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建功新时代演讲稿,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建功新时代演讲稿4篇
建功新时代演讲稿篇1
青春建功新时代演讲稿青春建功新时代演讲稿
【内容摘要】
青春建功新时代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汉江春风起,冰霜昨夜除,总书记说,总书记再次 考察广东,为新时期广东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的同时,也给我们青 少年奋斗发展指明了方向,
1、 不忘初心、志存高远,
2、 脚踏实地,勤奋学习,
3、 开拓创新、勇于实践,
4、 传承文化、弘扬国粹,正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所 述,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青春建功新时代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高 一 (2)班的庄xx,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青春建功新时代》。
汉江春风起,冰霜昨夜除。10月22日至25 0,习近平总书 记风尘仆仆,先后来到珠海、清远、深圳、广州等地考察,进车 间、访农户、看社区、入高校,对近年来广东发展成果给予了高 度的赞许,对广东未来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下一个40年的中国,定有让世界 刮目相看的成就!”这是总书记在深圳参观展览时向世界发岀的 坚定声音。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发展迅猛,深圳从一个落后的小 渔村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港珠澳大桥正式竣工通车,新时 代社会主义新农村蓬勃发展,这些成就数不胜数。罗马不是一天 建成的,广东发展40年的峥蝶岁月,正是一个又一个拼搏进取的 屮华儿女,用双手谱写的历史新篇章。
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国家与 民族的崛起、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 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就没有屮国梦的实现。他期望 暨南大学的港澳台及海外学生要把屮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 四海。这勉励着我们青少年要以屮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点,坚定 文化自信,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开拓创新。
总书记再次考察广东,为新时期广东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的同 时,也给我们青少年奋斗发展指明了方向。所以在这里,我想向 大家提出四点倡议:
1、 不忘初心、志存高远。古人云:志当存高远。周恩来总理 从小就发出了 “要为屮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志。茅以升、 詹天佑等为屮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伟人,无一不是从小立志。李大 钊对青少年说: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
青少年的青春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我们要树立坚定的、远大的志 向,敢作敢为,有所作为。
2、 脚踏实地,勤奋学习。青少年的我们处于人生积累阶段, 要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青年人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 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i种生活方式。在遭遇挫折 时不气馁,不妄自菲薄,在收获成功时懂得珍惜与分享。
3、 开拓创新、勇于实践。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 识,更要将理论寓与实践之屮,敢于质疑,勇于上下求索,开拓 进取。华附学子石城畅,凭借其高超的自主创新能力,取得广东 省青少年环保创新科技大赛一等奖,这激励着我们要像海绵般汲 取知识,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将创新融于实践之屮。
4、 传承文化、弘扬国粹。屮国的未来属于青少年,中华民族 的未来也属于青少年,我们要积极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 其碰撞出多彩的火花。平时要读经典,品国学,在经典屮探寻前 人足迹,萃取先人文化精髓。更要立足当下,深入了解汕尾传统 文化,积极把优秀的海陆丰文化传播出去,让我们每一个汕尾人 都引以为傲!正如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所述:少年智则国 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春犹如朝阳,是一个人一 生最宝贵的时间,它是用来奋斗的。同学们,我们新时代的汕尾 华附学子,更要坚定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 用我们的青春筑梦新时代,为祖国的未来建设添砖加瓦!我的演 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建功新时代演讲稿篇2
青春建功新时代征文(新时代演讲稿)争做新时代好青年演讲征文
在党的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回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与青年演讲、座谈的频频互动,对当代中国青年寄予了殷切期望。报告中也提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中国青年理应不负总书记的重托,不负新时代,不辱新时代使命。
要有理想。“志当存高远”。一个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有价值,一个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当代中国青年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要多学习。青年人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总书记与青年谈学习时说“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广大青年要自觉加强学习,不断增强本领。广大青年要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既多读有字之书,也多读无字之书,注重学习人生经验和社会知识。要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注重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学会担当社会责任。
