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4篇
【篇一】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
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加强文化育人工作实效
摘 要 学校团委应充分发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第二课堂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工作实效,以思想政治教育统领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 第二课堂 育人实效
Enhancing the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Yu Tao
(The Committee of the Youth League, Tarim Unicersity, Alar, Xinjiang 843300)
Abstract: The committee of the Youth League should fully display in the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 colorful and times characteristic second classroom tu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cultural education work.The ment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lead the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while the camp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should enhance the ment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its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ment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 campus cultural reconstruction;
second classroom;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1 我校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现状调查与分析
为了能准确反映塔里木大学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现状和特点,塔里木大学青年基金项目课题小组于2005年5月进行了专题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90份,问卷的覆盖面较广,涉及了6个院不同专业的学生,问卷回收率为97%,有效问卷575份,无效问卷15份。调查问卷分为五大部分,列举了138个问题,涉及当代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第二课堂活动相关问题,调查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对科学文化的认识,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具体实践的理解,对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情感和态度,强化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等方面。
1.1 大学生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教育的理解认识。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教育对大学生成才成长有重要意义。调查中,51%的学生认为意义重大,43%的学生认为意义一般,只有6%的学生认为没有意义和说不上有无意义。在关于第二课堂活动教育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的调查中,61%的学生认为理论课多,实践少,15%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缺乏,5%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不当。调查表明,学生对“两课”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以及 “两课”教师水平提高的期望是较高的,也说明“两课”教学的方式方法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教学质量和效果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教师队伍、教材需要重点建设。
1.2 对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教育情况的评价。
调查显示,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教育持肯定积极态度非常明显。78%大学生认为校园文化对引导大学生成才成长发挥的作用非常大,19%的学生认为作用一般;
而且,63%学生认为社团,党团活动对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有必要”,22%学生认为必要性一般,只有1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虽然大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中开展的第二课堂教育持肯定积极态度,但希望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同时希望得到高品位、高层次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综合的系统工程,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需要全员重视,在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进程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所以必须齐抓共管,整合学校资源,形成合力加强文化育人的工作实效。
1.3 我校开展第二课堂教育工作的整体情况评价与问题分析。
调查表明,51%学生了解第二课堂活动的途径是通过学校教育,23%的学生通过是社会环境,总体来看,大学生对第二课堂教育的心态是积极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可以看出学校教育对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教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从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设方面来看,无论是活动的规模,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丰富程度等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高校全面育人的角度讲,第二课堂一直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要在强调第一课堂计划性的同时也应注重第二课堂的全面育人服务功能,现在第二课堂活动的认识上还存在很多误区,影响了全面育人在其中的体现。
根据以上调查数据显示,我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得到了发挥并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认可。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一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优势不能互补,对大学生课外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类型、层次、对象、场所等缺乏整体统筹规划。其二,在文化活动的形式和载体略显单一。其三,挖掘品牌力度不够,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等各类品牌活动的建设力度不足。其四,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力度有待加强。
