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

时间:2022-08-07 17:20: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课: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课: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

党课: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4篇

第1篇: 党课: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的基本经验

作者:王保喜

作者机构:中共珠海市委组织部,广东珠海519000

来源: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

ISSN:1672-853X

年:2011

卷:000

期:004

页码:22-26

页数:5

中图分类:D26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基本经验

摘要: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党在90年的历程中,不断推进党的思想建设,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推动了党的全面建设。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是,必须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必须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
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必须坚持与时俱进;
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必须着眼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2篇: 党课: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和基本经验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作者: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理论研究中心 《光明日报》( 2016年06月28日 02版)

  95年前,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艰难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舞台。从那个时候起,中华民族开始从最悲惨的境遇向着最光明的前途迈进。95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忠于信仰,牢记使命,顽强奋斗,为国家和民族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大国积累了实现民族复兴、推进社会进步的宝贵经验。

  一、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璀璨的古代文明。但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深陷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之中。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最终都抱憾终天。

  近代以来,在追求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最伟大的历史事件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从此开启了发展进步的新纪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跨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引领,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95年来党领导人民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二、铸造了具有先进性纯洁性,能够经受任何考验的坚强领导核心

  人民总是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不断寻找、选择和培育指导自己前进的力量。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表明,哪种政治力量能够承担起带领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性任务,它就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领导力量。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历史和人民早已给出了答案,这就是中国共产党。

  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归根结底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决定的。95年来,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险、危机和艰难险阻,我们党都能够领导人民战胜它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党之所以有这样的伟力,就是因为我们党是坚持为真理而斗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力量,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法宝,也是我们党能够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根本法宝。我们党的这些优势包括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这些优势,保证了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起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保证了我们党坚持远大理想与具体历史阶段奋斗纲领相统一,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着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
保证了我们党能够集中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进分子,集中全国各个领域中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出他们在人民群众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保证了我们党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和铁的纪律,形成又有民主又有集中基础上的坚强团结统一,因而具有强大的战斗力。正是这些优势的全面形成和坚持发挥,使我们党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谱写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壮丽篇章;
也正是这些优势的充分展现和广泛影响,使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要完成光荣艰巨的历史使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领导。

    三、中国共产党的顽强奋斗蕴含了深刻启示,积累了宝贵经验

  中国共产党95年的历史,气势磅礴而又绚丽多彩,蕴涵了极其深刻的历史启示,积累了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地走自己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95年来,我们党能够领导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关键在于探索形成了正确的道路。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很不容易。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也没有一成不变的革命和建设理论。无论是搞革命还是搞建设,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就不能成功。只有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深刻认识本国国情、正确判断时代特征,才能找到通向胜利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就是这样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这样形成的。道路走得怎么样,最终要靠事实来说话,要由人民来裁判。沿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家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变成现实。实践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通、走得对、走得好。中国人民将沿着这条正确道路继续阔步前进。

  顺应世界大势,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发展繁荣,必须把握和顺应世界发展大势,反之必然会被历史抛弃”。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把握时代发展潮流,是一切进步事业产生、发展和壮大的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就是在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成为时代潮流的大势下登上历史舞台的,并迅速走在那个时代的前列,成为时代的弄潮儿。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凯歌行进,亚非拉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环境中诞生的,并迅速荡涤了旧中国留下的污泥浊水,建设了生机勃勃的新社会。之后,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对世界大势的判断和把握中,我们党也曾经经历了失误和曲折,错失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但是,也正是在重新端正对中国和世界关系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党抓住并成功运用了重要战略机遇期。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对我们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由于对世界大势作出了新的准确判断,我们党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认识,为改革开放的兴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在当今世界深刻复杂变化、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和互动空前紧密的情况下,更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发展变化,把握世界大势,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前进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95年来,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党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我们党始终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极大地调动了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推动了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进和发展。历史表明,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扬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消除脱离群众这个最大危险,我们党的事业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把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
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95年来,我们党始终把自身建设牢牢抓在手中。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时,就把党的建设作为三大法宝之一。全国执政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执政党建设探索上,我们党不断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我们党把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作为巩固执政地位、实现执政使命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着力加以解决。全党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我们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场斗争复杂而艰巨、神圣而崇高。历史启示未来,中国共产党终将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任何艰难险阻,终将在民族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丰碑上写下更大光荣。

