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要性及完善措施,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要性及完善措施5篇
【篇一】2022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要性及完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改革作者:盛玉玲来源:《时代经贸》2012年第06期
【摘 要】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处理好各方面的财务关系是行政事业单位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近几年来,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来源的改变,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也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革。新时代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更为详尽化、透明化、分工化。因此,本文对目前各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各种缺陷以及针对该问题而进行的改革提出相关适宜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够由此将我党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首先在财政问题上防止官员腐败,提高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保证本单位的廉洁奉公,为民服务。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改革
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社会现状,为了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的步伐,我们行政事业单位也必将引发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然而,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下设的诸多部门里,最为关键的一步便是财务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的规划与整顿。追本溯源,要想搞好财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我们首先必须要了解财务管理工作的特点,针对于此才能够对症下药,进而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现如今,事业单位企业化是一个大方向的不可避免的趋势。这就导致我们的事业机关单位的管理同企业的专业管理在某些方面有了必不可少的相关联系。我们知道,企业单位在实行劳务分工、决策分权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特有的专业管理方案。相对于使用价值、价值甚至于是劳动要素等方面的管理而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越来越占据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傲视群雄。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首当其冲的便是费用报销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费用开支也在不断的增加。如果是正常的合乎常理的开支,我们无可厚非,必须无条件支持。然而,有目前的情况看来,我们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着费用开支浪费的现象。从单位的整体效益出发,我们有必要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篇二】2022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要性及完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进作者:刘萍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年第08期
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在事业行政财务管理中运用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各自的功能和作用不尽相同。法律方法和行政方法侧重从外部,采取权威和强制的方式,促使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经济方法侧重从财务活动内部,采取利益驱动的方式,引导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各项工作的不同情况和管理要求,分别运用或综合运用这三种方法。该文通过对事业单位现行财务管理工作作用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找出解决改进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方法,提出解决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政策建议。
事业行政财务管理的作用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事业行政单位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药卫生等事业单位,担负着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劳动者,为社会再生产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研成果,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任务。国家机关担负着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重要任务。因此,事业行政单位开展业务工作,对于促进社会进步、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安定团结,对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竞争、调节收入分配,对于保持国民经济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国家财政管理中的作用。事业行政单位开展业务工作所需要的资金一般主要来自国家财政。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满足事业发展和政权建设的资金需要。我国财政收入中相当大的部分用于事业行政支出。事业行政支出在我国财政支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财政支出与事业行政支出的关系中,财政支出处于主导地位,财政支出规模制约和影响着事业行政支出规模,财政支出规模扩大,事业行政支出规模也会相应扩大,财政支出规模缩小,事业行政支出规模也必然要缩小。因此,加强事业行政财务管理,合理控制事业行政支出规模,对减轻财政压力,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
【篇三】2022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要性及完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管理 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分析 五.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学习目标与要点】 本章主要介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和操作实务 1.理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
2.掌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管理及财务分析;
3。理解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
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原则和任务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定义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基于单位行使职能过程中客观存在的 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行政事业单位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由单位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原则 1.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
2.坚持勤俭节约;
3.正确处理行政任务完成、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 1.合理编制单位预算,如实反映单位财务状况;
2.依法组织收入,努力节约支出;
3.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5.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内容 (一)预算及收支管理 1.统一编制部门预算 行政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时, 由财务部门牵头,相关业务部门配合,共同编制零基综合部门预算,并将上年年终结余资金纳入预算编制范围,报财政部门审核后,政府审定并下达批复预算。 2.建立动态预算数据库 (1)行政事业单位动态预算数据库----基本数据和项目数据;
(2)涉及人员编制、工资、债务、资产等 基本数据库需每半年更新;
