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元老(7篇)

时间:2024-09-05 14:28:01 浏览量:

篇一:国民党元老

  

  国民党四大元老之张人杰书法作品!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张人杰(1877-1950),字静江,祖籍安徽徽州,后移籍浙江吴兴。早年出资捐道台。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张人杰曾在巴黎经营古玩业,收藏既富,鉴赏亦精。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张人杰政治工作之余,潜心翰墨。作画取法石涛,笔意纵态。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张人杰的字则师赵孟頫,略变其体。但不轻为人作,故流传甚少。抗战胜利不久,客死美洲,年七十有余。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张人杰书法作品!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张人杰书法作品!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张人杰书法作品!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张人杰书法作品!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张人杰书法作品!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张人杰书法作品!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张人杰书法作品!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

  张人杰书法作品!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关注书画类资讯城市画苑!

篇二:国民党元老

  

  国民党元老李石曾生平简介

  推荐文章

  国民党元老李根源生平简介

  热度:

  关于皇太极生平简介

  热度:

  安乱祸首史思明生平简介

  热度:

  徐向前的生平事迹简介

  热度:

  毛岸英的生平简介

  热度:

  李石曾(1881-1973),河北高阳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私立南通大学(NantungUniversity)首席校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元老李石曾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石曾简介

  翻开李石曾简介的首页可以看到,李石曾1881年出生在一个晚清的有权势的家里,他的父亲在清朝担任过很重要的职位,李石曾是一名教育家,更是故宫博物院的创建人之一,可见李石曾是一个厉害的、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

  李石曾从小就很聪明,6岁就对诗书非常的熟悉了,1902年的时候,还去过法国,并且在法国学习过。在1906年的时候,还和张静江等人成立了一个组织,这个组织的宗旨在于宣传没有政府主义的言论。并且在1909年的时候,在巴黎创办了一家中国豆腐公司,而且还被人称呼为了豆腐博士。不仅如此,李石曾也可谓是一个热心人士,资助了30名学生到法国学习,连学校都安排好了。

  后来,法国大战爆发,和蔡元培等人一起号召大家一起勤工俭学,自己赚钱来付生活费和学费。1917年,李石曾决定答应蔡元培的邀请,回国担任教授。但李石曾并没有想要一心留在法国,他在1911年的时候,就回国参加了国内的运动。至此李石曾简介也就翻过一半了。

  且从1912-1920年期间,因为和蔡元培、张静江等人的关系比较亲密,被称为了国民党的四大元老之一,而且还正式成立了故宫博物院,这几年,李石曾和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办了不少的学校,并且还任教,还四处奔走,为许多的学生解决工作的问题,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1926-1928年期间,还鼓动和支持了蒋介石,但在1949年后,就去了瑞士。在1956年的时候到了台湾,并且在台湾定居了下来,且在1973年的时候离开了人世。李石曾简介也就翻到了末页。

  李石曾做豆腐

  李石曾的祖上都是为官的,而且都还是当的大官,李石曾的父亲还是清朝的大臣,后来西方国家入侵,让李石曾觉得只有学习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变得强大,于是在李鸿章的支持下,跟随驻法大臣去了法国留学。

  在法国学习的时候,李石曾自己学习制作了豆腐,并且还向法国人推荐豆制品。在1907年,李石曾出版了法文版著作,也是在这一年,李石曾认识了孙中山,并且请孙中山到他的豆腐厂参观,而孙中山对李石曾的豆腐厂也是赞赏有加。

  起初,豆腐公司从国内招募了几十名工人,为了提高他们的素质,李石曾还开班了一所学校,让工人们学习,这些工人也成为了最早的勤工俭学的人。再加上后来豆腐厂经营得非常的好,生产豆腐、豆浆豆制品等,有的食品还非常的有幸还参加了巴黎举行食品展览会,这次的展览,也让李石曾开始在欧洲市场上有了一定的地位,也因此,李石曾还有个豆腐博士的美誉。

  法国人起初并不喜欢豆制品,也不了解,但是后来因为战争的爆发,出现了牛奶供给不足的现象,这让许多法国人把目光投向了李石曾公司的豆制品,这自然也成为了豆制品在法国受欢迎的一个契机。