要奋斗拼搏。正如总书记所言,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要同人民一起奋斗,同人民一起前进,同人民一起梦想,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不懂就学,不会就练,没有条件就努力创造条件。“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对想做爱做的事,敢试敢为,努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把理想变为现实。敢于做先锋,而不做过客、当看客,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创党晌 啻翰 鞯哪芰浚 们啻耗昊 谖 摇⑽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要勤奋务实有担当。当代中国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
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
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
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要学习老一辈务实担当的作风,多一些弯腰干活、少一些牢骚满腹;
多一些夯实根基久久为功、少一些心浮气躁朝三暮四,抓住大好机遇,迈稳步子。
正如习总书记所讲,“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建功新时代演讲稿篇3
大学与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哈佛大学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DrewGilpin Faust
清华海外名师讲堂
2015年
讲稿 /Text as prepared for delivery
尊敬的陈吉宁部长,陈旭书记,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今天能够回到清华大学,就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问题和大家交流想法,我感到非常荣幸。我们在本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气候变化以及致力于构造一个可持续、宜居住的世界。今天,海平面上涨威胁着海岸线,日益频繁的旱灾不断改变生态系统,全球碳排放仍在持续增加。
有一句谚语,说种树最好的时机是二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我七年前第一次访问清华时,曾和顾校长一起,种下一棵友谊树。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再次访问这个美丽的校园。我知道,这里早在清代就是京城的园林名胜。我也很高兴地看到,清华-哈佛友谊树已经成为我们众多领域的合作关系蓬勃发展的象征。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见证着我们的合作为世界创造的无限可能性。正因为这样,我今天希望花一点时间,来讨论贵我两校这样的大学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能够发挥的特殊作用。
四个月以前,同样是在北京,习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共同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U.S.-China JointAnnouncement on ClimateChange),承诺在未来二十年内限制美中两国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是一项历史性的声明,它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碳排放国设定了宏伟的目标,同时也标志着习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希望通过它推动其他国家同样的行动。其实,这两位领导人都是我们的校友:他们一位是清华化学工程和人文专业的毕业生,另一位毕业于哈佛法学院。七年以前,甚至就在一年以前,我们都很难预见他们能够达成这样的共识。然而,贵我两校数十年前就已经为它播下了种子。我们培养了有能力把数月的讨论转化成国际性里程碑的领袖;我们超过二十年的气候分析合作为声明奠定了理论基础。而这些事情,惟有大学才能做到。
美中联合声明的发表,对两国关系,乃至全世界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个重要时刻。我们自然应该为这一时刻的到来感到欣慰。中国一直以来为解决复杂的经济与环境问题做出着巨大的努力,这一点非常值得赞赏。中国不仅帮助六亿人摆脱了贫困,而且实现了风能装机容量世界第一、太阳能装机容量世界第二的巨大成就。正如一位哈佛气候专家所言,中国“在能源系统低炭化方面的投入超过世界上任何国家。”
然而,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气候变化的规模和复杂性仍然要求我们保持谦逊,作长远的考虑。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但这还只是一个开端。最近在中国广受欢迎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就清楚地提醒着我们,环境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实现两国政府的承诺,需要社会的每个领域都做出贡献。工业界,教育界,农业界,商界,金融界,乃至每个公民个人,所有这些主体的参与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是一次能源和环境的革命,一个全新的模式,它将改善公共卫生,保护地球,引领我们两国共同走上发展繁荣、低碳经济的道路。
没有人比清华的师生们更能理解这些道理,因为在清华,这些问题都是科研的重中之重。你们的前任校长,陈吉宁先生,是一位清华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毕业生,也刚刚被任命为环保部部长。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架桥者,一个充满远见和新思想的人,一位令人鼓舞的领导者。
要实现2014年气候联合声明中的宏伟目标,我们所有人也都必须发扬这些品质。这些目标要求我们每一个人都为转变能源体系出一份力,减少能源使用造成的环境破坏。就像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常说的,我们必须要“不同凡想(thinkdifferent)”,寻找新方式来认识老问题,并且“尊敬那些能为世界带来积极改变的人”。大学尤其善于“不同凡想”。我今天特别想强调的就是这一点。每一代人都有他们自己沉重的使命。而“不同凡想 “地思考如何在地球上栖居,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除了波士顿和北京,还有哪里更适合于思考这个问题呢?除了生产利用新知识,增进政治文化理解,推动对话,分享解决方案,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可以面临这个挑战呢?除了你们,最与众不同、最有想象力、最有好奇心、最有胆识魄力的清华学子们,还有谁能更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呢?
