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音乐学学科再认识【优秀范文】

时间:2022-08-24 15:50:1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音乐学学科再认识【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音乐学学科再认识【优秀范文】

音乐学的学科再认识4篇

第一篇: 音乐学的学科再认识

对素描的再认识
作者:李辰婧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12期

        0 绪论

        对于素描的解释,传统意义上讲“素描是一种用单色或少量色彩绘画材料描绘生活所见真实事物或所感的绘画形式”——这是维基百科对“素描”所下的定义。然而作为绘画实践者,多年来的艺术经验使我们自身也很难确切的来界定“素描”的范围。从公元14,15世纪开始,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们已渐渐意识到,素描是可以不必依附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而单独存在的绘画形式。经过漫长的艺术发展历程,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创作理念以及创作语言不断拓展、加深“素描”在艺术作品中存在的含义。但如今,仍有不少人认为“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础”,“素描是作品的草稿,原型”。

        1 素描的概念及意义

        (1)“素描”的传统概念与观念发展。在那些认为“素描”仅仅是绘画或其他艺术创作过程的前期准备形式的人眼中,素描画面过于简单,不够完整,不如色彩或其他艺术手法表现丰富,因而不具有独立的审美情趣,不能成为单独的艺术形式,它必须依附于其他绘画或艺术作品而存在。然而,真的是这样么?

        传统意义上来讲,首先,“素描”对习画者来讲无疑是最熟悉,最普遍的绘画语言。通过对物象的外形,光影,明暗,黑白的分析,把握和控制能力的训练是传统意义上的造型基础训练。一般情况下都是由此入手的。另一方面,素描也是成熟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前期对作品构思的一种常用记录手法,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草稿”,“原型”。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带有灵感的快速成型的“草稿”常常也具备极高的可看性。因为那是艺术家奇妙的灵感驱使下最真实生动的出品。或许某种意义上比最终成品更带有艺术的直观性。值得高兴的是,这一点在文艺复兴之后逐渐被艺术家们所认同,开始越来越重视这种直观性。在笔者来看,就艺术本身的目的而言,“艺术作品”呈现的是艺术家自身对外在世界的理解以及由此而出的内在生命体验的精神成品,借图像表达艺术家情感的方式。而艺术的重点在于作品本身所传达的情感时,所谓画面的完整与不完整并不是看作品的精细程度而判断的。艺术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对艺术本身的理解的加深正逐步扩展、深化对素描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的认识。

第二篇: 音乐学的学科再认识

对高中地理学科价值的再认识

作者:王兰忠

作者机构:井陉县障城中学 050304

来源:飞(素质教育版)

ISSN:1009-6876

年:2012

卷:000

期:012

页码:173

页数: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系统;价值;乡土地理;模型

摘要:高中地理重在一个“理”字,研究对象是地球表层系统.地球表层系统由气候、植被、水文、人口、社会、经济等子系统组成.高中地理研究不同层次的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以及变化规律,因此它要求学生有空间分析的能力和多种分析的方法.地理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价值,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是从地理环境中获得的,只有认识、了解地理环境发展变化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从中获得更丰富的物质财富.

第三篇: 音乐学的学科再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一、了解起点,激疑导入: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内容是“分数的再认识”,看着课题,你觉得哪个字很特别呢?为什么要加个“再”?我们以前对分数已经有了哪些认识呢?)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
(1/2、1/3、3/4、2/5、4/7……)你能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吗?
出示大圆片,谁能说说它的1/2怎么表示?对折并涂出它的1/2.


出示小圆片,那它的1/2呢?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同样是“1/2”,涂出的面积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即将对分数进行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起点。从折圆片的1/2,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数量也不同,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望。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活动一:拿水笔
创设情境,老师这儿有三盒水笔,你们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老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们准备怎么拿呢?(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讲台前的三位学生打开水笔盒,认真地数着。
师: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学生汇报,同学们都认为每盒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水笔的枝数不同。是不是这样呢?
验证:现在请刚才的3位同学把盒子里所有的水笔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总枝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
生A: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6支,全部水笔的1/2是3枝。
生B: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生C: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师板书:
6支---1/2---3支


8支---1/2---4支8支---1/2---4支10支---1/2---5支100支---1/2---50支补充:假设共有10枝,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或者说什么在变?而什么没有变呢?)
小结:总支数相同,1/2所表示的支数相同;
总支数不同,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活动二:说一说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师: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相同)。
设计意图:运用刚刚得出的结论来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体会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1、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课本36页第6题)
2、画一画: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幅精美的图案,(出示一张图片,用白纸遮着,白纸中间打开一个孔,露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四分之一,那你能猜测出老师这幅完整的图案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画得图案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大家想知道老师的这幅图案是什么样的吗?(课本34页“画一画”)3、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课本35页第二题)4、游戏: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5、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1、2题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


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第三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第4、5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五、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总结本课。教学反思: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中安排了“分圆珠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


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我先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教学时,我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如摆一摆或画一画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我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第四篇: 音乐学的学科再认识


《分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五上第34—36页。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的数感,理解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感受分数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
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一、了解起点,激疑导入: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内容是“分数的再认识”,看着课题,你觉得哪个字很特别呢?为什么要加个“再”?我们以前对分数已经有了哪些认识呢?)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你能举出一些分数吗?
(1/2、1/3、3/4、2/5、4/7……)你能说说它们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吗?
出示大圆片,谁能说说它的1/2怎么表示?对折并涂出它的1/2.


