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悯农谈谈你是如何做的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
相关推荐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悯农》语文优秀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
的是什么呀?那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习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老师示范唱)2、幼儿学习歌唱《悯农》。
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
听听。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
篇2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
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家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学习古诗《悯农》。
活动准备:
米饭、馒头、花卷等幼儿常见的食物;农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出示多种食物的图片引出活动的主题。
出示图片后,教师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二、关键步骤
1、教师请幼儿观看农民耕种的FLASH的动漫,告诉幼儿粮食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2、教师大志地、有韵律地朗诵古诗《悯农》
3、幼儿学习朗诵古诗《悯农》
三、结束活动
师生共同朗诵古诗,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泥塑区
在泥塑区投放采泥,指导幼儿学习团、搓、压、捏的技能,练习制作好吃的面食。
2、其他活动:比比谁最节约粮食
制作一张大表格,写上小朋友的名字,谁吃的最干净就给谁盖上小印章。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
篇4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故事中的韵律美。
2、培养幼儿从小懂得爱惜粮食,珍惜成人的劳动。
二、活动准备:
悯农图一张,小朋友吃饭图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观察图片,猜图意
提问: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你觉得这是什么时候?(请幼儿说说图上的内容)
(二)基本部分
感受古诗特点,理解古诗内容。
1、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师;这幅图可以用一幅图来表达,他的名字叫《悯农》。
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解释古诗的含义:中午太阳红红照在地上,农民在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禾苗下面的土地里,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2、教育幼儿要懂得爱惜粮食、尊重劳动成果。
提问;听了这首古诗后你有何感想?小朋友以后进餐时该如何做?
我们今天吃的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出力、流汗种出来的,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热爱农民伯伯。
3、学习依据对古诗的理解,用不同的声调、语气朗诵古诗。
1、根据图片,幼儿跟着教师朗诵。
2、幼儿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诵古诗。
3、请部分幼儿表演朗诵古诗。
(三)结束部分
分析人物行为,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教育。
出示图片二,观察图上小朋友的行为,说一说她这么做对不对?为什么?我们该怎么做?(幼儿讨论)
小结: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四、延伸活动
比一比以后谁吃饭最干净,不浪费粮食?比一比以后谁洗手不浪费水?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
篇5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习用齐唱、轮唱等方式演唱歌曲。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悯农》情景剧
3、节奏卡农游戏经验
4、会念古诗《悯农》,了解古诗大意
活动过程:
一、进场
师:(出示郊外风景图片)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郊游,好不好?背好你的小书包,我们出发了!
(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师幼作郊游状)
二、复习古诗《悯农》
师:(出示农民锄禾图片)看,这是谁?他在做什么?(农民伯伯在种粮食)
师:这么大的太阳,农民伯伯还在地里干活。粮食真的来之不易。有一首古诗也是说的这个意思,你们知道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吗?(悯农)。你们会念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启发幼儿有节奏地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三、节奏卡农游戏《悯农》
师:现在农民伯伯两小块地,要我们分成两组,第一组先种,第二组后种,你们行吗?
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了,我们是一起出来的,肯定要一起回家的。第一组先种肯定会先种完,想个什么样的办法等等第二组,一起完成任务再回家?
(启发幼儿说出同时结束规则)
四、看情景表演,完整感受歌曲
师:有一群乐于助人的小朋友,他们也在帮助农民伯伯种地,我们一起去看看。
五、初步学唱歌曲
师:刚才这群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种地的时候,唱的什么歌啊?怎么唱的啊?谁来学学看、(幼儿说出一句,教师重复唱出,配钢琴伴奏)
六、齐唱歌曲
师:(出示农民锄禾图片)农民伯伯种地这么辛苦,我们也去帮帮他。
(启发幼儿唱出强弱规律:锄地要用力)
七、轮唱歌曲
师:(模仿农民)谢谢你们帮我的忙。可是在另外一个地方,我还有两小块地要种,你们愿意继续帮助我吗?
(启发幼儿轮唱歌曲,尝试同时结束)
八、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背上小书包,回家落!
(钢琴伴奏)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
篇6活动设计背景
1、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让孩子从小走进经典,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2、在平时,班上还是有很多孩子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进一步了解农民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使孩子们懂得珍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画,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画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孩子词汇的运用能力。
4、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发孩子热爱农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节奏的诵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准备:
《悯农》flash动画。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播放《悯农》flash动画:一个古代装扮的农民在种地。
动画片里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他穿的衣服、发型和我们有什么
不同?你看见他在干什么?
2、继续播放动画:
一位诗人来到田间散步,看到农民在辛苦的种地,有感而发地念《悯农》。
又来了一个人在干什么?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
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代诗人李绅写的这首诗《悯农》。
二、出示诗歌,分析欣赏诗句。
1.现在我们跟着动画片里诗人的节奏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2.帮助理解:“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诗句里的“锄禾”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日”又是什么?(定格flash动画)看看画面,想一想“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3、(引导观察画面)有太阳的时候,农民在种地,出现什么情景呢?
说说“汗滴禾下土”这一句诗的意思。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教师和幼儿共同解释。
“辛苦”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农民伯伯种地很辛苦,你知道在你身边还有谁也很辛苦呢?(学习用“辛苦”说一句话。)
你还知道哪些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知道?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6.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把诗的意思讲一讲。
7.根据诗歌情境,配上动作再读古诗。(能背诵的背一背)
8、读完了诗歌,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三、老师小结。
农民伯伯这么辛苦,在我们身边这么多人都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由flash动画导入,引出主题。然后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这一过程中
借助画面、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孩子们找到共鸣,并抓住了诗眼“辛苦”二字,通过唤醒孩子的生活经验来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起孩子对农民的热爱尊重之情,达到了预期目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我将flash动画引入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自然的把他们带入学古诗的状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过程中,flash动画让孩子有了直观的印象,很好的帮助他们表情达意。
3、注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活动中,我引导孩子勇于表达:观察画面,说出自己看到的,读读古诗,说出自己想到的。并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在同伴间相互学习,鼓励他们在同伴间相互讲解,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发挥,宽松的语言交流空间,孩子们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
篇7【教学设想】
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会背诵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ú”,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
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读一读“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地滴到土里)
(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5.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
6.指导朗读。
7.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民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8.平时你是怎么爱惜粮食的?(正面教育学生,表扬学生中爱惜
粮食的好人好事。)
9.背诵课文。(形式多样)
10.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
篇8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
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
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一颗星”的‘颗’。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
篇9目标:
1、大胆表现农民收割的辛劳,表达个人对古诗《悯农》的感受。
2、尝试打破已有直立人物的造型习惯,初步把握低头弯腰的人物动态。
准备:
1、欣赏作品:书法作品、优秀绘画作品。
2、比较辨别人物动态画面数张。
3、印有稻穗的长条纸、打印的古诗《悯农》、勾线笔、白纸。
过程:
一、吟诵古诗,再现经验
1.出示书法作品,吟诵古诗。
2.谈论这首古诗的意思,逐句解释。
3.农民除了种大米还种些什么?(教师协助归类——粮食、水果和蔬菜)了解我们经常吃的水果、蔬菜和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二、欣赏艺术作品
1.欣赏画面一(拾穗者):收割的时候,农民怎样在田野的劳动?发现农民整天在田地里,低着头弯着腰不停地劳动,不丢弃一颗粮食,多辛苦啊。
2.欣赏画面二(田问儿童):画面上的小朋友也在田野里,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拾土豆的呢?小妹妹在干什么?了解小妹妹年纪小,不能干这样累的活,所以哥哥姐姐就让她帮着捧卜豆。
三、比较、判别——从四张相似的动作中判别IE确与错误,说出原因,设法纠正。
1、四个小朋友第一次到农村学做小农民,从动作上分辨谁干得好。
2、对不会干农活的小朋友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进行纠错。
四、操作表现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本画古诗《悯农》的书,了解老师已经把古诗打印在每一页上,由小朋友来画低头弯腰地辛占劳动的农民。
2、四位幼儿为一组,各用勾线笔将农民劳作的情境画在白纸上,并适当涂色。
3、依次粘贴在图画书的内页上。
五、观赏诵读
1、观赏每个小组的图画书,找一找哪几个小组的小朋友最勤劳。
2、用自制的图画书颂读占诗。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
篇10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4、积累古诗,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
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有个小朋友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陈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不应该浪费粮食)
2、师出示“辛苦”,教读。
3、你们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
(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的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
(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理解:
悯:同情,怜悯
三、学习生字:
1、听范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
2、小朋友们也想自己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好,自由读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把它圈起来,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是怎么做的?
你可真会学习!掌握了方法,学习起来就容易多了。这首诗里,你们有不认识的字吗?指名问,指名答。
原来遇到了不懂的字还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妈妈?