  于是,李石曾的豆制品受到了法国人的青睐,成为了法国的都钟爱的食品,李石曾也因此赚了不少的钱。

  李石曾和毛泽东的关系

  毛泽东曾经到河北等地视察,曾说过,李石曾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还培养了一批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人才,这对于新中国的建立起了很大的帮助,不然新中国根本就支撑不起来,毛泽东还表示,对李石曾非常的感谢,也很尊敬他。

  李石曾是很有才华的一个人,家世也算是比较显赫,是清朝大臣之子,出生于北京,却是河北人,且在1973年在台湾去世。李石曾当

  初之所以有机会去法国,也是以随员的名义跟着驻法大臣一起去的。

  到了法国后,便去了学校学习,对豆腐比较有研究的李石曾还在法国创办了豆腐公司,这让不少的西方人对中国的豆制品有了兴趣,而李石曾也很大方的把许多的豆制品介绍到了西方。1916年3月29日,李石曾还和其他人成立的组织,非常的有利于促进中法文化交流。

  因为一些革命运动的影响,国内越来越多的人都愿意到法国留学,而毛泽东在1918年毕业后,离开长沙去北京找了李石曾等人,为的就是希望他们的社团成员也可以去法国见习。后来这件事情办成后,毛泽东和其他朋友也多次到北京送社团成员们留学。不仅如此,刘少奇在1919的时候也离开湖南到了北京,并且也找到了李石曾等人,想要组织一些青年分批去法国学习,后来还去了俄国学习,并参加了革命运动。

  在1920年的时候,毛泽东还写过这么一封信,信中说了许多话,但信的内容中,毛泽东还是明确的表达了对李石曾的感谢之情。当年毛泽东对李石曾等人提倡的勤工俭学运动的赞誉度一直很高。

篇三:国民党元老

  

  “国民党四大元老”中最长寿的是李石曾,活...“国民党四大元老”中最长寿的是李石曾,活到92岁。李石曾是晚清名臣、吏部尚书李鸿藻的儿子,正经的官宦子弟。李石曾搞政治纯属业余爱好,他的本职工作是北大教授,现在“故宫博物院”这五个大字就是他亲手所书。李石曾是个素食主义者,吃了大半辈子的素,他吃素跟宗教信仰没有关系,只是认为素食干净卫生。李石曾尤其喜欢豆制品,对豆浆情有独钟。他甚至在法国留学期间,在巴黎开了一家豆制品公司,专门生产销售豆腐和豆浆,销售火爆,绝对称得上当时巴黎的“网红”食品,为此人们戏称他为“豆腐博士”。蔡元培就是在这个时候,受其影响也开始吃素。后来人们都说,李石曾之所以能长寿,跟他吃素的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

篇四:国民党元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回首民国的名人们

  :

  国民党的四大元老简介导语:回首民国的名人们

  :

  国民党的四大元老简介1924年,在国民

  党一大上,李石曾和吴稚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26年,张静江和蔡元培

  回首民国的名人们

  :

  国民党的四大元老简介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李石曾和吴稚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26年,张静江和蔡元培也入选监委。李、吴、张、蔡四人因关系密切,并称国民党四大元老。图为国民党主席任期最长的蒋介石。元老一:蔡元培,字鹤卿,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曾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之后又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于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首个法令——《大学令》。1940年在香港病逝

  元老二:张静江,随驻法公使孙宝琦出国并开始在国外经商时,认识了孙中山先生,之后从经济上给予孙支持。他还帮蒋介石登上人生巅峰。孙中山称之为“革命圣人”,蒋介石称之为革命“导师”。“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张与大权独揽的蒋矛盾日深,后因与蒋亲信陈果夫、黄郛等冲突被免职,病逝于纽约。

  元老三:吴稚晖,联合国"世界百年文化学术伟人"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1905年在法国参加中国同盟会,出版《新世纪》报,鼓吹无政府主义。1924年起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等职。1927年支持蒋介石反共清党活动。后

  元老四:李石曾,出生于晚清一个显宦之家,国际著名的社会活动生活常识分享

篇五:国民党元老

  

  国民党最有权势的17个人,第一无悬念,其他都有谁?

