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规划布局方案(全文完整)

时间:2022-08-01 13:5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规划布局方案(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规划布局方案(全文完整)

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规划布局方案5篇

第1篇: 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规划布局方案

地摊经济浅析

第17组 陈万飞 石宝林

一、什么是地摊经济

1、地摊经济的概念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由于其非合法性存在而被视为城市里的边缘经济形式。
地摊经济一直由于影响市容环境而不能堂皇入室,但地摊经济有其独特的优势,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有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呼吁政府予以疏导,从而让其发挥正面作用。
地摊经济由来已久,只是城市未给予完全的合法化,是处于一种边缘经济。在全国各地,沿街叫卖的小商贩和城管这对“天生冤家”已经“斗智斗勇”了几十年,从“猫捉老鼠”到暴力对抗,一幕幕市井短剧,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眼光中不断上演。
  不可否认,“地摊经济”在便利一部分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给城市管理带来一些麻烦。然而,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就业困难加剧的背景中,解放“地摊经济”意义重大。它不仅可以拓宽就业渠道,也可使作为弱势群体的小摊贩以极低的成本维持生存。可以说,“地摊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不但可以解决很多人的就业,还能满足普通百姓的生活需要,活跃城乡交流。在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就有以九龙旺角、佐敦等地为代表的庙街夜市,每天都是人流不断。据介绍,仅台湾地区就有摊贩44万余人。

2、西安地摊调查

2009年西安市社科院研究员张永春作了一个关于西安摊贩生存状况的调查,张永春在雁塔区、碑林区、新城区一些代表性的街道,以抽样访谈、问卷调查的方式搜集资料,共对100名摊贩进行了访谈,并发放、回收100份有效问卷。主要从摊贩籍贯分布、工作时间、收入与消费、生活状况、休闲娱乐、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方面展开。调研数据显示,西安摊贩的工作环境差,职业风险高、稳定性差,但他们的职业满意度相对较高。“12月1日起,西安市政府展开听政声,察民意,献良策活动,把市民需求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张永春希望自己的调研结果能使社会及政府部门对摊贩的生存处境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同时也为摊贩和城市和谐发展,提供一个思路。

这次调研,张永春发现西安街头的摊贩中,陕西人最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8%。摊贩受教育的水平普遍不高,初中以下学历的占75%,高中学历的占20%;
拥有大学学历的占5%,属于大学生临时摆摊,勤工俭学。

调查显示,西安摊贩中,一周工作7天的占82%,其余属于在周末、节假日的零散型摆摊。

所有参与调查的摊贩中,70%的摊贩每天工作超过11个小时,大多是从上午11时至12时开始摆摊,晚上10时至11时收摊。

在摆摊地点方面,有26%的人每天不一定待在一个地方,哪里人多往哪儿去,74%的人选择一个时间段内在固定地点摆摊

调查显示,月纯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摊贩占27%;
月纯收入在1000元至2000元的摊贩,占41%;
月纯收入2000元至3000元的摊贩,占32%。摊贩冬季的收入比其他三个季节差一些

在居住流动性方面,62%的摊贩来西安后换过3次以上居住地点。所有被调查者中,在西安租房居住的摊贩占92%,6%的摊贩是在亲戚家里借宿,2%的摊贩是西安人,住自己家里。有的摊贩在城内摆摊,为了房租便宜,住到城市郊区,每天骑自行车进城摆摊。

92%的摊贩认为自己家庭关系比较和谐,只有8%的摊贩感觉不和谐,不和谐的原因集中在夫妻关系、照看孩子、赡养老人方面。

二、地摊经济有什么特点

1、非合法性,尽管地摊经济存在由来已久,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物物交换,但其一直未得到法律上的认可并取得合法地位。

2、低成本性,摆地摊无需工商注册,无需交房租,无需支付雇佣工资,无需交税。摊主只需支付购买批发商品所需要的资金就能开张做生意

3、廉价性,低成本性决定了地摊商品的廉价性,由于其成本低,摊主无需高价出售商品就能获得利润,这也是地摊经济能够生存的重要原因

4、规模小、非正式,地摊经济的规模一般比较小,一个地摊只有一到两个人经营,经营的商品种类少,数量也不多,没有正式的组织结构。

5、流动性,地摊经济的经营没有固定的地点,也没有固定的时间,其经营方式灵活,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全凭摊主自由决定。

6、从业人员数量庞大,据有关统计,目前全国共有3000万人从事地摊生意。

7、利润低,由于单个地摊主所经营的商品规模小,且价格低廉,这就决定了地摊经济总体上的低利润性。

三、 发展地摊经济的好处

1、便利市民的就近生活购物,降低交易费用。

调查发现大部分市民对地摊经济的存在给与了肯定的态度。在居民小区的聚居地设置早市、夜市在行人较多的路边、道口、工棚区等售卖日用品,而且最佳销售时段掌握得特别好,这些都大大方便了消费者。他们可以在晨练结束或下班时以较低的价格顺便买回蔬菜、瓜果、粮油及其他各种小商品。地摊流通费用低,不需要购置固定资产,不用租店铺,几乎不用纳税,只需少量流动资金就可灵活经营。同质商品售价较正规商场低,消费者可以较低的费用获得较大的效用,节省双方的交易费用。

2、促进低技能人员就业,缓解就业压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一些既无资本又无技术的穷人来说,选择到有市场前景的地方做小摊小贩是无奈而又积极的生存行为。只要城市化进程中有大量穷人存在,而某些穷人又不甘于贫穷,那么现代发达城市的地摊经济就不会消失。允许城市存在地摊经济,实际上就是给低收入人群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存状态的机会。它可以解决农民工、下岗职工和一部分就业困难的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和稳定。摆地摊属于一种灵活就业、非正规就业形式,由于就业门槛低、对技能和资金需求一般都不高,行业和门类庞杂,包容性强,对不具备就业竞争优势的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很大选择余地。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下岗职工再就业经验表明,摆地摊等灵活就业形式成为再就业的重要途径。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已有70%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灵活就业领域,而且其中有近三成人员从事过地摊经营。目前,正在从事摊贩经营的劳动者大约有3000万,地摊对拉动就业功不可没。

