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发展(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发展5篇
第1篇: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发展
黑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 祝福恩教授
(2009年4月15日)
(根据录音整理)
感谢绥芬河市给我这次机会,按照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结合绥芬河市的一些情况,谈一谈我对科学发展观的体会和理解。我准备谈三个方面问题:第一个谈一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意义;
第二个谈一谈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解放思想;
最后联系绥芬河实际,谈一谈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怎么提出的?2003年4月15日胡锦涛同志在广东省佛山市搞非典调研时,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理念。当时,胡锦涛同志出任我们党的总书记不到半年,他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得也很快,但为什么发生非典以后我们的很多工作很被动?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发展观。可以说,有些突发事件会深化我们的一些认识,有些突发事件会改变我们的一些思路。像现在遇到的金融危机,我们绥芬河在外贸出口上遇到一些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是坏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就不一定了。2003年7月,在“全国抗击非典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首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即全面、协调、可持续。2003年8月28日至9月1日,胡锦涛同志在江西省井冈山市调研时,第一次使用了科学发展观的概念,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时还不能说科学发展观就形成了。2003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三中全会讲话中,初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这个理论体系当时是三个方面的内容,现在学的科学发展观是四个方面内容,我给这三个方面内容概括为“三个明确”:第一,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这点非常重要,科学发展观是怎么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什么?有的单位搞了二、三个月问科学发展观是什么还说不上来,那恐怕就说不过去了。第二,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内容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第三,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方法。方法就是统筹兼顾。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班讲话中,把科学发展观由三个要素提升为四个要素。十七大报告也是这四个要素、或者四个要件。
如何记住科学发展观,就记住“1131”,第一个“1”,一个要义,发展;
第二个“1”,一个核心,以人为本;
“3”,三个内容,全面、协调、可持续;
最后一个“1”,一个方法,统筹兼顾。在胡锦涛同志之前,已经有六种发展观,如经济增长论、增长极限论、循环经济论,可持续发展论、自由社会论等,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是第七种发展观。为什么前六种不说是科学发展观,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称为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哪?前六种发展观有没有科学因素,有,但为什么总体叫它“传统发展观”?凡是发展观,都必须要回答人和物的关系问题,如果以物为本,就不是科学的,传统的六种发展观都是以物为本;
获得诺贝尔奖的克鲁泽曼说,现在的发展观只有把人定在核心的地位,那么它才是科学的。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第七种发展观,是以人为本,所以科学发展观科学就科学在以人为本上。以人为本,可以说改变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格局,提升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理念,使民生问题得到了制度性的解决。2009年4月6日,关于医保的方案出台了,这是解决民生问题,老百姓都受益,尤其是那些弱势群体,受益的程度更大。医保得到较好的解决之后,是老百姓都关心的教育体制改革,高中分不分科问题也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都必须以人为本,我们国家发展、绥芬河发展为了什么?都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好,就是十七大报告最后一句话“为我们明天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十七大报告共28084个字,这次字数是最长的,新意也是最多的,尤其是第八章,提出关注民生的五个“所”:学有所教,是解决上学难;
劳有所得,是解决就业难;
病有所医,是解决看病难;
老有所养,是解决养老难;
