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神道石马形象研究

时间:2022-08-15 08:50:08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明孝陵神道石马形象研究,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明孝陵神道石马形象研究

明孝陵神道石马形象研究3篇

【篇1】明孝陵神道石马形象研究

明孝陵导游词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首发外贸

  各位游客:南京有“帝王之洲”之称,各个朝代在南京都留下了大批古迹和遗址。:作文

  现在我们要去参观游览的是明孝陵。

  【明孝陵的地理位置—选址经过—营建过程】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津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它位于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是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帝王陵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中国历代帝王对陵地的选择非常慎重,特别注重选择“吉壤”之地,即风水宝地。每次外出选址,除派遣朝廷一、二品官员外,还要吸纳通晓地理、会看风水的方士参加。选好陵地后,皇帝还必须亲自审视现场,满意了才被最后确定下来。朱元璋登基后不久,就很关心自己死后的“天堂”,便开始筹划营建陵墓。据说,他曾把刘伯温、徐达、常遇春、汤和等大臣召来,商议选址。五人约定各自先把所选最佳墓址写在纸上,然后同时公开。结果,英雄所见略同,都写着“独龙阜玩珠峰”。所以,朱元津陵墓的墓址就这样定了下来。独龙阜是一座位于紫金山主峰之下的小山丘,高150米,直径约400米,像是一座巨大的天然坟冢。中国的封建皇帝常把自身比作真龙天子,在独龙阜建陵,很符合封建迷信的要求。

  明孝陵于洪武九年开始筹建,主管造陵工程的是中军都督府企事李新。当时,动用大量民工,迁走了前人留下来的几十座寺庙。自东晋、南朝以来,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梁武帝甚至把佛教当作国教,因此南京寺庙林立。东晋时,有佛寺300多所,南朝增加到近500所,僧侣达10万之众。唐代杜牧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正是当年南京佛寺兴盛的写照。除了迁寺之外,甚至还迁走了不少前人的陵墓。但当要迁走三国时孙权的陵墓时,朱元津说了一句话:“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他守门。”才没被迁走。洪武十五年,第一期工程完成后,正好遇上马皇后去世,朱元津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将其灵枢葬人陵墓,封她为“孝慈皇后”,陵墓的名称也由此而来。1383年,孝陵的主体工程大殿建成。1392年,皇太子朱标去世,葬在孝陵东,称为东陵。洪武三十一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告结束,工程历时23年。朱元津临终前,曾留下遗命;
“丧仪物一以俭素,不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无所改,天下臣民三口皆释服,无妨嫁娶。”这显然是朱元璋收买人心的把戏。整座明孝陵建筑范围,东起孝陵卫,南到卫岗下马坊,西抵城墙边,北达独龙岗半山腰,方圆20多公里,可谓规模恢宏。在漫长的23年工程建设中,耗尽了民脂民膏。当时墓区内植树万株,养鹿千头,派守的卫兵多达5700人。其范围之广,规模之大,在明代以前是少见的。而且朱元津下葬时,有40位嫔妃殉葬,其中2人葬在孝陵东、西两侧,38人从葬于孝陵。这暴露了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残忍,他们不仅生前要享受荣华富豪,死后仍要“虽死犹生”,实行厚葬,不惜百姓性命。

  【明孝陵引导建筑:下马坊—大金门—神动圣德碑—御河桥—神道—石象路—华表—翁仲路】

  明孝陵的建筑可分为引导建筑的神道和主体建筑的陵寝两大部分。

  各位游客:进入明孝陵陵园区内,首先看到的这座石牌坊,叫做“下马坊”,这是明孝陵的第一座建筑。石坊上刻着的是“诸司官员下马”6个楷书大字。当时的文武官员到此必须驻轿下马,以示尊敬。眼前所见的这座下马坊是1984年重修的。

