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十二届三中全会网络保障工作方案
定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定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1.09.12?
【字
号】
【施行日期】2021.09.1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司法行政其他规定
正文
定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街道)、市政府各部门:
《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审定,请严格按照责任分工抓好工作落实。
2021年9月12日
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意见》(国办发〔2021〕6号)精神,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实施意见》(冀政办字〔2021〕74号)的安排部署,为全面加强我市政务数据共享工作,结合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九届十一次、十二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新发展理念,建立权威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坚持应用牵引,科学确定公开范围,推动实现政务数据按需共享、有序开放,不断提高数据共享质量和效率。坚持安全可控,构建政务数据共享安全制度体系、运维保障体系和技术防护体系。坚持依法依规,着力提升政务数据共享工作法治化、制度化、标准化水平,保障数据共享规范有序,为建设数字政府、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支撑。
(二)工作目标。2021年底前,全市权威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基本建立,明确市级政务数据共享主管部门,政务数据共享工作的统筹协调力度大幅提升。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枢纽作用更加突出,政务数据共享供需对接机制基本完善,技术支撑能力和安全防护水平全面增强。全市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初步建成,重点领域数据共享应用取得明显成效。
2022年底前,全市范围内协调有力、职责明确、权威高效的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趋于完善,政务数据高质量共享新格局基本形成。全市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共享服务体系全面建成,数据安全管理和防护水平不断加强,有力支撑各部门数据共享应用。
2023年底前,协调推进有力、技术体系完善、安全管理有序、制度规范健全
的政务数据高质量共享新格局全面形成,政务数据共享应用水平不断增强,在辅助领导决策、支撑政府履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强化统筹协调,建立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推进机制
(一)建立市级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成立由市政府领导同志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定州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推进机制(以下简称市协调推进机制)。市协调推进机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政务数据有序共享的决策部署,统筹协调全市政务数据共享工作;审定全市政务数据共享整体规划、推进方案以及重要政策;落实上级政务数据共享相关法规、政府规章、标准规范等;组织编制政务数据共享目录,建立完善供需对接机制;研究部署政务数据共享年度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指导各部门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应用,督促日常工作有序开展。市协调推进机制办公室设在市行政审批局,承担日常工作。
(二)明确政务数据共享工作主管部门。市行政审批局是市级政务数据共享工作的主管部门,统筹推进、协调指导政务数据共享工作,划转或抽调与政务数据共享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力量。市直各部门指定专门科室负责政务数据共享工作,负责推进本部门、本行业政务数据共享目录编制、数据归集、供需对接以及共享应用。
三、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政务数据共享支撑体系
(一)整合建立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平台。依托我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我市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平台,上联省级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服务体系,横向连接市直各部门,形成省市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服务体系,为各部门、乡镇(街道)提供政务数据共享服务。除涉及国家安全等特殊业务必需外,原则上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开展政务数据共享工作。
(二)加强电子政务网络整合。提升电子政务内、外网覆盖度和承载能力,按
需向乡镇(街道)、村街社区延伸,打造覆盖市乡村的政务数据共享网络,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有效满足一线数据共享需求和业务运转需要。各部门现有各类业务专网根据所承载业务的网络需求,与电子政务内网或外网深度融合,做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彻底破除网络壁垒。新的业务需求须依托电子政务内、外网开展,原则上不再新建部门专网。
(三)建立市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结合省级深化人口、法人、信用、自然资源、电子证照、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经济治理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强卫生健康、交通出行、民政优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市场监管、生态环境、文化旅游、水利气象、公共资源等行业主题数据库建设进度,依托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我市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作为省在我市的政务大数据中心节点,为我市政务大数据管理应用提供基础资源服务。市直相关部门按照行业职责分工做好基础数据库和行业主体数据库建设。
四、突出应用牵引,提升政务数据共享管理服务水平
(一)规范编制政务数据共享目录。以省级编制的全省政务数据共享目录为指导,组织市有关部门按照“三定”规定明确的职责,依法依规梳理本部门政务数据资源,准确摸清底数,明确每一项数据的数据来源、共享方式、更新频率等,形成完整有效的市级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并及时更新。积极稳妥推动社会数据与政务数据深度融合,明确共享标准,界定共享权责,按需通过协商、采购、合作开发等方式,在确保数据安全前提下,实现与公共服务机构、相关企业和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共享。
(二)建立全流程在线政务数据供需对接机制。依托省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平台建立全流程在线的供需对接机制和进度,不断提升我市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平台的服务智能化、精准化、便捷化水平。所有纳入共享目录的数据,都应在省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平台注册发布,数据发布部门负责确保数据及时更新和接口安全稳定。各部
门使用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平台开展数据供需对接,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发布政务数据共享对接清单。原则上,无法律、法规或有关政策依据,各部门不得拒绝其他单位提出的数据共享申请。
(三)推进政务数据高水平应用。分级分类推进政务数据在辅助行政决策、支撑政府履职、服务企业群众中的应用。加强政务大数据应用,强化关联分析,辅助政策制定,精准分析政策落地成效,提升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加强政务数据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共享,推进部门间业务高效协同,提高政务服务和监管执法效率。积极运用大数据提升服务水平,以数据共享核验代替群众材料提交、来回跑办,不断优化业务流程,持续改善办事创业环境。在确保数据安全前提下,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政务数据开发利用,支持大数据创新创业,促进数据产业快速发展。
五、坚持安全可控,构建政务数据共享安全保障体系
(一)提高数据质量全过程管理能力。依托省级推进情况,结合我市实际,建立我市政务数据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明确目录编制、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共享应用各环节数据质量和职责要求,通过多源比对、关联分析等手段提升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可用性和时效性。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数据共享质量管理机制,实现单节点数据“自营自管”,多节点数据同步更新、分布式记账,确保各节点数据确权清晰、安全免责使用,提升数据质量和应用管理能力。
(二)构建完善的政务数据安全防护体系。严格落实省协调推进机制研究制定的我省政务数据共享安全保障相关政策,加强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健全安全防控体系,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提供、谁负责,谁流转、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数据提供方对数据采集、归集、整合、提供等环节的安全责任,强化数据使用方对共享数据授权管理以及对涉密、重要敏感数据的使用监管,明确数据共享工作主管机构的职责,增强对数据共享交换涉及系统的安全管理
防护,加强安全传输、访问控制、授权管理和全流程审计,保障数据共享交换的网络和信息安全。强化对参与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营企业的监管,避免政务数据被违规截留或商业化利用。