第3篇: 党课: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本经验

(党课讲稿)

前 言

2017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在这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已经有67年了。那么,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长期执政?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课题。

在这96年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三大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主要是为了夺取全国政权,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第二个历史时期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时间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之前。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从1978年到现在,叫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96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很长的,而在这么长的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的方面可以大致地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叫做从提出夺取全国政权,到实现局部执政的时期。也就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局部执政。第二个叫做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转变,及在外部封锁和计划经济条件下进行执政。第三个叫做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国执政。

一、从提出夺取全国政权到实现局部执政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前,已经进行了局部执政的实践和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既进行了理论方面的创造,也进行了执政的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在全国执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确定要夺取全国政权

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主要的创始人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920年11月,他们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中就提出了党要引导革命去夺取政权,并要将政权掌握在工人、农民手里。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也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纲领中强调要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而在1922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时,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章程中也正式提出要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在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有了一些阐述政权方面的思想。比如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提出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思想。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领导地位。

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还是缺少政治经验的,把希望寄托在国民议会运动上,并不重视建立独立的政权和武装,党的工作主要是注意舆论宣传和工会、农会的工作,比如建立工会、农会,开展工农运动等。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也做了两次夺取政权的尝试。第一次是1925年的首都革命。192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利用反奉战争的有利形势,联合国民党发动了推翻段祺瑞政府、建立国民政府的运动。这是党重视建立革命政权的首次尝试。

第二次是在1926年至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了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成功,并创建了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

但是总的来说,由于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党的理论和革命实践都处于探索时期,理论不成熟且缺少经验,所以党的建设也处于探索时期。虽然党内无论是高层还是基层都有人思考夺取全国政权的问题,也有党的领导成员和党员以满腔热情去实践,虽然发动了“首都革命”并领导了“上海武装起义”,但是,由于受陈独秀“二次革命论”的影响及共产国际的指导,这个阶段,党还没有能力夺得政权,革命还处于探索阶段。

(二)党的局部执政及党的建设

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被迫独立领导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在革命过程中,党开始了局部执政,并且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这属于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局部执政时期。

由于蒋介石、汪精卫背叛了革命,公开地和共产党决裂,而且对共产党采取斩尽杀绝的政策,中国共产党被迫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的起义。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党在各地发动武装起义,建立工农红军和红色政权。到1929年底,已经建立了江西、鄂豫皖、湘鄂西等十几块根据地和红色的政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涌现了许多非常优秀的人物,在夺取政权方面进行着实践和探索。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毛泽东同志,他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理论。而且实践证明,在当时的情况下,政权是用武装才能夺得的。

在建立了十几块根据地的基础上,共产国际向中国共产党提出召开一次全国各苏维埃区域的会议,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准备,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从此以后,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第一个代表工农大众利益,并由民众参与、民主管理的全国性政权开始运作和发挥作用。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召开,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局部执政。

当时,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是毛泽东。在主持政府工作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经过调查研究,在如何建立根据地、如何进行经济建设工作、如何关心群众生活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都进行了探索。他在政府工作报告上强调,必须注意经济工作,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并且还发表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讲话和文章。可以说,这些都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局部执政时期,对如何执政进行的理论方面的阐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里的人员,也都是通过选举出来的。

当时,毛泽东同志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和中央人民委员会主席,外交人民委员由王稼祥担任,军事人民委员由朱德担任,劳动人民委员由项英来任,土地人民委员由张鼎丞担任,财政人民委员由邓子恢担任,内务人民委员由周以栗担任,司法人民委员由张国焘担任,教育人民委员由瞿秋白担任,工农检查人民委员有何叔衡担任,政治保卫局局长由邓发担任。可以说,当时一个初步的政府构架已经形成。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也进行了立法工作,并通过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法律法令,探索在根据地实行依法执政和司法。1927年,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1928年就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并依照这个土地法进行“打土豪、分田地”等土地改革。

后来,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又领导各级苏维埃政权,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法律和法规,现在能收集到的就有590多件。可以说,在局部执政的时候,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在根据地进行了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实践。像宪法大纲、民法、经济法,以及一些条例,当时制定得还是比较全的,这也是局部执政的过程,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中国的主要矛盾已经变成了中国和日本的民族矛盾,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任务,因此中国共产党积极地提出全国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并主张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合作。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中国共产党又在抗日民主根据地进行了局部执政,先后建立起了各级抗日民主政权。这些民主政权有的称为边区政府,比如晋冀鲁豫边区政府;
有的称为边区行政委员会,比如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
有的称为省政府,如山东省在抗日战争快要取得胜利的时候就叫山东省政府;
有的称为行政公署,如淮南行政公署等。到抗日战争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有行政公署22个,专员公署90个,县政府600多个。

那么,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民主根据地是如何执政的?

