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关于营商环境调研报告(全文完整)

时间:2022-08-18 15:25: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关于营商环境调研报告(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关于营商环境调研报告(全文完整)

关于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3篇

【篇一】关于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2018年4月23日)

3月27日至3月30日,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营商环境调研组在xxx,xxx同志带领下,先后到xxxxxx召开座谈会,与6个县(市)的45位民营企业家进行座谈,赴广州市学习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经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企业家反映的主要问题

(一)涉企优惠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企业家反映,各部门出台了许多涉企优惠政策,但民营企业没有正规的渠道看到这些文件,只有和这些部门熟悉的企业家才会有人告诉他文件内容;
很多文件太笼统,没有实施细则,没有明确的办事流程,也没有指定哪个科室负责文件中所列事项,发完就完事,发文机关就没有准备去落实文件;
有些文件规定的很明确,比如市里设立的有些基金,但实际上并没有运作或运作效果不佳;
有些奖励政策企业找到部门去兑现,推说不知道或者干脆说没钱。

(二)行政审批服务效能低。企业家对行政审批效率不满意。进入行政审批大厅的部门越来越多,有些部门从事后备案变成了前置审批程序;
审批时限不明确,个别部门要求企业提供由其指定的中介机构出具的报告、鉴定等文件才受理审批事项,而这些中介机构由于处于垄断地位,业务量大,企业有时需要排队数月才能轮到,变相延长了审批时限;
有些部门不敢担当,不是帮助企业找到办成事的方法,而是想方设法找到不予审批的理由,不审批将来企业出了问题自己就没有责任;
有些基层部门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对企业提交的申请看不懂,无法做出判断,干脆就不上报、不回应,等全国、全省的评比、认证结果出来了,企业才知道自己的申请根本就没有上报。

(三)本地民营企业受到歧视性对待。个别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将企业分为三六九等,区别对待。央企、国企是第一等,招商引资过来的企业是二等,本地民企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是三等。突出反映在土地出让、金融支持、税收政策等方面,特别是企业有问题需要解决时、渠道不畅,甚至无人理睬。

(四)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然突出。大多数民营企业因为存在规模小、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难以在主板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新三板门槛低,但融资功能非常有限;
部分民营企业由于没有有效抵押物,也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政府对非法集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企业之间的不信任在加剧,相互拆借、担保行为减少。

(五)人才短缺。调研时企业反映,招工难特别是招专业技术人才更难,本地人宁愿到珠三角、长三角等发达地区打工也不愿留在本地,外地人愿意进来的更少,且流动性强,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工缺乏已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

(六)环保治理搞一刀切。企业家反映环保检查执法过程中存在“一刀切”等问题,一关了之,有的排放达标企业也 “蒙冤关门”;
全省范围的临时行政措施大家也理解,但措施解除后有个别地方不及时解封,进一步扩大企业损失。

(七)部分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电力没有形成双回路,突然停电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个别园区企业安装宽带长时间未能解决。

二、建议

1、建立民营经济发展目标管理考核机制。用抓扶贫、环保工作的力度来抓民营经济,尽快补上xx的短板。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和民营经济增长考核,对排名靠后的地区和部门进行约谈。干部作风大整顿重点曝光涉企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在《xx日报》开设民企风采专版,开展民营企业百强发布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

2、打造全市统一的涉企政策发布平台。建立全市规上企业政策发布微信群,及时推送涉企政策,对企业提出的找谁办、怎么办等问题迅速回应。对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市县主要领导也可通过企业家在微信群的反映及时掌握。

3、深化“放管服”改革。结合本次机构改革,推行“一窗办、一网办、简化办、马上办”。推行审批“最多跑一次”、“零见面”和“一网通办、一窗核发”,实现网上申请、受理、审核、公示、发照的全程电子化改革,全面清理“红顶中介”,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

4、不歧视本地民营企业。给予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同等待遇,把本地企业与引进企业放在同等位置,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规划编制、重要文件出台过程中,注意征求行业商会、重点产业协会和民营企业家意见。

