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供大家参考。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评价: 土地评价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
2. 土地资源调查: 是对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特征、空间变异以及在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的状况进行综合考察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3. 土地的限制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限制程度,是由于土地质量不能满足作物生长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所造成的。
4. 土地评价单元: 是土地评价的最小单位,是影响土地利用的各土地构成要素所组成的一个空间实体。
5. 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总是有关的元素分解成目标、准则、方案等层次,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
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
6. 标准田法
7. 农用地的分等定级: 在土地自然评价的基础上,以农用地预期收入为标准,确定农用地的优劣等级,从而促进土地利用向最佳方向转移,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
8. 土地类型: 根据土地要素的特性及其组合形式的不同而划分的一系列各具特点、相互区别的土地单元
9. 土地的构成要素:土地的位置调查、气候要素调查、地形与地貌要素调查、水资源调查、土壤资源调查、植被要素调查、土地类型调查、社会经济资料调查
10. 土地利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不同需要而对土地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
11. 人口承载力: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某地区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即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各种资源在长期稳定的基础上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12. 生态足迹:指生产区域或资源消费单元所消费的资源和接纳其产生的废弃物所占用的生物生产性空间。
13. 土地经济评价: 是从徒弟的经济属性出发,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分析不同质量的土地生产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或者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分析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
14. 土地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以一定行政区域或自然区域(或流域)为单位,查清区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和利用状况
15. 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对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和管理要求的满足程度。
16. 毛利分析法:是分析某个生产单位。某个地块或评价单元的年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而得出的利润或亏损的一种土地经济评价方法。
二、简答
1、一般土地资源调查的工作程序是什么?它与土地资源现状调查有那些异同点?
答:1 准备工作2 外业调绘3 内业工作4 检查验收
2、土地资源调查的目的、任务是什么?答:目的:1)为土地资源科学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为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图件和属性数据;
3)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和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4)为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
任务:1)清查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
2)清查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和质量状况;
3)完成系列调查成果图;
4)分析土地资源的利用特点,进行土地利用分区
3、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内容及主要工作成果?答:1 调绘界线2 调研经验3 量算面积4 编制图件5 汇总面积6 编写报告
成果:①县、乡、村各类土地面积和土地总面积统计表;②县、乡土地利用现状图;③ 县、乡土地边界接合图;④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⑤无争议权属界线的权属界线协议书和有争议权属界线的土地争议原由书;⑥县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报告和乡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说明书。
4 “3s ”技术在土地资源调查中应用有哪些特点?
5 简述中国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原则和命名方法。
答无统一的分类系统,一种由土地纲土地类土地型组成;另一种由土地类土地型土地组土地单元组成。
原则:
命名方法:采用植被、土壤、地貌的三名法采用群众习惯的名称用地名命名土地类
型
6 简述中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答1 土地类型多样。2 山地面积大。3 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4 后备耕地资源不足。
7 土地资源评价的概念及内涵是什么?
答是针对一定的用途,对土地质量高低进行评定的过程。
(1)“土地质量”的内涵可以是土地对一定用途的适宜性,也可以是土地在一定用途时土地生产力
(2)土地评价往往是针对一个区域而言,所以,土地评价是一门揭示土地在各种用途条件下土地质量高低及其在区域内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3)土地评价概念中“用途”一词不可少。比如说沙性土、沼泽地和被污染土地
8 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评价与土地利用规划有什么内在联系。
9 土地资源评价的对象、目的、依据和任务是什么?答;对象:土地质量
目的:确定不同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特定土地用途时土地生产力(如生物生产能力)的多少、适宜程度高低、价值量的大小等。
依据:土地适宜类型、适宜程度任务:进行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交易土地税收土地补偿土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土地管理估计土地利用评判经营好坏
10 述评价因素选择与权重确定对土地资源评价成果与应用的影响?
11 评价单元有哪些选择?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是什么?
答(1)以土壤图为基础划分。单元内土壤类型一致。但地表缺乏明显界线,单元内可能存在不同地形类型。
(2)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划分。单元内主要土地要素相对均一,但我国目前土地类型划分不够细,很多地区缺乏适用的土地类型图。
(3)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划分。单元内土地利用类型一致,但可能存在不同地形和土壤类型。
(4)以地理网格为评价单元。精度取决于网格密度,要基于GIS 支持。
11、评价单元有哪些选择?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是什么?
