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考古学研究之以实物为基础【优秀范文】

时间:2022-07-25 18:50: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考古学研究之以实物为基础【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考古学研究之以实物为基础【优秀范文】

考古学研究之以实物为基础5篇

第一篇: 考古学研究之以实物为基础

考古学通论

姓名:景艳宁

学号:201201010156

老师:耿纪朋

中国有着数目众多的考古遗址类文物,体现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遗物指的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的、各种具有可移动性的器物,如木器、石器等。遗迹指的是古代人类活动而遗留下的具有不可移动性的迹象,如埋葬死者的墓穴等。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生活范围内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所谓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的、集中于一定地域的、有一定地方性特征的古代人类遗存共同体。

目前,考古遗址保护已经成为文物保护领域的重头戏,各地掀起了建设考古遗址公园的热潮。遗址展示已经成为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手段,而文化展示在这方面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利用考古遗址公园平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对于考古遗址公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不曾中断的多民族统一国家。遗存至今的大量文物古迹,形象地记载着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进程,它们不但是认识历史的证据,也是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迄今为止,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4是大型古代城市遗址,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文明发展过程的集中体现,很多国家把考古遗址作为文物保护的重中之重。考古遗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集中体现了中华悠久和璀璨的古代文明,在旅游、城市和文化等建设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考古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的实行标志着中国考古遗址保护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推动考古遗址保护发展的新形式,为城市建设和考古遗址保护找到了一个结合点,为城市文化建设找到了新内容。

考古遗址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遗产,蕴含了古代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具有种类众多、规模大、价值高和影响深远的特点.目前,中国考古遗址保护在各地正在蓬勃地兴起,利用遗址公园建设契机推进相关传统文化展示建设,不仅是考古遗址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往往是古代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缩影,体现着古代民族的历史发展脉络,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们在传统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常常被人们誉为历史时代的地标,如:美国芒德维尔考古遗址被誉为世界性的历史地标,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则被称为千年古都新地标。 

考古学中的年代包括相对年代和绝对年代。对于“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的基本含义,学术界还没有形成整齐划一的定义。学者们对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的争议,多体现在适用范围与精确度方面,主要观点大致分为以下几种。

一些学者将相对年代与绝对年代的研究限制在考古学范畴之内,他们认为相对年代是考古学研究的一项特定内容。有学者认为:相对年代是指各种遗迹和遗物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绝对年代是指遗物和遗迹形成时距今的具体年代。这也是多数考古学家的观点。

考古学上,人类的历史遗存按形制分类,形制相近或相同的遗存归为一类,以某一方面的特征为标准来确定它们的标准型式。然后按照型式差异程度的递增或递减序列,排出一个“系列”,这个“系列”便代表该类遗存在时间上的演变过程。各遗存在这个系列中的位置,就表明了它们的相对年代。“相对年代”的研究就是通过考察对个考古遗存在演变系列中的位置,来判定其相对早晚关系。

在中国上古史研究领域内,顾颉刚“古史层累说”应运而生,以史学家的眼光重新审视经典,传统以儒家经典为主导而建构的古史观遭到质疑,旧的“三皇五帝”的古史体系彻底摧毁,从而开启了二十世纪中国古史学革命。顾颉刚等人主观目的是想摆脱传统经学的束缚,为建立“科学的中国上古史”扫除道路上一切障碍物,[1]但同时客观上也使古史学者们痛感到中国古史建设方面科学可信材料的极端贫乏和真假难辨。[2]上古史史料既然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境地,这就需要找到一种能够使中国古史学者感到相对可靠的可以使用的材料。李玄伯认为既然文献史料不可靠,只有发掘出土的实物史料才是解决古史问题唯一方法。“载记既不能与‘我们’一个圆满的回答,我们只好去问第二种材料,‘古人直遗的作品’。直遗的作品直接出自古人。古人所能看见的,除了缺破以外,我们仍能看见。所以他的价值远非传抄错误、伪作乱真的载记所可比拟。现地中藏品,……设以科学的方法严密的去发掘,所得的结果必能与古史上甚重大的材料。这种是聚讼多久也不能得到的。所以要想解决古史,唯一的方法就是考古学. 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另外两个直接来源则是西方与田野工作相关的科学[8]和以新材料新方法为特征的“罗、王之学”。[9]正如李济所说:“中国受传统方法教育的古物家发现甲骨文以及在中国开展田野工作的欧洲科学家全力做的示范所带来的影响。这两种研究活动汇合在一起,使现代考古学在中国革新的一代中很受欢迎。”

岁月如轮,也许还没有做好准备,就碾碎了绚烂多姿的梦想;
流年似水,也许只是一个转身,就冲淡了深情相依的誓言。生活不相信眼泪,只有坚强,才能把自己从痛苦的深渊中拔出来。要始终坚信,山重水复之后,总会呈现一派柳暗花明。

  女人,要学会宽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所以,不能只盯着这个丑陋的缺口,要嗅到苹果的清香。

  包容他人缺点,宽容他人错误,给他解释和改正的机会。自然,宽容不是没有底线的纵容,如果他把宽容视为懦弱,肆意践踏,就可以紧闭门扉,将之拒绝在宽容的门外。

  女人,要懂得爱自己。工作重要,但不要为了争名夺利,身心俱疲;
家人重要,但不要为了家人,失去自我。懂得做一只精瓷小碗,让人珍惜惹人疼;
不要做一只粗瓷大碗,所有的粗活重活都抢着干。

  不懂得爱自己的女人往往最可怜,倾其所有,最后却一无所有。张爱玲说:越是不爱自己,越是没人爱你。确实,如果连自己都不懂得爱自己,还怎么奢望别人爱你?