5、建立政企沟通例会制度。学习许昌、长葛、汝州、宝丰等地经验,市、县两级建立政企沟通例会制度。市级每月、县级每周召开由主要领导、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相关企业参加的联席例会,会前收集企业问题,现场对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会后两办督查室跟进督查。

6、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培训。政府出资遴选受市政府表彰的优秀企业家或企业接班人参加国内顶级商学院举办的高端研修课程,筛选市重点企业和“专精特新”优质中小企业主要负责人到国内知名高校开展短期培训;
鼓励青年企业家攻读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位(EMBA),对取得学位的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实行青年企业家培养“导师制”,选择著名企业家担任青年企业家导师。

7、强化民营企业人才支撑。民营企业引进各类高端人才或项目团队,并对平顶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要给予重奖;
对在一线城市建立研发中心,使用“飞地人才”的民营企业给予一定资金扶持。政府要分行业组织平顶山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开展校企合作,紧盯行业科技前沿;
建立民营企业和本地高校、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论坛,鼓励民营企业家走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辅导,加强校企科技合作、科研仪器和实验室互通互用,提倡企业在职业院校开办订单班,通过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培养模式解决企业技工人才短缺。

8、加大对民营经济金融服务力度。每季度组织银企洽谈会,由政府向金融机构推介重点扶持民营企业;
对金融机构民营企业信贷投放额度进行考核奖励引导,并和银行承接政府类金融业务挂钩;
鼓励地方性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产品,通过大数据分析发展针对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贷款业务;
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上市培育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发行上市;
财政部门设立产业投资基金、过桥担保基金并切实运转,支持民营企业产业转型升级,降低融资成本。

9、实现环保和经济发展双赢。政府要引导企业遵循较高的环保标准,不要让企业总是在环保不达标—关停-升级改造-达不到新的环保标准-关停-升级改造中恶性循环。对不符合环保政策,没有前途的企业要劝其尽早关停,不要再进行环保投入,造成社会资本的浪费。环保执法不能一刀切,对达标企业不能随意封门停工。

10、注重发挥重点产业协会作用。调研中发现有些产业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很高,比如x县铁锅,全国十口铁锅有七口出自郏县,年产值达30亿元,但29家企业相互恶性竞争,利润空间被挤压得很薄,再比如鲁山的丝绵,从业人员达数万人,年产值达50亿元,但企业规模小、缺乏品质保障。建议政府在市县两个层面加大重点产业协会组建力度,通过重点产业协会这个平台制定行业标准,打造知名本土品牌;
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
开展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

【篇二】关于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一.我镇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现状近年来,按照省市县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精神和总体安排部署,我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建设,实施专项整治,强化督查考核,积极营造快捷.高效.规范.透明的营商环境和政务服务体系,营商环境明显好转。

二.我镇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一人才短缺。我镇调研组在调研时,多个企业反映现阶段存在“招工难”的问题。本地企业招工难,特别是招专业技术人才更难,本地人宁愿到上海.深圳.浙江等地区打工也不愿留在本地,外地人愿意进来的更少,且流动性强,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工缺乏已成为制约我镇民营企业发展的普遍问题。二资金困难。我镇大多数民营企业规模较小.管理制度不健全,再加上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出现了资金断链.资金运转困难的问题;再加上部分民营企业由于没有有效抵押物,也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导致部分企业一时难以为继。

三.进一步优化我县营商环境的意见建议与行动一强化政策支撑,破解企业发展难题。镇委.镇政府出台了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文件及工作机制。

1.通过政策支持强化企业实体经济能力。相关部门为企业转发各项优惠政策,同时向上争取贷款资金申报。现阶段,我镇已为以意丰.中诚为首的8家企业申报了物资保供,其中意丰肉联加工加工集团有限公司和盘锦市中诚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审核并已获批。