在根据地,无论是选举参议员,还是选举政府的公职人员,都进行民主选举。比如在陕甘宁边区,当时,郭化若、周扬和徐特立三个人竞选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员。郭化若代表抗日军政大学,也就是抗大,周扬是鲁迅艺术学院的代表,徐特立是自然科学院的代表。他们在竞选的时候,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郭化若因为要参加中央军委的会议,就委托曹慕岳替他竞选。周扬在竞选中除了讲自己的施政主张之外,还指出,郭化若缺席是对选举的不够重视。而且,双方的竞选队伍也都在为自己的竞选者拉票。鲁迅艺术学院的队长叫刘炽,他很有演说能力,所以他在竞选中为周扬拉票、造势等方面是很成功的。

当时在各个根据地,由于民众的文化水平不高,有很多人还不会写字,所以在投票的过程中就采取了各种变通的办法。比如,有的根据地采取投豆,有的是划圈,有的是划杠,还有的是燃香(就是用香在纸上烧眼),用这些办法来代表民意,选举自己心宜的代表、参议员、政府的领导人。

当时,在政权结构上也进行了探索。比如建立了“三三制”政权。1940年3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毛泽东起草的关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党内指示: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应各占三分之一,实行“三三制”。可以说,当时在局部执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是严格执行“三三制”的。比如有一次在选举参议员的时候,就发现共产党员候选人超过了三分之一,当时,陕甘宁的两个中国共产党员,也是军队领导人——王世泰和萧劲光就申请退出。还有一次是在选举政府委员的时候,发现中国共产党党员也超过了三分之一,谢觉哉、王维舟、马文瑞也都主动提出退出。在选出18位政府委员之后,又发现共产党员超过了三分之一,徐特立就也主动申请退出。可见,中国共产党是说到做到的,是严格实行“三三制”原则的。在保障人权方面,在勤政廉政方面,在重视法治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都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针对新中国成立之后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政府,专门发表了一篇理论著作,叫《论人民民主专政》。这个理论著作对新中国的大政方针进行了阐述。而且,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对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中国提出了基本政策。在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各方对这些政策进行了讨论,最后形成共同纲领,由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以及全国人民来共同实行。

在此之前,还在进行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比如说成立了华北人民政府。华北人民政府的成立为新中国的建立提供了一个案例、样板。当时,在东北、中原、西北地区,都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政权也建立了。可以说,建立这样的机构,为建立新中国、为共产党在新中国的执政做了非常重要的准备。那么,在局部执政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而且逐步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这与当时党的建设是有直接关系的。

(三)局部执政时期党的建设

在局部执政的期间,中国共产党对党的建设认识是非常透彻、到位的。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根据地、建立统一战线,抑或是在根据地进行执政,或者是进行经济、民主各方面的建设,首先都要把党建设好,而在这个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是跟当时的三个会议有直接关系。

第一个会议就是古田会议。古田会议主要是解决思想建党的问题。第二个会议是瓦窑堡会议。瓦窑堡会议是中央政治局的扩大会议,对党的建设也进行了部署。第三个是六届六中全会。可以这样说,在中共七大之前,关于党的建设,这三次会议是非常重大的。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这个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非常重视党的建设的,也把它看作是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当时提出了党的建设必须密切联系党的政治路线,这也成功地解决了在当时中国的特殊环境里建设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

在组织建设上,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对入党的条件、党员的数量、怎样坚持民主集中制、怎样实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如何处理党内的矛盾和斗争等做了规定,而且都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把党的建设与军队建设、政权建设结合了起来。而且,在组织条件方面,在履行手续方面,都有严格和明确的规定。毛泽东同志亲自抓党的干部队伍的建设,可以说,他当时对党的建设是有非常远大的思考的。