  请大家看,这便是明孝陵的正门——大金门,黄层重檐,红色墙堰向东西境蜒,气势非凡。

  大金门正北70米是碑亭,俗称“四方城”。碑亭是一座正方形的建筑,四面各有一个券门。亭内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刻着明成祖朱律颂扬其父朱元津“功德”的文字。全文长达2746宇,每个字都有拳头大小。整座碑由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具成,碑座是一只巨大的龟形动物,高2.08米,古人称为“贔屃”,是一种神话传说中的动物,据说特别能负重。整碑通高米,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各位游客:过了御河桥,折向西北就是陵墓的神道。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为东西向,名石象路,因路上有高大的石象而得名。石象路长615米,路上两侧分列6种12对共24只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自东向西排列着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各有寓意:狮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它既是皇权的象征,又起到镇魔辟邪的作用;
獬豸是“神羊”,独角、狮身、青毛,秉性忠直,能明辨是非,相传舜帝时管刑法的官员皋陶豢养獬豸,如果遇到两人争斗,它能用角抵触无理有罪的人,后人奉它为公正的神兽,在这里用来标榜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
骆驼象征着沙漠与热带,表示大明疆域辽阔,皇帝威镇四方;
大象是兽中巨物,性格温良,寓有“顺民”的意思,另外它四腿粗壮有力,坚如磐石,表示国家江山的稳固;
麒麟是传说中的“四灵”之首,它是披鳞甲、不履生草、不食生物的仁兽,雄的叫麒,雌的叫麟,象征“仁义之君”和吉祥、光明;
马,在古代是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重要坐骑,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常常立下汗马功劳,它具有“老马识途”的智慧,“马不停蹄”的能耐,“一马当先”的奉献精神和忠于职守的高尚品德,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钟爱。明孝陵神道的6种石兽中,以象为最大,重达80吨,都取材于江苏大连山。当时为了将这些石兽运抵明孝陵,冬季时,在路面上洒水结成冰,再用粗大的竹、木作滚轴,用让众人一路上推滚的办法来完成运输任务。石兽尽处,神道折向正北。这一段神道从望柱起到根星门止,长250米,俗称翁仲路。

共3页,当前第1页123首发外贸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2】明孝陵神道石马形象研究

  [游明孝陵作文]

游明孝陵今天,爸爸妈妈到我带明孝陵景区去游玩,游明孝陵作文。明孝陵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所在地。这里不但景色优美,而且还能了解一些历史知识,所以,每年节假日,都会聚集许多游客。进入明孝陵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2条神道,一条是东西方向的石像路神到,长615米,沿途依次排列狮、獬豸、骆驼、大象、麒麟、马六种石兽;
另一条是南北方向的翁冲路神道,长250米,依次排列的两对文武和两对文臣对望石柱,小学六年级作文《游明孝陵作文》。柱顶是圆柱形,柱身雕满了龙的花纹。文臣武将威严端庄,是陵墓的忠实守护者。神道两旁是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每棵树下都有一颗红艳艳的美人蕉。树梢枝叶缠绕,行成了一条绿阴大道。在明孝陵博物馆,我参观了一些明代的出土文物,有玉器、陶瓷制品······,还知道明朝有16个皇帝,其中有三代皇帝在南京定都共计53年。一只石龟背上驮着一块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治隆唐宋这就是有名的碑殿。这是康熙皇帝赞扬朱元璋,把国家治理的超过唐、宋。倍的两侧是乾隆皇帝体术的御碑。享殿是明孝陵主要建筑之一,是用来供奉朱元璋及皇后、嫔妃的排位。共有三层,每层的四个角落都有石龙。回家的路上,明孝陵那美丽的景色令我难以忘怀。

 

【篇3】明孝陵神道石马形象研究

明孝陵简介

明孝陵,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谥“孝慈”,故名孝陵。坐落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 2003年7月3号决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其周边的常遇春墓、仇成墓、吴良墓、吴桢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时被划入世界遗产保护范围。

交通

∙客车

南京市内乘游2、3路、20路车以及地铁1号线下马坊站可达。 园内有带导游的观光车(10元/人)

文化地理

∙历史

明孝陵各景点图(20张)

南京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钟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作为中国明陵之首的明孝陵壮观宏伟,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直接影响了明清两代500多年帝王陵寝的形制。依历史进程分布于北京、湖北、辽宁、河北等地的明清帝王陵寝,都是按南京明孝陵的规制和模式营建的。明孝陵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翌年马皇后去世,葬入此陵。因马皇后谥“孝慈”,故陵名称“孝陵”。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病逝,启用地宫与马皇后合葬。至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孝陵建成,历时30余年。明孝陵也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陵寝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7届会议决定,将中国北京市的十三陵和江苏省南京市的明孝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的一部分也收入《世界遗产名录》中,从而使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中国明清皇家陵寝增加到5处。

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县天寿山下方圆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上,整个陵区葬有明朝的13个皇帝。明孝陵在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于此。明清皇家陵寝分布于北京、河北、辽宁、安徽、江苏 等地,是中国明清两朝皇帝陵寝建筑群,按照严格的等级规制营建,具有完整的地上、地下建筑体系,布局严谨,规模宏大,建筑华美,工艺精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的丧葬制度。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其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并将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作为明清皇家陵寝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实用信息

∙旅游信息

从洪武十四年(1381年)正式动工,至永乐三年(1405年)建成,历时25年。先后调用军工10万,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规模巨大。当时从朝阳门(今中山门)至孝陵卫到到陵墓西、北所筑的皇墙有45 华里长,护陵驻军有5千多人。那时候陵园内亭阁相接;
享殿中烟雾缭绕,松涛林海,养长生鹿千头。鹿鸣其间,气势非凡。因屡遭兵火,现仅存神烈山碑,下马牌坊,大金门,四方城及神功对德碑,神道石兽狮,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和象六种24只,神道石柱二,文臣武将各四。

