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形考任务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形考任务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6篇
形考任务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篇1
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哪些?应如何解决?
答:
矛盾和问题:
1.区域发展不平衡
2.城乡发展不平衡,差距拉大
3.不同阶层的群体收入差距拉大
4.国企与民企的资源分配问题,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不公平竞争问题。
5.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经济增长质量不高。
6.物价上升,通货膨胀,房价偏高,影响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7.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矛盾突出。
8.过于偏重GDP的增长,不注重人民群众收入的提高,幸福感的提升,社会进步较迟缓。
9.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农业的比重较大,占用劳动力较多,生产效率较低。
10.城市化率低,人口城市化进度落后于城市面积的城市化。
措施:
1. 切实执行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原崛起,中部崛起,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成渝等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的建设,吸引国内外投资,缩小区域差距。
2. 要加快城市化进程,改革户籍制度,重点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不断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服务业转移。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兴修现代化水利设施,提高劳动生产率。
3. 要通过政府的政策,法律引导,提高民众的现金收入和其他财产性收入,通过税收政策,二次分配,缩小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限制国企等垄断性企业的收入。
4. 给予中外企业,国企民企同样的发展,竞争,融资等环境,公平竞争。
5. 国家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提高国家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发展现代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建设科技强国。
6. 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素质。切实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7. 转变发展观念,从单一的重视GDP增长到注重人的发展,社会进步为主。
8. 国家要实行宏观调控,强力控制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
形考任务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篇2
13级金融3班 李琦 1324313016
请结合实际谈谈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是习近平主席基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实际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状况。新常态下,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渐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经济发展转变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面对新常态的新形势,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也成为了一个关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第一,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策,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尽管国家财政收支形势较为严峻,但在银行有较多富裕资金,企业因约束机制强化等原因而贷款谨慎等情况下,财政可以通过实施以适度扩张的国债政策为重点的财政政策,来达到扩展需求、刺激经济的目的。
稳健的货币政策,就是以币值稳定为目标,正确处理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的关系,在提高贷款质量的前提下,保持货币供应量适度增长,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在新常态下,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力度,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松紧适度。财政政策应把重点放在改善民生上,货币政策实施的重点,可以更多地放在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市场主体创新的环境以及防范金融风险和重大改革推进上。
第二,积极发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经济增长点是指在经济成长和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上一个新台阶的新兴产业或行业。就是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成长性好、技术和资金密集度高,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具有高技术附加值的新产品或服务。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刘元春表示,“培育新增长点”不仅是结构性改革的落脚点,也是我国全面摆脱“三期叠加”风险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将它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政策的核心,可以使明年经济工作定位更明确。
第三,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在新常态下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2015年将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要通过改革创新打破地区封锁和利益藩篱,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2014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提出除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税收管理权限外,各地区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此举意味着在“新常态”下,区域发展驱动力不再侧重各种优惠政策以及招商引资等模式。在新常态下推进城镇化,不仅能够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也能够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促进经济增长。
第四,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只能采取分步过渡的渐进方式,这就决定了改革中会出现一个长期的新旧体制交替的过程。大力推动金融领域改革开放,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完善金融体制机制,健全和完善金融体系。加强对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的监测分析,动态排查风险隐患,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金融风险。新常态下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放开民营银行准入,意义也十分重大。随着金融监管政策的完善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放开民营银行准入,已经具备了条件。
