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理论?

时间:2022-08-20 14:55: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理论?,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理论?

(国家开放大学)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理论?4篇

【篇一】(国家开放大学)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理论?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
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了解我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资源和环境形势;
理解坚持两项基本国策一百年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内容和重大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探究性学习或研究性学习,通过调查,收集、整理各种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现阶段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探究技能和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办小报,办展览,实地参观调查等活动,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客观辨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尤其是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直面现实,冷静分析,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学习的自觉性。通过本课学习及活动课教学,加强学生对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拼搏的决心和信心,培养学生为祖国,为家乡做奉献的崇高情感。

  教学方法:

  1、 主与次的关系——要主次分明

  2、 事与理的关系——要用事实来验证理论

  3、 虚与实的关系——要避虚就实,虚实结合

  4、 新与旧的关系——要更新观念

  教学时数:8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三个有利于。

  教学难点:理解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教学方法:导学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基本的国情出发。那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现阶段我国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状况是怎样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这些都是本课要学习的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就会使我们清醒认识到: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二、新课教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板书)

  P58第一、二段

  1、提问:为什么我国必须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由于旧中国的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起点很低、基础太差,这就决定了我国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很大进步。现在我国是否摆脱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P59第二段。

  提问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怎样?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 板书)

  答: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提问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那么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呢?

  P59第三段。

  活动:忆一忆、在我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如何变化的?学生回答

  提问: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

  学生回答。

  提问: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可归纳出一个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在阶级社会,阶级矛盾始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提问:在阶级社会,阶级矛盾始终是社会的主要矛盾。那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其主要矛盾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板书)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探 究:社会主义是不是阶级社会?学生讨论、教师点明

  1、社会主义不是阶级社会

  (1)看是否存在阶级对立

  (2)阶级矛盾是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板书)

  P59-61页内容

  提问:我国的基本国情同学们已知道,那最基本国情又是什么?

  学生回答:

  最基本国情――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板书)

  提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提出其依据是什么?内容怎样?

  学生回答: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 (依据)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板书)

  提问: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因为立足于基本国情,面对我国的主要矛盾,国家必须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我们看到,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的社会制度最终战胜旧的社会制度,归根到底也要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代替资本主义,就在于社会主义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活动〗理解课本P60事例,江泽民同志的名言。

  我们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那么在改革开放过程当中我们面对所有未遇到的问题,都要以什么标准来衡量它的成败?

  三个是否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板书)

  三、课后学习指导。

  (一) 巩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

  A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社会 B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正处在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之间的矛盾

  简答题:

  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处在初级阶段?

  (二) 小结:略。

  (三) 作业布置: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四)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我国的人口问题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人口国情,掌握人口特点,理解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重点:人口特点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学习指导。

  (一)旧知识的复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怎样?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其主要矛盾是什么?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4、判断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

  (二)预习。

  1、 我国人口的特点怎样?

  2、 严峻的人口问题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3、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二、课内学习指导。

  (一)严峻的人口形势。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61“事例”归纳出我国人口一般特点、基本特点和最基本的特点。学生看书、讨论、归纳

  我国人口的特点:
(板书)

  人口基数大(最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

  一般特点 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活动与探究1:了解当地的人口情况

  师:从我国人口的特点同学们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因此,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

  我国人口的形势的相当严峻的,这个严峻的形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指导学生阅读P62页第四段至P63页第三段。

  提问: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 (板书)

  回答:(1)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影响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

  活动与探究2:调查当地人民受教育情况并说说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板书)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面对着严峻的人口形势,我们应该怎么办?

  指导学生阅读P63至64页内容。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板书)

  (1) 制定依据: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

  (2) 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 要求: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小孩

  活动与探究3、向当地镇府了解本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

  三、课后学习指导。

  1、新知识结构:

  人口基数大(最基本特点)

  基本特点

  人口一般特点 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

  严峻的人口形势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影响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制定依据、目的、要求)

  2、巩固练习:

  单项选择题

  我国在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的选择是( )

  A提高人口素质 B实行计划生育

  C提倡晚婚晚育 D控制农村人口增长

  人口之所以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除了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

  A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 B农村人口多

  C人口分布不均 D人口素质偏低

  不定项选择题:

  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表现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的是( )

  A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B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C人口的分布不平衡,农村人口多 D人口素质偏低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是( )

  A为了人类延续 B控制人口数量

  C改善人民生活 D提高人口质量

  3、小结。

  4、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我国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教学重点:我国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我国面临的严峻资源、环境形势?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指导。

  (一)复习。

  1、 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怎样?

  2、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二)预习。

  1、 我国资源现状怎样?