六、夯实基础保障,加快政务数据共享工作落地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负责推进全市政务数据共享工作,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推进机制总协调人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担任,协调人由市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市行政审批局局长担任,各相关部门为小组成员单位,协调机制办公室设在市行政审批局,抽调各相关部门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办公,研究全市具体落实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保障资金来源。市财政局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政务数据共享工作,确保将相关项目建设资金纳入基本建设投资,相关工作经费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部门新建或已建业务系统,如不符合政务数据共享要求,不予审批建设项目,不予安排系统运维费用。对政务数据共享相关经费实施全过程绩效管理,定期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政策、改进管理和安排预算的重要依据。
(三)抓好督促落实。将政务数据共享工作纳入各单位年度绩效考核。按照省级制定出台政务数据共享监督评估的具体办法,每年组织开展政务数据共享工作推进及实施成效的评估评价,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扬。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推进机制小组办公室要联合市纪委监委、督查室等单位加强对市有关部门政务数据共享工作情况的书面和实地督导考核,对落实缓慢、推进不力的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附件:1.定州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推进机制
2.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
据有序共享的重点任务责任分工
附件1定州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推进机制
一、建立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推进机制
总协调人:马立成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协调人:张彬市政府办公室二级主任科员
吕义欣市行政审批局局长
成员:李宗凯市委网信办二级主任科员
刘芳市委宣传部四级主任科员
曹二辉市委统战部二级主任科员
宋光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四级主任科员
姜焕芳市机关事务保障中心副主任
杨宏强市发展和改革局四级主任科员
霍兴林市教育局二级主任科员
刘英立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宋金良市公安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
王大伟市民政局二级主任科员
何立平市司法局二级主任科员
孙茜市财政局财政局四级主任科员
米永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赵峰市税务局党委委员
张光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四级主任科员
王昌谦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王金川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于宏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
杨永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主任科员
王荣昕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康会军市商务局副局长
赵祥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二级主任科员
王炳辉市卫生健康局党组副书记
卢永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
齐越彬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高秋红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安会匣市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张建成市气象局副局长
武龙光市医疗保障局副书记、副局长
李琳市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
张跃辉市供销合作社理事会副主任
禄磊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副主任
XXX市消防救援大队参谋
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推进机制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协调推进办)设在市行政审批局,办公室主任由吕义欣同志兼任。
二、主要职责
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推进机制主要职责: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强政务数据开放应用有关精神,统筹协调全市政务数据共享工作;审定全市政务数据共享整体规划、推进方案以及重要政策;研究落实政务数据共享相关法规、规章等政策性文件;组织编制政务数据共享目录,建立完善供需对接机制;研究部署政务数据共享年度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指导各部门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应用,督促日常工作有序开展;组织开展评估考核、技术创新和经验推广。
市协调推进办主要负责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推进机制日常工作。
三、工作机制
(一)工作会议制度。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推进机制适时召开工作会议,听取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汇报,协调政务数据共享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二)工作例会制度。市协调推进办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政务数据共享重点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推进会,研究解决重点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需提请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推进机制审议或协调的有关事项。
(三)工作联络及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市协调推进办与各成员单位责任处室和联络员的工作联系机制,各成员单位及时向市协调推进办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和经验做法。市协调推进办负责编发工作进展情况和推广典型经验。
附件2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
有序共享的重点任务责任分工
序
号
工作任务
牵头单位
责任单位
完成时限
成立由市政府领导同志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定州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推进机制。
市行政审批局
市直相关部门
2021年9月底
指定专门处室负责政务数据共享工作,负责推进本部门、本行业政务数据共享目录编制、数据归集、供需对接以及共享应用。
市直相关部门
2021年9月底
依托我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我市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平台,上联省级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服务体系,横向连接市直各部门,形成省市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服务体系,为各部门、乡镇(街道)、村街、社区提供政务数据共享服务。
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
市直相关部门
各乡镇(街道)
2021年12月底
提升电子政务内、外网覆盖度和承载能力,按需向乡镇(街道)、村街社区延伸,打造覆盖市乡村三级的政务数据共享网络,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有效满足一线数据共享需求和业务运转需要。各部门现有各类业务专网根据所承载业务的网络需求,与电子政务内网或外网深度融合,做到网络通、数据通、业务通,彻底破除网络壁垒。
市委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
市直相关部门
各乡镇(街道)
长期推进
依托市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我市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作为省在我市的政务大数据中心节点,为我市政务大数据管理应用提供基础资源服务。
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
市直相关部门
2021年12月底取得阶段成效;2022年10月底基本建成
组织市有关部门按照“三定”规定明确的职责,依法依规梳理本部门政务数据资源,准确摸清底数,明确每一项数据的数据来源、共享方式、更新频率等,形成完整有效的市级政务数据资源目录并及时更新。
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
市直相关部门
长期推进;2021年12月底取得阶段成效
积极稳妥推动社会数据与政务数据深度融合,明确共享标准,界定共享权责,按需通过协商、采购、合作开发等方式,在确保数据安全前提下,实现与公共服务机构、相关企业和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共享。
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
市直相关部门
长期推进
依托省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平台建立全流程在线的供需对接机制和进度,不断提升我市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平台的服务智能化、精准化、便捷化水平。
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
市直相关部门
长期推进;2021年12月底取得阶段成效
使用政务数据共享应用平台开展数据供需对接,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发布政务数据共享对接清单
市直相关部门
长期推进;2022年6月底取得明显成效
分级分类推进政务数据在辅助行政决策、支撑政府履职、服务企业群众中的应用。
市直相关部门
长期推进;2022年6月底取得明显成效
11在确保数据安全前提下,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政务数据开发利用,支持大数据创新创业,促进数据产业快速发展。
市发展改革局
市网信办
市行政审批局
市科学技术局
各相关部门
长期推进
12依托省级推进情况,结合我市实际,建立我市政务数据质量全生命周期管理体
系,明确目录编制、数据采集、数据存储和共享应用各环节数据质量和职责要求,通过多源比对、关联分析等手段提升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可用性和时效性。
市行政审批局
市直相关部门
长期推进;2022年6月底取得明显成效
