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传记有感 弘一法师感悟

时间:2022-07-26 18:0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叔同传记有感 弘一法师感悟,供大家参考。

李叔同传记有感 弘一法师感悟

李叔同传记有感

李叔同传记有感

李叔同(1886—1942) 幼名成蹊,学名文涛,字叔同,名号甚多,一般以李叔同为

世所知, 出家后,更名演音,号弘一,常见的还有一音、弘裔、昙肪、论月、月臂,僧胤、慧幢、亡言、善梦等,晚年自号晚晴老人,二一老人等.原籍浙江平湖, 从祖辈起移居天津.卒于福建省泉州市. 是我国近代杰出的艺术大师、新文化运,爱国教育家,与太虚、印光并称近代三大高僧,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宗师。

李叔同的父亲李筱楼是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的进士,当过吏部主事,后辞官经商,先后创办了“桐达”等几家钱铺,挣得偌大一份家业,被人称为“桐达李家”。李筱楼与李鸿章、吴汝纶为会试同年,官至吏部主事。后来在天津经营盐业,几乎垄断了天津内外的盐业,成为津门巨富;晚年又大力兴办钱庄,成为天津较早的银行业专家。

李叔同39岁前才华横溢,擅诗词、书画、音乐、书法、美术、篆刻,旁涉戏剧,名震一时,是我国最初出国学习西洋绘画、音乐、话剧,并把这些艺术传到国内来的先驱者之一. 他在音乐、美术、诗词、篆刻、金石、书法、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出版学,环境与动植物保护,人体断食实验诸方面均有创造性发展.

在文学方面,李叔同有很深的古文功底,受过八股文(当时称为时文)的严格训练.他五岁起跟随母亲诵名诗格言,七岁始学《三字经》《百家姓》《百孝图》《返性篇》《玉历钞传》《格言联壁》等,他母亲还教他短诗,后还攻读过《四书》《孝经》《诗经》《左传》《尔雅》《文选》《史记》《汉书》等,十五岁时文才初露,有“人生犹似西山月,富贵终如草上霜”之句流传,十六、七岁时曾从天津名士赵

幼梅(元礼)学词,将诗词融会贯通。李叔同多才多艺,诗文、词曲、话剧、绘画、书法、篆刻无所不能.绘画上擅长木炭素描、油画、水彩画、中国画、广告、木刻等。他是中国油画、广告画和木刻的先驱之一.的绘画创作主要在出家以前;其后多作书法.于战乱,作品大多散失。从留存的《自画像》、《素描头像》、《裸女》以及《水彩》、《佛画》等可窥见一斑.自画像》估计是出国前所绘,画风细腻缜密,表情描写细致入微,似清末融合中西的宫廷肖像画,有较高的写实能力。《素描头像》是木炭画,法简练而泼辣。《裸女》受其师黑田清辉影响,造型准确,色彩鲜明丰富,有些接近于印象主义,近看似不经意,远看晶莹明澈.

书法是李叔同毕生的爱好,青年时致力于临碑。他的书法作品有《游艺》、《勇猛精进》等.出家前的书体秀丽、挺健而潇洒;出家后则渐变为超逸、淡冶,晚年之作,愈加谨严、明净、平易、安详.李叔同的篆刻艺术,上追秦汉,近学皖派、浙派、西泠八家和吴熙载等,气息古厚,冲淡质朴,自辟蹊径.有《李庐印谱》、《晚清空印聚》存世。李叔同创作的《送别》也广为传唱. 在书法方面,李叔同俱有很深的造诣。被丰子恺称为“文艺的园地,差不多被他走遍了”的李叔同,在他60余年的生命历程中,至少有50年的翰墨活动.

在音乐方面,李叔同于十八岁时,买了一部德国钢琴,开始学习班拜厄的《钢琴基本教材》和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二十五岁时,与黄炎培、许幻圆等创建“沪学会”,向贫苦大众开办补习学校,叔同在夜校里特设“乐歌课”,开中国音乐教育之先。二十六岁时,写成《祖国歌》,此曲抒发了李叔同满腔的爱国热诚,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迅速风靡全国.

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的先驱、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他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的主要成员.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春节演出的那扯《茶花女》,是国人上演的第一部话剧,李叔同在剧中扮演女主角玛格丽特。后来,他还曾主演独

幕剧《生相怜》、《画家与其妹》和改编自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话剧《黑奴吁天录》.李叔同的演出在社会上反响极大.

在美术方面,早在十七岁时,李叔同便与一些书画大家交往甚密,如大画家陈篙洲等。在日本期间,李叔同学习了美术,1905年在留学生所办《醒狮》杂志上,发表《图画修得法》《水彩画法略说》等文章,向国人介绍西洋绘画,起到了启蒙作用.1906年9月,李叔同考入当时日本美术的最高学府——东京美术学校,主要学科有西洋画、日本画、塑像,铸造调漆、莳绘(即泥金)木雕刻、牙雕刻、石雕刻、图案等.

李叔同变成里和尚,开始新的人生路,成了众人皆知的弘一法师,二十多年精诚庄严的自律苦修,弘一法师使传统断绝数百年的律宗得以复兴,佛门称弘一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中国佛教律学,故译有四大律,即《十诵律》、《四分律》、《摹诃借祗律》、《五分律》.为弘扬律学,弘一大师穷研《四分律》,花了4年时间,著成《四分律比丘戎相表记》.此书和他晚年所撰的《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合为精心撰述的两大名著.李叔同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人物语录: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可谓是智慧通达。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

推荐访问:标签 biaoti1 biaoti2 李叔同传记有感 关于李叔同的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