(3)涉及当年单位专项项目资金配套、方针政策和党委政府工作重点安排的项目等 项目数据库需每年更新。 3.行政事业性收费(含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和经营收入预算编制需要根据以前年度收入情况和当年有关方针政策进行测算,报财政部门审核,政府审定并下达收入任务。 对依法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含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和经营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所有收入必须全额及时缴入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并及时入账,不得设置账外账和私设小金库。单位要编制月度、季度等收入任务表,定期分析收入完成情况,确保收入任务全面完成。 4.加强支出预算管理 支出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1)基本支出----人员经费支出(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日常公用支出(一般商品和服务支出)。 基本支出按单位当年的正式实有人员和当年部门预算编制方案执行。 (2)项目支出----按上级方针政策及党委政府确定的工作重点进行编制。 项目支出原则在项目库中确定。凡是年度未列入项目库管理的项目,原则上不受理。 (3)所有支出要全部据实入账,不得虚列支出和少报支出等,各项支出必须严格按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执行,不得扩大和提高标准。 5.加强二级单位预算及财务收支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根据社会事业发展和工作目标,按照以收定支和定额补助的原则,指导二级单位预算编制: (1)优先保障人员支出和单位运转 (2)完成规定目标任务的支出 (3)社会事业发展的支出 6.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 (二)资产负债管理 1.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等属国有资产。 由政府或集体统一分配处置,统筹使用,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进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按银行账户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单位银行账户管理,目前,单位除有零余额账户和规定银行账户外,不得自行在银行开户,否则,将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材料等明细账,定期清查盘点,做到账实、账账相符。单位不得随意处置、出租固定资产,确需的按规定按程序报批,发生毁损、丢失的,要及时查找原因,分清责任,对出现问题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执行。 4.建立健全货币资金日记账,按月与会计进行对账。严格执行国家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货币资金内控制度,库存现金不得超过核定限额,应由银行结算的各种款项,不得使用先行结算。 5.加强债权债务管理,建立健全债权债务明细台账。 单位按照企业债权账龄管理的方法,编制债权账龄分析表,定期分析债龄,对不按规定归还债权的通过发催款通知书、法院起诉等方式,及时回收、归还和账务调整处理,不得长期挂账和擅自核销,不得任意减少或变更单位债权。 单位定期分析债务,积极筹措资金按时归来到期债务,以减少单位的经济损失或不能因不按期还款被罚款、起诉以及降低信用等级等,更不得擅自增加单位债务。 (三)会计核算及内部控制管理 1.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制度及会计科目,搞好和规范单位起初建账,特别是规范会计科目名称。 会计核算做到: 货币资金核算到具体账户 物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到每一件具体实物 债务核算到每一个具体单位及个人 收入核算到每一笔收入 支出核算到每一笔支出等 2.按照财务会计核算的相关规章制度规范单位会计核算。 3.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和内审。 (四)财务考核管理 1.建立单位行政运行成本指标体系、成本费用核算指标体系、投资评价指标体系 2.加强资金绩效管理和整合管理 3.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 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指将单位的财务管理分解到每一个具体细节,只有财务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做好了,整个财务管理才会成功,细节决定财务管理的成败。 4.加强财务公开管理 (五)专项资金管理 1.按专项项目资金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专项项目资金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实行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招投标制度、政府采购制度、投资评审和审计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3.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人管理的原则。 4.专项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以资金下达文件和项目批复文件为依据。 5.依据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和资金整合规章制度,对专项资金进行绩效考评和资金整合。
第二节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的构建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 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及分析考核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意义和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单位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通过 编制预算、内部控制、业绩考核所进行的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它贯穿于单位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全过程,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基本依据,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一个会计年度财务收支的规模,预算管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 1.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 2.单位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3.单位的各项收入和支出应全部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一)行政单位预算 1.行政单位收入预算----财政预算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其他收入。 2.行政单位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1)基本支出预算----行政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 内容包括: 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 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应遵循---- 综合预算、优先保障、定员定额管理的原则。 (2)项目支出预算----为完成其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 项目按照支出性质分为基本建设类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 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应遵循---- 综合预算、科学论证、合理排序、追踪问效的原则。 (二)事业单位预算 1.事业单位收入预算包括: 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 2.事业单位支出预算包括: 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自筹基本建设支出、上缴上级支出。 其中,事业支出预算----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 (1)基本支出预算----事业单位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 内容包括: 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 (2)项目支出预算----为完成其特定的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计划。 项目按照支出性质----基本建设类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 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原则与行政单位相同。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体制的构建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全面预算工作组织领导与运行体制,明确行政事业单位最高权力机构、决策机构、预算管理部门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职责权限、授权批准程序和工作协调机制。 1.机构设置 (1)单位应设置预算管理部门,单位预算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拟订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
(2)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3)组织编制、审议、平衡年度等预算草案;
(4)组织下达经批准的年度等预算;
(5)协调、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具体问题;