住有所居,是解决住房难。老百姓的“五难”解决了,就没有什么难题了。去年我写了篇《十七大报告的四十个亮点》的文章,大家可以看看。十七大召开前我们去越南的时候,越南没有党校有政治学院。他们的院长就说,30年来中国共产党有两位领导人非常值得我们越南人敬佩。一个是邓小平,尽管他拍板打了中越反击战,把我们老街打成平地,但我们还是敬佩他。邓小平不单是你们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我们越南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另一个就是胡锦涛,他更关注民生、社会建设。所以,任何一个领导不关注人,那么他就要脱离人。
中央为什么要搞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呢?我的理解,是出于三点考虑:
第一,科学发展观提升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布局。邓小平同志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两个布局,即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江泽民同志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三个布局,即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1月10日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第三个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但是,无论小平同志的两个建设还是江泽民同志的三个建设,都缺社会建设。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人为本,在四中全会上就提出了第四个建设——社会建设,把过去“三位一体”提升为“四位一体”。社会建设给人搭建了一个平台。去年总结汶川大地震的时候,胡锦涛同志又提出第五个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第六个建设——党的建设,但最大的亮点还是社会建设。十七大没开时,说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布局,十七大报告第四部分的第二段,胡锦涛同志已经把这四个建设定为我们国家的基本纲领,可以看出,社会建设是多么重要。过去,我们国家建设就是忽视社会建设。温家宝同志刚任总理的时候,欧洲一个记者问温总理,您作为一个大国的总理,你觉得你面前的问题是什么?温总理沉思了半天说,我认为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建设这条腿长,社会建设这条腿短,以前是,现在仍然是。所以说,科学发展观提升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布局。
第二,科学发展观解决了当代中国的关键问题。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国家面临着三个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解决这三个根本问题中前进的。”一是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面临建设一个什么样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文革结束以后,我国经济发展已到了一个崩溃的边缘,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不行,毛泽东的建设模式也有问题,那么社会主义怎样建设,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一个什么样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当时,全世界有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公有制加上计划经济,十五个社会主义国家都是这种模式。第二种模式是私有制加上市场经济,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是这种模式。在这两种模式的竞争中,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第一种模式失败了。此后,只剩五个社会主义国家,即中国、越南、古巴、老挝和朝鲜。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创立了第三种模式,即公有制加上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这。这次G20峰会,为什么19个国家都负增长,就中国是增长,已经说明这种模式的成功。我给大家讲一个花絮,先简单介绍一下英国首相布朗,他很有思想,对我们党非常佩服,十七大开完的第十天,就把他的内阁成员集中到一起学习十七大报告的第八章,看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解决民生的。4月2日,G20峰会英国首相布朗宴请与会国领导人,布朗坐主位,关键右边座位谁坐?美国记者说可能是奥巴马,法国记者说可能是萨科奇,德国记者说可能是默克尔,最后是我们国家主席胡锦涛。通过宴会座位的安排,说明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国家。在这次峰会前,美国高盛集团总裁约瑟夫总结中国的体制时说,现在的市场经济模式,中国的社会主义加上市场经济这种模式是最成功的。中国的这种模式就像中国的一个汉字,“天高云淡”的“淡”字,水火相容。二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了这个问题。三是怎样发展,怎样做到科学发展。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解决了这个问题。