2.向企业推荐各银行机构创新型金融产品情况表。同时,组织企业参加了县里举办的政企座谈会.银企对接会,落实好并联审批.代办服务.包抓帮扶.银企对接.政企沟通等优化营商环境。

3.做好优惠扶持政策的兑现。安排专项资金落实骨于企业培育.纳税大户奖励.企业人才引进,知名品牌创建等激励措施,多途径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4.鼓励企业参与“抖音推广交流会”.“创客中国”.“中小企业线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等活动。二提升行政效能,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1.通过精简审批事项,简化办事流程,优化窗口服务,尽可能实现“让群众少跑路”的目标。

2.加强全程代办服务工作,按照企业代办.项目代办.民生代办.镇村代办等进行分类,由各代办责任单位牵头推进,形成了全程代办工作体系。

3.转发并鼓励企业利用“网上国网”线上渠道获得用电申报,从而提高硬伤效率。

4.转发“2021年工业互联网大会”邀请文件;

5.组织企业参加统计法培训。三提高企业安全生产.防范工作。

1.协调疫情期间企业运输受阻问题.产品滞销问题;

2.指导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农民工返岗工作;

3.及时向企业通报国内疫情高.中风险区域及调整情况;

4.指导企业做好防暴风.防台风.防汛抗旱工作。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工作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全面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任务,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谱写沙岭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计划,近日,对我区部分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就我区的行政审批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做如下报告

一. 我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进情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多次召开区委常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审定“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工作方案。制定下发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提出“3个支撑.16项专项行动”,细化了25项改革任务,我局也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流程再造推进“一窗受理.一次办好”改革的条意见鲁政办字xx149号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对标先进.流程再造”的部署进行了充分落实。一扎实推进简政放权工作。一方面,强化行政权力事项承接及下放。xx年以来,共分10批次动态调整我区行政权力事项,共调整.取消.承接落实618项区级行政权力事项,委托下放区级行政权力事项40项。另一方面,扎实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xx年12月,我区在全市率先一次性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按照“硬抽人.抽硬人”原则,划转业务骨干47人,划转24个单位的176项行政权力事项。对所有审批事项流程进行重新梳理.压缩,审批办理时限平均提速66,业务最高提速达95,审批流程压缩一半以上。二持续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制定了关于推行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监管的实施意见,对同时涉及多层次.多部门的检查事项,实现一次性联合检查,全面推行跨部门“随机抽查”。27个区直部门全部制定出台了监管制度和办法,建立完善了事中事后监管制度体系。在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等领域分别建立随机抽查标准,提升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三全面推进“一次办好”改革。

一是制定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和服务标准。xx年底向社会公布我区40个部门单位“一次办好”事项清单1289项,其中,行政权力“一次办好”事项9项.公共服务“一次办好”事项270项,实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全覆盖。

二是强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支撑。大力推进“一网通办”,全区一网通办率达

86.36 。着力推行“不打烊”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

三是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开展优化企业开办行动,设立企业开办专区,全面推行企业开办“一窗通”, 全面优化开办流程,实现了1个小时完成从企业注册登记到公章刻制.税务和社保登记全流程。推进不动产转移登记“一次办好”,整合不动产和税务窗口联合办公,真正实现了“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半小时完成不动产转移登记。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定了河东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现投资建设项目全过程审批时间最长控制在73个工作日以内,精简类工程建设项目控制在24个工作日以内。推进工业标准厂房建设,推动全区节约集约用地再上新台阶。截至xx年底,全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

38.8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33万平方米的任务。全面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清理无谓证明,调整取消了27项证明和盖章类材料。组建沂蒙红色志愿服务队伍,构建三级代办服务体系,为企业群众提供“保姆式”代办服务。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全面取消材料复印件,实行证照免费邮.材料免费印。四大力开展流程再造。重点实施“44”系统工程,突出“一门全办.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通办”四大环节,聚焦“营商环境.民生服务.监管效率.制度创新”四大领域,健全“你提我改.帮办代办.无权否决.动态优化”四项机制,着力推进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费用“四减”行动,提升企业和群众办事便捷度。推行“告知承诺制”“容缺办理”审批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告知承诺制”,对公共场所卫生许可.出版物经营许可.建筑工程施工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等9项审批事项通过施行告知承诺制代替现场审核。制定印发河东区政务服务事项容缺办目录,集中推出首批83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容缺受理”,各类容缺材料117条。

