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例文 村支部书记先进个人事迹材料,供大家参考。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范文
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一
,男,1956年11月出生,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9年起担任党支部书记。2019年来,同志牢牢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宗旨,不断开拓创新,团结和带领村两委班子致力于加快的发展,取得了特别突出的成绩。个人曾多次被县委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所带领的党支部被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多次被评为“五个好党支部”。主要事迹如下:
一、抓领导班子建设,增强支部成员凝聚力。
同志常讲,村党支部有没有战斗力,村干部在群众心里有没有威信,关键在于支部一班人能否搞好团结,在处理事情上,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为了搞好支部团结,他始终坚持以大
局为重,做到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尤其是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后,他更是把团结作为凝聚力量的前提,坚信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政绩,日常生活工作中尽力维护班子团结,遇到事情都会征求每个支委成员以及群众代表的意见和看法,不搞一言堂,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他积极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使得村里村务、财务、党务制度及村里的重大事务得到了及时的公开,增加了工作透明度,消除了隔阂和疑虑,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其次,他高度重视党员发展工作,不断为党组织增添新鲜血液。为确保发展新党员的质量,多次派人到外边调查发展对象的基本情况和以往表现情况,注重把符合条件的年轻致富能手发展成为党员。再次,积极推进“三项制度”建设,不管天晴下雨、风吹雨打,除了下村办事、调解纠纷、到乡里开会以外,你都会在村室发现他忙碌着为群众办实事的身影,在与群众交谈了解中,不难发现,他的脸上时刻保持微笑,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
二、抓新农村建设,解决村民实际问题。
首先为解决群众农耕困难,他积极联系上级有关部门对村里的责任田进行了综合开发并修了水泥路5000多米,精建了42眼水井,地下管线30000多米,4台农业专用变压器,惠及全村村民。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紧紧围绕“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
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战略部署,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千方百计增收入、千方百计谋出路”上动足脑筋、使足劲,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抓就业促发展,解决村民就业问题。
同志经常说,“带领群众致富,是我做为支部书记的责任。”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年来,他始终将发展村里经济做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村规模小、人口少、经济基础较差,要想发展必须引进资金,而引进资金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因此他带领班子成员从土地开发入手,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为村修了路,他们相继引进塑料颗粒生产厂等大型企业,并组建了建筑装修施工合作社,不但大大地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也为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村经济正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四、抓森林工程建设,保护生态环境。
为了保护环境,加大植树造林工程,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大事,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为积极响应此号召,在乡党委的英明决策下,近几年共植树三万余株,已经初步形成了绿色林网,也切实的保护了生态环境。
同志在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辛勤地耕耘着,他赢得了群众和上级领导的好评,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面对荣誉,总是谦
虚而诚恳的说,“群众选我当书记是对我的信任,我感到自己责任重大,只有将建设的更加美好才能不辜负群众的期望。”
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二
,男,汉族,1945年8月出生,乡村人,初中文化程度,1969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月至今任村党支部书记38年。村在的带领下先后荣获省级荣誉3次、市级荣誉6次、县级荣誉8次,个人在1994年被评为市劳动模范,2019年至201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市农村“双强”党支部书记。在农村长达三十八年的工作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基层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同志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认真宣传和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团结带领该村党员干部和群众克服一切困难,自力更生,办电打井,修桥铺路,筹建市场,在全县率先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保护地无公害蔬菜生产,引导全村走上了依靠科技致富的道路。截止目前,全村种植大棚蔬菜面积达到950亩,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0%以上,村内拥有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年交易额5000多万元,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仅大棚蔬菜生产和市场交易一项,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11000元,成为远
