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全文)

时间:2022-08-26 08:30:0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黑龙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黑龙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全文)

黑龙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4篇

【篇一】黑龙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沂蒙山自1938年春,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确定在鲁中创建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间长达十一年多。抗日战争初期,中共中央、毛泽东就特别看重山东沂蒙山区特殊战略地位,提出“派兵去山东”。中共中央将以原中央红军为核心改编的115师师部及一部分主力开赴沂蒙山,派遣大量军政干部,与山东抗日军民一起,共同开辟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抗大第一分校,也辗转挺进沂蒙山,成为培养红色人才的摇篮。在共产党领导开创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中,惟有以沂蒙山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完整独立地保持在原山东省的行政区域内,且战略地位最重要。国民政府也非常重视沂蒙山,把仅设的两个敌后战区之苏鲁战区,设在了沂蒙山。1939年夏到1943年底,日军对沂蒙山区发动重点进攻,进行千人以上的“扫荡”百余次,万人以上的二十九次。抗日战争爆发时,山东还没有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一兵一卒,到抗日战争结束,山东八路军主力和基干武装已经发展到27万人,连八路军总司令部都不敢相信。

 孟良崮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 ,对国 民 党军进行的山地进

  

攻战役 。1947 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在山东战场,国民党军集中了24个整编师共60个旅约45万人,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在徐州设立前进指挥所统一指挥。其中用于第一线的兵力为17个师43个旅约20万人;
以其精锐的整编第11、第74师和第五军为骨干编成 3 个兵团,成弧形向鲁中山区推进,企图迫使华东野战军主力与其决战或北渡黄河。

  华东野战军曾多次定下歼灭国民党军的决心 ,除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整编第72师主力外 ,均因其密集靠拢行动谨慎而未能实现。针对上述情况 ,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敌军密集不好打时,忍耐待机;
一不要性急 ,二不要分兵,将主力集结于机动位置;
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遵照指示,于5月上旬调整部署 ,把主力后撤至莱芜、新泰以东地区隐蔽待机 。蒋介石、顾祝同得悉华东野战军主力撤退,即令3个兵团向博山、沂水一线疾进 。

  担负右翼进攻任务的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不待第二、第三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在整编第25、第83师的配合下,于5月11日自垛庄、桃墟地区进攻坦埠 。

企图乘隙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七军及整编第48师北犯沂水,策应整编第74师作战;
以整编第65师担任蒙阴防御。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决心集中主力5个纵队东移 ,歼灭整编第 74师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山区。经过13、14日的猛烈攻击,15日形成了对整编第74师的四面包围。激战至16日上午,全歼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此役,在国民党军的主要进攻方向上给以迎头痛击,歼灭其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等部 3.2万余人,震惊了国民党军内部,鼓舞了解放军军民的胜利信心,有力地配合了陕北和其他战场的作战
沂蒙红嫂


沂蒙红嫂是千千万万沂蒙山区妇女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群体形象。在战争年代,她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或投身革命队伍参加对敌作战;
或奋战在支前一线,为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里撷取的只是众多红嫂中的几个突出代表。

明德英与刚入伍的孙子李守宏在一起。

 用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 

  明德英,沂南县岸堤村人,两岁时因病致哑。1941年11月3日晚,一名八路军战士在与日伪军作战中身负重伤,跑到明德英家中,明德英急忙为他包扎伤口,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毅然把自己的乳汁喂进小战士的口中。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八路军伤员终于康复并返回部队。1943年,明德英又从鬼子的枪林弹雨中抢救出了13岁的小八路庄新民。1955年,在上海工作的庄新民与明德英取得了联系。见面那天,庄新民在老人面前长跪不起!☆

祖秀莲和她当年抢救的八路军侦察排长郭伍士的合影。

  助子弟兵脱险的祖秀莲

  祖秀莲,沂水县桃棵子村人。1941年冬天,在日军大扫荡中,八路军侦察排长郭伍士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祖秀莲不畏艰险把他藏在一个石洞内,喂饭喂药,精心照顾,终于使他脱离了危险。郭伍士1947年复员后,毅然决定不回山西老家,来到沂水县与祖秀莲妈妈一起生活。