二.我区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一部门压力传导不够。召开了“放管服”和“一次办好”改革工作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工作安排和任务分解,但压力传导不够,没有一抓到底,盯紧盯死。xx年省里组织营商环境评价,我区综合成绩列全省第48名,未进入第一梯队。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个别部门单位抓改革工作的恒心和韧劲不足,对“放管服”“一次办好”改革工作的艰巨性认识不足,有懈怠情绪,未及时跟上改革步伐,窗口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效率不高等问题仍时有发生。部门间工作不平衡,个别部门单位对“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回应群众关切.接受社会监督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推进工作考虑企业群众需求不够,思想不够解放.改革不够积极。受场所.专网等因素影响,人社.医保等部门一直未进驻区政务服务中心,“三集中三到位”没有完全落实。二行政审批服务创新不足。

一是思想不够解放,与发达地区相比,个别部门及人员在行政审批制度创新及流程再造方面思想不解放,改革创新意识不足,

根据上级出台文件抓贯彻落实较多,创造性.突破性开展工作较少。

二是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局囿于条条框框,不敢打破常规先行先试。比如,天津港保税区对环评实行告知承诺制,审批环节取消现场勘察,值得我们借鉴。

三是流程还不够优化,个别审批事项存在互为前置现象,影响了行政审批效率。比如校外培训机构审批涉及到市场监管.教育.住建消防等上级部门规章.规定互为前置,导致办事群众办事多头跑。

四是对行政审批中介机构的监管不到位。中介机构业务主管部门缺少约束中介机构服务时限的有效抓手,虽然通过一系列改革,政府部门提供审批的时限不断压缩,但是审批全流程的时间压缩不明显,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不强。三便民服务标准不高。

一是“店小二”意识树立的不牢,没有真正做到换位思考,不能真正从办事群众角度考虑问题。比如,群众反映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停车难问题,还没有系统解决。

二是服务标准还不高,满足于办成事,缺乏精细化.个性化服务。

三是个别基层单位受限于机构改革思维,对于行政审批服务局下放.委托的事项不敢接.不愿接。区里委托下放的40项审批服务事项,各镇街承接的还不到位。

四是基层信息化建设相对薄弱,在窗口.柜台设置.信息化设备以及便民服务设施的配备上与发达地区相比还需大力提升。基层便民服务及代办服务工作人员,大多为镇街及村居社区人员兼任,与发达地区通过面向社会招聘辅助人员从事基层便民服务工作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四审批与监管衔接不畅。审批与监管难以有效衔接,审批与监管责任划分边界不清。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后,将原来一个部门的审批监管职责一分为二,审批和监管原本在一个部门进行的内循环转变为两个部门间的外循环,申请人在审批环节的行为由谁负责监管存在盲区。比如,法律规定吊销行政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由发证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事项集中后,区行政审批服务局为发证机关却没有行政处罚权,行业主管部门有行政处罚权却不是发证机关,因而对这类行为的处罚职责难以确认。五信息化智能化支撑不足。

一是自助服务建设起步晚,刚在区级全面推开,没有延伸到镇街。

二是宣传发力不到位,全程网办率虽然达到

86.36,但办事群众很少通过网上办理,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使用率不高。

三是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滞后,人口.法人单位.电子证照等重点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还没有落到实处,制约办事效率。六信息系统孤岛现象依然存在。

一是纵向信息不顺畅。由于省市地方数据平台之间未全面实现数据共享,导致相关部门在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时,需要重复录入相关信息,费事费力,影响群众的办事效率。