(6)考核预算执行情况,督促完成预算目标。 2.职责划分 单位内部各部门和所属分支机构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本机构业务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等工作,并配合预算管理部门做好行政事业单位总预算的综合平衡、控制、分析、考核等工作。 所属基层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预算的执行结果负责。 3.规范流程 明确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分析与考核等各环节的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工作的开展情况,确保预算工作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管理 1.部门单位预算----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构成。 2.两类预算之下又分别分为部门单位收入预算和部门单位支出预算。 3.部门的一般预算----部门收入预算、部门基本支出预算和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组成。 (一) 部门单位收入预算的编制内容 部门单位预算收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收入、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1.财政拨款收入 财政拨款收入----指由财政部门拨款形成的部门收入。 财政部门根据预算单位的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以及各方面收入来源情况,综合核定对某一单位的年度财政拨款额。 2.预算外资金收入 预算外资金收入-----指行政事业单位为履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收取或提取,纳入财政预算外专户管理的财政性收入。 具体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资金、附加)、主管部门集中收入、其他预算外收入四种类型。 3.其他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等。 4.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 按照《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方法》确定的政府性基金管理的原则,在部门预算中设计了《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表》,单独反映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根据上年度征收任务完成情况、本年度征收计划及征收标准调整变化情况确定。 (二) 部门单位基本支出预算的编制内容 基本支出预算----人员经费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两部分。 1.人员经费 人员经费包括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的“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1)“工资福利支出”----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伙食费、伙食补助费、其他工资福利支出等 7个款级科目;
(2)“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金、助学金、奖励金、医疗费、生活补助、救济费、生产补贴、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和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等 14个款级科目。 2.日常公用经费 日常公用经费----指政府预算支出经济分类科目中商品和服务类支出中属于基本支出内容的支出。 具体包括: 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手续费、水费、电费、邮电费、取暖费、物业管理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专用材料费、装备购置费、工程建设费、作战费、军用油料费、军队其他运行维护费、被装购置费、专用燃料费、劳务费、委托业务费、工会经费、福利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等30个款级科目。大型会议、大型修缮、大型购置、专项培训、大型设施的专项运行维护等是按照项目支出管理的经常性专项经费。 (三) 部门单位项目支出预算的编制内容 对基本支出之外的资金要求落实到项目,编制项目预算。 项目按照其性质可分为基本建设类项目、行政事业类项目和其他类项目。 1.基本建设类项目 基本建设类项目----指按照国家关于基本建设管理的规定,用基本建设资金安排的项目。 2.行政事业类项目 行政事业类项目-----指中央和地方行政事业单位由行政事业费开支的项目。 主要包括: 国家及地方政府批准设立的有关事业发展专项计划、工程、基金项目,专项业务项目,以及大型修缮、大型购置、大型会议和其他项目。 3.其他类项目 科技三项费用、农业综合开发支出、政策性补贴支出、对外援助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等资金安排的项目。 项目支出预算作为部门预算的一个组成部分,按“二上二下”的程序编报。 (1)部门和单位对申报项目要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和评审,提出项目的具体目标和组织实施计划,按需求填写《项目申报文本》,向财政部门申报项目支出预算。 (2)财政部门对部门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后,根据部门申报项目的排序顺序和财力可能择优排序选择,纳入财政部门项目库并下达项目预算控制数。 (3)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按照财政部下达的项目预算控制数申报项目预算。 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及分析考核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任务主要包括: 1.合理分解年度预算,落实责任制;
2.依法组织收入,确保收入任务的完成;
3.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控制支出预算;
4.掌握预算执行进度,及时分析预算执行情况。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预算单位执行情况检查、考核制度,实施定期检查,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1)应当加强对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预算控制,及时组织预算资金的收入,严格控制预算资金的支付,调节资金收支平衡,严格控制支付风险。 (2)在办理采购与付款、工程项目、费用支出、固定资产等业务时,要严格执行预算标准。对超出单位预算的资金支付,实行严格审批制度。 (3)应健全凭证记录,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月度计划和成本费用的定额标准,并对执行过程进行监控。 (4)应建立健全预算执行报告制度。 (5)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应尽可能建立预算执行信息平台,并利用信息网络建立预算执行报警机制,便于随时掌握预算的执行情况。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分析与考核 1.预算分析-----预算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环节。 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对比分析,找出差距,分析原因,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运营效率、改进和优化流程提供支持,为生产经营及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保证预算的有效执行。 2.预算管理委员会及财务管理部门应对预算的执行情况按月度、季度进行分析,对当期实际发生数与预算数之间存在的差异,不论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都要认真分析其成因,而且要写明拟采取的改进措施。 3. 单位应当建立严格的预算执行与考核奖惩制度,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对所有预算执行单位和个人进行考核,明确奖惩办法,落实奖惩措施。
第三节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管理
一、行政单位会计要素管理 二、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管理 一、行政单位会计要素管理 行政单位----指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 行政单位会计要素----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及支出类等五大类。 (一)资产管理 行政单位的资产----指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如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暂付款、库存材料和固定资产等科目。纳入国库集中收付的行政单位,其资产类科目还包括“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和“财政应返还额度”。 行政单位的资产通常按流动性及存在形态----流动资产、有价证券和固定资产。 资产具体管理要求: 1.现金----严格按现金管理暂行条例进行管理。 2.银行存款 银行存款的开户管理,禁止多头开户;
预算经费应在财政部门指定的银行开户,不得自行转移资金。 关注: 纳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的行政单位:在单位零余额账户中的财政授权支付业务,通过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总账科目进行核算;
行政单位财政应返还额度业务,通过财政应返还额度总账科目进行核算。 3.暂付款 暂付款主要有预付设备款、职工预借差旅费、报账单位领用的备用金等,应严格控制,健全手续,及时清理。属于临时性往来借欠款要及时结算,不得长期挂账。 关注: 行政单位的暂付款应按照实际发生数额记账, 一般不计提坏账准备。 4.库存材料 库存材料----指行政单位大宗购入进入库存,并陆续耗用的行政用材料。 对使用预算拨款购置的材料,应当在批准的预算额度内执行;