要有效应对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有三项条件必不可少:
第一项条件是合作。
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球性的伙伴共同解决。气候变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呼吸着同样的空气,我们喝着同样的水,我们共享同一个地球。我们不能再各自为政,因为那样做下去,代价实在太大。
自然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Leopold)写过一篇在很多中国中学教材里都能找到的文章,叫《大雁归来》。这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妇女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学时代表现优异,却“从没见识过大雁每年两次飞越她遮风挡雨的屋顶”。这位妇女常常吹嘘的”教育“,奥尔多问道,是不是仅仅在让她“牺牲认知力来换取价值小得多的东西”呢?他还补充说,如果是大雁”牺牲认知力“的话,它很快就会变成一堆羽毛。如果我们不能建立起相互理解和对共同环境危机的认识,不能在解决问题时团结一致,恐怕也会变成这故事里所说的“一堆羽毛”。
我们早已见识过合作关系的强大力量。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哈佛和中国就从各种合作关系中获益匪浅。这个历史现在还在激励着我们:
费正清(John KingFairbank)。1933年,他在黎明时分坐着银蓝相间的公交车去清华,给他的首批学生上课。而他传授的关于中国的学术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的老师,时任清华历史系系主任,杰出的历史学家蒋廷黻先生。这些经历改变了费正清先生的一生,也改变了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有力地推动了哈佛整个中国研究领域的转变,而今天我校的东亚研究则囊括了各种学科,从历史和文学到政治学和植物学的370门课程。
威尔逊(Ernest HenryWilson)。1908年,他和一队中国植物收集者一起航行在扬子江上,用相机记录着各种文化,并为哈佛的阿诺德植物园收集了数千种植物标本。威尔逊和中国的长期合作已经成为了一部即将上映的央视特别节目(以及哈佛上海中心的一个展出)的主题。它是我们之间最为紧密的联系之一,也是对中国自然世界惊人的美丽与多样性的一曲赞歌。
竺可桢。在通过奖学金选拔考试后,他于1918年获得了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而他参加考试的学校,正是未来的清华大学。他成为了中国气象学之父,并率先收集整理了五千年来的中国气象数据。作为大学校长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他更以科学精神和求是精神培养科学家,重塑了中国教育。
正是这样的精神为哈佛中国环境项目(Harvard ChinaProject)奠定了基础。这个1993年成立的跨学科项目旨在研究中国的大气环境,能源体系与能源经济,以及环境问题在美中关系中的作用。它以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为基地,与哈佛多数的学院以及十余家中国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这其中就包括清华大学的七个不同院系。项目刚开始时,气候变化还没有成为我们每天必读的头条新闻。那时,连它的创始人马罗伊(MichaelMcElroy)教授、执行主任倪世祺(ChrisNielsen),以及不久后加入的清华教授郝吉明、倪维斗、贺克斌、王聿绚,都没能完全预见它的影响力。哈佛中国环境项目树立了合作的典范,成为了大量环境学知识的生产引擎,而这些知识不仅影响了两国的政策,也改善了我们两国人民的生活。
说到哈佛中国环境项目,请允许我用两位刚开始她们职业生涯的年轻女研究者来举一个例子。她们是曾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学习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的曹静女士,以及在哈佛大学获得大气化学博士学位的清华校友王聿绚女士。她们两位现在都在清华大学任教。在共同问题的推动下,她们一起加入了一个研究中国碳排放问题的团队。在此后的几年里,她们跨越学科,跨越国界,与美中两国的环境工程师、医学专家合作,分析评判可供选择的碳排放控制政策,以及它们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这个团队的研究成果是开创性的,它向政策制定者们证明,其实完全有可能在几乎不影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实现巨大的环保效益。从研究风能与电力供暖之间的协同效应,到分析气候变化对可再生能源的影响,我们与清华之间的这类合作将以新的思路塑造着中国清洁能源的未来。