  2、 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里?

  3、 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4、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怎样?我们应如何应对?

  二、课内学习指导。

  (一)“资源大国”与“资源小国”。

  指导学生阅读P65页第二、三段。

  提问:刚才同学们,已阅读完了两段材料,有没有同学能把我国的资源现状归纳出来呢?

  我国的资源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这是我国的又一基本国情。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66页第一段。

  〖思考〗:为什么说我国既是“资源大国”又是“资源小国”?

  学生回答。“资源大国”:总量大,种类多;
“资源小国”: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从我国的资源现状的学习,我们可看出我国面临哪些严峻的资源形势?

  “总量大”与“人均占有量少”形成强烈反差,加之自然资源的分布不平衡,气候、地形条件的限制,以及多年来不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造成资源的巨大损失和浪费,这将使我国长期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活动与探究1:

  (1)说说你的家乡有那些重要资源?

  (2)这些资源主要有那些用途?

  (3)当地有没有学浪费和不合得用资源的现象?如果有你认为应采取那些措施解决?

  (二)严峻的环境形势。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66页第二至四段。

  提问:从刚才事例的阅读我们可看出,我国面临哪些严峻的环境问题? (板书)

  归纳:水土流失严重;
沙漠化迅速扩展;
草原退化加剧;
森林资源锐减;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
地下水水位下降;
水体污染加重;
大气污染严重;
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
环境污染向农村蔓延;
等等。

  提出问题:造成我国环境问题如此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P67页第二、三段。

  造成我国环境问题如此严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板书)

  原因:(1)来自人口的压力。(最主要原因)(2)中国的工业化起步晚、起点低,容易使人们急功近利,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从刚才我国环境问题及其原因的的学习我们可以归纳出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是:

  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板书)

  面对这样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要刻不容缓,毫无疑问地选择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否则,日益恶化的环境将使我们在其他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都黯然失色。

  活动与探究2:

  (1)说说你周围有那些环境问题?

  (2)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3)如果你是该乡的主管领导你应采取那些措施来解决?

  三、课后学习指导。

  1、 巩固练习:

  “阅读与思考”――怎样保护好母亲河

  2、 小结。

  3、 布置作业:归纳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方面的具体国情。

  4、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教学重点、难点: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过程:

  一、复导。

  1、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怎样?

  2、 我国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情怎样?

  二、课内学习指导。

  学习方法:提问归纳法

  提问学生有关资源、环境的具体国情,得出结论:形势相当严峻。

  提问: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我们国家必须怎样做?

  ——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板书)

  提问:制定这一国策的依据是什么?制定这一国策有何重要意义?

  依据:针对我国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

  意义:坚持这一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坚持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 (板书)

  (1)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必须加强资源和环境法规、资源和环境知识的教育,提高全体人民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2)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就要全面规划,科学布局,保持生态平衡,防治环境污染。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绝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

  〖讨论〗:作为当代中学生应怎样保护好我们生活的环境?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应高度重视和警惕生态环境恶化所引起的问题,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

  〖知识巩固〗指导学生阅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加强学生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活 动1:争做小小环保员“保护环境可做的百件小事”,四人一组列举然后在全班交流。

  活 动2:大擂台。最佳环保标语创作: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创作环保标语两条。要求:有很强的宣伟性和号召力。然后在全班交流并评出最佳创作奖。

  〖实践活动〗“环保小组在行动”。通过活动,真正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守护好我们共有的家园。

  三、课后学习指导。

  1、 巩固练习:学习指导P46页“材料分析题”

  2、 小结。

  3、 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回家做一件有利于环保的事。

  4、 教学后记: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五、六课时

  教学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教学重点:基本路线的内容,核心;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教学难点:为什么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说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指导。

  (一)旧知识复习。

  1、 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各面临怎样严峻的形势?

  2、 我国最基本国情是什么?

  (二)预习。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2、 基本路线的内容怎样?核心部分是什么?

  3、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怎样?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是什么?

  5、 改革的实质和目标各是什么?

  6、 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二、课内学习指导。

  (一)基本路线的内容。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71页第一、二段内容。

  提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板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第一,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既然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
既然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就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制定一切路线和方针政策,都必须以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根据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板书)

  提问: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板书)

  (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71倒数第一段。

  提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是什么?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板书)

  提问:为什么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板书)

  因为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议论〗:“四大世纪工程对我国经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72页内容。

  提问:四项基本原则是指那四项?