对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存货,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政府采购的规定执行。 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可以在购入时直接列作当期支出,不作为存货核算。 5.有价证券 有价证券----指行政单位用结余资金购买的中央财政发行的国债,购入的有价证券应作为货币资金妥善保管,做到账券相符。 6.固定资产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等。 行政单位应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或“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进行明细核算。 (二) 负债管理 行政单位负债----指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 1.应缴预算款和应缴财政专户款的管理。 应缴预算款----指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按规定取得的应缴财政预算的各种款项。 应缴财政专户款----指行政单位按规定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2.暂存款 暂存款----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 包括: 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临时暂存款、不明性质款项,以及收到外单位委托办理事务的款项。 本科目应按债权单位或个人名称设置明细账。 3.应付职工薪酬。 包括:应付工资(离退休费)、应付地方(部门)津贴补贴以及应付其他个人收入。 (三) 净资产管理 行政单位的净资产----指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的差额,包括固定基金和结余。 1.固定基金管理 固定基金----指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体现了国家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关注: 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 2.结余管理 结余----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行政单位的正常基本结余与项目结余应分别核算。 (四) 收入管理 行政单位的收入----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通过各种形式、各个渠道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包括: 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行政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时,需要将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 1.“拨入经费”和“预算外资金收入”账户下设“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两个二级科目,按政府收支分类科目中“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设置。 2. 其他收入----指行政单位按规定收取的各种收入,以及其他来源形成的收入。 (五) 支出管理 单位的支出----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 包括:经费支出、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 1.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为全面反映单位各项经费支出的内容,便于考核分析经费支出实际发生情况及其效果,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分类。 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基本支出和专项支出。 2.拨出经费----指行政单位按核定预算将财政或上级单位拨入的经费,按预算级次转拨给下属预算单位的资金。 3.结转自筹基建----指行政单位经批准用拨入经费拨款以外的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其所筹集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二、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管理 事业单位----指即不直接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和经营,也不具有对社会经济生活的行政管理职能,但却以精神产品和各种劳务的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向社会提供生产性或生活性服务的单位。 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体育、社会福利以及各种法律、公正中介机构等。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类。 (一) 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资产----事业单位占有或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按其性质分类----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1.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包括货币资金,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1) 货币资金 事业单位的货币资金,除不超过库存现金限额的少量现金外,其余都必须存入开户银行,因此各单位应按规定在银行开立存款户。 关注: 尚未纳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的事业单位,银行存款中既包含有财政资金,也有非财政资金。 对于已经纳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的事业单位,银行存款中只有非财政资金,不包含有财政资金,财政资金是存放在财政国库单一账户中的。 纳入财政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改革的事业单位,在单位零余额账户中的财政授权支付业务,通过事业单位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总账科目进行核算;
事业单位财政应返还额度业务,通过财政应返还额度总账科目核算。 (2) 应收及预付款项 应收及预付款项----指单位在各项业务活动开展中由于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以及赊销、预付或其他原因形成的应向有关方面收取的款项。 包括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等。 关注: 应收及预付款项一般不提坏账准备。 (3) 存货 存货----指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及其它活动过程中为耗用或者为销售而储存的各种资产。主要包括各种材料物资、产成品和库存商品。 事业单位的材料主要包括----库存的物资材料以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工具、器具、低值易耗品等。 2.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 房屋和建筑物;
专用设备;
一般设备;
文物和陈列品;
图书;
其他固定资产。 关注: 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3.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 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 事业单位购入的无形资产,应当以实际成本作为入账价值。 4.对外投资 对外投资-----指事业单位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向其他单位的投资。 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款项或者所转让非现金资产的评估确认价值作为入账价值。 (二) 负债管理 事业单位负债----指事业单位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包括:借入款项、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各种应缴款项等。 1.借入款项 借入款项----指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上级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借入的有偿使用的款项。 2.应付及预收款项 应付及预收款项----指单位在各项业务活动开展中由于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以及预收或其他原因形成的应向有关方面收取的款项。 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 3.应缴款项 事业单位的各种应缴款项包括按财政部门规定应缴预算的资金、应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缴税金以及其他按上级单位规定应上缴的款项。 4.应付工资及应付津贴补贴 事业单位应付工资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放给在职人员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等。 (三) 净资产管理 1.事业基金 2.专用基金 专用基金----指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主要----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住房基金及其他基金。 3.结余 结余----指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它是单位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也是考核单位财务收支最重要的指标。 按照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的“核定收支、定额或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的原则,事业单位的结余,除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办法的预算外资金结余外,全部留给单位下年度继续使用。 4.结余分配 结余或亏损结算完毕后,单位要对结余或亏损按国家规定进行分配。如果单位当期实现了结余,其分配的内容有: 一是交纳所得税。按规定凡是有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事业单位,均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国家规定的减免税项目除外。 二是提取专用基金。即按税后净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及其他专用基金。 三是结转事业基金。即提取专用基金后剩余部分转作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单位收支的差额。 (1)年度终 借: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 贷:结余分配 (2)有所得税缴纳业务的事业单位计算应交纳的所得税 借: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 (3)计算应提取的专用基金, 借: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 贷:专用基金 (4)分配后,将未分配结余转入“事业基金”科目 借:结余分配 贷:事业基金 【例题1】 2011年末结账后,事业单位当年实现事业结余23 000元,经营结余30 000元。假设该单位按当年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的10%提取职工福利基金。 