第五,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完善对外投资体制和政策,激发企业对外投资潜力,勇于并善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随着QFII、RQFII、QDII的额度不断增加以及沪港通的实施,证券投资项下将逐步呈现资本双向流动的格局。大力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增强国际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六,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和政府做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神圣职责和终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是相辅相成的:发展经济也是做好其他一切事情的基础和前提,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够有条件、有财力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得到保障和改善了,也必将更好地调动群众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社保是民生之基、完善住房保障机制、注重安全生产,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归人民享有。
总之,面对新常态下的新形势新任务,最重要的还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更加注重满足人民群众需要、更加注重市场消费和心理分析、更加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更加注重建设生态文明、更加注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注重引导社会预期,实现新常态下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形考任务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篇3
讨论: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答:
一、首先我们来了解效率与公平的有关含义:
1.从经济学上来说,效率就是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就是强调发展的重要性。而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对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应当辩证地动态地来认识。
2.在资源配置与收入问题上,效率与公平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强调公平而忽视效率,就会因产生平均主义而阻碍经济的增长导致普遍贫穷;如果只强调效率而忽视公平就会因分配不公而影响社会安定。从发展经济和社会稳定角度看,最好能够选择一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分配。
3.我国目前的基尼系数已经上升到了0.5左右,已经超过了0.4的公认警戒线,这说明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二、导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1.体制不完善造成的差距。如一些行业搞垄断性经营,取得了过高收入。
2.地域差别造成的差距。由于区位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条件、人口素质、生产力水平等差异以及政策因素,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从总体上看,东部地区发展较快,中西部特别是西部地区发展较慢。
3.再分配手段不完善造成的差距。目前的再分配领域中,无论是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还是对低收入者的保护都还不完善,致使初次分配中形成的较大差距缓解比较慢。
4.非法收入造成的差距。由于管理的疏漏和一些现行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不配套,给非法收入提供了滋生的土壤。特别是存在着权钱交易、以权谋私等严重腐败问题,以及利用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投机欺诈等各种非法手段获取高额收入等现象。
三、我国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1.效率和公平不是同一个层次的问题,不存在第一、第二的关系,二者都很重要;效率和公平不是对立物,不存在此长彼消的关系,同公平发生矛盾的是具有历史局限性的生产方式,而不是效率。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如果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来理解发展,那么,发展本身就包含着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包含着缩小过大的贫富差距。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公平就变成普遍的贫穷,就只能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特别是十六大以来,本着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关怀,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作了“让改革成果为全体人民分享”的政治承诺。针对日益发展的社会矛盾,淡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突出“更加重视社会公平”的方针。利用财税改革和转移支付手段,着手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采取积极措施,解决诸如医疗服务、教育收费、居民住房、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等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2006年5月,党中央还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我想,党中央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只要认真地有效地落实,将会缓解我国贫富差距的扩大,扭转向两极分化接近的趋向。
2.减少分配不公的建议
①加速城市化进程
②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国有资产监督机制
③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加强落后地区的基础建设
④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税制,依法治国
综上所述,目前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分析国内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原则,通过构建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科学合理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强化政府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税收制度,加强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力度等手段,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把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以达到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形考任务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篇4
