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图形谱设计和运用

时间:2022-08-26 17:20: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课图形谱设计和运用,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小学音乐课图形谱设计和运用

小学音乐课图形谱的设计和运用3篇

第1篇: 小学音乐课图形谱的设计和运用

小学音乐课识谱教学反思

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顿感索然无味,课堂气氛也会出现冷场,音乐情感美的熏陶无从谈起。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规定了不同学段不同的要求。因此,识谱教学要符合音乐学习的规律,它是学习音乐的工具和手段,而不是音乐教育的目标。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的使用这个“工具”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反思如下:

一、用先唱歌后识谱的方法强化听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所以,我提出先唱歌后识谱。

如:在一节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一位学生这样讲到:“以前,老师总是对我们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班上仅有几位会乐器的同学唱还可以,其他人都不行,太难了,我对这一点儿也没兴趣,可是现在我们先唱歌后识谱,才上两节课,我就会唱《白杨和小河》这首歌的歌谱,我感到非常高兴。”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

例如:六年级上册歌曲《党的关怀亲亲的哩》。这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歌特点,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但目前这种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的完善,同时也需要学校、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与协调。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第2篇: 小学音乐课图形谱的设计和运用

“奥尔夫”音乐游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新课标”)关于音乐教育的理念是,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注重音乐实践。而传统意义中的音乐课大多是“一本书和学唱一首歌”,其教学手段通常是让学生反复去跟唱一首歌。这样老师教得无趣,学生学得无趣。这种单一、肤浅的教学方法是背离新课程要求的。新课标指出,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最易于接受的一种教学方式。根据这一特点,笔者结合现行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奥尔夫”音乐游戏,将游戏融入教学,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边玩边学,同时注重于想象力、创造力、注意力、合作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能力的培养。重新认识音乐课,改变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成为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音乐教育值得深入探究的课题。

  一、节奏为主,贯穿音乐要素

  我们常说,可以有只有节奏而没有旋律的音乐,但是不能有只有旋律而没有节奏的音乐。学生学习音乐应从节奏入手,节奏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也最基础的部分,能把旋律、语言、律动等音乐元素巧妙地贯穿在一起。在音乐教学中,笔者常常把语言的节奏、体态的节奏、打击乐器的节奏,以及寻找生活中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物体,将其拍击发出的声音节奏综合运用到音乐课堂中。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歌曲《小青蛙找家》的教学中,笔者就运用了“奥尔夫”节奏游戏的方法。首先从歌词的节奏入手,每一首歌的歌词都是合辙押韵的,配上节奏的歌词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学生更加感兴趣。通过这样读节奏歌词的方式,使学生学习、感知歌曲的节奏,再配上手脚以及身体其它部位的节奏声势动作,表现小青蛙“叫”和“跳”的节奏,增强学生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尝试、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伴奏,如:选择“蛙鸣筒”为小青蛙的叫声配伴奏;
选择响板、木鱼或铃鼓等打击乐器为小青蛙的跳跃动作配伴奏;
也可以尝试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合适为歌曲伴奏的小物件带进课堂为歌曲配伴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之循序渐进地自然而然地进入歌曲旋律的学习。还可启发学生创编律动,让学生通过唱、跳、伴奏,感受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整节课下来,笔者并没有刻意地去教唱歌曲,但学生却在快乐节奏的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唱歌曲,还学会了用说、唱、配器、律动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去表现音乐,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同时其注意力、观察力、创造力、合作能力等也得到了培养。

  二、以声助势,趣味中推进创新

  在“奥尔夫”教学中,有一种节奏律动活动被发挥到了极致,那就是声势。这是以人体作为一种乐器通过将不同的拍击方法和绚烂的动作相结合,成就音响效果极好同时又很能感染人的打击乐声音效果。如:教师出示一个手指,学生说“du”表示一个四分音符;
教师出示两个手指,学生说“du le”,也表示一拍,“du”和“le”分别表示一个八分音符;
教师出示四个手指,学生说“du ka le ka”,同样表示一拍,“du”“ka”“le”“ka”分别表示一个十六分音符。这样教师无规律地每拍变化一次手指,能由慢到快地训练学生快速反应节奏的能力,同时形成非常有趣好听的“rap”节奏。也可以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反复念一个节奏,加上力度、音色及声部的交替变化,组成一个三声部的节奏合说。

