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情景教学设计案例(全文)

时间:2022-08-15 14:2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居秋暝》情景教学设计案例(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山居秋暝》情景教学设计案例(全文)

《山居秋暝》情景教学设计案例4篇

《山居秋暝》情景教学设计案例篇1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
“学以致用”,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山居秋暝》是一首古典诗歌,指导学生如何鉴赏古典诗歌,是语文有效教学的具体体现。

【教材内容分析】

本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名篇,诗中景物清新,民风淳厚,意境淡远,诗中有画,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学习时要重点把握“物”与“我”的完美交融和统一,同时学习其以动衬静的表达技巧。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鉴赏诗歌一题的得分率基本上是最低的,绝大部分表现为答题较乱,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而干脆不做,所以老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诗歌鉴赏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感受、品味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2)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技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吟诵,让学生感受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歌特点,从而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2)通过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把握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热爱自然的生活情趣,感受诗人高洁情怀。

【教学内容】

本课通过诵读品味王维的山水田园诗的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并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方法。

【教学设想】

1、教学重难点:

①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②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把握答题规律。

2、教法学法:诵读、赏读、点拨、练习相结合。

3、教学工具:Powerpoint课件

4、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进程】

一、导语:

【学生活动】以前我们学过他的《鸟鸣涧》、《送元二使安西》,现在请几位同学来试着背诵。

【讲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它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代、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熠闪光。王维就是其中的一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

 二、解题:

1、作者:王维(701—761),诗与孟浩然齐名, 称为“王孟”。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是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结晶。

2、题目:《山居秋暝》交代时间、地点、事件,属山水田园诗。

三、诵读指导

1、范读,明确节奏: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点拨:近体诗的句式一般是每两个音节构成一个节奏单位,但无论如何,都应按意思划分节奏。)

2.学生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找出韵脚。

明确:浣(huàn),洗 歇(xië),衰败 韵脚有“后”“秋”“流”“ 舟”“留”

3)每个大组派一个代表进行诵读比赛。

四、理清诗意,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参见板书)

五、欣赏品味:

1、学生思考:诗人写了那些山居之景、山居之人?在景物的描写中体现诗人什么样的理想境界?

明确:诗人为读者描写了一个秋天夜晚山中的情景。

山居之景:明月、松林、清泉、岩石    以物芳而明志洁    归

山居之人:浣女、渔人     以人和而望政通    隐

 2、学生思考:诗中明明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样下笔说是“空山”?

明确:
“空山”二字点出此处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其之清新,景色之美妙。这二字既表现了雨后山野的静谧,又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幽静宁谧的喜爱。

3、从诗歌的表现手法方面品味《山居秋暝》:

1、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渲染、白描、虚实相生、象征、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衬托等

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其中反衬包括:1)以欢乐之景衬哀伤之情 2)以草木茂盛衬人事萧条 3)以物之无情衬人之有情 4)以动衬静

2、《山居秋暝》的表现手法

赏析:《山居秋暝》采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步骤一)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流泻山石之上,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竹林喧闹声以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空山、水流、月照、竹喧、莲动”静中有动,而动中有不乏那份宁静。(步骤二)表达对美好自然生活的向往。(步骤三)

3、以动衬静: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它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它以静为主,动为次,“动”是衬托“静”的,其目的是为了让“静”更突出。

4.拓展延伸:以动衬静手法的诗歌名句有哪些?试分析

例如: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等

赏析:从听觉的角度写若耶溪的幽静:诗人用“蝉噪”反衬“林静”、用“鸟鸣”表现“山幽”,以动衬静,写出噪与静、鸣与幽的对立统一,蝉儿高鸣,始觉山林静谧;
鸟儿婉唱,更显人迹罕至。幽静的若耶溪,这般的让人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静谧、高远深邃。

5、归纳诗歌中赏析表现手法的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6、链接高考

试从表现手法方面鉴赏下面诗歌:

鸟鸣涧(王维 )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赏析:本诗运用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诗中所写的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的景物,既使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同时又通过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从而表达对春涧美景的喜爱之情。

7、总结(难点突破):

以动衬静,是指用动态的景物、喧闹的声音来衬托环境的静谧。它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它以静为主,动为次,“动”是衬托“静”的,其目的是为了让“静”更突出。

动静结合,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映成趣,“动”与“静”地位平等,不存在什么先后,主次之别。

例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诗人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8、课堂作业:

同桌互测《山居秋暝》的默写。

附:板书设计

 山居秋暝

王维—诗人、画家、隐士

表现手法 诗中画 画外意

山、雨 秋、晚

以 动 自然美 远离尘俗

动 静 明月 清泉

衬 结 超然淡远

静 合 竹喧 莲动 ——生活美

语言风格:清新淡雅

【教后反思】

在讲完《山居秋暝》后回味反思,我感觉是比较成功的,具体体会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特别是让学生品尝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学以致用的甜头,从而真正意义上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鉴赏的能力,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教学。

《山居秋暝》情景教学设计案例篇2

《山居秋暝》教学反思

通过《山居秋暝》的教学,让我发现,在课堂上,弄清一首诗歌的主题和文字字意的理解并不难,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提取诗中的意象进行想象、分析和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只能从表面上理解诗歌,并没有走进诗歌营造的意境里边去。对联想和想象的运用不够,更谈不上陶冶情操啦!当然,部分学力有余的学生,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兴趣,对此,在课堂上导引不够。还有,阅读后,学生的见解五花八门,引导不是非常成功,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待提高,而且教学设计上也没有强化。今后在这个方面应该加强。在这,课堂上此诗的山水田园特色和本诗的风格点拨不深,不易于学生的深入理解,对对话的理解和也能用还很不够。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大阅读量,把读书变为一种习惯,一种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进一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个性阅读。多给时间学生去想象、品味和交流。

活用多媒体,它可以带领学生、激发学生去解读课文,领略课文语言的妙处。如展示山间月夜图,让学生展开联想,联系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学过的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感情,对比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妙处。展示山间月夜,让学生对比文本,找出图片能表现课文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无法表现,并让学生设想如何用媒体来表现诗歌手法的妙处。语文课堂上适当使用多媒体,能调动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手、脑、眼、耳并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学生看不懂故事时引导学生解读课文语句,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文言的解读和理解,分组给动画配音,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站在主题地位,在不知不觉中解读了语文文本,又进行了听说训练,激发了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

由于年代的距离,许多文学形象学生已经无法直接体验,活用多媒体,往往能创设审美情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唐诗,是许多人都喜欢的,但学生已无法直接体验到盛唐气象的豪迈壮阔。因此,在学习李白诗歌之前,不妨让学生玩一玩游戏《大唐诗韵》第一节,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盛唐生活,感受诗歌的魅力,理解李白在当时的名声和性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刚正不阿的气质。

多媒体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从小都在模仿中不断创新。只要教师不以定论论媒体,又怎怕学生没有创新?何况多媒体本身就会引发学生无限的创造性。比如看了电影《祝福》,学生自然有疑问:电影《祝福》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课文的情节安排与电影比较谁更号好?从而引发“我来导演《祝福》大讨论,让学生将小说改编成剧本,完成审美再创造。

《山居秋暝》情景教学设计案例篇3

《山居秋暝》教学反思

通过《山居秋暝》的教学,让我发现,在课堂上,弄清一首诗歌的主题和文字字意的理解并不难,关键是要让学生会提取诗中的意象进行想象、分析和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只能从表面上理解诗歌,并没有走进诗歌营造的意境里边去。对联想和想象的运用不够,更谈不上陶冶情操啦!当然,部分学力有余的学生,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兴趣,对此,在课堂上导引不够。还有,阅读后,学生的见解五花八门,引导不是非常成功,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待提高,而且教学设计上也没有强化。今后在这个方面应该加强。在这,课堂上此诗的山水田园特色和本诗的风格点拨不深,不易于学生的深入理解,对对话的理解和也能用还很不够。同时,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加大阅读量,把读书变为一种习惯,一种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进一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个性阅读。多给时间学生去想象、品味和交流。

活用多媒体,它可以带领学生、激发学生去解读课文,领略课文语言的妙处。如展示山间月夜图,让学生展开联想,联系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学过的文学作品中表现的感情,对比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引导学生领略诗歌的妙处。展示山间月夜,让学生对比文本,找出图片能表现课文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无法表现,并让学生设想如何用媒体来表现诗歌手法的妙处。语文课堂上适当使用多媒体,能调动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手、脑、眼、耳并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学生看不懂故事时引导学生解读课文语句,然后让学生通过对文言的解读和理解,分组给动画配音,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站在主题地位,在不知不觉中解读了语文文本,又进行了听说训练,激发了对文言文阅读的兴趣。

