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业园区发展存在问题(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5篇
第1篇: 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 市经济信息化委
(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经济开发区、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 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指标
园区
面积(平方公里)
已入园企业
(户)
销售产值(亿元)
上缴税金(亿元)
小微企业成长园建设情况
园区等级
合计
规上企业
规下企业
顺庆工业集中区
10
121
65
56
134
4.1
未启动
—
高坪工业集中区
10
130
75
55
248
2.8
未启动
省“51025”园区
嘉陵工业集中区
11
163
63
100
280
2.1
已启动
—
阆中工业集中区
12
95
38
57
120
1.1
已启动
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南部工业集中区
9
78
73
5
280
3.0
建成11万㎡
省“51025”园区
西充工业集中区
6
28
28
0
65
2.2
未启动
省新型工业化示基地
仪陇工业集中区
5.5
69
34
35
108
1.8
建成3万㎡
—
营山工业集中区
5
62
29
33
140
1.6
启动2万㎡主体建设
—
蓬安工业园区
7
62
49
13
210
1.5
已启动
省“51025”园区
经开区
14.5
—
—
—
—
—
—
省“51025”园区
清洁能源
汽车产业园
—
—
—
—
—
—
—
—
合 计
90
808
454
354
1585
20.2
—
—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表二 “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情况表
指标
产业名称
园区名称
规上企业户数
销售产值(亿元)
油气化工
嘉陵工业集中区
3
16.5
高坪工业集中区
1
2.3
南部工业集中区
1
1.0
阆中工业集中区
2
1.8
仪陇工业集中区
2
57
经开区
0
0
小计
9
76.8
机械汽配
顺庆工业集中区
16
75.1
嘉陵工业集中区
13
72.1
南部工业集中区
19
66.2
营山工业集中区
5
52.9
蓬安工业园区
10
54.5
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
0
0
小计
63
320.8
丝纺服装
高坪工业集中区
8
28.3
嘉陵工业集中区
14
55.0
阆中工业集中区
8
14.7
南部工业集中区
3
19.3
西充工业集中区
5
12.9
仪陇工业集中区
3
4.2
营山工业集中区
4
20.0
蓬安工业园区
5
18.9
小计
50
173.3
轻工食品
顺庆工业集中区
7
32.0
高坪工业集中区
15
49.6
嘉陵工业集中区
17
80.3
阆中工业集中区
30
73.8
南部工业集中区
30
102.0
西充工业集中区
17
44.4
仪陇工业集中区
27
50.6
营山工业集中区
17
61.2
蓬安工业园区
21
70.3
小计
181
564.2
合 计
303
1135.1
表三 各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主导产业情况表
指标
园区
主导产业
规上企业户数
销售产值(亿元)
顺庆工业集中区
机械汽配
16
75.1
新材料
3
17.5
高坪工业集中区
丝纺服装
8
28.3
电子信息
3
11.8
嘉陵工业集中区
汽车汽配
13
72.1
丝纺服装
14
55.0
食品饮料
9
57.1
阆中工业集中区
食品医药
12
27.5
旅游及休闲制品
5
10.7
南部工业集中区
机械机电
19
66.2
家居建材
19
66.7
食品饮料
11
35.3
西充工业集中区
有机食品
17
44.4
丝纺服装
5
12.9
仪陇工业集中区
轻工食品
27
50.6
纺织服装鞋帽
3
4.2
天然气化工
3
58.0
营山工业集中区
机械汽配
5
52.9
轻工食品
17
61.2
蓬安工业园区
轻工食品
21
70.3
机械汽配
10
54.5
经开区
石油化工、天然气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
/
/
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
/
/
合 计
240
932.3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三)约束性指标控制情况。从项目建设控制指标看,全市11个园区都在控制标准(建筑密度≥60%,容积率≥1.0)。从资源消耗控制指标看,11个园区单位产值水耗(立方米/万元)在1.45—3.5之间,单位产值能耗(吨标煤/万元)在0.18—0.43之间。从土地产出控制指标看,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100—110万的园区有3个(高坪、嘉陵、蓬安);
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111—120万元的园区有4个(西充、仪陇、南部、营山);
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121—130万元的园区有1个(阆中);
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200万元的园区有1个(顺庆);
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300万元的园区有1个(市经开区)。土地每亩产出强度在100—110万的园区有2个(高坪、西充);
土地每亩产出强度在130—150万的园区有4个(嘉陵、南部、阆中、仪陇);
土地每亩产出强度在200万以上的园区有3个(顺庆、营山、蓬安)。
表四 “2+9”产业园区控制指标情况
指标
园区
项目建设控制指标
资源消耗控制指标
土地产出控制指标
建筑密度
容积率
单位产值水耗(m³/万元)
单位产值能耗(吨标煤/万元)
投资强度(万元/亩)
产出强度(万元/亩)
就业(人/亩)
顺庆工业集中区
61%
1.8
1.75
0.41
200
210
3.2
高坪工业集中区
63%
1.2
3.5
0.33
100
104
2
嘉陵工业集中区
62%
1.2
2.95
0.41
110
150
2
阆中工业集中区
62%
1.0
1.45
0.43
125
132
2
南部工业集中区
60%
1.0
1.99
0.18
120
144
2.8
西充工业集中区
61%
1.3
2.1
0.36
112
110
1.6
仪陇工业集中区
60%
1.1
1.9
0.3
115
139
2.1
营山工业集中区
63%
1.3
2.1
0.41
120
200
4
蓬安工业园区
63%
1.2
2.36
0.43
110
205
5
经开区
—
—
—
—
300
—
—
清洁能源
汽车产业园
—
—
—
—
—
—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规划布局不够科学。一是个别县(市、区)工业园区规划前瞻性、指导性、权威性不强,缺少科学集体决策机制,存在一定“长官”意志和以商定规现象。园区规划与城市总规、土地总规之间衔接、融合不够,规划实施存在随意性,个别园区还存在“插花式”布局现象,园区整合优势和规模效应有待提升。二是产业规划布局缺乏全市一盘棋思维,存在“小而全”现象(入园企业类别在38个工业大类中占有33个),区域比较优势不突出,主导产业方向不清晰、特色不明显,制约了产业聚集式发展,比如西充、仪陇、营山、蓬安作为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限制开发区域,应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但在园区发展的实际过程中,也布局了一大批工业项目,致使园区发展重点不突出。三是我市工业园区大多采取多园分离式发展模式,部分县(市、区)园区规划存在“碎片化”,影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增加了园区运行管理和综合服务保障难度。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已经分为河西、河东、家居三大板块,为满足该县工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正在规划铁佛塘工业园板块;
仪陇县新政、马鞍两个工业园区相距50公里左右。
表五 “一区多园”情况统计表
工业集中区名称
功能区
备注
经开区
河西化工园
顺庆工业集中区
顺庆潆华工业园、顺庆区潆溪镇工业街
目前约有8户企业在潆溪镇工业街
高坪工业集中区
航空港工业园区、都京丝纺服装园、永安工业园
永安工业园规划为建材园
嘉陵工业集中区
嘉陵工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阆中工业集中区
阆中七里工业园区
目前正启动江东工业园规划建设
南部工业集中区
河西机械电子产业园、河东食品饮品产业园、家居建材产业园
目前正规划建设铁佛塘工业园
西充工业集中区
多扶有机食品园、常林工业园
仪陇工业集中区
新政河西工业园、马鞍化工园、光华拓展区
光华拓展区为承接制鞋产业转移园区
营山工业集中区
三星工业园
拓展2平方公里打造机械汽配专业园
蓬安工业园区
相如镇机械冶金园、河舒镇轻纺食品园