  笔者还自编了音乐校本特色教材――无旋律节奏和声《夸夸咱附小》。这是一个没有旋律,强调节奏,具有趣味性和各声部合作性的节奏声势游戏。笔者先编了一首朗朗上口的夸附小校?@、设施、教师、学生的快板词,并教会学生打快板和熟读快板词,然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声势动作分别表示“quk”“la”“dei”。至此学生就已经开心地玩起了四声部的“rap”声势游戏。

  学会声部游戏后,笔者引导学生寻找声部中的节奏元素,给《夸夸咱附小》快板词配上无旋律的节奏和声。这是其中的一段。

  你也来,我也来,我们大家登上台。

  quk 0 quk 0 quk quk quk 0

  你登台,我登台,小朋友们 笑开怀。

  quk la quk la quk quk la 0

  你也说,我也说,我们大家 一起说。

  quk quk la la quk quk la 0

  你来夸,我来夸,夸夸咱的 大校园。

  quk quk dei dei quk quk dei 0

  笔者还引导学生们在休止符处加上捻指、打舌等声势动作。学生们玩着自己的“rap”别提多带劲了。在第二课时,笔者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配上音乐和舞蹈动作,编排了有音乐、有舞蹈、有声势、有快板的综合类节目《夸夸咱附小》。此活动既发挥了学生们的创造性,同时使学生们对合唱有了新的认识,使声部之间的合作更有趣了。

  三、创设情境,提升音乐自信

  低年级的学生生性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可以通过故事引题,创设与歌曲内容相符合的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自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去。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两只小象》这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将歌词内容编成了一个好听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和故事情节吸引学生,使学生们很容易就理解了歌曲内容。接着笔者问学生:“哪位小朋友知道小象是怎样走路的?”启发学生踩着音乐节拍模仿小象蹒跚缓慢走路的样子,并且想象故事中两只小象扬起鼻子勾一勾,友好地在一起的情景。紧接着笔者将节奏卡和表现歌曲内容的图谱布置在教室的地板和墙壁上,引导学生观察立体图谱。学生则根据图谱提示,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小象走路、互相握手、扬起鼻子等可爱的样子。同时,笔者还运用打击乐伴奏,强调强拍脚步重,弱拍脚步轻。就这样,学生们在游戏中不但学会了歌曲,对3/4拍歌曲的节奏特点也有了更深的感受,同时许多非智力因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游戏环节固然及到人,但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对自己每个游戏的设计都要有真正的音乐目的。教师要很明确每个环节的设置,目的是培养孩子哪方面的音乐素养,提高哪方面的能力,而不能纯粹地盲目玩乐。

  总之,在大力提倡和践行音乐核心素养的今天,“奥尔夫”音乐游戏是十分适用于小学音乐课堂的。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要使学生在音乐教育中全面地发展自己。同时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早期的音乐素养的培养,将使他们毕生受用。

  (作者单位:福建省建阳师范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庄严 黄晓夏)

