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儿童焦虑行为个案研究报告

时间:2022-07-24 10:40:10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孩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儿童焦虑行为个案研究报告,供大家参考。

小孩情绪障碍 情绪障碍儿童焦虑行为个案研究报告

-

-

情绪障碍儿童焦虑行为的个案研究

【摘要】:情绪障碍是儿童的第二大心理障碍,但很少受到关注和治疗干预。本文对一例情绪障碍儿童的焦虑行为进展个案研究,通过观察、访谈、行为记录等方法,对其焦虑行为的表现、产生的原因进展归纳和分析,制定干预焦虑行为的有效方法,并围绕儿童焦虑行为中的的不安行为和自伤行为等进展一定的康复训练,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和普通学校教师以及儿童家长提供指导。

【关键词】:情绪障碍;焦虑行为;个案研究

【正文】

一、前言

儿童心理门诊接收的病例发现,儿童心理障碍主要是三大方面的问题:学习能力障碍、情绪性格问题、心理障碍和疾病。儿童情绪障碍,目前是第二大心理障碍。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期,以焦虑、恐惧、抑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心理障碍。它的发生率仅次于儿童行为障碍。有调查资料报道,学前儿童各类情绪问题发生率为17.66%。而通常,儿童情绪障碍很少受到关注和治疗干预,在社区中被诊断抑郁的青少年只有20%承受了治疗,目前许多用于成人抑郁症的药物已经用于治疗儿童情绪障碍。

儿童情绪障碍(emotional disorder)是指儿童时期以焦虑、恐惧、抑郁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心理障碍,这类障碍属于隐性问题,其发生率仅次于行为障碍。国外学者的追踪研究发现,儿童早期的行为情绪问题能够较好地预测将来发生的相似问题。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有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和癔症。与成人神经症性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全一样,及时诊治,多数预后良好。如不及时矫治,有可能开展为慢性,甚至迁延到成年。对儿童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及智力的发育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 word.zl.

-

-

焦虑是较为常见的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之一,它涉及诸多轻重程度不同却可相互转化的负性情绪,如不安、紧、害怕、恐惧等。由于儿童焦虑情绪较高的隐蔽性和隐特质,易被无视,导致过去人们对儿童焦虑问题及其预防的研究相对较少。近些年来儿童情绪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儿童情绪障碍——儿童焦虑问题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关注,逐渐成为儿童心理卫生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小文,男,2004年出生,现读于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三年级。2012年韦氏智力测评为85分,轻度智力障碍,父亲早逝,母亲在其幼年改嫁,幼年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成长,2008年被寄养于姑父家。〔二〕研究方法

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主要通过访谈法以及ABC行为观察记录法对个案资料进展收集和分析,根据个案的根本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干预和预防措施来对儿童的焦虑行为进展干预。

三、研究过程

〔一〕资料收集

1.访谈

研究者针对该儿童的焦虑行为对研究对象的家长、教育者以及同学进展了访谈,容整理如下:

幼年时,奶奶对其溺爱,长期放纵其行为,小文姑父家经济状况较差,只有姑父一个人有正式工作,很少关心和帮助小文的生活及学习,有时甚至打骂体罚,姑姑是临时工,在家比拟心疼小文,姑姑有两个孩子,当姑姑不在家时,其两个孩子经常欺负小文。小文对外界的事物承受能力较差,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弱,在广场、集市、超市等人多的地方就会恐慌、逃避、甚至大喊大叫;在学校缺乏交往意识,极少主动与人沟通,只与自己熟悉的同学或同伴玩耍,但与同学

- word.zl.

-

-

或同伴玩耍时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就会发脾气或产生其它焦虑行为出现;在全校学生集中做操时,常常惶恐不安,有发作性紧、恐惧等,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缺乏平安感、心里不踏实;上课的时候情绪烦躁、吵闹,难以安抚和照料,情绪不佳时伴有拍打头部、胸部等自伤行为;学习方面比拟困难,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作业根本抄袭同学的,而且常常不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如果没有人对他进展指导,他就只抄写题目,对学习只停留在简单的表象上面,不能深入理解。

2.观察记录

根据以上访谈,对其在校期间的焦虑行为进展观察。

焦虑行为界定:

〔1〕自伤行为:敲桌子、撕衣服、拍打自己的胸部、头部等;

〔2〕不安行为:恐慌、发脾气、吵闹、影响他人学习。

观察时间:每天早上8:00至上午11:50之间,总时长为3个星期。

观察地点:教室,操场,小文家中。

采用行为ABC记录表对其进展详细记录〔举例见表1〕

表1 小文的行为ABC观察记录表〔节选〕

观察日期:2012年3月16日

- word.zl.

推荐访问:标签 biaoti2 biaoti1 情绪障碍儿童焦虑行为的个案研究报告 儿童焦虑症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