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做一名合格医务工作者 优秀医务工作者评选方案,供大家参考。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医务工作者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不能用时间和金钱的多少来恒量。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观念,因为观念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
医院的工作特点是:严肃性.科学性。人文性。复杂性。精细性。严肃性是指人生命的唯一性和不可逆性,科学性是指医学知识的积累和医院现象的随机性,人文性是指温心关怀和教育引导,复杂性是指医务人员结构的多样性和疾病发展的不规律性,精细性是指医疗技术的精益求精和服务细心到位。只有认识了医院的这些特点,医务工作的特性,做到病人第一,质量至上,乐于合作,主动服务,具有奉献精神,就是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医务工作者
早在上一世纪初,卓越的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就非常尖锐、切中要害地指出: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这三道难题至今依然困惑着现代医学及医疗的发展与改革。
为此,我们也许可以强调三个问题:
一、医学是人类情感或者人性善良的一种表达,进而成为医者的社会责任
1998年,我在一本我的《一个医生的哲学》(中国文联出版社)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可以认为医学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是维系人类自身价值,并保护其生存、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自从有人类开始,便有了医学。尽管它的起动是原始的、落后的,甚至是自然性的、不自觉的,如对出血的局部压迫、病灶的烧灼、针砭等。也会遇到缺乏人道的“医疗”服务。但救死扶伤毕竟为人性善良的体现,进而成为文明社会的一种责任。
林巧稚大夫曾说过,医生要永远走到病人床边去,做面对面的工作,要看病人,而且要把检查结果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然后做出诊断。
如果把医学当作一个纯科学,那就很危险。因为大家都知道,纯科学、纯自然观念将导致机械唯物论、存在主义.解剖有变异,生理有动态,同病有差别,不可以完全用各种数据和结果去解释患者的病征或“生活体验”。患者是按照其生活和自身体验看待功能障碍或问题的,这和医生的思路不相符合。所以医生必须要理解病人,要体察病人的感受。
鉴于医学的学科特点,作为一个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遵循两个原则:
一个是科学原则。就是要针对病情-—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疗方法、技术路线等来做判断.
一个是人文原则。针对人情,不是我们一般讲的人情,而是病人的心理、意愿、生活质量,个人与家人需求。这两个原则都考虑到了,才是一个好的医生,才是正确理解了医学的真谛。
因此,我们在选择诊治方式的时候要兼顾双方,既要保证有效性,也要保证安全性。这个方法,这个手术适合这个病人和他的病;而不是让这个病人和他的病适合你的方法,你的手术.一定要把最有把握的方式给病人,病人也应该是情愿接受的方式才是好的。
以前我们经常说这个病人适合什么手术,那个病人适合什么手术。这不全面。病人和他的病这是两回事,我得的阑尾炎和你得的阑尾炎不完全一样。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法,应该考虑四个因素:病人和疾病,医者和医法,这四个条件完全适合才是最好的方法.请注意,是四个因素,不是什么疾病适合什么医法两个因素。这其中体现了“两个人”—-病人和大夫,
两个决定的因素.
作医生,要做到“通天理、近人情、达国法”.
通天理;就是要掌握自然规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近人情,是要了解并知晓人的思想、意识、情感、意愿;达国法,是要符合诊治原则、规范,以及技术路线、方法技巧,也要包括有关法令、政策。
二、医学或医疗的局限性与风险性并存,求索与循证永无止境
医学有两大特点:
医学有很大的局限性。医学的局限性在于医学的特点是研究人类自身,而人类自身的未知数最多。另外医学有很大的风险性,医疗的特点是在活的人体上施行诊断和治疗。
真正的医学发展是在近100年,所以是很慢的。实际上我们对病的认识是很有限的,我们可能治好一个病,但是我们对整个疾病还不认识。
1981年发现AIDS,非常的问题,艾滋病不啻于一个巨大的人类灾难.2003年出现了“非典",也许明年又会出现一个什么,可能不知道。可能会有更新的、更疯狂的疾患向人类反扑,这是我们认知的一个局限性。
认知是相对的,也许是片面的,过后可能是错误的。医学原理也会如此。科学并不说“我什么都知道”,科学只知道一部分.“包治百病”肯定是谎言。
对病人说话要留有余地.什么都能治,就意味着什么都不能治.