我们在设计领域的合作也是卓有成效的。它塑造了美中两国应对城市化,城镇化和环境变化的方式。一个生态型城市(ecologicallyconceived city)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村庄如何才能成长为这样一个城市?新成立的哈佛绿色建筑与城市中心(Center forGreen Buildings andCities)正在和清华的恒大研究院一起,评估中国不同类型建筑的能源消耗。这项研究对于建成更高效节能的建筑和城市,意义重大。我校和北京大学的另一项合作,则在推动更具社会和生态包容性的城市设计。哈佛设计学院和中国科研机构之间像这样的合作关系,为城市设计、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创新性的构想。它们将改变我们的居住方式。举个例子,如果你像我一样在芦苇密布的后滩公园散过步,就会看到,人工湿地正在净化黄浦江的污水,而一个河岸公园沟通着新城和老城。它的设计者俞孔坚先生,一个浙江农民的儿子,在哈佛设计学院学习以后,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景观设计研究生院。他说过,这个学科领域是社会正义的工具,自然环境的守护者。
今天,哈佛十三个学院中的几乎所有院系,都和清华大学或者中国其他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参与其中的有两百多位教授学者和数百名学生,还包括哈佛上海中心,互联网上的EdX课程,以及校园内的三个新研究中心。这些合作项目已经开花结果:从去年举办的清华-哈佛低碳发展市场机制国际研讨会,到提供给全世界数百万人的开放式教育课程,以及可以改善和延长生命的医学及医疗政策研究成果,我们的合作成效显著。
清华大学也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构建着一系列类似的合作关系。贵校新建的城镇化与城乡统筹协同创新中心,调动各个领域的资源来共同解决城乡融合的问题;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则在支持新的低碳能源技术研究。
我曾经说过,从来没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成功大学模式,也不存在一个我们所有人都必须追求的“全球性研究大学”概念。合作关系总是受益于多方的贡献和多元的视角。正是多元性给了我们力量。只要团结起来,我们将战无不胜。
第二项必要条件是研究。
有一条中国格言告诉我们,“学无止境”。通过研究,大学可以超越既有的可能,开拓全新的领域。
无止境的研究意味着跨学科的探索。让我们来考虑一下建造可持续生态城市的目标吧。这不仅仅是一个工程学的难题。它牵涉到伦理和设计,法律和政策,商业和经济,医学和公共卫生,宗教和人类学,甚至我所在的历史学领域。历史学可以告诉我们,人类和自然是如何长期互动的。比如,想想新兴的“生态城市学”:这个学科把我们的难题作为一个设计学问题来研究,考虑的是如何最好地栖居。或者,想想哈佛的环境中心,它集合了来自几乎每个学科的250位教授学者。
无止境的研究意味着开放的姿态。众所周知,新知识来自无尽的探讨、辩论、思考和一种怀疑精神。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做学问,每条道路都可能通向新的答案,所以每条道路都应该开通。因此,大学应该是任何一个题目、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提出来讨论的地方。大学必须培养这种讨论,因为唯有在自由的思想探索中才能有新发现。这些才是世界最好学府的核心标志和共同价值。有了学术自由,你也许能像七十年代的中国研究者一样,在两千年前汉代墓葬的卷轴中发现治疗疟疾的良方。或者像加州理工的阿里·哈根-思密特(ArieHaagen-Smit)五十年代那样,跟着自己的嗅觉走,从而发现容器里的汽车尾气暴露在阳光下,会产生有漂白粉怪味的烟雾。几乎所有人都告诉哈根-思密特他错了,但他却坚持下去,最后发现,汽车、加工厂和发电站排放的氧化烃正是让洛杉矶窒息的神秘空气污染的来源。这在美国引起了一场空气质量的革命。四十年以后,带着同样的创新精神,哈佛自己对六个城市的研究令人信服地证明了细颗粒物污染,也就是 PM2.5,和非正常死亡之间的关联。研究者们一边开展研究,一边设计了各种新的作业仪器,像可以在上班上学时佩戴的空气监测器,和家用空气质量感应器。他们为空气污染立法奠定了基础,而这些立法每年都要挽救成百上千的生命,节省几十亿美元的支出。
无止境的研究还意味着长远的眼光。打破常规、拓展视野,这一直是高等教育特有的关切。回溯历史,这样的传统跨越古今,历久弥新。作为美国最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哈佛大学建于1636年,也就是明崇祯九年。剑桥大学更是刚庆祝了八百岁华诞。中华文明本身则拥有数千年的悠久学术传统。我们不是在谈论一年、十年甚至一百年。这是一场上千年的奋斗。正是因为拥有对我们自己、对世界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大学才能蓬勃发展。我们自发的想要搜寻星空,想要探索大脑,想要体验他人的体验。我特别想强调的是,人文学科在推动我们超越自身及日常生活之外去思考和想象的能力方面起着特殊的作用。通过研究文学、文化、历史和语言,我们可以从其它的时间、地方、群体汲取智慧,从而帮助我们了解当前和憧憬未来。我们致力于塑造勇于创新的头脑,正是因为我们能够想像一个不同的世界。这个新世界要有“绿色”城市,有覆盖着如肌肤一般的薄膜的气候适应性建筑,有能生产液体燃料的仿生叶片,以及无金属的有机电池—这些都是我们要展开长期研究的领域。