3、丰富城市文化

日本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指出,一些不入流的经济形式,却是多姿多彩的经济马赛克。摊贩经济能营造一种特殊的城市街头文化,让游客和市民感受地方的特殊风味。北京、上海等地兴起的“创意市集”就是一群有才华的艺术家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集体摆地摊,展示出售自己的作品和创意,就是地摊文化的一种升华。纵观世界各地,但凡有底蕴,有文化的城市,“地摊经济”都较为发达,它不仅仅是一个商业聚集,更是一道人文景观。

4、带动作用、

一般有摆卖地摊的街道会比较热闹与繁荣,廉价的地摊可以吸引消费者前来聚集,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一定程度带动周边正规商铺的人流,另外,地摊经济也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5、有利于推进创业

开工厂、办企业是创业,打工、做劳务是创业,摆地摊、走街串巷也是创业。而且摆地摊因为风险小、见效快、机制灵活、进退方便,受到广大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喜爱,许多成功创业人士都有过摆地摊的经历。

6、迎合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是对城市消费层次的有利补充。

地摊经济”也是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拉大,低收入阶

购买力低,对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小,买东西时对价格精打细算,地摊商品相对

低的价格正好适应了这部分人的需求。这也是地摊经济长期存在的市场依据。

四、现行地摊经济状况的弊端
1、影响市容,阻碍交通
地摊的流动性较强,摆摊地点往往选择在交通主干道两侧、人流量大的商业中心区或大型社区的门口。摊贩占道经营会影响交通,摊点的随意摆设也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市容。
2、造成环境污染
摆地摊过程中会给环境造成污染。例如,塑料袋的白色垃圾随地丢弃,烧烤浓烟肆意飘散在空气中,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洁和美观。

3、威胁社会治安,加大城市的管理难度
南方日报曾经报道过,两位摆地摊的小商贩为了占据有利位置而互相竞争直至大打出手,两人受伤的同时还伤及了前来劝架和过路的市民。一些缺少法律意识的小商贩对前来劝告的城管工作人员也以武力对抗。例如,买早餐的商贩将翻滚的油泼到城管的脸上,烤羊肉串的用刀伤人等。类似围绕摆地摊发生的暴力事件屡见不鲜,需要引起政府城管部门的格外重视。

4、商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侵害消费者权益
在地摊上售卖的物品大多是一些较为低档的廉价商品,其中不乏假冒伪劣、质量低下的商品,会扰乱商品市场正常的运行秩序。由于地摊的流动性,商品售卖者对商品的质量缺乏售后服务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5、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影响市民的休息、学习及工作

摊叛吆喝声、喇叭声造成噪音污染,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五、现行政策

作为一种经济形式,目前的地摊经济还没有一部完整统一、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规范,各地政府对地摊经济的政策各有不同,大多数的城市因为其造成的交通和环境问题对其进行封杀,但也有一部分城市在政策上对地摊经济有所松动。2007年“两会”前夕,上海一份《城市设摊导则》提出的“不再一律封杀马路摊点”的地方政策,被认为是彻底化解城管与地摊这对“冤家”矛盾的举措。此后,重庆、南京等城市纷纷效仿解禁马路摊点;
一些人大代表也在“两会”上提出议案,建议地方政府给守法小贩合理解禁,以保障公民基本谋生权利;
郑州、石家庄等城市最近也传出消息,酝酿解禁,一场牵涉到数百万城市边缘群体生计的变革逐步展开。

六、各方态度

市民

  大部分逛街的人,则乐意看到地摊的增多,地摊的出现,使市民购物多了选择余地。加上现在很多店面关门都很早,夏天夜晚,小摊上的东西一般比较实惠,丰富了购物内容。大部分市民都对地摊现象表示支持。
环保部门

  摆地摊凸现的种种扰民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地摊随意摆放使道路交通变得拥挤,与此同时,摊主们随意丢弃货物包装盒、一次性饭盒,以及油污垃圾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社会学家

  社会学家王明美认为,地摊经济,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它繁荣了经济市场,弥补了老百姓购物的一段空白点。虽然地摊市场何去何从,我们无从定论,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开始希望能在城市的规范化与民生实际情况之间去寻找到一个最佳的结合点。他说,并不是说一个整齐划一、整洁有序的市容环境,就是一座好城市的标志。对于地摊经济,政府管理部门不应该只想到禁止,应当从人性化考虑给予引导,城市应该为地摊一族松绑。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量的人员流入城市谋生是不可避免的,而城市人群也需要城市提供不同层次、不同时间、多元化的服务。更重要的是,从小商贩和外来人员的角度,到城市劳动谋生是他们基本的生活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国庆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主任杨雄也表示:“目前,我国城市管理的理念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这体现在单纯的追求城市管理的洁净、整齐,采取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这种形式主义的管理方式,没有考虑到老百姓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也没有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杨雄说,事实上,即使在世界最发达的、最现代化的城市,也没有消灭城市街头的摊贩和流浪者。无论是纽约、伦敦、还是巴黎及其他城市,都有小摊贩、集市、夜市、周末市场、跳蚤市场,庭院销售等各种以不同形式为城市个体经营者提供自由经济活动。比如在韩国,小摊被称为“道路文化”,很多韩国摊主将小卡车改造成“包装马车”,出售各种寿司、日用品、服装等。不过,韩国政府对摆摊的地点、营业时间、经营范围也有严格的限制。
经济学家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指出,小摊贩也很需要就业,如果把他们管得太紧,矛盾会更尖锐,不利于稳定。要管理好“地摊经济”,还要相关部门把眼界放宽一点,创新工作思路,从不同阶层公众的需要出发,尽可能多地换位思考,多走访一些商贩,听听他们的意见。然后,在便民利民、维护城市形象的前提下,制定出一个合适的规划,把“地摊经济”改造为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群众休闲文化产业,把“地摊经济”整编成“正规军”,让“地摊经济”不仅规范有序,而且走上特色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政府官员态度

四川省政协委员张平建议,城市应为小商小贩“松绑”,允许市民在指定的时间或区域占道、占地摆摊经营,并恢复夜市,帮助低收入 群体和失业人员度过经济“寒冬”。当地一家网站专门就此进行民意调查,结果绝大部分人表示支持,只有4.08%的人表示反对。