比如,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造成了非常大的损失。在第五次反围剿之前,中国共产党员已经发展到30多万了,但是由于王明推行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错误路线,给党造成损失,当时的党处于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共势力的层层包围之中。党和红军连生存都成问题,建立一个新中国就是更为遥远的事情。但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作为战略家,毛泽东同志却着眼未来,提出要建立一支不但能治党,而且能治国的干部队伍,要懂得向全世界和全中国人民讲话,并为他们做事,要有远大的政治眼光和政治家的风度,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说,至少要培养出100到200个有马列主义水平、能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批干部,这些干部培养形成后,就会大大加快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进度。我们党在建立党的干部队伍这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当时的做法对今天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无论是执政也好,还是革命也好,都必须要有一个团队。在这个团队中,领导核心和领导集体的马列主义水平是非常高的,具有极高的党性修养,纪律又严明,又有治党、治国、治军能力。

古田会议实际上是红军第四军召开的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这个会议上,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在农村环境下,怎么建立工人阶级先锋队这个党建方面的大难题。毛泽东同志强调,要把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要创造自己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要在全党进行学习竞赛,要坚决地反对教条主义。还要把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这条党的思想路线建立起来。

古田会议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强调思想建党。中国共产党提出思想建党之后,经过民主革命时期在这方面的深入研究、探索和不断实践,应该说在思想建党这方面做得是非常成功的。

在组织建党方面,在抓干部队伍和思想建党的同时,毛泽东同志发表了一篇重要文章,这篇文章题目叫《共产党人发刊词》。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同志正式地提出,要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抓。随后,他又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重要的专门讲党的建设的著作。这些著作可以说涵盖了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政治建设,更重要的是,它也可以看成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比较独特的党的建设方式、方法和成功经验。也正是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设,也就是毛泽东的建党思想,逐渐成熟了。

继1942年毛泽东做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1943年做了《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之后,党的作风建设成为了党的建设的一个主要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刘少奇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里,都对党的优良作风进行了明确的阐述。那么,当时形成的党的优良作风是什么?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是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可以说,通过整风,中国共产党整体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作风非常严明,党性和纪律性得到加强。而且,在这个基础上,毛泽东同志仍然在对党的作风建设进行思考。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他再次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由于我们党在作风建设方面花了非常大的力气,形成了优良的作风,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能够代表人民的利益,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又有着非常好的作风,所以中国共产党才能在局部地区执政,并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这为今后在全国执政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对于在执政过程中如何克服自身的一些毛病,如何克服执政团队中出现的一些官僚主义或者其他问题,甚至就怎样避免掌握权力之后的腐败等,都进行了成功的探索。

在党的纲领、章程和文件里,都对如何加强党内监督做了明确的规定。比如在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候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其中第十条和第十二条,都强调要进行监督。后来,在二大、三大、四大、五大、六大、七大里,也都强调了要对党加强监督,特别是对党的领导人要加强监督。而且除了党章之外,还有一些根据地的法规、命令、训令等也强调要进行监督。比如,在根据地时期,苏维埃政府第26号训令,即《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的文件,就是由当时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于1933年12月15日亲自签发的。

在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报告里强调,要建立详尽的党内法规,以监督党的领袖人物,避免张国焘这样的人犯分裂党、分裂红军这样严重的错误。这都是当时在监督方面做的一些工作。

中国共产党为了能够将局部执政做好,为了能够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也在加强制度建设。有人认为当时不重视制度建设,这是不对的,是因为他没有了解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如果真正了解这方面工作的话,就会发现当时中国共产党在制度建设方面也是花费了很大力气的。当时,已经建立了几个党内非常重要的制度,其中一个就是民主集中制。还有领导制度,比如党委怎么领导,基层怎么领导,怎样议事,这些都是有制度的。还有就是代表大会制度、干部制度、党内报告制度和党内通报制度、党内巡视制度等,这些都有明确的党内法规规定。

(四)党局部执政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从1927年开始在局部执政,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积累了一些局部执政的经验。那么,这些经验对今天的工作有哪些启示呢?