15年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1. 题目: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2005年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对社会的公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2006年3月,两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由引起对公平与效率的大讨论。许多学者忧虑,如果不采取措施,中国会步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较大、贫富两头极端化的后尘。代表性的看法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现在可以开始淡出,逐渐向“公平与效率并重”或“公平与效率优化组合”过渡。并且提出了从税收调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设社会保障、消除政府和强势集团侵犯农民和城市居民利益等方面控制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思路和政策建议。对于城乡、居民、地区等三大收入和发展差距拉大问题的解决,除了上述措施外,还有许多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讨论。有的认为,要重点发展农村,推进城市化快速发展,来控制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从而解决经济和社会中的公平问题。针对上述讨论,结合学习的相关理论回答以下问题。
目的:这是一道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效率和公平的现实问题。让学生理清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的理论,理解我国实施经济发展政策的背景和时机,增加理解经济发展理论的同时,加深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理解,在工作中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要求:
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五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相关理论;
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
3.认真查找资料,联系我国和世界各国收入分配的实际阐述;
4.字数控制在6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教学内容后实施。
解题思路: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
3.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4.解决分配不公的对策。
5.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1)效率,从微观层次讲,就是在发挥“一般社会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宏观层次讲,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总起来讲,效率就是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就是强调发展的重要性。
(2)公平,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涉及到要把富者的一部分财富无偿地匀给贫者,因此它有时会和效率发生冲突,影响效率的提高。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一般说来是和效率相一致的,相促进的。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内容和结果上的公平。如果只强调这种意义上的公平,而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加以调节的话,贫富悬殊和大量贫困现象的存在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生严重的负作用。因此,对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应当辩证地动态地来认识。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
(1洛伦兹曲线 为了研究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
(2
(3 (一)成了基尼系数的扩大,这种状况相对于城乡比较普遍的拉开了收入差距。
2.收入差距拉开的速率非常快,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从相当均等拉开到这么大的差距,比起经过若干代人才拉大收入差距的情况,冲击力要大得多。
3.相对于收入分配来说,更为严重的是起点不公平。先天的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的禀赋、出身家庭的贫富、所处地区的自然条件有差别。但是后天的起点不公平就有关社会政策的选择。人们主要的不满是受教育的机会、健康的机会、 迁徙的机会等等的不公平。
4.过程的不公平最为严重。人的发展机会是不是平等的,进入市场的机会是不是平等的,从比较贫穷的阶层提升的机会是不是平等的。
5.公共政策对起点的公平关注不够,各方面改革不到位引发过程的不公平。
4、解决分配不公的对策。
1.大力发展生产力,繁荣社会主义经济。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前提和基础。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把“蛋糕”做得越来越大,不断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只有这样,才能
保证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为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奠定日益雄厚的物质基础。
2.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加农民的收入。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基尼系数偏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偏大。当前我国政府向农业倾斜的各项政策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有效政策。
3.加强宏观调控,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重要途径。地区差距是形成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优势互补、统筹兼顾。
4.规范收入分配关系,调节收入差距。这是缩小偏大的基尼系数的主渠道。
5、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兼顾效率与公平:1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
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
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3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形考任务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篇5
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从精神文明与物质发展的关系上分析就有如下问题,首先是经济发展与政治进步的不协调问题,其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体系与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不适应的问题,再有就是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处理国际关系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以上三个问题成为制约我们再发展的重要问题,下面就这三个问题进行简单的哲学分析。