  1928——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国民党内最有权势的人都有谁呢?来看看吧。

  蒋介石

  1928年2月,蒋介石被国民党中央推举为军事委员会主席,10月出任国民政府主席、陆海空军总司令。他后来还担任过国民党总裁、中华民国总统等要职。国民政府时代绝大多数时间里,蒋都掌握着党政军大权。

  汪精卫

  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兼军事委员会主席,后被蒋介石排挤、辞职。

  汪精卫是国民党元老,是孙中山遗嘱的起草者。1925年7月汪被

  1932年,蒋介石与汪精卫达成合作,共同组建政府,汪精卫担任行政院长、中央政治会议主席,蒋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汪、蒋分别负责政事、军事。

  1938年4月,汪精卫被推举为国民党副总裁,12月汪精卫叛逃。1940年汪出任南京伪政府主席。

  胡汉民

  胡汉民是孙中山的亲信,国民党元老,孙先生外出时,常常由胡汉民代行其职权。1927年时,胡汉民担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等要职,1928年担任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1931年2月蒋介石将胡汉民软禁,导致反蒋派在广州另立中央,与蒋对抗。最终蒋介石被迫释放胡汉民。1935年胡汉民被推举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1936年5月12日胡汉民去世。

  孙科

  孙科是孙中山长子,29岁时即担任广州市市长,深受孙先生重用,长期在国民党中央担任要职。1927年时,曾担任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建设部长等职务。1932年孙科担任行政院长,1933年出任立法院院长,1948年又出任行政院长。

  李宗仁

  白崇禧

  李宗仁、白崇禧是国民党桂系的首领,1928年时,桂系控制广西、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兵力达到30万。但桂系在1929年蒋桂战争中战败,之后桂系实力下降,长期困守广西一地。

  抗战时期,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曾经领导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抗战胜利后,李宗仁担任国民政府北平行辕主任。1948年李宗仁当选为副总统。1949年蒋介石下野,李宗仁担任代总统。

  抗战时期,白崇禧担任副参谋总长、军训部部长。抗战胜利后白崇禧担任国防部长。1948年,白崇禧担任华中“剿匪”总司令,三大战役后逼迫蒋介石下野。此时白崇禧掌握30万精锐部队,试图固守西南,但很快被解放军打败。

  冯玉祥

  1928年时,冯玉祥是国民党内最有实力的人之一,他担任行政院副院长兼军政部长,手握42万大军,控制陕西、甘肃、河南、青海、宁夏、山东等省。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西北军大败,之后他丢掉军权。1935年冯玉祥担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但他已经没有实权了。

  阎锡山

  到了30万。1929年阎锡山出任陆海空军副司令。

  1928年,阎锡山控制着山西、绥远、察哈尔、京津等地,兵力达

  1930年中原大战时,阎锡山被反蒋派推举为国民政府主席。战败后阎锡山离开山西。1931年阎锡山返回山西。抗战时期阎锡山担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1949年阎担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

  张学良

  1930年中原大战时,张学良在关键时刻率军入关,帮助蒋介石获胜。之后张学良担任国民政府陆海空军副司令,统辖东北、华北地区八省二市,成为仅次于蒋介石的实权人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丢掉东北。1933年长城抗战、热河抗战接连失败,张学良引咎辞职。1934年张学良回国,带领东北军参加围剿红军的战争,连续遭遇失败。1936年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之后他长期被蒋介石软禁。

  何应钦

  何应钦是蒋介石部下第一大将,黄埔系第二号人物。

  1926年1月,何应钦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蒋介石嫡系部队)。1930年,何应钦担任军政部部长。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何应钦被推举为中央军的首领。他担任“讨逆军”总司令,对东北军发起了进攻。抗战时期,何应钦担任军

  事委员会参谋总长、陆军总司令等要职。1948年5月,何应钦担任国防部长,1949年出任行政院长。

  宋子文

  孔祥熙

  宋子文、孔祥熙都是蒋介石的亲戚,他们长期掌握国民政府的财政大权。

  1928——1933年,宋子文担任财政部长。1941年,宋子文担任外交部长,1945年他又担任行政院长。1947年宋子文出任广东省主席。

  1933——1944年,孔祥熙担任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并兼任中央银行总裁。

  宋子文、孔祥熙利用权力,夺取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大银行,攫取了大量财富。

  陈果夫

  陈立夫

  陈氏兄弟长期掌握国民党党务大权,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

  1926年7月,陈果夫担任中央党部组织部代部长,开始把持国民党中央的实权。陈果夫还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副院长、江苏省政府主席、委员长侍从室第三处主任等要职。

