德和学风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愿我们携手共同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遏制科研不端行为,共建良好学风”。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从我做起,贯彻落实学术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做一名名副其实的研究生!
XX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学风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尤其高校的学风对大学生有重要的影响。目前,大学生中的学风问题值得我们关注。学风,就是指学习的风气,是思想作风在学习上的集中表现。就高校而言,写生就是校风的重要标志之一。学生的学风是广大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学风主要是由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四个方面构成。学生是学校的培养对象,又是构成学校的主要成分,因此学生的学风就自然成为展示学校校风的一个窗口。我们要了解一个学校的学风可以从某个具体的表现反映出来,接下来,我主要从本校的晚自习情况来进行汇总、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对策。
上晚自习的情况,是反映我校大学生学风状况的一面镜子,为了深入了解我校的晚自习状况,我们班对明秀校区的所有自习室以及学生的流动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以及其他方式的调查,通过对一些客观数据的分析,达到了解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为我校的晚自习情况提出一些建议。
分析:
3月17号晚,星期一,在自习室自习,95%以上的学生晚上去自习时间都是持续2-3小时,而频率却各有不同。一周持续时间两到三次60%,五次以上10%,不定20%,无10%。自习内容主要是期刊,杂志,专业书籍,大部分都是为了考证或者就业而去自习。由于我们学校有晚上要上晚自习的制度,但大多数是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安排,而大三的学生则要自己去找教室。关于对自习室环境的满意程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满意的占%,不满意则占到%,对于不满意的原因则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于自习室少,占到%,第二是硬件设施不好以及自习环境吵则各占11%,第三类是占位严重,自习环境不安全,自习时间则各占5%。在宿舍的调查中,有2%是因为公选,56%是娱乐需要,不想去自习室,31%写论文需要电脑就不去自习室,1%是由于其他原因就选择不去自习。
根据以上的现象进行分析。
上晚自习的情况中,大一、大二学生的人数最多,状态也比较好,出勤率最高,由于大一刚才紧张的高三的阶段过渡到大学阶段,学生还保留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规定大一、大二的学生必须去到教室上晚自习,大一、大二自习的时段为19:3021:30两个小时,主要是复习功课、写作业,学校这一安排为学生提供了每天的学习时间,便于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晚自习能够更好巩固所学的知识,及时的完 成老师当天布置的作业,同时也做到了以学业为中心兼顾其他的的目标。
其次,学校只规定大一、大二必须上晚自习,其他年级的自行安排。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所以除了大一大二的学生外,其余的学生大部分是为了考研或考公务员,在采访中,有些学生说是习惯自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有些是为了考研、公务员,有些是学习专业知识,怕在未来的考试中挂科。从调查结果来看,造成大学生晚自习用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本科层次毕业找不到合适地工作;在心中树立起只有考上研究生才有好工作的观念,这使他们不得不为自己的未来而奋斗。
再次,随着年级的升高,做学习以外事情的人增多,尤其是大四学生。因为大四学生面临着实习和就业,大多数时间不在学校,所以学习的时间少了。因为大一大二大三三年扎实的学习为大四奠定了基础,所以大四是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时段。而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晚自习大多是忙于毕业论文。
在调查中,学生对自习室的满意度比较低,主要认为自习室少,不能提供良好的环境。但是在我们调查中发现自习室使用率低,而且存在自习人数分布不均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在图书馆看书,而同一时间段外语楼或者思远楼三楼以上则很少人,有的教室甚至存在一个教室只有一个人在看书的现象。造成了有的教室都是空无一人,教室资源浪费严重。分析其中的原因,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自主性不强,没有长远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一新生尚处于迷茫期,没有树立远大的目标,所以学习力不强。大二虽已有目标,但可能认为自己在校的时间还长,并且去自习室也不知道做些什么。大三学生较为忙碌,有明确的目标,方向性强,自觉性强,学习力比大一、大二的学生强。大四的学生有考证和写论文的需要,自觉性高。研究生就是为了增强自身的修养,目的性较强。另一方面在于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意识要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对提升自身修养的重要性的意识有待提高。在选择自习室方面,学生随波逐流,跟随大众,都聚集在同一地方,导致出现了一些地方比如图书馆位置拥挤,而在有一些地方则教室里面一个人都没有的现象。学校对大部分的自习室没有通知宣传到位,导致学生对具体自习室安排不清楚。学校自习室开放时间较短,而且大部分教室被占用为班级或社团作社会活动场所。学校硬件设施残缺不全,尤其是桌椅。