  1976年,祖秀莲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地群众称她为“战争年代的红嫂,建设时期的英雄”。☆

梁怀玉和丈夫刘玉明年轻时的合影。

  嫁给参军青年的梁怀玉

  梁怀玉,莒南县洙边村人。

  1944年抗日战争期间,部队急需补充兵员,动员参军任务很重。17岁的梁怀玉俊俏、聪慧,动员会上,她慷慨激昂地发言:“乡亲们,我们只有积极参军去前线,消灭鬼子,才能过上和平的日子,青年们当兵,不要担心找不到对象……谁第一个报名参军,我就嫁给谁!”会场上,一个叫刘玉明的小伙子第一个报了名。两人结婚后,梁怀玉在家拥军支前,料理家务,刘玉明在部队作战勇敢,多次立功。

在临沂地区的8年浴血奋战,沂蒙人民为抗日斗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八路军及地方抗日武装力量共伤亡110000余人(其中牺牲40000余人),人民群众被敌人杀害达200000余人,伤残600000余人,被抓走400000余人,(共计1350000余人)。

    牵制日军兵力60000余人,伪军100000余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共作战40000余次,打死打伤和俘虏日伪军250000余人。缴获枪支200000余枝,火炮500余门。

    沂蒙军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付出的卓越贡献,将永垂不朽,千古流芳!!!

【篇二】黑龙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一、简答题

1、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答:以“闯关东精神”、 “大庆精神”、 “铁人精神”、 “北大荒精神”等为代表的“爱国奋斗、艰苦创业,求实务实、开拓进取,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黑龙江精神,集中体现了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例如,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是为拯救中华民族愤然而起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高度自觉性,是众志成城、为了民族尊严而绝不苟且偷生的民族气节。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提现了龙江人一往无前、百折不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孜孜不倦。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是胸怀全局,为国分忧、淡泊名利的忘我工作。和谐友爱的团队精神是扶持、是同甘共苦、是共赴国难、生死相依,等等这种龙江精神诠释了黑土文化的精神内涵。

2、简述“闯关东”精神

答:"闯关东精神"是这段悲壮的移民史所蕴涵的人类为生存与自然与社会抗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的充分体现。这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闯关东精神让我们后人看到了先人们为了生存和理想不畏艰难、敢于拼搏的崇高品质。同时,这种精神也随着岁月的流转深深地沉积在我们这片黑土地上,成为今天黑龙江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黑龙江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乃至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3、简述“红色丝绸之路”

答:“红色丝绸之路”是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通过中东铁路来往于中国和苏俄之间最早形成的一条红色路线,而哈尔滨便处于这条路线的中心位置,通过中东铁路“红色丝绸之路”,不仅拓宽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渠道,马克思主义的苏联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很早就传到了哈尔滨,共产国际的使者、赴俄追求真理中国知识分子,都曾在哈尔滨中转停留,这样就形成了一条通往苏俄的共产国际的“红色之路”。

4、解放初期龙江戏剧取得的成就

答: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龙江戏剧事业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并日臻成熟,走向繁荣。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黑龙江文艺》、《黑龙江艺术》这些发表戏剧作品的刊物,还成立了话剧演出的专业艺术团体,如黑龙江省话剧院、哈尔滨市话剧院等。这些表演团体将话剧这一艺术形式普及开来,使话剧艺术不再束之高阁, 而成为龙江市民喜闻乐见的剧种。此外,这一时期的龙江戏剧文学创作队伍日益扩大,既有来自地方话剧院、文联的专业作者,如哈尔滨市话剧团的编剧丛深、黑龙江文联专业作家姜清文等。还有一批活跃在各条建设战线上的业余作家们,如铁路系统作者陈桂珍、 农垦战线青年作家范国栋、轴承厂业余作者徐任庄等。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领导下,在戏剧艺术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下,这一时期的龙江戏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二、论述题