  陈立夫则长期担任中央党部秘书长、组织部长、中政会秘书长、教育部长等职务。

  陈氏兄弟组建了著名的“CC系”,并建立了臭名昭著的特务机关“中统”。

  戴笠

  戴笠是国民党内臭名昭著的特务机构“军统”的首脑,曾担任军统局副局长(负实际责任)。他手下有几万精干的特工,遍布全国各地,并且还掌握着几万人的交警部队、缉私武装。1946年3月17日戴笠因飞机失事去世。

  蒋经国

  蒋经国是蒋介石的长子,国民政府统治末期,他的势力不断崛起。蒋经国领导着三青团、青年军、铁血救国会等新兴势力。

  陈诚

  陈诚是蒋介石极为信任的将领,曾担任第十一师师长(蒋的嫡系部队),后又担任第十八军军长。陈诚是淞沪会战的主要策划者、前敌总指挥。1938年,陈诚担任湖北省主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指挥了武汉保卫战。后又担任军事委员会军政部长、国防部参谋总长、海军总司令、东北行辕主任、台湾省主席等要职。

篇六:国民党元老

  

  国民党高官钱大钧生平简介

  钱大钧,字慕尹。中国国民党军将领,陆军中将加上将衔,是蒋的八大金刚之一。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高官钱大钧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钱大钧生平简介

  如下是钱大钧简介:钱大钧,国民党元老。再蒋介石旗下任职,是八大金刚之一。早年积极参加反清活动,位蒋介石效力。曾经担任要职: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总统府战略顾问等。

  钱大钧从小成绩一直很优异,深得老师的喜爱。但是14岁时,父亲离世,家境清寒。母亲在两年后也去世了,生活穷迫的钱大钧就随次兄去了上海做生意。后来因成绩优秀被保送到南京的一所陆军学校,开始了军旅生活。

  一九一三年参加过上海袭击兵工厂的战役,后来去了日本。一九一四年的十月份加入了中华革命党。在后来的推倒袁世凯的护国战争中积极主动,但被王占元怀疑,于是秘密来到了上海。一九一七年,钱大钧因为成绩不错被送到日本学习炮兵科。再后来的西安事变中,钱大钧竭尽全力保护蒋介石脱险,指挥队拼死抵抗,受重伤被送进医院,直到二十七日钱大钧等人才被释放出来。

  钱大钧与两位夫人的婚姻算是一件趣闻。早年娶了名士欧阳耀如的长女欧阳藻丽,后又娶了欧阳藻丽的妹妹欧阳生丽,坐拥了两位美妻。

  可以肯定的是,钱大钧在早年参加的辛亥革命立有战功。但是跟随蒋介石后,却曾经对红军进行了围剿。钱大钧本人有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视财如命。曾经大肆贪污军饷,收敛钱财,收刮民脂民膏。最后挥霍过度,再晚年就只能过清贫的生活了。

  看了钱大钧的简介,想必大家可以大致了解这位“金刚”的主要事迹了。

  钱大钧夫人欧阳藻丽

  钱大钧,是国民党将领,是蒋介石身边的八大金刚之一。他早年

  积极参加反清活动,位蒋介石效力。除了钱大钧的才干,他的婚姻也是民国一桩传奇。说到钱大钧的夫人总共有两位,两位夫人的关系却是同胞姐妹。

  钱大钧的夫人欧阳藻丽天生貌美。她原是江西人,是民国名士欧阳耀如的大女儿,其生性较为沉默。欧阳耀如在江西被宣布独立的时候,他被推举为江西的省议员。后来,他又去了广东参加国民革命工作。由此看来,欧阳藻丽的父亲也是一位功劳显著的名士。

  一九二八年,钱大钧在上海任职的时候,大夫人欧阳藻丽病倒了。经过多家医院的治疗,病情却依然没有好转,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病危通知书更是下了数次。欧阳藻丽想到年幼的儿女无人照顾,也许自己死后,丈夫娶了别人,那么自己的孩子也有可能会被排斥或虐待。放心不下的欧阳藻丽把钧大钱叫到病榻前,交代丈夫一定不能娶别人,要娶就娶她的妹妹欧阳生丽。