  女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张爱玲说:打扮得再美,穿得再昂贵,那只是个幌子,用善良做的外衣才是真的美。

第二篇: 考古学研究之以实物为基础

考古学通论考点

1、考古学定义及研究对象(考古学属于历史科学)

定义: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

研究对象:实物资料

此外,与古代人类活动有关,或者是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自然物,如农作物、家畜、渔猎和采集所得的动植物遗存也属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2、考古学对于历史学研究的意义

①关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农业起源和发展,文字出现前的史前社会研究完全依赖考古资料;

②考古资料既可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

③对研究文献不足的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历史极为重要。

3、考古学文化的定义

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特征性的文化遗存。

4、考古学文化定名原则

①所在地的地名(乡镇名、村庄名);

②以遗址的名称作为文化名称;

③以某一遗址的某一典型文化遗存;

④以特征性遗物(不被采用);

⑤以民族名来命名。

5、金石学

金石学是考古学的前身,金,即古铜器;
石,即古碑刻,侧重对古器物的研究。金石学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宋代,金石学发展到新阶段,这是其兴盛时期。清代,在乾隆以后达到鼎盛。马衡所著的《中国金石学概要》对金石学作了总结。清末民初,金石学逐渐演化成考古学的组成部分。

6、《考古图》

北宋中叶(11世纪),吕大临编撰《考古图》一书,比较系统地著录了当时宫廷和私家收藏的古代铜器、玉器。将“考”与“古”联系起来,“考古”一词最早出现。但其研究的是“金石学”,其研究对象限于古代的“吉金”(青铜器)和石刻,并不等于考古学,要经过系统化以后才可成为考古学的一部分。因此我国古代出现的“考古”与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考古学有较大区别。

7、考古学分支(包括史前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

①史前考古学:研究年代范围:文字未出现前的历史阶段(包括新/旧石器时代);

依靠的技术:地层学及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技术。

②历史考古学:研究年代范围:有了文献记载以后的人类历史;

主要研究: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依靠的技术:历史考古学与历史学相配合,主要依靠文献记载和年历学。

8、考古学两大方法(具体参考笔记本图示利于理解)

1)考古地层学:

定义:是区分遗址诸堆积并确定其先后顺序的学说。

基本原理:①叠压关系:遗址的地层堆积是按照时间早晚字上而下依次堆积而成。

②打破关系:遗迹或遗迹堆积的形成是和一定的地层堆积面相联系的。

(打破者晚于被打破者)

补充原理:①处于同一地层的堆积的遗迹有可能年代相差甚远,可能是后期的破坏;

②遗迹与遗迹内堆积,同一遗迹也有早晚之分;

③有叠压、打破关系可以判定早晚。

2)考古类型学:

定义: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以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学说。

研究对象:遗物、遗迹

研究方法:①分类(是基础,参考自然生物法分类);
②排比(找发展规律)。

研究目标:演化序列

运用文字材料和自然科学判断。自然科学中碳14最广泛;
树木年轮用以校正碳14数据。

9、旧石器时代*(北京人 丁村人 许家窑人 蓝田人 元谋人 各属于什么人)

直立人:北京人、蓝田人、元谋人;

早期智人(尼安德克人):许家窑人、丁村人;

晚期智人(克鲁马农人):山顶洞人。

10、北京人(直立人)

位于北京市房山周口店的龙骨山。是目前世界上出土化石材料和旧石器、用火遗迹最多的遗址。据多种测定方法,年代为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文化堆积分13层次,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其中中部堆积发现大量文化遗物。

1)体质特征:

①脑量较小(1043ml),现代人(1400ml),猿类(800ml),头变大,身高变高(156cm);

②头骨壁较厚(9.7mm),现代人(5mm);

③眉脊粗壮,向前突出,左右相连,面部较短,吻部前伸,没有下颌;

④牙齿粗大,齿根较小很坚固,纹理较简单;

⑤下肢骨较先进,与现代人差别不大。

2)文化特征:

①石器:原料多为脉石英;
打片技术主要有锤击、碰砧和砸击法;
器形有砍砸器、刮削

器、雕刻器、尖状器、石锤和石锥等,主要以小型为主(最早的雕刻器来自北京人);

②骨角器:一方面认为是制作工具,另一方面认为是取食骨髓而随意砸碎;

③用火痕迹:有一定的控制火、管理火的能力。

11、山顶洞人(晚期智人)

由斐文中在1930年发现,约1万8000年左右,已经进入晚期智人,在1933-1934年进行了系统的发掘。因为它是北京周口店遗址顶部的一个洞穴,故称山顶洞遗址。与人类化石一起出土的有石器、骨角器及装饰品,并发现了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墓葬。

1)体质特征:

①前额高起,脑腔发达,脑量为1300-1500ml;

②脑壳变薄,口缘后退,下颌突出;

③牙齿细小,齿冠增高;

④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的特征,

2)文化特征:

①石器:主要原料是石英,次为绿色砂岩和燧石;

②骨角器:骨针的发现说明山顶洞人已知道缝纫;

③装饰品:刻纹鹿角、石珠等,已经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有很强的审美意识;

④以渔猎和采集为生,且生产活动范围已经扩大到水域;

⑤发现了非周口店所产的赤铁矿、厚壳蚌,说明山顶洞人的活动范围相当广阔;

⑥山顶洞的下室是其公共墓地,说明其已经有了原始的宗教信仰。

12、华北地区两大石器文化(包括北京人小石器、丁村人大石器)

小石器:从北京人到许家窑人到下川文化、峙峪文化;

大石器:西侯度文化到蓝田文化到丁村。

13、石器的制作

石片的打片方法:直接打击法→摔击法、碰砧法、锤击法和砸击法

打片技术四阶段:①奥杜威阶段:100万年以上,直接打击法(砍砸器)

②阿舍利阶段:几十万年以前(手斧)

③勒哇娄瓦技术:10万年前,法国巴黎郊区遗址(勒哇娄瓦石片)

④旧石器晚期:间接打击法、胸压法(雕刻器、刮削器)

*瓦娄哇技术-----

旧石器时代的一种石器制作技术。最初发现于法国巴黎近郊的勒瓦卢瓦。勒瓦娄哇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在打下石片之前对用来打石片的石核进行精心的修理,修理后的石核像个倒置的龟甲。打下的石片薄而规整,常常不加修整便可当作工具使用。石片背面布满石片疤,这些是修理石核留下的痕迹。(有预谋的得到龟背形石片再修整)

14、仰韶文化

首先于1921 年在河南省淹池县仰韶村被发现而得名。该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渭河流域、豫西和晋南地区,是黄河中游分布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新石器时代遗存。它以黄土高原为中心,遍及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河北、宁夏、内蒙古南部和湖北西北部一带。该文化根据分布地域和特征可分为若干类型,主要是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西王村类型或称半坡晚期类型。

聚落特点:①整体规划,五大建筑群,血缘关系紧密;

②中心广场;

③居住形态→男从女居,婚姻形态→对偶婚;

④埋葬制度:男子归葬→公共墓地,多人合葬→二次葬,氏族大坑+家族小坑;

⑤财产公有。

15、姜寨(属于仰韶文化早期半坡类型)

①整体布局:姜寨遗址整个聚落包括五个较大的建筑群和三片公共墓群。五个较大的建筑群

被三条人工壕沟和一条自然河流即临河所环绕。三片公共墓群在整个聚落的东

部围沟以外。在整个聚落中央是一个四周高中心低的中心广场(开门方向)

②建筑:房屋大多为半地穴式。房屋的形制有圆形和方形,大型房屋都是方形,小型房屋多

为圆形。有矮墙和门道,室内有灶台和火圹。

③居住形态:对偶双方家庭,男从女居。

④埋葬制度:不同氏族的人不允许埋葬在一起,夫妻双方不可能合葬在一起。合葬墓是同性

合葬和多人二次合葬墓。同一家族葬在一起。瓮棺葬(指葬在房前屋后,其特

征是特征除个别成人二次葬外,绝大多数为埋葬幼儿。瓮棺盖上钻小孔可能是

幼儿的灵魂通道)

仰韶文化晚期向父系氏族过渡;
主要表现在居住形态出现分间;
多人二次葬逐渐绝迹;
出现

男性崇拜。

16、彩陶

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然后入窑烧制。在橙红色的胎地上呈现出赭红、黑、白、诸种颜色的美丽图案,形成纹样与器物造型高度统一,达到装饰美化效果的陶器。彩陶的器型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用品,常见的有盆、瓶、罐、瓮、釜、鼎等。

半坡早期——红陶黑彩:直接彩绘,写实风格,一般直线条。

庙底沟——彩陶多、彩纹繁缛是该类型的主要特征之一;
红陶黑彩;
彩纹母题大都为圆点、

弧线三角、勾叶、涡纹等;
表面打磨光亮,有一部分施红衣或白衣,无内彩。

制陶业(龙山文化)

早期为黑陶褐陶;
手制和轮制;
以平底器为主,次为三足器和圈足器;
鼎身为罐形,鼎足为扁凿形;
陶鬶有腹,颈口比大汶口文化鬶稍粗;
蛋壳陶高柄杯,杯身和杯。

17、马家窑文化(制陶业影响到龙山文化)

马家窑文化以彩陶器皿为代表,陶器多呈橙黄色或砖红色。它的器型丰富多姿,主要有盆、碗、瓶等。其中壶、瓶多细颈宽肩,尖底瓶是喇叭口的造型,较具特色。图案极富于变化和绚丽多彩,许多器物的口沿,外壁和内壁都画彩,均为黑色。主题花纹有垂幛纹、波浪纹等,大部分是“满花器”。是彩陶艺术发展的顶峰。