2005年中央党校就成立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的课题组,在浙江召开了课题汇报会,原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讲了科学发展观视野下浙江发展面临的问题:第一,浙江缺水。浙江缺好水,由于小企业多,上面造纸的,下面化工的,把浙江的水都污染了,把生态环境都破坏了。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虽快,但浙江一些违背科学发展的地方在全国也是第一的;
第二,浙江缺人。浙江又多人又缺人,多的是教授博士硕士本科,缺的是技工。所以说,现在有些学生不如上职业技术学院,先就业再发展;
第三,浙江缺地。杭州要发展,一寸地也没有,10层楼以下都要扒掉;
第四,浙江缺电。
我刚才提出这个背景,其实就是针对我国新世纪以来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存在的一些问题来谈的。我国的决策层是非常清醒的,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大的问题在哪?其实就是分配领域的问题,城乡差别过大的问题。1978年的城乡差别是1.8:1,到2008年城乡差别是3.3:1。去年8月28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向全国人大提交材料的时候指出,这个差别不能再拉大了,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中我国的城乡差别是最大的。所以说,怎样做到以人为本是很突出的问题。
第三,科学发展观是应对金融危机的理论指导。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中国仅仅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引发的生产过剩危机。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说,美国的金融危机,根源于新自由主义经济,美国不搞什么科学发展观教育,他有一个新自由主义经济的理念,是80年代华盛顿所形成的共识,具体来说,就是不让政府控制,完全靠市场看不见的手来调控。克鲁德曼、格林斯潘等都信奉新自由主义经济。最后,格林斯潘也承认过于强调新自由主义经济,给每个家庭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美国的救市仍坚信新自由主义经济,布什的7000亿、奥巴马的7870亿救市指导思想都是新自由主义经济。美国为什么不像我们采取的这种方式。一是他已经把这种理念转化为政策了,把这种理念转化为制度了。二是美国的政策制度,按照这种理念已经形成体制、实践模式了。三是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宗教魅力。2003年我去欧洲走了8个国家,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形态,比如英国,就是农村七八户也有个小教堂,他对人的统治非常严厉。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我国救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今年1月18日,温家宝总理在英国访问的时候曾说过:“我可以拍胸脯说,我们拿出4万亿没有买一分不良资产。”美国的救市是买了不良资产,中国的救市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思维下,采取救民来救市,扩大内需,解决民需不足,这就是以人为本。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9字方针“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总理政府报告把9字方针变成24字方针“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现在我们国家生产过剩,与1997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候的一些政策过头有关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很明确地说,过去在没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明知道有些企业破坏环境,谁敢砍,一砍农民工回潮了、回乡了,现在金融危机帮了我们的忙,把落后生产力砍了,这是好事,我们救市绝对不救那些落后生产力。任何东西都有利有弊,我们这个理念是对的,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来救市,通过救民来救市,扩大内需。经济学上内需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生产消费内需,第二层是生活消费内需。我们需要的是扩大生活消费内需。中国的内需不足,是民需不足。政府报告也提到扩大内需的重点是要扩大居民消费。绥芬河市有关部门制定决策,在这个微观层面上出台政策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个因素。绥芬河万名大学生就业工程,这恰恰是解决民需不足,等到5年、10年以后,这些人会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对改变我们绥芬河的人民素质、提升绥芬河人才结构都非常重要。现在有远见的大企业,它不裁员,而是在人才低谷时吸引人才,这对未来的发展非常有用。沿海广东、浙江、福建经济的外向度比较大,受金融危机冲击比较早,比较快,比较重,3800个企业倒闭了1800个,从目前看这是不好的,但他经济回转的也比较快。咱们绥芬河是外向型经济,外向度92%,那必然受冲击,但不要怕。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好事,第一,淘汰一些企业,审视了绥芬河经济发展模式,应该怎么办?外向度高,就在内需上下功夫。3月2号在《黑龙江日报》上我写了篇《我省应对金融危机要关注“四个效应”》文章,大家要看看,一是口红经济效应,二是抱团取暖效应,三是人口红利效应,四是基础建设效应。其实我们绥芬河的很多方面,应该搞这个口红效应,发展旅游,发展文化产业。1997年韩国金融危机靠什么?一是韩剧,韩剧现在还热销,二是美容。日本1997年的金融危机靠什么?动漫。美国1929年的金融危机靠什么?罗斯福的社会保障。