13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数据共享质量管理机制,实现单节点数据“自营自管”,多节点数据同步更新、分布式记账,确保各节点数据确权清晰、安全免责使用,提升数据质量和应用管理能力。
市行政审批局
市直相关部门
2022年9月底
14严格落实省协调推进机制研究制定的我省政务数据共享安全保障相关政策,确定政务数据共享各环节安全责任主体和安全管理责任,建立数据安全评估制度、安全责任认定机制和重大安全事件及时处置机制。
市直相关部门
2022年6月底取得阶段成效
15加强安全可靠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健全安全防控体系,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提供、谁负责,谁流转、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数据提供方对数据采集、归集、整合、提供等环节的安全责任,强化数据使用方对共享数据授权管理以及对涉密、重要敏感数据的使用监管,明确数据共享工作主管机构的职责,增强对数据共享交换涉及系统的安全管理防护,加强安全传输、访问控制、授
权管理和全流程审计,保障数据共享交换的网络和信息安全。
市直相关部门
长期推进
16市财政局要安排专项经费支持政务数据共享工作,确保将相关项目建设资金纳入基本建设投资,相关工作经费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
市财政局
长期推进
1按照省级制定出台政务数据共享监督评估的具体办法,省市每年将组织开展政务数据共享工作推进及实施成效的评估评价,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予以表扬。
市行政审批局
市直相关部门
各乡镇(街道)
长期推进
1市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推进机制小组办公室要联合市纪委监委、督查室等单位加强对市有关部门政务数据共享工作情况的书面和实地督导考核,对落实缓慢、推进不力的部门,予以通报批评。
市行政审批局
市纪委监委
督查室
市直相关部门
各乡镇(街道)
长期推进
政策解读:
《关于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数据有序共享的实施方案》解读
篇二:十二届三中全会网络保障工作方案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布日期】2019.06.28?
【文
号】工信厅网安〔2019〕42号
【施行日期】2019.06.28?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电子信息
正文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方案》的通知
工信厅网安〔2019〕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管理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人民邮电报社、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有关互联网企业:
现将《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方案》(工信厅网安﹝2019﹞42号)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执行。
联系人及电话:苗琳************/66069561(传真)
电子邮箱:****************.cn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2019年6月28日
电信和互联网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方案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加快实施,大数据技术创新与应用日趋活跃,产生和集聚了类型丰富多样、应用价值不断提升的海量网络数据,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与此同时,数据过度采集滥用、非法交易及用户数据泄露等数据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做好电信和互联网行业(以下简称行业)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尤为迫切。为积极应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做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网络数据安全保障工作,全面提升行业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网络安全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坚持维护数据安全与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并重,坚持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坚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社会监督作用,立足我部行业网络数据安全监管职责,开展为期一年的行业提升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加快推动构建行业网络数据安全综合保障体系,为建设网络强国、助力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重要支撑。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集中开展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专项治理和监督检查,督促基础电信企业和重点互联网企业强化网络数据安全全流程管理,及时整改消除重大数据泄露、滥用等安全隐患,2019年10月底前完成全部基础电信企业(含专业公司)、50家重点互联网企业以及200款主流App数据安全检查,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动网络数据安全保障工作。
(二)基本建立行业网络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网络数据安全制度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形成行业网络数据保护目录,制定15项以上行业网络数据安全标准规范,贯标试点企业不少于20家;行业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和技术支撑平台基本建成,遴选网络数据安全技术能力创新示范项目不少于30个;基础电信企业和重点互联网企业网络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建立。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完善网络数据安全制度标准
1.强化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设计。梳理对标《网络安全法》《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要求,加快建立网络数据分类分级保护、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安全事件通报处置、数据对外提供使用报告等制度。部署电信和互联网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开展数据安全管理对标工作,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网络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制度。
2.完善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推动出台行业《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快完善行业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制定出台行业重要数据识别指南、网络数据安全防护等重点标准,遴选企业开展贯标试点。指导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成立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专项工作组,加快推动网络数据安全相关标准制定工作。
(二)开展合规性评估和专项治理
3.开展网络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出台网络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要点,依托互联网新技术新业务安全评估机制,部署基础电信企业(含专业公司)和重点互联网企业结合重点业务类型和场景,开展网络数据安全合规性自评估工作,提升企业网络数据安全风险防范能力。针对物联网、车联网、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应用带来的重大互联网数据安全问题,及时开展行业评估和跨部门联合评估工作。
4.深化App违法违规专项治理。持续推进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行动,组织第三方评测机构开展App安全滚动式评测,对在网络数据安全和用
户信息保护方面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App及时进行下架和公开曝光。组织开展应用商店安全责任专项部署,督促应用商店落实App运营者真实身份信息验证、应用程序安全检测、违法违规App下架等责任。创新工作模式,引导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展App数据安全管理认证,探索推动应用商店等明确标识并优先推荐通过认证的App。
5.强化网络数据安全监督执法。将企业网络数据安全责任落实情况、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落实情况作为重点内容,纳入2019年网络信息安全“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和基础电信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检查,采取远程测试、实地检查等方式开展监督检查,督促问题整改。持续开展数据泄露等网络数据安全和用户信息安全事件监测跟踪与执法调查,对违法违规行为及时采取约谈、公开曝光、行政处罚等措施,将处罚结果纳入电信业务经营不良名单或失信名单。
(三)强化行业网络数据安全管理
6.稳步实施网络数据资源“清单式”管理。开展电信和重点互联网企业网络数据资源调研摸底,依据网络数据重要敏感程度和泄露滥用可能造成的危害,研究形成行业网络数据保护目录,并选取重点企业开展试点应用。指导督促试点企业建立内部网络数据清单和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制度,对列入目录的网络数据实施重点保护。
7.明确企业网络数据安全职能部门。指导电信和重点互联网企业加强内部网络数据安全组织保障,推动设立或明确网络数据安全管理责任部门和专职人员,负责承担企业内部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工作,督促协调企业内部各相关主体和环节严格落实操作权限管理、日志记录和安全审计、数据加密、数据脱敏、访问控制、数据容灾备份等数据安全保护措施,组织开展数据安全岗位人员法律法规、知识技能等培训。
8.强化网络数据对外合作安全管理。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强基础电信
企业数据安全管理规范清理数据对外合作工作的通知》等相关管理要求,督促企业定期开展网络数据对外合作业务专项排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研究明确利用行业网络数据进行大数据开发应用的数据安全管理要求,督促企业开展合作方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动态评估,充分依托合同约束、信用管理等手段强化合作方管理,切实提升网络数据共享安全管理水平。