  这一来欧阳生丽是她的同胞妹妹,二来又是孩子的小姨,亲上加亲的事情想必双方都愿意做。其实钱大钧和大夫人的妹妹早已心生爱慕之情,钱大钧对欧阳生丽的美貌早已垂涎三尺,而欧阳生丽对姐夫也是早就心生崇拜之情,再加上钱大钧的地位与财力,欧阳生丽是果断不会拒绝的。没想到后来,欧阳藻丽的病情奇迹般的好了起来,于是钱大钧就坐拥了两位美妻,可谓是艳福不浅。

  钱大钧与黄埔军校

  1924年6月,黄埔军校正式开办,钱大钧是建校筹备成员之一。

  他因精于兵器学,被任为中校兵器学教官,不久,升为代理上校总教官,同年,升任校本部参谋处少将处长,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

  钱大钧具有儒将风度,他有两方面才能:一是具有较坚实的军事基础知识,步炮射击和器械体操,均有较高技艺;二是具有较高文学素养,尤其对古文有较深造诣,深受蒋介石宠爱。蒋介石的作战文书多出自他的手笔。他和何应钦、顾祝同、蒋鼎文、陈诚、陈继承、刘峙、张治中八人被人称为蒋家王朝的"八大金刚"。

  1925年10月,举行第二次东征,钱大钧亲率第三团防守博罗。22日,他率部攻打海陆丰,配合主力,将陈炯明部彻底消灭。12月

  22日,钱大钧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少将副师长兼参谋长。1925年1月,第一次东征时,钱大钧为校本部少将参谋长。东征途中,他协助蒋介石、周恩来指挥部队与陈炯明部进行了英勇的战斗。2月12日,东征军进攻淡水,受敌钳制,态势不利。第二教导团团长王柏龄缺乏指挥作战能力,没有掌握好部队,贻误了战机,遂被撤职。钱大钧代理该团团长,终将敌军击败。3月12日,棉湖战斗快结束时,第一教导团千余人,在棉湖的西北山地,遭到敌军林虎部主力的围攻,伤亡惨重。钱大钧率领第二教导团赶到,拼力奋战,粉碎了敌军的攻势,并乘胜翻越猴子岭,追击溃逃之敌,相继攻克了林虎部的后勤基地五华及司令部所在地兴宁。是年4月底,钱大钧被调回黄埔军校训练新兵,组建第三教导团,代理教育长并代行校长职务,旋出任党军第一旅第三团少将团长,6月,参加了平定军阀杨希闵和刘震寰叛乱的战斗。

篇七:国民党元老

  

  国民党元老李根源生平简介

  李根源,生于1879年,祖籍是山东,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人士,国民党元老。1898年,李根源中了秀才,之后又进入昆明高等学堂,次年前往日本留学学习陆军军事。1905年参加同盟会,因为李根源骨子里是充满爱国的青年,于是在武昌起义后,和蔡锷等人一同发动新军响应,成立大汉军政府,担任云南陆军第二师师长兼国民军总统。之后又参加二次革命,反对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运动。1923年,李根源退出政坛,隐居吴中。其实在1932年到1945年期间,李根源曾好几次为那些英勇牺牲的抗日战士们建造英雄冢,面对敌人的攻击,国民党众将士勇往直前,保家卫国,与日军展开殊死战斗,而因为死伤众多,李根源担忧没有人来得及埋葬,于是献出一片墓地用来埋葬这些烈士,亲自雕刻英雄冢。又因为死伤太多,一片墓地不够,于是李根源又重新筹划墓地。倘假设你以为李根源只是做到这样就大错特错了,李根源一直将公益事业放在首位,他不仅为村子里建造小学堂,还兴趣盎然的给学生们取名字,为乡亲们建造浴室,不仅如此,还连着好些年种植松树数十万棵,形成了一片松海,后还建造了一些万松亭听松亭等十余景,很多文人志士都前来拜访李根源,当然也少不了那些国民党元老,大家纷纷留词题诗。