现在我们国家也在搞社会保障,其实社会保障就是在解决民需不足的问题。我们的决策层,一定要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来解决问题,中国作为第三个经济大国,外向度太高了,应该是30、40%。我觉得咱们绥芬河和哈电站集团相似。哈电站集团,95%是面向国际市场。我给他们提了个建议,要成立研发部,不单是研发火电、风电和核电,还要研究国际政治格局,研究有贸易往来国家的政治走向,如果你和索马里和苏丹交往,国家政局稳不稳定,美国对他什么策略,俄罗斯对他什么策略,都要研究。绥芬河的研究部门,不仅仅要研究绥芬河,还要研究国家的政策走向,尤其是要研究俄罗斯的政策走向。研究师不要仅仅给领导写个讲话、材料,应该超前,比如中央,曾培炎挂帅成立一个庞大的研究机构,类似于美国的兰德公司。在这方面我们已经吃亏了,中国08年在应对金融危机上很多政策是失误的,美国发生了金融危机,我们国家的研究部门,尤其主流研究部门没发现,都说是宏观调控的结果,金融危机都发生了,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结果我们政府部门还在紧缩,这不是失策吗?达沃斯论坛,一般都是一流的经济学家参会,这两次论坛经济学家一个不找,所以说,科学发展观确实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指导思想。
绥芬河市要抓住这个机遇,要坚定这个信心,拉动内需。那么,内需要怎么拉动?危机这俩个字,危和机,都是在一起的,就是危中含着机遇。我们扩大内需采取很多的政策,像大学生就业问题,每个学生都配电脑,住房都给提供贷款,这都是拉动内需上的重要举措。还有一点,拉动内需必须得靠房地产。但是,更主要的是农村这一块,中央的思路非常对,像咱们牡丹江的穆棱,要成为绥芬河市的“卫星城”,这思路非常好。现在粮食涨价,这个涨价那个涨价,农民并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国家给依安县粮补1.3个亿,最后付出的是1.5个亿。现在农民种水稻还行,种大豆、种玉米都不行,黑河农民手中还存200万吨大豆,转基因大豆给黑龙江冲击非常大,黑龙江经济损失很大。我到93农场搞调研的时候,一个副总跟我说,千万别吃那金龙鱼牌大豆油,那都是转基因的东西,副作用非常大。青冈、安达、肇东都产大玉米,种玉米跟本不挣钱,农民挣钱太难了,农民挣的活钱,到手就变死钱。但有些地方已经进行了调整,像我们在安徽搞调研,他们就提出来,农民可以拿房子到信用社来抵押,拿抵押来的钱可以到任何地方做买卖,这个就把死钱变活钱了。所以,需要我们金融部门要解放思想,在金融危机的视角下,解放思想、黄金万两,观念更新、万两黄金。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解放思想
在金融危机条件下,我们绥芬河的发展,更需要全面地解放思想,围绕绥芬河国际商贸旅游名城的一些特点,来解放思想。吉炳轩同志到黑龙江以后强调要解放思想,为什么强调解放思想,是由黑龙江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黑龙江最好的时候在全国第五位,1978年黑龙江第7、8位,广东20位。现在全国发展最快的是内蒙古。去年10月份,吉炳轩书记在七台河和鸡西搞调研时讲,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的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等12组材料,黑龙江都是倒数第一。黑龙江这几年发展滞后就是思想不解放,经济环境不宽松。我再具体化讲:第一,黑龙江省经济增长速度缓慢。第二,黑龙江省城镇居民生活水平31个省市倒数第二。第三,国家统计局08年10月18日公布的统计数据,黑龙江工资水平全国倒数第四,倒数第一的河南省,倒数第二的海南省,倒数第三的江西省。吉炳轩同志讲,我们再不发展、再不加快发展、再不抓住机遇发展,黑龙江有可能被边缘化。
黑龙江省改革开放三十年,四次机遇,黑龙江错过三个。第一个机遇联产承包,咱们错过了。1978年真理小组讨论,理论层面上的解放思想,省委书记杨易辰同志全国第一个表态支持。邓小平在长春召开东北三省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讨论大会表扬了黑龙江省委,说黑龙江省委是举旗的,是走在前面的,杨易辰同志是走在前面的。到1978年底搞联产承包责任制,黑龙江顶了三年,倒数第一,黑龙江损失极为惨重。吉炳轩书记在讲话中说,醒的早起来的晚。第二个机遇军工企业转民营企业,我们错过了,长虹电视就是军工企业转民营企业。第三个机遇和咱牡丹江有关,1987年赵紫阳同志视察牡丹江,在与乡镇企业家座谈时,赵紫阳同志讲要把乡镇企业机制引进国企,让农民进入金融市场,结果,也没抓住机遇。第四个机遇,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这是当时黑龙江省、辽宁省联合提出来的,得到了当时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肯定,写进十六大报告第四部分。第一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拿走1000亿,吉林拿走700亿,黑龙江拿多少?黑龙江提出机遇没有抓住机遇。
机遇是什么,机遇就是钱,希望我们绥芬河市在搞科学发展观的时候,一定要解放思想。解放思想要做到三点:
第一,解放思想要坚持实践标准。我们绥芬河有今天的发展,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产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敢想、敢闯、敢试。解放思想,要坚持实践标准,坚持人的标准。去年8月4日,我在《黑龙江日报》上写了篇文章,解放思想要做到十个转变,广东的解放思想是做而论道,黑龙江的解放思想也是坐而论道,但黑龙江的坐是两个人坐土墩的“坐”,是两种解放想象的路径、两种解放思想的结果。所以说,我们在解放思想的时候一定要坚持实践标准。
第二,解放思想要明确主体。用温家宝同志的话讲,解放思想就是领导干部解放思想,我们在搞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绝对不搞解放思想虚化、绝对不要搞解放思想淡化、绝对不要解放思想空化,解放思想就“一化”,即指定化,就是领导干部解放思想。如果不要求领导干部解放思想,而要求群众解放思想,就等于领导有病,给群众打针,这能解决问题吗?