第三项必要条件是培养能够提出和解答大问题的学生。
大学最重要的使命,不外乎是教育全世界的年轻人了。今天的学生们,将要在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领导世界。我们如何让他们为气候变化带来的危机做好准备?正如一位哈佛的顶尖气候科学家常说的,“要知道怎么做,并不容易”。
正因为这样,大学将要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们吸引并培养着最优秀的学生。每一年,我都会告诉刚入学的哈佛一年级本科生,他们拥有的能力,不能用考试高分或成绩排名来衡量。他们被选中,不是因为过去的辉煌成就,而是因为未来的创造潜力;不是因为已有的知识,而是因为即将施展的想象力。
我们让学生接触多元的观点。今年一月,哈佛本科生贾拉德·里迪(JahredLiddie)通过哈佛的一个国际项目,到巴西去研究生态城市问题。在那里,他见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和我自己一样对这些问题全身心投入的”学生。他了解到了多元的背景和视角“是引领生态化[城市]发展…的关键”,而有效地解决方案和创新方式会因为文化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将来,我们希望能够和清华建立一个类似的交流项目。
最后,我们培养能跨越学科边界的学生,而且允许最年轻的学生跟随最资深的教授学习。在这样的安排中,双方才能教学相长:最渊博的知识和最新鲜的观点在这里融为一体。为此,哈佛组建了环境科学与公共政策本科专业,来培养拥有良好判断力的学生。我们希望这些学生既能在科学技术的层面上认识复杂的环境问题,又能从经济、政治、法律、历史和伦理的维度来理解这些问题。
一位现在从事科学政策工作的哈佛校友,伊森·阿迪科特(Ethan Addicott),认为这个项目提供了关于自然世界的广博教育,让他“深刻地理解了如何在与自然的复杂互动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伊森并不需要等到读研究生时才能接触资深教授。他曾在哈佛中国环境项目负责人马罗伊教授门下研究中国的能源经济。我们为什么要给他这样的机会呢?因为世界需要伊森,也需要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这样的专业。在这里,选择工程方向和医学方向学生们可以与未来的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和人类学家们一起学习交流。在这里成长的学生能够把研究和政策制定放在更广阔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中来理解。
我还应该指出,哈佛学生对中国以及整个亚洲地区的兴趣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高涨过。我想请你们环顾一下这间大厅,然后想像一下比今天多一倍左右的听众。那就是我们的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伦理与政治理论的学生数量:七百多名哈佛本科生济济一堂,在我们最大的礼堂里听讲。只有两门课能吸引比这更多的学生,一门是经济学专业的,另一门是计算机科学。这门课程的主讲教授普鸣(MichaelPuett),是他所在院系的资深成员。他会在课堂上提出简单的问题,像怎样才能过更完满、更合乎伦理的生活,然后引用《论语》、《孟子》和《道德经》来作答。这些经典,都属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智库。这些也就是将要改变学生们一生的课程。而这些学生,将要改变世界。
已经是次好的时间了
我在演讲的开始就已经提到了我们大学、我们地球的无限可能性。我们目前处在一种斗争,但并不是与自然,而是和我们自己的斗争。只有团结在一起,我们才能赢得这场人类的伟大奋斗。有人曾经说过,我们今年做的事将影响未来二十年,而未来二十年将影响整个世纪。今年十二月,195个国家的领导人将在巴黎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大会。像习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会晤一样,这次大会将考验人类为子孙后代构建可持续、宜居住未来的决心。
上个月,已经92岁高龄的吴良镛院士凝望着窗外被雾霾笼罩的天空。他是广受尊敬的现代中国建筑和城市设计之父,是一个“不同凡想”的典范,一位清华精神的奠基人。吴教授这样描述我们共同的愿景:“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要让全社会有良好的与自然相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对这个梦想的实现,大学不仅有独特的能力,而且肩负着特殊的责任。让我们不要再浪费一分一秒,让我们不要错过种次好下一棵树的时机了。
谢谢大家!
Thank you.