18、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制陶业达到了古代制陶业的最高水平。龙山文化的陶器制作方法与大汶口文化相比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普遍采用轮制技术,浑圆规整,薄厚一致。封闭烧窑,采用熏烟渗碳的方法创造性的烧出了磨光黑陶。此时的白陶进一步发展。器形丰富多彩,带有礼器色彩。最具代表性的是蛋壳陶,质料全部是细泥质的黑陶,不含任何杂质。薄陶胎,最薄部位在盘口部分,薄者0.3毫米左右。其代表了古代中国陶器制作的高超水平。

19、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陶器色彩多,有红、黑、灰、白等色,以红为主。典型器物有釜形和钵形、罐形鼎、觚形器等。彩陶有单色的红彩或黑彩,花纹有花瓣纹、菱形纹等。大汶口文化延续近两千年,分早中晚期。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的关系比较密切,文化特征上有一定共性,在葬俗上也有相似之处。大汶口文化与长江下游的马家浜文化也有相似的因素,关系密切。

20、蛋壳陶

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鸡蛋壳的陶制品。为龙山文化的一种代表性器物。专为礼仪用的器皿,多见于较大型的墓葬中。蛋壳陶的质料全部是细泥质的黑陶,不含任何杂质。薄陶胎是制作工艺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最薄部位在盘口部分,薄者0.3毫米左右。其代表了古代中国陶器制作的高超水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

21、对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探索

①时间:夏王朝时间约为BC2070-BC1600二里头约为BC2010-BC1625,两者年代大致吻合。

②地点:据文献记载一般认为夏人主要活动于河南西部颍水上游和洛阳附近的伊河、洛河下

游地区,以及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涑水附近。二里头文化分布于河南中西部和山

西南部。文献记载的都邑和重大事件都与这些地区相关。

③文化内涵:(夏王朝已进入王朝国家阶段)

⑴进入青铜时代,因为有九鼎传说,而二里头遗址中有筑铜遗址。

⑵有大型建筑。东下冯遗址发现了城墙,二里头遗址中发现宫殿基址,有回栏环绕。

⑶社会分层,二里头文化的墓葬出现等级之分,出现大墓、平民墓葬和非正式埋葬,

表现了当时的阶级关系。居址分化更为明显。与文献记载的夏王朝也基本一致。

④结论: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

22、商代早期大墓葬特点

①竖穴土坑,等级更高的往往带有墓道(另外没有墓道的也可能是帝王墓,如殷墟妇好墓);

②墓椁:用木头垒成椁室;

③二层台:墓室和椁室之间的土台(如武官村大墓);

④腰坑:在墓主人腰下挖个坑,殉葬人或狗(棺在腰坑上)。

23、武官村大墓 

在安阳殷墟已发掘的墓葬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面积340平方米,此墓早年几经盗掘,但仍残留不少器物,1950年进行了科学发掘,这是一座“中”字形墓,南北各有一条墓道,中间作“品”字形排列,3个长条形马坑,各埋马4匹,此外还有1个跪葬人。墓室为平面长方形,墓室正中是椁室,棺椁和墓主人尸骨早已不存,椁室四周二层台上排列有大批殉葬人,东侧为17人,多为男性,西侧为24人,多为女性。她们都是全躯,有的还有木棺和随葬品,可能是墓主人的亲信、侍从和姬妾等人。椁室底部中央有一个长1米、宽0.8米的腰坑,坑内埋1名持铜戈的人,以上共计45人殉葬。在墓室上的填土中发现34个人头,总计起来武官村大墓中殉葬人有79名之多。

24、偃师商城(早期)      

位于河南省偃师县西部,洛水北岸。小城规整呈长方形,墙宽6~7m;
大城有190万㎡左右,墙宽最多20m以上,有较强的防御功能,且排水完善。商城城垣始建于二里岗下层期,诚城址内的文化遗存,年代与二里岗期相当,因此这座城址的年代当属商代早期。

重要性:①对于夏商同年代的断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②是第一座布局规整的综合性大城,对研究史前城市布局提供了资料。

25、殷墟商城(晚期)

殷墟商城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东起郭家湾,南起苗圃,北至三家庄,以洹水为界分南北。年代约当公元前14世纪末~前11世纪,属于商代晚期城址。这是考古学在中国产生以来中国最大的考古发现。

特点:①宫殿宗庙区位于洹河南岸的小屯村东北地,宫殿、宗庙建筑多有土台基,上设柱础;
 

②在以孝民屯为中心的殷墟西区分布着大批墓葬,分为8个不同族的墓区,反映了商

代的“族墓地”埋葬制度。

③王陵区位于洹河北岸的侯家庄和武官村之间,已发掘了大墓13座,有大量殉人、人

牲和随葬品;

④手工业作坊区位于小屯宫殿宗庙区附近;

⑤甲骨是殷墟的重要遗物之一。

26、西周列鼎制度(西周中期开始形成)

列鼎是指在一个墓葬中发现的一组形制相同,纹饰相同,大小依次递减的鼎的组合。

“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元士三也。”

列鼎制度萌于西周早期的中原地区,中期趋于成熟,晚期至春秋早期最为盛行。早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中期为周礼中埋葬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期,用鼎的数量与墓主人的身份一致,但到了春秋中晚期以后越礼现象出现。随着春秋社会变革的加剧,用鼎制度也遭到了破坏。