黑龙江旅游文化资源的优势是什么?结合自己所见所闻,谈谈存在的问题。

答:黑龙江旅游文化资源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旅游文化资源的独特性,黑龙江纬度较高,为我国最北疆,地域广大,森林资源丰富;
且天气寒冷,冰雪旅游项目极具特色,尤其是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牡丹江林海雪原,大兴安岭漠河北极村等。同时,由于地处中俄边境,与俄罗斯隔河相望,独特的区域位置使黑龙江具备了丰富的沿边旅游资源。再次,黑龙江独特的历史文化,造就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如有“东方彼得堡”支撑的哈尔滨俄式建筑资源丰富,著名的索菲亚大教堂、中央大街等;
以及作为满族和部分东北少数发祥地,所独具的历史风情和民族风情资源。

2、旅游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区域旅游资源,地理环境旅游资源和文化民俗资源集于一体,既有东北少数民族风情,又富有欧式俄罗斯风情,更有正宗的东北文化风情, 各种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多彩。

目前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黑龙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地域广大,部分地区交通不便,过于偏远,且季节性太强,冬季部分地区大雪频繁,交通不畅,严重制约了该部分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同时,由于经济及人文原因,部分地区经济水平欠发达,以及当地旅游开发意识的欠缺,影响了旅游资源的开发。

2、同时,由于地域广阔,主要的旅游资源过于分散,交通距离较远,时间成本高,难以将之整合为统一的旅游线路和品牌,影响了旅游线路的吸引力。同时部分地区存在旅游资源相似性的问题,造成游客的分流,降低了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品牌度。

【篇三】黑龙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浅析黑龙江的地域文化

【摘要】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黑土地养育了龙江人。一方文化成就了一方人,龙江精神成就了一代代龙江人。如果有一种精神是龙江人不可或缺的精神,那便是龙江人的闯的精神。

随着文化大融合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文化从地球上消失或即将消失,它们被人们遗弃或被其他的文化所同化。然而没有自己文化的民族就会没有自己的精神,没有精神的民族不可能引领时代的潮流。龙江人的文化包含龙江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作用下的文化,改变或脱离这些原有的文化,城市的历史文化将大大丧失,其特征也会逐渐被磨灭。黑龙江是个多种文化共存的地方,自然环境和特定历史在人文精神塑造过程中都曾起到过至关重要作用,如何处理好原有文化间的融合,并保留各自的特色是构建龙江发展的精神支持的关键。

【关键词】地域精神 民族精神 新龙江人的精神 文化大融合

【正文】

地域辽阔的黑龙江,四季交替分明,文化底蕴深厚,物产资源丰富,建筑风格别异,因此北国冰城,黑土地,北大仓,东方小巴黎等多种美誉。

黑龙江的黑土地域文化是区别于其他北部省份的特有的文化,其既包含于中华文明,又带有其鲜明的个性,其特征多受影响于萨满文化,中俄交流文化,以及文革时期的南北融合文化,以及龙江人特有的闯关东文化。

地域文化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物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黑龙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历程上与中国的其他地区都有着极大的区别,从而使黑土区域文化也具有了独特的气质。

黑龙江位于中国东北边缘,与俄罗斯接壤,中国最北端的漠河和最东端抚远三角洲都在黑龙江省境内。冬季由于蒙古高压的原因,气候寒冷;
夏季由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温度较高,是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黑龙江地广人稀、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大小兴安岭森林丰茂、东部煤炭储备巨大、大庆油田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国最大的油区、农业上有“北大仓”的称号……恶劣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物产使得黑土区域文化具有了强烈的粗犷豪放、不拘小节的气质。