由于年代的距离,许多文学形象学生已经无法直接体验,活用多媒体,往往能创设审美情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唐诗,是许多人都喜欢的,但学生已无法直接体验到盛唐气象的豪迈壮阔。因此,在学习李白诗歌之前,不妨让学生玩一玩游戏《大唐诗韵》第一节,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盛唐生活,感受诗歌的魅力,理解李白在当时的名声和性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刚正不阿的气质。

多媒体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从小都在模仿中不断创新。只要教师不以定论论媒体,又怎怕学生没有创新?何况多媒体本身就会引发学生无限的创造性。比如看了电影《祝福》,学生自然有疑问:电影《祝福》的情节安排是否合理?课文的情节安排与电影比较谁更号好?从而引发“我来导演《祝福》大讨论,让学生将小说改编成剧本,完成审美再创造。

《山居秋暝》情景教学设计案例篇4

张成华
--------------------------------------------------------------------------------
【创新设计】一、教学目的
1.领悟诗的主旨,学习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2.品味诗的意境和风格。3.品读同类诗歌,古为今用。二、教学思路
1.用对比参悟的方法鉴赏诗歌。2.活动:企业创意策划。三、创新意图
在认真鉴赏的基础上,组合同类诗歌,进行古为今用的创新实践活动。四、教学过程
(一)讲读参悟诗歌。
1.自读课后练习一,给本诗划分节奏,弄清尾字的平仄。2.按节奏和平仄规律朗读这首诗,读出抑扬顿挫之美。
3.把作者身世、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结合起来,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4.抓住颔联、颈联品味意境: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融入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根据情感指出朗读时应注意的语调、语速。6.王维的诗与谁的诗风相近?诵读类似的诗句。7.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洁身自好的品格。(二)企业创意策划活动。
1.提出假设:假如王维生活于改革开放、人尽其才的现代社会,他除了作诗外,最适合参与哪一项经济活动?
2.明确活动方向及任务。选择职业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同时又要与社会经济形势相适应。王维是著名的山水诗人,现代社会旅游业正蓬勃发展,因此他可以开一家有“归隐”特色的旅游公司。3.完成企业创意书。——公司形象:本公司的“双休游”旨在让游客在紧张工作之后的双休日里,走进自然,走进农家,找到轻松、闲适而又不乏文化品位的感觉。
——景区设置:桃花源村、陋室、故人庄、山居、田园居、南山。——日程安排:桃花源村(第一天上午及午餐),陋室(第一天下午),故人庄(第一天晚餐),山居(第一天晚),田园居、南山(第二天)。
——具体景点设计:以“山居”为例:①松林散步,倾听天籁,体味自然。倘有月亮,会有“明月窥人”或“月亮走我也走”的美景出现。②清泉漂流,体会“清泉皮筏石上流”的趣味。③湖中泛舟采莲,时有“惊起一滩鸥鹭”的情景再现。④泉边浣衣、竹林篝火、歌舞晚会。
所有景点适当位置配古人诗词歌赋。
——企业人员:总经理、财务主管、公关人员、法律顾问、导游(由深谙古文诗词歌赋者担任)。
——经营方式: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开发,或与其他影视机构合资开发,既作旅游景点,又作影视剧外景基地。参读诗文:《过故人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陋室铭》等。

(以上条目为创业计划的框架,各条目的具体化设计仅供参考。)
【创意说明】此教学设计的亮点是在教学古典诗词时,不仅要让学生“学”,还要激发学生去“用”,而且在“用”中更能加深学生的“学”。
这节课的“企业创意”策划活动是要求学生把已学过的同类诗歌与现代的经济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创新设计。诗的学习,不能一首一首孤立地读,那样既不易领悟,也会使学习的内容零散;
诗也不能过多地拆解,那样会没有诗意。如果把同类诗歌放在一起品读,可起到渗透效应,自然参悟到其中的意境和风格。景区设置就在于组合同类诗歌,而景点的具体规划,如“山居”部分,更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意境,加深了“学”;
其他部分的策划也能够训练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灵活性,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个策划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创新活动,这种创新活动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古典文学学习有用性的认识,增强了学习兴趣,而且点燃了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可以说,有了教师的创新教学,才有学生的创新学习。整个创新活动中,教师是一个参与者、协作者,只需在必要时提出疑问,或对某些术语作出解释,或提供相关案例,要留出足够的时空,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


推荐访问:山居 教学设计 情景 《山居秋暝》情景教学设计案例 《山居秋暝》情景教学设计案例 山居秋暝教学设计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