账务处理如下: (1)结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 借:事业结余 23 000 经营结余 30 000 贷:结余分配 53 000 (2)计算提取职工福利基金(23 000 + 30 000)×10% = 5 300(元) 借: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 5 300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5 300 (3)结转未分配结余53 000 - 5 300=47 700(元) 借:结余分配 47 700 贷:事业基金 47 700 (四) 收入管理 1.拨入资金 拨入资金----事业单位为了完成国家规定的事业计划,按照批准的经费预算和规定的手续,向财政机关和主管会计单位请领经费的行为。 按所拨入款项的性质和管理要求不同分为: 财政补助收入、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和上级补助收入。 2.专款资金 拨入专款用于核算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拨入的有指定用途,并需要单独报账的专项资金。 专款资金的管理应坚持专款专用、按实列报、单独核算、专项结报。 3.收入款项 (1)事业收入核算除财政专户返还收入外开展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2)经营收入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3)事业单位取得的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等应当作为其他收入处理。 4.附属单位缴款 附属单位缴款---指事业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规定标准或比例缴纳的各项收入。如分成收入、承包利润和管理费等。 (五)支出管理 事业单位支出-----指为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 1.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 (1)事业支出----指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时发生的支出,是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也是向上级单位和财政部门办理支出报销的依据。 (2) 经营支出是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的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它是考核各项经营活动成果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 2.拨缴款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拨出专款和专款支出等。 3.成本费用 包括产品成本核算和劳务费用核算。
第四节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分析
一、行政单位财务报表分析 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预算执行结果的书面文件。 包括: 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支出明细表、基本数字表和报表说明书,有专款收支业务的,还应按专款的种类编报专项资金支出明细表。 1.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反映行政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 会计等式----“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2.收入支出总表的编制 收入支出总表是反映行政单位年度收支总规模的报表。 收入支出总表按单位实有各项项目汇总列示。 3.支出明细表的编制 支出明细表----反映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预算的执行情况的报表。 支出明细表的项目,应当按“政府预算支出科目”列示。 对于用财政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安排的支出应按支出的用途分别列示。 4.基本数字表的编制 基本数字表----反映行政单位定员定额执行情况的报表。 基本数字对于行政单位来讲,主要是填列在职职工人数和业务情况。 表内数字主要来自人事和有关业务部门的统计数字。 5.行政单位会计报表分析 报表说明书-----报表编制技术说明和报表分析说明。 (1)报表技术说明主要包括: 采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方法,特殊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情况、变更原因,以及对收支情况和结果的影响等。 (2)报表分析说明一般包括: 基本情况;
影响预算执行、资金活动的原因;
经费支出、资金活动的趋势;
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对上级会计单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事业单位财务报表分析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反映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是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材料,也是编制下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各单位财务部门必须认真做好会计报表的编审工作。 1.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资产负债表----反映事业单位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把事业单位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和收入项目予以适当排列,按照一定的编制要求编制而成。
2.收入支出总表的编制 收入支出总表----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收支结余及其分配情况的报表。 收入支出总表的项目,应当按收支的构成和结余分配情况分项列示。 3.事业支出明细表的编制 事业支出明细表---收入支出总表的附表,是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事业支出详细情况的报表。 编制本表时,应注意按“款”填列,每“款”填一张报表。各事业单位对于上述支出可根据核定预算和实际使用情况,采用统计方法填列。 4.经营支出明细表的编制 经营支出明细表----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支出详细情况的报表,是收入支出总表的附表。 经营支出明细表的项目应按“政府预算支出明细科目”列示。 表中的经营支出栏下可按经营业务的种类分类填列。 对于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单位还应填列成本费用的补充资料。 5.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分析 主要步骤: 制定工作计划;
收集资料,掌握情况;
整理资料;
进行基本的数量分析;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综合概述,分析总结。 事业单位会计报表分析的指标: 经费自给率、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 分析主要内容: (1)分析单位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 (2)分析资产、负债的构成及资产使用情况。 (3)分析收入、支出情况及经费自给水平。 (4)分析定员定额情况。 (5)分析财务管理情况。 【案例7—1】 某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见表7—1,事业支出总额为402788元,其中人员支出为195400元,公用支出为207388元。请根据有关资料,分析该事业单位的有关财务状况。
表7—1 资产负债表 编制单位:
2007年12月31日 单位:元
【答案解析】 该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分析如下: 1.平衡情况分析 该单位资产类合计为l 648406元,支出类合计为:1009233元,资产部类总计2657639元。负债类合计为65199元,净资产类l 492440元,收入类合计l l00000元,负债部类总计2657639元。资产部类=负债部类。 资产类的固定资产为1360000元=净资产类的固定基金为l 360000元;
二者互相对应相等。 资产类的对外投资为12000元=净资产类的事业基金中的投资基金为12000元;
二者互相对应相等。 2.资金构成情况分析 (1)经费自给率 经费自给率----衡量事业单位组织收入的能力和满足经常性支出的程度。 支出中因特殊原因需要扣除的项目,应经财政部门批准。 计算公式: 经费自给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财政专户返还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100% 根据表7-3中的数据,该单位的经费自给率为: 经费自给率=(208200+32000+50000+10000+26000)/(402788+18000)×100%=326200/420788=77.52% (2)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衡量事业单位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开展业务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提供资金的安全保障程度。 计算公式: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l00% 根据表7-3中的数据,该单位的资产负债率为: 资产负债率=65199/1648406×100%=3.96% (3) 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 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衡量事业单位事业支出结构。 计算公式: 人员支出比率=人员支出/事业支出×l00% 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l00% 某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见表7—1,事业支出总额为402788元,其中人员支出为195400元,公用支出为207388元。 该单位的人员支出比率和公用支出比率分别为: 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占事业支出的比率分别为: 人员支出比率=195400/402788×100%=48.51% 公用支出比率=207388/402788×100%=51.49%