七、地摊经济的发展对策

(一)、经验借鉴

综观世界各国,许多国际化大都市并没有消灭城市街头的摊贩。无论是纽约、伦敦,还是巴黎、罗马,都有小摊贩、集市、夜市、周末市场、跳蚤市场等各种不同的地摊个体经营形式。法国的“跳蚤市场”要求小摊贩们定时、定地设摊,轮流举办,这样可以减少摆地摊对交通造成严重的堵塞和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
在韩国,地摊被称为“道路文化”,很多韩国摊主将小卡车改造成“包装马车”,出售各种寿司、日用品、服装等,成为韩国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韩国还成立了“小摊业主协会”对地摊经济进行管制,同时解决一些小摊贩们的问题。小摊主们也自发成立了“全国摊店业主联合会”并拥有自己的网站,互相交流经验。

在我国香港地区,就有以九龙旺角、佐敦等地为代表的庙街夜市,每天都是人流不断,并成为香港的一大文化特色。据介绍,仅台湾地区就有摊贩44万余人。南京市在几年前已采取措施对地摊经济进行管理。通过对流动摊贩采取“十二分制”考核,对于分数被扣除者实行强制取缔。在规范了地摊经济的同时,又使经营者有一种很强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政策法规的支持

1、不再一律封杀马路摊点”和“有序开放马路摊点
一份份路边摊解禁的地方性文件,则体现出了“权力的弹性”,彰显了民生权利与公共权力的互让性。公权力的“弹性”理论认为,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并非不可调和。“合法的决定往往并不是惟一的。行政职权的个案使用离不开行政主体的掂量、比较、评估、权衡和决定。这本身就隐含着对公权力的处分。”而现在,这场牵涉到数百万城市边缘群体生计的变革,说明公共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合法的决定往往并不是惟一的”。
  以就业促进法的视角,来审视和考量“地摊经济”,如果要想实现秩序的原则与生存的原则的长久的平衡,使“不再一律封杀”和“有序开放”成为公权力的普遍选择,而不仅仅依赖于少数城市的自我反省和自我纠错,则有必要将“地摊经济”纳入就业促进法的概念和范畴,以刚性的法律来实现“权力的弹性”,从而为数百万城市边缘群体的生计,提供一个挡风遮雨的空间。

2、加快城市立法,承认地摊经济的合法性

现行法律下,地摊经济是一种违法经营行为。目前与个体经营有关的3部法规都无一例外地规定,只有提供经营场所证明,才可以领取营业执照。政府以立法的形式承认地摊经济的存在,赋予摊贩合理经营身份,是解决城管纠纷的根本措施。上海市2007年已出台了《城市设摊导则》,允许一部分小商小贩存在,并为他们颁发临时许可证。

3、对摊点设置进行规范,限时限道,分区、分场所、分时间经营

如在重要的行政活动区、城市主干道、商业办公区等禁止设摊,而在居民生活区、风景区附近则有管理地开放。嘉兴市对城市道路设摊划分3个等级,根据一、二、三级道路安排摊位数量,实行集中经营,规范管理。经批准设置的流动摊位分为早点、水果、修理、百什货、夜市等类,全部实行亮证经营,对每一经营户主建立管理档案,不得擅自移动设摊位置及转租摊位。城管的职能要由“驱赶型”向“服务型”转变。

4、加强卫生、安全管理,提升地摊经济素质

解禁不等于盲目解禁,中国人口众多,一旦开禁可能有过多的小贩涌入城区,政府如果不加强管理,必然导致小贩们对公共空间的争夺,对公共空间产生破坏性作用;
马路摊点的管理责任不好界定,小摊贩们在利益驱动下会超越政府划定的区域,如果没有法规进行管理,解禁后可能会陷入混乱状态。因此,提升城管部门的管理能力也是当务之急。
现代化城市对待地摊经济应持宽容之心,作为政府和职能部门则应更多地通过人性化科学管理,使地摊经济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抵消城市生活受影响的成本后尽量最大化,从而实现多赢。

5、加强政府引导,促进经验交流。

地方政府部门可以设立专门的管理咨询机构,对地摊市场进行一些专门调查研究,听取地摊主们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摆摊设点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其不盲目发展,同时,鼓励地摊主成立自治机构,选举机构代表,定期进行经验交流。






  

第2篇: 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规划布局方案

两会过后,地摊走起

自己摆地摊生涯中最赚钱的三个类目

食品:净利润高,消费频次高,只要人流量够大 每晚的收入都十分稳定服装:净利润低,消费频次低,单一类目,量大价格低,人流大 才能赚钱

游戏:游戏摊位,净利润高销售场景搭建复杂,不方便跑路,人流量大就能赚钱

因为自己摆地摊走了很多弯路,中间查了很多资料,一直想写攻略,主要是给大家捋捋大概思路,走走流程,奈何体系太庞大,涉及到面很广也没不好下手,今天看到新闻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马上开工搞起来夏天来了出来的人多了,疫情也快结束了,(流量来了),也可以卖点应季的驱蚊防虫的、拖鞋、、T 恤、小风扇、防晒衣,玩具啊啥的,没摆过摊的这篇文章也许可能给你指一点点的小方向。

哈哈 开始吧。

分以下几步走:市调/踩点,选品、摆摊需要准备的物品、销售成交、摆摊注意事项、我自己摆摊的小心得摆地摊是一种投入少、风险低、时间灵活的创业方式,最重要是能赚到钱,所以,对于那些没有什么经验、本钱也不多的创业者来说,摆地摊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适合人群:没社会经验经验的大学生、本钱不多的第一次创业小白、带孩子的宝妈,下班后时间宽裕想挣钱的白领/蓝领。。。。

好了,流程走

第一部:市调/踩点

1)地点:考虑夜市、学校附近、工业园、商业街、公园、村镇集市、地铁出口、街道主干道、超市门口、景区等(不选择人流多,但没有人摆摊的地方,肯定有城管,亲身经历呀) 2)人流量:人流量大小决定你成交额大小,如果人流小成交额也小。位置不对就换(我摆摊 前期基本一直在换地)

人流时间分布:决定你什么时候出摊,

目标人群:结合收入、生活习惯决定了你卖什么产品和产品定价。

摊位安全性:是否收费?是否有城管?竞争对手?