夫子庙简介

夫子庙建于景祐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这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迭经沧桑,几番兴废,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后,又在日军侵入时遭破坏。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保护历史文物,将其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政府连年拨款,精心维修,使之成为秦淮河畔的标志性建筑。

夫子庙的建筑富有明清色彩。它以大成殿为中心,从照壁至卫山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占地广约26300平方米。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秦淮河南岸的照壁,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高大雄伟,全长110米,为全国照壁之最。与全国各地孔庙显著不同的,它以秦淮何自然河流为泮池。池之北岸石栏则是明正德九年(1514年)所建。庙的第一道门为棂星门,是石结构六柱三门,造型优美,其间镶饰牡丹浮雕图案。 进入棂星门,迎面便是大成门。孔子对中国古代文化做了集大成的工作,此门因名“大成”。门前石狮雄踞,门左右辟角门。门内两侧分列四块古碑:《孔子问礼图碑》,一说为南朝齐永明二年(484年)遗物;
《集庆孔子庙碑》,元至顺元年(1330年)刻成;
《封至圣夫人碑》,元至顺二年(1331年)刻成;
《封四氏碑》元至顺二年刻成。

大成门内为中心庙院,院内植有银杏八棵,古灯对称有致,中间一条笔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时举行乐舞的地方,正中竖立一尊青铜孔子塑像,高4.18米、重2500公斤,是全国最大的孔子青铜像。两旁石阶有每尊高1.80米的孔子弟子颜回、子路等十二贤人汉白玉塑像分班侍立。巍峨庄严的大成殿,重檐飞翘,斗拱交错,龙吻脊中有双楷戏珠立雕,双重飞檐中海蓝色竖匾上三个金色大字“大成殿”,是姬鹏飞的手书。

大成殿是夫子庙的主殿,高16.22米,阔28.1米,深21.7米。殿内正中悬挂一幅全国最大的孔子画像,高6.50米、宽3.15米。殿内陈设仿制2500年前的编钟、编磬等十五种古代祭孔乐器,定期进行古曲、雅乐演奏,演出反映明人祭孔礼仪的大型明代祭孔乐舞,使观众听到春秋时代的“钟鼓之乐”、“琴瑟之声”,展现二千多年前另古乐风貌。大殿四周是孔子业绩图壁画,形神并具。

庙院被两庑碑廊环抱,墙上镶有三十块由赵朴初、林散之、沈鹏、武中奇等著名书法家撰写的墨宝真迹碑刻。碑廊里陈列着被誉为“中华一绝”的雨花石展览。大成殿内也经常筹办其他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宣传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这里既是历史文物建筑,又是反映南京风土人情、弘扬民族文化的博物馆。自1984年复建以来接待游客60多万人。在这里,春有金陵灯会;
夏有民俗文化庙会和“秦淮之夏”纳凉晚会;
秋有美食节、文化节、祭孔活动和菊展。

交通

∙公交

4、7、40、44、49、62、304路到夫子庙(东)站下,游2、1路到夫子庙(北)站下,游4、2、14、16、23、26、33、43、46、63、81、87、101、102、103、106、305路到长乐路站下,301路到瞻园路站下。

文化地理

∙历史

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据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庙。孔庙是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年)就东晋学宫扩建而成的。因为祭奉的是孔夫子,故又称夫子庙。在学宫的前面建孔庙,目的是在于希望士子遵循先圣先贤之道,接受封建教化。南宋建炎年间遭兵火焚毁;
绍兴九年(1139年)又重建,称建康府学。元朝改为集庆路学。明初为国子学,将上元、江宁两县学并入,其后再毁再建。清初府学迁原国子监,便将夫子庙原府学故地改为上元、江宁两县的县学。咸丰年间再次毁于兵火;
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

中山陵简介

中山陵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中山陵坐北朝南,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的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中山陵主要建筑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陵墓坐北朝南,墓地全局呈“警钟”形图案 ,其中祭堂为仿宫殿式的建筑,建有三道拱门,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祭堂内放置孙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壁上刻有先生手书《建国大纲》全文。中山陵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

南京中山陵景区,古称金陵山,金陵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屹立在城东郊,是宁镇山脉中支的主峰。东西长7千米,南北最宽处4千米,周围绵延10余千米。 巍巍钟山,青松翠柏汇成浩瀚林海,其间掩映着两百多处名胜古迹。主要景区有:中山陵景区、明孝陵景区、梅花山、灵谷寺景区、灵谷塔景区、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北极阁气象台、鸡鸣寺等,还包括玄武湖、环湖的富贵山、九华山、小红山和城墙、城堡,这里集中了28处市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

交通

∙公交

市内公交9路、游1路、游2、游3路可到。

1.中山陵到明孝陵有旅游小火车来往3元/人次,持有中山陵景区门票或两景区套票可免费乘坐;