土地评价单元是土地评价图编制中的图斑,是土地评价的基本工作单位。
一般可以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类型图为基础确定、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自由网格为基础确定、经纬网格为基础确定、叠置法形成封闭单元为基础确定六种方法。
或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类型图为基础确定、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以生产地段或地块(我国的承包地、国外的大型农场或大农场的作业地块)为基础确定、以行政区划单位(如乡、村)为评价单元。
从我国的实际:
(1)1:400 万或比例尺更小适宜于全国;
(2)1:10 万-1:250 万比例尺适宜于省、地市级;
(3)1:1 万-1:10 万比例尺适宜于县级;
(4)1:1 万或比例尺更大适宜于乡级。选择合适的比例尺对土地评价的意义
12、二次调查中,什么是“批而未用的土地” ,如何处理“批而未用”的土地?耕地已被征用,有完整、合法用地手续,调查时实地没有实质性建设的,称为“批而未用” 土地。“批而未用”土地按建设用地确认。调查时,按提供的批地文件,确定其位置、范围和地类。对“批而未用”土地,在数据库中单独明确表示、统计面积和逐级汇总对取得土地后满2 年未动工的建设项目用地,应依照闲置土地的处置政策依法处置,促进尽快利用,加强土地执法监察,通过建立健全动态巡查、举报等制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置,及时纠正和查处以预审代审批、通过办理临时用地方式变相开工建设等未批先用、批而不用、批少占多等违法违规用地行为,严肃查处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新建“小产权房”和高尔夫球场项目用地。
批而未用的土地是指耕地确认已有合法完整用地手续,而调查的时候实地没有实质性建设的。对此类土地,原则上按照批地范围和批准用途来确认建设用地的地类,但必须提供合法用地手续,还必须提供占补平衡增加耕地说明。两者缺一不可,否则按耕地调绘。
13、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方法有哪些?土地资源调查的内业调查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1)利用已有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工作底图,进行外业填图(即补测)完成变更调查;
(2)利用新的1:1 万影像图和航片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3)利用3s 技术完成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1 方法多外业调绘,适用于范围小,地类变化少区域;2、3 方法需购买图像数据,需考
虑成本,大规模变更调查或重点区域调查中采用。利用现状调查的内业工作,包括航片转绘、面积量算、
成果整理等。
航片转绘和面积量算是内业工作的中心内容。成果整理包括面积的汇总统计、土地利用现状图、权属界线图的编制及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目的是什么?
(1)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
(2)
(3)为建立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制度服务。
(4)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
15、外业调绘基本要求。补调权属界和境界,检查室内预判内容,改正错判内容,补充漏判内容和修正界线。地类调绘、线状地物调绘、
境界与权属界调绘、新增地物补测
1 )路线勘查:一是了解调查区域的土地资源概况;二是建立分类系统和解译标志
2 )实地调绘:具体测绘土地资源类型的边界
3
)补充测量:重点地区、资料不全、有争议地区
三、论述题 假设你是某县二次土地调查小组负责人, 请你根据二次调查的流程, 结合所学的知识, 谈谈 如何能顺利实施二次调查并获得良好的调查结果。
答案要点: 要结合全国二次调查的整体环境进行阐述, 要结合二次调查的流程, 从准备阶 段到外业、 内业以及最后的建库和成果的审查等环节进行阐述, 要站在负责人的角度进行控 制,对成果总体把握,要求语言流畅、条理清楚、观点正确。 目前二次调查已经进入成果的验收阶段, 结合你所认识的二次调查, 谈谈二调成果如何才能 更符合将来开展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
1. 调查申请
2. 组织准备 包括建立领导机构、组织专业队伍、建立工作责任制等。
3.
包括收集、整理、分析各种图件资料、权属证明文件以及社会经济统计资料。
4. 仪器和设备的准备 调查前要准备好调查必须的仪器、工具和设备。
1. 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和室内预判 调绘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同名地物点的选择、调绘面积的划分和预求航片平均比例尺等。
2. 地类调绘
注意零星地类处理
地类调绘按《规程》中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在土地所有权宗地内,实地对照 航片逐一判读、调绘,并填写外业外业调绘记载表 p49-50 表 3-5 。
3. 线状地物调绘
线状地物的宽度北方不小于 2米,南方不小于 1 米时,都要进行调绘实并地丈量宽度, 丈 量精确到 0.1 米。
第三阶段为内业工作阶段; 利用现状调查的内业工作, 包括航片转绘、 面积量算、 成 果整理
等。
航片转绘和面积量算是内业工作的中心内容。 成果整理包括面积的汇总统计、土地利用现状图、权属界线图的编制及土地利用现状调
第四阶段为成果检查验收归档阶段。 1)外业调绘:地类判别、界线精度、线状地物 量测等。
2 )内业工作:转绘精度、面积量算精度、成图质量等。
仓储用地、( ABCDE )和其它土地。
A 、住宅用地
B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C 、特殊用地
选择题
线状地物包括河流、公路、铁路、 管道用地 B 、农村道路 线状地物包括河流、公路、铁路、 毛沟 B 、管道用地 C 1、
A 、 1、 A 、 2、 ABCDE 、林带
BCD ( 、农村道路 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包括耕地、 )等。 D 、沟渠 E 、田坎 )、沟渠、田坎等。 、林带 D 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
D 交通运输用地