就觉我家最近的那个广场吧。地理位置:中心五层楼的商场,包含吃的、穿的喝的玩的电影院啥的,负一楼大型超市。背后连着小吃街、商业街,各种培训学校,一座写字楼在招募中, 前面又是地铁口,,大范围内有约 20 个小区包围,外地人居多,流动人口 300 万(我自己瞎估的。。。),有海底捞、阿迪、苹果、耐克等等大型连锁店和超市多间。还算是个比较发达的地区。工厂里车间工人的工资在 3500~8000 元左右,写字楼里文职工资在 3500~15000 元左右,低、中、高管层在 5500~6、7 万元不等。但我感觉人均整体消费能力还行,从地摊街上卖的东西价格也不高都是在 5~100 元左右。路口对面不属于广场城管的管理区域(马路对面有许多老人在下午下班时间提着篮子卖水果,一般购买是下班的白领,一个小时成交5-10 单左右,生意算火爆),城管一般八点下班,就有人出来流动的卖点小玩具,一晚上大约成交五单左右)

第二部选品

四个品类:

吃的(早餐夜市、特色小吃、蔬菜水果)

穿的(男士女士服装、老年服装、童装、袜子、帽子、围巾、鞋子、鞋垫、手表、配饰(这个大学女生创业选择最多)

用的(日常用品锅碗瓢盆、纸巾、洗衣粉、鼠标垫、小风扇、化妆用品及相关。。。),玩的(儿童玩具、盆栽、多肉、鲜花、图书。。)

根据你选好的地点,和目标人群决定卖什么,不要以为你喜欢什么客户就喜欢什么(还是亲身经历),你要卖市场需要的东西。

质量:你要考虑回头客,进行长期作战准备,就不要选太次的东西,不要做一锤子买卖。

价格定位:

在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地摊上的商品应该比较廉价,否则他们宁愿去商场超市买。要让人一听你报价就觉得够便宜!

现在的人都已经要成了网上购物的习惯,目标白领人群的定价要低于淘宝包邮的价格。再高人家都上网上去买去了。。。老年人/工人/乡镇能接受的价格参考拼多多的价格,再高收入人群消费习惯决定了他们选择地摊的可能性小

种类:做到垂直类目,做大了再考虑一下做其他的。比如你卖衣服的就买衣服,就不要再去卖盐水鸭了。

地摊产品要便于携带

初次进货不要进太多,控制库存,尾货就甩了再进。货对你没用,钱财有用。特别是有些有时间限制的方面的产品。

6)进货渠道:利用地理位置找一些工厂尾货呀、库存,还可以谈一些商场退货的,网上进货的 1688、义务购啥的,哈哈,各自摸索,这方面有点广,就不深入了。注意网购的自己一定要先买一个回来试一下。

第三部准备工作

好叻去摆摊你不能像我一样提着个小车子就跑吧,我们初次摆摊规模也不用那么大,准备点基本的吧

摆摊你得展示你的货品吧,根据你的实际需要决定要不要买个桌子或者展示架什么的,网上搜索摆摊神器,有折叠的货架,挺方便的。卖耳饰整个耳环展示架,比较好,买袜子的最基本得买块布铺地上展示你的袜子吧,是在不行床单也阔以。。根据你的预算来。

现在的人懒,没人愿意去黑黢黢的地方仔细看你卖的什么,你要让人一眼看出来你在卖什么并且能吸引他过来。光线是第一步,所以夜晚的话,来个灯吧。摆摊的移动摊位就来个 LED 小灯。固定摊位的就整个 100 瓦以上的节能灯,整个五米以上的很多插口的插线板,预防停电再备两充电灯。

根据需要来个遮阳棚

一个收摊收纳的容器,比如我那个买洗衣液送的小车车,或者行李箱啊,麻布袋蛇皮袋啊之类的

网上整个收款码的牌子打出来带脖子上(可以避免别人换你的二维码,手机没电了也不慌着收摊回去了(我摆摊的最后一天也整了一个,四块钱包邮。。。挺好)

准备一百块钱零钱。虽然有人现在都是手机支付,但是还是有老人用现金的。环境允许的话,可以整个喇叭播放提前录好的录音(这样你抹不开面喊的时候就放广播吧)

6.杂物;水杯(我每次出去都买奶茶,后来一想太亏了),纸,充电宝(必备,我每次收摊都是因为手机没电了),折叠凳,因为这是个长期抗战的过程(我不讲究每次都是直接坐地上)

7.带上你家萌宠,猫啊狗啊娃呀,吸引注意力过来(引流方法之一),我卖乌龟后期就买了个氢气球,小孩子一般一眼望过来就看到我的气球,在去看我卖乌龟,我感觉要是没有氢气球我的乌龟估计一大半卖给大人了。(

摆摊注意事项

注意假钱,注意小偷,注意城管。

控制好自己的心态,不要理想化,刚开始摆摊,你可能卖不出去,没关系,一直卖,换地方卖,坚持卖。

3, 初期的时候不用去挨个的推销,有的人防备心很重,这样也容易打击你的积极性。但是当客户给你一个眼神的时候你立马要接上去,这样的成交率起码是一半一半了。

热情一点,客人要是想跟你唠嗑你就跟他唠(80 跟我唠超过五分钟的孩子,第一趟没买, 他回来的时候也会买)

你一定会遇到一些奇葩,做好心理准备。

勤劳。付出才有收获,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坚持就有收获。最后祝各位老板大卖,发财!