没有任何副作用,就意味着没有作用。列宁说过“从来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方",他说得很对。有地摊卖治脚气的鞋垫,说穿一星期脚气就好了,你相信吗?肯定不应相信。
杨乐是一个数学家,他说一个人可以强过10个人,或者是100个人,但是不可能跨越几十年、几百年.因此在我们治疗中就不要以为什么病我们都会治好,我们更多的是帮助病人减轻痛苦,从情感上给他以关怀。治疗并不总意味着治愈某种疾病,有时候意味着体恤、减轻痛苦。医生的注意力要集中到患病的人的体验上,而不仅仅集中到疾病的过程本身。
我们在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时候,,实际上受到很多的限制。真理实际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真"的一种共识,就是大家都认为是这样的。关于什么是真的共识?不过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的状态,而并非是科学和客观的准确性。这是美国哲学家罗蒂(1932~2007)说的。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1949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莫理茨(Egas Moniz,1874~1955),他提出前额叶脑白质切除术治疗躁狂症精神病,1942年~1952年,美国有万余名患者接受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
现在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已经把人类的基因图绘制出来了,我们现在可以用HPV 疫苗预防宫颈癌,保护率达到70%。也研制了很多有效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癌药,但是作为一个医生、作为医学,你最好宁愿怀疑,切勿允诺.
基础医学家说,我们将可以做到“3P”,即预测(Prediction)、预防(Prevention)和个体化(Persinalization),这当然是令人鼓舞的目标,但也许只会在若干时间,或者最终也难以实现。临床医学家则不得不说,我们只能说另外的“3P”,大概(Probably)、可能(Possibolly)和期望如此(Prospectively)。
《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Fabre,1823-1915)说:“不管我们的照明灯烛把光线投射多远,照明圈外依然死死围挡着黑暗.我们的四周都是未知事物的深渊黑洞……我们都是求索之人,求知欲牵着我们的神魂。就让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移动我们的提灯吧。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面目被认识清楚,人们最终也许能将整个画面的某个局部拼制出来……。”
也请注意,如此做也是整个画面的某个局部!
三、保持对医学人文的眷顾,善于和病人交流,建立和谐的医疗
现今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更要求医生要将科学和人文交融起来:‘要有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谐的相互关系、健康的身心状态。’我
们有时间去琢磨一下,我们是不是都具备了这些,如果没有具备,我们要充实自己。
印度的一位湿婆大神,具有三重身份、三重性格,是男、是女、是半男半女;于是有创造、修复、破坏三种行为。我认为医生,实际上要像湿婆大神,我们要去破坏,比如切掉肿瘤;另外还要修复,包括重建。也就是破坏有病的东西,修复一些不够健康的东西,创造一些更好的功能、更好的东西,这是医生的职责。这需要医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修养.
医学大家张孝骞说“病人是医生真正的老师。"
因此我们要敬畏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且只有一次。我们要敬畏病人,因为他把生命交给你。我们要敬畏医学,因为医学是一个未知数最多的瀚海。
一个医生要体现你自己的美德和价值,大概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克己:暂时撇开单纯个人利益;
利人:维护和促进病人的利益;
同情:要体察病人的痛苦,并减轻解除痛苦;
正直:要一视同仁,要终身献身于事业。
医生的价值就是人类的价值。
诊治中的哲学。诊治中的正确与错误,包括责任心、技术水平、临床经验,以及思维能力和方法,后者便是哲学。决策是思维、判断和设计,科学探索未知,哲学从事思辩。
比如一个完美的手术,技巧只占25%,而决策要占75%。什么是决策?很好的病历采集,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术设计,术中的应急措施与方案,术后处理与随访等等,都是决策,这个要占75%。手术中技巧占25%,当然也是很重要的.
专业和技能的学习固然很重要,但是人文修养和哲学则具有根本性、终身性,所以不要把自己限定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内,我们要学习的很多。
也许我们不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或者我们太看中知识和技术,而对职业的洞察、对职业的智慧、职业的精神,我们会显得有点空洞和苍白,所以我们要予以弥补。
结语
最后,我想以几句话做为结语:
●威廉·奥斯勒说,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它是一种专业,而非一种交易;它是一种使命,而非一种行业;从本质来讲,是一种使命,一种社会使命,一种善良人性和友爱情感的表达。
●医生必须有整体的眼光与宁静的心灵。临床工作三条基线是:心路清晰、心地善良、心灵平静.