9.加强行业网络数据安全应急管理。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应急预案要求,指导企业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网络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开展应急演练,落实重大网络数据安全事件报告、调查追责、向社会公告等要求。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动保障期间,明确企业数据安全重要岗位职责要求,强化应急响应,及时处置网络数据安全突发情况。
(四)创新推动网络数据安全技术防护能力建设
10.加强网络数据安全技术手段建设。加快建设行业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和技术支撑平台,支撑开展行业数据备案管理、事件通报、溯源核查、技术检测和安全认证等工作,提升网络数据安全监管技术支撑保障能力。指导企业加大网络数据安全技术投入,加快完善数据防攻击、防窃取、防泄漏、数据备份和恢复等安全技术保障措施,提升企业网络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11.推动网络数据安全技术创新发展。推动成立大数据安全联盟,打造网络数据安全技术交流、联合攻关和试点应用平台。组织开展网络数据安全技术最佳实践案例征集和试点示范项目评选,加大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解决方案的支持力度,促进网络数据安全先进技术创新和产品服务应用推广。制定发布网络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白皮书。
12.加强专业支撑队伍建设。成立行业网络数据安全专家委员会,为网络数据安全政策标准制定、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网络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网络数据安全示范项目评审等提供决策支撑。委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
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单位开展面向行业的网络数据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宣贯、技能培训和测试检查。
(五)强化社会监督和宣传交流
13.强化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依托中国互联网协会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建立网络数据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平台,及时受理用户投诉举报。强化行业自律,指导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基础电信企业、重点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机构等签署网络数据安全自律公约,引导企业自觉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努力提高数据安全保护水平。
14.加强宣传展示和国际交流。充分利用中国互联网大会、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等,指导相关单位举办网络数据安全论坛,开展网络数据安全主题宣传日等活动,促进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和技术经验交流,提升全行业数据安全意识。加强数据安全国际交流合作,利用世界互联网大会、中欧数字经济与网络安全会议等,积极开展数据安全管理经验交流和信息共享。
四、工作安排
(一)工作部署阶段(2019年7月)。部制定印发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宣贯部署,向各单位、各企业制定印发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各项任务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
(二)重点保障阶段(2019年8-10月)。部组织完成电信和重点互联网企业网络数据资源调研摸底,明确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要点,指导完成各省级基础电信企业和重点互联网企业重点环节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持续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组织完成对重点企业网络数据安全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和隐患整改,全力做好新中国成立70周年网络数据安全保障工作。
(三)长效建设阶段(2019年11月-2020年5月)。总结固化新中国成立70周年网络数据安全保障工作经验,重点围绕关键制度、重点标准、技术手段、示范
项目、支撑队伍等方面,加快推进完成重点任务举措,推动建立网络数据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四)总结提升阶段(2020年6-7月)。各单位、各企业梳理总结专项行动完成情况、工作成效及问题,形成工作总结报部(网络安全管理局)。部组织对专项行动工作情况进行总结通报,对典型经验做法进行推广,巩固相关工作成效。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快提升行业网络数据安全保护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本单位实际,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迅速行动,确保专项行动顺利开展。部网络安全管理局牵头做好专项行动总体部署、推进落实、督导检查等工作;各地通信管理局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属地网络数据安全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各项工作。
(二)明确任务分工。各企业要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对照任务清单,坚持问题导向,逐一细化工作措施和责任分工,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确保专项行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取得实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人民邮电报社、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等单位要做好相关支撑保障工作。
(三)强化监督检查。部和各地通信管理局组织对各单位、各企业专项行动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指导督促基础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进一步落实相关制度标准要求,健全完善企业网络数据安全合规管理体系,对存在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四)加强宣传通报。各单位、各企业要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及时总结专项行动进展和成效,每月底前将工作进展情况、取得成效、问题和建议报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大力宣传专项行动新进展、新动态及典型经验做法,营造全行业重视网络数据安全、自觉维护网络数据安全的良好氛围,推动专项行动扎实深入开展。
篇三:十二届三中全会网络保障工作方案
重大活动保障方案
目录
(一)
常规重大活动保障方案
...........................................31.常规类安全保障组织
.............................................42.常规类重大活动巡检维护方案
.....................................5(二)
重大活动保障方案
...............................................81.临时类安全保障组织
............................................102.临时类重大活动巡检维护方案
....................................11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是该项目运维的重点,根据在建设阶段执行重大活动保障的经验,重大活动保障大致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提前预知常规类的,;另一种是突发的,但根据业务需要,必须提供的。总结这两种情况,重大活动保障分为以下两类:
常规重大活动包括每年的春节、国庆节、五一节、两会、三中全会等;
临时重大活动保障的例如大型体育赛事比赛、大型活动演出等。
(一)
常规重大活动保障方案
为保障春节、国庆及五一等长假及重大会议召开期间,为保障各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运维管理在常规重大活动的服务目标如下:
在常规重大活动期间一定要保证图像系统运转正常,不能发生历史图像丢失事件,排好值班表,每天要进行图像轮循检查工作。
为此各相关单位要做好保障工作。具体如下:
活动开始之前对重点活动区域、用户指定的重点区域的前端监控点位进行统一巡检,同时在机房安全应急工程师进行现场保障。
活动开始之前对机房进行巡检,检查网络设备、各类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的物理运行状态、摄像头图像质量和服务器的历史图像存储状况。
如遇重大活动或用户有明确要求,运行维护中心将根据用户要求执行三级保障方案。
相关人员要保证7x24小时手机待命服务,接到用户电话及时到现场进行处理并及时反馈。
发现故障情况及时报告运维经理,故障处理完毕反馈故障原因和处理结果。
保障应急队伍
保障应急队伍由项目服务保障机构组成,以满足本项目保障和修复应急工作的需要。在重大活动期间,为本项目增派备用维护人员,保证做到故障及时抢修。
物资保障
按照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加强对应急资源及装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以备随时紧急调用。
必备资料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人数、各种保障应急预案、调度预案和异常情况处理流程图、物资储备清单和相关单位、部门及主管领导联系方式。
技术储备与保障
在平时应加强技术储备与保障管理工作,建立重大活动保障应急管理机构与视频监控技术专家的日常联系和信息沟通机制,在决策重大活动保障和重要设备修复方案过程中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适时组织相关专家和机构分析当前监控系统设备安全形势,对活动保障应急预案及实施进行评估,开展活动保障的现场研究,加强技术储备。
及时响应保障
为了保证活动期间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车辆及维护人员能够迅速抵达事发地点,除了配备本项目规定的车辆及人员外,根据活动范围大小,再安排最少一车组维护人员,带齐必要设备在活动现场随时待命。
完成标准:每次运维服务单位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以当次《常规类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总结报告》用户批准签收视为完成。
交付件:
《常规类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方案》、《常规类重大活动应急保障预案》和《常规类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报告》
1.