  李根源与于右任拜谒题刻

  大家都知道李根源是个有才的人,从小文武双全,之后在从政道路上也是有所作为,在云南滇西作战中立下汗马功绩,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李根源与于右任拜谒题刻呢接下来就带着大家一起看看李根源与于右任拜谒题刻,看看他们到底去拜谒谁

  在灵岩山的西南角下,有一座韩世忠墓园,在这个墓园附近的山上意外发现了两处摩崖石刻。从年代上判断应该是民国年间,李根源与于右任拜谒题刻的石迹,/4应该就是来拜谒韩世忠时所留下的。其中一处是1926年,李根源在摩崖上刻下的奋乎百世,落款上清楚的写着民国十五年四月,恭谒韩蕲王墓,腾冲李根源敬题书。而另一处那么是在两年后,也就是1928年,李根源陪同于右任拜谒韩世忠墓时,于右任题写了:韩蕲王墓,十七年八月,与印泉来谒因题,于右任。大家应该都在纳闷,这韩世忠是什么人呢为什么李根源与于右任拜谒题刻呢韩世忠是两宋之际的名将,同时也是中兴四将之一,是现在陕西省绥德县人,在南宋朝绝对是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人物。韩世忠刚好与于右任是老乡,李根源与于右任关系颇好,几个人都是有才能的人,李根源与于右任一同前来拜谒题刻也是情理之中。

  李根源与于右任拜谒题刻也为后来的人们提个醒,无论怎么样人都不能忘本。

  李根源被尊称为什么

  李根源被尊称为什么呢很多人都知道李根源被百姓们尊称山中宰相,那李根源被尊称为什么呢,一定有它的道理,那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李根源被尊称为什么的原因吧。

  李根源是近现代著名的国民党元老,是有名的爱国人士,而他的爱国不仅仅表达在自我对国家的热爱,还表达在他对烈士的尊重,对孩子的热爱等多方面。1908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四年,李根源高中秀才,1904年李根源前往日本留学,学习陆军军事,次年参加同盟会,四年后李根源回国,在武昌起义后,李根源与蔡锷等人发动新军响应,成立大汉军政府,甚至是兼国民党总统,之后李根源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斗争等运动。1923年,四十四岁的李根源毅然退出北洋政府,在李根源母亲去世后,李根源在其母亲坟墓不远处建造了一个祠堂,一共有数十间房屋,最大的一间就叫阙茔村舍,李根源为此,还专门为免

  /4客人陌路,特意在路口设立石碑。村舍的室内陈设雅致古朴,古色古香,李根源就在这里交结朋友,与当地的百姓也来往频繁,甚至为他们建造学堂,建设浴室,连续数十年在山上种植松树,形成一片松海。

  因此,大家都尊称李根源为山中宰相,正是因为有了李根源,让这里的百姓改善生活,处处为百姓着想,百姓尊称也是发自肺腑。

  李根源反清革命思想探析

  李根源反清革命思想探析该如何展开,从哪几个方面来讨论呢其实如果我们只是简单的探讨,可以从一下三方面来进行李根源反清革命思想探析。

  首先,李根源反清思想产生的缘由,这就需要从李根源的祖上说起,当时是在明朝,备受皇恩,对明朝就有种依恋,而尽管李根源年少,但已经有朦胧的反清复明想法。随着清政府的腐朽,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李根源加深了对清朝的蔑视和痛恨。

  其次,李根源前往日本留学,寻找反清革命之路。李根源一面学习各种知识,一面探求救国之路。之后参加了同盟会,积极的参加反清革命活动。李根源回国后,受到重用,于是开始进行革命宣传,渐渐的革命的种子在军队中散播开来。

  第三方面,就是李根源反清革命思想的特点,不仅注重革命舆论宣传,还注重培养革命军事人才。在云南滇西一战,让大家都看到了李根源的军事才能和战略

  /4备署技能,安定了滇西后,李根源为彻底稳定云南作出了重要的奉献。而李根源在培养大批军事人才,也为中国革命的不断开展出了很大的一份力。

  李根源反清革命思想探析其实从以上三方面就可以简单的进行剖析,我们也可以看出,李根源是一个将希望会放在心上,为了他时刻努力,直至最后实现自己的愿望。那对于我们来说,更应该要把握好现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4

推荐访问:国民党元老 元老 国民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