第3篇: 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规划布局方案

江北区经济定位与布局规划

一、产业发展和功能定位

十一五规划中提到,产业结构的发展目标是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产业发展定位则是以金融服务、商贸服务和物流服务产业为核心,以高新技术型和精密生产型现代制造业为骨干,以房地产、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等产业为支撑,以总部经济集群发展为推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总体方向没有发生变化。

江北区的非农产业在2009年已达到99%以上,并预计在2015年达到99.8%。

2009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06.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7%,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7%,拉动全区经济增长7.2个百分点。

产业发展的重点集中在制造业与服务业上。

(一)制造业

江北区的制造业中,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电子电器是三大千亿级支柱产业。另一方面,江北区也着力支持物流装备、船舶制造、新能源及新材料设备、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2009年,工业经济迅速增长,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20%

1、汽车产业

2009年,江北区汽车产量30.6万辆,比上年增长71.6%,鱼嘴汽车基地加快推进发展,长安汽车产值增长了82%。

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鱼嘴东部新城以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为重点,抓好长安自主品牌轿车二工厂和长安新能源汽车基地项目引进工作,加快长安发动机等入驻企业建设,完成构建千亿级汽车新城战略布局。

十二五规划中,目标定为以乘用车(轿车)和商用车(重型车)为龙头,以微型车、专用车为特色,以汽车发动机、微车、新能源汽车研发及产业化为重要发展方向,

2、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

通过引进吸收和自主开发,生产城市轨道车辆、牵引机车等系列产品。发展交流传动系统、列车电子控制与网络、安全监控、大功率半导体器件等配套产品,

3、电子电器制造业

2009年江北区洗衣机产量138.2万台,增长81.1%,热水器32.5万台,增长33.7%,彩色电视机38.2万台,增长13.1%。海尔产值增加136%。

十二五规划中提到,目标是打造西部电子电器制造基地。发挥家电制造业龙头的引导作用,重点发展白色家电产品以及电子元器件零部件生产。结合产业升级和规模扩张,积极谋划发展信息化、智能化家电产品。鼓励国内外知名品牌家电制造商入驻建厂,发展网络信息家电产品。引进集成电路、显示面板、新型元器件等信息家电关键零部件生产线,

4、政策倾斜的新兴产业

(1)物流设备制造业

依托西部最大铁水联运基地、港口物流基地,紧抓公路、水路、铁路等重要交通物流设施更新改造升级、对标准化装卸、仓储和运输等装备需求大幅增长的契机,

(2)船舶制造业

按照“修造并举、壮大配套”的思路,延伸船舶修理业,逐步培育形成“整船制造+部件配套+船舶修造”产业集群,打造西部最大的船舶制造业基地。

(3)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

加快核能、风电设备制造和原材料产业、新能源汽车制造等产业发展。

(4)工程机械产业

重点发展石油机械成套、大型桥梁钢结构、大型建筑施工机械、登机桥、环保设备等工程机械产业,规划建设工程机械产业基地。

(5)生物制药产业

以促进流脑疫苗等创新成果产业化为核心。

(二)服务业

表1 现代服务业产业空间布局

1、商贸行业

2009年江北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7亿元,比上年增长26.3%,增幅全市第一。

全区商品销售额达到1000.7亿元,比上年增长34.0%,绝对额突破千亿,增幅为主城九区第一。

观音桥商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9年观音桥商圈规划区域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5.3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占全区社零的91.5%;
核心区域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7亿元,比上年增长43.0%,占全区社零的77.9%。

2、物流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2009年全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1.7亿元,比上年增长4.1%;
辖区公路货物运输量3142万吨,比上年增长12.3%;
公路旅客运输量312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

目标为立足两江新区,充分发挥保税港区的优势,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推进四大物流园区建设,确保物流收入突破2000亿元,基本建成重庆最大的物流中心。

3、金融业

金融业快速增长。目前市农商行、兴业、民生、华夏等市级分行已入驻江北,随着江北嘴中央商务区金融中心的建设加快,一大批银行地区总部将入驻江北,金融业快速增长。2009年末驻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95.6亿元,比年初增长4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5.8亿元,比年初增长35.7%;
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82.9亿元,比年初增长35.4%。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占全区GDP总量的比重为4.6%,比2008年的2.1%提高了2.5个百分点,2009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长34.8%,对全区GDP的贡献率为7.6%,拉动GDP增长1.3个百分点。

二、生产力布局规划

江北区主要着力发展的为九大功能片区:江北城中央商务区、观音桥商贸中心、鸿恩寺公园片区、滨江经济带和都市风貌展示区、寸滩现代物流区、港城工业园区、石马河农产品集散区、铁山坪生态区、鱼嘴新城区。

(一)江北城中央商务区

重点突出商务功能,培育以金融、商务、会展、旅游和信息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商贸、房地产等配套服务业。

(二)观音桥商贸中心

围绕购物、休闲、饮食、生态四大主题文化,以观音桥步行街、北城天街、金源时代购物广场为核心,成为中国著名商业街和重要的商贸中心。

(三)鸿恩寺公园片区

实施统一开发,建成旅游观光、市民休闲的大型城市生态公园,同时,依托公园,加快周边地区的开发和配套建设。

(四)滨江经济带和都市风貌展示区

充分利用江岸江景资源,精心打造“动感北滨”,加快发展餐饮娱乐、休闲观光等产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努力形成以江北嘴为核心,沿两江东西两翼展开的滨江画廊和三产业繁荣带。

(五)寸滩现代物流区

以建设现代物流中心为目标,以寸滩港和太平冲货运编组站为主要载体,依托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体系,培育仓储、包装、分拨、运输、信息咨询等产业,成为长江上游及西部地区最大的江海联运物资集散地。

(六)港城工业园区

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展园区面积,重点培育以汽车、电子电器和物流装备制造为龙头的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日化、医药、新型材料等产业,优化工业经济结构,成为我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七)石马河农产品集散区

做大做强观音桥农贸市场,推进蔬菜、水果、水产、粮油、干副等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金融、运输、仓储和信息交互平台等服务设施,建成辐射整个西部农产品供应市场的现代化农产品集散基地。

(八)铁山坪生态区

全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生态特点,培育佛教文化,完成旅游、休闲、度假、会务、康乐等功能的建设,建成重庆都市旅游胜地。

(九)鱼嘴新城区

范围包括铜锣山和明月山之间的鱼嘴大部和复盛的部分地区。围绕重庆东部新城(鱼嘴组团)和复盛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大力发展加工业、制造业,承接主城区产业转移,成为新型工业化拓展区。同时,加快水、电、气、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发展商贸房地产等服务业,成为以工业为主体,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的城市扩展区。

图1:江北区生产力规划图

第4篇: 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规划布局方案

中国草根经济—地摊经济简史

近来,“地摊经济”强势复苏。你能想象,成都市甚至举办汽车品鉴会,把宝马、奥迪等名牌汽车拉来摆摊销售么?李克强总理更是称赞,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说到"地摊经济",我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刘皇叔。刘备早年丧父,家境困苦,东汉政府又没有扶贫政策,无奈之下,他只好跟着母亲编织草鞋草席,摆摊贩卖。就是靠着摆地摊做小生意,刘备母子才没有饿死。

其实,中国的地摊经济远在东汉之前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成语,买椟还珠、削足适履、郑人买履等等,都跟地摊经济有关。而这些成语,基本都在先秦。

一、夏商:姜太公靠什么生活?