常规类安全保障组织
1.保障工作小组职责:
(1)
常规类重大活动保障总指挥职责
保证在任何时间,及时协调常规类重大活动保障行动所有涉及的岗位人员;
提供必须的紧急响应设备;
在紧急情况下全面负责紧急行动;
(2)
保障技术经理职责
在总指挥领导下具体技术保障开展工作,当总指挥不在时履行总指挥职责;
根据获得的保障信息下达命令。
(3)
原厂授权认证服务商保障经理职责
负责关键设备及业务系统的保障及技术问题把控;
负责指挥现场原厂授权服务商技术工程师及片区维护工程师的临时关键设备技术把控和对事态的控制;
听从上级指挥人员的指挥。
(4)
24小时值班工程师职责
负责核心机房的后端设备及业务系统的7*24小时响应保障;
负责协调各片区人员进行现场保障及远程调试;
负责协助最终用户进行设备调试及维护。
(5)
各相关专业及片区保障负责人职责
负责尽快收集信息向保障总指挥汇报保障情况;
负责现场临时设备抢救和对事态的控制;
听从上级指挥人员的指挥。
2.保障工作小组通讯要求:
常规类重大活动保障期间重要岗位的领导及维护人员保证多种通讯方式的畅通。各级保障组织成员在节假日要保证手机和固定电话24小时处于待机状态,应急抢修队成员要确保通讯手段有效。
2.
常规类重大活动巡检维护方案
按活动情况制定巡查方案开展针对性的巡查检视,发现各类视频监控设备损坏,异常及影响画面质量,时有时无、明显卡顿、存在安全隐患等情况,按采购方规定的时限将信息报送本项目监控系统中心,并及时进行修复。
1.后端系统视频巡检
(1)
重点区域的巡检
针对重大活动的重点区域的监控视频巡检,应做到每天对重点道路和地区各类监控视频的运行状况进行巡检两次,并且在巡检中发现维护范畴内的工作内容1小时内完成,其中上午和下午各一次,发现的故障及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按流程报送监控中心,并安排维修人员进行紧急抢修。
(2)
相关重要区域的巡检
重大活动时应按照每天巡查1次的原则,进行巡检,并对巡检过程进行录像,做好巡查记录,巡检过程中发现故障及异常情况,通过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拍照功能进行图像记录,第一时间通过无线对讲机按照流程报送监控中心并进行紧急抢修。
(3)
专项巡检
在进行专项巡检任务时,由于任务或者活动是在实时进行的,巡检应该多次在此次活动地段进行,直到活动或任务结束。不能修复的进行预先的安全性处理,更换备用设备,并且将信息流转到运维中心。
此类任务为突发事件,一般是平台、手持电台、手机等进行多方面的信息传送,保证任务的传达。
2.前端活动现场点位巡检
(1)
执行活动现场巡检维修任务前准备工作
巡检车辆驾驶员检查车辆状况,如油表、机油灯、安全气囊、胎压等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巡检车辆不能带病上路,应由备补车辆替代。
检查巡检装备,无线对讲机是否正常、有无携带备用电池;行车记录仪是否正常、有无携带备用存储卡;数码相机是否充满电、有无携带备用电池及存储卡等。
检查后备箱安全装备是否配备齐全,停车警示标志1个、停车闪烁指示灯1个、用于检查监控等带电设备的绝缘防护服1套等。
检查巡检人员是否携带设备巡检记录表。
通过交通广播、相关信息平台获取当天路况及天气信息。
(2)
现场巡检方式
定点位巡检
巡检以车组为单位,巡检员携带GPS巡检设备上路巡检。对特定的区域进行定位巡检。并且配合巡检通讯设备,进行任务的下达,通过详细的任务指定具体的地点、任务类型、时间段。
巡检人员按照GPS的定位进行负责区域的巡检,更加系统的了解自己负责的区域。并且,监控中心也能通过巡检通讯设备的功能帮助巡检员定位,通知即将进行任务的地段,或者巡检区域内其他隐患的提醒。具体信息可以通过手持电台、手机、组织的平台进行流转。
对于这种巡检方式,要求定位的准确,准确的点位、任务、时间等。“准确,精准”是定位巡检的特定与重要要求。
列表巡检
以巡检车组为单位,巡检员如实填写巡检情况,并附录相应的图片。通过手机和电台等,发送到本项目巡查指挥调度中心(监控系统中心)。通过信息收集人员将整理好的表格发送到监控中心。填写人为实名制填写。
视频记录巡检
以巡检车组为单位,每台巡查车辆配有行车记录仪,记录每天巡查工作。也起到了对巡检人员工作的监督作用。使其更好的完成任务。
(3)
早晚高峰巡检
在重大活动时间日期实内,巡检人员应提前30分钟也就是早高峰在6点前晚高峰在16点30分前到达最终用户指定的重大活动巡检区域起始位置,并按照之前制定的巡检规程及要求开始进行早高峰巡检任务。
在巡检过程中,应对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巡检,并做巡检记录和报告,当发现异常情况或信号灯故障时,通过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拍照功能,将故障进行图像记录,并第一时间通过无线对讲机或手机的对讲功能,按照流程报送相关人员进行登记,并及时进行修复工作。
(4)
发生紧急任务的巡检
当某区域发生紧急巡检维修任务的时候,应能及时做好响应,就近安排巡检车辆及人员到达指定地点进行巡检维修工作。
后备巡检车辆随时待命,任务集中并同时执行时,主力车辆无法满足时,将调配后备巡检车辆前往活动区域进行巡检任务。
(5)
