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综合利用措施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方案

时间:2022-05-27 10:1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秸秆综合利用措施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秸秆综合利用措施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方案

为加快推动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切实做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为我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服务,最大程度发挥秸秆综合利用效益,特制定本技术方案。

一、秸秆收储体系建设

(一)总体要求

依据不同区域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进展特点、市场需求、交通状况等,依据合理半径规划建设规范的标准化收储中心,加快构建乡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固定收储点的“1+X”的秸秆收储体系网络。村级秸秆收储点主要用于附近农田的秸秆集中收集堆放和临时储存。标准化收储中心收储容量原则上不少于1000吨,具有秸秆收储必要的设备设施,可实现周边秸秆打捆、收储、转运等作业。

(二)建设标准

1.科学选址:标准化收储中心选址应做到周边秸秆资源丰富,交通和水源便利;距高压线50米以外;收储容量在10000吨以上的大型收储中心,距生活区100米以外,收储容量在10000吨以下的中小型收储中心,距生活区50米以外,确保存储平安。

2.场地建设:依据用地地势地形合理布置,场区平坦、不积水;场地四周建有围栏或围墙;秸秆堆料场地面要进行防渗、防潮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地面进行硬化;秸秆堆料场要保证通风散热,要有防雨防潮设施;堆料棚建设建议接受钢架结构,设计和施工要符合相

关技术规范,保证平安性和有用性。

3.配套设备:依据实际需要,配备地磅及秸秆检测、打捆、加压、装卸、运输等设备。

4.平安设施:场区内设施防火警示标识;依据相关标准建设消防、防雷等平安设施;消防设施及器材应齐全,建有消防井或消防池,或借助周边河流保障消防用水;配备监控系统,监控范围全覆盖;电气设备安装及秸秆堆放留意防火平安。

(三)技术支撑单位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机站。

联系人:

二、秸秆饲料化利用

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处理方法,将秸秆转化为饲料,以改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的综合利用方式。秸秆饲料化可有效解决季节间、地区间食草动物饲草供应不均衡问题,把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商品化经营,做到节粮增畜,促进农夫就业,增加农夫收入,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工艺路线

秸秆是一种格外规饲料资源,其共同特点是质地粗硬、适口性差、消化率低、养分价值不高,经合理加工后,可以改善秸秆性能,提高养分价值,增加食草动物的采食量和消化率,实现秸秆资源的饲料化。

秸秆饲料的加工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物理加工(切断、粉碎、揉丝、浸泡、蒸煮、辐照、膨化、热喷、颗粒化等)。二是化学

加工(碱化、酸化、碱加酸化、氨化、盐化等)。三是生物加工(黄贮、发酵、酶解等)。

秸秆饲料要实现商品化,一方面需要对秸秆饲料实行打捆、压块、制粒等方法再次处理和包装,使秸秆饲料体积缩小,具有肯定形状和规格,便于装卸运输和长时间平安贮存。另一方面要主动鼓舞社会资本组建秸秆饲料加工销售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加工销售秸秆饲料,为秸秆饲料的商品化经营制造有利条件。

(二)技术要点

1.秸秆打捆干贮技术

秸秆打捆干贮技术,是将收获后的玉米秸、豆秸等农作物秸秆经秸秆揉搓机处理,破坏秸秆的粗硬外皮和硬质茎结,使之成为无硬节、较松软的丝状散碎饲草料,经自然晾晒水分达60-65%贮存的要求后,再用打捆机压制成(30×30×60~80)cm的秸秆饲料捆,或用饲草液压打包机打包压缩成(60×40×20cm)左右的大截面秸秆饲料块。秸秆饲料捆(块)的包装方式简洁,费用低,可用打包机沿着长度和宽度方向打两条12mm宽的PVC带,或用简易的尼龙网袋套装,比自然堆放的草料缩小储运体积5-7倍。