4、老师把古诗里的生字宝宝都请到了幻灯片上,请看(出示幻灯),用上你喜欢的学习方法,先自由读读生字,看谁读得最认真?(谁,农,午,辛,苦)
午和牛的区分!
辛注意是前鼻音,谁读好拼音,指名读生字。
5、小老师们教得真好!请你们同桌之间也互相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齐读。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
(出示词语:悯农、日当午、谁知、汗滴、粒粒、辛苦)
7、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8、齐读古诗。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学了生字,读了古诗,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这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a农民伯伯在干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诗来表达?(锄禾日当午)锄禾:用锄头锄禾苗周围的土农民中午的时候正在田地里为禾苗除草。
b正在为禾苗锄草的农民伯伯怎么样?(汗水一滴一滴地往下流)
可以用书上的哪句话来表达?(汗滴禾下土)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c孩子们,农民伯伯种粮食多么辛苦啊!我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你一定要爱惜粮食啊!你能把这句话用诗句表达出来吗?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又有谁知道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2、师范读全诗。听了老师读古诗,你们发现了什么?
原来读古诗是有节奏的(幻灯出示《悯农》的朗读节奏)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指名读,齐读。
4、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粮食来之不易,同学们爱惜粮食)
2、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让我们来读读吧!(幻灯出示)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
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3、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
4、课前老师布置你们收集了自己喜欢的古诗,你能背一背吗?指
名背古诗。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我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4、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照片,录象资料,或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将更能从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5、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
篇1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家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学习古诗《悯农》。
活动准备:
米饭、馒头、花卷等幼儿常见的`食物;农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出示多种食物的图片引出活动的主题。
出示图片后,教师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二、关键步骤
1、教师请幼儿观看农民耕种的FLASH的动漫,告诉幼儿粮食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2、教师大志地、有韵律地朗诵古诗《悯农》。
3、幼儿学习朗诵古诗《悯农》。
三、结束活动
师生共同朗诵古诗,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泥塑区。
在泥塑区投放采泥,指导幼儿学习团、搓、压、捏的技能,练习制作好吃的面食。
2、其他活动:比比谁最节约粮食。
制作一张大表格,写上小朋友的名字,谁吃的最干净就给谁盖上小印章。
活动反思:
1、孩子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
篇12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用语言表达一句话。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古诗、图片。
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
一、幼儿念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听听,竖起耳朵听仔细了哦!”
1.师:我的儿歌念完了,请你来说说看“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
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不容易)附:
大馒头,哪里来?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朗诵古诗,解释诗意。(重点)师:还记得《悯农》这首古诗吗?请我们小朋友来念一念。先听沃老师来念一遍,听听我是怎样来念的。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出示悯农的图片。
师:沃老师这里有一张农民伯伯锄地的图片,你能看着图片说说古诗中“锄禾日当午”的意思吗?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3.师:这整首古诗的意思是: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可是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三、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难点)师:古诗里有个词语“辛苦”,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很累,很忙)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妈妈干家务辛等。
师:哪除了农民伯伯,和老师辛苦之外,在你身边还有谁也很辛苦呢?(请个别幼儿说说)幼:爸爸上班很辛苦,妈妈做饭很辛苦,爷爷奶奶送我们上幼儿
园很辛苦。(再次出示阿姨打扫卫生的照片及幼儿吃饭的照片)师:小朋友知不知道我们幼儿园除了老师还有谁很辛苦啊?比如:(保育员阿姨每天给我打扫卫生很辛苦,还有给我们做饭的厨师阿姨很辛苦)。
四、老师小结。
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要爱惜粮食,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厨房阿姨辛苦把饭菜烧好,阿姨每天给我们打扫卫生,我们要爱惜粮食,把饭菜都吃完,而且要保持地面桌面干净……)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
篇13活动目标:
1、在说说、念念、玩玩、唱唱中初步了解古诗《悯农》的含义及意境,并能大胆地随乐吟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古诗、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师幼共念《大馒头,哪里来》
师:孩子们,大大的馒头是从哪里来的?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哪里来?
师:农民伯伯种地辛苦吗?那儿歌里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二、变换方式诵读古诗
1、观察图片理解诗意
师:老师这里有几幅图,请你们仔细看一看,画面上有些什么?
师:你看到了什么?(幼儿自主回答)
师: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呢?农民伯伯在庄稼地里怎么劳动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师:天气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
师:谁知道盘子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哪里来的?
师:秋天到了,农民伯伯辛苦种的粮食都丰收了。你想对农民伯
伯说些什么?
2、欣赏古诗体会意境
师:我们的唐代大诗人李绅写下了一首很好听的古诗《悯农》,就藏在这几幅画里,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师: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好听的诗句?
3、多种形式熟悉诗句
师:我们一起看着图试着来念一念。
师:会了吗?接下来我领诵第一句,你们接下面几句,题目我们一起说。
师:你们念的真好听,下面我来请一位小诗人来领诵,谁愿意自告奋勇?
师:你们真像小诗人,下面,我们换种方式来试试看。杨老师念第一句,你们接第二句,杨老师念第三句,你们接第四句,我们轮流念,好吗?
师:接下来,我们男孩和女孩来PK下,看看谁念的又清楚又好听,好吗?谁先来?男女小诗人们表演的旗鼓相当,为你们精彩的朗诵鼓掌。
师:接下来我们玩个开火车的游戏,四个小朋友一组,每组诵读一句古诗,看看哪一组朗诵得又清楚又好听。
4、捡米粒游戏有节奏诵读
师:秋天,农民伯伯种的粮食丰收了,可是在收割的时候地上掉了好多的米粒,怎么办?那请你们看一看、听一听,我是怎么捡的?(教师示范有节奏边捡米粒边念古诗)
师:我是怎么捡米粒的?让我们跟着熟悉的音乐一起来试一试吧!
师:这边有好多米粒,我们一起帮助农民伯伯捡米粒吧!天快黑了,我们得加快速度捡哦(速度放快)
三、吟唱古诗情感升华
师:这么好听的古诗还可以?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你可以跟着这段熟悉的音乐配上我们新学的古诗一起轻声地唱一唱(幼儿跟着音乐一起哼唱)
师:看来有的小朋友已经会唱了,那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这次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吟唱古诗)
师:你们唱得很动听,那我们集体来表演这首古诗,给后面的客人老师演一演,跟着音乐可以加上好看的动作哦。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
篇14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学过程:
一、吟唱古诗,引出诗题
1、同学们,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所以古诗不仅能诵读而且能吟唱,我们每天下午上课前,总要吟唱一首古诗,来放松头脑,陶冶情操,谁来清唱一首?而且每天吃午饭前,都会听到广播吟唱一首什么诗?《锄禾》大家一起唱唱吧!很好,锄禾是李绅写的,也叫《悯农》,这是第一首,唱了这首古诗,李绅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农民种田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
2、是呀,古代劳动人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却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绅写的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谁想来介绍介绍诗人。
(收集资料要注意筛选,懂得抓关键。大家要向他学习哦!)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诗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听课文范读。
师:再请一个同学读读这首诗,注意是否读准字音,字正腔圆。
(指明评价)
师:老师想考大家,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生:“悯”是什么意思呢?(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看能否找到答案吧。)
三、读悟结合,感受画面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现在自由小声地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并把你读懂的地方标注出来,读不懂的提出问题,现在开始。(师巡视指导)
2、师:现在四人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的读书心得吧。
3、生:汇报读书心得。(小组派代表先来说说你们读懂的地方吧!)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粮食作物。泛指粮食种子。
子:这里读第三声,成熟的稻子。
(2)从第一句诗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粮食获得丰收。)
粮食要怎样才能获得丰收呢?(要进行辛苦的田间管理)
(3)你还感受到什么呢?
(从“春种”——“秋收”、“一粒粟——万颗子”这中间要经过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如除草、杀虫、灌溉、施肥等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你的领悟力太强了。
(4)指导朗读。那么这句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劳动艰辛)对诗的不同理解就会读出不同的韵味,谁来试试吧?(评价:让我感受到丰收的不易,掌声送给他)你也来读读吧!大家听出什么了?(同情)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师小结:读得太棒了,让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农民不畏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画面(一片丰收的喜悦景象)。全班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谁有问题要问吗?
为什么种了那么多粮食又获得丰收,农民还是活活饿死呢?
是谁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
丰收的粮食哪里去了?
(7)你们预习时,有收集时代背景的资料吗?谁来说说为什么?