(二)园区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受开发成本、区位条件以及基础设施、城市功能配套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园区难以吸引高端前沿技术密集型企业,园区发展多以小企业简单集聚为主,入园企业大多为初级加工、原材料供应、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上下游产业布局缺失,无法形成耦合度较高的完整产业链条。同时缺乏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集聚效应强的龙头企业,全市仅有吉利、鑫达、太极等极少数产业龙头。二是园区无序竞争加剧。我市虽对各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主导产业进行了统一规划布局,但由于经济水平、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各县(市、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缺少主动权和话语权,存在“拣到篮里都是菜”的思想,不分行业、不论大小,重复招引、建设了一大批低端产能,加剧了县域间同质化竞争,弱化了产业集群发展效益,导致产业集聚式发展困难,有时甚至在项目招引中还存在县与县之间的恶性竞争。譬如由于顺庆、嘉陵大力布局物流产业,作为全市物流产业发展核心的高坪现代物流园,目前尚未形成物流产业的集聚式发展。三是投入产出不匹配。我市园区企业大多为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品牌竞争力弱的中小微企业,导致土地产出强度不高,税收贡献较少,造成要素资源的低效利用。目前,我市一些园区平均投资强度100万元/亩左右,不仅离全省创建新型工业化示基地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大于120万元/亩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更与成德绵等发达地区平均200万元/亩的投资强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三)园区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尚处于探索中。全市工业园区中仅经开区具备区域的行政管理职能,其它园区管委会属于政府派出机构,绝大多数园区管委会仅有30余名工作人员(含行政、事业人员),却承担着编制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管理服务、招商引资等多重职能,除嘉陵和蓬安外,其它园区管委会更承担着大量拆迁安置工作,占用了大部分人力,加之园区管委会与经信局在管理服务入园企业方面职能交叉,导致在园区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等方面有所缺位。同时,我市工业园区由政府主导,园区投融资平台公司长期处于高负债运行,普遍存在用地指标紧缺、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滞后、要素保障不力、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财政、国土、住建、金融、水、电、气等多个部门(单位),园区管委会无法起到牵头协调、统筹解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据统计,仅仪陇光华拓展区土地缺口达4000余亩,顺庆未来三年工业园区发展每年需要资金达10亿元以上。
表六 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基本情况
工业集中区名称
设机构
职责职能
人员构成
顺庆工业集中区
综合股、征地拆迁安置股、规划建设股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工业区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
行政编制6人、事业编制10人
高坪工业集中区
办公室、群众工作部、规划建设部、招商部、财务部、企业服务中心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负责园区国有土地的征收、开发和“农转非”人员的供养与安置等相关工作;
负责园区招商引资,协调园区投资项目用地工作。
行政编制13人、工勤编制3人、事业编制15人
嘉陵工业集中区
办公室、生产要素保障科、资产管理科、企业服务科、财务科、规划科、工程建设科、安全生产科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行政编制16人
阆中工业集中区
办公室、财务部、规划和建设管理部、科学技术管理部、企业服务中心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工业区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行政编制7人、工勤编制1人、事业编制12人
南部工业集中区
综合股、规划股、工程股、财务统计股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工业区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行政编制8人、工勤编制1人、事业编制10人
西充工业集中区
综合服务部、规划部、拆迁安置部、工程管理部、企业服务部、财务部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工业区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负责对外招商引资
行政编制6人、事业编制14人
仪陇工业集中区
办公室、财务审部、征地拆迁安置部、规划建设部、项目推进服务部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工业区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行政编制9人、工勤编2人、事业编制19人
营山工业集中区
办公室、规划建设股、投资促进股、征地拆迁股、企业服务中心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工业区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行政编制8人、工勤编1人、事业编制11人
蓬安工业园区
人秘股、建设管理股、规划与财务股、环境保护股、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办公室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行政编制5人、工勤编2人、事业编制13人
表七 2014年全市产业园区负债情况表
单位:亿元
序号
园区名称
负债额
1
经开区
108.73
2
顺庆工业集中区
2.93
3
高坪工业集中区
10.49
4
嘉陵工业集中区
8.68
5
阆中工业集中区
2.74
6
南部工业集中区
3.39
7
西充工业集中区
3.1
8
仪陇工业集中区
2.6
9
营山工业集中区
0.15
10
蓬安工业园区
0.77
合 计
143.58
(四)园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较低。产业园区公共服务、生产性服务和生活配套服务能力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园区研发设计、融资担保服务、检测检验、信息管理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等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和商业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招引入园企业生产经营不便和成本上升,影响园区载体平台综合效能的发挥。
(五)园区整体水平档次不高。目前,我市仅有经开区和蓬安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园区,还没有一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化示基地,也没有省级高新区,与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地位极不匹配。这既反映出工业基础条件差,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市园区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占比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园区发展面临后劲不足和缩小差距的双重压力。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要牢固树立全市产业“一盘棋”思维,在功能定位、产业布局、项目招引等方面对全市工业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布局,科学规划各园区发展重点,合理布局支柱性、主导型产业,并要求各县(市、区)严格执行市上统一规划。及时出台我市产业招引利益分成实施方案,规定项目招引方和落地方的利益分成比例,防止各县(市、区)间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各县(市、区)要积极对接东中部和成渝地区产业转移,按照市上统一规划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加大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培育力度,确保各园区形成2—3个竞争优势明显、集聚成效明显的支柱性产业。顺庆、高坪、嘉陵要着重发展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产业;
阆中、南部要加快发展本地特色优势工业;
西充、仪陇、营山、蓬安突出有机食品、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
(二)进一步完善承载配套功能。要继续加大对各园区的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好“2+9”工业发展平台,加快推动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顺庆工业集中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改变原有的工业单一发展模式,按照产城一体理念,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园区的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完善园区的医疗、教育、公共交通、文化娱乐、供气等公共服务设施,把工业园区建成宜工、宜商、宜居的城市新城区。
(三)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要向工业园区倾斜用地计划,优先落实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从而保障园区发展和重大项目落地。要进一步拓宽园区投融资渠道,加大对园区平台公司的政府性投入,大力推行PPP投融资新模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工业园区发展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逐步降低水、电、气等生产要素成本。要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强化企业融资平台建设,采取政府担保贴息、搭建过桥资金等形式,化解入园企业融资难题。同时,要不断提高园区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实地测算项目用地规模,严格核实项目投资强度和上缴税金,对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和上缴税金达到一定标准的项目,应给予适当奖励;
