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浅谈汉唐古典舞踏歌审美价值(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浅谈汉唐古典舞踏歌的审美价值6篇
第一篇: 浅谈汉唐古典舞踏歌的审美价值
浅析汉唐舞的新中国古典舞精神作者:何祎来源:《北方音乐》2016年第17期
【摘要】作为一种创建目的是为了将古代舞蹈精神通过现代舞剧表演而复现的舞蹈形式,汉唐舞在成形过程中吸收我国汉唐时期的艺术风格与文化精神曲线,并采用明清以来的戏曲形式为基线进行了真实汉唐盛景的展示,这也使得其本身能够较好的展现我国汉唐时期的人文风貌,本文就汉唐舞的新中国古典舞精神进行了具体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进一步推动中国汉唐古典舞的相关发展。
【关键字】汉唐舞;
新中国古代舞;
精神
前言
想要对我国当下汉唐舞的新中国古典舞精神进行研究,就必须对我国新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解,同时回顾汉唐舞的原貌,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完成汉唐古典舞的相关研究。
一、汉唐舞原貌回顾
为了能够较好的进行汉唐古典舞精神的研究,我们首先需要对汉唐舞的原貌进行回顾,而汉唐舞的原貌自然指的是我国汉唐时期的舞蹈形式。在我国汉唐舞的原貌中,汉唐时期的乐舞体制、游仙旨趣以及中国古典舞整合都对我国当下的汉唐舞造成了一定影响。具体来说,汉唐时期的乐舞体制主要指的是我国汉、唐两朝中的乐舞机构对舞蹈形式的影响,剑舞、软舞等舞蹈形式都是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舞蹈形式;
而在汉唐时期的游仙旨趣中,主要是因为汉唐时期流行的“游”和“云”的审美价值,在这种审美价值下,“飘飘欲仙”被称为最高的一种舞蹈境界,而“游”所体现的通脱、轻曼、飘逸之美,也对我国当下汉唐舞的形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而在汉唐时期的古典舞整合中,这一整合正是我国包容性与同化力的体现,这一特点在当代汉唐舞中也有着较为明确的体验[1]。
二、汉唐舞与中国古典舞的构建
在完成汉唐舞原貌的回顾后,我们还需要对汉唐舞与中国古典舞的构建进行详细论述,才能够较好的完成汉唐舞中新中国古典舞精神的研究。具体来说,在我国新时期发展中,如何处理中国古典舞的依存,参考其风格进行具体的舞蹈形式创建是当时我国舞蹈界极为重视的问题之一,而当时《奔月》与《丝路花雨》两种态度截然相反的舞蹈形式相继出现,也正式为这一问题拉开始讨论的大幕。其中《奔月》舞蹈中对我国古典舞的遗存有所摒弃,而《丝路花雨》则对历史遗存有所扬弃。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丝路花雨》无疑取得了成功,这也使得一种“复古”的舞蹈形式开始在我国流行开来,《编钟乐舞》、《汉风》、《长安乐舞》、《祭孔乐舞》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同类型舞蹈作品,而作为能够与《丝路花雨》相媲美的汉唐古典舞剧《铜雀伎》,其本身通过对中国古典舞语言的构建,较好的展现了我国汉唐时期的舞蹈风貌,不夸张的说汉唐舞的出现为我国古典舞的发展带来了一丝曙光,也使得中国古典舞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2]。
第二篇: 浅谈汉唐古典舞踏歌的审美价值
关于汉唐古典舞未来发展之我见作者:王琳霭来源:《艺术评鉴》2019年第07期
摘要:汉唐古典舞自学科建立时起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经过了一段较长时间的缓慢发展。在一批致力于推广、发展汉唐舞的业内人士的推动下,汉唐舞于2017年开始有了一个“复苏性”的发展。受到“上丹汉唐舞考级”系列培训、汉唐舞师资培训以及新创编汉唐舞剧目等方面的影响,汉唐舞的发展迎来了一个春天。笔者就汉唐舞发展至今的一些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推广、创新提出自己浅薄的见解,旨在助力推动汉唐舞继续、长远发展,提供可行性的意见,为推动汉唐舞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关键词:汉唐; ;古典舞; ;發展趋势; ;建议
中图分类号:J722.4;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7-0069-02
一、汉唐古典舞学科的建立
汉唐舞是由孙颖先生在20世纪50到70年代经过研究而创建起的一门学科。汉唐舞蹈是以汉代质朴、豪放;唐代恢弘、富丽;宋代婉约、清丽;魏晋仙风、洒脱、玄学思想审美;明清戏曲为基础元素。通过搜集大量史料、文献、壁画、雕塑等古代文物上的形象、体态记载,在遵循中国传统礼制和人体运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将原本静态的舞蹈记录复现(激活),再通过长时间的提炼和整理,形成如今成体系的训练系统,其中,以汉代和唐代的风格最为突出。
汉唐古典舞相对于其它舞蹈学科来说,它的起步是比较晚的,但又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是中国古代舞蹈文化集中的体现。不论是从文化底蕴、服饰道具还是从风格特征都是最能代表中国特色传统舞蹈文化的。
二、汉唐古典舞发展的现状
从近几年的舞蹈赛事上来看,中国古典舞和汉唐古典舞的发展似乎都陷入了一个瓶颈状态,特别是在孙颖先生仙逝后,汉唐古典舞的创作和发展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寂。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三篇: 浅谈汉唐古典舞踏歌的审美价值