(由于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迫,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是指:当时农民没有土地,是找地主借的地,所收的粮食都被地主没收了。因为种的越多,收的越多,交给地主的也越多。)
(8)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小结: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但是,这些苛捐杂税压得人民饿的饿,死的死。这些社会现实诗人没有明说,然而,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这种社会太不公平了。
(9)指导朗读。那么后面这句诗应怎么有感情地读呢?(既同情又愤恨)你来试试?哪个小组也来示范读读呢?(指名评价)读得真好,你也来试试!(师评价:让我仿佛看到一个痛恨统治者的好少年,喔又让我听到你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声。)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0)
师先配乐朗诵,生再配乐朗诵。
(11)学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吗?诗人所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表达诗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剥削者的强烈愤恨)
(12)那么诗题的“悯”字你理解了吗?
(有同情、怜悯农民之意!)
四、再找组诗,拓展延伸
1、观看唱古诗视频《悯农2》学着唱。(大家想不想学唱这首古
诗呢?)
2、你还读过哪些关于劳动的古诗呢?各描写什么劳动场面呢?
a.《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五、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没有不劳动的个体,只有不愿劳动的思想,败的思想,违背规律的思想,这都将——受天地所摒弃。而爱劳动是最光荣的,因为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才能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深入骨髓的传统和习惯,将会世代相传。
《悯农》语文优秀教案
篇15目的:
1、结合读本和幼儿自身经验,帮助幼儿丰富、深化有关影子的认识,特别是人物的活动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理解“也”字如何运用,学习运用句型—谁在做什么,谁也在做什么?
3、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讨论图画。
4、结合读本内容,进一步深化对光和影子的关系的认识,特别是人物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5、帮助幼儿熟悉书中的文字内容。
准备:
大书《影子和我》、幼儿人手一本小书
过程:
1、教师以猜谜的形式引出活动的主题: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体乌黑头,灯前月下陪着你,却是哑巴不开口。(影子)。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看到影子?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教师提出本次阅读的主题—影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很有趣的书。
2、教师出示大书:小朋友猜猜这本书在说一个什么?引导幼儿说
出自己的见解。
3、教师翻开大书的第一页,提问:
1)、你看到了图上有什么?
2)、为什么要有蜡烛?
4、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书上的人会和影子做什么?请幼儿看书的第二页。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小朋友和影子在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出示书的第三页,将人物遮住,教师提问:我看到了图上的影子了,但是我不知道书上的小朋友做了什么样的动作?你们知道吗?我们一起来做做吧。请幼儿站起来模仿影子的动作。教师掀开遮住的纸张,并请几个模仿得比较象的幼儿站到前面做动作,和大书中的人物比较一下。教师提问:为什么
6、出示遮住人物的第四页,教师提问:请小朋友说说这个影子象什么?发散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吗?让幼儿比比动作,教师掀开纸张:原来是用手做出了影子的牙齿。
7、教师出示遮住影子的第五页,请幼儿说说:墙上的影子会和小朋友做什么样的动作?教师引用原句进行小结。
8、出示第六页,教师提问:图上的影子在做什么?小朋友也在做什么?
9、教师:我们看看小朋友怎么啦?影子怎么样了?引导幼儿想象的情节。
10、出示第八页,教师提问:小朋友发现这页和前面颜色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什么不见了?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影子不见了。原来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
1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有趣的,现在我们完整的看一遍吧,教师指读大书上的文字,将完整的讲述一遍。教师:原来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可以和影子做各种好玩的,比如:手、脚、嘴等。是不是这个小姑娘做什么?影子也会同样跟着做什么?
小姑娘和她的影子有什么区别?(问题回答方向:影子永远是黑
色的,只有轮廓,没有细节)。
12、教师: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个有趣的吧。幼儿自己拿一本小书,跟着教师进行的指读,并注意引导幼儿:一个一个字进行指读。
13、教师:现在我们也要和影子做了。
1)、到操场上去找影子,并能告诉老师你在什么地方找到影子?
2)、同伴互相玩踩影子的3)、幼儿组合影子游各种造型,请一个幼儿用粉笔将地上的影子画下来。
篇二:悯农谈谈你是如何做的
幼儿悯农教学案例:种植香菜绿油油,我做贡献。
一、活动准备
我们要准备种植用的材料和工具。我们需要一些盆栽、土壤、香菜种子、水壶等工具。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种植的过程,我们还准备了香菜生长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我们需要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4-5名幼儿,每个小组领取一套盆栽、土壤和种子。
我们需要在幼儿园的悉心协调和指导下,组织教师和家长一起参与活动,为幼儿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二、活动内容
1.
種植香菜
我们需要为每个盆栽添加适量的土壤和水。让每一个幼儿轮流示范,向其他幼儿展示如何将种子插入土壤。我们鼓励幼儿谨慎地将种子分散在土壤中,以确保每个小芽能够得到足够的营养和光照。在种植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些悯农故事和农业生产的知识,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
2.
照料香菜
在种下香菜之后,我们需要每天给香菜浇水和适当的施肥。我们鼓励幼儿园师和家长一起参与照料,让幼儿们更好地理解香菜生长的过程和需要付出的努力。幼儿可以使用水壶浇水,这是一项很有趣的动作,也能让他们提高水平和练习动手能力。
3.
收获香菜
香菜一般需要在生长5-6天后就可以收获。在收获之前,我们可以让幼儿每天都去观察和记录香菜的生长状况,这是一项提高观察能力和记录技能的好机会。幼儿可以在我们的指导下使用剪刀或者手摘的方式来收获香菜。在收获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告诉幼儿香菜的营养成分和香味是由什么因素影响的等知识。
三、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全面了解了种植、照料、收获工作的过程和技巧,同时也发挥了团队协作的作用,学习了悯农故事和农业知识,并且从锻炼动手能力、提高操作能力、增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认识等几方面得到了很多的收益。我们相信这个活动将成为幼儿园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来会推出更多的悯农教育系列活动,以提高幼儿对农业生产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篇三:悯农谈谈你是如何做的
《悯农》教学反思
《悯农》教学反思1一首古诗在不查阅任何资料的情况下,不论对于我们老师还是孩子都是很难理解的东西,尤其是刚升入大班的孩子在不理解意思的情况下学古诗就更不容易了。
《悯农》这首诗主要是要孩子同情劳动人民,知道农民的辛苦,珍惜粮食。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画面上画了一个极其干瘦的农民伯伯,一手拿锄头,另一手拿毛巾在擦汗。天空中有一个火辣辣的太阳,农民伯伯的身边都是禾苗。首先让幼儿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太阳是什么样的,禾苗是什么样的,农民伯伯又瘦又老,看上去很辛苦。认真的描述一番后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一些印象。但在这里忽视了一点,看图时应让孩子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古诗时,老师先泛读,然后教幼儿一句一句地读。读古诗时教幼儿怎样断句,怎样读有韵律,看着孩子们摇着小脑袋学着我的样子背古诗,我真是从心里喜欢他们。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刚接新班,我对孩子们还不是很了解,他们也不太习惯我的教学方法,相信互相了解后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悯农》教学反思2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我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4、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照片,录象资料,或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将更能从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5、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悯农》教学反思3《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在现代也赋予了新的意义,一切收获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特别是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这首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早熟记于心,甚至达到倒背如流。对于这样的古诗又如何进行教学呢?我想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以下就是我的几点创新:
一、独特引入,贯穿线索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教学我认为应从孩子们熟悉的语言故事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教学开篇就引入了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卖火柴的.小女孩”,孩子们眼前一亮,我随即导入了和食物有关的课题《悯农》。然后以这一线索激励学生为小女孩努力挣得食物,完成了“朗读课文”“认读词语”“认识生字”等教学环节,学习效果较好。
二、游戏渗透,兴趣浓厚
在朗读课文环节,我变换多种朗读方式,如“自读”、“同桌两人共用一本书读课文”、“指名读”、“黄金搭档读”等。
在认读词语环节,我加入了“小老师”进行指导,学生积极性很高,小老师也得到了一次提升锻炼的机会。
在认识生字环节,我重点渗透了“游戏识字”,如:“快速反应站立读”“摆长龙”“找朋友、找影子”“碰碰车”“打扑克牌”“收麦子”等,又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了学习效果检测。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新课改下的“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三、运用视频,突破难点
在理解古诗含义时,有一定难度,我给学生播放了“小猪吃米饭”的视频,让后发问“你喜欢小猪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地讲解了古诗的含义,学生理解的很清楚。然后播放了《洪都拉斯饥饿儿童》的视频,学生看后吃惊的表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此时的想法,学生说了很多令我感动的话,也深刻的认识到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深化了本课主题。在评选出“表演小明星”后,我以视频“绚烂烟花”加以表扬,在欢快声中结束了本课教学,学生感觉意犹未尽。
四、看图表演,加深认识
我请学生欣赏图片,并根据图片内容在小组内挑选人员,上讲台进行表演,表演时老师负责摄像,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把自己最好的状态表现出来,都想成为今天的“小明星”。我适时引导“要想成为小明星,平时应该怎么做呢?”学生都能说出“要爱惜粮食”,我以总结的方式再次给孩子们强调“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在此环节学生不仅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同时还要设计动作,这一过程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五、不足之处:
1、在欣赏图片表演环节,由于前面环节进行的不紧凑,时间不够用了,我只好以老师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片内容,告诉大家“这样做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未能进行完整表演,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2、本节课开始时,我已告诉大家要评选出今天的“小明星”,可是未能进行完整表演,评选环节我只是以口头表达的方式表扬,没有在“绚烂烟花”的音乐声中进行颁奖活动,这又是一处遗憾。
