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性与可能性(全文)

时间:2022-08-26 16:45: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性与可能性(全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要性与可能性(全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4篇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这样一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独具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及历史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多数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形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的新理论,使起源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变为扎根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总结为“两化”:其一,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民族的文化物质、思维模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结合起来,使之民族化;
其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社会的具体实践,使之操作化、行为化。前者是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延伸和目的。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就一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历经反封、反帝、反军阀、反官僚等各阶段,经历近半个世纪,就在中国陷入迷惘之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发生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然而、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崭新的思想武器,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中国的革命者不可能在马列原着中找到有关中国革命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具体方案,而只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理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在l9世纪40年代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它阐明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和其特殊的运动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趋势。然而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就在于它是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在各国的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运用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

  再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具体实际的客观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始终要坚持的原则。中国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就是不同阶段中国的最大的实际。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是为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的实际,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并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科学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需要。党在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然而,要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生产力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在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就是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生的基本标志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从而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在这场革命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所创立的一系列独特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发展

  任何伟大的思想和科学理论,都是特定时代条件的产物。1979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又开始了一场伟大的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逐步走出了一条在中国这样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从而创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就是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所概括的邓小平理论。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当人类社会步入2l世纪的门槛,中国共产党已跨过80年风雨历程,我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成为进入小康社会、初步实现工业化并向现代化目标大步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新世纪的至高点上,准确把握时代脉博和历史进程,以思想理论上的成熟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审时度势,明确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我国新世纪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和行动指南。

  首先,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阐明了改革开放深刻的历史根据。生产力标准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社会历史现象的最根本的标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事业,归根到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今天的改革开放,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就在于解放生产力,所以只有解放生产力,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的不断完善与发展,离开生产力,抽象地争论姓“资”、姓“社”问题是没有意义的,只会阻碍改革的进行。

  其次,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指明如何在思想文化上沿着正确的方向建设精神文明,保证改革开放有正确的方向。先进文化要和先进的生产力相适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文化从本质上讲是最先进的,它的核心和主导是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当今中国先进文化的灵魂。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体现时代精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时俱进的文化,它的健康发展和不断丰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再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从根本目的上指明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和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条根本路线。今天的改革开放就是为了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根本群众的改善和提高。所以,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时候,不要忘记了群众,要关心群众的生活、群众的利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只有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得到群众的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三、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1、要始终反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

  在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中,教条主义的本本主义泛滥,主要是由于缺乏现代的历史视野,对中国的发展阶段没有正确的估计,从而导致中国化定位的偏差。要解决中国化研究中的问题与分歧,必须走向“现代化”,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

  2、坚持走创新之路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从中国实际出发去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次历史性飞跃的实践证明,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定要确立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看我们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键看是否能运用它来解决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推进党的事业发展。解决的问题越多,就运用得越好。坚持马克思主义,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进程中来落实,要用实践的效果来检验。只有自觉地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我们才能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创造性地思考,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第二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客观必然性:

(1)它具有其历史依据,即是对中国历史教训的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在

中国的开创与不断推进,绝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结果。

1)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获得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面貌,并将长期影响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同历史阶段都与当时的中国国情相结合,引导中国人民走出困境,并取得发展壮大。2)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以我们坚信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团结一致,为实现共产主义不断奋斗。

(2)它具有现实依据,即是中国现实问题解决的客观需要。21世纪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时期,特别是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因而,始终坚持与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成文一件历史重任。

(3)它具有理论依据,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的需求。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他们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实践,大胆突破和扬弃了 其中的某些具体论断而形成的新的历史性飞跃,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造性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第三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论坛荟萃● 
《资料信息》2009年第6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样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 
合,而中国实际的根本方面是中国革命、建设、 改革和现代化的实践,其次才是历史、文化与传 
统。如果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文化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 面的理解和阐释则与其实质不完全吻合,这是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它看做可以脱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作抽 象理解的产物,从历史的逻辑看这是不合适的。 姜喜咏在2009年第3期《学习论坛》发表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过程可以有i个层 
章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 
次:实践层次,即哲学在实践中的实现;
理论层 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处于什么地位 具有什么功 面,‘即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中作为 能,二者是对等关系还是包含关系?二者的实 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以及新思维、新概念、新 践、理论和学理层次关系如何?这需要深入二者 
观点等的“蕴含”式存在;
学术层面,即作为学 
的“内在”进行辨明。 
理性逻辑性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 
形态。相应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机 一
方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总体性的历 
史进程,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种包 制也就是实践、理论与学术j个方面的辩证统 
含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在逻辑上也是没有问题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这种蕴含关系中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个过程,难分彼此,是 
时问 维度中的哲学 
作为一个理论整体的中国化。有人认为,毛泽东 
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关于“马克思 
陈慧平在2009年第2期《社会科学辑刊》发 
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表述:这里所讲的马克思主 表文章认为,从时问维度来考察,大致可把哲学 
义,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同样应该 
归纳为以下两点。 
把它看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比较 .
1.哲学是思想的运动:建构与解构相交替 准确地道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深刻内 哲学产生于时代和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它 涵,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 必然首先表现为一种思想理论的建构。这种建构 
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具有提供世界观、 既是对世界本原的思考,也是为人们寻找安身立 
方法论和精神实质的理论功能,同时具有在文化 
命的根基。建构的哲学所展示的是哲学传承的一 层面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与哲学的融会与贯 
面,哲学史的每一次进步似乎都是对一些古老哲 通的功能,实质上则是一个传播、理解、选择、 学命题的重新论证。 
接受和创造性的理论转换和再生产的中国化过 
 .
从哲学的外部环境看,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程。这个过程直接产生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它受f1寸代的制约。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先进的 理论形态即毛泽东思想和南邓小平理论、“三个 
难免会变成落后的,只有破除已经失去合理性的 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 落后观念,才能为新的思想开辟道路,此为解构 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的哲学基 的前提之一。从哲学的内部发展规律看,思想的 
础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 
产生与发展并非独立于“权力”和“利益”—— 
国化形态。 
尼采和福柯等人时此有过深刻的论证——由此不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是 断滋生的顽固性难免使真理和谬误并存,只有通 作为改造世界的哲学实现过程,与马克思主义中 
过解构才能获得摧枯拉朽的力量,重新焕发哲学 国化在历史进程中应是完全一致的,但是马克思 的活力。此为解构的前提之二。从哲学思考的特 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 
性看,哲学是慎终追远的学问,它不是对现成的 身的推进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与 
事物做出经验科学的分析研究,而是从未来的视 

5一 

第四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浅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对于一个学生,或是普通人知道这个就已经足够了,但做为一个热爱马克思主义、情愿为之奋斗终生的学者来说,仅仅知道这个就是太浅薄不过了。我虽然不是学者,但却是一个热爱和尊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因此,想借此机会谈谈自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实践性。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这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是在中国的具体实践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在我们党内,第一次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