2.可租用8-10座的电瓶车,有导游讲解,20元/人,可到中山陵、明孝陵景区任何景点。

活动

金陵灯会、梅花节、爬城头、上巳节、桂花节

文化地理

∙历史

1926年1月动工兴建,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196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简介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座落在中国南京江东门街418号。该馆的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者丛葬地。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建筑物采用灰白色大理石垒砌而成,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是一处以史料、文物、建筑、雕塑、影视等综合手法,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杀”特大惨案的专史陈列馆。该馆正大门左侧镌刻着邓小平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陈列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3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

文化地理

∙历史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中国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而筹建。位于中国南京城西江东门茶亭东街原日军大屠杀遗址之一的万人坑。1985年8月15日落成开放。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建馆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为更好地发挥该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以及开展国际舆论斗争,向全世界广泛宣传南京大屠杀真相,回击日本右翼势力的反华行径,该馆始终坚持围绕南京大屠杀历史史实,利用不同的时机,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实用信息

∙旅游信息

呈平顶半地下墓室形的史料陈列厅内,主要陈列有:当年日军屠杀现场照片,历史档案资料,中外人士当年对这次历史惨案所写的纪实、报道和出版的专著、图书、报刊,至今尚健在的1000多位幸存者的名册、证言、证词和实物;
当年屠杀南京军民的日军军官和士兵的日记、供词;
崇善堂、红卍字会、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掩埋尸体的照片、统计表、臂章证词以及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中国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主犯松井石根、谷寿夫审判的照片、判决书等。电影放映厅,有 200个座位,向观众放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文献纪录片。

陈列室还有约翰·马吉的 16 毫米 摄像机及 4 盘电影胶片;
拉贝、京特、威尔逊等外籍证人的日记、信函、墓碑、手杖、望远镜等一批文物;
日本老兵东史郎等人的日记、勋章等;
日军中国战区投降典礼受降桌;
李济深、张治中等 11 位国民党军政要员关于南京大屠杀的题词和留言;
侵华日军南京司令部使用过的挂钟、保险柜、军旗;
日军使用的指挥刀、机枪、手雷、炮弹、毒气弹、毒气武器箱、皮带、绑腿、军装、军毯、钢盔、啤酒瓶、饭盒、警报器等,日军焚烧遇难者尸体用的汽油桶、残害南京市民的铁钉、抢劫财物毁坏的木箱;
日军当年发放的“良民证” 、 “支那事变纪念章” 、 1644 细菌部队使用的手术剪刀和证章,慰安所日军题字墙、战死在紫金山的日军官兵碑;
 肖娴、华君武、肖平等创作的一批南京大屠杀书画作品;
美国李自健创作的《南京大屠杀屠·生·佛》油画;
赵勇创作的《南京大屠杀》系列组画;
香港施禀谋创作的鸡血石雕刻;
军旅诗人王久辛创作的《狂雪》长诗铜版墙;
“留下历史证人脚印”铜版路及幸存者彭玉珍、倪翠萍铜塑、呈十字架形的“标志碑”、“倒下的 300000 人”抽象雕塑及铜质“和平大钟”、“古城的灾难”组合雕塑、“母亲的呼唤”花岗岩圆雕、 “劫难·屠杀·祭奠”三组高浮雕、 “母与子”和“埋尸队员”泥雕、 “拉贝”和“马吉”半身雕像等,共 500 余件

雨花台简介

雨花台,三国东吴时称石子岗、玛瑙岗、聚宝山;
南朝时,佛教盛行,传说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设坛讲经,因说法虔诚所至,感动上苍,落花如雨,始得名。雨花台风景名胜区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

它的核心部分是雨花台,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3个山岗组成。东岗又称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西岗延伸至安德门外,无别名。雨花台是革命烈士殉难处,在这里遇难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达10万之多。

交通

∙公交

北门可乘公交2、16、26、49、88路车返回市区。南门可乘坐公交33、44路,游2、游4专线返回市区。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乘坐游2专线车直达雨花台景区。

自驾游线路之沪宁高速线路:

沪宁高速 → 中山门出口 → 中山东路 → 龙蟠路 → 雨花东路 → 出口往右转直行→ 雨花台景区北门

自驾游线路之二桥高速线路:

二桥高速 → 宁镇公路 → 新庄立交→ 九华山隧道 → 龙蟠路 → 雨花东路→ 雨花台景区北门

自驾游线路之宁杭高速线路:

宁杭高速 → 机场高速 → 花神庙立交 → 雨花广场 → 雨花台景区南门

美食

∙雨花茶

雨花茶,是雨花台50年代引种创制的茶中珍品,色泽翠嫩,滋味香淳,曾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茶园位于陵园景区西南部,占地4.5公顷。

雨花茶,茶叶外形圆绿,如松针,带白毫,紧直。冲泡后茶色碧绿、清澈,香气清幽,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 ,滋味醇厚,回味甘甜。