第一个启示: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坚持自己的领导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民主政治,夺取全国政权的领导核心,所以要长期坚持、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己的领导权。

第二个启示:一定要把党自身建设好。

虽然当时中国共产党不是全国执政,但即使是局部执政的党,也要把它建设好。具体来说,就是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具有广大群众性的,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而且从战略全局着眼,从战略高度着眼,培养能治党、治国、治军的干部队伍,并且注意培养接班人。

在七大的时候,无论是选出的中央政治局也好,还是选出的中央委员会也好,都已经形成了一种梯队结构。比如像董必武、林伯渠、朱德等,这些人在中央政治局里是属于年龄大的;
而像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他们是50岁左右的,属于中年的;
像陈云、高岗、彭真、任弼时等,在政治局委员里就属于比较年轻的。那么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有启示的。在党内的高层领导里,将来要执政的团队,要形成梯形结构,要注意培养接班人。

第三个启示:要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来加强党的建设。

当时党的政治路线就是反帝反封建,所以党的建设必须要紧紧围绕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第四个启示,党的建设要从战略高度着眼。

党的建设要和当时的军事斗争、统一战线相配合。特别是在以农村为工作重心的条件下,要更加注意党的建设,这样的执政党才能肩负起执政任务。

第五个启示:执政团队要了解权力的来源,真正地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毛泽东同志在这方面就有着非常清楚的认识。他说:“去年有个美国记者问我:‘你们办事,是谁给的权力?’我说:‘人民给的。’如果不是人民给的,还有谁给呢?”毛泽东同志当时就强调,“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这些都给了我们今天非常重要的启示。

那么,关于局部执政,我们应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党在这个时期,探索和开辟了中国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带领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任务,实现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同时,成功地进行了局部执政,并且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的执政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二、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转变及在外部封锁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

(一)从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转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全国执政。那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实践上,都在进行着由局部执政到全国执政的转变。当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党的地位和所处环境在发生变化。所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同志代表政治局作了重要报告。在这个报告里,他对一些重大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地位马上要发生变化,要进大城市了,要夺取全国政权、在全国执政了,这对共产党本身来讲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他也强调,党的工作重心也在发生变化。过去党的工作重心是在农村,从七届二中全会以后,党要进行全国执政,工作重心就要转移到城市了。同时,工作任务也在发生变化。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夺取全国政权,七届二中全会以后要建立新中国,所以从到城市的第一天起,就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建设上。毛泽东同志不仅注意到了工作重心的变化,他还注意到,发生这样的根本性变化之后,对党的要求也会发生变化。有一些同志可能会出现本领恐慌的情况,过去打仗的时候,这些人是军事家、战略家,是内行,但是现在要搞建设、搞工业、搞农业、搞现代化,有一些党员干部的本领就不够用了,就出现本领恐慌的情况。所以,毛泽东同志强调全党要学习,而且在全国执政的条件下,要防止腐化,要做到“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还提醒全党,不要学李自成,不要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也不要腐化,导致最后在城市站不住脚。

在这样的准备之后,要怎样在全国执政呢?总的由中共中央来领导,同时设有六个中共中央的代表机关中央局,分别是东北的、西北的、西南的、中南的、华东的和华北的中央局。在这六个中央局的领导下,下面还有省级的党的组织,有地委级的,有县级的,还有乡级的,还有基层组织。这个为建立集中统一有效的领导,也为全国执政,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党的统一领导在当时也得到了加强。由中共中央、中央局、省、地市、县、乡,一直到基层,党的整个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包括在人大或者政协、政府里的党委、党组,也都比较健全了。这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时候,党组织的一些情况。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全国进行执政,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进一步地发展统一战线,实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联合政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建立了中央人民政府,这个新中国刚刚成立时候的中央人民政府就是一个联合政府。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在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并没有放松自身建设,而且进行了整党整风,开展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和反对宗派主义的运动。同时,又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对贪污数额特别巨大的刘青山和张子善进行了严肃的处理。

(二)通过政治协商建立全国政权

在政权建设方面,有这样一些情况,我认为有必要跟同志们说一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得非常成功。这次会议经过选举,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为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和高岗,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副总理是陈云、董必武、郭沫若、黄炎培。东北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是高岗,副主席是李富春等;
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是饶漱石,副主席是曾山等;
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是林彪,副主席是邓子恢等;
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是彭德怀,副主席是习仲勋等。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是刘少奇,副主席是贺龙等。这是当时全国政权建立的一些情况。

(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国家领导

196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在这次大会上,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二届人大选举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由周恩来担任。从第一届人大以后,政务院改成国务院,总理是周恩来。这是当时国家政权的情况。

(四)中共八大阐述执政党建设

在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也非常重视,既然要执政,就要把执政党建设好。1966年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也就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所处的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所以,在这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就对全国执政下怎样建设党等重要问题进行了研究,而且进行了理论方面的阐述。