要摆摊,起码得有个市镇。在田间地头摆摊也不是不行,问题是人流量太小,生意很难做得起来。

中国最早的王朝夏朝,就已经出现了城市和都邑,也随之出现了贸易。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夏朝遗址就出土了很多贝、玉、松绿石,这些东西肯定不是当地出产,而是通过贸易、交换等手段从外地运来的。考虑到当时不太可能出现门面房和商业综合体,这些商人应该是在市集摆摊贩卖、交换商品。

夏朝之后的商朝,商品贸易更进一步。周武王曾经形容殷人的贸易行为,“肇牵牛车,远服贾”。由于殷人很善于做生意,所以后世都把做生意的人称为“商人”。同时,城市里出现了专门的交易场所——肆,市肆内人来人往,热闹非常,正如《诗经》所说:“南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

在市肆里做生意的,大多数是贵族。至于平民,基本上只是在偶尔来卖一点自己的剩余产品,比如陶器、谷物、菜蔬以及牲畜之类。平民由于经济条件有限,以及出售的商品也有限,所以不可能拥有一间自己的商铺,基本上都是摆摊贩卖。相传姜子牙还没有去钓鱼之前,就曾在朝歌和孟津的市肆内干过“负贩”、屠宰和卖酒的营生,如果没有猜错,他应该也是一个小摊贩。

二、周朝:官商垄断一切

小摊贩姜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商朝,在中国建立起第一个封建王朝——周朝。

周朝的统治者并不重视市场机能。在商朝,已经出现经营商品交换这一专门行业的“自由商人”,然而到了周朝,所有的商人都属于官府,正所谓“商工受资”。官府给这些商人的任务是“抱布贸丝”,以货易货,不是赚取白花花的银子。

《孟子》记载,“古之为市者,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者”,而不是“左右望而罔市利”。也就是说,那些商人,无论你是在商铺卖货,还是在地摊卖货,都是在完成政府给的任务,所以市场不发达。

由于这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所以老百姓也都“衣服饮食不粥于市”。农民不会拿着自己的剩余产品去市场出售,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人摆地摊。而且人民的行动受到严格限制,“死徙无出乡”,就算你要摆摊,也只能在本村本乡里摆。但是,政府赋税征收的都是实物,假设你在本村本乡摆摊,真的能把剩余产品卖了换钱,那你拿什么来交税?

 这种经济制度到了东周末年已经开始崩溃,《论语》中记载,“白工居肆,以成其事”,众多的私营工商业崛起,在城市里开铺的开铺,摆摊的摆摊。很多家庭手工业从传统的男耕女织,进化到织草鞋、织网、织履、织缟、为鞔(补鞋)······有些地方还因为特殊需要,形成了金属家庭工业。这些家庭会将自己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卖,导致地摊经济蓬勃发展。可惜的是,这种较为自由的经济体制,很快迎来了它的末日。

三、秦汉:一元体制下的地摊

秦始皇所建立的帝国,是中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帝国。秦始皇痛恨原为商贾的相国吕不韦——据八卦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搞了个抑商政策。他将大批商人充军,派他们上战场为自己卖命。《史记》记载,“三十三年, 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谪遣戍。”不但商人自己要充军,就连商人的子孙后代也要充军,“先发吏有谪及赘婿、贾人,后以尝有市籍者,后又以大父母,父母尝有市籍者,后入闾取其左”。

在这种抑商政策下,地摊经济无从谈起。汉朝初年,尤其是文景之治之时,商业管制逐渐松绑,地摊经济日渐活跃,“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可不要小看这些坐列贩卖的“小者”,他们往往能成为手戴劳力士的有钱人,过着“枯燥”的生活,《货殖列传》中说,“行贾,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钟。”这些小本经营、摆摊叫卖的小商小贩,虽然表面上社会地位还很低贱,但实际上人家已经成为了腰缠万贯的人民币玩家。然而,到了汉武帝之后,汉朝的经济制度逐渐倾向重农轻商,不仅盐铁专卖,而且对工商人士征收高税率。对于入市营业的商人也有一定的身份限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来卖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富商大贾,还是小商小贩,都不堪重负。所以,汉朝的地摊经济逐渐趋于衰落。那些因为生计所迫摆地摊的人,也不指望能够赚到什么钱,东汉末年的小刘备,尽管起早贪黑地摆地摊卖草鞋,也只能勉强糊口。汉朝灭亡后的三国魏晋南北朝,由于政局动荡,政府对经济的统制力不从心。因此,很多平民为了求生存,可以随意经商,《南齐书》中记载,“会稽人陈氏,有三女,无男。祖父母年八九十,老耄无所知,父笃癃病,母不安其室。值岁饥,三女相率于西湖采菱莼,更日至市货卖,未尝亏怠。”三个小姑娘靠着在市场上摆摊卖菱莼,养活了全家。

但是,这种地摊经济并不是普遍现象。由于兵荒马乱,出现了很多集军事性与经济性于一体的生产组织——坞堡。坞堡常以宗族为中心,再结合乡里群众,形成一个类似于中世纪欧洲庄园的组织。因此,坞堡经济的主要特点就是自给自足,不需要与外界有经济联系。时局的混乱,与坞堡的崛起,导致平民的交易活动空间被严重挤压。

