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调研报告:有关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做法和成效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经验材料,供大家参考。
调研报告: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做法和成效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事关脱贫攻坚工作全局。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念好“实”“破”“守”“强”四字经,把实施易地扶贫搬迁“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作为破解脱贫攻坚难题的重大举措,主动思考、主动研究、主动谋划,科学、高效地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规划统规统建集中安置点10个,采取乡(镇)圩镇集中安置和进城进园集中安置两种方式,规划建设建档立卡贫困户安置房756套,目前已竣工636套,已搬迁入住256户1045人。
一、坚持三个到位夯实工作责任
2016年,XX县因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进展缓慢,被省市通报。换届后,新一届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坚持了“三个到位”。
(一)调度推动到位。县委、县政府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进此项工作。工作启动之初,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和相关部门一道研究组织方向、思路、政策、标准、资金等问题。项目推进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坚持半月召开一次以上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难题;不管工作再忙、时间再紧,只要是涉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请示、汇报,都会第一时间给予协调解决。同时,实行“工程进度日报制”,通过微信等方式每天报告各安置点建设进度、遇到的问题等情况,以及时了解工程进
度,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二)责任落实到位。为更好地协调推进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具体抓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基础上,抽调一名县政协副主席专门负责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领导工作。工作中,实行“一线工作法”,既挂帅又出征更上阵,变“给我上”为“带头上”“跟我上”,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从宣传动员、实施方案制定、项目建设基本程序研究到整个工作推进所需要注意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份材料,县领导都与工作人员一起分析、研究、推敲、确定。同时,严格实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项目建设由县扶移办、县发改委牵头,县产业公司做业主,县城投公司代管代建,乡镇协助推进,并纳入乡镇、单位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督查督办到位。把项目建设列入全县重点督查项目,建立了常态化督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县纪委、县委组织部组成督查组,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明查暗访、专项督查和随机抽查等方式开展一线督查,发现问题,下发督办函,实行预警通知、约谈提醒、诫勉谈话直至启动问责。同时规定,如果督查组作风不实,没有发现问题,延误了项目推进,县委将追究督查组责任。由于督查督办到位,各安置点建设工作推进有力度、有声势、有氛围、有进展。
二、盯住三个环节突破进展障碍
项目进展慢,往往是由于征地拆迁、项目报批等前期工作延误了大量时间。在严格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上,盯住征地拆迁、项目审批、项目建设三个关键环节,建立了“倒逼机制”,开通了“绿色通道”,通过采取容缺后补、超常规的方式,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一)加快征地拆迁工作。按照“一个项目、一支队伍、一名领导”的要求,相关乡镇均成立一支征地拆迁队伍,分派一名分管领导带队,负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征地拆迁、水电路保障等工作,并明确完成时限,采取“每天报进展,一周一通报”的办法,建立了“倒逼机制”,加快推进征地拆迁工作。各乡镇征地拆迁队伍迎难而上,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发扬“白加黑”“5+2”的良好作风,使项目建设用地及时得到落实。
(二)简化招投标审批程序。按正常审批程序,黄龙大桥、五岗场及7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从项目初步设计、预算、到完成项目施工招投标约需300天左右,我县通过简化各项审批程序,采取工程管理及施工总承包一次性招标的方式,特事特办,使黄龙大桥、五岗场及7个乡(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在一个多月内完成了项目招投标工作,大大缩短了项目前期工作的时间,为项目开工建设赢得了时间。
(三)并联推进项目建设。相关报批程序和手续实行县直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办公会审办理制,按照“要件齐全、简化程序、并联推进”的要求,列出时间表,制定作战图,明确完成时限,从“立项审批”直至“项目完工”均一一列出。采取施工图设计和施工招投标并联推进等办法,在不违法违规的情况下尽量缩短时间,确保了项目尽早开工建设。
三、严格四线要求恪守政策标准(弘利遴选)
全县采取乡(镇)圩镇集中安置和进城进园集中安置两种方式,统筹规划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十三五”集中安置点10个,牢牢守住了识别的“界线”、面积的“标线”、举债的“底线”、管理的“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