对逾期不开工的,应坚决收回土地;
对到期不投产的,应取消享受优惠政策资格。积极搭建中小企业孵化园,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向标准厂房集中,真正推进园区集约节约式发展。
(四)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在《国务院关于清理规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文件出台后,要认真研究中、省新出台的支持园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最大限度用好用活上级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本地招商引资政策的含金量和吸引力,并要严格落实政策,及时兑现奖励。要改革园区运行管理体制,优化产业园区管理权限、管理模式和职能定位,更多地突出管理服务职能,强化管理服务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从而保证入园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要督促各有关部门(单位)继续加大对工业园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探索服务园区发展新模式,简化审批程序和办理流程,减少“中梗阻”,打造“直通车”。
(五)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要严格产业园区项目的准入标准,积极鼓励引进技术含量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严格禁止引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要加强产业园区的环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要严格实行产业园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加强园区废水的集中治理和固体废物的有效处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要推进园区自主创新建设,积极寻求与省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各类高新技术项目和研发机构,引导规模企业组建研发队伍,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进行自主创新。要加大政府资金对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在园区转化。
第2篇: 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呈贡区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呈贡支行青年课题组
来源:《时代金融》2020年第16期
摘要:
呈贡工业园区是辖区工业聚集的代表,加快工业园区的发展,对优化当地产业结构以及科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详尽调研收集园区获得的金融支持,发现园区金融服务存在如下四方面问题:一是企业未根本落地,金融支持异地化;二是金融机构对工业园区及入园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三是园区融资渠道单一;四是对小微企业无信贷支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政府相关部门、监管机构、银行、工业园区企业自身方面给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工业园区 金融支持 小微企业
呈贡工业园区是辖区工业聚集的代表,加快工业园区的发展,对优化当地三大产业比以及科学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园区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本文通过详尽调研收集园区获得的金融支持,分析园区发展中的融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呈贡工业园区发展总体情况
(一)辖内各园区建設的基本情况
呈贡工业园区于2006年3月开始建设,是云南省30个重点省级工业园区之一,位于昆明市呈贡区东南部的七甸乡(七甸乡2011年1月被昆明市阳宗海度假区托管)。园区距离昆明主城18公里,距离昆明市政府办公区10公里,临近昆明新国际机场和昆明国际物流中心。园区东临阳宗海,南接澄江县,西接昆明市经济开发区,北接官渡区。园区规划面积44.61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规模29.8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8万。园区的基本定位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生物资源开发中心、云南省的绿色产业基地和昆明有色金属等新型材料制造业基地。园区已开发建设4.5平方公里,已建成云南省最大的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和矿泉水生产基地。2008年。园区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二)呈贡工业园区工业项目入园、投资情况
呈贡工业园区经过11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近几年每年都有企业项目进驻。调查期内,2010年批准入园6个内资项目,新开工工业项目6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个,年末实有注册工业企业数45个;2011年批准入园6个内资项目和1个外资项目,新开工工业项目8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个,年末实有注册工业企业109个。在实有注册工业企业中,有世界500强企业的项目2个(雀巢咖啡和中铝昆铜),云南省内知名企业项目10个,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5个。目前,园区内还没有高新技术企业和世界500强直接投资企业。截至2019年2月末,园区已竣工的工业项目共有45个,已全部竣工正常运转近7年,包含云南威信食品有限公司、昆明嘉华食品厂整体搬迁项目、昆明永利纸制品包装项目、云南广顺摩托车装配项目、中铝昆明铜业有限公司铜材深加工项目(一期)、昆明尚品置业有限公司绿色产品加工标准化厂房项目、云南白药原料加工项目、昆明信誉农产品加工项目、云茶荟萃标准厂房项目、云南重工经贸有限公司工程机械组装装配配送基地项目等知名项目。
进入园区的项目产业聚集情况。一是绿色食品类加工项目15个,占入园项目的33.3%。包括:云南威信、昆明嘉华、云南桂美轩、昆明高上高、三人食品、大山雀巢饮品、云荞麦、冷云食品、七彩云牛、尚品置业、信誉农产品、百味佳园、鹏海茶城、欣农洋葱胶囊。二是生物制药项目6个,占入园项目的13.3%。包括:云白药天紫红药业、德华生物制药、云龙制药、天瑞生物、科恩药品容器制造、金九地。三是新材料加工项目10个,占入园项目的22.2%。包括:中铝昆铜、云南铝业、万盛碳素、明超电缆等。四是其他类项目14个,占比31.1%。
以上项目备案总投资15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53.3亿元,计划年产值399亿元,建成后税收将达到11.2亿元。
二、金融支持呈贡工业园区发展的情况
(一)呈贡工业园区金融机构设立情况
呈贡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有2个金融机构网点:农业银行云南铝厂分理处和呈贡信用联社七甸信用社,均是园区启动之前设立的老机构,两个网点共有从业人员18人。据了解,只有呈贡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准备在园区内再设立一个自助银行网点,其他银行机构均未打算在园区内设立新网点。没有新设银行网点的原因是,园区内绝大多数企业的项目多为生产基地,而与资金结算相关的企业管理、营销、财务管理等部门都集中在昆明等地,资金结算需求较小,目前主要的服务是为各企业职工提供存取款服务。
(二)呈贡工业园区与呈贡辖区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情况
呈贡工业园区与呈贡辖区金融机构还没有签订过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19年2月末,共有呈贡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国银行、富滇银行、广发银行四家金融机构和呈贡工业园区有过贷款合作协议,这些贷款都是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贷款。其中,中国银行曾授信贷款额4.5亿元,但由于信贷政策等原因,该笔授信未能如期使用。
(三)金融机构对呈贡工业园区建设的支持情况
2019年3月末,呈贡工业园区共有贷款余额10.42亿元,其中,大型企业贷款共计9.65亿元,中型企业贷款0.76亿元,无小微企业贷款。承贷银行共计两家,农业银行呈贡支行提供贷款8.71亿元,信用社提供贷款1.71亿元。贷款性质均为企业经营贷款。
(四)金融机构对呈贡工业园区内工业企业的支持情况
呈贡工业园区贷款合作金融机构也大多集中在昆明等地,目前园区内企业与呈贡辖区金融机构合作的企业较少,主要是和农业银行呈贡支行和呈贡农村信用联社有贷款合作关系。在对入园企业进行金融支持方面,呈贡农村信用联社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从园区建设的13年多来,呈贡农村信用联社累计为入园企业发放各种贷款超过20亿元,在有力支持园区客户项目建设的同时,该社与园内很多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截至2019年3月,呈贡信用联社对园区9家企业贷款余额1.71亿元;农行呈贡支行对园区内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贷款余额2.75亿元,对中铝昆明铜业有限公司贷款5.96亿元。除此之外,园区内企业在呈贡辖区其他金融机构都无贷款余额。目前工行呈贡支行、邮政储蓄银行呈贡支行与园区内一些企业的贷款合作事宜正在积极联系和洽谈过程中。
(五)金融支持呈贡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金融创新情况