近闻名的富裕村,辐射带动原、延、封三县50多个行政村大棚蔬菜种植2万余亩,成为大棚蔬菜行业的“引路人”。
一、抓基础设施,创良好条件。
1976年,村还是一个不足500人的偏僻小村,一条二米宽的土路,高高低低,崎曲不平,人称“三蹦村”,晴天时车在路上蹦,人在车上蹦,心在肚里蹦,遇到了下雨天,寸步难行。拉平车走,五个人拉不动千斤货物,推自行车没有步行快,大半截路还得扛着自行车。村里没有电,每到晚上,群众都在煤油灯下苦熬黑夜,田地里没有一根线,没有一根电线杆。浇麦靠人工水车,遇到了干旱年月,井水干枯,群众只有靠天吃饭,粮食亩产量只有200来斤。在那个拿工分吃粮食的岁月,群众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极度匮乏。只是梦想着能用上电,家里的生活一切会改变,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年底用上电,让家家户户的灯亮,让田地喝个饱。村两委决定后,马上行动。拍板第二天,他就奔赴郑州,通过关系买到一吨铝线,在那计划经济的年代,一次条子只能买回一吨。这样,他五进省城,饿了啃玉米面馍,渴了就在街头饮口凉水,困了,就在街头露宿。尽管这样,他的心里还是甜滋滋的,总共买到四吨铝线,离全村的盼望近了。紧接着,又用半月的时间把低压杆全部栽上,三伏暑天,干部群众热情高涨,大家的脊背晒得黑油油的,脸晒得黑红。拉线扛线,片刻不闲,浑身有用不完的劲,没有人喊苦嫌累,个个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
就这样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村每一户村民都用上了电,灯亮了,群众的心亮了。他们说:“没有咱支书的辛劳,没有支书的带头,还不定猪年马月才用上电呢!”平凡的话语,诠释了党的领导在群众心中的地位。
家里用电解决了,但庄稼地里的还不能灌溉。因为地里虽有动力电,但没有足够的水井,他就再次召开村两委会议,决定一鼓作气,再打20眼机井。那一年,适逢党的政策好,对农村办电打井有倾斜,全村青壮年劳力拉着平车到拉石料,大家自备干粮和水,五天五夜来回一趟。在打井的30余天时间,他与打井工人吃住在工地,时刻处理打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到12月底,全村水浇地共打机井22眼,村里的粮食再也不靠天吃饭了,第二年,他又托关系买来化肥,配合浇水,当年小麦亩产达500-600斤,麦垛堆积如山,产量翻了一番,交公粮任务完成了,群众分的粮食多了,集体也有了收入,全村群众欢欣鼓舞。
在年终的群众会上他宣布:从今以后,村结束了不通电的历史,点煤油灯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他将一心一意为全体村民做事,不谋私利,与大家同舟共济、同甘共苦,努力使摆脱贫穷。
电通了,农田的基础设施改善了,村里也稳定了。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许多村民的家里有了积蓄,脱了贫,乡亲们高兴得合不拢嘴,自然一些人也产生了小富即安的现象,觉得该缓口气了,开始沾染了一些不良习俗,搓麻将,搞迷信活动,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样让群众跳出这个怪圈呢?这个问题一直成为萦绕在他头脑的一件大事,怎样让村民致富?
二、抓经济建设,寻致富门路。
村种菜具有很久的历史,但多年来东一片,西一片,分散零落,形不成规模,生产技术也很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实践使他深深体会到,要想把全村经济搞上去,就要树立商品观念,就要把搞好全村的蔬菜生产当作重头戏来抓。他把村两委召集在一起,利用多种形式引导教育群众要想方设法挣钱,啥来钱种啥,啥值钱种啥,要克服落后守旧思想,要敢于创新。
1988年,他数次到农科院考察,又到寿光、扶沟等地学习经验,请教问题,下决心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大棚蔬菜种植,让农民快速增收。建塑料大棚需较多的资金,购竹竿、石料、铁丝,许多群众手里的积蓄不够,他就发挥自己熟人多,关系广的优势,找乡领导,找县领导,磨破了嘴,跑细了腿,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从县工商行争取贷款20多万元,谁建棚给谁家贷款2019元,不用交利息,仅此一项他就给群众贴进利息2万多元,这样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同时,村内又给予政策扶持,凡种棚户给予排灌便利的地块,在计划生育政策上给予倾斜,在宅基地划分上给予倾斜,减去两人义务工等一些措施。由于措施得力,当年,村就建起了由党员干部带头,群众部分跟进的近40多个大棚,当年人均收入达2019多元,诱人的经济效益,吸引了观望
者的眼球,第二年全村掀起了建大棚的热潮,达到每户一棚,规模种植引来了山西、湖北等客户前来驻村收购,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1997年,户均存款都在万元以上,当年,村获“省奔小康科普示范村”和“市农村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他们用“走出去”的政策来扩大种植规模,将自己村的姑娘嫁出去在婆家建大棚,自己村的媳妇带动娘家人建大棚,这样,大棚种植到应举乡等50多个村庄,面积达3万多亩,菜农经济收入达1亿5千万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苦尽甘来,回想起卖菜难那段经历还难以忘怀。1993年5
月20号,由于道路不通畅,还没有蔬菜批发市场,外地客户还不知道这里有堆积如山的瓜果蔬菜,菜农们看着一车车鲜亮的瓜果卖不出去,愁眉苦脸,大家把目光又集中到的身上,当天下午,他带领村干部将菜农的瓜果过秤装车拉到郑州蔬菜批发市场。第二天,瓜果销售一空,菜农绷紧的脸舒展了,他们和党支部贴的更近了。
1994年,村在全省农村率先实行“协会+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刚成立时都是本村村民,为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公司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菜农的优惠政策,规定协会成员购买竹竿、塑料布、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优惠5-10%,公司成员可以免费参加培训、免费赠送科技资料、免费收看科技录像带、免费借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