特殊保密活动保障任务的维护
在完成日常巡检维修任务的基础上,在遇到特殊保密活动保障任务时,除了组织相关区域内维护人员进行巡查外,还单独安排1组巡查机动车从任务区域开始至结束进行不少于2次最多3次的巡检巡查维护。
具体实施方法是,在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由监控维护中心安排就近巡检网点的巡检车辆对任务路线巡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维修。在第一次巡查完成数小时后组织第二次路线巡查,查看问题是否修复以及是否有新的问题,并在任务开始前3小时内组织第三次路线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管理。若在此期间某一位置连续发生问题且均是在修复后发生的,将安排监督车辆前往并隐蔽侦查具体原因,上报监控中心及相关部门。
(6)
巡检内容的上报途径
目前巡检情况在监控运维中心汇总整理后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上报并进行相关修复工作。
紧急情况
重大活动任务区域、影响活动安保的故障事件等,遇到这种情况监控运维中心第一时间上报,立即进行紧急抢修。
一般情况
有重大特殊活动时,每天分三次上报给前端点位在线情况。
每天报送事件为早8点至8点30分,中午13点和下午16点,共分三次上报。
3.车辆及人员装备的配备
(1)
项目投入的巡检车辆
巡检维修车辆情况
本项目配备4辆巡检机动车和2辆高空作业车。所配车辆均年度检验合格且车况良好。
这种分配方式降低了要求设备、车辆、人员的数量,对资源、人力起到了节省的作用,使人员的利用率更加高。
(2)
项目投入的技术装备、巡检设备
序号
123456789设备或装备名称
配备情况
根据重大活动具体情况及采购方需求,将投入并合理利用上述技术装备和巡检维修设备,完成本项目的工作。
(二)
重大活动保障方案
为保障临时重大活动保障的例如大型体育赛事比赛、大型活动演出等活动举办期间,保障各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运维管理在临时重大活动的服务目标如下:
在临时重大活动期间一定要保证图像系统运转正常,在接收到临时重大活动任务后,启动临时活动保障小组,对临时的活动地点区域、机房、现场区域附近监控点位进行巡检及维护,不能发生该活动区域的历史图像丢失事件,排好临时活动保障值班表,每天要进行图像轮循检查工作。
为此各相关单位要做好保障工作。具体如下:
临时重大活动开始之前对重大活动区域的重点主干道路、出入道路、人群密集场所、重点活动区域、用户指定的重点区域的前端监控点位进行统一巡检,同时在重点区域附近乡镇机房安全应急工程师进行现场保障。
临时重大活动开始之前对机房进行巡检,检查网络设备、各类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的物理运行状态、摄像头图像质量和服务器的历史图像存储状况。
如遇临时重大活动或用户有明确要求,运行维护中心将根据用户要求执行三级保障方案。
相关人员要保证7x24小时手机待命服务,接到用户电话及时到现场进行处理并及时反馈。
发现故障情况及时报告房运维经理,故障处理完毕反馈故障原因和处理结果。
1.保障应急队伍
保障应急队伍由项目服务保障机构组成,以满足本项目保障和修复应急工作的需要。在重大活动期间,为本项目增派备用维护人员,保证做到故障及时抢修。
2.物资保障
按照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应急装备,加强对应急资源及装备的管理、维护和保养,以备随时紧急调用。
3.必备资料
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人数、各种保障应急预案、调度预案和异常情况处理流程图、物资储备清单和相关单位、部门及主管领导联系方式。
4.技术储备与保障
在平时应加强技术储备与保障管理工作,建立临时重大活动保障应急管理机构与视频监控技术专家的日常联系和信息沟通机制,在决策重大活动保障和重要设备修复方案过程中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适时组织相关专家和机构分析当前监控系统设备安全形势,对活动保障应急预案及实施进行评估,开展活动保障的现场研究,加强技术储备。
5.及时响应保障
为了保证活动期间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车辆及维护人员能够迅速抵达事发地点,除了配备本项目规定的车辆及人员外,根据活动范围大小,再安排最少一车组维护人员,带齐必要设备在活动现场随时待命。
6.完成标准:每次运维服务单位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以当次《常规类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总结报告》
用户批准签收视为完成。
7.交付件:
《临时类重大活动保障工作方案》、《临时类重大活动应急保障预案》和《临时类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报告》
1.