2018、2019年,呈贡工业园区没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等金融创新产品,也未发生BOT/BT等融资模式。
三、呈贡工业园区发展及金融支持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未根本落地,金融支持异地化
目前,由于呈贡工业园区的项目多是生产基地型项目,总部企业项目较少。企业管理、资金管理等企业核心部门都不在本地,企业对本地金融机构结算等需求较小,这些企业的贷款也多在异地和原来有合作关系的金融机构进行。这直接影响了本地金融机构在园区设立金融网点和提供更多金融服务的积极性,这也间接影响了金融机构对园区及园区企业融资的积极性。
(二)金融机构对工业园区及入园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进入园区的金融机构较少,园区内的金融网点不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二是银行贷款规模、资金支持数目较少,主要贷款都集中在云南铝厂这样的大企业,这与园区建设及新落户园内的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量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满足园区及园内企业的资金需求。三是银行贷款的贷款期限较短。据调查,园区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都为短期贷款。就此问题,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要么贷款无法审批下来,要么贷款期限较短,在工业园区发展初期,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可能短期内回笼资金,及时偿还贷款会给园区带来较大压力,不利于园区的快速发展。
(三)园区融资渠道单一
在直接融资方面,目前除了传统的贷款业务以外,其他诸如银行承兑汇票和委托贷款等融资业务都没有开展。在间接融资方面,受到园区管理等方面的影响,园区还未采用BOT、BT建设模式,也未引入大型建设投资公司等融资形式对园区进行开发建设,园区所需的大部分资金仍然要靠银行贷款等直接融资。融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过多的依赖银行贷款带来的问题是受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的影响较大。在国家相关政策不断调整的过程中,资金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园区的建设计划和进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对小微企业无信贷支持
2019年3月末,呈贡工业园区共有贷款余额10.42亿元,其中,大型企业贷款共计9.65亿元,中型企业贷款0.76亿元,无小微企业贷款。小微企业经营的好坏,关系到一个辖区经济的创新与活力,同时能够极大地吸收就业人数,有效支持呈贡区“失地农民”就业,但由于小微企业经营风险较大,导致银行放款意愿降低,调查显示,如下六方面问题导致辖区小微企业获贷困难:一是普惠金融代替小微企业“三个不低于”考核政策,成为银行的考核重点。信用社反应,2019年以来,普惠金融考核成为该行考核的重点,当地银保监部门已经不考核银行小微企业“三个”不低于目标。根据中国普惠金融指标体系(2018年版)的内容来看,小微企业考核仅为其21类考核中的一类,涉及考核的内容也仅占51项考核中的3项。考核重点的转变,导致信用社2019年5月末小微企业贷款合计仅为39.9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38亿元,降幅7.80%。二是受经济不景气影响,小微企业贷款需求降低。受经济下行影响,呈贡区小微企业贷款意愿降低。调查显示①,在呈贡区无贷小微企业样本中,自有资金充足不愿贷款的占比为61.54%,无扩大经营计划的占比为46.15%。如,马金铺中诚村镇银行反应,该行至今未放出过小微企业贷款,原因主要是该行服务企业为斗南花卉市场的经营商户,受前期盲目种植多肉植物的影响,目前市场上多肉植物供大于求,致使产品大幅降价,导致经营商户亏损,大部分商户均在收缩业务,无贷款需求;又如,华夏村镇银行反应,云南供储泉新物流有限公司,申请贷款期限为1年,但由于营业状况未达预期,主动提前半年还款。三是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担保物,且不良率抬头,影响银行评级,导致放款困难。调查显示,大部分小微企业缺乏房产、土地等有效担保物,目前多以应收账款质押、股权质押等方式放款,此两类贷款占比超过8成,风险较大,容易形成不良贷款,而不良贷款率较高,会影响银行的评级。2019年5月末,呈贡区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共计4.8亿元,为大中型企业不良贷款的3.85倍,占小微企业贷款总额的11.31%,较去年同期下降0.94个百分点,下降部分主要来自银行用自有利润核销,如2019年4月,阿拉沪农商村镇银行核销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共计2029.25万元,该行注册资本为1亿元,截至2019年5月,该行本年利润为-182.27万元,不良贷款的核销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经营业绩;另外华夏村镇银行反应,该行目前评级为3级,若不良贷款率超过4%,银保监则要下调该行的评级为4级,将会给银行经营带来多方面的影响,为了保3级评级,该行严格把不良率控制在2.5%以内,导致项目库中的30多家申贷企业,贷款仍未落地。四是辖区小贷公司、担保公司大量退出市场后,没有新的可接续机构补充该类市场空白。2014年,呈贡区小贷公司有9家、民营担保公司有3家,截至2019年5月末,呈贡区仅剩下2家小贷公司和1家民营担保公司,且业务均处于停滞状态。据信用社反应,该行目前合作的担保公司全部为国家控股担保公司,民营担保公司被全部清退。根据国家控股担保公司的要求,申贷企业应提供反担保,而需要申请担保的小微企业本身就存在申贷瑕疵,有抵押物、信用等不足問题,无法提供反担保,导致小微企业获贷通过率降低。小贷公司大量退出市场后,原来在银行无法贷款而转向该类机构的小微企业,唯一的融资渠道被斩断,导致该类有信贷需求的企业融资渠道空白。五是政府风险补偿机制有待优化。呈贡区农民协会和信用社反应,目前,呈贡区对“失地农民”外出租地②的信贷风险补偿,仍按照每年每亩500元,最高补偿10亩的政策执行,补贴发放的方式为农民提交租地合同后,政府直接补贴到农户手中。该风险补偿机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农民伪造合同,骗取国家补贴,实际未真实外出租地;二是风险分担机制不够科学。如信用社反映,今年因干旱造成农民减产、亏损无法偿还贷款的问题,政府没有相关的风险补偿机制,风险完全由银行自担,影响银行放款的积极性,表现最为明显的是,2019年5月,信用社微型企业次级类贷款较年初减少7790万元,降幅高达66.38%。六是部分村镇银行的信贷产品仍需改进。如阿拉沪农商村镇银行反应,该行服务的小微企业多为新广丰批发市场的经营商户,批发行业对资金需求最大的特点为“短、频、快”,最长用款周期不超过1个月,但该行目前的信贷产品从审批到放款需要2周,无法满足批发业小微企业的用款需求;又如,该行没有合作的担保公司,需要企业自己寻找担保企业,但又无法给出担保企业的资质条件,导致小微企业担保类贷款发放受限。
四、政策建议
(一)相关部门应完善金融支持工业园区的相关政策
1.招商部门应加大园区的营销力度,让企业真正落地,增加对金融机构入驻的吸引力,发展总部经济,让入园企业以园区为家而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基地。这样做一方面在有利于园区对入园企业管理的同时,也能让企业“把根留住”,不至于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出现企业大面积“撤退”而导致园区陷入危机。另一方面,企业扎根园区,为金融机构带来账户开立、存款增加、大额资金结算等利好,这能让本地金融机构投入更多成本支持园区企业发展,金融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又能促进园区的企业入园工作,从而实现良性循环。
2.金融监管部门应制定有利于金融支持工业园区的政策,精准支持工业园区经济发展。监管部门包括央行、银保监、金融办等机构,央行应积极引导当地银行学习利用支小再贷款、普惠金融等金融政策,精准支持工业园区小微企业融资,弥补工业园区小微企业贷款缺失的空白;银保监局对于银行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三个不低于”的考核不应片面废止,应纳入普惠金融考核体系且赋予恰当的考核权重,防止银行因政策废止而停止对工业园区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金融办应积极引进民营担保公司、小贷公司等机构,健全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还应引进简介融资机构。加大间接融资力度,学习先进地区的操作模式,通过引进有资金技术实力的企业,联合开发园区基础设施,实现资源互补,促进资源整合,在理清责、权、利的基础上共担风险,共享收益。这样做,虽然短期看影响了园区投资人的利益,但从长期看却可以把园区不断地做大做强,使之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政府部门应优化现有风险补偿机制,分担银行信贷违约风险。对于目前仅补贴“失地农民”的风险补偿机制,除鼓励呈贡区“失地农民”等小微企业主外出种地外,对于其种地过程中发生的风险、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中发生的违约风险,无任何补贴政策,单一、不够科学的风险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应以风险发生为补贴条件,综合考虑风险承担各方主体的利益,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补偿机制。
4.不动产登记抵押部门应在规则范围内,开辟绿色通道,推进小微企业主信贷抵押高效办结。具体包括:总结梳理小微企业主信贷抵押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分类别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对符合抵押登记的小微企业信贷,具体给出办结时间等。对证件不符合抵押办理的小微企业,提供其他可办理的方式和途径,促进小微企业信贷抵押提质提速。
(二)金融机构加大对园区的资金支持力度
1.通过银企合作推介等形式,促进园区和金融机构的了解和合作。对于有大额资金需求的企业,可以通过银团贷款等形式,在降低风险的同时为园区企业提供大额资金支持。