二是横向信息不顺畅。目前有些部门建有各自的信息系统,而这些系统之间往往互不相容,导致“信息孤岛”的存在,造成资源浪费。比如,原市场监管局的企业注册系统.食药监部门的食品类许可证系统尚不能与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批效率的提升。

三是政务服务平台不够优化,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用性.稳定性.人性化不足。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行政审批工作已经向纵深推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是当今社会一个永恒课题,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只有树立营商环境的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新形势,实现营商环境的提升。一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的各项工作。在抓好面上改革推进尤其是省推进“一次办好”大专项行动工作落实的基础上,针对各责任单位在落实“一次办好”.优化环节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理时限.前置审批.信息共享.服务态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梳理汇总,实行责任认领,将问题和整改通知书面交由各责任单位,进行限期整改,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改革任务。同时,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研究制定衔接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加强业务指导及培训,尽快实现就近能办.多点可办.一站快办,进一步优化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二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力抓好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按照“审管分离.权责一致”的原则,厘清与其他职能部门的权责边界,加强部门之间协同配合,建立信息共享.审管互动.双向反馈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审批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三全面提升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抓好“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新建政务服务中心基础上,完善24小时自助服务区,深入开展“不打烊”服务。向镇街.村居延伸自助服务终端,探索开展掌上智能审批,让群众享受到“指尖办事”的速度。密切配合市级推进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和无差别“一窗受理”系统等专项系统开发工作,抓好事项上网运行工作。四严格督查考核。将深化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列入重点督查内容,实行“定时.定标.定量”的跟踪督办机制,综合运用督察督办.明察暗访等方式,全程跟踪评估改革任务落实情况。拓宽监督投诉渠道,对交办.协办事项落实不力,甚至出现推诿扯皮,久推不办的责任单位,由区委督查考核服务中心进行重点督查,对限期整改不到位.损害营商环境问题的行为,导致改革进度滞后甚至停滞的,由区纪委监委实行问责,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始终把提高行政效率,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了我县投资环境的改善。

一.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本情况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

一是强化政策支撑。近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阜宁县“一窗通办.一网通行”利企便民不见面集成改革工作方案.阜宁县“一窗一网”不见面审批服务试行细则试行.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六大行动”实施意见.阜宁县推进审批服务事项“三集中三到位”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工作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保障机构,细化了每项任务的牵头.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从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

二是强化组织领导。及时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务办主任为副组长,23 个县直部门领导为成员的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协调小组,下设优化营商环境组等7个小组,并对每个小组和相关部门的责任进行了明确,以此作为推进营商环境整治的抓手,扎实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

三是强化作风建设。为有效推动全县机关作风转变,提高行政效能,县作风办和融媒体中心专门制作了作风面对面全媒体问政等专题栏目,重点聚焦营商环境与作风建设。自xx年开播以来,该档节目已经播出了19期,上线30多家部门,曝光了80多个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

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水平。县委.县政府一直将“放管服”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多种措施,精简权力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着力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全县政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一是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去年,我县全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将县发改委.工信局.住建局.教育局.人社局.水务局.农业农村局.文广旅局.卫健委.市场监管局等10个部门行使的80项行政许可事项划转至行政审批局,行政审批服务局充分发挥“一枚印章管审批”的制度优势,大力简化优化事项办理流程,大力推行“一窗一网”.“一件事”等改革措施,自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审批服务事项 件,办结率

99.8,95的市场主体实现当场受理.当日完成登记,投资项目审批流程优化率72以上,审批效率总体提升了60以上。

二是推进“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为进一步优化审批服务运行机制,方便群众办事,加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推进力度,今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阜宁县推进审批服务事项“三集中三到位”实施方案,对“三集中三到位”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进行了明确,目前县政务服务大厅已新进驻县教育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场监管局等3个部门和144项政务服务事项,11个部门的110项办件数量少.办理频次低的事项也以“综合服务”窗口形式实现了集中进驻,大厅的部门进驻率提升了