也许,每次上完课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遗憾,没有遗憾就没有下一次的亮点,更不会在反思中一次次成长、进步,期待自己今后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悯农》教学反思4现在的学生对农村生活非常陌生。让他们看图说说农夫在干什么,他们的回答稀奇百怪。有说拔禾苗的,有说种草的……看来读读这样的诗,让他们认识粮食的来之不易很有必要。在前一首诗《锄禾》的基础上学习这首诗就显得轻松了一些。“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强烈的差异给学生很大的震撼。吸取《锄禾》的不足,谨记课标的阅读要求,为了让学生加深体会,我引导学生抓住图中的细节观察,先鼓励他们谈谈自己的感知,配上我恰到好处的解释。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我在教学诗之后给学生讲了有关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背景,讲了一些让人心酸的小故事。又补充了悯农的几首诗,对诗的了解也更全面了一些。
《悯农》教学反思5本此公开课的我选择的是《悯农》一首古诗。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已经可以适当的进行了,为了避免古诗的枯燥。所以,首先,我以图片的形式先引出这首古诗,再逐一给孩子们解释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加入自制乐器,让孩子们根据古诗的节奏来演奏乐器,最后伴随着《悯农》的音乐,老师和小朋友
一起模仿农民伯伯在地里干活的情景。整节课上下来,孩子们倒是很活跃,也很有兴趣,但是我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问题出现在了哪里。
1、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讲解古诗图片的时候应该语气抑扬顿挫,表情丰富,这样才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
2、目标的侧重点不明确:古诗具体内容没有讲解清楚,有些诗句解释的不到位。而且还遗漏的一个环节,都没有和幼儿说明是要干什么,突然就放音乐,弄得孩子们都反应了好一会儿呢。
这一次的公开活动对我的意义很大,使我受益颇多。经历就是经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相信只要我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吸取各方面的经验,就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
《悯农》教学反思6《悯农》是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安排了欣赏插图说出图画内容,让学生对诗的主旨有个初步的认识。在随文识字的环节中,识字也是带着拼音识字,特别是“农、辛、汗、午”等几个音节,都是要求学生重点认读的。拼音教学是本册的重点,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很多学生会认单个的韵母,但是和着声母就拼不出来了,有的学生是对声调的把握有问题,特别是二声和四声很难区分。要突破拼音这个难关,就得抓住所有拼音练习的机会,特别是要落实口头拼读的练习。
课堂上,读书是基础,一年级的课文内容都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悯农》一文也是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我安排了很多读的环节。先是整体认知课文。这里面有全班读,也有教师范读,同桌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等环节,把读的工作落到了实处。在多读识字的基础了,第二个环节是理解课文,深层识字,在这个环节,教学也是用读贯穿起来。边理解边读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层次。本环节也有个人读,分组读、打着节奏读等。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学会朗读。有了不同层次的朗读和不同形式的朗读,我以前在语文教学中读得少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在以后的教学中,仍然要抓住读这根主线,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识字环节,我以游戏形式让全班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其中,既激发学生热情又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给读得好的同学鼓励,给读的不好的同学指出。有了这次较成功的教学经验,我对以后的教学工作也更有信心,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做好的。
一、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广泛地开发课程资源。
本课识字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这些教学课程资源。这样,学生在一个充满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既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又进入了积极学习的境地,并有效地实施了学科整合。
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想像能力和创造潜能,我利用组词,练习说句子。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解放,释放他们的巨大能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次教学使我体会到,语文教师不但应该为提高学生基本语文素质而教学,而且还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人文素养而教学,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学。
三是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组词,并口头造句。
在书写生字环节,我先范写,再让学生写,并巡视,能及时发现书写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组词和口头造句。另外,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设计,恰当地处理了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采取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学得积极主动,参与面广,热情高,还拓展了想像思维,受到了人文气息的熏陶。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不足之处还是有的,如有些细节没注意到,与学生的交流也不足,在教学环节上还能编排得更好等,如能增加其他环节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实。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还会注重和其他教师交流,时时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悯农》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农民的深切同情也对当时黑暗社会进行了抨击。这首诗浅显易懂,感情真挚,深受儿童的喜爱。
在学习这首古诗前,我让学生跟着伴奏唱李绅的《锄禾》,旨在使学生们通过这首古诗理解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而导入李绅的另一首悯农诗。教学中,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让学生自由品读感悟、自由练读,并且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这样做既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也就能很快读懂诗意。我觉得光理解了诗意,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孩子们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于是,我给孩子们介绍了当时社会的现状,让他们体会到尽管农民们一年忙到头,但是换来的还是悲惨的命运。接着,我问孩子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孩子们都说农民伯伯太辛苦,太可怜了,再次对农民的同情。
但是在本堂课中由于前面放得太松,给学生自读自悟时间多,造成后面内容上得太赶,读都是在走过场,所以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重诗意,轻诗镜。从作品的存在升华到精神的境界是教学的难点。这里我没有大胆设计想象环节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如:“透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双手拽着妈妈的衣角哭泣着说:“妈妈,我饿,我饿。”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正拄着拐杖沿街乞讨……”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学张力。从情的感染说,使学生感受农民生活的极度悲惨。之后再来问孩子们“看到如此令人心酸的一幕幕,你有什么疑
问吗?”来唤起学生的质疑,“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他们,没人来管他们?学生在这种迁移、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也更加深入的感受到诗人把对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的不满和愤恨浓缩成了——悯农;把自己的满腔愁苦和无能为力都化成了——悯农;把对农民的同情和可怜都融进了——悯农。这样一来就会很巧妙地提升了诗的内涵和表达情感,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悯农》教学反思《锄禾》和《悯农》是最近所教的两首古诗。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理解这两首诗,自己翻阅了相关资料,对这两首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锄禾》和《悯农》是李绅的作品,李绅,字公垂。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除了不懂事的孩子,谁都应该知道的。但是,现实又是怎样呢?诗人没有明说,然而,读者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水陆罗八珍的人肉的筵宴,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和那船中养犬长食肉的骄奢。可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悯农》教学反思《悯农》是我第一次给孩子们上的古诗课,因此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次活动首先是视频导入,完整欣赏古诗,接着出示农民的图片学习“锄禾日当午”,我的图片准备的不够详细,选用的是古诗视频里种植禾苗的图片,但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因此最好是将图片换成农民伯伯在锄草,这样有利于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另外我的有一句提问是“太阳很大很热”,但是太阳大不代表热,提问不够严谨。接着是第二句“汗滴禾下土”,这句的讲解中与孩子的互动太少,没有深入引导幼儿对古诗的理解,例如可以问一问“为什么农民伯伯那么累呢?”需要和图片相结合,引导孩子说一说。最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最好是选择班里孩子吃饭的照片,从而更加贴近生活。
根据总结,本次活动的开展中我存在以下不足:
1、图片准备不充分,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需要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有利于他们的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小班幼儿应该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所以需要准备好图片帮助幼儿理解。
2、教师引导不够,由于孩子对古诗的兴趣不浓厚,因此很少有孩子能回答出我的问题,这个时候需要我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的等候,让孩子产生好奇来增添兴趣,而且提问的时候要和相应的图片结合,要顾及到所有的孩子,不能总是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的字眼。整个活动进行时我太过于着急,很多问题都有存在于自问自答,还有的问题存在着缺少启发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只是像是强加于幼儿,有的问题重复提问。
古诗的学习对小班幼儿而言是比较难的,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从孩子感兴趣的的地方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再逐句的引导他们学习,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还可以加入动作,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进一步帮助其学习古诗。
《悯农》教学反思1《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能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现在的音乐教学一节可下来所学的歌曲学生跟音乐或跟琴她们能唱得到,可是一离开了音乐让他们清唱没几个能唱下来,音乐课学生连歌也不会唱这还叫音乐课吗?根据这一情况我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离开了以前的情景游戏音乐活动,采用了直接导入、歌词对比朗诵;通过打节拍、模唱等各种形式熟悉音乐,再采取游戏竞赛法演唱歌曲加大了对歌曲的演唱训练取得了一些收获,但在歌曲细节处理上如:有些同学在21一字多音上唱的不准,我没有及时把她们纠正过来。
现在我疑惑的是: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歌曲会唱了,可对于后面的音乐活动却没有时间去处理,只能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让学生想像一下并模仿动作,最多也只是边唱边律动。