第三,解放思想要抓住机遇。现在绥芬河的发展遇到很多难题,但是,也面临很多机遇,任何事物的发展难题和机遇是并存的。解放思想怎么抓住机遇,徐广国同志推荐看一本书《政道,仇和十年》。我非常赞同这种做法,希望大家读一读这本书,对我们领导干部非常有益处。我用两天看完这本书,做了笔记,又写了五千多字的书评。这本书里面有很多理论,仇和很多事情,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政治性的标本,如他创造的公示制、廉政制等。仇和最大的特点,经济学非常精,萨缪尔森经济学从第7版到第12版都看了。当时,江苏省13个市地,宿迁倒数第一,他干几年上去了。农村税费改革做法,朱镕基当总理的时候也不理解,亲自安排调查组,到宿迁调查,结果非常好。2004年4月16号,胡锦涛任国家副主席的时候,看新闻联播说仇和三次,到底是什么样一个人,胡锦涛到那儿去住了一宿,一句话没说,其实,就是肯定了。仇和提出过很多理论,英格尔论、菜农论、公示论和机遇论。怎么论机遇,他说:“15%的人认为是对的,你就试一试;
30%的人认为是对的,你就干;
70%的人认为是对的,你绝对不能干;
90%的人认为是对的,你万万不能干。”30%就是机遇。有时候抓住机遇是要闹非议的,但仇和十年之所以不倒,就是干净,一分钱没拿。江苏省人大副主任写信,仇和要是拿一分钱他也就完了。我们绥芬河的发展,就是抓住一个又一个的机遇。所以说,我们在金融危机的条件下,绥芬河一定要酝酿机遇,一定要抓住机遇。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几点思考
第一点,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把经济增长方式改为发展方式,我们一定要转变这种理念,这是从宏观层面说的。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弗里德曼就说,增长不等于发展,增长只是量的增加,在我们的印象中,增长就是发展,却忽视了巨大的投入。国家发改委公布一组数据,2007年我国的经济总量是20.94万亿,但投入多大:第一,我们用了全世界15%的煤,第二,我们用了全世界31%的钢,第三,我们用了全世界54%的水泥。这么大的投入换来这么点儿增长,这叫科学发展吗?金融危机美国是轻伤,欧州是重伤,中国是内伤。美国在每次战争后都有一次大发展,在每次金融危机后都有一次大发展。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增长方式有问题,温家宝说,我国目前经济局势三个碰头:一是需求减少与生产过剩的碰头,我们国际上的需求在减少,问题比较突出。特别是我们绥芬河,外向度比较大的地方,这个表现得更突出;
第二个碰头,价格急剧波动与金融危机的碰头。上半年,煤、电、油价格急剧波动,咱们国家油的存储,受到一些人的忽悠,油价波动不稳时买了不少,尤其是咱们几个航空公司,亏损很大。咱们南航签字的一刹那,由于资金问题没有签,少亏损了82亿;
第三个碰头,国际金融危机与我们国内自身的结构存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好碰头。我们的结构确实存在问题,我国的发展方式是外向型,60%的比例太大了。绥芬河今年上半年受到了经济影响,是两个碰头,一个是受国际经济危机IC下降,一个是税收政策调整,这两个碰头赶在一起,雪上加霜。从国家宏观调控层面看,发展的最大问题是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不协调,李鹏当总理的时候不协调,朱镕基当总理的时候不协调,现在还是不协调。但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已经着力解决这个问题,过去三驾马车顺序是投资、消费、出口,十七大报告中把它改为消费、投资、出口。过去依靠出口,现在出口有问题了,消费有问题了,就得靠投入,但是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消费不足。大家应该在消费上做文章,旅游消费、房地产消费等。现在我们国家消费占GDP的比重非常低,1951年,国家消费占GDP的51%,2008年下滑到37%,这是必须要解决的。我们绥芬河怎么办?怎样刺激消费,像大学生就业工程、住房给予贷款、万名俄罗斯友好使者游绥芬河活动都是很好的刺激消费措施,如果我们消费活起来,出口再活起来,投资自然而然就活起来了,绥芬河将迎来新一轮大发展。
第二点,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建设。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1929年、1934年,那是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罗斯福解决得好,他践行凯恩斯主义。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有高于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发展观。罗斯福在美国把牛奶都倒了、工人都失业的条件下,把美国人的社保医保都解决了。过去的经济学家,说中国的老太太,不会花钱就会攒钱,美国的老太太就会花钱,不会攒钱。中国老太太并不傻,美国的老太太医保社保都有,她没钱也照常生活。中国社保没有,那儿子不养活她怎么生活,不攒点钱怎么办?中央在这种情况下,用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来解决社保,到2020年中央要把碎片式的医保制度统一化(党政机关一片,事业一片,企业一片,农民没有)。这次医保制度改革,可以说解决了世界性的难题,这也是本届政府的贡献。中国的农民,是处在社会边缘化的人们,多么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感谢我们以人为本的魅力,感谢科学发展观的作用。中央在9、10月份在教育上还要出台一些政策,如高中分不分科的问题。现在的考试方式,不是以人为本,造成了知识浪费。我希望我们党员,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把“五个所”变成现实,进一步推进社会建设。
第三点,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提升我们的学习力。习近平同志在今年中央党校春季班开学式上指出,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提升学习力。徐广国同志让大家看《正道,仇和十年》这本书,非常有意义。我举个例子,美国原总统布什任职八年,他干得成功的是和他知识联系在一起的,干得失败的是他不懂的一些知识。他懂政治,不懂经济,不懂金融。“9.11”是一个政治事件,他就处理得非常到位。但布什不懂经济、不懂金融,2003年没有及时听取巴菲特的建议,没有加大对贷款的限制,结果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损失。希望我们在座的要多读一些书、多看一些书。第一,学习奋发图强。第二,要把我们碰杯声让位给键盘声,要把麻将声让位给读书声,这对我们身体健康都非常有好处。希望我们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提升我们的学习力,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是政治理论的富翁、领导科学的富翁、金融知识的富翁、对外开放知识的富翁,使我们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落实,能保证以人为本,希望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这个活动的教育实践,给绥芬河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最后,希望我们把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搞下去,要结合金融危机的实践,结合黑龙江的实践,结合绥芬河发展的实践,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加快推进绥芬河国际商贸旅游名城建设的步伐,使我们绥芬河永远成为黑龙江省的一个亮点,一颗明珠!