27、土墩墓

西周列国都使用,春秋时期盛行规模比较大。古代墓葬形式之一。它不挖墓穴,先在平地堆筑成高大的土堆,然后再在其上挖造墓穴。随葬品多为印纹陶器、原始瓷器和带地方特征的青铜器。研究者多认为是吴越文化的葬俗。适应南方多河流湖、地下水位较浅的条件,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太湖周边地区的良渚文化中。

28、周原遗址

周原是周族的发祥地和灭商以前的都城所在地。凤雏的宫殿基址,是一座大型夯土台基,台基上坐落一座宫殿建筑群,出土有卜甲和卜骨1.7万片。凤雏和召陈发现的建筑基址布局有所不同。从宫殿基址的发现,大批窖藏或墓葬中铜器的出土和甲骨卜辞的发现,充分说明史籍所记载的古公亶父止于岐山之下是无误的,同时也表明周原作为周人的早期都城,直到文王迁都于丰以后,在政治经济上还占有重要地位。

1)岐山凤雏遗址:

凤雏甲组宫殿基址的主殿采用整体夯筑。从南到北42.5米,从东向西35.2米。以门道、前院、正殿、过廊、后院为中轴线,东西配置厢房,形成东西对称。院子和门道的夯土被挖掉了,保证雨天不会积水。有两处完善的排水设施,用陶制水管或卵石铺制。前堂后室的结构,影响后来的宫殿布局。西边第二间厢房发现甲骨窖穴,有17000多片甲骨,其中多为卜甲,有200片刻有卜辞。是研究甲骨文的珍贵史料。

特点:①整体夯筑台基十分规整,保存完好,有东厢西厢,排水设施完善 ;

②建筑程序:夯筑整座台基→挖去院子的夯土→挖洞埋好水管、柱子→盖房建瓦;

③窖藏:甲骨1万7000片,有200片刻有卜辞,称作周原甲骨;

④有影壁(即“隐蔽”)。

2)扶风召陈遗址:①瓦(各式瓦板、瓦当和半瓦当)的使用;

②建筑不按中轴对称;

③规模大小与建筑复杂皆超过凤雏;

29、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南靠骊山,北靠渭水。在1974年着手对陵区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勘察和发掘。陵园仿都城而建,呈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有内外两重夯土围墙,夯土陵丘坐落在内围墙偏南处,有高大的封土堆且呈覆斗形(底边350m),北部是陵园中心,发现四座建筑遗存。在陵园外围墙东发现三座佣坑和一座未建成就废弃的空坑。三个佣坑都经过人为扰乱,俑坑中的陶俑、陶马形体如同真人、真马,神形兼备,是秦代造型艺术的代表作。茂陵东有大量陪葬墓。

30、曾侯乙墓

发现于湖北随州,规模比较大。三室一厅,椁室保存的十分好,用青膏泥填缝,东室为主室,有金器和少量车马兵器;
西室有13具陪葬棺;
北室主要为兵器、车马器和竹简等;
中室摆满礼乐器,这些礼器分类陈放,井然有序,其中以保存完好的整套编钟最为珍贵。钟上均有篆体铭文,多为错金文字,共计2800字,为研究先秦音乐史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
这套编钟音律准确,音域较宽,音色优美,至今仍能演奏各种曲调,反映了当时的青铜铸造业已能满足音响设计的要求。

31、黄肠题凑

黄肠题凑是中国春秋时期至汉朝时的墓葬型制,和玉衣、梓宫、便房、外藏椁同为帝王规格陵墓的组成部分,使用者主要是皇帝及其妻妾、宠臣及诸侯国国王与王后,但经朝廷特赐,一些勋臣贵戚也可使用。广义的黄肠题凑指这种高等级的葬制。狭义的黄肠题凑仅指椁室的外墙。“黄肠”,指的是黄心的柏木,“题”指题头,即木材接近根部的一端,“凑”指向内聚合。黄肠题凑就是用黄心柏木在棺椁外垒叠起来,全部题头向内,所以柏木方的长度就是墙的厚度。到了东汉,黄肠石逐渐取代黄肠木,黄肠题凑逐渐绝迹。

苏林注:“以柏木黄心致累棺外,故曰黄肠;
木头皆向内,故曰题凑。”

32、word/media/image5.gif西汉长安城

1)四个阶段:①汉高祖:长乐宫(7km²历代宫城最大)五号基址

未央宫(5km²建于秦章台之上;
宣室);

②汉惠帝:建设城墙(霸城门、西安门门洞间隔14);

③汉武帝:国力强盛,大兴土木;

④王莽时期:兴建宗庙、礼仪性建筑。

2)特点:①规模宏大,超过40km²;

②虽然城墙不规整,但是城门每边3个(霸城门正对长乐宫、西安门正对未央宫)

顺着城门有8条主要街道,城门两边有阙;

③长乐宫、未央宫东西相向,它们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宫城;

④整个长安城基本被宫城覆盖(政治色彩浓重),百姓在东北角,市在西北角;