●未来的医学,医生和公众要接受以下三项可以认为是乐观的指标:
承认生命质量的重要性
“自助"或自我保健意识,预防为主,全社会关注
宽容与和谐,人道与公平,医生和病人,富人和穷人。
避免知识傲慢、技术傲慢、金钱傲慢、权利傲慢,做一个正直的医生。
●医生载负、体现着社会的精神道德底线,医生、公众与社会都应该维护它。
●我们要保持对医学人文的眷顾,营建医学活动的理性境界,完美天使的形象,赎救仁爱的诺亚
当前医疗环境下如何坚持做“人文”医师?
1。不管患者身份如何,尊重他。
2.不管你今天心情如何,切忌把个人情绪带到诊疗工作中。
3.医患交流中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态度。
4.努力让患者感觉到你的主动和关怀.
5。对疾病的诊疗规范思路清晰,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轻易改变立场。
6.对待患属的合理要求,应该尽量满足。
7.在坚持诊疗原则的基础上,多从患者角度上考虑问题。
8。真诚是化解一切误会的有力武器。
9.掌握好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平衡点。
10.努力让患属清楚了解他应该了解的信息。
11.对待医闹事件,能寻求合理有力的解决途径。
12。时刻保持豁达、健康的心态.
13。尽量跟每一位患者成为朋友。
附言我们要敬畏生命,因为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要敬畏病人,因为他把这唯一的一次生命交给你;我们要敬畏医学,因为医学是一个未知数最多的瀚海“我希望遇到一个能够真正关心我,愿意了解我的医生,我希望遇到一个不会在乎我是谁,不管我又没有钱的医生,我希望遇到一个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的沟通,不会连看都不看我的医生,我希望遇到一个真正懂得爱,能从我微小的一举一动中洞察我的心的医生。.。.。。”
这是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一个台湾网友写的一篇朴实的短文.
文章写的朴实,就像我们心底希望的那样。但是,读完后不仅感慨,目前的医疗环境,能达到这些“希望"的医生比例,等同于恐龙在生物界的比例.只是人们心中依旧隐怀着这样的希望,虽然一旦进入那个“冷漠”、“官僚”的医疗世界,大多还是以碰壁收场。
然而,即使是在医学“科学主义"至上风行的今天,对病人的温情和关怀,恰恰可能是挽救尴尬境地、打破恶性循环的良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主旨就是让医学回复温情,让医疗变的更加有序和减少浪费。“还医学以人道主义”,让医学再次“以病人为中心”,这样的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采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不合理的行医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态度和心情,与其抱怨社会不公,处世艰难,不如返躬自省,如果我们真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许多烦恼。方舟.
人文社会科学成我国医学生必修课
今后,我国学生必修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这项旨在全面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培养跨世纪的医药卫生人才的规定,已经写入《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记者从教育部、卫生部日前印发的《标准》中了解到,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和医学伦理学课程,课程计划中还要安排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标准》还专门注释,行为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医学伦理学课程,通常包括心理学、社会医学、医学社会学、医学伦理学、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学、卫生事业管理等学科的内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通常包括文学艺术类、医学史等知识内容。
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对医学生的要求是:要珍视生命,关爱病人,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将预防疾病、驱除病痛作为自己的终身责任;将提供临终关怀作为自己的道德责任;将维护民众的健康利益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医患关系陡然紧张,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开设医患沟通学必修课程一直被认为是能解决当前医患难题的良方,是意义重大的事情.