2.创新金融服务方式。(1)通过开展银行承兑汇票和委托贷款等融资方式扩大融资规模。(2)通过扩大抵押物范围,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引入贷款担保公司等方式扩大园区贷款资金来源。(3)根据所服务的工业园区资金使用的特点,开发符合企业需求的信贷产品,优化信贷审批流程、KPI考核向支持工业园区类倾斜、在贷款规模和贷款期限上给予倾斜和扶持等。
(三)工业园区企业应积极了解金融政策
工业园区企业应主动寻找金融机构融资,以银行审贷条件为标准优化自身财务报表、信用情况等。同时应积极了解当地税收、培训政策,降低自己的经营成本,提高自身盈利能力。调查显示,因不了解当地税收、财政补贴、收费减免政策的无贷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成;不了解政府应急转贷基金、低息或者免息贷款、无还本续贷、小微企业应收账款政策的無贷小微企业占比为100%;13户无贷小微企业中,享受过政府组织的人才培训的仅有1户③。经营本就是一项合理管理自身资源的过程,而信用资源、资金资源的管理也属于优化经营的范畴。工业园区的各企业主,应发挥主管能动性,积极管理自身的资金资源、信用资源,创造条件享受营商环境正外部效用。
注释:
①数据来自2019年1季度小微企业问卷调查,呈贡区样本共计15户,其中无贷户13户,有贷户2户。
②此类贷款多以小微企业主贷款或个体工商户贷款纳入统计。
③数据来自2019年1季度小微企业问卷调查,呈贡区样本共计15户,其中无贷户13户,有贷户2户。
指导老师:罗玉荣
执笔:李 俊
课题组成员:李 俊 余万里 石 可 徐 楠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呈贡支行
第3篇: 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产业园区发展的几个阶段
在当前的经济形式下,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新一轮经济组织形式的重构,必将是一个复杂多变和漫长的过程,逐步将影响到以实体经济为主的中国,尤其是对以产业聚集为手段、产业成本为竞争力的园区化发展,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产业园区的发展将更多的符合经济活动的核心规律,也将从一般性的成本竞争转向为效率的竞争和技术能力的竞争,将从一个规模化园区时代逐步走向“功能化园区”的时代。
对产业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模式分析
所谓产业园区,实际上是由于生产行为和交易行为带来的一种空间聚集模式,初期的聚集所带来的相关功能需求和衍生经济行为,造成了园区不同发展阶段的聚集方式和空间特征,也成为我们定义发展阶段特征的主要依据;
我们在这里把产业园区的发展定义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生产要素聚集
第二个阶段,产业主导特征
第三个阶段,创新突破阶段
第四个阶段,现代科技都市
产业园区发展(尤其是高新园区发展)的几个趋势
随着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不断的转型,也必然使园区的发展内容和特征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也是未来产业园区规划和发展中需要注意的内容;
趋势一、从注重优惠政策向发展产业集群转变:从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看,基本经历了由“单个企业→同类企业集群→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发展路径演变,高新技术产业只有集群化发展,才会激发出更大的能量。从未来高新技术园区政策走向看,优惠政策将可能逐步从区域倾斜转向技术倾斜和产业倾斜(这是国外通行的做法)。
趋势二、由加工型高新区向研发型高新区转型:由于高新技术园区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新技术园区适合打造前端性产业链(研发、设计、中试等)。未来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在于比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转化效率,我国高新技术园区也将逐步走向以研发中心、研发型产业、科技服务业为主体的研发型高新技术园区。
趋势三、从强调引进大型公司向科技型中小企业集群转变:随着高新产业系统化、交叉性的增大,使得科技研发与转化的复杂性日益加大,从而大规模研发的系统风险大大增加。而随着科技预测性和可控性的加强,在总体方向下,将研发课题市场化、模块化、专业化,采用小规模研究,充分利用其灵活性,可有效分散风险和加快科技研发速度。
趋势四、由单纯的土地运营向综合的“产业开发”和“氛围培育”转变:产业园区的发展,未来必然应该从孤立的工业地产开发走向综合的产业开发,通过土地、地产项目的产业入股等方式,将土地、园区物业与产业开发结合起来;
同样也从片面的环境建设走向全方位的氛围培育,在打造一流的硬环境的同时,加强区域文化氛围、创新机制、管理服务等软环境的建设。
趋势五、由功能单一的产业区向现代化综合功能区转型:现代的产业发展不同于传统工业发展模式的特性——智力资源密集、规模较小、信息网络化,决定了新的产业区功能的综合性,不是单纯的工业加工、科技产品制造区,还包括配套服务的各种商业服务、金融信息服务、管理服务、医疗服务、娱乐休憩服务等综合功能。
产业园区的规划方法和新的规划理念
过去的15年我们看到的和正在进行的,都是因为产业活动的总量增加促进的城市扩张,推动了城市化和全球化的过程,也推动了城市功能的提升;
我们将要进行的是以空间规划手段、构建功能性城市区域,引导和推动城市的产业经济活动能力
新的产业园区规划,首先要倡导以核心资源聚集为主要目标,空间规划是围绕核心资源的服务需求而进行的;
例如:一个高新园区的成长,更多的会依赖人力资源、技术转移能力、信息及咨询服务能力以及展示交易服务能力,在这个核心要素的驱动下,使一个产业的研发、设计、中试、制造得到一定的核心优势基础,通过这个平台功能对外部资源、包括科研机构、产业资本、院校及制造运营企业的吸引,以达到一个循环成长的有机过程。(参见下图所示)
图例:高新园区的产业构建模式
另外,我们更多的看到目前的产业园区的开发是处于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之间,与未来所需要的第四阶段有着本质的不同,需要进行一些规划上的预判和修正,以保证在未来的规划实施中,有着更具备成长弹性的空间设定;
基于未来园区的发展或现有园区升级的需要,我们在园区规划中,除了关注产业集聚的途径特征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更多的探讨和深入分析:
第一、 园区的规划首先是以产业平台构建为核心导向,而不是以用地性质和规模设定为主要目标;
园区规划的宗旨是围绕建设一个产业平台或者产业服务平台为核心的,这就要求在规划的初始,就着重分析和判定,这些平台构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途径,例如:围绕一个产业技术构建的平台,核心能力是研发或技术交易能力,就需要围绕这个能力去建立一个创新科技服务平台:
第二、 要围绕构筑高端要素聚集能力为主要目标,包括城市服务功能的配给以及宜居环境的营造:
当前一轮的全球产业分工,实际上是高端资源集聚向欧美、低端要素集聚向中国及东南亚的过程,以成本和规模取胜的时代即将结束,通常意义上的“微笑曲线”也将随着“金融泡沫”的破灭,开始新的重构过程。我们需要在新的一轮产业板块及分工中,尽量取得高端战略的实现,也需要在园区的规划与发展中做到空间和服务平台的适应性。
打造一个“吸引力中心”和宜居宜业的空间环境同样是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基础。
第三、不仅仅需要考虑园区自身的利益,也更多的需要考虑园区内企业的成长性和二次成长培育。
园区的服务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关键,但是,大部分园区仍然更加重视仅仅是“招商引资”的初始过程,在园区内部企业的发展服务方面做的很不到位,也是园区发展、甚至在规划过程中也需要更多关注的问题。我们根据企业的成长需要,提供这样一个服务平台和功能是必要的,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不同的关键服务:
按照企业成长路线,提升创新创业综合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
规划构建国际高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国际孵化项目,与基地产业形成互动
设立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
建立为高成长企业服务的加速器,建立孵化器和加速器的对接机制, 形成从孵化器到加速器的企业成长服务体系
搭建投融资服务平台:
联合银行、证券公司和中小企业创业板等帮助企业上市
设立基地创业投资专项基金
与国内外知名的风险投资机构成员建立联系、开展合作,积极引入国际专业风险投资机构
开展投融资担保业务:借助国家中小企业转贷款平台,在基地设立中小企业贷款信用担保业务窗口
第4篇: 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 市经济信息化委
(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南充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 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指标
园区
面积(平方公里)
已入园企业
(户)
销售产值(亿元)
上缴税金(亿元)
小微企业成长园建设情况
园区等级
合计
规上企业
规下企业
顺庆工业集中区
10
121
65
56
134
4.1
未启动
—
高坪工业集中区
10
130
75
55
248
2.8
未启动
省“51025”园区
嘉陵工业集中区
11
163
63
100
280
2.1
已启动
—
阆中工业集中区
12
95
38
57
120
1.1
已启动
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南部工业集中区
9
78
73
5
280
3.0
建成11万㎡
省“51025”园区
西充工业集中区
6
28
28
0
65
2.2
未启动
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仪陇工业集中区
5.5
69
34
35
108
1.8
建成3万㎡
—
营山工业集中区
5
62
29
33
140
1.6
启动2万㎡主体建设
—
蓬安工业园区
7
62
49
13
210
1.5
已启动
省“51025”园区
南充经开区
14.5
—
—
—
—
—
—
省“51025”园区
南充清洁能源
汽车产业园
—
—
—
—
—
—
—
—
合 计
90
808
454
354
1585
20.2
—