浅论中国古典舞“袖舞”的审美风格
作者:耿亚静
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10期
【摘 要】“袖舞”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舞蹈形式,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中国古典舞“袖舞”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戏曲的袖舞,是中国古典舞徒手身韵的延伸。“圆的运动路线”与“线性艺术”构成中国古典舞“袖舞”独特的审美风格,它丰富和滋润了中国古典舞的形象与意境。本文通过从身袖课的动作及剧目排练来分析中国古典舞“袖舞”的“圆”以及“线形艺术”的审美风格。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袖舞”;
中国戏曲的袖舞;
“圆”的审美风格;
线性艺术审美风格
前言
中国古典舞“袖舞”属于中国古典舞的范畴内,是以袖为道具的舞蹈样式,是一种能够代表中华民族传统审美特征的典型舞蹈样式之一。中国古典舞“袖舞”主要来自于戏曲舞蹈中的水袖,通过袖与身体的联合,使袖成为舞者表现思想、抒发情感的身体延伸,也是中国古典舞徒手身韵的延伸。“圆的运动路线”与“线性艺术”构成中国古典舞“袖舞”独特的审美风格,具有丰富的神韵和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它丰富和滋润了中国古典舞的形象与意境。所以本文通过从身袖课的动作及剧目排练来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舞“袖舞”的“圆”以及“线形艺术”的审美风格。
一、“袖舞”在戏曲中独特的审美风格和艺术价值
戏曲是中华民族汉族特有的民族艺术,历史上也称戏剧。中国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是汉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作为汉族传统艺术之一,戏曲的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多为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水袖即为戏曲表演中“做”的表现形式之一。
水袖的运用,不仅使表演者延伸了肢体动作、扩展了身体表现的张力,还使内在感情得以延伸。这些对于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塑造人物的形象都有重要的影响。娴熟的运用水袖技术,能够使人物特点表现的活灵活现,从而可以更加准确的塑造人物形象,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为表演增色不少,形成了它独特的审美风格,也体现了它值得传承的艺术价值。京剧旦行宗师王瑶卿曾指出戏曲演员的形体表演有三大要素:身段看脚步、动作看水袖、表情看眼睛。由此可见,水袖技术、技巧运用的好坏是检验戏曲演员表演功夫深浅和艺术修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四篇: 浅谈汉唐古典舞踏歌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典舞文化价值产生的审美态度
作者:郜云 潘东升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9期
摘 要:中国古典舞经过老一辈舞蹈艺术家的精心锻造,形成了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特色与现今时代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在优秀的古典舞剧目当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内部情感,是直接或间接的反映身韵的韵律;
是直接或间接的体现中国古典文化价值。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是环环相扣的,从宗教上、百姓的生活上都体现出来。包括中国古典舞身韵给予现代社会的价值,不单单是艺术领域上,在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中都慢慢渗透出来。中国古典舞身韵带给了我们新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态度,它在中国的历史上添加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关键词:身韵;
文化;
价值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9--01
一、历史流动性决定了古典舞的形、神、劲、律
形、神、劲、律是古典舞身韵的基本特征。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出身韵基于文化下存在的原因及审美体验。“形”从外部展现的动作、体态、舞姿以及路线都可以称之为“形”。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性、姿态与姿态中的连贯性,凡是看得到的动作、体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神”是指气质、韵律、神采、内涵。任何艺术中若没有了神韵,它便失去了灵魂。“神韵”用句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它也是“味道”。当我们去欣赏任何一门艺术时,我们都会先去感觉有没有味道,如果说没有味道的话就失去了“神韵”和灵魂所在。“劲”是指内在的节奏处理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它包括:猛收而突出的“寸劲”;