73.6,事项进驻率提升了

58.1,另外近期婚姻登记.水电气和有线电视等便民服务事项也实现了集中进驻,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的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

三是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加快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网络化.智慧化水平,目前,全县33个权力事项部门已进驻江苏政务服务网,1082项政务服务事项的维护工作已全部完成。“阜宁政务服务融易办”旗舰店已开通,已建成个人和法人办事.政务服务.公共资源.便民服务四个区域。近期,不动产真伪查询.不动产办理进度查询.维修资金查询.阜宁景区等多项便民服务功能也已实现接入,“不见审批”服务的便利性逐渐体现。三对标时限,优化审批流程。今年,县委.县政府针对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出台了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六大行动”实施意见,对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提效能上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相关部门从优化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入手,围绕企业各类审批需求,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办事手续.压缩办结时限,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企业开办便利度进一步提升。

今年以来,县行政审批局加速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工作,目前已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网办理”,最快0.5个工作日内可完成登记手续,“两区一园”范围内新设立企业营业执照当场即办,提交材料总数由11份减少至4份,企业开办的便利度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企业投资建设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我县成立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四个阶段”审批流程实施方案,明确了各阶段的牵头单位,实行“一家牵头.并联审批.限时办结”。目前,政务服务大厅已三招“四个阶段”.“一窗办理”的要求,对相关窗口的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将工程建设审批全流程纳入到了一个楼层办理,设立工程建设行政审批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了企业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全链条服务,我县工程建设项目总审批时限可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

三是不动产登记效率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县不动产登记证明书电子证照协同互认机制已建立,正在农商行试运行,近期将在全县各金融机构全面实施。目前已实现新建商品房首次转移登记.预告登记.实体企业不动产登记2个工作日内办结,“两区一园”.“两主一特”项目当日办结。

二.我县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我县的营商环境较以往有了较大改善,但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一认识不够全面。提到营商环境,过多关注政务环境.审批环境,忽视了法治.融资.监管等环境,缩短审批时限似乎成为衡量营商环境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二机制不够完善。营商环境涉及企业设立.运营.发展.退出等多个方面,涉及基础设施建设.审批服务.产业政策.资金支持.政府执法等多个领域,属于一把手工程,目前仅靠发改委和行政审批局等部门牵头推动,很容易出现少数职能部门出现不作为,推而不动的问题。三思想不够解放。少数职能部门未能充分放权,仍存在内部环节繁琐.审批方式落后.办事效率拖沓等现象。有时一个审批环节的耽误就有可能让企业错失商机,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对地方营商环境的口碑造成不良影响。四要素不够充分。

一是园区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电.气等要素保障还相对滞后。

二是“项目等土地”的情况较为普遍,很多项目引进签约后才去落实用地指标。

三是融资环境偏紧,企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大多数中小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制约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人才资源相对缺乏,高级人才和科技人员难招.难留。

三.相关建议一提高思想认识。通过以会学习.邀请专家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全县领导干部对营商环境概念的理解认识,熟悉国家和省市营商环境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办法,形成“处处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思想共识和浓厚氛围。二强化推进机制。将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营商环境建设领导小组,重点解决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慢.企业办手续繁.不依法行政.中梗阻等问题,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开好头.起好步。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力简政放权,减少审批程序,加大奖励力度和惩戒力度,凡是影响营商环境的人和事一律问责追究.严肃处理。三强化平台建设。提高政务服务中心定位,加快建设新政务服务中心,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以高标准.高要求将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载体,努力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切实提高群众企业办事便利度。四加快思维转变。各职能部门要加快由审批管理思维转变为服务企业思维。不仅要刀刃向内改自己,减少内部审核环节.减免不必要的成本.提高办事效率,还要推行提前介入,超前服务,落实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最大限度地为项目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和精准化服务。五强化政策落实。充分认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对于增强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对标先进地区,突出问题导向,紧扣关键环节,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实。

