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归纳第1篇燃烧及其利用一、燃烧和灭火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1)消除可燃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归纳9篇,供大家参考。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归纳 第1篇
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 、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
(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 (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 (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 吸热反应:如一般条件为“高温”的反应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
② 如何安全地运输、贮存氢气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归纳 第2篇
常见的酸和碱
石蕊和酚酞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溶液变红色,遇碱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溶液不变色,遇碱溶液变红色。
一、常见的酸
1、盐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瓶口有白雾。用于金属除锈,人的胃液里有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2、硫酸是无色、油状液体,不挥发。浓硫酸有吸水性,常做干燥剂(不能干燥氨气),用于金属除锈。
3、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夺取纸张、木材、皮肤、衣服里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炭。
4、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否则会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5、浓硫酸沾到皮肤或衣服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6、酸的化学性质
由于酸溶液中都有H+,所以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酸能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酸和另一种盐。
铁锈与盐酸反应: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铁锈与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Fe2(SO4)3+ 3H2O
铁锈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现象: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二、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
(1)、氢氧化钠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2)、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放出大量热。有吸水性,在空气中易潮解,常做干燥剂(不能干燥CO2、SO2、HCl)。氢氧化钠可除油污,如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
(3)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而发生潮解(物理变化),还能和CO2反应而发生变质(化学变化),所以必须密封保存。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4)工业上制氢氧化钠:Na2CO3+Ca(OH)2== CaCO3↓+2NaOH
2、氢氧化钙
(1)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是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氢氧化钙可做建筑材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俗称石灰水,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2)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制熟石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aO + H2O == Ca(OH)2 生石灰可做干燥剂。
3、碱的化学性质
由于碱溶液中都有OH-,所以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溶液能与指示剂反应,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碱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和酸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归纳 第3篇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一、中和反应
1、由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盐。
2、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 NaOH + HCl == NaCl + H2O
氢氧化钠与硫酸的中和反应 2NaOH + H2SO4== Na2SO4+2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以中和酸性;硫酸厂的污水中有硫酸,可以用熟石灰中和;胃酸过多,可服用含有碱性物质的药物;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分泌蚁酸),可涂上含有碱性物质(如)的药水。
三、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用酸碱指示剂。
2、表示溶液的酸碱度,用pH,pH的范围在0~14之间。酸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
3、测定pH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4、测定pH的方法: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溶液的pH。
5、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因溶解有二氧化碳,正常雨水的pH约为,酸雨的pH< 。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归纳 第4篇
一、溶解度
1、概念:在一定的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注意点:①指明温度:一定的温度;
②溶剂量:100克;
③状态:饱和;
④单位:克。
3、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叫溶解度曲线。
4、该曲线可表示如下信息:
①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④太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KNO3、NH4Cl、NH4NO3等;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NaCl。
5、气体的溶解度:指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
1、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之比。
即:
(变式:溶质质量=溶液质量×质量分数)
2、有关计算:
①已知溶质及溶剂的质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要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计算所需溶液和溶剂的量;
③稀释溶液的计算(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m(浓液)×m(浓)% = m(稀液)×m(稀)%
④把质量分数运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
⑶计算: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⑷称量:用天平称量所需溶质倒入烧杯中;
⑸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烧杯,用玻璃棒搅拌;
⑹溶解:把配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归纳 第5篇
常见的酸和碱
1、酸:由H+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H2SO4 、HCl 、HNO3、 H2CO3 等。
2、碱:由OH—和金属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如:KOH 、 NaOH 、 Ca(OH)2、 Al(OH)3等。
3、酸碱指示剂: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能使酸碱溶液显不同的颜色,叫做酸碱指示剂。可用于检验酸碱溶液。①石蕊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