第一,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进步的问题人类社会在任何发展时期都存在着意识形态与物质基础的关系问题,这种关系的协调与否并直接影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如果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不仅会影响社会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很多不稳定因素,破坏我国来之不易的大好发展机遇。一般而言,随着人类的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随着人类对社会本质的不断认识,人类可以通过自己对社会所掌握的知识来影响和控制社会的发展,正确的选择是思想领域应该是领先于社会经济领域的进步,但是现行我国的思想领域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甚至远远的滞后经济的发展,这种结果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的盲目性,
一,在个人上表现为思想空虚、道德水准降低、对前途失去信心,这种表现是由于在新的历史时期中破除了旧有的思想框架,而新的思想基础并没有建立。其过程简单介绍如下,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破除了文革带来的思想混乱,建立了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的、以经济发展为准则的思想体系,在这样的全新思想体系指导之下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这种思想体系已经不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的特征,经济的发展已经大大超前这个理论的应用范畴,我们必须从一切向钱看转变到一切向新的目标看,那么这个新的理论基础和新的经济发展准则是什么哪?
二,新的思想理论必须要有如下特征,一个是必须具有先进性,应该超前当前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这样才具有对社会发展中指导性;再一个是要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的普遍性,当年的改革开放就非常具有群众基础,没有群众基础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是没有实用性的理论,这种的理论无法指导社会实践。另外一个就是指导性,新的思想理论必须在一定的高度之上,站的高才能看的远,必须抓住所有社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只有这样才能指导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还有一个就是适应性,中国是一个大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发展个国家,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才适合中国的国情,才能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上述四点是新的思想理论的基本特征,只有具备这样的特征才能成为新的、中国的、未来的指导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思想理论基础。
三,新的思想理论是什么哪?是和平崛起的思想,是科学发展观、是三个代表、是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特色,我国的最高领导层已经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理论,并按照这样的理论指导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发展和进步。综观这些理论的本质,这些问题的基础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那就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理论基础。只有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个理论基础,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好的发展、才能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才能正确的处理国家内部和国际关系中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处理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现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并不适合当前我国现状,这也是造成人们思想空白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影响我们发展目标的一个重要原因。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马克思所创建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思想理论也同样是一个需要发展和进步的事物,和平崛起的
思想,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特色,这些先进思想理论那一个也不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原有内容,但都是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确是继承、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成为我国思想界的头等大事,也是解决我国物质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和根本问题,只有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全新理论才能指导我国的各个方面的进步个发展。
第二,国际关系中的和平与发展问题。中国在二十几年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国际地位不断得到提高,新的矛盾也不断的暴露出来,国际关系也变的越加复杂。如何面对中国威胁论的问题,在西方的中国威胁论在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之前就存在了,但由于世界处在冷战时期、由于中国的经济实力还很薄弱、由于二战所产生的对战争的反思还在影响人们的观念,所以中国威胁论的观点并不显得突出,也没有太多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威胁论而产生的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始终存在的,当前这问题越来越显得在中国处理国际事物中突出和重要。在其他的国家发展中,例如日本、德国、韩国、甚至是美国,都没有人提出过什么威胁论,只有中国出来一个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所以正确的处理这个问题,是决定我国是否能和平崛起的重大问题。也是影响我们如何建立全新思想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事物都有他存在的原因,当然中国威胁论是有他存在的原因的,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文明和文化冲突,中华民族具有自己的特有文化,其文明进程也和其他国家的有很大的区别,这样必然导致各种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冲突,在西方国家里有其自己的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比较重视感性的东西,而西方文化比较重视理性的东西,中西文化的差距也在表现形式上有本质的不同,这样就导致了一种文明必然和另外一种文明之间的冲突和渗透,如果一种文化取代另一种文化必然感到一种威胁,这也是合情合理的感觉。所以中国威胁论的存在有历史的和文化的存在必然。