南京雨花茶是绿茶炒青中的珍品,也是中国三针之一,是优质细嫩针状春茶,产于南京中山陵,雨花台园林风景区,当茶芽萌生至一芽三叶时,于清明前约十天开采直至清明,只选一芽一叶芽叶,采下长度为2--3厘来的茶芽,杀青,揉捻,整形干燥,涂乌柏油手炒,每锅只可炒250克茶。

雨花茶,以紧,直,绿,匀为其特色,其形似松针,条索紧直、浑圆,两端略尖,锋苗挺秀,茸毫隐露,色呈墨绿,绿透银光,香气浓郁高雅,滋味鲜醇,汤色绿而清澈,叶底嫩匀明亮。沸水冲泡,芽芽直立,上下沉浮,犹如翡翠,清香四溢。颇受全国人民的垂青。雨花茶是南京特产,也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它外形圆绿,条索紧直,锋苗挺秀,带有白毫,犹如松针,象征着革命先烈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英雄形象,故定名为雨花茶。

雨花茶色、香、味、形俱佳,冲泡后,茶色碧绿而清澈,香气清雅,滋味醇厚,回味甘甜,有止渴、清神、消食、治喘、除烦去腻等功效。

购物

∙雨花石

雨花台的特产雨花石可称为一绝。雨花石在地质上称作砾石。是玛瑙的别支。它讲究质、色、形、纹,其色彩极为丰富,形状纹路也是千变万化。根据其天然色调及纹路形象,文人墨客常赋予许多诗情画意的名字。

文化地理

∙艺术

相传南朝梁武帝时,金陵城南门外高座寺的云光法师常在石子岗上设坛说法,说得生动绝妙,感动了佛祖,天上竟落花如雨。唐朝时根据这一传说将石子岗改名为雨花台。高座寺内有清泉二眼,名永宁泉,其水质清洌,饮之甘甜。南宋诗人陆游品其泉水后,称之为"江南第二泉",今二泉之水虽枯,古之盛名犹存。

雨花台的绿地覆盖率达90%以上,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树木和色彩缤纷的花朵,杜鹃花作为景区特色观赏植物,每年都定期举办盛大的杜鹃花展.

实用信息

∙旅游信息

风华千秋雨花韵。在雨花台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从西周太伯兴修水利起,便有了先人的遗迹,至明、清,更是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雪映山眉紫,烟消树顶圆”,这些美妙的诗句,正是历史上雨花台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栩栩如生的写照。

南京雨花台远景在雨花台上下三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古圣先贤和仁人志士曾在此演绎了壮丽的人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雨花台风景名胜区由名胜古迹区、烈士陵园区、雨花石文化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和生态密林区六大功能区组成。近年来,新、复建了雨花阁、二忠祠、木末亭、乾隆御碑亭、方孝孺墓、辛亥革命人马冢、甘露井、曦园、怡苑、梅岗等20余处名胜古迹和楼台亭阁馆。

雨花台风景区的著名景点"江南第二泉",原名雨花泉,泉有二孔,水出地面1米,纤湮缕浸,清洌甘美,  雨花台色味俱绝,南宋著名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到四川任职时途经建康,登雨花台游览,用泉水沏茶,备加赞赏,品为二泉,位列金陵名泉之首。明代赵谦为二泉题匾,"江南"二字为后人所加,现在镌刻在大理石上的"江南第二泉"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萧娴题写。 在江南第二泉上面,是百年老店"二泉茶社"。原茶社为木结构,经白蚁常年侵蚀,已成危房。随着雨花台风景区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为拓展雨花茶的文化特色,2001年,雨花台风景区对二泉茶社实施整体如今,这里有气势雄伟全国规模最大的烈士纪念建筑群,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郁郁葱葱的山林,四季  雨花台应时的花草,以及驰名中外的雨花石和闻名遐迩的雨花茶等,已成为集教育、旅游、休闲、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风景名胜区。

名胜古迹

雨花阁 甘露井、甘露井亭 二忠祠 乾隆御碑 李杰墓 明太监义会碑 杨邦乂剖心处 方孝孺墓 木末亭 辛亥革命阵亡将士人马合冢等几处遗迹。

纪念碑廊

纪念碑廊位于纪念碑护墙内侧,东西各90块黑色磨光花岗岩石壁上镌刻了由国内36名书法家书写的《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新民主义论》3篇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烈士就义群雕

位于雨花台北殉难处,高10.3米、宽14.2米,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再现了革命烈士就义时的英勇形  雨花台象

烈士纪念碑

烈士纪念碑建于雨花台海拔60米的制高点上,高42.3米(寓意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宽7米、厚5米,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前立有一尊5米多高的革命志士青铜塑像。碑身正面“雨花台烈士纪念碑”为邓小平题写。碑身背面刻有江苏省和南京市人民政府所撰的碑文.