2.秸秆袋装微贮技术

秸秆袋装微贮技术,是将农作物秸秆经秸秆挤丝揉搓机一次性压扁、纵切、揉搓成丝状饲草,再在草丝中喷洒发酵剂和有益微生物及1%食盐溶液搅拌,然后进行压缩、打捆,装袋密封,经厌氧发酵,形成一种新型优质饲草技术。经袋装微贮接受各自独立密封包装,杜绝

了霉变和外界污染,保存时间长达二年。

3.秸秆压块饲料生产技术

秸秆压块饲料可以提高秸秆的养分价值、采食量和消化率,便于贮存运输和机械化喂饲,便利进入商品流通。

秸秆压块饲料工艺流程是先将农作物秸秆风干或烘干至含水率15%左右,用粉碎机将秸秆揉切成3-5厘米的段,加入膨润土和水(目的是提高成块性),或依据配方要求加入精饲料和添加剂与碎秸秆,充分混合后经并压块机压块制成(32mm×32mm×30~80)mm的块状秸秆饲料。

4.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技术

秸秆颗粒化技术,是将秸秆揉搓、粉碎成粉后,利用制粒设备,将秸秆压成颗粒状饲料的技术。整个工艺包括粗粉碎、细粉碎、混合、制粒、打包及辅助系统等。在秸秆颗粒料加工过程中,经常加入精料和其他养分成分,协作成全价饲料,既改善了制粒性能,又可使养分互补,充分发挥饲料的养分价值。通常在制粒时喷洒热水或通入蒸汽以潮湿草粉,通入量一般控制在加料量的3-6%,使草粉达到14-16%的相宜压粒含水率,应将草粉粉碎得细些,也可在草粉原料中加入5%左右的油脂或糖蜜,颗粒直径一般在10-30mm之间,可依据饲养对象而定,畜禽越小,要求的颗粒也相应较小。颗粒密度以 1.2-1.3g/cm3为宜,颗粒积累容重在550-600kg/m3之间。

秸秆颗粒料具有适口性好、家畜采食量大、采食时间短、铺张少等优点。但其设备成本与运行费用较高,须由专业化公司进行。

(三)技术支撑单位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畜牧站。

联系人:

三、秸秆能源化(燃料化)利用

指通过物理、热化学、生物化学等方法,将秸秆转化为燃料的综合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固体成型燃料、热解气化、炭气油多联产、直燃发电、沼气和纤维素乙醇等方式。秸秆能源化利用是进展可再生能源、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方式。新建秸秆能源化利用设施年利用秸秆量应达到500吨以上。

(一)技术要点

1.秸秆沼气工程

(1)选址规范

要依据秸秆原料来源、沼气利用方式科学选址。沼气工程建设地点周边要有足够、稳定的农作物秸秆原料来源,满足工程对秸秆的需求量。假如沼气工程所产沼气用于向农户集中供气,建设地点要靠近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假如用于发电并网,要征询电力部门意见后选择相宜建设地点。

(2)工艺路线

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在严格的厌氧环境和肯定的温度、水分、酸碱度等条件下,经过沼气厌氧菌的厌氧发酵产生可燃的沼气,其中甲烷含量在50-70%。沼气经净化贮存,通过管网输送到用户用于生产生活用能或发电等,沼液可回流重复使用,沼渣和多余沼液可

作为有机肥回田利用。

(3)建后管护

要依据《秸秆沼气工程运行管理规范》(NY/T2372),仔细开展建后管理维护工作。要明确沼气工程平安生产各方责任,保证沼气工程平安、有效运行,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2.秸秆成型燃料生产点

(1)建设标准

建设必需的产品仓库、生产厂房(棚)和堆储料场等,配备秸秆粉碎机,秸秆捡拾打捆机,秸秆成型机械等设备,其中秸秆成型机械必需符合《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成型设备技术条件》(NY/T1882-2021),通过省级以上质检部门检测合格,且已批量生产。每处秸秆成型燃料生产点年产能须达到1000吨以上。