《悯农》教学反思11《悯农》是唐朝诗人李绅所作,全诗共四句,语言朴实无华,描述了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农民们还在禾地里锄草,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中。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饱含着农民的辛勤劳动呢!道出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表达作者热爱劳动人民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这首诗告诉了人们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认识生字、书写生字,读通、读顺、背诵诗歌外,还要达到教育的目的,要让孩子认识到“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让他们同情辛勤劳动的农民,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表示愤慨。我在教学《悯农》时,针对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说了两次话。一开始我出示幻灯片(农民正在烈日下给禾苗锄草,汗水直往下滴),我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这一提问给了孩子很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有话可说,既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得到了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诗文做下了铺垫。
第二次是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的。我说:“同学们对古诗的意思也理解了,请你们再看这张图,如果你们面对着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你们有什么想对别人或者对自己说的吗?”因为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我想对自己说要爱惜粮食;我想对同学说吃饭时不要掉饭粒;我想对爸爸妈妈说,如果浪费了粮食,农民伯伯的辛苦就白费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诗和乐一直是紧紧相伴的。古代的诗是可以吟唱的,而古代的乐也总是带有许多诗意和想象。因为古诗短小孩子们从小就听熟或背熟了,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她们能在自己熟悉的歌词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同时,结合古诗句的特征、语气、语调,培养儿童对节奏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悯农》教学反思12《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二、三岁的小孩就能倒背如流,因此,今天教学这首古诗,对于中班幼儿要求背诵并不难,能作过多的要求。于是,教学中关键重点引导小朋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珍惜粮食。为此,我从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感受“辛苦”来展开教学活动。
1、让小朋友感受“辛苦”:幼儿教学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所有的教学活动不能凭空开展,一定要在幼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他们做弯腰姿势保持五分钟来感受“辛苦”,他们个个都觉得累。这种亲身体验比凭空解释效果好。另外,为了让幼儿真正了解粮食,特准备了水稻,让幼儿进行实物观察。看到幼儿脸上摆出好奇和惊喜,我别提有多高兴。我讲解了水稻的生长过程到收获,再到稻谷变成米饭的漫长经历以及期间的农民伯伯的付出等,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并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看图了解“辛苦”: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早期阅读教学的自主化、个性化。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时,我不作任何要求,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在他们充分交流的基础,再让他们举手发言。有个孩子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蔡均易,他说:“我知道这是夏天,很热很热的,我外公去种田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图上有太阳的。”这时,妞妞也说是夏天,我也要她说明理由。她说:“那农民伯伯都流汗了。”我便问:“农民伯伯这么热,还在干活。那你们觉得怎样的太阳好一点?”这一问,激发了孩子热情,课堂就热闹了。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对比春天与夏天的太阳。孩子们就更加了解了农民伯伯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劳动的辛苦。
3、以朗读感受“辛苦”: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生合作读,引读,范读等,让幼儿从朗读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种表示劳动艰辛的句子,我作了重点引导。更是提醒他们中
午用餐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里面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孩子们爱惜粮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不足之处,在看图讨论和观察实物水稻的环节花得时间太多,留给朗读的时间就不够了。所以,朗读指导不很到位,应该分为两课时效果比较好。
《悯农》教学反思13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在生活中存在着挑食和浪费粮食的现象,所以我设计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难点是让学生树立珍惜粮食,从小就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在讲解这首古诗前,我还补充了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旨在使学生们通过这首古诗理解古代徭役的繁重和农民生活的艰辛。由这首诗导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我注重了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并让学生们试着想象在酷热的夏天的中午,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场景,并由此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虽然能感受到那种炎热,但却很难体会到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那怎样使学生说树立珍惜粮食的意识呢?这个瞬间我有点不知所措,不知该从那说下去。毕竟现在的物质生活很充裕,刻意地要这些幼小的孩子明白生活的艰辛,我又觉得太过残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只是举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例子,比如生日宴会等让学生们讨论。
不知道这节课有没有在学生心中烙上烙印,也不知道在他们内心深处有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一定能够体会并理解父母的辛苦,也一定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吧!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离开了以前的情景游戏音乐活动,采用了直接导入、歌词对比朗诵;通过打节拍、模唱等各种形式熟悉音乐,再采取游戏竞赛法演唱歌曲
加大了对歌曲的演唱训练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悯农》教学反思14《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能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这首诗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学过,可以说是倒背如流,而且这首诗配有一幅生动形象的插图,插图集中描绘了一位农民一手握着锄头,一手拿着着毛巾拭汗,抬头望那当空烈日的情景。所以学生理解这首诗比较容易。但是有些儿童并不知道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随便丢掉,不知爱惜。
教学时,我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这位农民为什么站在田里?他在做什么?他在看什么?他在想什么?他在说什么?农民从播种到收获要付出多少辛勤劳动才换来粮食。通过畅谈讨论,引导学生摆出浪费粮食的现象,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做一个尊重农民,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第二首《悯农》的学习就没这么顺了。首先孩子们对诗中的一些词语不理解,比如说犹字,孩子对它的理解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其次,和学生对当时的背景不了解,对地主、官僚完全没有概念,因此他们就觉得很疑惑:为什么农民中那么多粮食还会饿死。因此我补充了一些小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地主阶层的恶行,这样,学生就明白了,粮食都被那些污吏、地主收走了,他们觉得那时的农民十分可怜。然后我又补充了《陶者》给他们朗读,也能读懂了。
《悯农》教学反思15《悯农》是唐朝诗人李绅所作,全诗共四句,语言朴实无华,描述了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农民们还在禾地里锄草,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中。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饱含着农民的辛勤劳动呢!道出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表达作者热爱劳动人民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这首诗告诉了人们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认识生字,读通、读顺、背诵诗歌外,还要达到教育的目的,要让孩子认识到“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让他们同情辛勤劳动的农民,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表示愤慨。
我在教学《悯农》一课时,针对课文内容运用挂图引导学生说了两次话。一开始我出示挂图(农民正在烈日下给禾苗锄草,汗水直往下滴),我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这一提问给了孩子很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有话可说,既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得到了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诗文做下了铺垫。
第二次是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的。我说:“同学们对古诗的意思也理解了,请你们再看这张图,如果你们面对着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你们有什么想对别人或者对自己说的吗?”因为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我想对自己说要爱惜粮食;我想对同学说吃饭时不要掉饭粒;我想对爸爸妈妈说,如果浪费了粮食,农民伯伯的辛苦就白费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诗和乐一直是紧紧相伴的。古代的诗是可以吟唱的,而古代的乐也总是带有许多诗意和想象。因为古诗短小孩子们从小就听熟或背熟了,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她们能在自己熟悉的歌词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同时,结合古诗句的特征、语气、语调,培养儿童对节奏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篇四:悯农谈谈你是如何做的
《悯农》教案
《悯农》教案1〔解题〕
《悯农》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县丞、国子博士、常州知州、秘书少监等职。杨万里在南宋诗坛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在文学史上引人注目。杨万里一生写诗逾两万首,现存四千余首。
本诗诗题中的“悯农”,“悯”是可怜的意思,“悯农”即可怜农民。本诗是杨万里写的反映农民生活的诗。诗人描述了农民的不幸遭遇:由于天气不好,农作物没有好收成,只能准备忍饥挨饿过残冬了。全诗渗透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结构分析〕
全诗共4句,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描述田地里农作物长势不好的情景。农作物长势不好的原因是气候不好,风不调,雨不顺,又过早下了霜。
第二层(第3、4句),写在歉收之年,农民只能忍饥挨饿了。先写因歉收必定受饥寒,再写今年是闰年,又多了一个月,受饥寒的时间也更长了。