灵巧而轻脆的“帅劲”;
身往下压的“反动劲”;
等等。“律”一听这个字自然就会想到运动中的规律和自身的律动性这双重意义。而唐满城教授也对“形、神、劲、律”四字做了独特的阐释。在他看来,身韵之“形”,一要注意静止体态的气质和意识,而是注意动作过程中的过程中的路线与轨迹,二要注意“亮相”和“起法儿”的运动法规。这些法则通常包括“子午相”、“三块瓦”、“圆、曲、拧”及“提、沉、冲、靠”等。身韵之“神”,指的是通过自觉地意识、意念、感觉来支配舞蹈动作,所谓“起于心”,所谓的“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等。身韵之“劲”主要的是动作内在节奏的层次及力度处理,区别运用寸劲,抻劲,反动劲对于身韵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些审美态度都是由中国古典舞的文化价值中所体现出来的。
第五篇: 浅谈汉唐古典舞踏歌的审美价值
浅谈古典舞作品《踏歌》的艺术特征
作者:赵满姣
作者机构: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系,长春130117
来源:当代音乐
年:2016
卷:000
期:021
页码:82-84
页数:3
中图分类:J705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古典舞;踏歌;创作方式;情感内涵;艺术效果
摘要:“踏歌”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形式,兴起于汉代,在唐代进入成熟和鼎盛时期,随后被元明清时期的杂技、戏曲、小说等娱乐形式所取代,以致于销声匿迹.汉唐古典舞专家孙颖先生根据多方考证创编的古典舞作品《踏歌》,以其柔美的舞姿、独特的表演形式、兼柔并蓄的表现手段以及丰富的表现力,既继承了古代“踏歌”的舞蹈形式,同时又融入了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和舞蹈表演技法,极具开创意义.基于此,本文对舞蹈《踏歌》的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人物形象、创作方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一方面对该舞蹈作品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另一方面更加明晰古典舞的创作技法,从而提升自身的古典舞表演与创作水平.
第六篇: 浅谈汉唐古典舞踏歌的审美价值
浅谈汉唐古典舞蹈形式
作者:美杨嘉
来源:《黄河之声》2019年第03期
摘 要:汉唐舞蹈是我国古典舞蹈的前身,在汉唐文化的影响下它兼收并蓄、有容乃大,它其中的文化与中华文化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舞蹈动作都包含了含蓄、内敛、谦逊等品性特点。不仅如此汉唐舞的形式多样,也受到各阶级的追捧,不仅成为宫廷舞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汉唐舞姿曼妙,变化多样,也成为这个时期的代表。在现代古典舞中还保留其元素和文化内涵,受到现代人们的喜爱。古典舞也成为中国舞蹈的标志,它的文化内涵、文化价值都不容小觑。
关键词:汉唐舞蹈;形式美;文化价值
汉唐古典舞是在中国古代文明鼎盛时期形成的,它的发展和形成产生的作品是汉唐经济繁荣,社会相对稳定的缩影。汉唐舞蹈独特的形式美也为古典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汉唐舞蹈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舞蹈中不仅舞姿轻盈、飘逸、曼妙,多“翘袖折腰”,也融入了汉唐的审美和艺术气质。其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比之前先秦舞蹈有了很大的提升。汉代是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大一统的鼎盛帝国。汉代的舞蹈以楚舞与中原舞、中原舞与西域舞蹈的结合而独具特色,它打破了自先秦纵向承袭的格局,形成舞蹈艺术吸收、交融、结合、发展的形式。少数民族的歌舞、杂技、幻术的传入,表演性舞蹈技艺提高、舞蹈活动广泛性观之都推动汉代舞蹈达到历史上第一个舞蹈艺术发展高潮。唐代思想相对开放儒、释、道思想并行,社会稳定开放且繁荣统一,西域等外来文化与其交融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唐朝民风尚武,讲究文武合一,对于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唐朝舞蹈以健舞和软舞最为出名,健舞为武舞其特点为节奏明快雄健豪爽,软舞为文舞优美柔婉,节奏舒缓。舞蹈形式中也都融入了胡舞等异域风情。
中国古代舞蹈中汉唐舞最为形式多样,舞蹈不仅宫廷独享民族民间也流传甚广,形式多种多样,舞蹈的场合也各不相同聚会、祭祀、朝圣等各种场合都有舞蹈。不仅舞蹈形式多样,舞者也有各种业余的专业的,小到娼、舞姬,大到歌舞者、皇室舞人。汉唐舞从古代到今天一直是光彩熠熠、充满朝气,是因其丰富的内涵和历史的磨砺,所以汉唐舞蹈的文化價值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