烈士纪念馆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东西展开长90米,南北伸展宽49米,高26米,建筑面积5900平方米,为传统大屋顶造  雨花台型的现代建筑。

《国际歌》和《国歌》照壁

《国际歌》和《国歌》照壁位于纪念池南北两端,花岗石质地,分别用汉、蒙、藏、维、壮5种文字镌刻。

忠魂亭

忠魂亭位于雨花台中心纪念区最南端,1996年由南京市30万共产党员捐资建造。为尖顶方形四门的钢混结构。“忠魂亭”三字由江泽民题写。整体建筑由忠魂亭及其周边广场、思源池和忠魂颂浮雕构成。

秦淮河简介

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古称淮水,本名“龙藏浦”,全长约110公里,流域面积2600多平方公里,是南京地区主要河道,历史上极有名气。秦淮河的源头有两处,东部源头出自句容市宝华山,南部源头出自溧水县的东庐山(天生桥下胭脂河),两个源头在江宁区的方山埭交汇,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相传秦始皇东巡时,望金陵上空紫气升腾,以为王气,于是凿方山,断长垅为渎,入于江,后人误认为此水是秦时所开,所以称为“秦淮”。

交通

∙公交

坐游船游玩秦淮河风光带,需前往夫子庙大成殿前码头上船,到夫子庙的公交线路为:4、7、40、44、49、62、304路到夫子庙(东)站下,游2、1路到夫子庙(北)站下,游4、2、14、16、23、26、33、43、46、63、81、87、101、102、103、106、305路到长乐路站下,301路到瞻园路站下。

美食

金陵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自六朝时期流传至今,多达80多个品种。名点小吃有荤有素,甜咸俱有,形态各异,尤其是以秦淮八绝(八道点心)叫绝。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夫子庙品尝秦淮风味小吃后,题写横幅:“小吃好吃”,亦作“吃好吃小”。

文化地理

∙地位

流入城里的内秦淮河东西水关之间的河段,素有“十里秦淮”、“六朝金粉”之誉。两岸全部是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飞檐漏窗,雕梁画栋,画舫凌波,桨声灯影,加之人文荟萃、市井繁华,构成了集中体现金陵古都风貌的游览胜地——秦淮风光带。

在众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个永恒的话题。她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摇篮。这里素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更兼十代繁华之地,被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

在远古时代,秦淮河就是扬子江的一条支流,新石器时代,沿岸就人烟稠密,经济发达,这里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秦淮风光,以灯船最为著名。河上之船一律彩灯悬挂,游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灯船为快。朱自清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可领略灯船丰采。现在 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和魅力。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在石器时代,流域内就有人类活动。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东吴以来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

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

六朝时,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纷纷化作诗酒风流,千百年来传于后世。乌衣巷更是六朝秦淮风流的中心,东晋时曾经聚居了王导、谢安两大望族而名满天下。

隋唐以后,秦淮河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儒学鼎盛,南宋始建的江南贡院,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于是秦淮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

明清两代,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江南佳丽之地。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元宵节时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秦淮两岸,华灯灿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

在清代江南贡院考区高中状元者达58名,占清代状元总数的52%。明清两代名人,吴承恩、唐伯虎、郑板桥、吴敬梓、翁同龢[hé]、张謇[jiǎn] 等均出于此。

如今,秦淮河风光带,融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河房厅和民俗民风于一体,极富情趣,魅力空前。由于各级政府和旅游部门的关心,“十里秦淮”经过十年努力,如今以内秦淮河为轴线,以夫子庙为中心的具有明清风格、庙市街景合一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多功能相结合的秦淮风光景区,以崭新的风姿出现在南京城,日益显示出她迷人的魅力。1991年5月,夫子庙和秦淮风光带被国家旅游局作为“中国旅游最好景点”推向国际旅游市场。

从历史上看来,文明总是从有水的地方来的。且不说生命本身是从水从来,看几个文明古国,哪个又离的开水呢?正如同黄河之于中国、恒河之于印度、尼罗之于埃及。或者缩小到城市范围看,如同嘉陵江之于重庆、府南河之于成都、松花江之于黑龙江、湘江之于长沙、珠江之于广州。

秦淮河,更以秦淮八艳的事迹闻名于世。秦淮八艳的事迹,最先见于余怀的《板桥杂记》分别写了顾横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马湘兰等六人。后人又加入柳如是、陈圆圆而称为八艳。

她们八人有几个共同点,首先都具有爱国的民族气节;
秦淮八艳除马湘兰以外,其他人都经历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换代的大动乱。当时好多明朝的贪官贪生怕死,卖国求荣,而和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秦淮八艳虽然是被压迫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在国家存亡的危难时刻,却能表现出崇高的民族节气。然后,她们在诗词和绘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她们八人个个能诗会画,只是大部分已经散失,只有柳如是作品保留下来较多,她们创作勤奋,努力表达自己的生活感受。