(2)产品要求

农作物秸秆经粉碎后在肯定温度下通过施加压力使其成型为棒状、块状或颗粒状燃料。秸秆成型燃料应有单独的储存场地,并与燃烧设备保存足够的平安距离。不应露天存放,留意防水、通风、防火。

(3)清洁化要求

自2021年9月起,我省秸秆成型燃料生产点建设或改造都需达到《秸秆成型燃料清洁生产技术规程》、《秸秆成型燃料清洁利用基本要求》两项地方标准中关于粉尘、噪声、能耗等指标要求。项目完成后需托付具备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验收,并出具检测报告。

3.秸秆炭化

(1)工艺流程

秸秆经粉碎后通过输送设备送入炭化炉,在无氧或缺氧与肯定温度条件下,秸秆原料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发生热化学反应,转化为生物质燃气及秸秆炭。生物质燃气输送至锅炉、窑炉燃烧进行热利用,秸秆炭经冷却后排出。

(2)炭化设备选择

炭化炉炉型可选用上吸式固定床、下吸式固定床和流化床等型式,炉型和容量应依据秸秆原料的来源、品种、供应规模、各种炭产品的市场需求及投资等,结合不同炉型的工艺流程,经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

(二)技术支撑单位

县农业管理服务中心农村能源服务中心。

联系人:

四、秸秆基料化利用

指以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原料预备、辅料添加、堆腐、灭菌或调配等方式,生产食用菌栽培基料、育苗基质、栽培基质的综合利用方式。我省食用菌栽培原料资源丰富,利用作物秸秆为原料可种植大球盖菇、双孢蘑菇、鸡腿菇、草菇、平菇、香菇等多种食用菌。

(一)技术要点

以近年我县种植较多的平菇、香菇为例,将秸秆种植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1.平菇生产技术

(1)栽培料配制

主要配方为玉米芯、稻(麦)秸杆85%、麸子10%、豆粉2%、白灰3%,玉米芯79%、麸子18%、石灰2%、石膏1%。对原料进行粉碎处理,将玉米芯粉碎成花生粒大小,稻(麦)秸杆段3cm左右;然后按配方比例称取备好的原料,搅拌匀称。栽培料含水量调至60%-65%。

(2)装袋灭菌

栽培料调配好后进行装袋,并在当日尽快灭菌。料袋灭菌后置于无菌室或接种箱,冷却至常温后即可进行接种。

(3)接种

接种工作在灭菌后的接种室或接种箱内进行。接种前,接种工具及原种瓶(袋)需进行表面消毒,可选用3%来苏儿或0.2%新洁尔灭溶液进行擦洗;接种室则需要用气雾消毒剂3~4g/m3进行熏蒸杀菌,并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杀菌;接种人员进人接种室预备进行接种时,应保持工作服洁净洁净,并用75%酒精消毒双手。接种时,于无菌条件下将适龄菌种接人料袋(一般两头接种),然后扎紧袋口,接种量为3%~5%。

(4)菌丝培育

接种后,将菌袋单排堆叠排放于培育室内,温度高时散堆存放、温度低时堆放6-8层,留意通风避光。控制培育环境的温度20~24℃、空气相对湿度65%-70%。一般培育期20-35d。

(5)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菌袋后进行出菇管理,将菌袋单行摆放5~10层,垛行间留60cm过道。培育初期,保持温度低于20℃,并保持较大温差;原基

形成后,温度控制在20-25℃之间;子实体形成初期,以少量多次的空间喷雾加湿为主、维持空气湿度在90%左右;菌盖长到1~2cm后,远距离直接向菇体喷水。原基形成初期,小通风;随菇体长大,加大通风量,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min。同时,出菇期间还应赐予适当的散射光。

(5)采收

当平菇子实体菌盖平展、边缘尚未完全展开时,进行采收。采收前3~4h喷水1次,使菌盖保持新颖、洁净。

(7)转潮管理

先用镊子、小刀等去净菇柄菇根,剔除残菇、死菇和烂菇;然后培育室内停水1-2d,控制温度20~24℃、相对湿度在80%左右;对于失水较多的菌袋进行补水,并视状况补充养分水,10-12d后出现第2潮菇蕾。般可采收3~4潮菇。