二,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在中国封建社会瓦解以后,经历里短暂的复杂社会形态的争斗时期,这个时期有封建社会的残余力量、有资本主义社会的新生力量、也有社会主义的萌芽力量,在这样三者力量的角逐下,中国选择了全新的、先进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这种社会形态,由于这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先进性,在1949年建国以后表现出强大的社会力量,并彻底的改造了中国过去的封建主义社会的基础,创建了全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新产生的社会形态与西方的社会形态也有本质的区别,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强调的是个人的意识高于一切,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也充分的体现个人的价值。但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强调的是社会的、共同的意识高于一切,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也充分体现集体的精神。这样两种意识形态在根本上是冲突的。再有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本的形式构成社会的主要联系的纽带,而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社会社会再分配的人为形式作为社会的主要联系纽带,这样两种不同的社会主要关系也决定了价值观的根本区别,也造成意识形态上的严重冲突。
三,地域与数量上的特殊性也是造成中国威胁论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假使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假使中国的文化也不和西方文化有差别,中国威胁论也有他存在的必然性,因为中国在世界上的人口和地域毕竟是很不一般,在人口上中国是世界人口数量最大的国家,十三亿这个几乎天文数字的人口必然成为世界特别关注的目标,十三亿人的富裕、崛起和强大必然让其他人感到威胁。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中国的疆土虽然不是世界最大的,但也具有世界上巨大的面积,中国面对太平洋,背靠青藏高原,有漫长的海岸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成为了世界的一种特殊的地域优势。这些都成为中国具有威胁论的因素之一。
四,中国的未来崛起必然带来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改变,可以造成世界格局的重新整和,人们总是在怀念旧事物的同时必然接受新事物的到来,但是旧有的东西虽然让人们感到安逸和平和,也不能固守旧有而放弃发展,新旧交替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就是处在现在这样一个处境,中国不仅在改造自己,也在改造世界,中国在改造世界的同时必然遇到各种阻力,中国威胁论就是其中之一。宗上所述,中国威胁论确实有他存在的必然,如果我国的发展过程中处理不好这个问题,必然影响中国的和平崛起的思想理念,必然影响我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现在这个问题已经体现出来,中国与美国和欧洲的纺织品摩擦,人民币汇率问题,亚洲各国的关系问题等都充分说明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在经济发展发展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社会科学的发展,告诉中国人民、告诉世界人民,中国的社会主义是怎么一样社会形态,他给中国和世界未来到底带来什么,他的本质是什么。第三,社会主义社会思想体系的建立各种因素表明,中国的社会发展已经到了非要建立新的思想体系的重要时期,旧有的思想理论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我们曾经提出过社会主义特色社会的思想理论,但是过去的理论不够明确,不够实际、不够完善,在当前必须要建立新的理论、新的思维模式,以适应国际与国内的各方面发展的需要。加大理论研究,开创新的理论体系,已经成为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重要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一,社会科学的地位问题
要认真、确实的重视社会科学的研发与投入,虽然社会科学没有自然科学那样直接的、快速的转变成社会生产力,但是在历史经验证明,一个好的思想、好的理论可以产生社会的重大变化,例如邓小平的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一些思想,一国两制的思想等都起到了无法用自然科学取代巨大作用,正确的认识社会科学的作用是一个国家文明、民主、先进性的主要表现之一,我们在做一些简单的事情的时候都要有个计划,何况这样一个大国的、在这样一个时期的发展,更应该有一个精神上的目标,物质上的丰富。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两千年来的感情史,如何理论都要考虑到这个特点,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就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的理论才可能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有实用性和实践性。社会科学的基础在于哲学的研究。现在的中国哲学界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离现实的要求相差甚远,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真正的哲学内容还需我们作出更大的努力。
二,哲学的地位问题哲学是关于一切事物本质根源的科学。哲学是人类知识体系中最一般的、最全面的、最顶端的一类知识,也是高度概括和高度抽象的一类知识。哲学总是那样高贵,又总是那样平凡。什么是人?什么是社会?什么是宇宙?都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既要解释自己,又要解释别人;哲学既要借助别的科学,又要超越其他科学,同时也要指导其他科学。由于在哲学上面已经没有知识、由于哲学本身固有的超越、由于人类语言的自然属性、导致哲学的描述异常困难,而且很多时候陷入哲学的自我解释循环的怪圈,哲学不可能为了解释自己而创造自己的语言,哲学也不应该陷入阳春白雪的经院哲学的侄枯,哲学只能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存在,用简单的描述来揭示事物根源的所在。哲学努力的趋近事物的本原,努力的揭示世界的根本,努力的介绍自己的内容。万物归一、时间不息。上下求索,揭示真谛。在未来的漫长岁月里哲学会努力展示自己的风采。
哲学在人类知识总体的地位非常特殊,因此对它的发展与研究也是艰苦,但是没有一个好的哲学基础社会科学的许多方面都是建立在空洞的理论的基础之上,所以加大哲学研究是我国社会科学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思想理论基础的保障。三,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让国人对我们的现行的社会制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改变人们在思想上、政治上、观念上的空虚状态,另一方面可以让国际上的其他国家了解中国的社会制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对国际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以消除误解,中国的崛起不是威胁而是国际间的共赢、共利的因素。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里做一个简单的说明。首先,要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概念指向搞清楚,是一种社会形态,还是一种思想、一种理论、甚至是一种政治,本文是以社会形态进行分析。其次,要把人类的进化和发展的历史搞清楚,人类的历史划分有很多种类,我的最新划分形式是1,混沌时期,2,朦胧时期,3,愚昧时期,4,野蛮时期,5,文明时期,6,自由时期。这个划分是按照人类的意识进化进行的,人类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意识进化的历史。对于各个时期的特点描述,由于篇幅问题就不进行了,我只说说野蛮时期。
第三,自私有财产出现以后人类就缓慢的进入到野蛮时期,我把这个时期再划分为三个阶段,野蛮前期、野蛮中期和野蛮后期,划分的标准是战争,在野蛮前期人类还留有愚昧时期的烙印,新产生的自我意识并没有表现的非常强烈,人类还能够和平相处,私有化还没有带来野蛮和战争。在中期就出现了为了利益相互争斗、相互肆杀的野蛮行为,战争就是这个时期的主要表象。到了后期,人类开始认识到战争的可怕和可悲,人类开始向往和平,但是战争和争斗还是解决问题最后手段,人们崇尚战争的意识依然存在,但会慢慢缓解和消失,人类开始进行对战争的反思、对和平的渴望,现在的人类社会就处在这样一个时期。有人可能很惊讶!我们怎么还处在野蛮时期?但我们仔细的看看我们周围的一切,我们应该感到我们还没有那么文明。真正的文明决不会有战争。