四、隋唐:长安城里有城管

隋唐帝国的建立,使中国再次迎来了大一统。唐朝的首都长安,是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长安市的商业有多么繁华,我想应该就跟《长安十二时辰》时长两分半的长镜头开场一样,有天朝盛世的气概,有举世瞩目的风采。

长安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坊是封闭的生活社区,市是工商业活动场所。商住分离,不得越界。市内的商家按商品种类区分,排列在规定地点,因此,摆摊这种没有固定场所的经营模式,就难以大量存在。而且,唐朝为了保证农业劳动力和农业生产的稳定,就禁止农民自由地来城市,这也使长安不可能出现大量售卖农村土特产的小摊贩。

那个时候也有“城管”,即“司市 ”。他们要巡查各店铺,看看有没有谁在卖LV、路易威登、爱马仕、卡地亚······,要知道长安是不准卖奢侈品的。他们要看看有没有商家不按规定价格卖货——没错,政府不允许商家自己定价格;
他们要看看街上有没有王公贵族,在唐朝,这些人不允许上街shopping,逮到就罚款。如此种种,可见唐朝的市场管理有多么严格。

到了唐朝后期,政府对经济的统制逐渐放宽,甚至直接下令,“有无须通,所在州县,不得闭籴”。在长安、扬州这样的大城市,出现了很多摆摊售货的小商贩。在城市之外的广大乡镇,集市贸易普遍发展,什么草市、野市、墟市,应有尽有。这样的集市自然不可能有太多正规的商铺,绝大多数都是摆摊。

但是,此时的唐王朝由于国库空虚,便开始与民争利。唐德宗贞元年间,政府甚至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美其名曰“宫市”。白居易的《卖炭翁》,就是一首揭露宫市危害的代表作。一位衣物单薄的卖炭老人,刚刚进城,就被两位官吏用“半匹红绡一丈绫”的低价,强行买走千斤木炭,直接断送了维持冬天生活的经济来源。这样的大唐,确实不值得留恋了。

五、宋朝:遍地繁华

终于到了中国古代商业最发达的朝代,宋朝。北宋统治者自立国之初,便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惠商、恤商措施,“一切弛放,任令通商”。因此,宋朝的城市既没有坊市制度,也不禁止农民进城卖货,甚至还有了能让大家喝酒撸串唱KTV的夜市。没有诸多限制,小商小贩大量出现。大家只需去看看《清明上河图》,就可知城市里的地摊经济有多么发达。当然,政府也不可能放任大家随便摆地摊,于是便设置了一个叫做街道司的机构,专门负责管理城市里的摊贩。

他们通过丈量街道,为商贩规划出可以摆摊的位置。商贩必须在自己固定的位置里叫卖,不可越界经营。《宋刑统》明文规定:诸侵街巷阡陌者,杖七十。《清明上河图》里虹桥旁边的那根木桩,又叫表木,就是街道司为摊贩树立的分界线的标志。

政府也鼓励地摊经济,宋代的税务所对经过收税点的过往商贩收取2%的“过税”,对城镇摊贩收取的3%的“住税”。当遇到自然灾害时,政府还会减税。没有苛捐杂税,没有强行摊派,使得很多平民通过摆地摊,小本经营,也能走上人生巅峰。

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记载,一个叫秦重的小贩,通过摆地摊卖油,只用了一年时间,便赚到了整整十三两银子。一两银子等于1000文铜钱,《水浒传》里武大郎卖的炊饼大概在3文钱一个。也就是说,秦重一年赚到的钱,可以买4333个炊饼。对了,武大郎也是个小摊贩,只不过在阳谷县这种十八线小城,他赚得钱不可能跟京城里的商贩比,但也足够养家糊口,衣食无忧。

即使到了南宋,城市里的地摊经济也依然繁荣。南宋人洪迈在《夷坚志》中记载了几位小摊贩的发家史,“吴十郎者,淳熙初,避荒,挈家渡江,初以织草履自给,渐至卖油,才数岁,殆且巨万”,“忠训郎王良佐,初为细民,负担贩油,后家道小康,启肆于门,称王五郎。”这两个人放到今天,都是马云级别的商业偶像。

很多人常常谈到的“美国梦”,即不论家世和背景,每个人依靠自身的能力和成就,都有机会获得更好、更富裕和充实的生活,其实这在中国宋朝就已经实现。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平民百姓可以通过经商来发家致富,我们简直可以称之为“大宋梦”。可惜的是,这一切繁华,都被蒙元铁蹄蹂躏,成为明日黄花。

六、明清:衙门里面摆个摊儿?明清两代,出现近代商业资本主义萌芽。当时,工商业市镇兴起,各地交易频繁,商业规模很大。明人的《南都繁绘图》,清人的《盛世滋生图》,展现了南京和苏州两个商业中心的繁华。画中店铺众多,招幌林立,一派兴旺景象。

把目光从那些富可敌国的商帮身上移开,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小摊贩。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对于小摊贩的管理很松,甚至不对小摊贩收税。根据《清代钞档》记载,雍正在一条上谕中说,“朕闻各省地方,于关税、杂税外,更有落地税之名。凡耰锄、 箕帚、炭薪、鱼虾、蔬果之属,其值无几,必查明上税,方许交易。且贩自东市,既已纳课,货于西市,又复重征。至于乡村僻远之地,有司耳目不及,或差胥役征收,或令牙行总缴,其交官者甚微,不过饱奸民滑吏之私囊,而细民已受其扰矣”,于是下命减免。

清政府也不像唐王朝那样重视街道的干净、整洁,即使是在北京这样的政治中心,政府也不在意市容。前门大街,也就是皇帝祭天坛、先农坛的必经之所,平时这里都被小商贩们搭席棚卖货所占据,路被棚子挤得只剩一丈多宽。皇帝辇驾要经过,那就赶头几天临时拆去,等皇帝回宫了便又纷纷摆上。

最不可思议的是,清政府竟然默许小商贩们把摊子摆进各大衙门里面,“各司每日常有一种背包人等,将衣服玩物公然进署,陈列满堂,冀图销卖”。政府机关里整天都是“窝窝头,窝窝头,一块钱四个”的吆喝声,公务员还怎么办公?最后实在没办法了,御史才专门请旨查禁。