第2篇: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发展
我们来共同学习一下发展观的重要意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导方针,是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的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必须通过改革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必须正确的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的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带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重要方针和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创造性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实现“三步走”的战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用,统筹两个大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江泽民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又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时候,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民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他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系列领域和方面的发展不够平衡的问题。
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现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的方向,这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着眼于建设文明,富强,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因而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
发展观的本质,目的,内涵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决定了经济发展总体战略和经济模式对发展有根本性全体性根本影响。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前提,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发展是人类发展基础的观点。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力量。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主体的观点和共产党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全面和协调发展强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在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方面的优越性。
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联系的整体,把人类社会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适宜,社会生产各个物类,各个地域,各个方向相互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当代与后代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全面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所以我们说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科学发展观又是对我党发展理论的重大发展。具体表现在发展内容上的升华由生产力的发展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全面进步。
发展模式的飞跃由高速发展到科学协调发展。发展目标的完善由综合国力的提升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应该说科学发展观创新了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创新了发展关系,创新了发展体系这是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
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怎样理解呢?举一个例子三个代表思想当中有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发展观当中就是以人为本,所以我们说科学发展观是落实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第五点、科学发展观是妥善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各种挑战的正确选择,在我国社会发展关键时期可能遇到一些可预测和不可预测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在应对这种风险和挑战时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正确的选择和应对正确方向.
第3篇: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与哲学的科学发展观
作者:张书林
作者机构: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济南,250021
来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ISSN:1008-6285
年:2010
卷:022
期:009
页码:5-9
页数:5
中图分类:D6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认识论;辩证法;方法论
摘要:从哲学的高度把握科学发展观,体会科学发展观本身蕴涵的哲学思想,是从更宏观、更理性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视角.研究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论、科学发展观的辩证法、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从中解析科学发展的必要性、基本内涵和主要路径,将有助于解构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与哲学的科学发展观.