第四,当战争彻底的消亡以后,(这是一个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期。实际上野蛮后期到文明初期过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突发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类自我进化和自我改造的缓慢过程,在这个过度期中,由于人类的物质财富的不断累积,由于人类对野蛮和文明的不断探讨,由于人类对战争的深刻、合理的理解,人类逐渐把人类的研究侧重点由自然科学转化到人类自身,人是什么,社会是什么,哲学是什么,都成为人类在这个进化过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的重视和探讨标志着人类开始由野蛮进入文明。第五,在文明初期,人类开始重视社会科学的发展,人类要问人是什么,社会是什么,如何的驾御社会、如何的发展社会、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人类需要的社会,当人类真正重视人本身、真正重视社会因素时,社会形态必然与过去有了本质的不同,在我看来这时的社会形态才是 社会主义社会。
第六,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社会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真正的把过去的经济发展变成社会发展,人类已经不把物质的物化作为主要问题,而是把社会本身的问题作为社会运行中的主要问题,自然科学好象退位到社会科学之后,人类开始大规模的、史无前例的反思自己,社会意识形态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是人类的社会,人类只有在和平的、科学的、和谐的社会环境下才能充分发展自己。
新的理论建设是艰苦的,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最基础的问题的时候更加困难,有可能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彻底改变,改造一个人是困难的、改造一个社会就更加艰苦。但是没有新的思想理论作为现社会的发展的指导性原则也是不行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关系也要求有新的思想理论的产生。
第四,尾声
中国无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如何改变,坚持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得改变,无论社会意识形态上是向钱看、还是向前看,社会主义的治国方针不能改变,如果在中国出现了西方所希望的颜/色/革/命,那不仅是中国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对于这样的大国、一个经济发展初期的国家来讲、一个具有中华文明的国家来讲不实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必然是死路一条,现在,在国内和国际上一些人开始怀疑社会主义,开始怀疑马克思理论的科学性、实用性甚至是先进性,这是非常危险的和可怕的,马克思理论本身确实有他的不足之处,但是这不影响他是一个先进的理论,他比资本主义理论要先进的多,我们的工作不是如何放弃马克思主义,也是在原有的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上如何创新,如何发展,如何适应当前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中国的国际和国内的一切问题。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国人会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最和谐的伟大国家。并用实际行动证明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形考任务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篇6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谈谈你的理解。(1)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效率:给定投入和技术的条件下,经济资源没有浪费,或对经济资源做了能带来最大可能性的满足程度的利用,也是配置效率的一个简化表达。就一项经济活动而言,最重要的事情当然就是最好地利用其有限的资源。具体地说,效率就是人的生产活动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成本不变,产出越大,效率越高;
同样,产出不变,成本越低,效率越高。从管理学角度来讲,效率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组织的各种收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效率与投入成反比,与产出成正比。公共部门的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生产效率,它指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
二是配置效率它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同偏好。
(2)经济学中的公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经济学中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
公平概念在理论界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收入差距大小适宜的公平观。这种观点把收入差距大小作为判断社会分配公平与否的标准,在当前西方理论界比较流行。这是以结果的均等作为判断公平与否的标准,而没有考虑收入的渠道和手段。第二,按劳分配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所形成的不同收入的“天然特权”。要求废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种原则摒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弃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认同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和努力可以得到更多回报,体现了激励原则。第三,机会均等的公平观。这种公平观强调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给每一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第四,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分配尺度、分配过程、分配规则的公平,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公平。对个人来说,即使参与分配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而实际分配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均等的。
(3)我的理解:在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应当更多地强调让人们拥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即机会平等,而不是片面地强调收入平等。在经济领域,正是公平竞争后的结果不平等,促使效率的提高,推动社会的发展。如果结果必须是平等的,那么竞争就没有意义;
没有比来一场输赢都无所谓的游戏更乏味的事情了。结果平等作为一种狭獈的平等观念,是与小农的思想相联系,与商品经济原则格格不入的。而机会平等,则是市场竞争的基本前提。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
(1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是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兹(,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任意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反之,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2基尼系数:(Gini v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小等于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高度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在零和1之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
反之,则越不平均。
(3奥肯定理: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 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