临时类安全保障组织
1.保障工作小组职责:
(1)
临时类重大活动保障总指挥职责
保证在任何时间,及时协调临时类重大活动保障行动所有涉及的岗位人员;
提供必须的紧急响应设备;
在紧急情况下全面负责紧急行动;
(2)
保障技术经理职责
在总指挥领导下具体技术保障开展工作,当总指挥不在时履行总指挥职责;
根据获得的保障信息下达命令。
(3)
原厂授权认证服务商保障经理职责
负责关键设备及业务系统的保障及技术问题把控;
负责指挥现场原厂授权服务商技术工程师及保障片区维护工程师的临时关键设备技术把控和对事态的控制;
听从上级指挥人员的指挥。
(4)
24小时值班工程师职责
负责核心机房的后端设备及业务系统的7*24小时响应保障;
负责协调临时保障片区人员进行现场保障及远程调试;
负责协助最终用户进行设备调试及维护。
(5)
各相关专业及临时保障片区负责人职责
负责尽快收集信息向保障总指挥汇报保障情况;
负责现场临时设备抢救和对事态的控制;
听从上级指挥人员的指挥。
2.保障工作小组通讯要求:
临时类重大活动保障期间重要岗位的领导及维护人员保证多种通讯方式的畅通。各级保障组织成员在节假日要保证手机和固定电话24小时处于待机状态,应急抢修队成员要确保通讯手段有效。
2.
临时类重大活动巡检维护方案
按活动情况制定临时保障巡查方案开展针对性的巡查检视,临时抽调其他片区巡检工程师对巡检片区进行集中巡查,发现各类视频监控设备损坏,异常及影响画面质量,时有时无、明显卡顿、存在安全隐患等情况,按采购方规定的时限将信息报送本项目监控系统中心,并及时进行修复。
1.后端系统视频巡检
(1)
重点区域的巡检
针对临时片区重大活动的重点区域的监控视频巡检,应做到每天对重点道路和地区各类监控视频的运行状况进行巡检两次,并且在巡检中发现维护范畴内的工作内容1小时内完成,其中上午和下午各一次,发现的故障及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按流程报送监控中心,并安排维修人员进行紧急抢修。
(2)
相关重要区域的巡检
重大活动时应按照每天巡查1次的原则,进行巡检,并对巡检过程进行录像,做好巡查记录,巡检过程中发现故障及异常情况,通过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拍照功能进行图像记录,第一时间通过无线对讲机按照流程报送监控中心并进行紧急抢修。
(3)
专项巡检
在进行专项巡检任务时,由于任务或者活动是在实时进行的,巡检应该多次在此次活动地段进行,直到活动或任务结束。不能修复的进行预先的安全性处理,更换备用设备,并且将信息流转到运维中心。
此类任务为突发事件,一般是平台、手持电台、手机等进行多方面的信息传送,保证任务的传达。
2.前端活动现场点位巡检
(1)
执行活动现场巡检维修任务前准备工作
巡检车辆驾驶员检查车辆状况,如油表、机油灯、安全气囊、胎压等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巡检车辆不能带病上路,应由备补车辆替代。
检查巡检装备,无线对讲机是否正常、有无携带备用电池;行车记录仪是否正常、有无携带备用存储卡;数码相机是否充满电、有无携带备用电池及存储卡等。
检查后备箱安全装备是否配备齐全,停车警示标志1个、停车闪烁指示灯1个、用于检查监控等带电设备的绝缘防护服1套等。
检查巡检人员是否携带设备巡检记录表。
通过交通广播、相关信息平台获取当天路况及天气信息。
(2)
现场巡检方式
定点位巡检
巡检以车组为单位,巡检员携带GPS巡检设备上路巡检。对特定的区域进行定位巡检。并且配合巡检通讯设备,进行任务的下达,通过详细的任务指定具体的地点、任务类型、时间段。
巡检人员按照GPS的定位进行负责区域的巡检,更加系统的了解自己负责的区域。并且,监控中心也能通过巡检通讯设备的功能帮助巡检员定位,通知即将进行任务的地段,或者巡检区域内其他隐患的提醒。具体信息可以通过手持电台、手机、组织的平台进行流转。
对于这种巡检方式,要求定位的准确,准确的点位、任务、时间等。“准确,精准”是定位巡检的特定与重要要求。
列表巡检
以巡检车组为单位,巡检员如实填写巡检情况,并附录相应的图片。通过手机和电台等,发送到本项目巡查指挥调度中心(监控系统中心)。通过信息收集人员将整理好的表格发送到监控中心。填写人为实名制填写。
视频记录巡检
以巡检车组为单位,每台巡查车辆配有行车记录仪,记录每天巡查工作。也起到了对巡检人员工作的监督作用。使其更好的完成任务。
(3)
活动前后出行高峰时期巡检
提前沟通活动前后人群及车辆活动高峰时间段,确定高峰时期巡检方案,在活动时间及日期内,巡检人员提前30分钟到达最终用户指定的重大活动群建区域起始位置,并按照之前制定的巡检规程及要求开始进行活动高峰巡检任务。
在巡检过程中,应对监控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巡检,并做巡检记录和报告,当发现异常情况或信号灯故障时,通过数码相机或智能手机拍照功能,将故障进行图像记录,并第一时间通过无线对讲机或手机的对讲功能,按照流程报送相关人员进行登记,并及时进行修复工作。
(4)
发生紧急任务的巡检
当某区域发生紧急巡检维修任务的时候,应能及时做好响应,就近安排巡检车辆及
人员到达指定地点进行巡检维修工作。
后备巡检车辆随时待命,任务集中并同时执行时,主力车辆无法满足时,将调配后备巡检车辆前往活动区域进行巡检任务。
(5)
特殊保密活动保障任务的维护
在完成日常巡检维修任务的基础上,在遇到特殊保密活动保障任务时,除了组织相关区域内维护人员进行巡查外,还单独安排1组巡查机动车从任务区域开始至结束进行不少于2次最多3次的巡检巡查维护。
具体实施方法是,在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由监控维护中心安排就近巡检网点的巡检车辆对任务路线巡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并维修。在第一次巡查完成数小时后组织第二次路线巡查,查看问题是否修复以及是否有新的问题,并在任务开始前3小时内组织第三次路线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管理。若在此期间某一位置连续发生问题且均是在修复后发生的,将安排监督车辆前往并隐蔽侦查具体原因,上报监控中心及相关部门。
(6)
巡检内容的上报途径
目前巡检情况在监控运维中心汇总整理后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上报并进行相关修复工作。
紧急情况
重大活动任务区域、影响活动安保的故障事件等,遇到这种情况监控运维中心第一时间上报,立即进行紧急抢修。
一般情况
有重大特殊活动时,每天分三次上报给前端点位在线情况。
每天报送事件为早8点至8点30分,中午13点和下午16点,共分三次上报。
3.车辆及人员装备的配备
(1)
项目投入的巡检车辆
巡检维修车辆情况
本项目根据活动大小及最终用户要求,配备相应数量的巡检机动车和高空作业车。所配车辆均年度检验合格且车况良好。
这种分配方式降低了要求设备、车辆、人员的数量,对资源、人力起到了节省的作用,使人员的利用率更加高。
(2)
项目投入的技术装备、巡检设备
序号
123456789设备或装备名称
配备情况
根据重大活动具体情况及采购方需求,将投入并合理利用上述技术装备和巡检维修设备,完成本项目的工作。
篇四:十二届三中全会网络保障工作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存在范围和要素覆盖不全,建设规划、标准规范与信息发布不统一,信息化水平和共享程度不高,监测与监管结合不紧密,监测数据质量有待提高等突出问题,难以满足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影响了监测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政府公信力,必须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坚持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测新格局,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明晰事权、落实责任。依法明确各方生态环境监测事权,推进部门分工合作,强化监测质量监管,落实政府、企业、社会责任和权利。
健全制度、统筹规划。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统一规划布局监测网络。
科学监测、创新驱动。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加强监测科研和综合分析,强化卫星遥感等高新技术、先进装备与系统的应用,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综合集成、测管协同。推进全国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联网和共享,开展监测大数据分析,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有效联动。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二、全面设点,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四)建立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整合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建设涵盖大气、水、土壤、噪声、辐射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国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开展监测和评价,客观、准确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五)健全重点污染源监测制度。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确定的重点排污单位必须落实污染物排放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的法定责任,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监测要求。国家重点监控排污单位要建设稳定运行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依法开展监督性监测,组织开展面源、移动源等监测与统计工作。
(六)加强生态监测系统建设。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生态遥感监测系统,研制、发射系列化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和环境卫星后续星并组网运行;加强无人机遥感监测和地面生态监测,实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等大范围、全天候监测。