第3篇: 小学音乐课图形谱的设计和运用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小学音乐课教学设计《我的好妈妈》
一、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含于音乐中获得美和丰富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本课音乐教学设计,围绕以情感为核心,以关爱为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鼓励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创造。
(2)设计理念:本课音乐设计以音乐体验、表现音乐情感为主线。采用互助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倡学习过程中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培养学生间相互交流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教材分析:
歌曲《我的好妈妈》是一首活泼、欢快的中国儿童歌曲,歌曲描写了小朋友体恤妈妈劳动一天回家后的场景,意在表达孩子爱妈妈,关心妈妈的温馨情景、由于歌曲旋律线并不复杂,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训练孩子的歌曲与节奏的配合能力,脱离了以往枯燥的2/4拍每小节拍两下手的节奏形式。虽然这组节奏并不难,但是与歌曲配合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演唱的同时还要拍打与歌曲时值并不相同的节奏,考验小朋友的思维和口手配合的能力。(4)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学生还没有一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乐器演奏技能。理解力和判断力也处于最基本的状态。对于作品情感的把握全靠老师的逐步引导。与此同时,一年级的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好奇心特别强烈。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团结合作能力,互助能力也会逐渐增强。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能完整的并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体会歌曲的情感,体验优美抒情的音乐情绪。感受音乐色彩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通过旋律模唱、乐器合奏、歌曲表现等多种活动激发并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小组学习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教育学生从小关心他人,关爱父母,体恤父母劳动的辛苦,并为主动为他们着想,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教学重点:感受体验音乐情绪,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音乐表现。全体同学都能够边打这组节奏边演唱。
四、教学难点:最后一句“我的好妈妈”配合节奏演唱五、教学准备
资源收集
录音机电子琴响铃歌曲磁带音像资料六、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课前律动
1、播放《小雨沙沙》,师生共同做动作表演,活跃课堂气氛。
2、听辨节奏: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两条节奏,让学生听老师弹的是哪一条?(这一环节是最初的节奏训练,引出本课的知识点)并用这条节奏引出之前学过的歌曲《放牛歌》(熟练节奏的应用)(三)、新课导入:
1.谁是大家心目中最爱自己最关心自己的人,引出要学到的歌曲,播放《我的好妈妈》2.补充歌词:“劳动了一天”这句让学生来补充完整,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注意力。3.引出本课的节奏后把这组节奏加到歌曲中,老师范唱,学士用为歌曲伴奏。
4.学唱歌曲:跟琴声与老师学唱,边唱边打节奏,学会后完整演唱两遍,给几分钟让学生配合节奏演唱。教师及时指导练习中出现的问题。
5.师生接龙:跟着伴奏师生互动来接龙,(这一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游戏的形式又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和乏味)接着将打击乐器发给节奏打的准确的学生。
6.配打击乐:以音乐会的形式,下面的同学演唱,台下的同学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音乐会开始之前请强调歌曲应该用怎样的表情:(出示自制的笑脸和悲伤的表情)将笑脸奖励给表情最好的学生。7.创编:根据歌曲编成各个不同的动作,边唱边表演并加入道具(找2组学生)8.新课拓展:提问:同学们,除了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我的好妈妈》,还有谁知道有关于妈妈的歌曲?请举例说一说。
播放有关妈妈的歌曲的资料《妈妈和我》(四)总结
同学们,当你们从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就给家庭带来了欢乐、生机和希望,同时也带来了妈妈对你们的牵挂和惦记。妈妈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付出了爱和艰辛。虽然我们的音乐课就要结束了,但是我们对妈妈的爱却是无止境的,让我们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母亲吧!(要求学生回家后唱歌给自己的妈妈听,并通过今天的学习更爱自己的妈妈,做一个更加懂事,听话的好孩子。)五、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是以贯彻歌曲的关爱之情来让学生体验情感的表达。以基本的音乐旋律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通过听、唱、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体验音乐的旋律变化,更好的表现歌曲意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质,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学习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教学背景]
学习资料

