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范文推荐)

时间:2023-06-25 19:15:07 浏览量: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第1篇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一、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供大家参考。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1篇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与实验法。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概念: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2.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水圈的大部(距海平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以海平面为标准,向上、向下各约10千米。生物种类最多的圈层是岩石圈;
不借助任何工具,能在各个圈层生存的生物是细菌和真菌。

3.生物圈为生物生活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4.探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5.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

生物因素:竞争关系(两种生物互相比赛)

合作关系(两种生物互相帮助)

寄生关系(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体内)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7.生物的适应性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

8.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9.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10.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11.植物——生产者(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

生物部分动物——消费者(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

生态系统细菌真菌——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

1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形成了食物网。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的积累是沿着食物链营养级别的升高而不断增加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
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3.食物链书写规则:

○1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2箭头必须从被吃者指向吃者;

○3结束时必须是该食物链中没有其它能吃该生物的为止。

1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5.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6.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7.森林生态系统:最稳定的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圈中最大的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地球之肾

18.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
反之则上升。

▲显微镜的使用P37-39

▲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注意:标本的实际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5×,10×)×物镜放大倍数(10/0.25,40/0.65)

2.物镜有高倍镜和低倍镜之分,区别如下:

高倍镜低倍镜

放大倍数大小

视野明亮程度暗亮

细胞数目少多

形态长、细短、粗

3.显微镜观察步骤:(将书中的图示顺序牢记在心!)

(1)取镜和安放:左手托,右手握,将显微镜放置距边缘7厘米处,略微的偏左。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同时转动遮光器,使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眼睛看目镜,转动反光镜,直到视野最亮为止。(光线不足,用凹面镜;光线过强,用凸面镜.)

(3)观察:双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然后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玻片制成。

4.常用玻片的三种类型: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如:血细胞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如:洋葱表皮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5.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清水)→取→展→盖→染(稀碘液)→吸

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生理盐水)→取→涂→盖→染(稀碘液)→吸6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结构的区别以及各个结构的功能。

(★为植物细胞特有)

★细胞壁:不具有生命,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因此植物细胞形状规则)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物质进出的必经之路。

★叶绿体: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形态比线粒体大些,不是所有植物都有叶绿体,只有叶肉细胞和幼茎中才有,果肉细胞中没有。)

线粒体:细胞进行呼吸的场所,可使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需要的能量多,线粒体数量较多。)

细胞核:细胞的控制中心,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

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和以外的物质。

7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废物排到细胞外。

8.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无机物:分子比较小,不含碳如:水、无机盐、氧气等

有机物:分子比较大,含碳如: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

用实验区分有机物与无机物:用铁丝串一粒种子放到火上加热,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烬是无机盐,烧掉的物质就是有机物。

9.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光合作用)和线粒体(呼吸作用,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与氧气结合,经过复杂的过程,释放出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有机物里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10.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为双链的双螺旋结构;
基因是DNA上带有遗传物质的片断,DNA和蛋白质组成了染色体。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水稻体内有12对。

11、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的。除癌细胞外,细胞都不能无限制生长,长到一定的"体积就要进行分裂,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12、分裂的过程:

○1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

○2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3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13、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分裂结束,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也相同;
遗传物质也是一样的。

1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四大组织、八大系统

上皮组织:保护、分泌。如:唾液腺、小肠腺上皮、消化道上皮

受精卵组织肌肉组织:收缩、舒张。如:平滑肌、心肌、肱二头肌

神经组织:产生和传导兴奋。如:脊髓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2篇

第一节 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 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1、 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2、 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3、 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 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二、 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三、 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 P109 

第二节 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一、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二、 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
木质部(有导管) 

三、 水分的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第三节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 叶片的结构 

上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气孔 

二、 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
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三、 蒸腾作用的意义: 

1、 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2、 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3、 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4、 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3篇

生物与环境

1、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

2、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和温度等。

3、生活在环境中的生物对环境也是有影响的。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5、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中学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是光学显微镜。显微镜的结构包括:目镜、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遮光器、反光镜、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镜臂、镜柱等等。

6、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研究生命科学常用方法,也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是: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7、(1)显微镜使用方法。

(2)现有一台显微镜,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x,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5x,、显微镜视野内出现了一个污点, 你有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是在目镜上还是在装片上,还是在物镜上。

答:移动装片,污点也移动,说明污点是在装片上。移动装片,污点不动,说明污点是在目镜或物镜上。换一个物镜镜头,污点没了,说明污点是在物镜上;换一个物镜镜头,污点还在,说明污点是在目镜上。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4篇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步骤:暗处理、遮光处理、酒精脱色、漂洗叶片 、滴加碘液、清洗叶片、观察叶片颜色。

实验注意事项:

①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原因是使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②实验中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原因:为了做对照实验。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得到如下结论:

①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② 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③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能量转换器”。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天竺葵的光合作用实验(P117)

①天竺葵放黑暗处一昼夜:将叶片内原有淀粉转运消耗掉

②叶片的一部分用黑纸片从上下两

面遮住:对照实验

③为什么要用酒精隔水加热:酒精只能隔水加热,否则将发生危险!

④为什么要漂洗叶片:洗去多余的酒精才不会干扰试验效果

⑤绿叶在光下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2、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3、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意义:①满足植物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②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5篇

一、天竺葵的实验

1、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2、对照实验:用黑纸将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

4、脱色: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目的: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5、染色: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6、现象; 遮光部分不变蓝,未遮光部分变蓝。

7、结论: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二、光合作用

1、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推荐访问:知识点 生物 七年级上册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合集5篇) 生物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