三、全国联网,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
(七)建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集成共享机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以及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林业、气象、海洋等部门和单位获取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数据要实现有效集成、互联共享。国家和地方建立重点污染源监测数据共享与发布机制,重点排污单位要按照环境保护部门要求将自行监测结果及时上传。
(八)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加快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传输网络与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资源开发与应用,开展大数据关联分析,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和执法提供数据支持。
(九)统一发布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依法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机制,规范发布内容、流程、权限、渠道等,及时准确发布全国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及生态状况监测信息,提高政府环境信息发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保障公众知情权。
四、自动预警,科学引导环境管理与风险防范
(十)加强环境质量监测预报预警。提高空气质量预报和污染预警水平,强化污染源追踪与解析。加强重要水体、水源地、源头区、水源涵养区等水质监测与预报预警。加强土壤中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污染物监测。提高辐射自动监测预警能力。
(十一)严密监控企业污染排放。完善重点排污单位污染排放自动监测与异常报警机制,提高污染物超标排放、在线监测设备运行和重要核设施流出物异常等信息追踪、捕获与报警能力以及企业排污状况智能化监控水平。增强工业园区环境风险预警与处置能力。
(十二)提升生态环境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能力。定期开展全国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估,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对重要生态功能区人类干扰、生态破
坏等活动进行监测、评估与预警。开展化学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新型特征污染物及危险废物等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提高环境风险防控和突发事件应急监测能力。
五、依法追责,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与监管联动机制
(十三)为考核问责提供技术支撑。完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利用监测与评价结果,为考核问责地方政府落实本行政区域环境质量改善、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等职责任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十四)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执法同步。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依法履行对排污单位的环境监管职责,依托污染源监测开展监管执法,建立监测与监管执法联动快速响应机制,根据污染物排放和自动报警信息,实施现场同步监测与执法。
(十五)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监管。各级相关部门所属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及其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和技术规范开展监测,健全并落实监测数据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对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环境保护部依法建立健全对不同类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及环境监测设备运营维护机构的监管制度,制定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规定。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大监测质量核查巡查力度,严肃查处故意违反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行为。党政领导干部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的,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六、健全生态环境监测制度与保障体系
(十六)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条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生态环境监测信息发布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统一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生态、污染源、噪声、振动、辐射等监测布点、监测和评价技术标准规范,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完善。增强各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确保排污单位、各类监测机构的监测活动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
(十七)明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各级环境保护部门主要承担生态环境质量监测、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环境执法监测、环境应急监测与预报预警等职能。环境保护部适度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准确掌握、客观评价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状况。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和监管重心下移,加强对地方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管理。地方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相应上收生态环境质量监
测事权,逐级承担重点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及环境应急监测等职能。
(十八)积极培育生态环境监测市场。开放服务性监测市场,鼓励社会环境监测机构参与排污单位污染源自行监测、污染源自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清洁生产审核、企事业单位自主调查等环境监测活动。在基础公益性监测领域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包括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站运行维护等。环境保护部要制定相关政策和办法,有序推进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
(十九)强化监测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环境监测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促进和鼓励高科技产品与技术手段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推广应用。鼓励国内科研部门和相关企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推进监测仪器设备国产化;在满足需求的条件下优先使用国产设备,促进国产监测仪器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借鉴监测科技先进经验,提升我国技术创新能力。
(二十)提升生态环境监测综合能力。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机构编制标准,加强环境监测队伍建设。加快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发展相关规划,不断提高监测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完善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财政保障机制,重点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监测数据质量控制、卫星和无人机遥感监测、环境应急监测、核与辐射监测等能力建设,提高样品采集、实验室测试分析及现场快速分析测试能力。完善环境保护监测岗位津贴政策。根据生态环境监测事权,将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重点保障。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组织领导,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各项任务。
推荐访问:十二届三中全会网络保障工作方案 全会 三中 十二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