⑤王莽在城内建宗庙、礼仪性建筑。

第三篇: 考古学研究之以实物为基础

1 下列不属于我国第一代考古学家的是

∙A、傅斯年

∙B、李济

∙C、张忠培

∙D、梁思永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区别一个学科是否是考古学的标准不包括

∙A、研究对象

∙B、研究方法

∙C、研究目的

∙D、研究年限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从1921年起,我国考古学已经经历了三代学者的交替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考古学是通过征集手段获取资料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 下列哪项属于遗迹的特点

∙A、可携带

∙B、不可移动

∙C、人为加工

∙D、完整性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下列按出现时间从早到晚排列正确的是

∙A、铜器 石器 铁器

∙B、石器 铜器 铁器

∙C、石器 铁器 铜器

∙D、铁器 铜器 石器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文物学不使用科学发掘的手段来获得研究对象资料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考古学研究对象为实物;
历史学研究对象为文献资料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 在石器时代中较为重要的两个时代是

∙A、旧石器时代 新时期时代

∙B、中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C、新时期时代 铜石并用时代

∙D、铜石并用时代 旧石器时代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不包括

∙A、磨制石器出现

∙B、陶器出现

∙C、动植物的驯练与培养

∙D、合成金属材料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在青铜时代,青铜器主要被用来

∙A、装饰

∙B、祭祀

∙C、生产工具

∙D、建筑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4 从300万年前开始,直到一万年前,石器通过磨制方式制作,称为旧石器时代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窗体顶端

1 考古危机的原因不包括

∙A、生态建设

∙B、基础设施建设

∙C、农业用地

∙D、旧城区改造

我的答案:A

2 下列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的是

∙A、夏鼐

∙B、苏秉琦

∙C、严文明

∙D、王巍

我的答案:C

3 考古学家不包括

∙A、学者

∙B、技工

∙C、后勤人员

∙D、领导者

我的答案:D

4 考古学家的标准是

∙我的答案:

专业的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较强的行政协调能力,熟悉各种技术

5 考古学跟经济、民生、法律都存在矛盾

∙我的答案:
×

1 下列属于传世品特点的是

∙A、明确的地层信息

∙B、历史信息准确

∙C、科研价值低

∙D、科研价值高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下列行为对考古没有危害的是

∙A、文物的非法买卖

∙B、祖传文物的流通

∙C、鉴宝节目

∙D、走私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继承和被赠予的文物都不能买卖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 自然带来的文物破坏中,较为严重的是下列哪个地区

∙A、 西伯利亚

B、 秦始皇兵马俑

C、 三峡大坝

D、 河西走廊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A

2 考古不仅是调查、研究,还有

∙A、 欣赏

∙B、 模拟

∙C、 保护

∙D、 传世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改革开放以后,文物破坏越发严重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文物展厅需要自然光而非人工光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窗体顶端

1 下列关于青铜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A、 硬度高

∙B、 致密

C、 不容易出沙眼

D、 熔点高

我的答案:D

2 旧石器时代中期大体上相当于人类体质进化的

∙A、 早期智人阶段

∙B、 能人和直立人阶段

∙C、 晚期智人阶段

∙D、 智能发展阶段

我的答案:C

3 对于铜石并用时代,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红铜开始出现

∙B、 陶器发展迅速

∙C、 石器仍是主要工具

∙D、 掌握一些铜的冶炼技术

我的答案:A

4 新时期时代的三大特征

∙我的答案:
磨制石器为主,发明陶器,农业家畜饲养业产生,人类从过去“掠夺性经济”过渡到“生产性经济”。

5 中国从春秋时期开始制造铁器,战国中叶得以普及,东汉时取代青铜器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1 历史学与考古学的两个不同点为

∙A、 研究对象与研究主体不同

B、 研究主体与研究方法不同

∙C、 研究类型与研究主体不同

D、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不同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明十三陵定陵是中国唯一一个被考古学家打开的皇陵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中国的可查祖先位于

∙A、 非洲

∙B、 我国西北

∙C、 我国西南

∙D、 我国东南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下列不属于历史考古学阶段的是

∙A、 秦汉考古学

∙B、 隋唐考古学

C、 宋元考古学

D、 新石器时代考古学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 下列哪项不属于田野考古学

∙A、 水上考古

∙B、 水下考古

∙C、 航空考古

∙D、 地下考古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C

2 田野考古学是考古学的基础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目前考古主要研究三部分内容,其中不包括

∙A、 田野考古

∙B、 史前考古

∙C、 历史时期的考古

∙D、 明清时期的考古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区分标准是

∙A、 陶器是打制还是磨制

∙B、 是否有人工种植的农业

∙C、 人类是否住在水边

∙D、 人类是否能够加工家畜肉类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

水下考古除了发掘水下遗址,打捞沉船与文物,还研究

∙A、

海上交通

∙B、

古代气候

∙C、

岛屿条件

∙D、

国际关系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C

2

郭沫若不被认为是严格意义上的考古学家,是由于

∙A、

研究对象不正确

∙B、

偏向研究文献资料

∙C、

没有从事野外实地考古工作

∙D、

他是历史学家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民族考古学通过一些先进文明的民族的生活生产工具来研究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实验考古学以实验模拟的方式来判断有关古人行为的理论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