2.香菇生产技术

(1)培育料配制

配方一:稻麦秸屑43%+麸皮15%+木屑10%+砻糠30%+糠1%+石膏2%;

配方二:稻麦秸屑59%+稻(麦)秸杆(3cm长)段23%+麸皮15.4%+石膏2%+糖1%;

配方三:稻(麦)秸屑53%+砻糠20%+麸皮15%+木屑10%+糖1%+石膏2%;

配方四:麦稻秸屑(各半)53%+砻糠20%+麸皮15%+木屑10%+

糖1%+石膏2%。每袋收鲜菇136.67克(头二批)。

(2)装袋灭菌

选用长50-55cm、宽15-24cm厚0.004-0.006cm的低压聚乙烯筒袋或聚丙烯筒袋进行拌料装袋,立式装人方形灭菌筐或专用灭菌层架推车中。用高压蒸汽灭菌柜灭菌,在121℃0.11MPa条件下保持2h;或用常压简易蒸锅100℃条件下灭菌12h。当料温降到60℃以下时出锅。

(3)接种

料温降至28℃以下时预备接种。接种前对环境、菌袋、器具、接种人员进行消毒。接受两头接种或五穴接种法,接种量为3%-5%,接种后用方形胶粘纸封好孔口。

(4)菌丝培育

当气温高于22℃时,将菌袋码成“井”字形,每层3袋,共码8层菌袋,袋与袋之间留空隙;当气温低于20℃时,将菌袋横积重叠堆码。培育温度控制在20-24℃,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5%-70%,在黑暗条件下养菌。前期每天通风1次,中期每天通风2次,后期每天通风2-3次,每次通风20-30min。菌丝生长至4-5cm长时,在接种孔旁菌丝生长部位于袋上打1个孔,菌丝长满袋后,对菌袋进行微刺孔。

(5)脱袋转色

在培育室发菌40-45d,当菌丝走透以后,渐渐增强透光性,时间15-20d,当隆起的菌蕾占全袋面积的50%左右时进行脱袋。脱袋后,整齐倾斜式站立排放于预先铺有薄膜的床面上,菌棒间距3cm左右。一边脱袋,一边用薄膜盖紧,脱袋后3-5d不掀动薄膜。当表面菌丝开

头浓白、有一层刚布满培育料的菌膜时,增加掀开薄膜的次数,促进转色。转色阶段,温度控制在20℃左右,空气湿度控制在85%-90%。

(6)出菇管理

一是诱导出菇管理。控制门窗的开闭时间和次数,加大昼夜温差或人工加温产生变温,保持棚室内昼夜温差10℃以上,白日20℃左右,夜晚6-10℃,连续3-5d,刺激菇蕾发生。二是子实体发生后的管理。高温型品种昼夜温差控制在18-25℃,中温型品种昼夜温差控制在10-22℃,低温型品种昼夜温差控制在5~18℃。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晴天、温度高、干燥、菇体大时每天喷水2-3次,同时通风换气;阴雨天菇体小时,少喷水或不喷水。每采收完茬后,停止喷水,并加大通风量,使菌体疗养7-8d;之后用专用注水器对失水干燥变轻的菌棒进行补水诱导出菇,注水后1~2d内加大通风量,同时进行温差刺激。采收6-7茬菇后、菌棒内出现较多的空隙时,实行浸泡的方法补水。气温偏高时,早晚通风换气1次,每次30min左右;气温偏低时,在晴天中午通风,每次20min左右。

(7)采收

在子实体长到七八成熟菌盖尚未完全展开、边缘稍内卷、菌褶已全部伸直时进行采收,采大留小。

(8)常见杂菌和害虫防治

一是杂菌防治。接种室、发菌室要洁净、干燥,使用前房间要消毒,并保证培育室四周环境卫生;保证培育基灭菌彻底,接种时消毒接种用具;发觉霉菌感染后,准时清除出室。二是虫害防治。确保菇房