建功新时代演讲稿篇4
新时代演讲稿有关新时代演讲稿范文合集7篇
新时代演讲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新起点,新征程》。
当太阳又一次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时候,你是否会有新一天开始的欢悦之感看五星红旗又一次在空中高高飘扬的时刻,你是否会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激情当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你是否会有一种收获的欣慰。
是的。哪怕只是捡起地上的一粒砂子,地球也不再是它原来的模样。不论你是跨越第一个人生转折点的高一新生,还是即将面临高考新方案检阅的高二同学,或者是埋头奋战于书山题海之中准备更大跨越的高三学子,你都是新一天的朝阳,新一年的鲜花,新起点上的希望。
站在新的起航线上,我们整装待发,准备扬帆启程,高吟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为着心中那新的希望和梦想,奋发努力,顽强拼搏。我们求学于此,不是因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是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而是为着心中的梦想,为着远大的抱负,是为着成就和完善自我,为着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因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所以仁人志士才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才会“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以“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为座右铭。如果你是天之骄子,告诉自己“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做到精益求精;
如果你是吴下阿蒙,激励自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争取创造辉煌。
成功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天赐美景,而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艰辛奋斗。不懈的努力,是所有成功者的不二法门。远大的理想,要靠坚强的奋斗来实现。
在新的起点上,远航的汽笛已经长鸣,
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抓住每分每秒,让我们迎着朝阳,带着希望,认准目标,向着胜利,义无反顾地奋勇前进吧!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新时代演讲稿 篇2
我们默默弯下腰,用石子填平泥坑;
我们不声不响地关掉走廊上的灯;
我们给老人小孩让座、让道;
我们也为同学分忧解难……也许有的人会说:“不就是想出出风头,得到夸奖吗?”诚然,我们喜欢表现自己,也渴望着得到别人的赞扬,但我们内心深处最真切的希望是为别人带来快乐。
这就是我们,有志向也有行为的新时代少年。其实,我们更有自己的新思想。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道:“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也想成功,可是真正的成功却离我们很远。我们为了考试不得不拘泥于小小的教室,课外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我们也有无限向往,向往课堂外那丰富多彩的时间。我们不想成为解方程、正反比例或不成比例困扰而能知道正确答案的数学天才,更不想成为除了“hello”说不出第二句话的英语考试高手。
我们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让我们能在适合自身发展的环境里茁壮成长。
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少年。有的人说我们有个性、有思想;
有的人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我们就是我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不过,请相信:
我们——新时代的少年,一定会创造精彩的明天!
新时代演讲稿 篇3
在20xx年,我们电控学院正式成立了,就在学院成立的那年,电控学院学生会也相应的成立了,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10年的岁月,10年来,团委和学生会紧紧联系在一起,为电控学院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今天,我们作为第十一届成员,站在第二个十年的起点上,应该有新的作为、新的"提高。在此,给大家提出几点要求:
01 要尽快完成身份的转变
过去的一年,大家是干事的角色,此时此刻,大家已经成为了一名部长;
作为干事,考虑的是"做什么"的问题,作为部长,考虑的是"怎么做"的问题。所以希望在接下来两周的时间里,大家能对过去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然后制定出下学期的工作计划,好的地方要继续发扬,不好的地方要不断的去弥补。
02 要敢于承担和敢于担当
电控团委、学会会未来一年的好与坏,一定程度上在于你们38个人,主席团作为你们最坚强的后盾,会给你们提供许多指导和帮助,但未来的一年,还需要由你们去书写,其实从你们成功留部的那一刻起,你们每个人的手中已经无形中得到了一份考卷,考卷上只有你们部门的名称和一个时间轴,其他的需要你们用一年的时间去书写。希望一年后,你们可以交上一份让你们自己满意的答卷,让电控学院1700多名本科生满意的答卷。
03 要增强三个意识
一是纪律意识和组织意识,近期我们将会修订团委、学生会的规章制度,作为组织,要用制度去规范大家的行为,届时凡违反制度者,上至主席团,下至干事,都会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严肃处理,要形成严肃活泼,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二是大局意识,团委、学生共有11个部门,只有紧紧的联系在一起,协同配合、互帮互助、共同发力,电控学院才能在未来的一年里走的更快、走的更远、走的更好。三是服务意识,我们组织里的学生干部从同学中来,要到同学中去,在日常中要多思考同学们需要什么,同学们需要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同学们的认可,就是我们前行路上最大的动力。
最后,就如何做好一个部长,想给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要有责任心和上进心。上进心是做好一件事情的前提,责任心是做成一个事情的保障。责任心和上进心,这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必须要具备的两点基本素质,也是目前很多学生干部所欠缺的,但是通过这几天的接触,我感觉到了你们其中很多人身上的那种责任心和上进心,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在组织里,能够跟一群人有跟责任心、有上进心的人一起努力,即使前进的道路上很苦、很累,但是也足以让人感到欣慰,因为每个人都在付出,每个人都在努力,朝着共同目标去奋斗。希望在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你们也可以培养出更多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的干事,一起努力,把你们的部门建设的越来越好,在电控学院团委学生会新时代的起点上,谱写出一篇华丽的篇章。
第二,对部门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规划性。作为部长,对接下来一年要做什么、怎么做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性,要敢于创新,不能一直走之前的老路,要有新的思想、新的活动、新的发展,在团委、学生会这两个组织平台上,贡献出自己的青春智慧。另外,要把干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有归属感、有干劲。
第三,要提高接收信息的能力和执行力。收到信息,及时回复,这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负责任的体现,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大家作为电控学院组织里的38名学生干部,应该不断提高自己接受信息的能力,对于主席团通知的事情要及时回复、对于未来干事的消息也要及时回复。其次就是执行力,当前能解决的事情绝不拖到下一分钟,当天能解决的事情绝不拖到明天,事情是一点一点的解决的,决不能一直拖下去。
以上就是对大家三点要求、三点建议,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在团委、学生会的每一天,这将是我们大学生活里的一段美好的回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大学期间,能够为电控学院多做一些事情,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限的为电控学院的服务中去,希望这也可以成为我们共同的愿望!未来,我们一起加油、一起奋斗、一起追梦、一起圆梦!
