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着力提升城市品质城乡建设 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供大家参考。
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宗山
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有机融合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建设的过程,实质上是通过城市物化的资源(如城市设施)和活的资源(主要是市民)的相互作用,来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过程。绿色文明是二十一世纪的主要标志,要求城市建设必须处理好城市范围内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建设形神统一的生态城市。现代城市建设的目标,已从一维的社会经济繁荣走向三维的复合生态繁荣。一是财富,包括经济资产和生态资产的持续增长与正向积累;二是健康,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代谢过程的健康;三是文明,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这三者中,财富是形,健康是神,文明是本。城市建设必须从本抓起,全面提高城市的文明程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要营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涵养市民素质,繁荣城市精神文明。环境改造人,人改造环境。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最根本的是要优化城市人文环境,充分满足人的生理与精神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的。
一、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以人为本的理念源自西欧人文主义思想,其源远流长、包罗万象,体现在城市建设上,就是要充分照顾和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西欧国家的城市建设,大到城市的规划布局、交通组织,小到城市道路休闲椅的安装、公厕的设置,都无不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法兰克福、慕尼黑等许多城市都设有商业步行街。在城市主要道路的两侧,相隔不远即有固定式木椅供人们休憩。伦敦、巴黎等城市的街道合理布设有自动收费、冲洗的公厕,使用起来十分方便、卫生。他们还十分重视照顾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的需要。各个城市的道路、商店、酒店等公共场所,都设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一些城市道路人行道上设有盲人专用通道,横穿马路的人行地道也设有残疾人专用升降电梯,伦敦的出租车上甚至都备有轮椅上下车辅助装置。一些临街的建筑工
地,安全防护措施非常到位,连脚手架两米以下的部位都要用泡沫塑料或木板包起来,以防行人不慎碰撞。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细节,无不体现着对人的尊重和关爱,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着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明程度。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城市建设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充满人文关怀,最大限度地满足城市居民身心健康的基本需求和交流、学习、健身、娱乐、美学及文化等社会需求,诱导和激发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升华。
二、建设宜居家园,创建最佳人居环境
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到人类身心健康,也是衡量人类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在我国,明确提出“人居环境”一词的时间只有10余年,但提出后很快就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和运用。到目前为止,人居环境尚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人对人居环境的理解各不一样。有学者将其定义为:狭义的人居环境是指人类聚居活动的空间,它是在自然环境基础上构建的人工环境,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空间;广义的人居环境是指围绕人(个人、社会或人类)这个主体而存在的一定空间内的构成主体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因素的总和。人居环境系统由多个子系统构成,一般来说,可分为四个子系统,即自然子系统(气候、水、土地、动物包括自然属性的人、植物、地形地貌等)、建筑子系统(为人类提供庇护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住宅、商场、办公、工厂等房屋)、网络子系统(主要指基础设施,包括能源、给排水、交通、通讯等系统)、社会子系统(主要指行政、法律、人口质量、文化、经济、社会关系等)。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的基本目的是要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不仅使“居者有其屋”,而且使“居者优其屋”,从而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舒适、和谐。1976年联合国首届人居大会提出“以持续发展的方式提供住房、基础设施和服务”;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为改善住区规划和管理,综合提供环境基础设施等制定了行动依据、目标、活动和实施手段;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两个主
题,倡导保证人人享有适当住房和使人类住区更安全、更健康、更舒适、更公平、更持久,也更具效率的全球性目标。这些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揭示了最佳人居环境的涵义。从其涵义,我们可以知道最佳人居环境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自然及人工生态环境,由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组成的生活环境,城市文化环境。人居环境的的现代涵义更强调物化环境基础上的人化环境。创建最佳人居环境的社会层面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生活、消费方式,从满足于“有瓦遮头”的简单生存需求向追求居住的环境品质、生活品味转型,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新的道德伦理和价值标准,要求市民道德文明素质全面提高。因此,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要充分讲究文化因素,遵循“仁者爱人”的古训,添加更多的对人的尊重、对自然的尊重、对人的关怀,打造良好的城市人文环境。
三、美化城市环境,着力提升城市品位
现代城市建设要贯穿提升城市品位的理念。据汉语词典的解释,品位的本来意义是指矿石中有用元素或它的化合物含量的百分数,含量的百分数愈大,品位愈高。借用品位来描述城市,则是指通过对城市各种资源的整合配置,增强城市的品牌效应,提升城市的人文环境价值。城市品位具有不可替代的经济文化内涵和不可交易的专有功能。城市品位以高度凝练的形式,集中了一座城市自然资源和人文创造之精华,比如法国巴黎被誉为“时尚之都”,是经过了几个世纪城市资源的配置和建设积累而成,从罗浮宫到香榭丽舍大街,均成为其引导世界时尚的标志。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要把提升城市人文环境的品位摆上重要位置。围绕美化环境、美化城市进行空间布局、建筑造型和设施建设,以环境品位来提升城市价值。要强化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精品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维护城市发展在历史上的连续性和重视城市建设的综合性与渐进性等原则,科学、超前、综合、高起点地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和市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处理好城市建设局部与整体,近期与远期,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坚持建筑美和自然美相结合,用高水准的设计来实施城市建设的各项工程,精心实施城市精品工程,塑造富有城市特色的建筑形象,从而进一步
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生活质量和城市景观的艺术水平。
四、延续历史文脉,打造城市个性魅力
打造城市个性魅力,也就是要形成城市自己的特色。一般地说,城市特色主要由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和城市人文环境构成。自然地理环境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础条件,是构成城市特色的自然因素。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以其如画的山水构成了桂林独特的城市景观,大连、青岛则凭着倚山傍海的地理优势,形成风光秀丽的海滨城市。构成城市特色的人文环境主要是指城市的各类建筑物和设施及城市社会风情等。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各类建筑物和设施是城市特色中最直观的组成部分。作为城市各个历史时期见证的现存文物古迹,是形成城市特色的不可替代的因素。大型公建,特别是标志性建筑物,往往形成城市的一景,如武汉的黄鹤楼、上海的东方明珠等,为这些城市添了一景,自然也就形成了这些城市的,至少是局部地区的一个特色。建筑的风格决定了城市的建筑特色,而建筑特色对城市特色的形成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城市的社会风情是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的社会因素,是人工因素的深层依据。人们总是按照自己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俗、行为方式、道德情趣来塑造城市的。如北京的四合院,它的特色就不止于院落的空间形态,而且更在于它承载的和谐、亲密的邻里关系。城市个性魅力是城市在全球舞台上立足的资本,一个没有特色的城市是没有生机的城市,也是没有竞争力的城市。中国有许多独具个性魅力的城市,如山城重庆、古城西安、园林城市苏州等。但还有许多城市由于缺乏对城市本身科学深入的了解,在进行城市建设中迷失了城市本身的特色,使得“南方和北方一个样”、“城里和城外一个样”,将许多颇有民族和地方风采的城市特色淹没在缺少个性的现代建筑物之中。所以,在城市建设中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一个城市已有的真正特色,并不断去丰富、创造城市的特色。(2010年9月1日)
推荐访问:城市建设 提升 水平 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提升城市建设水平 城市建设和城市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