对于以上的问题,我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学生上晚自习有一定的必要性。学校在管理大一晚自习情况方一直做得不错。大二大三的有部分同学没有上晚自习的习惯,而是将这些时间用来谈恋爱,玩网络游戏等,对自己的学业造成恶劣影响,甚至挂科。学校应该宣传晚自习的重要性,提倡更多的同学加入晚自习大军来。第二,大二大三提供的自习教室有限,有些同学反映教室不够,没位子。还有的同学在自习教室占了位子却不去学习,浪费资源。学校应加强对自习教室的管理,做到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空间,让想学习的同学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第三,同学在自习教室不是学习而是嬉闹或者谈恋爱,严重影响了其他同学,学校应该制止这种行为。学习靠的是自觉,学校只能为我们创造外部条件,这些资源能否充分利用,还是要我们广大学生的自觉加努力。第四,以上只是客观因素,但是要根本上改善学风,还要从主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来到大学,很多学生失去了高中时代为了高考拼搏的精神,有没有为实现理想和刻苦努力读书的动力。所以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是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所以导致学风恶化。这是必须需要学校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课堂中宣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增强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规划,使学生明确大学时期各个阶段的学习重点和自身的发展任务,并能处理好学习、生活和娱乐之间的关系。
其次,良好教风对学生学风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在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也在对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世界观施加影响。教师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以身作则地去引导和感染学生,这样才有更好的教育学生。所以应该加强师德建设使教师真正起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模范作用。
再次,加强辅导员的工作,辅导员可以经常去到学生宿舍检查和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指导学生学业为重、合理安排好学习和娱乐的时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给学生讲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和社会大战对大学生的要求,组织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加强班级建设,要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良好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互相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XX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为响应学校的号召,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帮助同学们掌握良好的,更好地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08金融工程学风建设主题班会于近期在17#502室展开。
学风建设主题班会由团支书王翔同学主持,金融工程全体同学共同参加,辅导员李老师也出席了本次班会,并向同学们在学风建设、宿舍安全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思想教育,再一次明确了其重要性。会上望向同学首先谈了关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建设优良学风要依靠全体同学的努力。同学们就本班建设优良学风应当注重的方面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的确,时光飞逝,转眼金融工程这个集体已经一同走过了两年多的岁月,在两年多的时光里,大家努力奋斗,为着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一起经历过的痛苦、欢笑、泪水与激动。而此时此刻马上到了各自奔前程的日子,在这关键时刻,一个班级的优良学习氛围、集体的凝聚精神是同学们冲刺考研、就业等各种选择的助推器,有了良好的环境,才能为大家提供提升自己的平台。
学习委员魏飒同学首先进行了发言,她介绍了本班学风建设的情况以及她本人对于学风建设的看法。建设优良学风,首先要树立正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刻苦踏实,勤奋进取,独立思考和钻研,努力培养综合学习和研究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规律,提高学习质量。充分利用校园学习资源与设施,拓宽知识、提高素质。增强学习动力,不旷课、不迟到,不早退,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专心听讲,勤做笔记,认真作业。树立积极主动,自觉独立的学习意识和精神。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公益服务活动,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还要明确学风建设的重要意义,积极行动起来,以创建优良学风为己任,为学风建设献计献策,积极参加学风建设,从严要求,做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大学生。培养文明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公德意识、团队精神和集体观念,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规范行为举止,强化日常管理,努力建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和宿舍、班级环境。