【篇三】关于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安排,5月xx日至25日,xx委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xx的带领下,先集中听取了市政府及发改委、编办、住建局、国税局、商务局、国土局等13个部门开展优化营商工作情况汇报并座谈,随后深入到市政务大厅、国土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办事大厅和渭城、武功、泾阳、三原、淳化县开展调研,听取县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汇报,与市人大代表、企业负责人等进行座谈,实地查看各县区政务中心,走访了近20个企业。5月30日,针对调研中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多的水电气暖供应问题,xx委又召集市财政局、住建局、水利局和水电气暖供应企业召开了座谈会,进一步了解有关情况。本次调研还通过市人大网站、微信公众号发布了调查问卷,通过人大代表联络短信平台发布了征集意见短信,共收回市人大代表和企业、个体工商户反馈的有效调查问卷273份,从而对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情况有了较为全而的了解。
一、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本情况
xx年以来,市政府按照省、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高各类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满意度,为增强全市发展竞争力、加速追赶超越作出了积极努力。
(一)领导重视,组织保障有力。一是围绕行政效能提升和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完善政策制度。xx年以来,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见》《关于卬发在全市政府系统开展”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意见》《XX市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积极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和”行政效能提升年“工作实施方案》《优化提升营商环境“20+3“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工作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任务、组织保障机构,特别是壮0+3“行动方案,细化了每项任务的牵头、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从而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撑。二是加强组织领导。今年2月份,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和相关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5月初己由市职转办(市编办)调整到市发改委。领导小组确定每月召开一次研究安排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点评会议,推进各项工作。同时,围绕,,10+3"行动,成立了九办四组,负责开展具体工作。各县市区也都相应成立了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三是召开了工作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列为全市“四场攻坚战“之一,并将今年确定为全市”营商环境提升年“,春节收假第一天即召开了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全市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工作。各县市区也相继召开了动员大会,全市上下进一步凝聚了共识,明确了任务,夯实了责任。
(二)多措并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结合”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动,采取多种措施,精简权力事项,简化办事程序,着力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全市政务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一是推进“放管服“改革。xx年以来,市编办(职转办)先后两次组织梳理公布市级部门“最多跑一次”事项,涵盖40个市级部门权力和服务事项558项(截止5月末),其中涉及事项较多的为食药局48项、人社局45项、公安局43项、民政局39项、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工商局39项。同时,启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创建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实施方案及进度计划表,确定专职工作人员,全力推动服务标准化。特别是三原县实行三级包抓帮扶机制和企业宁静生产日等12条提升政务环境的举措,在xx年全省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评价中位列全省第九、全市第一。二是大力推行“三集中三到位“改革工作。成立了”三集中三到位“改革政务服务办公室,先期确定13个涉及项目审批和市场准入及监管行政部门审批科人员、事项向政务中心集中,市工商局审批科己入驻市政务中心,食药、城建、人防等部门的审批科基本筹建到位。实体中心共进驻市级部门、机构和单位29个,集中办理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205项(子项);网上中心进驻市级部门48个,服务事项包括行政审批事项和日常管理事项共538项。三是推进”三级联网四级联动“政务服务新模式。利用微信、微博及手机APP等媒介对外发布政务服务办事信息,加快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政务服务网络化、智慧化水平。市政务中心先后协助市国土局、财政局、自来水公司完成了流程修改等工作。各县市区网上政务服务工作有序推进,平台业务已覆盖至部分镇(街)、村(社区),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
截止5月底,“市-县-镇-村“四级政务平台共受理各类服务事项5.8万件。四是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工作。彬州市(彬县)、泾阳县是全省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县,两县分别组建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审批事项由多部门变为”一部门“行使。泾阳县将涉及行政许可的20个部门承担的154项、彬州市将21个部门承担的166项行政审批事项分别交由行政审批服务局行使,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和企业。

推荐访问:调研报告 环境 关于营商环境调研报告 关于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关于营商环境的调研报告 在哪里发布比较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