新时代演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年刚刚到光华上班的语文教师巩人华,今天演讲之前,我先请大家听一首歌。
“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每当我轻轻走过您窗前,明亮的灯光照耀我心房……”这首歌大家一定很熟悉吧?它的题目叫做《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今天我就想从这首歌说起……
小时候,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我就想在深夜去老师窗前看一看,看一看老师的备课,看一看老师的批改。可是,我的运气很坏。从小学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不是我不敢去,就是我没看着。同学笑话我:一个学生晚上不好好睡觉,去趴老师的窗户,不像话。写歌的人准是糊弄小孩的……可我呢?只能红着脸尴尬地笑笑……
今年三月,我非常荣幸来到临江市光华中学上班。第一天就受到热情接待:“本周五说课,必须全程脱稿,现场答辩,现场接受点评。”那天晚上,我急匆匆吃完晚饭,赶紧回办公室准备课。可当我推开学校的门,我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四楼,五楼教室的灯都亮着,那是初三已经吹响了中考集结号。二三四楼办公室的灯也亮着,那是老师们正在准备经典诵读和光华朗读者。校长室的灯也亮着,听说他给初三上课,此时一定是在批作业吧。儿时歌声中的情景,如今身临其境——光华圆我一个梦:老师的窗前真是彻夜明亮呀!
周五说课还算过得去。答辩,却是句句卡壳。得到的点评是:重点不突出,环节不明晰,教学语言大而空——学校很不满意!开学后,学校将会马上展开跟踪听课。于是,周末我只能背着一大摞参考书和教材回白山。
周日晚饭后,当我又一次走进操场,老师的窗前的灯还在亮着。四楼刘宇虹校长的灯亮着,因为她要参加全国比赛。三楼韩波校长办公室的灯亮着,因为他要组织明天的工作例会。二楼毕老师办公室的灯亮着,因为晚上加班是他的常态。于蕴涵、吴文雯班级的灯也亮着,因为她们一个要赛课,一个要组织经典诵读。而我,还有同来的三位,则要在明天上好第一节课。
周一刚上完我的第一节课,一个女生就来问我:“老师,这首诗就算讲完了?”我说是呀。她一脸惊讶:“过去,老师还要给我们做很多拓展呢?”一句话说得我脸好热!——我还得努力呀,我还得让自己窗前的灯光陪着我快速成长呀,我还得赶紧弥补差距和不足呀!