据了解,欧美各国医学院校都将医学人文学科作为医学教育的必要内容,提出医学人文学科是培养高素质医生的基础。美国许多医学院属于专业学院,学生在本科毕业后进入医学专业学习,他们在本科阶段已学过医学人文课程,因此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
据悉,该《标准》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为适用对象,教育部将根据此《标准》组织开展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的认证工作。
着力践行大医精诚精神努力塑造医者仁心风范
借电视剧《医者仁心》热播之东风,全院也掀起了诠释医者仁心践行大医精诚的浓厚氛围.在医患矛盾日趋紧张的今天,我们讨论医者仁心,就是要重塑医者仁心风范,融化医患之间的坚冰,真正实现医患之间的和谐,像剧中武明训与钟立行一样重新找回希波克拉底誓言给予的崇高与责任,找到并践行“医者仁心”的职业信仰。笔者认为,医者仁心是医德的精髓,也是我们医务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刻要践行的基本原则。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序中说:“人命至重, 有贵千方。一方济之,德愈至此.”这种“大医精诚”的医德精神, 自古以来便被救死扶伤的医者奉为圭臬。坚持发扬崇高医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这种优秀传统医学伦理精神。深入探讨这种“医者仁心"精神的内涵,笔者认为大致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救死扶伤的使命感
对于广大医务工作者而言,防病治病,救死扶伤,增进人类健康,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病人的健康高于一切,医治病人疾痛是医务人员的首要责任和神圣义务。我们要把把解除病人痛苦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更加主动、热忱地做好工作;也更会在防病治病工作中自觉抵制不正之风,在调节与病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自觉履行医德规范。其实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在工作中也希望能够得到患者的理解与体谅,也常常抱怨有些患者无理取闹。可是假如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当我们转换为患者或家属的角色时,却希望得到医务人员特殊的照顾,希望自己在检查、治疗时都能备受关照.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医者生命攸关,“医本活人,学之不精,反为夭折;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更是充分说明了医学的博大精深,医者的任重道远。患者将他们的健康和生命托付给我们,我们应当用一生对白求恩精神的坚持来回报他们.
2、“医者仁心”的良心感
弘扬以仁爱为核心的医学伦理是医学进步的基本条件和重要标志,治病救人、“为医者仁”等伦理道德规范应当成为我们自觉继承、努力恪守、不断发扬光大的“信念”.好的医德信念一方面来自于个人修养,更重要的来自于传承。事实证明,一个缺乏医德良心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个关爱病人、建功立业的优秀医务工作者;而凡是真诚治病救人、在医学任何一个领域颇有建树的医务工作者都具有较强的道德良心感,他们用实际行动捍卫着对医学的忠诚,把精力完全投入到医学事业上。六安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徐皓同志,视患者如亲人,处处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他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的忘我工作,一切为了病人,一切给了病人,压力和挑战都留给自己,积劳成疾,用自己的仁心与坚持为患者解除痛苦,继承和发扬着不畏劳苦、顽强拼搏、救死扶伤的精神,传承着为医者的道德“良心”,传承着坚定的道德“信念",这需要非凡的毅力和勇气,更需要信念和智慧的支撑。他用自己的实际
行动为医者仁心做了最好的注解。
3、审慎敬业的理念观
医学伦理学的理论、规范来源于实践,是对医学实践中的道德关系、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概括和说明,是在长期的医疗活动中形成、发展的,而来源于医学实践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又对医学活动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审慎敬业是职业道德的普遍要求,其在医德行为中作为医德义务、良心的补充,对实践医德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医者应严于律己、坚定信念,牢固树立“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高尚情操,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更应该时刻保持一颗“仁心",时刻以“病人”为本,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实践人文精神的回归,树立新时期良好的医德医风。医务人员是否具有审慎敬业的道德修养,与病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它既是医务人员内心信念和良心的具体表现,也是医务人员对病人和社会履行道德义务高度责任感和强烈同情心的鲜明体现。2005 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吴孟超院士说:“只要能拿得动手术刀,我就会站在手术台上。如果能倒在手术台上,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但是,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不能保证完成手术的话,也决不再上手术台,我不能拿病人的生命逞自己之强."说的多么好,大医精诚,这就是一代医学大家对审慎敬业最好的诠释。
4、淡泊名利的奉献观
任何时期的医学道德都要求从业者淡泊名利、甘于奉献、发扬救死扶伤的“大医精诚”精神。但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毒素不同程度地侵蚀着社会的各个领域,医疗行业也不能幸免.曾几何时,少数医生遵奉金钱至上的错误理念,忘却了自己的神圣使命,收受“红包"、索取“回扣”、小病大治等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使医生圣洁的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医患关系也日益紧张.这不仅是医者的悲哀,更是医疗行业的悲哀.在这种形势下,恪守淡泊名利奉献精神就显得格外重要。吴孟超院士说:“医本仁术,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医生之于病人应该像子女视于父母,其首要不在于手术做得如何漂亮,如何名扬四方,而在于如何向病人传递亲人般的温情”。让我们时时重温这段话,用我们的仁心、爱心、细心、耐心去温暖患者那饱受病患折磨的心灵。