②酚酞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色。
一、常见的酸
1、盐酸(HCl):①物性: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易挥发的液体(打开瓶盖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质量减轻、质量分数减小);
②用途:除锈、制药、胃酸帮助消化等。
2、硫酸(H2SO4):
①物性:无色无味、粘稠油状液体,不易挥发,具有吸水性(打开瓶盖,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质量增加、浓度减小)。
②用途:作干燥剂;
制化肥、农药等;
金属除锈
③腐蚀性(脱水性):夺取物质中的水分,生成黑色的碳。
④稀释: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二、酸的通性(酸的化学性质)
1、能使酸碱指示剂显不同的颜色。(石蕊遇酸变红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和活泼金属(H前金属)反应,生成盐和H2。
①Fe +2 HCl == FeCl2 + H2 ↑
② Mg +2HCl ==MgCl2 + H2 ↑
③ 2Al +3H2SO4==Al2(SO4)3 +3H2↑
3、和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Fe2O3 +6HCl ==2FeCl3 +3H2O
②Al 2O3+6HCl ==2AlCl3 +3H2O
③CuO+H2SO4==CuSO4 +H2O
三、常见的碱
1、氢氧化钠(NaOH)
①物性:白色块状固体、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增加)。有强烈的腐蚀性(化学性质)。
②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③用途:干燥剂、造纸、纺织、印染、清洁剂。
2、氢氧化钙:Ca(OH)2
①物性:白色粉沫固体、微溶于水。有较强腐蚀性(化学性质)。
②俗名:熟石灰、消石灰、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
③制取:CaO + H2O= Ca(OH)2
四、碱的通性(碱的化学性质)
1、能使指示剂显色。石蕊遇碱变蓝色,酚酞遇碱变红色。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①2NaOH+CO2=Na2CO3+H2O
(NaOH必须密封保存,否则将变质生成Na2CO
3、质量增加)
②2NaOH+SO3=Na2SO4+H2O
③Ca(OH)2+CO2=CaCO3↓+H2O(检验CO2的方法)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归纳 第6篇
生活中常见的盐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工业用盐如亚硝酸钠(NaNO2)有毒;碳酸钠(Na2CO3,俗称纯碱、苏打);碳酸氢钠(NaHCO3,又叫小苏打);大理石或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
一、氯化钠:
1、用途:是重要的调味品;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用氯化钠配制的;公路上的积雪可以用氯化钠来消融。
2、粗盐提纯的步骤:(1)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2)过滤:玻璃棒引流;(3)蒸发: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1、用途:碳酸钠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碳酸钙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还用作补钙剂。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能治疗胃酸过多。
2、CO32-或HCO3-的检验方法:加盐酸,产生气泡;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物质中有CO32-或HCO3-。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 CO2↑
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 NaHCO3 +HCl==NaCl +H2O +CO2↑
三、复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盐和盐反应、盐和碱反应还要求反应物都可溶。
四、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归纳 第7篇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镁在空气中燃烧铁在氧气中燃烧:
铜在空气中受热:铝在空气中燃烧: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一氧化碳燃烧:甲烷燃烧
酒精燃烧:加热高锰酸钾:(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过氧化氢分解: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生石灰溶于水: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镁燃烧:10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氢气还原氧化铜镁还原氧化铜
碳充分燃烧:木炭还原氧化铜:
焦炭还原氧化铁: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二氧化碳可溶于水:
高温煅烧石灰石(工业制二氧化碳):
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鉴别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灭火器的原理):
锌和稀盐酸铁和稀盐酸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归纳 第8篇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①均一:各部分性质、浓度、密度、色泽等相同。
②稳定:当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时,溶液不分层、不沉淀。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溶剂: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常见的溶剂:水、酒精、汽油;
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一般把水作为溶剂;
)
2、能区分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如:碘酒、糖水、生理盐水、高锰酸钾的水溶液、石灰水);
3、知道溶液、溶质、溶剂之间的质量关系(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及质量比。
4、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不属于溶液)
生活中常见的乳化现象:如:肥皂漂洗衣服、洗洁精洗碗筷、牛奶、农药等。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在一定的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反之为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换:
①增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降低温度;
①增加溶剂;
②升高温度;
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现象,叫做结晶。(结晶和溶解都属于物理变化)。(结晶方法: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
三、物质溶解与温度的"关系
⑴酸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温度上升;
如:硫酸、氢氧化钠等。
⑵绝大多数的盐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
如:硝酸钾、氯化铵等。
⑶蔗糖、食盐溶于水温度不变。
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归纳 第9篇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一定不变 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 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一写、二配、三标、四等 )
3、含义:以2H2+O2点燃2H2O为例
①宏观意义:
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②微观意义:
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原子)个数比 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
(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
③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包括
①哪些物质参加反应(反应物);②通过什么条件反应:③反应生成了哪些物质(生成物);④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⑤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等等。
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