魏飒同学的观点,建设优良学风,首先要大力宣传学风建设,让同学们在思想上对此重视起来,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对于来自各方面的关于考研、考证以及就业的信息,集体中的各位同学要勤于分享,定期交流。注重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风建设最重要的就是依靠全体同学,只有大家一同努力才能共同进步。新型的经济体制,需要新型的人才,仅仅学会书本上的知识已不能适应当前的社会需要。同学们全方位提高发展自身素质提高的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不仅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的实践,还要注重思想、集体荣誉感等方面的提高。
【篇三】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观后感
学校组织观看了主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和爱国奋斗精神”的2018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
报告中指出,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进程中,一代代科学家接续奋斗,以爱国奉献的坚定信仰、开拓创新的不懈追求、唯实求真的精神品质,铸成中国科学家独特的精神血脉和鲜明的文化气质,铸就了中国科学家精神。用先进事迹勉励青年学子,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中国转型发展的历史交汇期,在中国逐渐走向世界科技舞台中央的伟大进程中,要增强胸怀大局、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树立勇立潮头、自信自强的创新情怀,锻造恪守道德、严谨求实的学术品格,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92岁高龄的黄旭华院士报告的题目为《使命、责任与担当》。“时刻严守国家机密,不能泄露工作单位和任务;
一辈子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
进入这个领域就准备干一辈子,就算犯错误了,也只能留在单位里打扫卫生。”进入核潜艇研制团队之初,面对领导提出的要求,黄旭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结合自身开展核潜艇研制的科研经历和心路历程,介绍了中国核潜艇事业如何在一穷二白情况下起家,克服严密技术封锁和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攻克一个个顶尖技术难题,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展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通过核潜艇工作者“此生没有虚度”的人生评述和“此生属于祖国、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的人生感悟,展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奋斗精神和使命、责任与担当。
施一公院士报告的题目为《做诚实的学问做正直的人》。通过介绍自己在国外的求学经历,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研究生和博士期间的每日学习安排,给广大研究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模式。他以自身的成长经历,利用自己与导师之间进行学术交流的例子,以及求学过程中如何应对困难,坚持开展学术研究的方法。生动阐述了学术品味、学术道德、学术道路的深刻内涵。他告诉大家走好科学研究之路,做一名优秀的研究生,必须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要有独立人格,不可触碰学术道德底线。他鼓励同学们,科学研究是让人牵肠挂肚、茶饭不思、情有独钟的美好事业,要坚持走下去,从日复一日的重复、无路可走的焦灼,到柳暗花明、灵光乍现的起伏中体会从事科研的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
怀进鹏院士报告的题目为《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汇聚科技强国建设磅礴力量》,他生动讲述了中国科学家明德楷模的感人故事,阐释了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全球视野研判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趋势,诠释了精神文化建设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以历史眼光关照中国现实,反思了科学精神缺失对中国发展的影响,阐明了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培植科学传统,涵养精神气质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身治学与管理的体会,以四个关键词——视野、自律、想象力和梦想,勉励大家志存高远、求真唯实、大胆创新、筑梦圆梦。
在这些院士们的报告中,体现出了对我们新一代科研工作者的殷切希望。黄旭华院士曾经说过,他最希望年轻人记住一句话——“爱国主义,就是把自己的人生志愿同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有这一点就够了。”中国的科研未来和科学形象将会由年青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们代表,所以在学术道德上,我们也必须成为诚信典范。我们必须以“零容忍”的态度对待一切学术不端行为,用敬畏的态度和审慎的目光对待自己的每一份学术成果,成为严谨治学的力行者和科学道德的捍卫者。
听完院士们的报告后,院士们的谆谆教诲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子里,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我也一定会牢记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初心,践行科技强国的使命,不辜负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和期望,对每一次的科学实验和每一组科研数据都做到严谨精确,真实可靠,做到诚信科研,积极创新。
推荐访问:学风 宣讲 报告会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 2022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