第一绝: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

第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

第三绝:六凤居的豆腐脑和葱油饼

第四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什锦菜包

第五绝: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

第六绝: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绝:瞻园面馆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

第八绝: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唐朝诗人刘禹锡游金陵,看着以前非常显赫而后来又成为废墟的王谢宅第,曾作《乌衣巷》诗一首,慨叹这种历史变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也住这一地区。夫子庙附近的桃叶渡,据说是王献之迎接其妾桃叶的渡口。相传王献之的爱妾桃叶与其妹桃根乘舟来到这里,王献之来到渡口迎接,并作《桃叶歌》相赠:“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渡以王献之的风流故事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又以其“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的优美景色使人陶醉。

唐代诗人杜牧有诗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两句貌似批评“商女”,实则指责寻欢作乐的客人。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这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描绘的秦淮河畔在当时的繁华景象。

朱自清和俞平伯曾共游十里秦淮并且各自都写了一篇游记散文,都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名。在他们清新优美的笔墨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卖艺歌女的同情与尊重,更可以看到作者对茵陈如酒的十里秦淮的喜爱与眷恋。

秦淮灯会的历史源远流长,根据文献记载,早在南朝时期,都城南京就出现了举办传统元宵灯会的习俗,其盛况堪称全国之冠。自明初洪武帝朱元璋在南京倡导元宵灯节活动以后,南京逐渐开始享有了“灯火(彩)甲天下”的美誉,河悬挂花灯的画舫(俗称“灯船”)随之蜚声天下。 历史上的秦淮灯会主要分布在南京河流域,20世纪以后它主要集中在夫子庙地区,目前已经扩展到“十里”东侧五里地段,核心区域包括夫子庙、瞻园、白鹭洲公园、吴敬梓故居陈列馆、江南贡院陈列馆、中华门瓮城展览馆及中华路、平江府路、瞻园路、琶琵路一带。

秦淮灯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是历代南京民众延续和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空间,长久以来,它已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本土和外来的文化艺术贯穿于灯会中,构成其艺术内涵。每年的秦淮灯会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人,他们在领略秦淮灯会、感受金陵民间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实用信息

∙乘船游览

一、普通画舫散客游览船:(游时:50分钟)

1.白天55元/人次。游览路线:泮池码头—白鹭洲明文化主题公园—七彩水街—东水关—中华门—李香君故居陈列馆。

2.晚间80元/人次(18:00—23:30)。游览路线:泮池码头—白鹭洲明文化主题公园—七彩水街—东水关—中华门—泮池码头。

二、豪华画舫包船:(游时:50-90分钟)

1.16座豪华包船为2400元/艘,看白鹭洲大型水上演出为3600元/艘。

2.20座豪华包船为2600元/艘,看白鹭洲大型水上演出为3800元/艘。

3.游览路线:泮池码头—白鹭洲明文化主题公园—七彩水街—东水关—中华门—泮池码头。

中华门为明初都城的正南门,后称“聚宝门”,1931年改为中华门。明洪武二至八年(公元1369至1375年)在南京建康府城南门的基础上扩建而成。八十年代以前,中华门城堡常年废弃,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1980年正式开放后,在国家旅游局、南京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园林局及秦淮区人民政府等单位领导和规划下,采用边开放、边维修、边完善内部设施的办法,相继设立了中华门史料陈列室、盆景园等,完成了城堡四周居民和多家商店工厂的搬迁以及大量积土乱石的清运平整,全面整修了二层朝北墙体,并着意绿化、美化环境。到目前为止,除敌楼、绞关亭外,基本上恢复了古城堡的原貌。

南京的中华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古城堡,为明初都城的正南门,后称“聚宝门”,1931年改为中华门。明洪武二至八年(公元1369至1375年)在南京建康府城南门的基础上扩建而成。中华门城堡东西宽118.5米,南北长128米,总面积15168平方米,高20.45米,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贯通。各道门内原均有上下可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仅存闸槽和门位痕迹。整个瓮城有藏兵洞27个,能藏兵3000余人。瓮城两侧各有坡道,可骑马登城。是我国古代防御性的建筑,在世界城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门是南京城垣十三个城门中最大、最雄伟的一个城门。它位于南京城南,是在南唐都城南门的故址上重建的,整个瓮城南北长128米,东西宽118.5米,占地面积15168平方米。它的南面有雨花台作为天然屏障,门前后有两支秦淮河水横贯东西,前临长千桥,后倚镇淮桥,地势险要,为城南交通咽喉所在。

中华门共建有三道瓮城,由四道拱门(券门)贯通,各门均有可以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和双扇木门,现闸、门均无存,仅存闸槽和门位遗迹。在第二道拱门至第四道拱门上方建有木结构绞关亭(闸亭,现已无存),在首道拱门二层藏兵洞的南端东西两侧墙体上,尚存绞关石柱一对。

