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化解疫情对东南亚“一带一路”项目冲击【优秀范文】

时间:2022-08-22 15:05: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妥善化解疫情对东南亚“一带一路”项目冲击【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妥善化解疫情对东南亚“一带一路”项目冲击【优秀范文】

妥善化解疫情对东南亚“一带一路”项目的冲击5篇

【篇1】妥善化解疫情对东南亚“一带一路”项目的冲击

一带一路诗歌:一带一路来了

  
  一带一路来了,
  我们的邻邦来了,
  我们的朋友来了,
  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代表来了!
  他们听了习主席的报告,
  大家拍掌高呼!
  这是一条康庄大道!
  这是一条通向和平幸福的大道!
  
  然而,这条大道要建设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要资金,要人力,不论是从海上走还是从大陆走都要许多资金和人力!
  
  为了美好的明天,
  大家都来添砖加瓦,
  共同奋斗吧!

【篇2】妥善化解疫情对东南亚“一带一路”项目的冲击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南亚篇)
作者:
来源:《中国报道》2017年第04期

        中巴经济走廊是中巴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发挥走廊建设对两国务实合作的引领作用,以走廊建设为中心,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合作布局。走廊规划和布局要兼顾巴基斯坦各地区,让发展成果惠及巴基斯坦全体人民,进而惠及本地区各国人民。

        ——2015年4月21日,习近平在巴基斯坦议会发表题为《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 开辟合作共赢新征程》的重要演讲

        “金色孟加拉”梦想所展现的孟加拉国人民强国富民之梦,同中国人民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相通相融。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两国合作共赢提供了新的机遇。无论就地理位置、人口规模而言,还是从市场潜力、合作空间来看,孟加拉国都是中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开展“一带一路”建设和产能合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

        ——2016年10月14日,习近平在孟加拉国媒体发表题为《让中孟合作收获金色果实》的署名文章

        我们要推动中国向西开放和印度“东向”政策实现对接,打造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生产基地、最具吸引力的消费市场、最具牵引力的增长引擎。我们还要扩大投资和金融等领域合作,实现双方务实合作全面发展。

        ——2014年9月18日,习近平在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的演讲

        佛学里常说,凡事基于“心愿”,“心愿”越大,力量就越大。中斯双方要化心愿为动力,加强海洋、经贸、基础设施建设、防务、旅游等领域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复兴,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2014年9月16日,习近平在斯里兰卡媒体发表题为《做同舟共济的逐梦伙伴》的署名文章

【篇3】妥善化解疫情对东南亚“一带一路”项目的冲击

“一带一路”三大布局
作者:孙华伟
来源:《西部大开发》2015年第05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笔者全面梳理发现,有20个省份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或高层会议中明确各自在“一带一路”中定位及发展重点。“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一年多来,沿线省份都已提前布局,今年进入实质操作阶段。

        目前,“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有16个省份。其中,丝绸之路经济带包括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宁夏等西北5个省份,重庆、四川、广西、云南等西南4个省份,以及最新扩围的内蒙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则囊括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东部沿海5个省份以及最新扩围的山东省。此外,黑龙江、辽宁、河南和湖北也明确表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布局

        之一

        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6省份、西南4省份)

        新疆

        定位: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充分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主要节点城市为乌鲁木齐、喀什。

        动作: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快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实施意见和行动计划,加快五大中心建设。按照北、中、南通道建设规划,切实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储备。其中,乌鲁木齐明确申报亚欧经贸合作试验区,喀什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将列为重要产业园区。

        青海

        定位:青海正在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通道、重要支点和人文交流中心,使丝绸之路经济带成为青海向西开放的主阵地和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节点城市为西宁、海东、格尔木。

【篇4】妥善化解疫情对东南亚“一带一路”项目的冲击

“一带一路”:深耕细作 持久发展

习近平主席对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访问已经结束。习主席此次访问,将在三个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一、以丝绸之路历史遗产保护和国际考古合作,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习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前夕,在乌兹别克斯坦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谱写中乌友好新华章》,文中写到“中乌都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人文交往一直是中乌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西北大学等单位积极同乌方开展联合考古和古迹修复工作,为恢复丝绸之路历史风貌作出了重要努力”。

  在今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带一路”倡议唤起了沿线国家历史记忆。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路。在中华民族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人文基础,我们要继承和发挥丝绸之路精神,赋予古代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他强调“借鉴历史经验创新合作理念,让‘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各国共同发展”。

  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交流历史悠久,公元前130年古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就曾来到这里开展交流。2013年习主席在中亚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五通”倡议后,当年西北大学就与乌国家科学院考古所签订“西天山西段历史文化区域古代游牧文化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项目的合作协议,该项目得到陕西省发改委中亚考古专项经费支持。

  对照以往出访,此次习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推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丝绸之路国际考古合作”成为中乌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一大亮点。一是习主席抵达当天就在乌国参观历史古城布哈拉;
二是习主席在塔什干会见中国考古人员,其中包括来自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首席考古学家王建新教授在内的15位在乌开展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中国考古专家;
三是在随后的上合组织峰会上,习主席提出“中方愿为各国开展古迹修复和考古合作提供支持”,并将于明年在华举办上海合作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论坛。这表明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历史文化遗产和国际考古合作”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必将对推动沿线国家丝绸之路历史认同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二、明确“一带一路”建设步入新阶段,从规划布局进入产生实效和持续发展