“医者仁心”四个大字,诠释着“医无德者,不堪为医”的中国传统医生职业理念。作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护人员,其道德和作风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精于专业、诚于品德”,“大医精诚”的古训应该重新成为塑造医者仁心风范的标杆,“白衣天使"的称谓也将永远激励着全体医护人员弘扬医学伦理精神,为广大患者精诚服务。彪炳千秋的“大医精诚”伦理精神,必将在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实践中散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如何做好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医务人
员应不断加强医德修养
我们要想做好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工作,应首先从医务人员不断加强医德修养入手。社会主义医德是医务人员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其基本要求是救死扶伤,关心病人,工作严谨,认真负责,讲究医术,慎言守密,一视同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医德修养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医德原则规范的认识和实践,使医务人员形成稳定的区别善良与丑恶,光荣与耻辱,高尚与卑鄙,诚实与虚伪等方面的内心信念,以此调节个人行为,使其符合医德要求,在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都能自觉地按一定的医德原则行事。
1 加强医德修养的重要性
1。1 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患者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着各种社会联系的人,他们把减轻病痛与生存的希望寄托在我们医务人员身上。在诊治过程中,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存在多方面联系,对疾病的治疗,生活上的照顾,心理上的调节,要做好这些工作,对每个医务人员来说,必须要有高尚的医德修养,发扬高度精神文明才能实现。
1.2 是适应
社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医疗观念、服务对象、服务形式和内容都必然出现一系列新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使医德的内涵不断延伸和扩展,医务人员只有不断加强医德修养,适应这一变化和医德标准的更高要求,才能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
1。3 是医院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给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新课题,医院要发展,除引进先进医疗器械设备、开发新技术和培养人才外,最重要的一条是挖掘内部潜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以热情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良好的医德医风去赢得患者的依赖,争取最好的社会效益,最大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自身发展。
2 如何加强医德修养
具体体现在以下四种精神的培养和锤炼上。
2.1 敬业精神医务人员是否有敬业精神,这是衡量医德修养的重要标志。医务人员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作为自己工作的根本宗旨。其责任心应体现在诊治过程中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病状、急救时机,使病人得到准确、及时的诊治.
敬业精神还要体现在热爱自己的岗位,不论是医疗或护理,爱岗就要做到“四勤”。一是“手勤”。对病人进行体检时,该查的部分必须全面亲自检查,为准确诊断掌握第一手依据,及时认真做好病案记录。二是“嘴勤”。对住院病人要勤问,尤其是住院病人更加勤问,掌握病情变化,用药反应,及时修正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三是“脑勤"。在医治过程中要肯动脑,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四是“腿勤”。要认真执行三级查房制度,经常深入病室,
了解病情,做到心中有数.
2.2 精益求精的精神钻研技术业务。精益求精是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作为医护人员,任何时候都不能满足现状,要永无休止的学习研究刻苦钻研新技术,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实践自己的道德责任。对技术的精益求精,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刻苦钻研精神,结合临床开展新课题研究,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吸收新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临床实践,更有效地为患者服务。
精益求精的精神,要求我们医务人员要有谦虚谨慎,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由于个人所受教育、临床实践和个人努力情况存在差异,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见解也不同,所以医务人员
之间应取长补短,戒骄戒躁,也是提高医疗技师技术水平的重要保证.
2.3 人道主义精神发扬人道主义精神,救死扶伤,维持病人生命,增进人类健康,积极同疾病作斗争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天职。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人与人是平等的,病人具有获得治疗的权利对医务人员来说是人类道德要求。医生对就诊的病人应一视同仁,积极医治病痛,决不能因病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经济收入的多少而持以不同的态度。
2。4 奉献精神
医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可以看到某些医务人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错误地认为白求恩精神过时了,人生价值取向偏向了金钱,损害了医务人员在患者心中的形象和信誉。
对医务人员来说,医德修养是终身的任务。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医务人员应在医疗活动中用社会主义医德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医德修养,增强履行社会主义医德义务的自觉性,从而达到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医风纯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