—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表二 “四大传统”优势产业情况表
指标
产业名称
园区名称
规上企业户数
销售产值(亿元)
油气化工
嘉陵工业集中区
3
16.5
高坪工业集中区
1
2.3
南部工业集中区
1
1.0
阆中工业集中区
2
1.8
仪陇工业集中区
2
57
南充经开区
0
0
小计
9
76.8
机械汽配
顺庆工业集中区
16
75.1
嘉陵工业集中区
13
72.1
南部工业集中区
19
66.2
营山工业集中区
5
52.9
蓬安工业园区
10
54.5
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
0
0
小计
63
320.8
丝纺服装
高坪工业集中区
8
28.3
嘉陵工业集中区
14
55.0
阆中工业集中区
8
14.7
南部工业集中区
3
19.3
西充工业集中区
5
12.9
仪陇工业集中区
3
4.2
营山工业集中区
4
20.0
蓬安工业园区
5
18.9
小计
50
173.3
轻工食品
顺庆工业集中区
7
32.0
高坪工业集中区
15
49.6
嘉陵工业集中区
17
80.3
阆中工业集中区
30
73.8
南部工业集中区
30
102.0
西充工业集中区
17
44.4
仪陇工业集中区
27
50.6
营山工业集中区
17
61.2
蓬安工业园区
21
70.3
小计
181
564.2
合 计
303
1135.1
表三 各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主导产业情况表
指标
园区
主导产业
规上企业户数
销售产值(亿元)
顺庆工业集中区
机械汽配
16
75.1
新材料
3
17.5
高坪工业集中区
丝纺服装
8
28.3
电子信息
3
11.8
嘉陵工业集中区
汽车汽配
13
72.1
丝纺服装
14
55.0
食品饮料
9
57.1
阆中工业集中区
食品医药
12
27.5
旅游及休闲制品
5
10.7
南部工业集中区
机械机电
19
66.2
家居建材
19
66.7
食品饮料
11
35.3
西充工业集中区
有机食品
17
44.4
丝纺服装
5
12.9
仪陇工业集中区
轻工食品
27
50.6
纺织服装鞋帽
3
4.2
天然气化工
3
58.0
营山工业集中区
机械汽配
5
52.9
轻工食品
17
61.2
蓬安工业园区
轻工食品
21
70.3
机械汽配
10
54.5
南充经开区
石油化工、天然气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
/
/
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
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
/
/
合 计
240
932.3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三)约束性指标控制情况。从项目建设控制指标看,全市11个园区都在控制标准内(建筑密度≥60%,容积率≥1.0)。从资源消耗控制指标看,11个园区单位产值水耗(立方米/万元)在1.45—3.5之间,单位产值能耗(吨标煤/万元)在0.18—0.43之间。从土地产出控制指标看,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100—110万的园区有3个(高坪、嘉陵、蓬安);
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111—120万元的园区有4个(西充、仪陇、南部、营山);
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121—130万元的园区有1个(阆中);
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200万元的园区有1个(顺庆);
土地每亩投资强度在300万元的园区有1个(市经开区)。土地每亩产出强度在100—110万的园区有2个(高坪、西充);
土地每亩产出强度在130—150万的园区有4个(嘉陵、南部、阆中、仪陇);
土地每亩产出强度在200万以上的园区有3个(顺庆、营山、蓬安)。
表四 “2+9”产业园区控制指标情况
指标
园区
项目建设控制指标
资源消耗控制指标
土地产出控制指标
建筑密度
容积率
单位产值水耗(m³/万元)
单位产值能耗(吨标煤/万元)
投资强度(万元/亩)
产出强度(万元/亩)
就业(人/亩)
顺庆工业集中区
61%
1.8
1.75
0.41
200
210
3.2
高坪工业集中区
63%
1.2
3.5
0.33
100
104
2
嘉陵工业集中区
62%
1.2
2.95
0.41
110
150
2
阆中工业集中区
62%
1.0
1.45
0.43
125
132
2
南部工业集中区
60%
1.0
1.99
0.18
120
144
2.8
西充工业集中区
61%
1.3
2.1
0.36
112
110
1.6
仪陇工业集中区
60%
1.1
1.9
0.3
115
139
2.1
营山工业集中区
63%
1.3
2.1
0.41
120
200
4
蓬安工业园区
63%
1.2
2.36
0.43
110
205
5
南充经开区
—
—
—
—
300
—
—
南充清洁能源
汽车产业园
—
—
—
—
—
—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园区规划布局不够科学。一是个别县(市、区)工业园区规划前瞻性、指导性、权威性不强,缺少科学民主集体决策机制,存在一定“长官”意志和以商定规现象。园区规划与城市总规、土地总规之间衔接、融合不够,规划实施存在随意性,个别园区还存在“插花式”布局现象,园区整合优势和规模效应有待提升。二是产业规划布局缺乏全市一盘棋思维,存在“小而全”现象(入园企业类别在38个工业大类中占有33个),区域比较优势不突出,主导产业方向不清晰、特色不明显,制约了产业聚集式发展,比如西充、仪陇、营山、蓬安作为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限制开发区域,应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但在园区发展的实际过程中,也布局了一大批工业项目,致使园区发展重点不突出。三是我市工业园区大多采取多园分离式发展模式,部分县(市、区)园区规划存在“碎片化”,影响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增加了园区运行管理和综合服务保障难度。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已经分为河西、河东、家居三大板块,为满足该县工业发展的需要,目前正在规划铁佛塘工业园板块;
仪陇县新政、马鞍两个工业园区相距50公里左右。
表五 “一区多园”情况统计表
工业集中区名称
功能区
备注
南充经开区
河西化工园
顺庆工业集中区
顺庆潆华工业园、顺庆区潆溪镇工业街
目前约有8户企业在潆溪镇工业街
高坪工业集中区
航空港工业园区、都京丝纺服装园、永安工业园
永安工业园规划为建材园
嘉陵工业集中区
嘉陵工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
阆中工业集中区
阆中七里工业园区
目前正启动江东工业园规划建设
南部工业集中区
河西机械电子产业园、河东食品饮品产业园、家居建材产业园
目前正规划建设铁佛塘工业园
西充工业集中区
多扶有机食品园、常林工业园
仪陇工业集中区
新政河西工业园、马鞍化工园、光华拓展区
光华拓展区为承接成都制鞋产业转移园区
营山工业集中区
三星工业园
拓展2平方公里打造机械汽配专业园
蓬安工业园区
相如镇机械冶金园、河舒镇轻纺食品园
(二)园区发展方式较为粗放。一是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受开发成本、区位条件以及基础设施、城市功能配套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园区难以吸引高端前沿技术密集型企业,园区发展多以小企业简单集聚为主,入园企业大多为初级加工、原材料供应、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上下游产业布局缺失,无法形成耦合度较高的完整产业链条。同时缺乏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产业链条长、集聚效应强的龙头企业,全市仅有吉利、鑫达、太极等极少数产业龙头。二是园区无序竞争加剧。我市虽对各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主导产业进行了统一规划布局,但由于经济水平、区位条件、基础设施等因素的制约,各县(市、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缺少主动权和话语权,存在“拣到篮里都是菜”的思想,不分行业、不论大小,重复招引、建设了一大批低端产能,加剧了县域间同质化竞争,弱化了产业集群发展效益,导致产业集聚式发展困难,有时甚至在项目招引中还存在县与县之间的恶性竞争。譬如由于顺庆、嘉陵大力布局物流产业,作为全市物流产业发展核心的高坪现代物流园,目前尚未形成物流产业的集聚式发展。三是投入产出不匹配。我市园区企业大多为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品牌竞争力弱的中小微企业,导致土地产出强度不高,税收贡献较少,造成要素资源的低效利用。目前,我市一些园区平均投资强度100万元/亩左右,不仅离全省创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单位土地平均投资强度大于120万元/亩的要求有一定差距,更与成德绵等发达地区平均200万元/亩的投资强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三)园区建设和运行管理机制尚处于探索中。全市工业园区中仅南充经开区具备区域内的行政管理职能,其它园区管委会属于政府派出机构,绝大多数园区管委会仅有30余名工作人员(含行政、事业人员),却承担着编制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管理服务、招商引资等多重职能,除嘉陵和蓬安外,其它园区管委会更承担着大量拆迁安置工作,占用了大部分人力,加之园区管委会与经信局在管理服务入园企业方面职能交叉,导致在园区建设、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等方面有所缺位。同时,我市工业园区由政府主导,园区投融资平台公司长期处于高负债运行,普遍存在用地指标紧缺、建设资金不足、基础设施滞后、要素保障不力、企业融资难等问题,这些问题涉及财政、国土、住建、金融、水、电、气等多个部门(单位),园区管委会无法起到牵头协调、统筹解决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区健康、可持续发展。据统计,仅仪陇光华拓展区土地缺口达4000余亩,顺庆未来三年工业园区发展每年需要资金达10亿元以上。
表六 工业集中区管委会基本情况
工业集中区名称
内设机构
职责职能
人员构成
顺庆工业集中区