  从习主席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算起,在2013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工作,到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直到2016年的三年时间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经历了2013年提出倡议,2014年制定规划,2015年全面实施,2016年深化成效,共四个阶段。截至2015年底共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同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合作协议。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同20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同沿线17个国家共同建设了46个境外合作区,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累计投资超过140亿美元,“一带一路”参与国对华投资额超过82亿美元。中国为当地国家创造6万个就业岗位。

  习主席在乌兹别克斯坦最高会议立法院发表题为《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的重要讲话,首次对“一带一路”三年来的成果进行了概括性评述:“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初步完成规划和布局,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这表明“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规划中“五个方向”、“六个国际经济走廊”正在稳步推进和实施,“一带一路”已经完成规划和布局,已经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进入如何深度合作和发展与成效产出阶段。特别要指出的是,这次习主席出访乌国,一方面要见证中乌两国在“一带一路”相关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果,另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和深化两国合作领域,明确合作的重点方向。

     三、提出“一带一路”新思想,极大丰富“一带一路”战略内容

  习主席在《携手共创丝绸之路新辉煌》演讲中,提出了“一带一路”新思想,即“四点主张”和“四个丝路”思想内容。

  习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具体是“构建‘一带一路’互利合作网络”,“共创‘一带一路’新型合作模式”,“打造‘一带一路’多元合作平台”,“推进‘一带一路’重点领域项目”。习主席提出建设“四个丝路”,即着力深化环保合作,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
着力深化医疗卫生合作,携手打造“健康丝绸之路”;
着力深化人才培养合作,携手打造“智力丝绸之路”;
着力深化安保合作,携手打造“和平丝绸之路”。概括来讲有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这是自2013年9月提出“五通”倡议后,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上,习主席又一次关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讲话,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内涵深化和思想新发展。第二,在乌兹别克斯坦习主席提出的“四个主张”和“四个丝路”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是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体应用和体现。第三,这是继“五通”倡议之后,关于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新思想和理念新导引。习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和“四个丝路”,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逻辑延伸和思想深化,体现了“一带一路”倡议思想上的战略和策略的统一、宗旨和路径的统一、预期目的和实效结果的统一。习主席新提出的“网络”、“模式”、“平台”、“项目”主张,为“一带一路”发展提供了新的战略引导,“四个主张”的落实将有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更高水平、更广阔空间迈进,从而实现“四个丝路”,打造“一带一路”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作者卢山冰为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西北大学现代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篇5】妥善化解疫情对东南亚“一带一路”项目的冲击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源远流长。让我们把目光飞到两千多年之前,你会看到黄沙漠漠,你会听到驼铃悠悠,东方的丝绸与茶叶,在这历史的哼鸣声中,传到了西亚,传到了欧洲。东海苍茫,千帆连云,条条大船乘风破浪,也开辟出了海上丝绸之路。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伟大祖国,又一次在这条路上,燃起了和平的火炬。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国,作为当今世界发展最有活力的国家之一,有义务帮助那些尚待发展的国家。肯尼亚,东非大草原

上一颗明珠。曾几何时,肯尼亚交通运输不便,虽有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却与首都内罗比联系困难,一带一路让肯尼亚政府看到了希望。2017年,由中国承建的蒙内铁路正式通车,当地民众出行方便了,肯尼亚的经济发展换上了动力强劲的发动机。这条铁路,既展现了中非人民的友谊,又展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
其实,哪只有这一条铁路?从中老铁路到匈塞铁路,从雅万高铁到马尔代夫跨海大桥中国已经向世界捧出了一带一路的点金石,一个高铁车站必然形成一个城市,一座大桥必然加快两地的发展。中国走在世界文明队伍的前列,为各国带去了温暖和希望。
一带一路,让我看到了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华上下五千年,祖国的璀璨文化给了我们骄傲的资本,但在文化自信的同时,我们也要虚心学习,了解他国文化,取其精华。
哈萨克斯坦国宝级歌手迪玛希,他在中国某台电视节目上一唱成名,收获了无数中国粉丝,他

的高音神秘而梦幻,能让人仿佛身处遥远的异国他乡。哈萨克斯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丝绸之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他在中国红火,这不就是一次成功的文化输出吗?人类的不同文明,就像一颗颗星星,在一带一路上,交映升华,汇成一片最绚烂的星空。
一带一路,让我看到了我未来奋斗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共建&ls一带一路&rs倡议,不是地缘政治工具,而是务实合作平台;
不是对外援助计划,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联动发展倡议。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一定需要大量国际交往人才,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合作,这就要求我们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拥有世界视野,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对社会有用、不被时代进步的脚步所抛弃的人。
因此,一带一路不只是国家、社会、政府的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事。我们必须发扬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团结精神,为一带一路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的明天,就会更加美好!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