历史上古肃慎人后裔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曾非常繁荣,有“海东盛国”、“小中华”之称。发端于大兴安岭的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曾统一黄河流域一百多年。鲜卑人的后裔契丹人建立的辽政权也统治了中国北方二百多年。古肃慎人的另一支黑水靺鞨建立的金政权先后灭辽和北宋,强大一时。元和南宋联合灭金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改族名为满洲并建立后金,1644年清军入关后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多年。东北的少数民族发端于黑土地,体格强悍、精于弓马,在一次次史诗般的战争画卷中展现了黑土地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一次次碰撞和交融,同时也使得东北地域文化有了厚重的积淀。在一次次冲出东北的过程中,黑土区域文化中的彪悍和开拓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清代作为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虽有雅克萨之战的胜利,但仍难挽颓势,这是封建制度衰落的必然规律。《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密约》等一些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片土地,同时也使得俄罗斯人进入了中国东北。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这片土地无奈的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以哈尔滨为例,至今仍然存在着数量众多的欧式建筑,优美的建筑后记录着俄国人侵占中国东北的那段历史。之后东北又沦为日本的占领区,并一度成立伪满洲国,日本人对于中国东北的掠夺和残害更是肆无忌惮,哈尔滨的日军侵华第七三一部队遗址就是对那段历史的无声控诉。这一百年的黑暗历史随着二战的胜利而结束,哈尔滨遂成为中国第一个光复和解放的城市。众多的民族以及与外国人的深入交流,共同铸就了黑土区域文化的多元和开放包容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开始全面建设东北,东北地区工业化加速发展,仅“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建设的大项目有56个在东北,其中22个在黑龙江,另外,国家基本建设投资黑龙江占了十分之一。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大庆油田的开发为标志,黑龙江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变。随之兴建了一批石油化工厂,新建了铁路和输出原油专用的大连新港,并修筑了较完备的输油管道网,从而改变了全国的能源结构、原料结构、产品结构及出口贸易结构。从1952年到1975年,机械工业始终位居工业各部门之首。石油工业由第10位升至第2位,化学工业由第6位升至第4位,冶金工业由第4位升至第3位。

上世纪50年代末,10万官兵和5万山东支边青年挺近三江平原,加入到开发北大荒的队伍中来,后来的知青下乡、知识分子下放又使黑龙江产生了一次人口迁移的高潮。这些来到黑龙江的人不但为黑龙江的建设贡献了力量,同时也给黑土区域文化增添了新的内涵。通过共和国的建设者们的不懈奋斗,“四大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突破高寒禁区精神)成为了黑土区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说用一种精神概括龙江人的精神,这就是闯的精神。如今的龙江人遍布于大江南北,有二锅头的地方就不乏龙江人的豪气,一口烈酒,管他是烈日寒冬,来过这片土地上的人都干试它一试,创它一闯。一千年前的女真人从这里出发,越过千里冻土,凭着海东青一般的精神闯出了一个王朝,一百年前的闯关东人在寒天雪地中闯出了龙江子孙得以生存的黑土地,五十年前,老一辈铁人,用身躯在冻土中闯出了关乎国家发展的命脉资源—石油,现如今,新的一代龙江人,继承老一辈的闯的精神,闯荡在世界。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世界大融合的大背景下,很多的地区都失去了其特有的地区精神,民族特色,在大融合中随波逐流,文化被蚕食殆尽。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丧失了其民族特色,国家精神,这是十分危险的。中华民族、龙江人如果要在时代的大潮中,引领潮流,其精神是不可或缺的,龙江人的闯的精神是不可或缺的。

结束语:

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若缺少了本地文化底蕴和特色,就反映不出独有的精神内涵,就会失去它强大的吸引力。地域文化是发展旅游文化不可缺少的灵魂,更是旅游业突出特色的关键所在。

我国已经步入加速城镇化的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不再满足于千城一面的城市形象,逐步认识到城市景观的重要性,包括城市中的建筑环境、自然环境、广场空间等一切可视对象都应在规划中得以重视,而城市景观特色的体现是以当地景观资源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黑龙江省景观资源丰富,其中人文与自然景观资源各具特色,对城市景观风貌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知网空间--《安徽建筑》2011年02期

筑龙网—园林景观

【篇四】黑龙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2014年第34期 经济研究导刊 
No.34,2014 总第252期 
EC0N0MIC RESEARCH GUIDE 
Serial No.252 
浅议黑龙江省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意义 
朱子娟 
(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随着多媒体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文化遗产与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文 
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可以使文化遗产得以有效保护和展现,有助于多元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 续原则。对于黑龙江这样一个历史文化大省来讲,文化遗产数字化可以为旅游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 因而有着重要意义。 
’ 
关键词:黑龙江省;
文化遗产;
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4—0l87—02 
际影响力的遗址群.要想全方位实物复原,必将耗费巨额的 一

