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第1篇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必备10篇,供大家参考。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第1篇
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知识网络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一、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
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水会进入细胞,细胞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
选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原因:因为材料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提纯方法:差速离心法
细节:取材用的是新鲜红细胞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二、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三、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肽聚糖
作用:支持和保护
四、细胞膜特性:
结构特性:流动性
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
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五、细胞膜其它功能:维持细胞内环境稳定、分泌、吸收、识别、免疫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一、细胞器之间分工
(1)双层膜
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光合作用场所
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
(2)单层膜
内质网: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
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
液泡: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形态
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二、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第2篇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1、定义: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2、种类:自然界中的氨基酸的种类约为100种。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包括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并非生物体内每一种蛋白质都一定含有20种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成人有八种(婴儿有九种,+组氨酸)。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获取。
非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可以通过其它化合物转化而来。
补:①八种氨基酸可用谐音记忆:“一(异亮氨酸)家(甲硫氨酸)人来(赖氨酸)写(缬氨酸)两(亮氨酸)三(色氨酸)本(苯丙氨酸)书(苏氨酸)”
3、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1)结构通式
(2)组成元素:C、H、O、N,有的还含有S等。
(氨基酸分子式:C2H4O2N +R)
(3)特点:
①每个氨基酸分子中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也可以有几个,因为R基中可能含有氨基或羧基)。
②在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中,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③不同的氨基酸分子具有不同的R基,这是将氨基酸进行分类的依据。
二、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
1、多肽的形成
(1)原料:约20种氨基酸
(2)场所:核糖体
(3)方式:相邻两个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之间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①脱水缩合产生的H2O中的氢来自于—COOH和—NH2,而氧则只来自于—COOH。
②一条肽链上至少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③R基中的—COOH或—NH2不参与肽链的形成。
2、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氨基酸
↓脱水缩合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
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化合物
↓盘区、折叠
蛋白质——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
3、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1)氨基酸水平:①种类不同;②数目成百上千;③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2)多肽水平: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三、蛋白质的功能与变性
1、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
(1)结构蛋白
如: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等中的蛋白质。
(2)功能蛋白
①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O2。
②催化作用。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绝大多数酶都具有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
③信息传递,调节机体生命活动。如各种激素。
④免疫功能。如人体内的抗体。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四、有关蛋白类物质的计算
1、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数、肽链数、肽键数和脱去水分子数的关系
(1)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若形成的多肽链是环状: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
(2)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脱去水分子数×18
注: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在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中若通过图示或其它形式告知蛋白质分子中含有二硫键时,要考虑脱去氢的质量,每形成一个“—S—S—”,脱去2个H。)
2、蛋白质中游离的氨基或羧基数的计算
(1)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
(2)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
3、蛋白质中含有的N、O原子数的计算
(1)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中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总数
(2)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中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总数—脱去水分子数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第3篇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
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
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
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第4篇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实例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一个细胞完成。
实例多细胞生物个体最初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来,生长和发育建立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基础上。
实例反射等神经活动是多个细胞协调配合完成的(任何复杂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细胞)。
实例细胞受损将影响正常的生命活动。
1、原因
(1)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
(2)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2、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3、病毒:
(1)结构:蛋白质外壳+核酸(无细胞结构)
(2)按遗传物质分类:
DNA病毒:噬菌体、天花病毒、乙肝病毒
RNA 病毒:SARS、HIV、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
(3)据宿主的不同分类: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噬菌体
(4)生活方式: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不能在培养基培养)
(5)病毒有生命,但不属于生命系统。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补:
(1)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
(2)病毒是生物,但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完成生病活动,不属于生命系统。
(3)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4)单细胞生物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没有组织、器官、系统这三个层次。