综合股、征地拆迁安置股、规划建设股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工业区内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
行政编制6人、事业编制10人
高坪工业集中区
办公室、群众工作部、规划建设部、招商部、财务部、企业服务中心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负责园区内国有土地的征收、开发和“农转非”人员的供养与安置等相关工作;
负责园区招商引资,协调园区投资项目用地工作。
行政编制13人、工勤编制3人、事业编制15人
嘉陵工业集中区
办公室、生产要素保障科、资产管理科、企业服务科、财务科、规划科、工程建设科、安全生产科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行政编制16人
阆中工业集中区
办公室、财务部、规划和建设管理部、科学技术管理部、企业服务中心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工业区内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行政编制7人、工勤编制1人、事业编制12人
南部工业集中区
综合股、规划股、工程股、财务统计股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工业区内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行政编制8人、工勤编制1人、事业编制10人
西充工业集中区
综合服务部、规划部、拆迁安置部、工程管理部、企业服务部、财务部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工业区内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负责对外招商引资
行政编制6人、事业编制14人
仪陇工业集中区
办公室、财务内审部、征地拆迁安置部、规划建设部、项目推进服务部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工业区内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行政编制9人、工勤编2人、事业编制19人
营山工业集中区
办公室、规划建设股、投资促进股、征地拆迁股、企业服务中心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工业区内的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工作;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行政编制8人、工勤编1人、事业编制11人
蓬安工业园区
人秘股、建设管理股、规划与财务股、环境保护股、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办公室
组织编制工业集中区内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规划,按程序报批,批准后组织实施;
负责对入驻企业服务、指导、协调和监督管理;
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监管。
行政编制5人、工勤编2人、事业编制13人
表七 2014年全市产业园区负债情况表
单位:亿元
序号
园区名称
负债额
1
南充经开区
108.73
2
顺庆工业集中区
2.93
3
高坪工业集中区
10.49
4
嘉陵工业集中区
8.68
5
阆中工业集中区
2.74
6
南部工业集中区
3.39
7
西充工业集中区
3.1
8
仪陇工业集中区
2.6
9
营山工业集中区
0.15
10
蓬安工业园区
0.77
合 计
143.58
(四)园区综合服务保障能力较低。产业园区公共服务、生产性服务和生活配套服务能力仍存在不少问题。如园区研发设计、融资担保服务、检测检验、信息管理咨询、资产评估、会计、审计、律师事务所等生产性服务业平台和商业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招引入园企业生产经营不便和成本上升,影响园区载体平台综合效能的发挥。
(五)园区整体水平档次不高。目前,我市仅有南充经开区和蓬安工业园区两个省级园区,还没有一个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也没有省级高新区,与南充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地位极不匹配。这既反映出南充工业基础条件差,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市园区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比高,新兴产业占比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园区发展面临后劲不足和缩小差距的双重压力。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规划引导。要牢固树立全市产业“一盘棋”思维,在功能定位、产业布局、项目招引等方面对全市工业园区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布局,科学规划各园区发展重点,合理布局支柱性、主导型产业,并要求各县(市、区)严格执行市上统一规划。及时出台我市产业招引利益分成实施方案,规定项目招引方和落地方的利益分成比例,防止各县(市、区)间的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各县(市、区)要积极对接东中部和成渝地区产业转移,按照市上统一规划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加大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培育力度,确保各园区形成2—3个竞争优势明显、集聚成效明显的支柱性产业。顺庆、高坪、嘉陵要着重发展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产业;
阆中、南部要加快发展本地特色优势工业;
西充、仪陇、营山、蓬安突出有机食品、农产品加工、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
(二)进一步完善承载配套功能。要继续加大对各园区的投入力度,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好“2+9”工业发展平台,加快推动南充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支持顺庆工业集中区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要改变原有的工业单一发展模式,按照产城一体理念,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服务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园区的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中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快完善园区的医疗、教育、公共交通、文化娱乐、供气等公共服务设施,把工业园区建成宜工、宜商、宜居的城市新城区。
(三)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要向工业园区倾斜用地计划,优先落实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从而保障园区发展和重大项目落地。要进一步拓宽园区投融资渠道,加大对园区平台公司的政府性投入,大力推行PPP投融资新模式,吸引更多的民间资本参与到工业园区发展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逐步降低水、电、气等生产要素成本。要加大政银企对接力度,强化企业融资平台建设,采取政府担保贴息、搭建过桥资金等形式,化解入园企业融资难题。同时,要不断提高园区土地综合利用效益,实地测算项目用地规模,严格核实项目投资强度和上缴税金,对投资规模、投资强度和上缴税金达到一定标准的项目,应给予适当奖励;
对逾期不开工的,应坚决收回土地;
对到期不投产的,应取消享受优惠政策资格。积极搭建中小企业孵化园,推行多层标准厂房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向标准厂房集中,真正推进园区集约节约式发展。
(四)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在《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文件出台后,要认真研究中、省新出台的支持园区发展的各项政策,最大限度用好用活上级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本地招商引资政策的含金量和吸引力,并要严格落实政策,及时兑现奖励。要改革园区运行管理体制,优化产业园区管理权限、管理模式和职能定位,更多地突出管理服务职能,强化管理服务能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从而保证入园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同时,要督促各有关部门(单位)继续加大对工业园区发展的支持力度,探索服务园区发展新模式,简化审批程序和办理流程,减少“中梗阻”,打造“直通车”。
(五)进一步推进可持续发展。要严格产业园区项目的准入标准,积极鼓励引进技术含量较高、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严格禁止引进高耗能、高污染产业。要加强产业园区的环境保护,推动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发展能力。要严格实行产业园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加强园区废水的集中治理和固体废物的有效处置,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要推进园区自主创新建设,积极寻求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各类高新技术项目和研发机构,引导规模企业组建研发队伍,建立技术研发中心进行自主创新。要加大政府资金对创新型园区、创新型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动高新技术成果在园区转化。