八大的报告里是这样强调的:执政党的地位,很容易使党的干部沾染上官僚主义习气,增加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增加骄傲自满的情绪。党必须经常注意进行反对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斗争,教育党员经常警戒脱离实际和脱离群众的危险;
必须大力发扬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传统作风。在这里,有一些重要的思想和观念值得重视。

比如,中共八大强调,确认党是服务者的观念。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那么作为党员或者党的领导干部,无论是高级干部还是下级干部,都是党的成员,那就是服务者,就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共八大强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这三个“确认”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核心理念的东西,对我们的今天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个期间也对党怎样执政、怎样领导,在体制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八届一中全会上,对领导体制也进行了微调。党的八大,由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和中央监察委员会,选举了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总书记。比如中央政治局七大的时候选了五大书记,八大时形成了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当时的中央副主席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组成。同时,又专门成立了中央书记处。这个书记处和七大的中央书记处还是不一样的。而且,七大的时候没有中央监察委员会,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成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八大的时候,在党的领导机构上又确立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而且选举了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八大的中央书记处的职责,就是在中央政治局和他的常务委员会领导之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当时的中央委员会主席,是中央政治局的主席,也是中央常委会的主席,但是不兼任总书记,要另选中央总书记。中央总书记主要是在中央政治局和常委会的领导之下,处理中央日常工作。中共八大以后,在党的领导体制方面,进一步强化了党的一元化领导。

当时,对执政方式也进行了探索,比如说1968年,中共中央提出了“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党委决定,各方去办;
办也有诀,不离原则;
工作检查,党委有责”这样的原则。还提出,大政方针在政治局,具体部署在书记处。只有一个“政治设计院”,没有两个“政治设计院”。大政方针和具体部署,都是一元化,党政不分。具体执行和细节决策属政府机构及其党组。这是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可以说,我们党在如何执政,在执政方式的探索等方面是非常艰难的。1969年4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作以“工作方法”为题的讲话。在讲到权力集中在常委和书记处时,毛泽东说:“中央的主席是我,常委的主席是我,所以我毛遂自荐为元帅。书记处的总书记是邓小平,你就当个副元帅。行不行?毛泽东为元帅,邓小平为副元帅。你们赞成不赞成?如果赞成,就照这样办。”这也是在探索过程中的出现的一些情况。

(五)执政党建设探索过程中的曲折

党在自身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曲折。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一个建党的主张,被称为50字的建党纲领。

虽然党的建设出现了重大的曲折,但是历史决议里对这个是这样强调的。虽然执政党的建设出现重大曲折,但我们党没有被摧毁并且还能维持统一,在党的领导下,国务院和人民解放军还能进行许多必要的工作,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还能召开并且确定了以周恩来、邓小平同志为领导核心的国务院人选,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基仍然保存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在进行,我们的国家仍然保持统一并且在国际上发挥重要影响。应该说,这些是客观的,也是符合实际的。所以,我们要铭记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的革命家在这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也要吸取执政党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深刻教训。

关于这个时期的执政,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说在1949年到1978年这将近三十年的执政历程中,既有辉煌的成就,也有探索过程中的曲折和失误,但是还应该得出这样一个客观的结论:前29年的执政成效是巨大的,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政治前提、制度基础、物质基础和人才准备,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三、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

1976年,以华国锋为代表的中央政治局为恢复国家各方面的秩序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也进行初步的拨乱反正,党的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恢复正常。1977年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他主动地要求抓“文化大革命”的“重灾区”,一个是教育,一个是科技,还有一个是文化工作。

在教育方面,主要是恢复高考,避免在人才问题上,特别是科技人才问题上出现“青黄不接”的严重局面。

在科技领域,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后来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教育和科技这两个方面的举措,在当时影响非常大,使整个国家的风气都在发生变化,为中国今后的发展,奠定了非常重要的人才基础。