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含义和意义 
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克服众多的科学技术难题,但是如果 历史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人类活动的痕迹,蕴含着政 采用数字化方式去呈现,就可以在不改变既定现状的前提下 
治、经济、艺术、建筑、技术、社会活动和环境演变等大量的丰 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得以网络化的复原。又如像敦煌莫高窟 富的历史信息,然而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文化遗迹历 
这样的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长期以来饱受“假日经济” 经破坏、重建、修复和改造,很多历史信息不断变化甚至丢 游人过多、温湿度难以控制而导致壁画毁坏严重等困扰,为 失,成为当代人无法解读的“密码”,留下诸多无法弥补的遗 
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当地文物管理部门与美国梅隆基金会签 
憾。有鉴于此,中华民族素来即有记录历史的优良传统,从实 订了协议,拟建立“数字化虚拟洞窟”,这一技术突破实现之 物载体的木简、纸质文本的典藏到数字媒介的立体化记录, 
后,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会足不出户在网路虚拟的现实中游 从传统的舞台展示、书本传播向3D动画、全景全息呈现方式 览敦煌莫高窟而不必造成对实体文物的损坏。 
发展,体现了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 其次,数字化方式有助于多元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数字 所谓历史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就是利用以计算机图形 多媒体技术具有即时性、海量性、全球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利 学、图像处理和虚拟现实技术为核心的综合信息技术,对 用网路的即时有效传播,可以在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 
历史文化遗产加以数字化建模、虚拟修复、辅助管理、数字 产和资源永久保存的基础上,使得世界各国的人们都能平等 展示,以互联网为平台,拓展文化遗产在虚拟空间中的时空 
共享。例如,中国多个省市博物馆、文化馆先后建立了以“360o 延展性。 
环视扫描、虚实结合场景、三维空间虚拟”为特征的数字化全 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 景式艺术体验平台,人们只要登陆相关网站,足不出户,就可 
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也前所未有地改变 以逛数字博物馆,看数字艺术展,倾听各种讲座,免费在线学 了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目前,世界各国为了迎接信息时代 
习各类优秀教师讲授的精品课程,让普通市民随时都能在线 的到来,将文化遗产转换成数字化形态的技术革命正方兴未 欣赏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 
艾,文化遗产数字化也成为将民族文化遗产和资源转化为新 再次,数字化方式符合文物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 兴文化产业的一个关键环节。与其他保护方式相比较,历史 
传统方式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实物修复与重建往往需要耗费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优势: 
大量砖瓦、陶瓷、金属等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某些专用材 首先,数字化方式可以使文化传统得以有效保护和展现。 料,造成对自然环境资源的破坏和浪费,甚至会使地方财政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可以使现代文化和人类学家能够 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而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通过数字技 描绘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图谱”,甚至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再 术修复和还原文化遗产,虽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投 
现和复原久已失传的文化遗产。例如百多年前毁于英法联军 入,但它不用消耗林木石材等自然环保资源,只需投入由电 之手的圆明园,这一久负盛名、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和国 
子计算机所承载的新兴网络信息技术,这种可持续的资源使 
收稿日期:2014—10—29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朱子娟(1955一),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 