  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板书)

  提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什么重要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如果动摇了其中的任何一项,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事业。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板书)

  1998年,抗洪救灾的胜利,是牢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体现。

  (四)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73页内容。

  提问: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板书)

  〖复习〗中国基本国情。

  提问: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

(板书)

  〖名言〗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邓小平

  阅读P73《崛起的中国》让学生加深对改革的理解。

  提问: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因为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总结历史经验,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闭关自守。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因此我们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板书)

  〖讨论〗:对外开放的实质是什么?

  对外开放的实质是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议论〗:为什么把“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而不是“改革开放”?

  从改革的实质去理解。

  中国成功加入WTO是改革开放的成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充分体现。

  三、课后学习指导。

  1、新知识结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基本路线的内容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的含义、意义

  核心内容 改革的实质、目标

  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

  2、巩固练习:阅读与思考

  3、小结。

  4、布置课外练习:学习指导P47-53页内容。

  5、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教学难点: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教学方法:阅读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学习指导。

  (一)旧知识的复习。

  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内容怎样?其核心部分是什么?

  3、 四项基本原则是指那四项?

  4、 改革的实质和目标是什么?

  (二)预习。

  1、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 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3、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怎样?

  二、课内学习指导。

  (一)最可靠的保证。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75页倒数第二段

  提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何特征?

  总起来讲,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76页内容

  提问: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学生回答→归纳→小结 (板书)

  因为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不断地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才能使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得到增强;
才能使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保证,它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的命运。

  所以,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想一想〗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动摇?

  〖图示〗阅读——改革开放中的深圳

  (二)统一的整体 (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P77—78内容

  提问: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板书)

  学生回答→归纳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正确处理好“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的关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首先,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顺利发展;
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两个基本点,一个立国之本,一个是强国之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其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3)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在实际工作中就要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知识巩固〗A 指导学生阅读P78页第二段

  B 〖名言〗牢牢把握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就大有希望。

  ———邓小平

  C 〖图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百年不动摇。

  三、课后学习指导。

  1、新知识结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巩固练习

  单项选择题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动摇

  C以工人阶级领导不动摇 D改革开放政策不动摇

  实践证明,只有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才能总揽全局,保证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其中( )

  A改革是目的,发展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B改革是动力,发展是前提,稳定是目的

  C改革是前提,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动力

  D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不定项选择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策有( )

  A对外开放 B计划生育 C发展教育事业 D保护资源和环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关系是( )

  A两个基本点各自独立,没有什么联系 B它们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两个基本点好比是一艘航船上的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 D它们都是为了把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简答题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3、小结。

  4、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教学重点:改革开放

  教学难点: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指导。

  (一)旧知识复习。

  1、 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2、 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二)预习。

  为什么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二、课内学习指导。

  教学思路:举例→分析→归纳

  1、 坚持改革开放

  ①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始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1」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改革开放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真理。

  事例1:深圳的发展

  事例2:上海浦东的开发

  事例3: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由上述事实,我们可充分说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新时期的中国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知识巩固:阅读“神奇的业绩,无限的商机”

  三、课外学习指导。

  1、 小结。

  2、 课外练习布置:

  就身边发生的变化谈改革开放

  3、教学后记:

  探究活动

  研究性学习──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状况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现阶段的人口国情,资源现状,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

  2。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尝试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树立严谨治学态度,培养科学素养。

  3。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坚持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爱护资源。

  活动步骤:

  1。

教师在讲解我国具体国情之前,为学生布置此项研究性学习的任务,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2。

教师开设”研究性学习ABC”讲座,向学生讲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如何进行研究性学习等知识内容。

  3。

教师向学生提供可研究的题目供学生参考,鼓励学生自己去找题目研究。

  参考题目:

  ①我国人口形势的增长及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②我国水资源的现状的调查及对策研究。

  ③本地垃圾现状及对策研究。

  ④我国空气污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⑥近十年本地区四季气候变化的原因调查。

  ⑦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质量的调查研究。

  ⑧我国土地沙漠化现状的调查。

  ⑨野生动物灭绝的原因分析。

  4。

学生分成研究性小组,通过查资料、作调查、搞实验等形式,进行问题研究,最后写成小论文在全班或全年级交流。

  5。

年级可以组成论文答辩会,聘请有关教师、专家、领导当评委,增强活动的效果。

  对教师的建议:

  1。

以相信学生的观念,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选题,自己撰写研究方案,自主组织研究过程,自觉完成研究性论文。

  2。

教师可以充当学生的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解题,选准研究的切入点,争取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3。

鼓励学生自主确立研究题目,自主聘请指导教师,独立进行科学研究。

  4。

教师提醒学生在调查、实验过程当中注意安全,注意文明礼貌,争取更多人的支持和帮助。

  评价重点:

  1。

学生选题是否具有研究价值,能否激发学生研究热情。

  2。

学生在研究过程当中是否积极查阅资料、积极调查,选用研究所需的各种数据、各种资料。

  3。

小组分工是否合理,保证人人有事做,能否体现合作研究的特点。

  4。

成果汇报形式内容是否有创意,论点是否突出,证据是否充分,成果展示形式是否多样,能否充分地回答评委及学生的各种提问。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篇二】(国家开放大学)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理论?

