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

时间:2022-07-29 19:10:09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3篇

【篇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

文化自信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
作者:吴凯雷
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4期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在发展和演革的历史进程中展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至今仍然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世界与日常生活,并在世界舞台日渐发挥它的应有作用,其辉煌的历史成就和显著的现代意义足以让我们感到自豪和自信。我们的文化自信,是来自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所开展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是包括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论从内容特质、时代价值,还是国际影响方面,都彰显了独特的魅力,是我们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我们积极探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道路。

        关键词: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进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大会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 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段话指出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总结出支撑我们文化自信的三个来源:中国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后二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新文化,它们对于振升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意义自不待言;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

        (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指涉范围异常庞大,“文化”这一概念的界定历来见仁见智。《现代汉语词典》从三个层次理解“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泛指文字能力和一般知识:学习文化/文化水平。学界一般引用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关于文化的定义,文化指“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传统文化则是指在一个民族中绵延流传下来的文化,任何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体现为有形的物质文化,亦表现为无形的精神文化,如人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心理特性、审美情趣、价值观念,等等。至于中华传统文化,学界仍未、以后也难以达成一个统一的定义。根据上述理解,我们只能大致认为,中华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指那些流传至今仍具有积极意义的传统文化,当前学界惯用的“传统文化”一词大多就是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即认为我们所指的“传统文化”当然是那些传统优良、仍有价值的文化。学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诸多形象表达,比如“根”和“魂”、精神家园、精神命脉、精神脊梁、精神基因、源头活水,等等。这些形象表达实际上蕴含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社会继续发挥作用的期待和自信。

【篇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

高职语文课程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丛何

【期刊名称】《文学教育(上)》

【年(卷),期】2018(000)010

【摘要】现今许多高职院校对语文教学重视不够,拥有语文类课堂的高校寥寥无几,且往往压缩了学时,严重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而学生也因为重视技能的学习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对于语文课程往往不爱听也不爱学.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则改变了这一现状.本文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入手,将高职语文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动态有机的融合,使学生从忽略语文到热爱语文,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只闻其名转化为耳熟能详,真正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总页数】2页(110-111)

【关键词】高职语文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文素养

【作者】丛何

【作者单位】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职高语文课程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J], 赵娅梅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探析 [J], 张宏

3.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困境与突破 [J], 温小军

4.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审视 [J], 温小军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实践样态与改进路径 [J], 温小军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

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
作者:王宁 周以涛
来源:《文教资料》2019年第09期

        摘 ; ;要:
当前,我国小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传统、元素不足的特点,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英语时不能很好地把自身学习的知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基于以上原因,创新融汇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英语课堂刻不容缓。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增强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养成对比中西方文化的习惯,有选择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为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英语教学 ; ;中国文化 ; ;文化渗透

        伴随着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了弘扬民族精神的一面鲜明旗帜。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学英语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英语这一国际性的语言进行深度融合,赋予英语教学新的时代内涵,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过程中一方面灵活掌握英语,另一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得更加透彻,更好地做到平衡和兼顾。

        一、文化融入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都进一步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地位,强调必须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前学校教育中。英语已经超出了语言范畴,它已经不单单是一门语言,而是一扇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也是对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科目。基于小学生具有的特点,他们的思想还不是十分健全,人生观十分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在授课时如果过于强调西方的文化,而对中国传统文化视而不见,就会导致学生忽视文化的多样性,因此,英语老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有效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计出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英语精品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从小树立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识。比如以七夕为主题,可以设计七夕故事的话剧、七夕故事英语绘本、七夕英文诗词经典诵读、研学旅(牛郎织女洞英语介绍)等,这样一方面创新英语课堂,让英语课堂充满中国元素,另一方面能够创新英语教学资源,让英语学习不再枯燥单调。

推荐访问:中华 法治 文化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