1977年,复旦大学采用无损科学检测研究了

∙A、

秦始皇兵马俑

∙B、

越王勾践剑

∙C、

商纣王剑

∙D、

越书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2

对古代人骨进行基因性检测属于下列哪种考古

∙A、

航空考古

∙B、

田野考古

∙C、

科技考古

∙D、

民族考古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航空考古学是用飞机从空中向地面观察,根据肉眼所得的遗迹分布来研究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科技考古主要用现代科技手段分析古文化遗存和相关自然遗存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

下列哪一项被认为是一类遗存对象而非一种遗存对象

∙A、

宗教考古学

∙B、

植物考古学

∙C、

动物考古学

∙D、

陶瓷考古学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环境考古学所研究的环境是与人类活动相关的环境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植物考古学的研究材料指与人类活动直接相关的古代植物遗存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4

植物的起源与栽培和动物的驯养的成因理论被称为

∙A、

进化论

∙B、

细胞学说

∙C、

动能守恒

∙D、

动力学研究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

在古代,我国多偏好使用软玉;
其他国家偏好使用硬玉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2

北方岩画所采用的方式为

∙A、

浮雕

∙B、

刻制

∙C、

涂绘

∙D、

彩画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聚落考古的研究对象不包括

∙A、

聚落中的人际关系

∙B、

聚落中单独的器物

∙C、

聚落中的贸易关系

∙D、

聚落中的战争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D

4

在我国,下列哪个地区偏好使用铜器

∙A、

西部

∙B、

东北

∙C、

东南

∙D、

西南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

中国考古之父是

∙A、

夏鼐

∙B、

张忠培

∙C、

李济

∙D、

郭沫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衡量考古的成绩,主要是看

∙A、

发掘结果

∙B、

发掘方法

∙C、

发掘过程

∙D、

发掘主体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下列属于自然遗存的是

∙A、

遗物

∙B、

遗迹

∙C、

遗痕

∙D、

与人类活动有关的自然物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我们所看到的秦始皇兵马俑是经过考古学家修复后的状态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

考古遗存之所以能成为真正的考古资料,具有研究价值,是由于

∙A、

保存时间长

∙B、

保存形态完好

∙C、

经过官方鉴定

∙D、

存在于特定环境中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遗痕是遗迹形成或使用过程中留下的痕迹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3

人工遗存与自然遗存全都存在于

∙A、

考古遗址

∙B、

陵墓

∙C、

考古环境

∙D、

模拟实验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考古学上所说的“透物见人”是指透过器物研究当时人类的情况,该情况不包括

∙A、

器物本身的构成

∙B、

当时的生产状况

∙C、

家庭及社会关系

∙D、

宗教信仰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第四篇: 考古学研究之以实物为基础

(4)居址与宫殿

-有大中小型之别,并发现成熟的宫殿。

-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基址:面阔8间,进深三间,由门、廊、厅构成;
布局严谨、层次分明,反映了中国早期宫殿建筑的先例。(“华夏第一都”)

(5)墓葬

-多为小型墓,为长方形竖穴土坑,葬式以仰身直肢为主。

(6)原始文字

-陶器上一再发现有刻划的符号(记号), 其中有的可能是原始文字。

(7)乐器与占卜

-乐器有陶埙和石磬两种。

-用猪、牛等动物的肩胛骨作卜骨。

二、夏文化的探索

1.古史传说时代与考古学文化的对应

2.夏文化的探索

-夏文化指夏王朝时期夏人的文化。夏王朝主要活动区域在豫西、晋南。

-1959年开始「夏墟」调查,拉开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

-通过一系列考古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标逐渐集中到二里头文化上。

-关于二里头文化与夏文化的关系,主要有两大派观点:

-(1)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不包括此前中原龙山文化(邹衡)

一(2)二里头文化只是部分属夏文化,龙山时期已经进入夏代,而且二里头文化末期已进入商代。

-在断代工程之前,已经基本认同二里头文化4期均为夏文化。

2. 殷墟:

一、殷墟文化的分期

•一般将殷墟分为四期,大体而言:

-殷墟一期相当于盘庚、小辛、小乙时代。

-殷墟二期为武丁、祖庚、祖甲时代。

-殷墟三期为廪辛、康丁、武乙、文丁时代。

-殷墟四期为帝乙、帝辛时代。

3. 偃师商城

-1983年发现于河南偃师尸乡沟。大体长方形,东西宽约1200、南北长约1700米。

-城内有大型宫殿建筑、武库、街道、城门,发现车辙。

-根据地层关系,确定为商代初期都城。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确定的第一座都城。

-1600-1400BC

-1998年确认了宫城、城内、外城,宫城和内城早于外城。

四、人牲与人殉

-人牲或人祭是在祭祀时将人和牛羊一样供养给祖先或山川神祗,被杀之人应为战俘和奴隶。

-人殉则是侍奉死后有特权之人,有陪臣、妻妾、亲信、侍者等。

-人殉和人牲以殷墟宫殿区和王陵区为最。

西周青铜器:

-周原考古始于青铜器的发现:年代多属西周中晚期,成为西周铜器断代的标准器。

-青铜器的重要发现:盂鼎、毛公鼎、史墙盘、大丰簋等。

2.湖北黄陂盘龙城

-1954年发现,74年发掘。商代早期。

-夯土城墙,290×260米。

-城内发现大型夯土台基(宫殿)。

-在遗址中出土玉戈、铜鼎等。

-为商代方国或商人在南方的据点。

云梦秦简:共1100多枚,墨书秦篆,内容包括《秦律》18种、《编年记》、《日书》等。

一、汉代城址

长安城

-位于西安市西北郊的渭河南岸。

-汉高祖、惠帝、武帝时相继完成;
汉末长安城毁于王莽战火。

-城墙周长63里(汉),12城门,各3门道,每门道6米合4车轨。

-街道:驰道和旁道。

-武库、市、官手工业作坊。

-南郊礼制性建筑:辟雍、明堂、王莽九庙

-汉长安城的特点:

-a.城墙多曲折,布局不甚规整。

-b.大致符合《考工记》关于城市的理想状态。

-c.各功能分区较战国城市集中,宫殿区占全城绝大部分。

3.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以高岭土作胎,烧成后上釉彩(用含铜、铁、钴等矿物作着色剂),二次入窑烧至800℃左右而成。由于使用不同的着色剂,而出现不同的颜色。(氧化铜-绿色;
氧化铁-黄褐色;
氧化钴-蓝色)。

-三彩最盛行的时间在唐高宗至玄宗时期,首先出现在两京地区的皇室成员和显贵勋臣墓中。

-唐三彩器分类:明器、实用器。

-一般认为巩县大、小黄冶窑址是唐三彩的主要产地,其盛烧期在盛唐,是专烧三彩的“三彩窑群” 。


﹏孇唲で◇ヾ朶朶

第五篇: 考古学研究之以实物为基础

《中国考古学·一》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中国考古学·一》TheArchaeologyofChinese-1
二、课程号:10617540
三、课程类别:核心专业课
四、学时:72学分:4
五、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讲授中国石器时代考古的主要发现与研究,要求学生
对中国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基本结构因素及其区系类型有较完整的认识,并对史前考古学的主要特点及其研究领域、研究方法有较为系统的了解。
六、教学纲目
第一讲:导论(2学时)
一、史前考古与考古学的石器时代
1.考古学的时间概念2.“史前考古学”定义3.石器时代的分段
二、石器时代考古的基本特点
1.基本内容与基础理论
2.史前考古学与历史考古学的比较
第二讲:旧石器时代考古(20学时)
一、旧石器时代的特点(1学时)
二、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简况(1学时)三、旧石器考古基础知识(4学时)
1.地质年代(时段、时间单位、对应的考古学分期)2.第四纪古环境(冰期、动物群、沉积物)
3.人类的演化发展(种属、演化、阶段、体质特征)4.旧石器的制作与类型(原料、打片、修理、分类)5.基本方法(地层学、类型学、年代学)四、旧石器时代早期(4学时)
1.概况
2.北京猿人及其文化
3.其他地点的人类化石与文化
A.云南元谋人地点

B.陕西蓝田人地点C.辽宁金牛山人地点
五、旧石器时代中期(4学时)
1.概况
2.北方地区的人类及其文化
A.山西丁村人及其文化B.陕西大荔人C.山西许家窑D.其他文化地点
3.其他地区的人类及其文化六、旧石器时代晚期(4学时)
1.概说
2.北京山顶洞人及其文化3.晚期智人的分布4.南北石器工业的分类
七、旧石器时代考古总结(2学时)
第三讲新石器时代考古(48学时)
一、中国新石器时代概况(4学时)1.旧、新石器时代文化模式的区别2.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主要因素3.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区4.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期
二、黄河中游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6学时)1.区域划分与基本特征2.渭河流域及豫西、晋南地区
①老官台文化及“前仰韶文化”②仰韶文化
③庙底沟二期文化④客省庄二期文化⑤考古学文化编年序列
3.豫中及周围地区的新石器文化
①裴李岗文化②大河村文化③秦王寨类型
④王湾(三期)类型⑤区域特点
⑥考古学文化编年
4.冀中、南部与豫北地区的新石器文化
①磁山文化
②后岗一期文化③大司空一期文化

④后岗二期文化⑤文化序列及编年

三、黄河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4学时)
1.考古发现概况
2.文化类型及时代序列
①石岭下类型②马家窑文化③半山类型④马厂类型⑤宗日文化⑥齐家文化⑦四坝文化
2.与其他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关系①与中游石器文化的关系②与西南地区石器文化的关系③与北方石器文化的关系
四、黄河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4学时)1.考古发现概况
2.文化类型与时代序列①后李文化②北辛文化③大汶口文化④龙山文化
⑤岳石文化的确定及意义3.在“文明起源”研究中的意义
五、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6学时)1.考古发现及文化分区2.基本特征与时代序列
3.长江中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①仙人洞及吊桶环
②湖南彭头山等遗址③湖北石门皂市下层④大溪文化⑤石家河文化⑥屈家岭文化
4.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①河姆渡文化②马家浜文化③薛家岗④崧泽文化

推荐访问:考古学 实物 之以 考古学研究之以实物为基础 考古学研究之以实物为基础 考古学是通过实物资料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