2 明确校园文化建设在共青团工作体系中的定位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引导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开发学生的智力,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丰富文化生活,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作用。同时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校园文化建设是共青团工作体系中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途径,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从而达到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在格调高雅、积极健康、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政治文化、学术科技文化、道德文化、文体文化、人文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政治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政治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而道德文化、学术文化、道德文化、文体文化、人文文化也都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用思想政治教育之“神”统摄校园文化活动之“行”,使政治文化、道德文化、学术文化和文体文化有机的结合、互补互动、相辅相成形成推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育人文化环境,达到全面育人的效果,这是高校共青团校园文化建设的着眼点,是共青团的性质任务、工作特点自身优势和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所以无论是校园文化的表层形态(如物化形态、组织形态、活动形态)还是深层形态(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无一不与共青团工作相联系并渗透在工作的全过程,这些形态包括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体现了校园文化的实质内容,蕴涵着一种校园精神,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3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文化育人的工作实效
3.1 构建校园文化建设长效工作体系,为育人目标提供保障。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以学校党委领导高度重视为关键,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为保障,以各学生组织积极配合为基础,这就要求整合学校党政、教学、后勤、宣传、社团、学生会等校内力量健全党政统一的领导,构建党政领导齐抓共管,党、政、工、团、学协调、配合联动的长效教育机制,并在基层党团组织的主导下,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为主要力量,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员工,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前进。与此同时,还应形成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两课教师、思政和道德教育队伍和辅导员队伍,有效的形成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的“大德育”框架。将思政教育与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美育、体育等结合起来渗透于学校工作的各环节之中,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
3.2 整合拓展校内外资源。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通过校园文化的辐射作用,广泛争取寻求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以解决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资源短缺问题,形成校园文化建设内外部优势整合,巩固基础,延伸平台,大力借助校内外、共青团内外的各种组织力量使他们共同为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政策、组织等各方面的支持,实现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3 创建第二课堂育人途径
应转变丰富既是全面的教育观念误区,并逐渐改变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整体规划、活动丰富却良莠不齐、重视大却缺乏深度的现象。第二课堂在全面育人中的效果不应仅仅看活动是否丰富,是否存在优秀的活动,而是应该看第二课堂的活动是否真正达到了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服务的目的,这正是第二课堂在全面育人在过程中要寻找的基点。所以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建立健全素质鼓励评价体系,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以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第二课堂营养自助大餐,最大限度的利用这一途径发挥共青团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突出作用。
3.4搭建素质教育新平台
清晰的工作思路可以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将工作是否得到广大同学的认同和支持,是否符合他们的利益,是否真正发挥团结、教育、引导青年作用作为我们工作的衡量标准,根据青年学生的现实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主流确定我们的工作思路。在服务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进而在挖掘和创造新的生命力的同时结合新形势、新需求,创新工作载体及工作模式开辟新的素质教育平台,服务于教育。
3.5 创新活动载体,加强品牌文化活动阵地建设
高校共青团应按照“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优势互补、互相呼应的原则,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努力创新文化活动的形式,挖掘品牌,精心组织科技、创新、实践、文化艺术、红旗团支部创建活动,培养青年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开拓,迎接挑战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积极构建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拓宽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为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条件,形成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正确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有效载体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深入人心。
3.6 积极引导学生会、社团组织,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生力军作用
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为广大学生搭建舞台,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和学生组织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生力军的突出作用。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活动,明确其发展方向,使高校学生社团成为高校校园文化的积极建设者,确实依托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高校共青团组织应该以应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以育人为根本,加强高校的教育工作实效,创新教育工作新途径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祖国和社会的不断的进步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第六部分
[2] 张志超.关于建设第二课堂实现全面育人的思考.中国青年研究,2004年增刊:75页
[3]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420页
[4] 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五部分
【篇二】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
浅谈学校物质环境文化育人功能的开发
作者:董生辉 仲永虎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6年第05期
摘要:学校物质环境具备文化教育功能,科学合理的进行学校物质环境文化建设,重视物质环境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要结合学校育人宗旨,村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启发和引导,做到因地制宜,突出育人,凸显文化再生。
关键词:物质环境;
文化育人;
开发
学校环境是指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密切相关的校园及周边的环境。学校物质环境即学校所处的自然环境、为实现育人目标而规划和创建的包括校园建筑、校舍布局、校园艺术景观等方面的整体布局,主要是校舍建设、场馆设施、图书资料、花草树木、园林景观、雕塑饰物、光线色彩等有形的东西。环境塑造人,好的学校环境对于促进教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物质环境具备文化教育功能,对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塑造等,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为了学校健康发展的现实需要,需要科学合理的进行校园物质环境文化建设,重视学校物质环境文化教育功能的发挥。