〔语意理解〕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稻”,稻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狭长,花白色或绿色。子实叫稻谷,碾去壳后叫大米。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不雨”,不下雨,指天旱。无论水稻还是旱稻,雨水不充足是难以生长的。如果夏天时节,雨水不足,稻便难以成熟。“不多黄”,稻穗黄的不多,说明成熟的不多,自然收到的稻谷也不会多。“荞麦”,子实磨成粉供食用。荞麦也是一种农作物。“空花”,不结果实的花。“早着霜”,早早地被秋霜打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老天有云却无雨,田里的稻子黄的很少,丰收希望不大了。而荞麦只是开了不结果实的空花,并且已经早早地被霜打了,收成更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这两句诗,勾画出遭灾图景,为后两句表现农民的疾苦与忧愁打下基础。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分”,是料定、早知道的意思。“已分”,就是已经料到。“岁”,即“年”。“残岁”,就是一年中剩下的时间。“堪”,是忍受的意思,本诗句的“堪”是“不堪”“何堪”之意。“闰”,指闰年,农历有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每3年一闰,5年两闰,19年7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有闰月这一年为13个月,即383天或384天。本诗指农历的闰年。“添长”,增加了一个月,这一年变得更长。这两句的意思是:农民已经料定自己必定要忍饥挨饿去度过残冬了,然而,更为不幸的是今年又是闰年,更无法忍受延长了的艰难岁月。
〔写作特点〕
1.展现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
杨万里是一个刚正廉洁和爱国的儒者。他自诩“谁言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因此,他的诗虽多从自然景物吸收题材,但他也写下不少表现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本诗与他的《插秧歌》《竹枝词》等都对农民的痛苦深表同情。本诗先写年成不济,谷物歉收,继而用农民的语言道出歉收之年,只能忍饥挨饿。诗
人为强化“悯农”之情,又设定这一年是“闰年”,天数长,因而痛苦更甚。“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字里行间渗透出诗人的忧民之情。
2.于平淡中见新奇。
诗中没有写重大事件,也无慷慨的愤世嫉俗的语句,只写一个极为平凡的农村现象:雨水不调,庄稼歉收,农民生活会更苦。写庄稼歉收,也只貌似平淡地写稻子不黄,荞麦空花。但细一读,就能体会到诗人愁苦的情绪及对统治者不关心农民的愤懑不平,使人仿佛看到诗人正望着歉收的庄稼叹息。
3.活泼自然的语言。
杨万里继承了民歌的朴实之风,以及白居易、张籍和杜荀鹤等人的语言传统,写诗时力求语言浅近,并大量吸收俚语谣谚入诗。给当时诗坛注入了新鲜的空气。本诗除第3句的“分”,第4句的“堪”稍生涩外,其他都平白如话。
《悯农》教案2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理解古诗意思。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进一步巩固给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学生自学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粒、颗、闲、夫、饿、死”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死: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撇。
饿:熟字“我”加上“饣”就是饿。
颗:熟字“棵”去掉木字旁,换上页字旁,就是“一颗星”的“颗”。
闲:里外结构(或半包围结构),先写“门”,再写“木”。注意最后一笔是“点”。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7、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8、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五、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粒:左窄右宽,“立”字略短。
颗:左右﹑宽窄﹑高低﹑长短一样,“果
”字的最后一笔是点。
“闲、夫、饿、死”让学生说说书写时应注意的问题。
2、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
夫()粒()一棵()
3、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六、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七、布置作业1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
附:板书设计:
1悯农(二)
李绅
难字:颗闲饿死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并组词。
2、同桌之间互相听写词语,写完后,同桌之间对照课本进行相互评议。
3、背诵古诗:全体同学一起背诵,指名背诵。
二、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1、让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2、提问:读懂了诗的意思,你有什么感受?
(1)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2)自己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3)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结合诗句的内容说明:农民在万物生长的春季撒下了种子,他们要为庄稼浇水﹑施肥﹑除杂草,每天是脸朝黄土背朝天,风吹日晒,到了金色的秋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了粮食的丰收,但是他们不能享用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乃至饿死﹑不能生存下去。)
(结合插图的内容说明:这农民一家人各个骨瘦如柴,穿着破旧的衣衫,那位妇人的怀里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农夫站在一边面露难色,无可奈何。)
3、教师小结: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二十个字,就揭露了当时的社会,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创造了那么多的社会财富,他们是值得歌颂的﹑赞扬的。但是他们没有权力享用自己创造的社会财富,不合理的社会使他们贫困无助、冻死饿死﹑不能生存下去。这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遭人痛恨的。
三、朗读古诗
1、配乐听老师范读并评议诵读情况。
2、伴着音乐自己练习朗读。
3、在小组内参与朗读,互相学习。
4、师生共同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四、练习巩固
完成书中的第4题。
五、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检查第4题,进行自评。
2、把《悯农二首》背给家人听。
《悯农》教案3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辛,指导粮食来之不易。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种米饭的图片(白米饭、南瓜饭、菠萝饭等)
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米饭的图片,引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讨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指导我们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吗?
2、引导幼儿了解农民种田劳作的艰辛
引导幼儿自由说说,你见过农民伯伯种地吗?他们是如何种田的?请你学一学。农民伯伯劳作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
3、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1)引导幼儿倾听诗歌朗读《悯农》,欣赏理解古诗。
(2)讨论理解古诗的含义。
(3)学习词语辛苦,并用辛苦说一句话。
(4)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美。
4、通过讨论表达对农民的敬意,懂得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小结:《悯农》这首诗歌描写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费。
《悯农》教案4教案目的:
1、结合读本和幼儿自身经验,帮助幼儿丰富、深化有关影子的认识,特别是人物的活动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关系。
2、理解“也”字如何运用,学习运用句型—谁在做什么,谁也在做什么?
3、引导幼儿充分观察和讨论图画。
4、结合读本内容,进一步深化对光和影子的关系的认识,特别是人物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5、帮助幼儿熟悉书中的文字内容。
教案准备:
大书《影子和我》、幼儿人手一本小书
教案过程:
1、教师以猜谜的形式引出活动的主题: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体乌黑头,灯前月下陪着你,却是哑巴不开口。(影子)。教师提问:你在什么地方看到影子?引导幼儿发散思维。
教师提出本次阅读的主题—影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很有趣的书。
2、教师出示大书:小朋友猜猜这本书在说一个什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见解。
3、教师翻开大书的第一页,提问:
1)、你看到了图上有什么?
2)、为什么要有蜡烛?
4、教师:请小朋友猜一猜书上的人会和影子做什么?请幼儿看书的第二页。教师提问:你看到了小朋友和影子在做,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5、出示书的第三页,将人物遮住,教师提问:我看到了图上的影子了,但是我不知道书上的小朋友做了什么样的动作?你们知道吗?我们一起来做做吧。请幼儿站起来模仿影子的动作。教师掀开遮住的纸张,并请几个模仿得比较象的幼儿站到前面做动作,和大书中的人物比较一下。教师提问:为什么
6、出示遮住人物的第四页,教师提问:请小朋友说说这个影子象什么?发散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教师提问:你知道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吗?让幼儿比比动作,教师掀开纸张:原来是用手做出了影子的牙齿。
7、教师出示遮住影子的第五页,请幼儿说说:墙上的影子会和小朋友做什么样的动作?教师引用原句进行小结。
8、出示第六页,教师提问:图上的影子在做什么?小朋友也在做什么?
9、教师:我们看看小朋友怎么啦?影子怎么样了?引导幼儿想象的情节。
10、出示第八页,教师提问:小朋友发现这页和前面颜色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什么不见了?为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影子不见了。原来有光的地方才有影子。
1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有趣的,现在我们完整的看一遍吧,教师指读大书上的文字,将完整的讲述一遍。教师:原来我们身体的各部分都可以和影子做各种好玩的,比如:手、脚、嘴等。是不是这个小姑娘做什么?影子也会同样跟着做什么?
小姑娘和她的影子有什么区别?(问题回答方向:影子永远是黑色的,只有轮廓,没有细节)。
12、教师: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个有趣的吧。幼儿自己拿一本小书,跟着教师进行的指读,并注意引导幼儿:一个一个字进行指读。
13、教师:现在我们也要和影子做了。
1)、到操场上去找影子,并能告诉老师你在什么地方找到影子?
2)、同伴互相玩踩影子的3)、幼儿组合影子游各种造型,请一个幼儿用粉笔将地上的影子画下来。
活动目标
1、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尝试背诵古诗,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辛。
3、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萌发对农民伯伯的尊重之情。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提前通过图片、视频等了解水稻种植、种植过程等。
2、物质准备:PPT图片、米饭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各种米饭的图片,引入活动,讨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指导我们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吗?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朗诵故事,理解诗歌意境。
1、引导幼儿倾听诗歌朗读《悯农》,欣赏理解古诗。
2、讨论理解古诗的含义。
3、学习词语"辛苦",并用"辛苦"说一句话。
4、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美。
三、尝试背诵,加深理解。
在幼儿对古诗内容及含义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看图,尝试背诵。
四、交流讨论,了解农民种田劳作的艰辛。
1、提问:你见过农民伯伯种地吗?他们是如何种田的?请你学一学。农民伯伯劳作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通过讨论表达对农民的敬意,懂得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2、小结:《悯农》这首诗歌描写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费。
《悯农》教案5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
1、“农”、“当”的写法
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稻穗图、小黑板、磁带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向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向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向老师给他讲讲道理。(……这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师出示“辛苦”,教读。
你见过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粮食吗?