第5篇: 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苏州工业园区,苏州SuzhouIndustrialPark,Suzhou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开发的一个新城,它位于苏州古城东侧,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园区自1994年5月正式启动建设,经十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相当的规模。由于这是中新两国政府的合作开发,加上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速度迅猛而且始终保持很高的质量,因此倍受各方关注。除了在经济发展上的成就外,苏州工业园区本身的建设在城市规划的严格控制之下塑造了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成为中国新城和开发区的一个典范性工程。在10年间,园区从一片农田发展成一个现代化城市,整个发展过程有条不紊,在规划和设计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苏州工业园区的规划从1993年开始,它的总体规划在第二年通过实施,在此基础之上展开首期开发区的详细规划,1995年完成了各分区结构规划。这些规划是由新加坡市区重建局、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局和若干国际设计咨询公司共同编制而成。虽然当时开发的计划只有8平方公里,但园区一次性完成了70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以及相应的详细规划,包括规划管理条款等“软件”,并在启动建设之前,通过了国家认证。作为一个新城有一个完整的规划,硬件和软件均成为法律效力的条文之后再启动建设,这种系统的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与之开展城市设计在中国众多的开发区中是比较少见的。
总体规划概念
苏州工业园区借鉴了新加坡在开发工业园区的经验,它的规划和建设建立在较为超前的标准上,城市基础设施和外部环境尤其受到重视。在7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先期拆迁了原有的设施,甚至对河道也作了重新的整理。园区的规划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清晰和完整的城市结构。虽然名为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区实则是一个完整的城市。在这个新城的规划中,工业、住宅、商业的分区相当明确。工业区在外围,通过城市对外干道疏散,并不影响生活区。商业区在住宅之中,呈点状布局。最方便地辐射服务居民。城市整体呈带形发展,这不但使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保持较短的距离,而且能协同发展,有利于城市的分区开发。
2.等级与层次性。工业园区的住宅、商业、公用设施都细分各类级别,分别服务于不同的对象,一切处于有序状态。如规划住宅用地可分为高、中、低三种密度,分别接纳不同收入的人群。商业设施也包括不同的级别,有服务于全市的中央商贸区,服务于分区范围的区级商业中心,以及服务于500米半径社区范围的邻里中心。公园同样分为城市公园、区级公园以及邻里公园三种类型。
3.规划与经济性的结合。苏州工业园区力求充分地利用土地资源,经济地部署各类用地,而不是单纯地从艺术角度做规划。园区中最重要的一个自然元素是中央的一个天然湖泊——金鸡湖,它的面积达到7平方公里。园区规划中的一个主题思想是如何淋漓尽致地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无论是住宅大区域的设置,商业文化设施的布局,以及城市公园的规划都离不开环湖这个中心思想。除此之外,规划中还仔细分析各种外部条件,加权因子去评估每一块土地的价值。从经济上仔细测算投入与产出的资金,力求从规划上保证资金的平衡。4.完善的城市设计。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较早正式开展城市设计并按照城市设计去实施建设的一个范例。在总规和详规的基础上,园区又进行了城市空间形态规划、中央商贸区城市设计以及居民区和各类分地块的城市设计等100多项细化的规划,基本做到每一项建设内容都有城市设计作为指导。建筑师在每项单体建筑设计前都清楚地知道城市对其的要求,从而在
城市这个大的“乐章”中能找到自己应有的“音符”。
苏州工业园区在城市设计上的特点具体能从三个有代表性的区段设计中得到体现,它们分别是中央商贸区、金鸡湖周边区域和居住区。
中央商贸区
中央商贸区是一片酷似“手电筒”的地块,从靠近苏州古城的西端向苏州工业园区的中心延伸,最后朝金鸡湖呈喇叭形张开,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由于处在园区的中心,同时辐射其他区域,其形象成为园区的标志。这里以高层建筑为主,其轮廓线将构成苏州市的天际线,因为沪宁高速公路和京沪铁路都平行于苏州工业园区中央商贸区,车辆行驶途经苏州可以清晰的看到。
中央商贸区的规划设计从其与所处的城市之间的关系出发去定位。城市设计将中央商贸区的建筑轮廓确定为一个由西向东逐步升高的方案,整体轮廓呈梯形。其原因之一是西面靠近苏州古城,建筑高度应该受到限制;
原因之二是东面越靠近金鸡湖的地块其土地价值越高,因此应该适当提高这部分土地的容积率。为了打破梯形城市形态的单调感,在轮廓线上又重点做了三个节点拔高处理,形成“驼峰”式的起伏变化。与此同时南北方向也做了中间高、两侧低的轮廓线变化。
中央商贸区的地块划分基本控制在0.8公顷左右,为的是将来的建筑量比较适中,有实施的可能。城市设计按城市人口的容量测算了各个部分的面积后,按办公、旅馆、商业和商住等功能科学地布置到地块,之所以在中央商贸区外围布置一部分商住楼是为了保证节假日和夜间该区域有充足的人气。
规划规定中央商贸区内的裙房必须是商业,裙房高度统一为4层,从形态上看,四层建筑成为一个统一的“平台”,至于裙房上的塔楼高度,则作梯形渐变。建筑底层一定要设置商店,并留出3.5米宽的有盖走廊,形如南方城市的骑廊,成为连续而方便市民购物的商业街。苏州工业园区城市设计的地块细则十分详尽,除了经常的建筑退线外,对建筑物临街界面的控制也十分严格。它对建筑立面形式不做过多的限制,但对其和街道、广场的关系则界定的十分清晰,这包括:根据不同道路的性质,对建筑作出不同的退线要求;
塔楼在所在地块中的正确定位;
在主要街道的两侧建筑界面的规定等。有关建筑界面,规定位于中心街道和城市开放空间四周的建筑临界面应该平直,建筑界面应100%在红线上,不允许前进也不允许后退;
次干道则允许建筑界面80%压线;
而支路可以不作规定。此外,城市设计还规定各地块内的车辆出入口一定要在支路上,开口宽度要小于10米,其原因一是保证中央商贸区内主要干道的通畅,二是保证主要商业街的连续性不被进出的车辆所切断。中央商贸区的建筑界面控制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保证了城市形态的整体感。保证中央商贸区的建筑密度是非常必要的,但从环境效益出发,城市设计还是辟出了三块绿地,作为区内居民休闲的场所。绿地开放空间靠近地下轻轨的站点,城市设计还强调了公共站点和建筑地下空间的连通。
金鸡湖周边区域
金鸡湖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心脏”,具有无与伦比的风景资源,为此规划对金鸡湖及其四周地区的建筑和景观都作了重要的考虑。金鸡湖占地约7平方公里,规划上的定位是一个城市湖泊公园,向全市乃至周边地域的居民和旅游开房,其环湖地区将开发成为一个现代的临水区域性休闲场所。
1998年2月,园区规划建设局委托易道(EDAW)公司对金鸡湖地区12平方公里编制景观
规划。景观规划将湖分为两个大区,北区因为四周有较多的城市设施而被设为闹市和硬质景观区。南区则被安排为静区,或称为绿地较多的软质景观区。景观规划沿环绕金鸡湖岸线设置了八个景区,分别赋予不同的功能和特点,并通过绿地系统和步行系统连接为一体。这八个景区分别是城市广场、湖滨大道、水巷邻里、望湖角、金姬墩、文化水廊、玲珑湾和波心岛。湖畔景区向四周的地块辐射,将景观和四周的建筑活动融合起来。金鸡湖的景观设计获得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2003年度优秀设计奖。整个金鸡湖区域确定了两条轴线,东西向轴线是原来苏州市城市轴线的自然延伸,另一条是南北向的绿化轴,城市设计也围绕着两条轴线展开。东西向轴线的一端也就是中央商贸区,构成金鸡湖西岸的轴线格局,轴线的另一端金鸡湖东岸将成为苏州市新的文化中心,那里安排了会展中心、科技文化中心、酒店和沿街商业设施等一系列的项目。对于这一区域,城市设计的主体思想是以一条与金鸡湖贯通的中央河为核心,临湖一侧的建筑考虑到湖的尺度和空间效果,安排了一些大型的有标志性的项目。中央河的两侧安排低层和中小型的商业设施,河的南岸为休闲、运动和娱乐场所,北岸为商业街,南北二者互动,间以不同形式的开放空间,构成一个整体。
沿湖的建筑轮廓线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重点,沿湖作高低起伏的变化是必要的,但总体上看沿湖主要作低层考虑,向后则逐渐升高,这应该是金鸡湖畔建筑轮廓线的主旋律。环湖的建筑以面湖为特色,并且尽可能与湖畔的公共空间连结在一起。城市设计严格控制金鸡湖四周建筑的高度和体量,但建筑物之间的关系较松较开放。这与相邻的中央商贸区形成对比,一个是在高密度的建筑中间植入城市绿地,另一个是大面积的绿化空间中点缀低矮的建筑。形式虽然不同,绿化和建筑之间的沟通关系是一致的。
居住区规划
苏州工业园区的城市设计范围还涉及到居住区,这是一般城市都不太重视的一个部分,因为它面广量大,工作有难度。但园区的规划师认识到把居住区纳入城市设计范围的必要性,因为居住建筑是城市建筑类型中最主体的一块,放弃这一部分,等于放弃了城市的主体形象。所以园区基本上在每片居住区开发之前都先做一个扩大范围的城市设计,一方面将总体规划中对这一片区的要求细化,另一方面增加建筑形体、高度以及景观关系方面的内容。确定一个大的居住区的城市设计意象之后,再分解到地块,制定规划要点并在土地拍卖文件中体现出来,从而得以在建设中贯彻执行。这样从大的规划到小地块的城市设计相互衔接的一系列过程保证了居住区形态的完整性和有机性。
居住区城市设计的一般控制在2平方公里左右的范围,其要点是统筹各地块之间的相互关系,统筹居住和公共建筑、住宅和公共空间的关系,统筹居住区和相邻区域的关系。在东吴大郡二期居住区的规划中,城市设计方案设计了一条绿色通道把居住区中的6个地块串联起来,把它们各自设置的开放空间连成整体。所以虽然有6家开发商承担这个区的建设,最终完成的城市形态还是十分统一而有序的。白塘居住区的设计方案则协调了住宅建筑的高度和体量,特别是沿街建筑的位置和界面处理,并于南面的行政中心在城市空间上的沟通。此外,居住区的公建也从服务半径、体量、道路景观等诸方面作了较理性的布局。总结
在近十年来突飞猛进的经济发展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背景下,中国出现了许多城市新区和开发区。但大部分新区的建设效果不尽人意,有些在投入大量资金到基础设施建设后没能激发良性和持续的发展。还有一些虽然建设规模相当可观,却未能形成协调的城市整体形象。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