、近代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是什么?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的内容是什么?

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内容: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革命的动力是什么?

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动力:工人阶级(根本动力)、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集中表现在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时代;
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5、为什么说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中国国情决定的(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

第一,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
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l)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2)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3)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4)党的组织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哪两个联盟?关系如何?

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
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只有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同时,第二联盟也非常重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才能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1、否定批判:总结历史经验,不断对“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进行思考,先后归纳了十个不是社会主义,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是社会主义、照搬外国经验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

  2、肯定诠释:邓小平一改以往习惯从基本标志方面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揭示路径,采用了新的功能揭示路径。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对实践的重大指导意义表现在:

  (1)它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最重大理论成果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2)这一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又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3)突破把计划经济等一些原本不属于社会主义固有的东西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4)这一概括,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视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1 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 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主要表现

  从总体上看,

  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科学技术水平与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

【篇三】(国家开放大学)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理论?

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
摘要: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物史观在当代应用的新突破,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在当代的新发展。本文试图探讨有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从其理论的渊源、科学内涵、历史地位、现实意义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表现为: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发展的总体水平不高;
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
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仍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我国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将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地位当代价值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渊源
现代社会主义,任何新的学说,它必须首先从己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一般来说,新的理论或发展阶段,既与原有的理论有紧密的联系,但又有很大的创造性。它既包含了原有理论的科学内容,又增加了许多新的思想。初级阶段理论的创立,也是对我国国情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后得出的科学论断。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最大最根本的国情。不论是中国的历史国情,还是中国的现实国情,都是我们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论断的客观依据。
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过许多精辟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即共产主义的初级形态。还有第二阶段是高级阶段,也是称之为共产主义,是指共产主义的高级形态。这种分析是基于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作出的。
列宁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逐步实现和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没有稳固基础的社会主义”是指过程的前一阶段;“完全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是指过程的后一阶段。
在斯大林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只要社会主义制度一建立,就是成熟的社会主义了,就要马上向共产主义过渡,社会主义本身不存在一个建设、完善、发展的时期,更谈不上社会主义存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对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1959年,毛泽东就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可能要分为两个阶段,他说:“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经过后一阶段,到了物质产品、精神财富和人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的时候,就可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在这里,毛泽东虽然在理论上明确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划分阶段的问题,但在实践上他还没有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作出科学的判断。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他同样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探讨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在深入考察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

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的正确论断。二、杜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基本含义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对社会发展阶段有了清醒的认识.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1981引年6月,在《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再次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1987年,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这一论述,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提出这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界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主要矛盾及解决途径,并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进一步强调我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及发展进程、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们这里所确认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己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二是我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大约需要100年的时间。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江泽民总书记于1997年9月12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的。这个基本纲领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党的十五大在进一步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之后,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它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行动纲领。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四、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当前我国基本国情的阶段性特征表明,我国仍未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和不发达的状态,这就决定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将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一)工业化的历史任务尚未完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历史任务,就是要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从目前来看,我国总体上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而且,我国的工业化面临双重任务,既要推进常规的工业化,要又迎头赶上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潮流。现在,我国的产业结构落后,增长方式粗放,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国民经济的任务还很繁重,科学技术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差距,要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虽然国家在促进经济协调发展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如西部大开发、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等等。但差距扩大的趋势仍未从根本上扭转。农业和农村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状况还未根本改变。目前我国的城市化率为43%左右,不仅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日本83%,美国79%,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世界城市化率已超50%。从抑制差距扩大到逐步缩小差距,实现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平衡、协调、科学发展,还需要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
(三)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还有待提高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国还有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未解决温饱问题,还有数千万人口处于低水平的温饱。要使全体人民群众过上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不仅取决于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更取决于经济的长期稳定的增长,这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地位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