老师带来了一幅图,就是农民伯伯平常劳作的情景,请小朋友翻开书,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
二、观察图画
1、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农民伯伯在锄草,他很辛苦。)
2、再次齐读“辛苦”,并贴在黑板上。
3、你怎么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头上的汗珠一颗颗地往下掉。)
4、今天,我们就要学一首配这幅图诗——《悯农》。跟老师一起写写“农”。(师写,生书空。)
全班齐读课题。
三、学习生字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听录音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古诗,要听清字的读音,用右手的食指指着字,看谁最认真?如果会的同学能跟录音机一起读,也不必加以制止,追问一句:“你从哪里学会的?”提示学生:我们可以从许多地方学习知识,希望小朋友们做个有心人。
2.过渡:由于这首诗绝大多数同学都能熟练背诵,所以直奔本课的生字。这首诗你们会背了,里面的生字你们都认识吗?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中的生字词,看谁学得又对又快。
(二)认读生字
1.下面请你轻声读课文,用手指指着课文,圈出带红色音节的生字。
2.引导学生回忆平时学习生字的主要方法: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方法来学习生字?(拼读音节、问同学、问家长、问老师。)
3.小朋友们归纳得真好,那就请你赶快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吧。(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点播。)
4.学习完生字以后,请你给同桌读一读,注意用手指指着字读。
5、抽生教读生字。
6、这些生字娃娃又交上了新朋友,你能把它们读出来吗?(出示词语:悯农
日当午
谁知
汗滴
粒粒
辛苦)
抽生读,齐读。
7、在词语中你认识了生字,那么老师把生字单拿出来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说出来。(当读到“午”时进行扩词,从而理解“日当午”。)
8、现在这些生字都躲到诗里面去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抽生读课文,其他小朋友用手指着书,认真听,听他哪个字音读准了,哪个跟你不一样,等会儿请你给他指出来。
9、齐读。
四、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刚才我们一起初读了课文,同学们学得特别好,下面,请你们再读课文,从课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2、抽生答。(……我知道了农民伯伯很辛苦)
3、你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了农民伯伯很辛苦?自己读一读。
重点指导:汗滴禾下土
粒粒皆辛苦
指导方法:先通过做锄草的动作体会辛苦应表现得行动缓慢,吃力,在朗读时语气应重而稍慢,基本领悟即可。
4、师范读全诗。
5、齐读。
6、能背的同学背一背,不会背的同学可以再看看书。
五、巩固练习,指导书写
(一)捡稻穗游戏,复习生字
1、秋天来了,农民通过辛勤的劳动,庄稼获得了大丰收。你们看:金黄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摆,好象在向人们微笑。收割后,还有一些稻穗遗留在了田地里,下面咱们一起去捡稻穗。你可以任选一颗,读出后面的生字,然后放到篮里。(师贴稻穗图,画篮子)
2、抽生上台拾稻穗,然后反过面贴于篮子里。
3、你打算把带哪个字的稻穗送给谁?为什么?
(二)指导写字
(出示“农、当、汗、午”)
1、你记住了哪个字?怎么记住的?
2、重点指导“当”,认识小字头,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笔顺,然后书空。
指导“农”,你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一笔?
3.教师在田字格中书写学生认为难写的字。
4.学生练习写一个字,同桌互评,然后再写一个。
五、总结全文
(板书)
悯农
辛苦
教学点评: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教师在设计时可以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现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4、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照片,录象资料,或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将更能从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5、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悯农》教案6【教学设想】
能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会背诵课文。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锄禾》)
2.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ú”,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1)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读一读“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2)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地滴到土里)
(3)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朗读课文。
(5)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5.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1)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2)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
6.指导朗读。
7.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民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8.平时你是怎么爱惜粮食的?(正面教育学生,表扬学生中爱惜粮食的好人好事。)
9.背诵课文。(形式多样)
10.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悯农》教案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录音,米饭,场地布置(杂草地)。
活动目标
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师角色扮演并提出问题。
提问: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吗?农民伯伯是怎样种地的呢?
2.看图片,理解古诗大意。
(1)师:当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的时候,我扛着锄头去种地。(出示教师角色表演时的种地图片)
你种过地吗?和我一起去怎么样?今天你们可要帮我的忙,把地里的杂草拔光,要仔细地一个挨一个地拔,千万别漏掉哦。(幼儿体验拔草,体会农民锄地的辛苦)
提问:为什么不想拔了?
(太累了,太辛苦了)
小结:拔了这么一点就累了,每天我不仅要拔这么多草,而且还要种粮食,你说我累吗?我辛苦吗?
(2)边出示图片,边提问。(出示第二张图片)
太阳照到身上什么感觉?热了会怎么样呢?
(流汗)
(出示第三张图片)
小结:我看到粮食变成餐桌上的美食时,就更高兴了。
(出示第四张图片)
提问:可有时候我还是会生气,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出示第五张图片)
提问:为什么我会生气呢?
3.看动画,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古诗。
(1)听古诗,说诗名。
提问:谁听到了古诗的名字,是什么?
(2)看动画,欣赏古诗。
(3)观看动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提问:大米和所有的粮食到底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吃饭时,应该怎么做呢?
《悯农》教案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萌
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3、理解“辛苦”一词,并能用语言表达一句话。
活动准备:
挂图四幅、视频朗读古诗、小孩用餐照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复习古诗引出主题。
师
: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小朋友还记得吗?
幼:记得。
师:哪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吧,《春晓》、《咏鹅》、《七步》。
师:小朋友真棒,都已经记得这么多的古诗了,今天啊罗老师还想交小朋友一首
古诗你们想不想学啊?
幼:想。
师:好,在我们学古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罗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出示挂图)
师:小朋友请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
幼:太阳。
师:哪小朋友知不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呢?比如早晨、中午、还是晚上。
幼:中午
师:对了,中午的太阳是最红最热的。晒得禾苗都弯下了腰。(出示第二幅图)
《悯农》教案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赏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了解古代劳动人民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人民,尊敬劳动成果。
教学重难点
尝试自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复习《悯农(一)》
2、板书课题,学习“悯”字。
(设计意图:《悯农》是一首组诗,联系旧知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悯”字的学习意在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习惯。)
二、初读求节奏
1、谁来给大家流利地读读古诗?
2、古诗文是有韵律的,自己试着有节奏地读一读。
3、配乐范读古诗。
(初读环节通过流利读、节奏读、配乐读这三个坡度地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品读悟情感
1、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有哪些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2、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注释。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试着读懂诗句的意思。
4、交流汇报
(1)交流一、二行诗
①指名读,交流诗句的意思。
②赏析诗句的语言特点,我们还知道哪些含有数字夸张的诗句?
③语言训练:仔细观察图,说说从春种到秋收需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④男、女生轮读这两行诗。
(2)交流三、四行诗
①交流诗句的意思
②这两行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我们还知道哪些含有对比的诗句?
③创设情境对话:粮食都到哪儿去?
④观察图,了解时代背景。
⑤语言训练:被活活饿死的农民,临死前会说什么?
我们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诗。
(在学生读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引入时代背景、链接相同写法的诗句,意在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特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语言训练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
四、小结
1、师小结
2、布置作业
《悯农》教案1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禾、日、午、下、土、中”这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汗、谁、知、盘、粒、辛、苦”的读音。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内容。
(二)能力教学点: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生字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懂得农民劳动的艰辛,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理解古诗内容,学习生字。
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解决办法: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结合看图,体会诗意。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学习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进行猜字、抢读、找朋友的`游戏。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借助拼音读熟课文,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练习背诵。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分析字形、学习生字,并练习默写古诗。
(二)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全诗共4行,两句,有两幅插图,第一句讲农民头顶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第二句讲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后的感想:粮食来之不易,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艰辛劳动之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种地可辛苦了,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下面大家就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种田的。
(板书课题:4悯农)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
1、出示投影1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投影2图上画的什么人?在做什么?
3、借助拼音让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把全诗读正确,读熟。
4、使用生字卡,盖上音节,检查学生对字音掌握的情况。
读诗时,下面几个字,指导读准
谁,翘舌音,读shu知,读“zh9”,不读“z9”
5、指名读古诗,教师予以指导评价
6、教师范读,指导读
(三)理解古诗内容
1、学习第一句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农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他怎么样了?