还有一件事情对我们实现历史性的转折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就是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实际上,就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一个争论,要不要摒弃教条主义的一个争论。这场争论,大大地解放了全国人民,特别是解放了全党和党的高级干部的思想,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奠定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会议。第一,它肯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也就是说要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开辟一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政治路线。第三,要实行改革开放,要恢复党的组织路线,要坚持民主集中制,要坚持集体领导,反对个人专断。而且,在这次会议上还选举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陈云被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第一书记。后来,中央政治局又进行了补选,陈云、邓颖超、胡耀邦、王震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以这次会议为标志,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在改革开放时期进行执政,贯彻执行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基础。也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进入到一个新阶段。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非常重视党的自身建设。邓小平同志强调,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这不仅是我们这一代的问题,也是下一代、再下一代的问题。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邓小平强调要恢复党的优良传统。他强调了五个方面的优良传统,包括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艰苦奋斗等。同时,他还强调,要重视党的制度建设。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讲过这样一段话:“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是要恢复党的战斗力。党应该是一个战斗的队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应该是统一的、有高度觉悟的、有纪律的队伍。”他还强调,党的制度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可以说,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在十二大上,围绕着执政党的建设,提出努力把党建设成为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坚强核心。十二届二中全会决定在全党范围进行整党,十二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必须坚定地贯彻执行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密切结合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来进行的指导方针。可见,围绕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建设党的要求逐渐明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的建设又进行了战略性的部署。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础上,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根本要求,即“党的建设问题,从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新时期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

(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加强党建工作的举措

从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在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方面,有一些重要的举措。

首先,在十三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人民群众对党提出了一些意见,特别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做了一些违反人民群众意愿的事情,脱离了人民群众。针对这样的问题,中央专门做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

在十四届四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又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成为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十四届六中全会决定,对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一次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当时,在县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中,进行了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的教育。这次教育,实际上是想解决在执政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大课题。

党的十五大提出“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这一党建总体思路,明确了继续推进党建新的伟大工程的具体任务。

后来,在党的建设方面,江泽民同志又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特别是在世纪之交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关头,他对世界上的一些老党、大党失掉政权的情况进行了思考,着重总结了苏联共产党失掉政权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回答了在进入21世纪这样一个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怎么样才能够长期执政,怎么样才能够继续得到人民的拥护,站在时代的前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问题,就是党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新的理论成果。

(三)十六大以来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执政党建设方面又有了一些新的理论发展和实践。由于时代的发展,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当时党的建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只有把它不断地解决掉,才能保证我们党长期执政。

那么,在党的建设方面都存在哪些问题呢?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对此进行了分析。

第一,党员队伍迅猛发展,一些党员存在信仰不坚定、意志力薄弱等问题。

第二,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格局下,党建工作面临着新形势新问题的挑战。

第三,党员干部统筹各项工作的能力有待加强。

第四,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

第五,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第六,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2004年,中共中央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个决定里强调,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
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深刻变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

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强调,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这个决定,对党的建设进行了总体的部署,而这个决定的起草工作,正是由习近平同志主持的。

第一,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第二,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
第三,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
第四,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
第五,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这个决定中规定,党的建设的主线是,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党的建设的原则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党的建设的要求是,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是,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在这个决定里,对党的建设也提出了新的举措,共六条。第一,要建设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第二,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第三,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第四,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第五,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六,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下面我把基本情况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十八大于2012年11月14日闭幕,15日召开了十八届一中全会。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当选为总书记之后,习近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外记者,发表了这样一段讲话: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12年11月16日,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题目叫《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习近平同志在这篇文章中强调了从严治党的标准,强调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要求全党要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这是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之后第一篇署名文章,强调的就是从严治党,实际上也在强调从严治党的标准,就是按党章来办。

后来,习近平同志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对执政党的建设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而且分量非常重。比如,他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管党治党是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和灵魂,必须坚定理想信念,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要维护党章和党规党纪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建设执政党,离不开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党必须要密切联系群众,所以他又强调,我们党不但要有强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强大的人格力量,人格力量集中体现为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就是说要靠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在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习近平同志强调,好干部的标准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党的建设要延伸到每个党员,全面从严治党,也要和每个党员怎样加强自身修养联系起来。他强调,要使每个细胞都健康起来,使每个基层组织都坚强起来。而且,习总书记对各级党委、党组的领导同志反复强调,对各级党组织来说,抓好党建是最大的政绩。可见,对执政党的建设,习近平同志是高度重视的,这也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做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在理论上对全面从严治党进行了阐述,在实践上也采取了一些重大的措施来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十八大刚刚结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八项规定起到了从严治党的作用,这个措施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同和认可。