出示小圆片,那它的1/2呢?

请同学们认真对比观察,在表示1/2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同样是“1/2”,涂出的面积却不一样呢?这就是本节课即将对分数进行的再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的起点。从折圆片的1/2,让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复习巩固分数的意义,让学生初步感知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数量也不同,从实际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再认识分数的探索欲望。二、创设情境,深化理解分数意义:


活动一:拿水笔
创设情境,老师这儿有三盒水笔,你们能从每一盒水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老师请三位学生到讲台前,并问台上学生:你们准备怎么拿呢?(我准备把全部水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讲台前的三位学生打开水笔盒,认真地数着。
师: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他们三人都是拿全部水笔的1/2,拿出的枝数却不一样多呢?请大家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学生汇报,同学们都认为每盒的总枝数不一样,所以三个同学拿出水笔的枝数不同。是不是这样呢?
验证:现在请刚才的3位同学把盒子里所有的水笔拿出来,告诉同学们你们各自的总枝数分别是多少,它们的1/2又是多少?
生A: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6支,全部水笔的1/2是3枝。
生B: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
生C:盒子里全部的水笔是8支,全部水笔的1/2是4枝。师板书:
6支---1/2---3支


8支---1/2---4支8支---1/2---4支10支---1/2---5支100支---1/2---50支补充:假设共有10枝,它的1/2是多少?100枝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或者说什么在变?而什么没有变呢?)
小结:总支数相同,1/2所表示的支数相同;
总支数不同,同样是1/2,所表示的支数却不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讨论---初步得出结论---验证---总结归纳结论”的一个体验数学的过程,从中体会整体不同,同一个分数所对应的数量也不同。活动二:说一说
1、小明看了一本书的1/3,小军看了一本书的1/3,他们看的一样多吗?
2、比较、讨论:“都是一本书的1/3,但表示的页数不一样多,为什么?”怎么样的情况下,两本书的1/3是一样的?
师:通过刚才拿水笔的游戏、观察讨论看书的情境,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分数相同,整体不同(相同),那么分数所表示具体的数量也不同(相同)。
设计意图:运用刚刚得出的结论来判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体会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三、巩固练习,反馈分析:
1、选一选:根据一根圆木的1/3,判断这根圆木。根据一个圆的1/4,判断这个圆的3/4。(课本36页第6题)
2、画一画:同学们表现得真出色,老师奖励给大家一幅精美的图案,(出示一张图片,用白纸遮着,白纸中间打开一个孔,露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老师这幅图案的四分之一,那你能猜测出老师这幅完整的图案吗?请大家打开练习本,试着画一画。……同学们的想像力真丰富,画得也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画得图案展示给大家看?同学们都很有创意。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图形虽然形状都不相同,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是什么呢?都是由四个正方形组成的。大家想知道老师的这幅图案是什么样的吗?(课本34页“画一画”)3、填一填: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部分。(课本35页第二题)4、游戏:请1个同学站起来,请学生先后说出这位同学占大组人数、小组人数、全班人数、全年级人数、全校总人数的几分之几。想一想,同样一个人,怎么可以用那么多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呢?5、辩一辩:
为帮助四川汶川地震灾民重建家园,小明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1/4,小芳捐了自己零花钱总数的3/4。小芳捐的钱一定比小明捐的多吗?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利用层层深入的巩固练习,引导学生对分数进行充分的再认识,通过1、2题的练习,在加深学生对分数“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时,进行逆向思维练习,提高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的意识,


又有助于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的发展。第三题通过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再一次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第4、5题是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同一数量所对应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分数也不同;分数不同,整体不同,所对应的数量无法比较。在练习时,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四、你知道吗?
分数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古埃及在3700多年前的“莱茵德纸草书”中就有关于分数的记载.我国使用分数的时间也很早,25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里,就有许多有关分数及其应用的记载。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阅读中了解分数的来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五、全课总结:
师:分数再认识,再认识了什么?总结本课。教学反思:
对于分数而言,学生是在三年级下册教材“分一分(一)”中,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体验了分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在“分一分(二)”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中安排了“分圆珠笔”“说一说”“画一画”等多个情境活动,使学生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


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由于学生是在三年级学习的分数初步知识相隔时间较长,加之这里学习的分数意义范畴的拓展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我先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充分的感知。教学时,我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展开充分交流,如摆一摆或画一画等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难点。在教学活动中,我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发现,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分数知识的全过程,通过分一分、说一说、画一画,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刻、灵活、扎实地掌握知识,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同时形成智慧,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推荐访问:再认 学科 音乐 音乐学学科再认识 音乐学的学科再认识 我对音乐学科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