卫生;菇房门、窗安装60目纱门、纱窗;发觉害虫,用杀虫剂喷杀。

(二)技术支撑单位

县农业产业进展中心蔬菜科。

联系人:

五、秸秆肥料化利用

指通过控制条件,接受技术手段,将秸秆腐烂和分解,最终转化为肥料的综合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埋还田、秸秆混埋还田、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以及生产商品肥等方式。

(一)秸秆堆肥

秸秆堆肥主要是就近处理堆放在田头、路边、沟坎等处的秸秆。通过高温堆肥后,具有养分全、肥效好、无害化等优点。秸秆堆肥不需要特殊设备、技术简洁成熟、方式简便易行,可以因地就近推广应用。

1.技术要点

(1)选择场地。选择距水源较近,运输便利的地方。堆肥体积大小视场地和材料多少而定。假如选择平地,要在四周垒出30厘米高的土埂,以防跑水。

(2)处理秸秆。一般分3层积累,一、二层各厚60厘米,第三层厚40厘米。层与层之间和第三层上匀称地撒上秸秆腐熟剂和尿素的混合物,秸秆腐熟剂和尿素的混合物的用量比自下而上为4:4:2。堆宽一般要求为1.6~2米,堆高1.0~1.6米,长度以材料多少和场地大小而定,堆好后用泥(或薄膜)封严。20~25天即可腐烂使用,

而且质量好,有效养分含量高。

(3)用料及配比。按1吨秸秆配2公斤秸秆腐熟剂、再配施5公斤尿素(或200~300公斤腐熟的人粪尿),以满足微生物发酵所需的氮素,合理调整碳氮比。

(4)调整水分。堆制前将秸秆用水浸透,干秸秆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1.8,使秸秆的含水量达到60%~70%,一般以手握材料有液滴出为宜,这是堆肥成败的关键。

(5)泥巴封堆。用泥封堆3厘米左右,堆体渐渐下陷,当堆内温度渐渐下降时,进行翻堆,把边缘腐熟不好的材料与内部的材料混合匀称,重新堆起,保持含水量,然后重新用泥封好,待达到半腐熟时压紧密封待用。

2.技术支撑单位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肥站。

联系人:

(二)秸秆机械化还田

1.总体要求

秸秆机械化还田是将收获后的主要农作物秸秆全部粉碎并匀称抛撒在地表,再依据下茬作物种植的要求应用秸秆还田机械进行埋茬,然后进行播种;或应用免耕播种机在未耕地上直接进行贴茬播种,秸秆覆盖地表。秸秆还田后通过增施肯定量氮肥促使秸秆腐解,避开秸秆腐解与作物争氮。实施旱田翻压秸秆还田的要配套实施适度镇压措施,实施水田秸秆还田的要在水稻栽插前使田水自然落干,以利于有

害气体排放。各地应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的技术方案。

2.工艺路线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工艺及装备不仅与农作物种类有关,而且与种植制度有着密切关系。我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按种植制度可分为麦玉(豆)两熟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麦稻两熟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稻油两熟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3种类型。

3.技术要点

麦玉(豆)两熟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1)小麦秸秆机械化切碎覆盖还田

①使用稻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留茬高度不高于15厘米,但下茬为贴茬免耕播种玉米的,可适当提高割茬。

②使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的秸秆切碎装置或与联合收割机配套的秸秆粉碎机在收获小麦的同时粉碎秸秆,或在小麦机收后使用轮式拖拉机配套秸秆粉碎机粉碎秸秆,小麦秸秆粉(切)碎长度不大于10厘米,同时铺撒匀称。

(2)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

①玉米成熟后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并粉碎玉米秸秆。接受人工摘穗的,在摘穗后趁秸秆青绿(最相宜含水量30%以上)时,准时使用拖拉机配套的秸秆粉碎机切碎秸秆。切碎后秸秆长度不大于10厘米;留茬不高于8厘米,防止漏切。