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这一判断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改革开放实践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论伴随着实践标准的讨论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重新恢复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发展道路。正如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的“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然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立足于中国实际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首先就有一个对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国情民情的认识定位问题,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上曾经犯过的“左”的或右的错误,从根本上说是源于对社会发展阶段的错误认识,由此导致所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严重脱离实际,给党和国家的事业带来巨大损失。对此,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地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近20年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可以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坚持实践标准和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得出的必然结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成果。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从党的十五大到党的十七大,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科学发展战略,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不断深化,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战略步骤、党的领导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对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正确判断基础之上的,这一论断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因为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所以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因为处在初级阶段,所以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大胆改革一切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部分;同样因为是初级阶段,在当今“开放的世界”,必须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等。一句话,因为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必须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
本点”的基本路线,并且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这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就成为党的基本纲领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不断深化的正确认识为前提,中国国产党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实践精神,突破对社会主义的僵化模式和教条理解,着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和方式,

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与时俱进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从而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到民主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
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党和政府制定的各个领域的方针、政策始终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始终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实践中开拓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境界。这是30多年改革发展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基本经验。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下的某些错误观点出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来制定和执行改革发展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探索适合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当代价值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我国人口众多、基础薄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而且发展进程中又产生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新世纪新阶段,依然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发展的思想障碍的理论武器
解放思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推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灵魂。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是改革开放得以启动并取得发展成效的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转型,尽管已经有了30多年改革创新的成功经验,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正处在攻坚阶段,前进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民主政治、预防和惩治腐败、改善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公平等都需要新的思路和对策,需要进一步破除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发展模式的束缚,以思想新解放推动改革新突破。在当代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问题依然是要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必须继续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旗帜,进一步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科学认识,进一步把我们的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大胆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实践中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开拓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是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发展道路的一根主线。当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发展进程中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新矛盾,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给改革开放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这种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并存的阶段性特征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正如温家宝指出的:“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

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所以,我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是我国过去30多年快速发展的基本前提,而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持续和谐发展,仍然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开放。那种把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归咎于改革开放,进而怀疑甚至否定改革开放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前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根本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里,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一方面表现在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持续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普遍改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为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另一方面,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许多深层次矛盾有待解决,发展进程中新的问题和矛盾又显现出来,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公正、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发展又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表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也没有变,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就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所以,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对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有一个统一而明确的认识和准确把握,清醒地判断我国的发展成就,冷静地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4】《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王丽颖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5月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发展与启示》张伟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6】《简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王英丽西华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4月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唯物史观在当代应用的新突破》何继耀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6月






【篇四】(国家开放大学)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立论基础,也是现阶段去我们党制定路线、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本章的教学重点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奋斗目标,准确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教学重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第一次。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重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是总揽全局的根本指导方针。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正确理解“一个中心”和“两个基本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牢固树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百年不动摇的坚定信心。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教学重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正确理解十七大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难点分析1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新认识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我国社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相当艰巨,
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这些都说明,我国依然处于不发达阶段,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所达到的小康依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所决定的。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历史使我们超越了资本主义充分发展并占主要地位的历史阶段,但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却是无法逾越的。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去发展社会主义应有的发达的生产力的基础。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生产力有了明显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不是短时期能够解决的。即使在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后相当长时间内,我们仍然要继续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至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就需要更长的时间。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着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当今世界生产力迅猛发展,我们所要实现的现代化,肩负着更为艰巨、复杂的任务。一方面,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完成的历史性任务,我们还要为此付出很大的努力;
另一方面,我们有面临着以信息化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的挑战,面临着综合国力竞争中所处不利地位的压力。所有这些,都决定了我国必须经过很长的初级阶段才能进入生产力比较发达、社会主义制度比较成熟的阶段。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克服急噪情绪,克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难点分析2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的辨证关系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两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
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改革必然失去正确的方向,走道背离社会主义的邪路上去;
离开改革开放谈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就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即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主张资本主义制度,主张全盘西化,是根本违背人民利益和历史潮流、为广大人民所坚决反对的。只有始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能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
难点分析3 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逻辑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这种动态的发展过程,是由量变积累引起部分的质变,在新的基础上再由新的量变积累引起新的部分质变的过程,这也就是社会主义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漫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江泽民同志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深化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分阶段、有步骤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丰富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更加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提出的。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任务,需要分步骤、长时期的努力。到二十世纪末,我们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
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但要看到,虽然我们已经总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但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还不高,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说,还属于世界中下等国家水平。在社会发展阶段上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生产力和科技、教育还比较落后,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
人口总量继续增加,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我们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经济体制和其他方面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民主法制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江泽民同志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进行了前瞻性的战略思考。他在十五大报告中初步勾画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蓝图: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十六大上,江泽民同志深刻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在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后进一步发展,向“更加宽裕的小康社会”乃至“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阶段。必须继续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不动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具体发展阶段,是一个非平衡协调发展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经济大发展又是促进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不发达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各地各部门都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
措施,努力实现这个目标。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可以肯定,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进一步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