2013年6月,全党开始分两批自上而下地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个活动聚焦作风问题,聚焦群众路线,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

2014年1月,十八届中纪委三次全会召开,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党内法规和党内制度的建设,要对党内法规进行修订。当时,对三部重要的法规提出了明确的修订意见。一个是《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一个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还有一个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这些就是为了加强党内法规和制度建设,把党纪党规的笼子扎得更紧。我们既要采取教育的措施进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也要加强党的纪律,加强党性,加强制度建设和党内法规建设,做到“两手”都要硬,才能把党的建设抓出成效来。

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面从严治党做出了八个方面的部署,而且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

2015年开展了“三严三实”学习教育,2016年又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十八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的措施取得了成效,但是中共中央认为,作风建设还在路上,还要进一步地去抓,从严治党是一个长期的任务,还要继续抓下去。

那么,改革开放以来的执政成效如何呢?应该说,能不能长期执政是执政成效的根本性问题。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成效是举世公认的,具体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而这个理论体系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正是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执政的成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开创和继续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样近。这个宏伟的事业,是辉煌的,我们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

第二,在这近三十多年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

第三,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民主政治建设取得成效。

第四,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得到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在逐步推进。

第五,建立了强大的人民军队和巩固的国防。

第六,在社会民生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第七,实现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空前统一。

第八,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虽然现在我们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还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各方面的挑战,但总的来讲,我们的执政成效还是值得肯定的,还是取得了辉煌成就的。

四、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长期执政呢?

(一)善于科学及时全面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胜利领导民主革命、长期执掌全国政权、完成历史使命的法宝

我们也可以说,善于科学及时全面总结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经验。

从历史上讲,中国共产党全党,特别是党的中高级干部,专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总结经验,第一次是在延安时期,主要是从1941年到1945年。这一次总结经验的成果,就是《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由于能够全面地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确立了正确的纲领、路线、方策、政策,也形成了稳固的、成熟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党总结经验,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的1979年11月到1981年6月。这一次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全面地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也就是在全国执政过程中的是非功过,做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一次全面地总结经验,特别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全国执政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这次历史决议,既确认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肯定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的改革开放的路线,形成了稳定的、成熟的、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自十二大以后,中国共产党并没有专门地总结历史经验,但是在历次代表大会上,或者在其他重要场合,中共中央通过的重要文件里都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和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比如在中国共产党的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对党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这既是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对经验进行的全面总结,也是对执政经验进行的总结。

2004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里,对执政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主要总结了六条内容。在中共十七大的报告里,在庆祝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的庆祝大会上,也对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以来执政经验进行了总结,叫做十个结合。从这些经验总结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追求真理、坚持宗旨,善于总结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正是由于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与时俱进、不断纠正错误,得到人民支持和拥护。

(二)六条基本经验

第一,执政党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要用发展马克思主义来武装全党,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永不满足,永远去研究新问题,去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样才能站在时代的前列,才能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十五大的时候,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被写进党章,十六大的时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章,在十八大的时候,又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里面。

现在,我们全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个也是我们在发展科学理论方面的最新成果,也是指导我们进行执政党建设、长期执政的指导思想。

第二,要把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同推进党领导的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这个实际上是强调党的政治建设。也就是说,要围绕着我们伟大的事业来建设党,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在执政方面有政治保障。

第三,要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这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和启示。党的建设要有重点,要有主线。从目前来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要做到长期执政,要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那就应该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第四,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这实际上就是在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出发点,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第五,要认清党所处的历史方位,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和活力。

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用时代发展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和完善自己,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体系,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创造活力。

第六,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的水平。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实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肃党的纪律,从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断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具体来讲,在执政党的建设上,我们要总结经验,创新理论,坚持科学执政;
坚持宗旨贯彻路线,坚持民主执政;
遵循规律,立法守法,坚持依法执政;
着眼战略,培养团队,做到长期执政。

这些基本经验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应该倍加重视、倍加珍惜。而且,在今后执政党的建设过程中,长期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

谢谢大家。

第4篇: 党课: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

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
1921—2021,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100年来,中国社会沧桑巨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迈向新征程的中国共产党,举世瞩目。













历史实践证明了,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由此开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由此开启,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意义重大。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百年来,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小康”在中国人心中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新世纪后,在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提出的奋斗目标,是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憧憬即将变为现实。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答卷,迎接“小康”的到来,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中共党史大事记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