②秸秆切碎后进行补施氮肥,依据每100公斤秸秆基肥增施1公

斤尿素的比例增施氮肥,将增施的氮肥与基肥一起匀称抛撒于秸秆粉碎后的田间。

③灭茬后使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铧式犁深耕翻埋秸秆,耕深不小于18厘米,也可使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旋耕,使秸秆与土层混合,耕后耙透、镇实、整平。通过耕翻、压盖,消退因秸秆造成的土壤架空,为播种制造条件。

④铧式犁深耕翻埋秸秆并耙透、镇实、整平后,用带圆盘开沟器的小麦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小于5厘米;旋耕埋茬后也可使用旋耕施肥播种机播种,播种后要镇压紧实。

⑤种籽破裂率不大于0.5%。田间无漏播、地头无重播,断条率不大于5%。

(3)大豆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

在大豆联合收获作业时,同时完成秸秆切碎、匀称抛撒,用旋耕施肥播种复式作业机械播种小麦。

麦稻两熟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1)小麦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

①使用带秸秆切碎功能的联合收割机,在收获小麦的同时将秸秆切碎,并匀称抛撒在田面。割茬高度以不影响耕整地质量为宜,一般低于15厘米,秸秆切碎后的长度不大于10厘米。

②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增施氮肥、削减磷钾肥用量。以每100公斤秸秆基肥增施尿素1公斤,并提倡有机肥、无机肥结合,在机具作业前,匀称撒施在秸秆残体上,并依据适用基追肥比及增氮量

施用基肥。

③实施水耕水整的,应先上水泡田24小时以上(软化土壤和秸秆,以利作业),上水深度以3-5厘米为宜;实施旱耕水整的,在秸秆旋埋作业完成后马上上水浸泡秸秆,并实施平整作业。

④耕深控制不小于15厘米,连续2年以上旋耕地块要适当加深。

⑤机具在作业时,应依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开或削减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一般作业两遍,第一遍宜慢,第二遍速度可稍快。两遍作业应纵横向交叉进行。

⑥水稻移栽前,使田水自然落干以利通气增氧,排解毒素。

⑦作业质量,耕深稳定系数≥85%;碎土系数≥92%;埋草覆盖率≥95%。水整后大田地表应平整,田块凹凸差不超过3厘米。

(2)水稻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

①水稻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的机具要求、农艺要求、作业质量与小麦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技术要点相同。

②对秸秆量大的可实行犁耕翻埋,再进行旋耕整地作业。犁耕深度不小于20厘米。

③水稻秸秆还田后,宜使用适应秸秆还田要求的小麦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后实施镇压,提高土壤紧实度,防止因秸秆还田使土层架空造成失墒。

稻油两熟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

(1)水稻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

水稻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技术规范和实施要点可参考麦稻两熟

制中的水稻秸秆还田。

(2)油菜秸秆机械化切碎还田

①在油菜联合收获作业时,同时完成秸秆切碎、匀称抛撒。

②实施水耕水整的,应先上水泡田24小时以上(软化土壤和秸秆,以利作业);实施旱耕水整的,在秸秆旋埋作业完成后马上上水浸泡秸秆,并实施平整作业。

③耕深控制应不小于15厘米,连续2年以上旋耕地块宜适当加深。

④依据田块的具体形状确定作业路线,应尽量避开或削减重耕、漏耕及小角度转弯次数。

⑤土壤适当沉实,水稻移栽前保持薄层水,以利于机插。

⑥进行秸秆还田作业前,田块增施基氮肥,每亩增施5公斤尿素或15公斤碳铵,调整碳氮比,促进腐烂。

⑦实施油菜秸秆还田作业后至水稻移栽前,田面保持肯定水层浸泡秸秆4-10天(季节允许可适当延长),使田面水层自然落干或保持1-2厘米水层,利于有害气体释放。

⑧水稻移栽后准时灌浅水护苗活棵,栽后2-7天间歇薄水浇灌,适当晾田,促进扎根立苗。

免(少)耕播种技术:

免耕播种就是在收获后未经任何耕作的地块上一次完成破茬开沟、施肥、播种、覆土和镇压作业。少耕播种就是指在未耕地上进行必要的地表作业,如:耙地、浅松、浅旋耕等,再进行免耕播种作业。

免少耕播种技术主要有:带状旋耕播种、带状粉碎播种、免耕直播等方式。带状旋耕播种只对播种带进行浅旋耕,制造疏松的种床和保证开沟器顺当通过,搅动土壤不超过行宽的三分之一,相宜大行距作物。带状粉碎播种只粉碎播种带上的秸秆茬并推向两侧,保证开沟器不被秸秆堵塞,顺当完成开沟播种,相对带状旋耕播种土壤扰动小、动力消耗少。免耕直播是在有作物残留物覆盖的未搅动土壤上,直接用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作业,这种播种方式对土壤搅动小,功率消耗少,适合多种土壤和作物,但目前这种方式不适合在作物秸秆覆盖量大、根茬粗大以及土壤质地粘重和土壤过湿环境中应用。

(1)玉米免(少)耕播种作业

①播种量:依据当地农艺要求合理确定亩播种量,确保亩株数。半精密播种单双籽率≥90%。

②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厘米,沙土和干旱地区播种深度应适当增加1-2厘米。

③施肥深度:一般为8-10厘米(种肥分施),即在种子下方4-5厘米。

(2)小麦免(少)耕播种作业

①播种量:依据当地农艺要求合理确定亩播种量。

②播种深度:播种深度一般在2-4厘米,落籽匀称,覆盖严密。

(3)大豆免(少)耕播种作业

①播种量:种植密度遵循播种“早宜稀,晚宜密”和土壤“肥宜

稀,瘦宜密”的原则。

②播种深度:播深4-5厘米,干旱年和播后苗前封闭除草宜深些,涝年宜浅些。覆土全都,播后准时镇压。

(4)留意事项

①满足免耕要求的土质应为沙土或壤土,要有足够的秸秆覆盖量且腐烂较快。

②收获后秸秆覆盖要相对匀称,地表平整,以便机器作业。

③尽量做到精密播种,提高播种质量。依据种子发芽率和特性确定亩播量、播种深度、施肥深度、行距与株距(玉米、大豆)。

④留意播种行内的土壤加工质量,以保证在各种残茬和秸秆覆盖的土地上,为种子入土清理出一条无堵塞的通道。

⑤确保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机器能将种子稳定精确地排放在种沟里,并进行覆土镇压,保证种子被湿土包住,提高种子发芽率。

⑥选择优良品种。对选择的品种要进行精选处理。播前还应对全部种子进行药剂拌种或浸种处理。

⑦选择性能优良的免耕播种机。免耕播种机除有播种机的功能外,还需有清草排堵功能,破茬入土功能,种、肥分施功能和地面仿形等能力。

4.技术支撑单位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机站。

联系人:

六、农作物秸秆监测点

1、目标任务。在农作物种植相对集中连片地点建立农作物秸秆监测点,对本区域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废弃铺张状况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监测,建立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台账,准时摸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为科学有序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供牢靠技术数据。

2.站点管理及具体工作

①开展农作物秸秆废弃监测,做好秸秆综合利用量统计工作。监测点依据区域规划设在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或大户生产区内,由主体或大户负责日常管护,定期开展本区域的农作物秸秆监测工作,摸清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还田状况,按月填报监测点秸秆综合利用状况表并收集整理相关数据。

②实施步骤。夏收、秋收期间,准时组织各监测点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及废弃监测相关工作。按月填报秸秆综合利用量表,在技术上保障和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科学有效开展。年底,整理相关数据,完成台账建设,总结全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监测工作成效。

3.技术支撑单位

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机站。

联系人:

推荐访问:农作物 实施方案 秸秆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方案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