夫子庙的大石坝街和湖南路的狮子桥是南京著名的美食街。

钟山风景区很大很大,主要景区有:中山陵景区、明孝陵景区、梅花山、灵谷寺景区、灵谷塔景区、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北极阁气象台、鸡鸣寺等,还包括玄武湖、环湖的富贵山、九华山、小红山和城墙等等。

∙D1

o莫愁湖

o南京总统府

o钟山风景区

o秦淮河

o夫子庙

早晨从美丽的莫愁湖开始,看一场缤纷的花瓣雨,和岸边的民间高手学学抖空竹。神清气爽之后开始一天的追忆之旅。

总统府现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在去中山陵之前,先到这里与历史对对话。

参观完毕,可乘游2直奔钟山风景区的灵谷寺,是整个钟山景区风景最美的地方,据说在那里求姻缘也很准;
乘景区电瓶车到中山陵,园区一路上都是绿树成荫,下雨的时候有一种雾气萦绕在山间,感觉像是云游在天上,中午可在景区内吃简餐;
再乘电瓶车到明孝陵,游梅花山、石象路,还可看看明孝陵博物馆和美龄宫,中日友好樱园美到让你穿越至前世。

晚上乘游船夜游秦淮河,伴着河畔边的婆娑灯影,方知昔日金陵的繁华与兴旺,亦可感受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苦楚。

下船去夫子庙的贡院和大成殿,南京人对鸭绝对是大爱,看看遍布全市的各家烤鸭店和盐水鸭就知道了,在夫子庙,千万不要错过鸭血粉丝这一著名的南京小吃。

∙D2

o雨花台

o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o玄武湖

o湖南路商业街

o紫金山天文台

经过了第一天的追忆昔日金陵的旅程,新南京的源头要去雨花台寻找,在那里祭奠革命烈士,看多过梧桐树的雨花石。转而再去大屠杀同胞纪念馆,那一场历史的浩劫是我们不能抹去的回忆。

下午去玄武湖缓缓神,看荷花,晒太阳,休息好了就去湖南路商业街上转转,感受一下南京城的现代气息,美食购物应有尽有,尤其是体育用品商店遍布,你可在这里买点儿“健康”回去。

在湖南路填饱肚子后,晚上到紫金山天文台看星星,在这个我国自己建立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学研究机构,看看无尽的苍穹,找找自己的未来。

∙D3

o浦口码头

o绿柳居

o南京大学

o鸡鸣寺

o四川酒家

o1912酒吧街

旧码头、美食老字号、寺庙与酒吧。这一日我们在闲逛中体验真正属于南京的城市血脉。

浦口区地处南京市西北部,位于长江北岸被称为南京北大门。朱自清的《背影》,就是在浦口火车站与老父亲作别。从地图上不难看出浦口码头曾是解放军横渡长江飞奔总统府的必经之路,也是北方火车南下的必走通道,而现在,南京长江大桥、二桥、三桥已经抢走了浦口码头的昔日繁华。

南京老字号多集中于城南,多逛逛南京的小吃街,细细品尝“京苏帮”大菜。南京人有个传统,吃素菜要去绿柳居。“绿柳居”的豆制品、面筋、菌类是“三足鼎”,什锦素菜包更是享誉盛名。有旬夸张的话,为了它的什锦素菜包,南京人可以不惜排上一天一夜。

体验一座城市,不能不去那里的大学,在那一排长势无私的法国梧桐下散步,回想起我们的大学时光,回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

鸡鸣寺的观音与众不同,是一尊倒坐的面朝北的观音菩萨像,佛龛上的楹联道明了原委“问菩萨为何倒坐, 叹众生不肯回头。”比起寺外略显拥挤的南京城,这儿颇有远离喧嚣的味道。登上药师塔,感受每一层不同的风景。

四川酒家作为南京解放后少有的几大川菜馆之一,四川酒家吊足了南京人的辣味瘾。饭后转场到1912酒吧街体验一下南京的夜生活吧,这里绿色的爬山虎,大落地窗,复古风格的餐吧还有南京特色的梧桐树,来这儿才知道,南京也可以是现代的。

∙D4

o栖霞寺

o定林寺

o宏觉寺塔

o静海寺

o保圣寺塔

除了必去钟山风景区、总统府、夫子庙外,可以根据时间安排,去各种寺庙,进行一次虔诚的敬拜之旅吧,南京地处中国南北交界之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人口迁移,南来北往的迁徙让不同的民俗和宗教信仰在此交汇,历史、地理上的重要地位造就了它的宗教香火旺盛,地方风俗独特。

推荐访问:神道 形象 研究 明孝陵神道石马形象研究 明孝陵神道石马形象研究 明孝陵石人石马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