第五节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评估、清查及报告 五、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督检查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概述 (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形成渠道及表现方式 第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形成渠道: 1.行政单位利用财政性资金购置 为保障履行职能的需要,行政单位用国家财政预算安排的各项经费,购置各项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交通工具等固定资产和各种专用材料、物资、低值易耗品等流动资产。 2.国家调拨 国家无偿调拨给行政单位的资产,主要包括划拨土地、房产、设备等。 3.单位按照国家政策规定组织收入购置 根据现行财务制度规定,除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外,行政单位还存在其他一些收入,用这部分资金购买的资产,属于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 4.接受捐赠 行政单位以政府名义开展公务活动和对外交往过程中,依法接受捐赠形成的资产,也属于国有资产的范畴。 第二,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表现形式----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形成渠道及表现形式 第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形成渠道主要有: 1.国家拨给 国家财政拨款形成和直接调拨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形成。 (1)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来源的一个主要渠道,特别是对于那些基本没有创收能力的事业单位,每年都要依靠财政补助来实现资产的积累和更新。 (2)另一渠道是国家直接调拨给事业单位使用的资产,可能是实物资产,如房屋建筑物、设备,也可能是无形资产,如土地使用权等。 2.单位组织收入形成 事业单位通过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事业收入,或在专业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收入,以及取得对外投资收益等其他收入形成资产。 这里有两个前提,一是符合国家政策规定;
二是运用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 3.事业单位以单位名义接受捐赠形成 第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表现形式----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和其他资产。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家关于资产管理的机构设置、职责划分以及国有资产管理方式、制度等的总称。 1.我国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行 “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2.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级管理。 (一)各级财政部门 各级财政部门----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同时,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财政部门负有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的责任。 (二)主管部门 1.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 2.财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将国有资产管理的部分工作交由有关单位完成。 3.有关单位根据受托管理范围,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监督管理,并对财政部门负责。 (三)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及处置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 1.行政单位资产配置 (1)行政单位资产配置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2)要与行政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相适应;
(3)科学合理,优化资产结构,勤俭节约,从严控制。 ①土地的划拨和出让,由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审批。 ②中央和地方省级党政机关新建办公楼项目,无论规模大小,一律报国务院审批。 ③车辆购置项目,应当列入部门预算,报财政部门审批。 ④经批准召开重大会议、举办大型活动等需要购置资产的,由会议或者活动主办单位按照相关规定程序报批。 2.事业单位资产配置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事业单位等根据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规定的程序,通过购置或者调剂等方式为事业单位配备资产的行为。 (1)配置的主体可以是财政部门,可以是主管部门,也可以是事业单位自身。 (2)配置方式或途径主要有购置和调剂两种。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使用 1.行政单位资产使用 行政单位资产使用要建立健全资产使用管理制度。 建立资产购置审批制度、资产采购制度、资产入库登记制度、资产保管清查制度、资产领用交回制度、资产处置和报废审批制度、资产管理岗位奖惩制度、内部审计和考评制度、资产统计报告制度等。 2.事业单位资产使用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单位自用和对外投资、出租、出借、担保等方式。 (1)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应当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并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事业单位有偿使用收入包括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取得的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或提供担保等取得的收入。这部分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也是现行财务制度对事业单位收入管理的统一规定。 (三)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 1.资产处置的内涵与方式 (1)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指行政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产权的转移及核销。 处置方式----无偿转让(调剂)、出售、置换、报废和报损等。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指事业单位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进行产权转让或者注销产权的行为。 处置方式----出售、出让、转让、对外捐赠、报废、报损以及货币性资产损失核销等。 2.资产处置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范围: (1)闲置资产;
(2)技术原因并经过科学论证,确需报废、淘汰的资产;
(3)因单位分立、撤销、合并、改制、隶属关系发生改变等原因发生的产权或者使用权转移的资产;
(4)盘亏、呆账及非正常损失的资产;
(5)已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的资产以及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处置的其他情形。 3.资产处置的申报与审批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应当由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审核鉴定,提出意见,按审批权限报送审批。行政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处置。 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
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4.资产处置收入的管理 (1)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应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案例7-2】 2008年2月,审计机关在对某行政单位2007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并延伸审计了该单位直属事业单位的部分项目及资金并发现下列业务: 1.该行政单位经批准出售旧轿车一辆,账面价值l5万元,出售价款5万元。会计处理为减少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l5万元,同时增加其他收入和银行存款5万元。 2.该行政单位经批准出租办公楼两层,取得年租金收入36万元。会计处理为增加其他收入和银行存款36万元。 3.所属事业单位经批准,将原值80万元前专用设备报废,收到残值收入8万元。会计处理为减少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80万元,同时增加其他收入和银行存款8万元。 4.所属事业单位经批准出租闲置办公楼,取得年租金收入120万元。会计处理为增加其他收入和银行存款l20万元。 要求:判断上述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应如何更正? 【答案解析】 1.该行政单位出售旧轿车价款5万元处理不正确。 按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因此,会计处理应增加应缴财政专户款和银行存款5万元。 2.该行政单位取得年租金收入36万元会计处理不正确。 按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行政单位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其所有权性质不变,仍归国家所有;