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学习和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对学生来说,让他们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绪,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情境,对学生既温和,又严格要求,让学生在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这一点与现代教育观念是共同的。在音乐课上我经常安排一些有趣的、让学生能动起来的环节。有时候还会让学生合作创编小律动来多方面的表现歌曲,偶尔再让学生来点即兴表演或“演技大比拼”,学生也非常喜欢这个环节。每次我要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学生都是特别积极,玩得不亦乐乎。
创设轻松的音乐课,让他们在音乐课上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自由;
让老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演奏、一起演唱、一起舞蹈……在参与学生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多接近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学生,也可借机会进行沟通,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学情景]
《我的好妈妈》这首曲子旋律活泼轻快,适合走跳相结合进行律动。让学生通过身体的律动,感受音乐的活泼、欢快。我先让学生听这个曲子,初步感受节奏、旋律的跳跃感。因为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很受学生的喜欢。所以一节课学生都是情绪高涨,兴致勃勃,学习的很认真。学会歌曲后,学生都嚷嚷要即兴表演,我便点头答应了。这时候同学们都争着抢着先表演,几个同学被我叫到了讲台上,几个平时很淘气的男生也跑了上去。我看看前面的同学挤得跟本没办法表演,于是我就到前面把那几个淘学生撵了回来,让他们几个下一轮再表演。当时我没有想太多,更没有注意到张晓同学落寞的神情。等这一组的学生都表演完了,我又把刚才那几个淘气的学生叫了回来,毕竟这几个淘气的学生愿意主动表现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是刘丽同学却说什么也不来了,无论我怎么劝他都不肯到前面去表演,整个人也蔫了。这时我才意识到刚刚我的做法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就连其他几个学生兴趣也没有那么高了。课下我做了反思,并考虑了处理方法。第二节音乐课上,我寻找时机,恰当的对刘丽闪光之处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表扬,我要把刘丽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找回来,弥补课前无心造成的过失。没想到表扬和激励还真管用,经过几次表扬,那个生龙活虎的小淘气又回来了。
第二课时,为了让我们的活动再丰富一些,我说:“让我们给每一句加上一些动作。”学生兴致勃勃的说:“好!”课本上提供了两种动作。学生学会动作后,我就让他们自己听音乐进行律动。虽然他们的动作是正确的,也合上节拍了,但总觉得缺乏点什么。分析了一下,是学生没有把音乐的活泼、欢快的情绪通过动作表现出来,只是机械的做老师教的动作。多次的实践得出经验,再丰富的语言引导也不如教师的示范。所以老师和学生一起表演,用老师的热情去感染,一定能让他们感受并表现出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音乐再起时,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又一次跳起了《我的好妈妈》,他们看了老师优美、抒情的舞姿,都受到了感染,也开心的舞了起来。从他们的表情、动作可以看出,已经体验到了欢快、热烈的情绪,也激起了他们表现的积极性。
在表演的过程中,我有意识的加入了几个新的动作,一开始学生只是模仿。后来有几个学生看老师在创作新的动作了,他也把以前教过的一些舞蹈动作加了进来,教室里充满了生机、活力。我就灵机一动,说;
“看看谁的动作最有创意,跟别人是不一样的,那老师就模仿他的动作。”他们听老师这么一说,个个心里都发出了创造的小芽,开始创作“不一样的动作”,发展了学生的想像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由学生在听之后展开自己的想象能力,加深了自己的音乐体验。七、案例分析
学生们比较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而且对于新鲜的事物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教师应根据这个特点抓住学生的心理进行教学,会收到好的效果。但学生的心灵也是脆弱的,我们教育工作者,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常常在无形之中挫伤了学生幼小的心灵,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案例中,学生的积极性本来是很高的,我的一时疏乎使学生产生了消极心理。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需正确、及时、有效地引导,让他重新建立对学习的信心,重新热爱我的音乐课。于是我想到学生喜欢表现自己,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又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老师的表扬和鼓励是给学生的最好的治病良药。
师生互动也是最能激起学生表现的热情、创作热情的好方法。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的共同表演,是在这个过程中最便捷的桥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对音乐素质欠缺的那部分学生来说,起到的是一个示范作用。这一部分学生的提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的来,在共同表演时他完成了学习目标,他们没有成为单独辅导的对象,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感受到教师的情绪后,他们也体验到了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教师的参与对另外的一部分学生来说,不是高高在上的指导者,而是共同的参与者。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无拘无束,让他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更好的发挥创造力。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师生互动是挖掘学生音乐潜能的最好方式

学习资料


推荐访问:音乐课 图形 小学 小学音乐课图形谱设计和运用 小学音乐课图形谱的设计和运用 小学音乐课图形谱的设计和运用-2022年精选教育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