187— 

用方式更符合中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社会发展 起”的一支重要力量。黑龙江省也应抓住基于数字技术的“文 原则,同时也代表着人类社会未来资源利用发展的走向。 
化之旅”的网络商机:一方面,深入挖掘省内物质和非物质文 
复次,文化遗产数字化可以使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 化遗产的文化内涵并赋予其旅游开发的价值,继续推动传统 
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意义。文化与经济高度融合所催生的 
意义上的旅游业的信息化发展,使出游感觉更加方便、舒适, 
“文化经济”,不仅会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升,而且 费用也更加低廉;
另一方面,在数字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基础 
还能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 
上,将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开发,建_立虚拟旅游世界,彻底改 
国民经济更加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快速发展。经过文化遗产 变旅游服务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旅游活动质量。现实旅游业 与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即使民间文学、舞蹈、美术等“许多以 和新型旅游业的关系是:现实旅游依赖于虚拟旅游,虚拟旅 
往不被认为具有经济意义的文化形态,经由现代信息技术手 游依赖于文化意义链接,文化是旅游业贯穿始终的关键环节, 
段所负载,进入经济学家和投资人的视野”,从而被赋予巨大 技术附着于文化,文化通过技术来体现。在虚拟旅游空间中, 的经济利益和经济价值;
以往被认为处于经济生活“边缘”的 
游客将旅游的对象物以及旅游活动本身与历史事件、文化观 文化事业机构,特别是一向依赖于公共资助的图书馆、博物 
念联系起来,形成对于旅游吸引物的意义理解。这样的“旅游 
馆、档案馆等,将可能被接入经济开发的中心地带。 
活动”与当代“素质教育”的基本主题有内在的联系,它能提 
二、对黑龙江省历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的若 
高现代人的文化素养、还有助于人们形成现代文化眼光,从而 干思考 
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产生影响。 
其次,文化遗产数字化将激发现代教育发展的新机遇。目 
黑龙江省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边疆省份,历史文化资源 前,“数字化形象被认为是传播文化资源的第一步”,渗入了 极为丰富。诸多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为保护挖掘与利用创造 
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信息技术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 了先决条件。2004年黑龙江省全面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段,信息内容以及对信息内容的需求成为推动技术发展的关 护工作,在全省重点少数民族及汉族文化遗产资源区域普查 键因素。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研究结论,“教育产品是目 基础上,初步梳理出57项重点保护、挖掘与利用的资源,有 前需求最大的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产品”,关于新型共享知识 
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已进入旅游文化产业行列,创造了一定的 
手段的大量创造都应围绕文化内容而展开,文化内容应该在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信息构成中占有重要席位,因此“文化遗产数字化是实现上 
从整体来看,黑龙江省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能力和水平 述教育发展新机遇的关键”。由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可 
尚处在初级阶段,保护形式单一。一是缺乏历史文化资源保 以在虚拟现实空间中再现真实的历史地理信息,并且能够与 护的责任意识。有些城市和地区,片面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 
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的文字资料、文物图像实现“链接”, 文化建设,文化遗产的隐性价值和房地产开发的眼前利益相 甚至辅以不同领域中专家学者的咨询与解说,传统的课堂 
比,后者更符合相关部门的政绩需求,因此,只顾单纯的经济 教育与广义的文化信息资源实现普遍链接的条件已经具 
开发和规模的扩张,城市在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中,不切 备,传统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界限将彻底打破。在数字技 实际地进行大拆大建,忽视了对历史文化遗产和城市特色的 
术教育产品市场需求大量增加的情况下,大量可接触和不 
保护,其结果是导致有些历史文化名城面目全非,失去原有 可接触的文化遗产正在转化为最有价值的教育产业资源。 的文化韵味。二是开发形式较为单一。目前黑龙江省的历史 因此黑龙江省也要加快教育产品信息化的发展步伐,通过 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是政府主导之下的旅游开发,不可 
多媒体、图像处理、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实现文化遗产和文 
否认的是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的确可以为旅游部门增 化资源的数字化,使之成为“教育强省”战略不可或缺的重要 
加直接的收入,但是在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中除了旅游之外 组成部分。 
还应开辟多种途径,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追求社会效益和 再次,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必须体现深刻的文化内涵。任 经济效益的增加,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必须结合起来,极端 何一项文化遗产数字化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 的采用政府主导开发或市场主导开发都是不可取的。 
行,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以以历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和 
依靠人的灵感、创意和想象力,借助数字技术的手段对传统 开发作为契机,带动黑龙江省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资源的保护 文化资源的再提升。黑龙江省已有部分数字化艺术馆、博物 能力和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馆资源,内容单薄,有些仅能提供一些没有解说词的糟糕图 首先,文化遗产数字化将激发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新 片,或者只有一条解说词的一系列照片,因此淡化或模糊了 
机遇。开发模式的选择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要综合考量 
文化内涵。因此,应用数字技术保护好中国的民族文化遗 旅游开发的历史、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地理位置、 产,应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展现文化本质和内涵, 资源状况等主客观情况而灵活选择。目前来看,旅游业与信 唯有如此,才能使人们为古老博大的中华文化所折服,才能 
息产业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 激发和培育民族认同感,从而增强中华文化的社会凝聚力和 要趋势,与旅游相关的各种网站也成为网络经济中“异军突 
创造力。 
【责任编辑
安世友】 

188一 


推荐访问:黑龙江 历史文化 红色 黑龙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黑龙江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黑龙江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