所形成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因此,会计处理应为增加应缴财政专户款和银行存款36万元。 3.所属事业单位专用设备报废的残值收入8万元会计处理不正确。 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因此,会计处理应为增加应缴财政专户款和银行存款8万元。 4.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闲置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所属事业单位经批准出租闲置办公楼,取得年租金收入l20万元,增加其他收入和银行存款l20万元的会计处理正确。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评估、清查及报告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评估 1.资产评估 指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专门机构和人员,依据有关标准和规定,根据特定的评估目的,遵循评估原则,选择适当的价值类型,按照法定的工作程序,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资产在某一时点的价值进行评定估算的活动。 2.资产评估工作程序包括: (1)明确评估业务基本事项;
(2)签订业务约定书;
(3)编制评估计划;
(4)现场调查;
(5)收集评估资料;
(6)评定估算;
(7)编制和提交评估报告;
(8)资产评估工作档案归档等。 3.行政单位资产评估 行政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资产进行资产评估: (1)行政单位取得的没有原始价格凭证的资产。 (2)拍卖、有偿转让、置换国有资产。 (3)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进行资产评估的其他情形。 4.事业单位资产评估 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相关资产进行资产评估: (1)整体或者部分改制为企业。
(2)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 (3)合并、分立、清算。
(4)资产拍卖、转让、置换。 (5)整体或者部分资产租赁给非国有单位。(6)确定涉讼资产价值。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进行评估的事项。 5.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评估工作 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进行。 6.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评估时, 必须履行如下义务: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并对所提供情况及资料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评估机构独立执业。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 1.行政单位资产清查 (1)查明的内容 资产的总账和明细账是否相符;
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是否相符;
账面数与卡片数是否相符;
资产的保管、使用、维修等情况是否正常等。 (2)行政单位资产清查盘点----固定资产、库存材料等实物资产的清查盘点,也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和暂付款的清查盘点。 由于行政单位现金、银行存款和暂付款数量少。因而清查盘点方法比较简单,主要是对实物资产的清查。 (3)实物资产的清查盘点方法----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法。 (4)盘盈的资产和盘亏报损的资产 清查中,盘盈的资产,应当及时入账。 盘亏报损的资产,属于不可抗拒的原因造成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和资产报废韵审批权限,及时办理核销;
属于过失的责任事故或者违法行为造成的,要移交司法部门依法惩处。单位闲置的资产,应当按照规定及时研究处理,使之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益。 2.事业单位资产清查 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指预算单位全面清查各类财产和债权债务,核实人员状况、收入渠道、支出结构及水平等基本情况,并按国家规定对清出的问题进行必要账务处理和重新核实事业单位占有国有财产的工作。 需要进行资产清查的情形包括: (1)根据国家专项工作要求或者本级政府实际工作需要,被纳入统一组织的资产清查范围的。 (2)进行重大改革或者整体、部分改制为企业的。 (3)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资产严重损失的。 (4)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或者国有资产出现重大流失的。 (5)会计政策发生重大更改,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 (6)同级财政部门认为应当进行资产清查的其他情形。 资产清查包括: 单位基本情况清理;
账务清理;
财产清查;
损益认定;
资金核实;
完善制度。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报告 1.行政单位资产统计报告 (1)资产统计报告----反映行政单位一定时期国有资产使用状况和增减变动情况的文件。 资产统计报告包括报表和说明两个部分: 报表部分主要反映上级单位资产的价值、数量、使用情况等方面的信息;
说明部分主要是对报表反映的有关信息进行简要说明,并对本单位资产管理的重大变动事项作出具体解释。 (2)行政单位报送资产统计报告,应当做到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并对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变动、处置等情况做出文字分析说明。财政部门与行政单位应当对国有资产实行绩效管理,监督资产使用的有效性。 (3)财政部门收到主管部门汇总报来的行政单位资产统计报告,要进行审核。 审核内容包括: 政策性审核和技术性审核。 财政部门对符合有关规定的资产统计报告,要在规定的期限内批复。 2.事业单位资产信息报告 (1)资产信息报告----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日常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指事业单位根据统一的报告格式和填报要求,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状况定期作出报告。 (2)资产信息报告----资产统计报表和资产分析报告。 反映单位基本情况、国有资产总量与分布结构情况、资产质量与运营情况、主要资产的实物量情况、主要资产增减变化情况、资产使用情况、主要资产明细情况以及其他需要报告的资产管理情况。 (3)编制资产信息报告必须严格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指标内容完整、数字真实可靠、报表编报及时,不得虚报、漏报、瞒报和拒报。 (4)在编报资产信息报告之前,应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时清理资产,做好与其他财务数据的核对衔接等。 五、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监督检查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1.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
2.国有资产的登记和统计数字的准确性;
3.国有资产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国有资产处置中的资产审批、评估等情况;
5.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情况;
6.国有资产收益上缴情况;
7.对外投资情况等。 关键名词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2.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3.单位预算编制 4.单位预算执行国有资产配置 5.国有资产处置 思考题 1.简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 2.简述行政事业单位收支预算的具体内容。 3.事业单位进行国有资产配置时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4.如何建立健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制度? 5.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范围包括哪些? 6.试述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业务操作题 1.2008年2月,审计机关在对某行政单位2007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并延伸审计了该单位直属事业单位的部分项目及资金并发现下列业务: (1)该行政单位经批准出售旧轿车一辆,账面价值l5万元,出售价款5万元。会计处理为减少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l5万元,同时增加其他收入和银行存款5万元。 (2)该行政单位经批准出租办公楼两层,取得年租金收入36万元。会计处理为增加其他收入和银行存款36万元。 (3)所属事业单位经批准,将原值80万元的专用设备报废,收到残值收入8万元。会计处理为减少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80万元,同时增加其他收入和银行存款8万元。 (4)所属事业单位经批准出租闲置办公楼,取得年租金收入l20万元。会计处理为增加其他收入和银行存款l20万元。 【要求】 判断上述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应如何更正? 【答案】 (1)该行政单位出售旧轿车价款5万元处理不正确。按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的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人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因此,会计处理应增加应缴财政专户款和银行存款5万元。 (2)该行政单位取得年租金收入36万元会计处理不正确。按照《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行政单位出租、出借的国有资产,其所有权性质不变,仍归国家所有;
所形成的收入,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因此,会计处理应为增加应缴财政专户款和银行存款36万元。 (3)所属事业单位专用设备报废的残值收入8万元会计处理不正确。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属于国家所有,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因此,会计处理应为增加应缴财政专户款和银行存款8万元。 (4)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所属事业单位经批准出租闲置办公楼,取得年租金收入l20万元,增加其他收入和银行存款l20万元的会计处理正确。 2.某公司李某在担任公司出纳工作期间,先后利用23张现金支票编造各种理由提取现金96.94万元,均未记入现金日记账,构成贪污罪。 具体手段如下: 一是隐匿l0笔出口结汇收入计96.94万元。将其提现的金额与其隐匿的收入相抵,使33笔收支业务均未在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余额调节中反映;