小摊贩们除了为城里人提供物美价廉的生活用品,还常常背个篮子、摇着铜铃下农村销货。他们为农民带来做工精美的针线等必需品,成为城市与农村联结的关键点。

有时候,农民们也会挑个担或推个车,把自家生产的蔬菜送进城里卖。他们要么走街串巷吆喝卖货,要么就在庙会附近摆摊经营。当然,谁都想在庙会这种人流量大的风水宝地摆摊,于是小商贩们就内部达成共识,“浮摊俱有一定之规,彼时虽不呈报地面,形式亦无少异”。

当时的小摊贩为了吸引顾客,都开发出一套自己的吆喝声。明末的《旧京遗事》中说京师小贩,“随声唱卖,听唱一声而辨其何物品者、何人担市也”。清代的《燕京杂记》则说“京师荷担卖物者,每曼声婉转动人听闻,有发语数十字而不知其卖何物者”。

可见,在明清两代,虽然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但是地摊经济还是相当发达的。写到这里,我发现,成都的汽车品鉴会已经收摊,看来我手里的玛拉莎蒂15元代金券算是彻底作废了。

第5篇: 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规划布局方案

创业和地摊经济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式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地摊,这些自发形成的地摊密集区也正是该地区经济活跃的表现,一个个地摊也正是创业企业的初期形态,成为隐形的创业孵化器,为企业的新生提供了原始资本。就此,这些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草根经济,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本文以新的创业形势下地摊经济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地摊经济本身对创业的影响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好处。最后结合实际对如何引导地摊经济健康发展给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创业;
地摊经济;
发展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这是在党的十七大之后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出现的关于促进就业的内容,由此可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我国政府要实施扩大的创业战略,大力推进各项相关工作的开展。要大力支持人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拓宽各种就业渠道,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政府都要努力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细化到每座城市,一直以来,地毯由于自身的一些问题,导致其长期处于一种边缘的状态,没有合法的身份,使得全国各地不断上演小商贩和城管“斗智斗勇”和“猫捉老鼠”的市井短剧,并逐渐演变成暴力对抗。但是放眼来看,地摊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一支重要力量,地摊经济中的小商小贩很大一部分会成为中国未来的企业家,这关系到百姓民生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

我国各地政府必须重视地摊经济的重要性,起到服务与监督的作用。
一、地摊经济的优缺点
地摊经济给百姓带来了生活上的便利,但是长久以来,他自身的一些特性也不可避免的给城市管理带来问题。
地摊经济较为散。一是分布散,地摊遍及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哪里热闹就奔向哪里,极强的流动性也造成了地毯客观上难以管理;
二是形式散,地摊商贩销售的形式多样,食品、服装、日用化工、五金家电都可以称为他们销售的产品。
地摊经济缺乏秩序。因为大部分的地摊经营者都是自发的集合在一起,销售产品与市场管理都是靠经营者本身道德素质来约束,所以绝大部分地摊都存在占道经营问题,这给周边居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甚至有一些地摊摆到了马路上,这也造成了交通堵塞和安全隐患。而收摊后产生的垃圾,也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工作量。
虽然地摊经济存在缺点,这给城市管理者,给政府带来了许多管理上的困难,但客观来说,地摊经济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经济组成与企业孕育方面存在积极的一面。
地摊经济是孕育创业者的摇篮。地摊卖的东西小,销量低,但是其经营方式、进货渠道、销售渠道都已经与企业的基本运作相似,只要创业者有恒心,将其作为事业来看待,完全有能力由小变大,由弱变强。这也正是现有很多大型企业的发展路子,拥有1000多家谭木匠专卖店的谭木匠控股有限公司,如今已经是一家上市企业,其专卖店遍及全国,董事长谭传华的第一把梳子就是在地摊上卖出的。开有1700多家超市的腾龙百货超市有限公式董事长周世杰,当年创业的第一桶金也是摆地摊挣来的。由此可见,只要创业者有恒心,完全具备成为未来企

业家的潜质。
地摊经济对解决就业和保持社会稳定有积极作用。在摆地摊的商贩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或者技术没有发挥空间,无法解决就业,如果这些人长期处在社会底层,连基本温饱都无法解决,势必导致他们对社会和政府的失望,从而给社会埋下不稳定因素。而摆地摊对于资金的要求很小,基本不具有风险,技术要求也几乎没有,超低的准入门槛,不需要任何手续似的这些人可以较容易的解决自己的生存和就业问题,不少的地摊经营者就是靠这个小小的地摊经济养活全家。允许城市存在地摊经济,实际上就是给低收入群体和有创业意愿的个人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生存状态的机会。它可以解决农民工、下岗职工和一部分就业困难的大学生的工作,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据可靠数据统计,目前已有70%以上的下岗失业人员进入灵活就业领域,而且其中有近三成人员从事过地摊经营。地摊经济对于劳动者创业就业功不可没。
地摊经济给城市带来丰富色彩。日本著名经济学家青木昌彦曾说:"只有一种经济组织形式的城市,是难以创造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些不入流的经济形式,却是多姿多彩的经济马赛克。"地摊经济能营造一种特殊的城市街头文化,让游客和市民感受到地方的特殊风味。北京、上海等地兴起的“创意集市”就是一群有才华的艺术家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集体摆地摊,展示出售自己的作品和创意。纵观世界各地,但凡有底蕴,有文化的城市,“地摊经济”都较为发达,它不仅仅是一个商业聚集,更是一道人文景观。比如台北的“士林夜市”,已经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游客旅游观光,感受台湾普通民众生活气息的最好去处。而在我国香港地区,以九龙旺角、佐敦等地为代表的庙街夜市,每天都是人流不

断,并成为香港的一大文化特色。
对城市的消费层次是一个有利补充。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收入差距拉大,使得低收入阶层的购买能力下降,对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小,买东西注重实用性,地摊商品正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这也是地摊经济长期存在的市场依据。
二、引导地摊经济健康发展给出几点建议

推荐访问:经济 夜市 地摊 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规划布局方案 地摊经济夜市经济规划布局方案 规范夜市地摊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