在这以后,办公室的灯光陪着我和我们这些新来的教师走过了一程又一程。当然,这灯光也陪着一位位光华人迎难而上,这灯光也陪着校领导集体开拓前行。有这灯光的陪伴,今年吉林省教学新秀临江初中的都在光华;
有这灯光的陪伴,临江市金牌学校还是光华。教师窗前一夜一夜不灭的灯光,是光华“永不放弃,永远向上”精神的星火相传。它让临江百姓清清楚楚地看到:什么才是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什么才是砥砺奋斗创业绩,什么才是披荆斩棘立新功。
能加入光华这个团队,能有这办公室窗前灯光的陪伴,我愿用自己的奋斗点亮我青春的底色,我愿用自己的理想照亮我青春的方向。
你听……
新时代演讲稿 篇5
少年儿童从小要立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想成长为新时代少年,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才是最重要的。
首先,要学着做人。怎样做人,要有品德,有知识,有责任。要坚持品德为先,学会做人的准则,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热爱生活,懂得感恩,与人为善,明理诚信,争当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小模范。
其次,要从小学着立志,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一个人可以有许多志向,但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志向应该同祖国和人民联系在一起,这是人生的脊梁,从小培养自己追求真理,报效祖国的志向,时刻把祖国和人民放心中,做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接班人。
然后,要刻苦学习,富有创造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源于刻苦学习。既要学习书本知识,又要学习课外知识,还要勤于思考,多想想,多问问,这样慢慢的培养自己的创造精神。
我们的同学都是颗颗幼苗,在XX小学的沃土上茁壮生长。明天的我们是参天大树,撑起了祖国繁荣稳定和富强。
新时代演讲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做新时代的雷锋》。
绿色的三月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在这令人感动的季节里,对于离开雷锋时代已46个春秋的我们而言,只能从传颂中认识他,在我的印象中,雷锋有一张永远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笑脸,是一个乐于助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青年,他说:“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为人民服务却是无限的,他说到了也做到了。我想他那灿烂的笑容就是来自为人民的快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
雷锋走了,但他的精神体现着人中至善的一面,因而他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学习雷锋,不是一个口号,更不是一个形式,而是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在生活中现,当我们受挫时,身边的你一个鼓励的微笑,让我们重新鼓起了勇气,跌倒时,你伸出援助之手拉我们一把,我们明白你一直在支持着我们。这些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但却感动着我们,这或许也是雷锋精神的一种吧!这样的精神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人文的关爱。
雷锋的精神是丰富的,也是广泛的,它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不仅属于今天,也必定属于明天,一位名人说过:“为人类服务,为社会服务,追求幸福与完美,这是人类的共同目标,雷锋精神就体现了这一点,所以精神是属于人类的,是永存的。”
“事实上,雷锋精神以成为半世纪以来对中国人的精神和道德影响最深刻的一种标准”,抚顺雷锋纪念馆总攥搞人霍元斌说:“雷锋精神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历史发展到今天,那就是热爱祖国,为人民服务,敬业爱岗,艰苦奋斗和学习创新。
雷锋精神以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思想道德的一种体现,而我们也应该有一义务把这种精神继续发扬光大,雷锋日记中有这么一段话:“你既然活者,你又是否为未来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变的更美丽,是呀,我们是否在努力付出我们的劳动,是否知道让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的劳动,其实就是我们能在自己平凡或不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而绝不是口号式的空调行动。
在学习雷锋46周年的日子里,我思绪飘飞,然而始终萦绕在脑海中的,还是那张年轻的面庞,灿烂的笑容,一个微笑如此永恒,在我心中犹如明灯。同学们,雷锋是一个普通人,做的是一件件小事,我们也是普通人如像雷锋那样坐好每一件小事,我们的周围就会充满了关怀和爱,我们的学习就会成功,希望同学们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充满爱心,敢于进取的新时代青年。
三月雷锋,永远的光辉。
新时代演讲稿 篇7
我们有着远大的志向。在场的每一位,本来都有能力、有条件坐在各个大学的教室里,去感受更高层次的学习生活,但是,你们却选择了重新复读。因为,你们心中有着鸿鹄般的远大志向,你们不安于燕雀之志,因为是蛟龙就 你们有着高尚的品德。你们成熟了你们懂得遵守纪律,信守规则,因为你们深知严格的纪律,严密的规则是良好秩序的根本保障,而良好的秩序则是你们健康成长的最佳环境。你们成熟了,你们懂的关爱别人,团结互助。你们深知,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存在。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才能走的更远、更远。你们成熟了,你们更加懂得尊敬师长,你们深知老师犹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登山途中的一把拐杖,带给你无限的希望,无穷的力量。你们成熟了,你们更加懂得感恩戴德。你们感激父母赐予生命,供养你们成长,培养你们成人;
你们感激学校给你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保障了充足的供给;
你们更感激祖国给予了你和平的环境,和谐的社会、舒适的生活。你们真的长大成人了!
孩子们,开学后短短的这段日子,你们给我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了:“远大的志向、超常的勇气、高尚的品德”这些良好的素质都集中体现在你们的身上,叫你们“时代青年”,你们当之无愧。
同学们,努力拼搏吧,“阳光总在风雨后!”你们一定会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