二是伪造11张银行对账单,将提现的整数金额改成带尾数的金额,并将提现的银行代码“11”改成托收的代码“88”或外汇买卖的代码“l8”。 你认为该出纳李某之所以能长时期贪污而不被发现,原因是什么? 【答案】 第一,出纳兼管银行对账,提供了在编制余额调节表时擅自抵消33笔收支业务的机会。 第二,印鉴管理失控。财务印鉴与法人印鉴合并使用,并由出纳人员一人掌管,出纳在加盖印鉴时未能得到有力的监控。 第三,未建立支票购入、使用与注销的登记制度。 第四,对账单由出纳从银行取得,提供了伪造对账单的可能。 总之,该公司在货币资金业务处理过程中,未做到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因此,导致出纳如此贪污。 参考资料:(第四章) 资金运行内部控制的关键风险控制点、控制目标及控制措施
风险控制点
控制目标
控制措施
1.审批
合法性
未经授权不得经办资金收付业务;
明确不同级别管理人员的权限。
2.复核
真实性与合法性
会计对相关凭证进行横向复核和纵向复核。
3.收支点
收入入账完整,支出手续完备
出纳根据审核后的相关收付款原始凭证收款和付款,并加盖戳记。
4.记账
真实性
出纳人员根据资金收付凭证登记日记账,会计人员根据相关凭证登记有关明细分类账;
主管会计登记总分类账。
5.对账
真实性和财产安全
账证核对、账表核对与账实核对。
6.保管
财产安全与完整
授权专人保管资金;
定期、不定期盘点。
7.银行账户管理
防范小金库;
加强业务管控
开设、使用与撤销的授权;
是否有账外账。
8.票据与印章管理
财产安全
票据统一印制或购买;
票据由专人保管;
印章与空白票据分管;
财务专用章与企业法人章分管。
3.某行政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尚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制度。2009年4月,审计机关对该部门及其所属单位2008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下列情况或事项: (1)该部门基于所属单位较多,为方便年终结算工作,在制定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中,对所属单位预算拨款的截止日和年终决算的结账日规定为每年12月25日。 (2)财政拨付该部门某所属单位专项科研经费500万元,该部门在转拨时调剂200万元用于弥补本级专项经费不足。 (3)该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没收一批物资,已委托拍卖行拍卖,取得拍卖收入200万元。该部门将其确认为预算外资金收入。 (4)该部门当年将其所属非独立核算的培训中心,设立登记为独立核算的国有事业法人单位。鉴于培训中心改制后,财政不再安排日常经费,该部门为了扶持培训中心的起步发展,报经财政部门批准,向培训中心无偿划拨一座办公楼,办公楼账面原价为600万元,该部门按此金额转销了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
向培训中心有偿转让三部小汽车,作价80万元,账面原价为l00万元,该部门将其差额20万元确认为支出。 (5)年终结账时,为了全面反映当年预算收支情况,该部门将当年收到财政预拨的下年度经费800万元转入结余。 【要求】 (1)分析判断事项(1)中,该部门对所属单位预算拨款的截止日和年终决算的结账日的规定是否正确?并简要说明理由。 (2)分析判断事项(2)至(5)中,该部门对各事项的做法或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简述正确的会计处理。 【答案】 (1)事项(1)中,该部门对所属单位预算拨款的截止日的规定正确。 理由:根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主管会计单位对所属各单位的预算拨款和预算外资金拨款,截至l2月25日,逾期一般不再下拨。 该部门对所属单位年终决算的结账日的规定不正确。 理由:根据《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为每年的l月1日至l2月31日。 (2)事项(2)中该部门的做法不正确。正确的做法是该部门应将所属单位专项科研经费全额(及时)拨付给所属单位。 (3)事项(3)中该部门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会计处理是罚没收入应确认为应缴预算款。 (4)事项(4)中该部门对无偿划出办公楼的会计处理正确。该部门对有偿转让小汽车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会计处理是将有偿转让小汽车取得的价款80万元确认为其他收入,同时,按照所转让小汽车的账面原价100万元转销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 (5)事项(5)中该部门的会计处理不正确。正确的会计处理是收到的预拨下年度经费作为拨入经费,不予结转。
【篇四】2022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要性及完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作者:邵珊
来源:《财会学习》2018年第02期
摘要:新会计制度的广泛实施全方位提升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有助于保障单位资产安全,对收支预算计划、单位的稳步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本文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在深入分析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针对性探讨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优化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为对单位预算进行记录、反应以及监督,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全新要求。但就现状来讲,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还存在许多弊端,如何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优化,增强财务管理实效性,就成为了相关财务人员需要深入思考与研究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实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不强
一是根据实际的调查,保障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运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资金压力相对较小,并不是自负盈亏,导致相关部门对资金管理重视不够,缺乏合理进行资金管控的意识。二是行政货业单位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主,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财务管理对单位及个人的实际经济利益影响较小,导致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财务管理的积极性。三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财务管理工作缺乏重视,定位不够准确,将工作重心放在了一些业务疏于财务管理过程的规划、监督和指导,这就降低了行政事业中的内部管控能力使财务管理过程出现漏洞。
(二)管理手段与方法落后
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将财务收支看作是财务管理的全部工作内容;
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
会计软件落后,没有及时更新,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应用。种种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单位账务处理不规范,资金往来监督不及时,票据使用不正确。
【篇五】2022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要性及完善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浅析
摘要: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而言,财务管理既是经济管理的核心工作,又是保证事业计划及其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尽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及其相关制度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供了依据,然而财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分析了财务管理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财务管理的具体措施。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主要特点;
现存问题;
具体措施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包括:单位的预算、资产、负债、收支等管理工作,以及财务分析与报告等工作。新形式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特点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制度和管理更加严格与规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也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继而产生了各项与之相适应的内部管理制度,例如招待费开支制度等。在此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势必更加严格与规范。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工作从组织资金逐步向管理资金方向发展。目前,我国财政经费日益紧缩,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及办公费用逐年削减,资金使用需要政府采购部门及会计核算中心等严格监控,行
推荐访问:财务管理 性及 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要性及完善措施 2022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要性及完善措施 事业单位2022财务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