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3.吴敬琏作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你是否同意他的上述观点?请说明理由。
我个人同意吴敬琏的观点。吴敬琏的观点认为:收入差距的不正常扩大,归咎于建立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和80年代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方针是缺乏依据,有些片面。“收入的差距扩大”的主要诱因是“腐败、垄断等机会不平等造成的”。
长期以来,人们都强调初次分配讲效率,而忽略了初次分配也存在公平的问题。这里有一个对于公平的理解问题。对于公平,可以有两个层次的理解。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第一个层次是机会均等或机会公平。第二个层次的公平是分配结果的公平。我国初次分配是否存在不公平的问题呢?这是肯定的。例如许多研究发现,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最重要的来源,是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但是,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不完全是由于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必然结果,而在更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国城乡分割的特定制度安排和不公平的初次分配所造成的。我们要把“效率和公平”两者关系处理好,才能提高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我认为,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一种自然规律的作用,是经济发展中不可调和的产物。一国经济的发展同样遵循一定的规律,收入的的差距扩大,正是公平作用的结果。在机会平等条件下,有能力的人,通过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取得了良好收入的,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从进化论的观点,体现了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自然规律。从经济学的观点来说,也体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机会平等条件下的结果不平等,吴敬琏认为应做好全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障。经济的发展是建立在社会良好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之下,离开了上述的保证,那是空谈经济. 4.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1)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
现阶段收入分配的总体状况有四个显著特点:其一,居民收入普遍增加,各个阶层群体都获得了改革带来的实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其二,城乡、地区、行业之间及其内部几乎毫无例外地存在着收入差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距;
其三,在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内又普遍地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
其四,收入分配秩序混乱,非常态收入特别突出。进一步衡量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常常运用相对收入不平等分析方法,如“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内部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16上升到1995年的0.28,尚处于合理区间,说明尽管这些年城市有一部分暴富,但大多数居民的收入差距尚不显著。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21上升到1995年的0.34,表明农村由于各个家庭成为独立经济主体,收入分配差距比城市要高,全国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317上升到1995年的0.445,已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且比城市农村基尼系数要高出许多,显示出城乡差距目前仍较大,且改革开放以来,这一差距是扩大了,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城市、全国的基尼系数都呈扩大趋势。
我国收入分配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①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的城乡差距在世界上是最高的。按国际一般的情况,当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GDP为800—1000美元阶段,其他国家城镇居民收入大体上是农村居民收入的1.7倍,而我国这一比例远高于其他国家,并且呈不断增大的趋势。
②行业收入差距
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是个老问题。
这其中的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是垄断经济造成了行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如电力、电信、烟草、金融、保险、民航、铁路等行业,职工平均货币收入加实物分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配等,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垄断性经营行业(如金融、邮电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业务量突飞猛进,获得了高额利润,并把其中一部分以不同形式分配给职工,职工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而一些依靠财政补助的基础性行业(如农林牧渔业和地质水利业)和一些充分竞争性行业(如社会服务业、餐饮业和建筑业)由于补贴减少和利润下降,从业人员收入减少。第二是行业间的收入分配开始向科学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和新兴产业倾斜。一些传统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竞争较充分行业的收入在相对下降,其他如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普通高校、商业经纪与代理业等行业、部门职工的工资增长速度都排在前列。脑力劳动者、技术密集领域的劳动者、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正在迅速提高。
③地区收入差距
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拉大。上海和北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相对较快,平均每年要比上一年多增加1.57个百分点,而山西和河南却只比上年多增加0.25个百分点。近年国家对中西部地区开发的力度有所加大,促进了使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和中西部农村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2)分配不公产生的原因 ①政策上的误区
我国城乡差距之所以显著,这与政府长期的认识和采用的政策有较大的关系。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国家采用人为的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方式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进城”,认为如果允许农民“进城”的话,可能导致现有城市规模急剧膨胀,引发许多社会问题,而且,政府要给城市居民各种补贴,大量农民“进城”,政府将不堪负担。事实上,这种政策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量的劳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反过来又束缚了工业的发展。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启动不了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其它国家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城市化的过程,政府如果限制城市化,经济将永远停留在二元结构上。