E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F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2、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 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它土地。 ABCDE )、特殊用 A 、草地 B 、商服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D 住宅用地
E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F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3、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包括( BCDE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
A 、住宅用地
B 、城市
C 、建制镇
D 、村庄
E 、采矿用地
3、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包括城市、 ( BCDE )。
A 、住宅用地
B 、建制镇
C 、村庄
D 、采矿用地
E 、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
4、 土地利用分类是以土地的( ABC )为主要分类标准所进行的分类,
A 、覆盖特征
B 、经营目的
C 、利用方式
D 、养分
E 、肥力
4、 土地利用分类反映某一段时间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其原则有( ABCD )。
A 、统一性原则
B 、系统性原则
C 、实用性原则
D 、地域性原则
5、 面积量算方法有( ABCDE )等。
A 、精密解算法
B 、图解法
C 、方格法
D 、求积仪法
E 、计算机面积量算方法
5、常用的土地经济评价指标有:单位土地面积的( ABCDE )、成本效果系数等。
A 、产量
B 、产值
C 、净产值
D 、纯收入
E 、费用偿还率(纯收入率)
6、土地经济评价中,根据指标的不同性质和运用目的,将指标体系分为(
ABC )。
A 、土地经济效果(土地生产率)指标
B 、土地经济分析指标
C 土地经济效果分析指标
D 、土地社会条件指标 6、 土地评价研究有三大趋势,分别是( ABD )。
A 、综合化
B 、精确化
C 、概略化
D 、定量化。
7、 土地经济评价分为( ABCD )
A 、单项经济评价
B 、综合经济评价
C 土地资源潜力经济评价
D 、土地国民经济评价。
7、土地经济评价对资料的要求包括以下那几个方面( ABCDE ):
A 、准确性
B 、连续性
C 、完整性
D 、典型性
E 、可比性。
10、土地类型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那几个方面( AB )
A 、包括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与空间分布状况;
B 查明一个地区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性、结构与动态演替 规律。
C 调查基本农田分布
D 查明违法用地数量及分布 11、土地的分类原则对于制定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的科学性以及指导调查的实用性上有重要
的作用,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种( ABCDE )
A 、自然发生学原则
B 、多级分类制原则
C 、分异特性逐级累积的原则
D 主导性原则
E 、实用性原则
12、常见的土地分类方法并未完全按照系统分类学的方法进行分类。
综观各国土地分类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 ACD ) A 、发生法 B 、经验法 C 、景观法 D 、路线考察法
选择题部分
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二级分类体系,一级类 12 个,二级类 57 个。
2、 对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为图上 4.0mm2耕地、园地、水域为6.0mm2 林地、草地等其他地类为 15mm2。
3、 线状地物包括河流、公路、铁路、管道用地、农村道路、林带、沟渠、田坎等。当其宽 度北方大于等于 2.0 米,南方大于等于 1.0 米时, 应予调绘并实地段丈量宽度, 丈量精确到 0.1 米。
4、 国家标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 仓储用地、住宅8、航片解译标志有( ABCD A 、大小 B 、形状 C 8、概括来说,农村土地调查包括( A 、权属调查 B 、面积调查 )、阴影、图型及相关性等。
、色调 D 、纹理
AC )两部分。
C 、地类调查
D 、分布调查 9、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是( ABCD A 、查清土地类型 B 、数量,质量 )并给以综合分析和评价。
C 、空间分布
D 、利用现状
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和其它土地。
5、土地利用分类是以土地的覆盖特征、经营目的、利用方式为主要分类标准所进行的分类。
6、土地利用分类反映某一段时间土地的实际利用情况,其原则有统一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地域性原则。
7、土地经济评价对资料的要求包括以下那几个方面准确性、连续性、完整性、典型性、可
比性。
8、航片解译标志有大小、形状、色调、纹理、阴影、图型及相关性等。
9、土地资源调查的任务是查清土地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利用现状,并给以综合分析和评价。
10、土地类型调查的主要内容有以下那几个方面:包括查清各种土地类型的数量、质量
与空间分布状况;查明一个地区土地类型的分异规律,揭示土地类型的形成、特性、结构与动态演替规律。
11、土地的分类原则对于制定的土地类型分类系统的科学性以及指导调查的实用性上
有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种自然发生学原则、多级分类制原则、分异特性逐级累积的原则、主导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12、常见的土地分类方法并未完全按照系统分类学的方法进行分类。综观各国土地分类
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发生法、经验法、景观法。
13、土地经济评价中,根据指标的不同性质和运用目的,将指标体系分为土地经济效果
(土地生产率)指标、土地经济分析指标、土地经济效果分析指标。
14、农村土地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两部分。
推荐访问:土地 评价 资源调查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