第4篇: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发展
论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历程与创新
作者:陈长军
来源:《商情》2013年第14期
【摘要】总结我国十余年的艰辛奋斗历程,最突出的就是我们坚持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不断推进在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面向未来,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十八大报告中,党对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新的定位,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历程以及理论创新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发展历程 理论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3年7月28日在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集体智慧的思想结晶,更是指导党和国家所有工作的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历程
(一)科学发展观在孕育中诞生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经历了一个不断充实、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而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和不断提升的过程。
理论创新总是孕育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当中,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不断酝酿。在2003年上半年,非典疫情飞速蔓延全国各地,党中央迅速的采取果断措施,扭转了混乱的局面。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出非典疫情爆发的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二者不协调的大问题。2003年7月28日,党中央组织召开了防治非典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议上首次提出:“我们要更好的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第5篇: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发展
特检科学发展观
自从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中心开展了各项活动,作为一名普通的特种设备检验人员,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认真的学习了科学发展观的各种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精辟阐述和高度评价,把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新世纪中国面临的严峻挑战是提出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依据和关键所在,树立科学发展观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几大基本挑战:一是人口三大高峰的压力即人口总量高峰、劳动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国家人力资源问题、国家公共健康保障问题、国家食物安全问题、劳动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老龄社会问题等,都将对国家发展形成巨大挑战。二是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将不断增加,人均自然资源量不断下降。这对于发展中的中国将形成能源与资源相对不足的双重压力。三是城市化进程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原有务农人员涌入城市,给城市带来多重压力和社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原有的非城市地区本身也面临发展空间、发展资金以及资源、能源不足等问题。四是地区间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贫富差距拉大对共同富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形成潜在的巨大压力和不良效应。五是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恶化的状态不断显现。六是信息化进程和科技竞争能力亟待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家整体的信息化水平是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标志之一。而目前,中国的信息化水平只是发达国家的5%左右,离现代化的要求尚有遥远的路程。这些问题是改革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问题的出现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承认它、正视它,并不断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切实加以解决,我们的思想认识就能不断提高,进而发展也就能逐步达到更高的水平。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党及时地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当前和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升华,是党对执政理念的飞跃。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澄清认识上的“误区”,矫正实践中的“偏差”,对于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但不是否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但是,由于一些地区在实践中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单纯地理解为“以经济增长为中心”,把“发展是硬道理”错误地理解为“速度是硬道理”,导致重发展、轻保障,重生产、轻生活,致使土地征用侵害农民的利益、城镇拆迁侵害居民的利益、企业改制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等问题的发生。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坚持以人为本,要防止否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倾向。经济是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改革开放20多年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没有过去20多年的高速增长,就没有今天的强大国力,就没有今天的大好局面。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同时,坚持“以人为本”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揭示了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揭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手段、条件和途径。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但不是没有重点地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又是社会发展的保证;
社会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又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明显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就是要防止和纠正经济社会的片面畸形发展。但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不是没有重点发展,而是要处理好重点与非重点的关系,通过抓好重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第三、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但不是平均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就是要保持城市与农村、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保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发展作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如果其中某些环节过于薄弱,就不可能有更快更好的发展。但由于区域资源条件各异,发展起点不同,城市与农村以及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解决发展中日益严重的失衡问题、失调问题。要在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城乡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推进城乡改革,更加注重加快农村发展;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践行科学发展观,强调协调发展并不是搞平均发展。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一个规律,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允许并鼓励一部分地区发展得快一些、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以先进带后进,以先富带后富,不仅是合理的,而且是必要的。协调发展,应该是在发展中求协调,在前进中求平衡,而绝不是搞平均主义。第四、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但不是放慢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永续发展,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长期以来,一些地区在追求经济超常规增长、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造成资源、环境上的“双超常”,即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污染物的超常规排放。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和社会承受力。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统一,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生态道德,进一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不是放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意义,绝不能把“可持续发展”同“加快发展”对立起来。目前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绝不是发展本身带来的,而是错误和片面的发展观导致的。
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和整体上讲,践行科学发展观要做到:(一)、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首要因素。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享有者。人民群众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方面起着决定作用,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在于使最广大人民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二)、要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机制,这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五个统筹”[2],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关系,真正把均衡发展和非均衡发展、眼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有机统一起来。但是,如果在实际工作中仅以增长速度论功过,就难免引导人们一味地去追求高速度,也就很难顾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五个统筹”的关键还在于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康有效的引导和约束机制。(三)、狠抓求真务实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支点。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新的思路、新思想,它首先是理念、思维层面的东西,但科学发展观又不仅仅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东西,还应该变为政策、制度与实践。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其内涵极其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更是迫切的实践问题,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的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因此,狠抓落实,狠抓求真务实的作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支点。
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是我中心一直以来的主题,中心贯彻中央精神,多次开展理论学习和各项活动,提高检验队伍的理论基础,用党的先进知识武装特检队伍,初步形成了能够加强作风建设和团结和谐的良好格局,逐步建立完善了能够适应改革和长远发展的组织体系,初步营造出能够促进素质提高和持续发展的学习氛围。而对于作为一名检验员的我,我一定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落实到实处,影响带动他人,为湖州市内各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添砖加瓦为湖州地区人民安定和谐的生活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