1.校园物质环境文化教育功能
校园物质环境的文化内涵丰富,才能让校园群体沉浸在文化氛围里,丰富着校园的文化空间和思想空间,潜移默化这中提高者学生的文化情操和内涵修养。具体来说,校园物质环境的文化育人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陶冶情操、凝聚人心。校园景观建作为学校物质环境的重要内容,其所包含的文化精髓是中华园林景观文化的集中反映,也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分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起着凝聚人心、引发情感共鸣的重要作用。校园物质环境的构成包括校园建筑、景观小品、动植物、自然生态、地理地貌、规划布局等要素。校园景观作为学校物质环境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中的亭台楼阁、雕塑碑刻、书画诗赋等,都从中华文化中汲取营养,吸收了景观文化的精髓,体现包罗万象的中华文明,校园景观通过景观的整体格调和别致的风情,在景观中体现人的品质和精神能陶冶莘莘学子的文化情操,有利于建立健全学生们的人格,提高他们的内涵修养,在引导学生塑造良好人格,对学生的思想导向、道德规范、信念追求、行为取向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熏陶和教育作用,促使学生品德高尚、身心健康、热爱祖国,尊重历史、凝聚人心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篇三】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
生态涵养文化育人
作者:王雪莉 张祥兰
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年第06期
2016年4月26日,北京市第三批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项目组组织北京市16个区中小学文化建设项目校校长走进房山区,参加“生态涵养、文化育人”区域文化建设展示交流会。房山区地处北京西南,总面积2019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和平原面积各占三分之一。首都发展大局将房山区定位为“生态涵养区”,根据北京市对房山区的区域功能定位,房山区教委在分析区域内学校因地域、历史、现状的不同而形成的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将文化建设定位为贯彻国家和首都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推动力量、区域教育生态优化的重要举措和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主要途径,形成了“生态涵养、文化育人——让学校文化扎根、生长、延伸”的文化建设区域特色。
统筹规划,交替引领共生长
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房山区教委依托《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示范校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始终坚守“文化育人”这个中心,将学校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放在育人上,做“心中有人”的学校文化是房山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
在创建过程中,房山区做到了五个结合。
一是顶层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2014年,房山区教委颁布相关文件,部署了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具体要求,列出了文化建设示范校创建工作的“任务书”和“时间表”。截止到2015年4月,有26所中小学被市教委认定为“北京市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2016年1月,房山区又有17所中小学参加了第三批评审。
二是理论建构与务实推进相结合。理论建构是学校创建工作的难点,为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房山区依托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刘永胜、吴甡校长工作室,以及北师大、北京教育学院的专家资源,先后三十几次开展创建指导活动,引导全区学校文化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向上生长”的目的是“向下延伸”,所有申报学校都反复经历了“实践—指导—修改—再实践—再指导—再修改”的过程。这种结合使区域内学校文化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篇四】学校文化育人工作制定本方案
文化育人于无形立德树人于点滴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提升道德修养, 要古人云:“
从小事开始。有这样一个故事,某学校在上级领导视察期 间,凉亭旁有棵桃树,枝头挂满了果实,让视察的领导吃了
惊;
第二天再次踏进校园时, 他们又特意看了看那棵桃树: 它的枝头依然挂满黄澄澄的果实;
第三天,视察领导忍不住 说了一句:那棵桃树证明了这个学校师生品德修养的内功之 深。学校政教工作的好坏,德育成果如何,的确会关系到学 校的声誉,甚至关系到学校的前途命运。因此,我校依托文 化育人于无形,凭借立德树人于点滴,很好地诠释了德育工 作的含义。
、精心设置校园环境,处处育人
我们的校园并不大却四季如画:暖春翠绿四溢,生机勃 勃;
盛夏百花盛开,沁人心脾;
凉秋红枫似火,绚丽醉人; 寒冬松柏长青,意起盎然。就在这如诗美景中,处处可见美 丽的风景线:校门口的安全通道告诉孩子们生命每时每刻都 是如此可贵;
门卫室的应急伞告诉孩子们“赠人玫瑰,手留 余香”;
失物招领处的一件件物品告诉孩子们“学做雷锋, 拾金不昧”;
楼道的墙壁上的标语提醒孩子“上下楼梯请勿 拥挤”、“上下楼梯靠右行”;
宣传栏上的安全文明规范让 学生自觉养成好的习惯,真诚待人,诚实守信;
校园内的温 馨提示让孩子们明白关爱身边人就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读书
吧里,如蜜蜂贪婪地吮吸知识的给养让孩子们明白了“读
本好书,就好像在和一位高尚的人交谈” ;
周一早上的升旗、 唱国歌、敬队礼告诉孩子们爱国就在举手投足间;
弯弯腰、 问声好、笑一笑告诉孩子们文明礼仪做起来如此简单;
特别 是每一道楼层的布置,简直就是一条条特色鲜明的文化艺术
长廊,处处育人于无声无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着无声的德育浸染。这种楼层文化和 活动引深的方式使得我校的德育工作产生了由量到质的飞 跃。
二、打造经典用文化品牌提升育人实效 中华经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国学》是我们的中国
人特有的国粹,是人类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蕴 涵着传统美德,学习国学可以培养优秀的品德,在潜移默化 塑造着孩子的天性,养成孝顺父母,懂礼貌,知礼仪,有教 贯。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咼是我们最愿意看 养的良好习, 到的结果,因此我校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学生的 熏陶作用,让学生徜徉书香诗海,积淀一生的财富。
徜徉书香诗海,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是我校 的梦想。我们将一楼设为“书”的教育。倡导读书百遍,其 义自见。楼道的走廊上名人名言、 抬头可见;
南楼墙壁上《 字经》经典诗词素雅垂悬;
“诗苑漫步”“品读三国”等墙 报精美别致。这样的书香诗海,师生尽情游弋酣畅淋漓好不
痛快。再看热闹大课间,课间嬉戏时,操场上、楼道内、教 室里,吟诵经典之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我们长期坚持清晨 钟时间集体诵读,因此,我们的教师会与学生一起朗诵、 起感受、一起陶醉。每天放学前,老师再布置给学生适量的 诗文诵读内容,让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诵读。同时每天 放学时孩子们都要诵读经典出校门。
诵、午间一读、晚间一陪活动。每天早晨学生利用
、与养成教育结合,让经典育人“生根开花”
20 分
孟子曰“君子当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意思是做人应该 把仁心、守礼存在心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尊礼谦虚。为了 培养文明谦逊懂礼的孩子,我们学校重视“礼”的教育。在 学生的养成教育中, 良好习惯的形成, 光靠讲道理是不行的, 而要从一点一滴入手,反复训练,还要注意要求提出后,及 时地反馈,正确的评价,进行积极地引导,从而收到好的效 果。与养成教育结合,让经典育人“生根开花”。在学习品 德与生活课关心父母等内容时,我们把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中 有关孝的内容穿插其中,如“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 乃座”等等。
让孩子学会知恩、 感恩,在家感父母养育之恩, 在校感教师教育之恩,得到表扬感激励奋进之恩,受到批评 感鞭策进步之恩……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 有恩于我们却不言回报的每一个人。经典的活学活用,使经 典从古代来到了今天,走到了学生的身边,走进了学生的心 里,变成了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体现在他们的言行举止 之中
文化育人,润物无声。让校园充满人文气息, 充满和谐, 让每一处地方充满向上力量,让每一位学生扬起生命风帆, 让每一个教师享受成长幸福,从而打造和提升学校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