②制度转型中的不合理收入。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也极大的激励了生产力的发展,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条件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1984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同时伴生的竟是国有资产流失,损了国家而肥了一小撮“内部人”,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后一次“免费午餐”。这些年,因为监督机制缺位,甚至是权力的介入,产生大量黑色收入,导致一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另外,还有一些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西方把这种因享有特权而获得的额外利益的现象称为寻租行为。寻租泛滥,很多人产生严重的不平等。这些不合理收入,使一些人站在较高的起点上,在新一轮的角逐中,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
③改革中的一些正常因素也加快了收入差距的扩大。分配体制的改革,首先要破除的就是平均主义,这必然会带来收入差距的变化。尤其是要建立市场经济,每个经济主体都根据在市场中的贡献获取相应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的报酬,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各主体的市场参与能力不同,所得的收入当然有区别。
(3)减少分配不公的建议:
1、加速城市化进程
经济发展,除了人均收入提高外,还应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产值中,随农业比重下降而工业比重上升,以及居民在城市人口中的上升。有序地把一部分农村、牧区人口转化成非农牧业人口。解决城乡分割,工农牧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突出的问题。探索建立农牧区社会失业、医疗和养老保险制度,打破城市居民和农牧区人员的明显差异的生活待遇模式。
2、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调整国民收入结构,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和农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把投入重点转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通过统筹城乡人居环境、统筹城乡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建设和社会管理等举措,切实改善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农牧区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质量,为城乡居民提供追求自身发展的同等机会和条件。完善分配体制,促进社会和谐。
3、为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加强落后地区的基础建设 “科教兴国”是我国的重要政策,但长期以来,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实际是不够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政府没能创造良好的条件,以致许多居民无法享有这一权利或履行这一义务。基础教育,从理论上讲应由政府提供,因此轰轰烈烈的希望工程助学活动实际表明政府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至于高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等教育,应该说是准公共产品的范畴,如果完全采取收费制度,无疑会使很多低收入家庭无法将子女送入大学,可行的方法是走公立和私立相结合的道路,公立大学由政府提供经费,使那些优秀但贫困的学生能继续接受教育,否则,教育上的不平等,势必进一步导致收入的不平等。
在我国,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是很薄弱的,尤其是广大农村,拥有的多是坑坑洼洼的泥土公路,供电设施陈旧而运行成本高昂,通信能力差,接受外界的影响低,这能不妨碍经济增长吗?要普遍提高这些地区人们的收入水平,关键要创造条件。投资于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眼前收益可能不大,但目前我国生产普遍过剩且失业严重,若有资金把劳力和产品结合起来,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对于目前和今后的经济发展无疑有巨大的意义。
4、规范市场秩序,健全税制,依法治国
“市场流行官场法则,官场流行市场法则。”是目前社会状况的重要写照。80年代,我国在价格上实行“双轨制”,结果“官倒”流行,一部分人利用职权倒卖物资赚取价差而发了大财。90年代,又有一些“内部人”炒卖房产而成为巨富。这说明市场秩序不健全,竞争就不平等,就会人为的拉大差距。政府现在强调依法治国,要减少权力介入市场,惩治腐败,在政策上是对的,关键在于严格执法。政府这些年,法律制订了很多,实施效果却有目共睹。因此,真正应在执法环节多下一些功夫。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税制不健全也是目前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原因,例如遗产税和赠与税未开征,享有大量遗产和不享有遗产的人收入差距当然明显。税收征管方面也不容忽视,例如1995年,北京市个人所得税80%以上来自工资薪金项目所得,工薪阶层成了个人所得税的大户,而真正的高收入者则成了“漏网者”。个人所得税 是调节收入分配的最有力工具。健全税收制度,可以有效缓解贫富差距的问题。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里,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还是从税率上来看,收入高的人比收入低的人要缴纳高很多的税收。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频繁出现在福布斯(或胡润中国富豪榜上的中国富豪们,并没有出现在缴税排行榜的前列。这充分说明了目前中国的税收制度的不健全。由于对于高收入群体缺乏合理的、必要的“限高”,导致了我国国民贫富差距的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逐步确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格局逐步形成。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大幅度地增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长足进展,城镇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相应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必须看到,收入分配领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还在扩大,一些行业收入水平过高,分配秩序比较混乱,妥善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收入分配问题解决好了,社会公平能够得到维护和实现,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的积极性才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能充分发挥出来,整个社会才能充满活力。
推荐访问:应如何 收入分配 我国经济发展 形考任务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形考任务2:结合我国经济发展实际 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 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