(5)生命系统:能独立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
(分子、原子是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判断依据:是否独立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
(6)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第5篇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关系
2、细胞中的元素
(1)来源:从无机自然界有选择吸收
(2)存在: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3)种类
①最基本元素:C
②基本元素:C、H、O、N
③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大量元素是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
④微量元素:Fe、Mn、Zn、Cu、B、Mo
微量元素是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但需要量却很少的元素。
补: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是生物界中生物的整体情况,具体到某一种生物可能有一定的差别。
②组成生物体的常见的20多种化学元素是指必需元素,生物体内可能含一些非必需元素,如人体内可能含Pb。
3、细胞鲜重和干重中的元素含量差异
(1)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占细胞鲜重的百分比:O>C>H>N
在活细胞中含量(数量)最多的是H原子
(2)组成人体细胞的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C>O>N>H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组成细胞鲜重的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是水,次之是蛋白质。
组成细胞干重的化合物中,含量最高的是蛋白质。
细胞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水。
细胞中含量最高的有机物:蛋白质。
三、实验
补:
①斐林试剂(现用现配):+,实际上是新配制的Cu(OH)2,呈蓝色。
②蛋白质检测的实质是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环境中与Cu2+作用产生紫色络合物。双缩脲试剂+
③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不同,两者成分相同,但CuSO4的浓度不同。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后马上使用;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后加B液,且B液不能过量。若先加入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液,再加A液,则CuSO4在碱性溶液中会生成大量的蓝色Cu(OH)2沉淀,遮蔽实验中所产生的紫色,观察实验结果。
④蛋白质因为含有许多和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可发生双缩脲反应。而二肽只有一个肽键,不会发生反应。双缩脲反应条件,含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的多肽或蛋白质,或者其他具有相似结构的物质。
⑤检测还原糖时,一般选用苹果、梨、白萝卜等,不选甘蔗、甜菜,因为它们所含的蔗糖是非还原糖;而不选择西瓜、血液、绿叶片等作材料,是为了排除颜色干扰。
⑥还原糖是指具有还原性的糖类。在糖类中,分子中含有游离醛基或酮基的单糖和含有游离醛基的二糖都具有还原性。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还原糖=所有单糖+乳糖+麦芽糖)
蔗糖、多糖不是还原糖。
⑦检测脂肪:滴加试剂检测;(显微镜)切片染色检测。
检测脂肪一定要用显微镜。(×)
检测/观察脂肪细胞一定要用显微镜。(√)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第6篇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
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恢复原位、基本不变
1、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1、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二、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糖蛋白(糖被)
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载体、能量、举例
自由扩散、高→低、不需要、不需要、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等
协助扩散、高→低、需要、不需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低→高、需要、需要、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第7篇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
1、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类型。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湿润或比较湿润的地区;物种多,植物以乔木为主,树栖攀援动物多,种群密度稳定,群落结构复杂稳定。
4、草原生态系统:年降水量少的地区;物种少,植物以草本为主,善跑或穴居动物多,种群密度易变,群落结构一般不稳定。
5农业生态系统:农作物种植区;作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大,群落结构单一而不大稳定,植物主要为农作物,人为作用突出。
6、海洋生态系统:整个海洋,类型多,分布各异;微小浮游植物为主,有大型藻类,各类动物集中于200以上水层,底栖动物适应性特殊。
7、淡水生态系统:浅水区为水生和沼泽植物,深水区表层为浮游植物,主要有浮游动物、鱼类和底栖动物。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第8篇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
(1)染色:
DNA+甲基绿→绿色
RNA+吡罗红→红色
(2)水解: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
2、实验步骤
取口腔上皮细胞/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①%NaCl 溶液:等渗溶液。
与人体内溶液浓度相同,使细胞不被破坏。
漱口:避免食物残渣
烘干:固定细胞(将细胞固定在载玻片上,快速杀死细胞)
②30℃温水保温 5min:加速水解
③缓水流冲洗:洗去盐酸,避免细胞被冲走
④染色: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应混合使用,且要现用现配。
⑤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
3、实验结果
补:
(1)实验中如发现染色较浅不易观察,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①水解不充分,染液不易进入细胞
②冲洗不彻底,残留的盐酸影响染色
③染液配制的不好,要现用现配
(2)本实验的实验材料能否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什么?
不能。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
二、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1、核酸的结构层次
2、核苷酸的种类
(1)分类的依据
根据五碳糖的不同,核苷酸可分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种核苷酸又可依据含氮碱基的不同分为4种。
(2)不同生物体内核苷酸的数目
①在只有DNA或RNA的生物(病毒)中,含有4种碱基、4种核苷酸。
②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细胞生物)中,含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人或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含 4 种碱基、4 种核苷酸。(因为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3、核酸分子的多样性
(1)原因:核苷酸数量不同和排列顺序多样性
(2)核酸中遗传信息的贮存
①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
②RNA病毒的遗传信息直接贮存在RNA中,如HIV、SARS病毒等
4、核酸的功能与分布
(1)功能:
携带遗传信息
控制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
(2)分布:
①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有少量分布
②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细胞核中也有少量分布
5、DNA与RNA的区别补:DNA、RNA和蛋白质均存在物种特异性,可作为鉴别不同物种的依据。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第9篇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①是具有半透膜
②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中央液泡大小、原生质层位置、细胞大小
蔗糖溶液、变小、脱离细胞壁、基本不变
清水、逐渐恢复原来大小、恢复原位、基本不变
1、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
(2)具有细胞壁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2、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1、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帐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
一、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1、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逆相对含量梯度——主动运输
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二、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
、(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第10篇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