(2)结合句子理解“日当午”“滴”、“禾下土”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炎热的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农民累得全身是汗,汗水一滴一滴地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4)通过学习这两句,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农民劳动辛苦的情景。
2、学习第二句
(1)过渡语。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2)齐读第二句,体会“盘、餐、粒粒、皆”这些词语的意思。
盘——碗里
餐——饭
粒粒——每一粒
皆——都
(3)想象第二句话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的汗水换来的)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导朗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引申、扩展:学习了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6、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粮食。
(四)指导背诵:出示悯农(二)读一读
教学反思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在现代也赋予了新的意义,一切收获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特别是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这首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早熟记于心,甚至达到倒背如流。对于这样的古诗又如何进行教学呢?我想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以下就是我的几点创新:
一、独特引入,贯穿线索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教学我认为应从孩子们熟悉的语言故事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教学开篇就引入了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卖
火柴的小女孩”,孩子们眼前一亮,我随即导入了和食物有关的课题《悯农》。然后以这一线索激励学生为小女孩努力挣得食物,完成了“朗读课文”“认读词语”“认识生字”等教学环节,学习效果较好。
二、游戏渗透,兴趣浓厚
在朗读课文环节,我变换多种朗读方式,如“自读”、“同桌两人共用一本书读课文”、“指名读”、“黄金搭档读”等。
在认读词语环节,我加入了“小老师”进行指导,学生积极性很高,小老师也得到了一次提升锻炼的机会。
在认识生字环节,我重点渗透了“游戏识字”,如:“快速反应站立读”“摆长龙”“找朋友、找影子”“碰碰车”“打扑克牌”“收麦子”等,又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了学习效果检测。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新课改下的“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三、运用视频,突破难点
在理解古诗含义时,有一定难度,我给学生播放了“小猪吃米饭”的视频,让后发问“你喜欢小猪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地讲解了古诗的含义,学生理解的很清楚。然后播放了《洪都拉斯饥饿儿童》的视频,学生看后吃惊的表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此时的想法,学生说了很多令我感动的话,也深刻的认识到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深化了本课主题。在评选出“表演小明星”后,我以视频“绚烂烟花”加以表扬,在欢快声中结束了本课教学,学生感觉意犹未尽。
四、看图表演,加深认识
我请学生欣赏图片,并根据图片内容在小组内挑选人员,上讲台进行表演,表演时老师负责摄像,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把自己的状态表现出来,都想成为今天的“小明星”。我适时引导“要想成为小明星,平时应该怎么做呢?”学生都
能说出“要爱惜粮食”,我以总结的方式再次给孩子们强调“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在此环节学生不仅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同时还要设计动作,这一过程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五、不足之处:
1、在欣赏图片表演环节,由于前面环节进行的不紧凑,时间不够用了,我只好以老师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片内容,告诉大家“这样做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未能进行完整表演,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2、本节课开始时,我已告诉大家要评选出今天的“小明星”,可是未能进行完整表演,评选环节我只是以口头表达的方式表扬,没有在“绚烂烟花”的音乐声中进行颁奖活动,这又是一处遗憾。
也许,每次上完课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遗憾,没有遗憾就没有下一次的亮点,更不会在反思中一次次成长、进步,期待自己今后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悯农》教案11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的书写。
2、通过看图和朗读,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
3、指导学生结合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并正确背诵古诗。
2、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老师有一个难题,想请小朋友们帮我解决一下。你们愿意吗?
(出示“一碗打倒的饭”图)学生观察。
这就是老师遇到的难题,有个孩子每天吃饭都吃不完,而且漏得满桌子都是。我想请会讲道理的小朋友替老师给他讲讲道理。(只要学生大胆发言,教师就要给予表扬。)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比一比,谁背诵得最好。)
2、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另外一首诗。板书课题:悯农。
二、指导学生自学:
1、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2、交流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悯、夫、农、万、收”,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的不准的地方及时提醒和纠正。
(2)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
(3)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粉笔标出来。
(4)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理解字义: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为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四海:指全国或全世界。
4、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到许多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很多农民因为吃不饱而饿死。
5、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6、请学生在全班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7、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2、与小组成员一起练习朗读,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朗读竞赛,然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能够不断地去学习思考,反复诵读古诗,表现真不错,农民们辛辛苦苦的劳动才换来珍贵的粮食,我们要
尊重农民的劳动,爱惜粮食。
六、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让家长评分,记录在书上。附:板书设计
《悯农》教案12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古诗挂图、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2、儿歌:《捡米粒》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出主题。
1、图片上有谁?在做什么?
2、当时的天气怎么样?
二、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图片)妈妈干家务辛苦等。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有话说的环境,幼儿在与环境、老师、同伴的互动中自主的、自在的发展,同时在进行此活动时我对教材内容全面、透彻的分析,从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等多方面分析,抓重、难点进行教学,这样就能较好的发挥作品的功能。
《悯农》教案13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42号、古诗、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
一、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1、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
附:
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出示挂图,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
“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图片)妈妈干家务辛苦等。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
附: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
四、简要评析: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萌发热爱农民的情感。本次活动由儿歌导入,引出主题,然后通过挂图,老师讲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最后通过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达到了预期目的。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释,但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幼儿找到共鸣,找到切入点。在这一片断中,抓住了诗眼“辛苦”字,通过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看图想象,转换角色,层层深入,激起幼儿情感的涟漪,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
《悯农》教案14背景
在讨论食物的营养时,我们提出了“粮食有营养吗?”给幼儿讨论,在讨论中很多幼儿了解了粮食均为谷类,能帮助我们长身体、长力气,是必不可少的食物,逐渐改变了认为粮食仅供吃饱没有什么营养的错误看法。秋季到周边农家乐的劳动,更使幼儿增加了许多直观体验,此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将一首古诗《悯农》教给幼儿,古诗寥寥数语的诗句,再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境,深得幼儿喜爱。
但是,要画出农民在烈日下弯腰耕作的形象,对习惯于表现直立造型的幼儿具有很大的挑战。过去,我们采用教师示范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其结果是幼儿
只会画出和教师相同的图像。这种重复图像的画法,不但不可能形成幼儿自己的图式,反而会妨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疑问的能力。为此,我们一方面借助幼儿对农民耕作的直观体验和对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欣赏材料,给幼儿更多富有美感的直观感受。在讨论中,采取观察不同的人物造型,在分辨谁拾到了稻穗谁没有拾到的基础上纠错的方法,让幼儿用自己的图像进行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并不要求幼儿画得合理,而是鼓励幼儿自主地创造。
目标:
1、大胆表现农民收割的辛劳,表达个人对古诗《悯农》的感受。
2、尝试打破已有直立人物的造型习惯,初步把握低头弯腰的人物动态。
准备:
1、欣赏作品:书法作品、优秀绘画作品。
2、比较辨别人物动态画面数张。
3、印有稻穗的长条纸、打印的古诗《悯农》、勾线笔、白纸。
过程:
一、吟诵古诗,再现经验
1.出示书法作品,吟诵古诗。
2.谈论这首古诗的意思,逐句解释。
3.农民除了种大米还种些什么?(教师协助归类——粮食、水果和蔬菜)了解我们经常吃的水果、蔬菜和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二、欣赏艺术作品
1.欣赏画面一(拾穗者):收割的时候,农民怎样在田野的劳动?发现农民整天在田地里,低着头弯着腰不停地劳动,不丢弃一颗粮食,多辛苦啊12.欣赏画面二(田问儿童):画面上的小朋友也在田野里,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拾土豆的呢?小妹妹在干什么?了解小妹妹年纪小,不能干这样累的活,所以哥哥姐姐就让她帮着捧卜豆。
三、比较、判别——从四张相似的动作中判别IE确与错误,说出原因,设法纠正。
1、四个小朋友第一次到农村学做小农民,从动作上分辨谁干得好。
2、对不会干农活的小朋友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进行纠错。
四、操作表现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本画古诗《悯农》的书,了解老师已经把古诗打印在每一页上,由小朋友来画低头弯腰地辛占劳动的农民。
2、四位幼儿为一组,各用勾线笔将农民劳作的情境画在白纸上,并适当涂色。
3、依次粘贴在图画书的内页上。
五、观赏诵读
1、观赏每个小组的图画书,找一找哪几个小组的小朋友最勤劳。
2、用自制的图画书颂读占诗。
延伸:
开展庆丰收的运动游戏,学唱歌《悯农》。
纠错——儿童主动学习的好方法
美术教学活动离不开美术技能的学习,美术教学活动时常会出现教师不教幼儿则学不会画,教师教了幼J乙又学死了的两难境地,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结合美术教学活动为古诗《悯农》画插图,尝试采取“纠错”这一教学方法,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悯农》是一首幼儿较易理解的古诗,但是在表现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中,必须把握低头弯腰的动态,这对习惯表现直立人物动态的幼儿来说有较大的挑战。我在教学时采用了纠错的方法,通过观赏、分辨、解释、纠正等步骤,引导幼儿自己来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自如地表现个人的感受。
一、观赏
选择众多农民劳作的实景照片和《拾穗者》和《拾土豆》两幅欣赏作品,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强化印象,发现问题:
在观赏实景照片,重现生活情景以后,首先出示了一幅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这是一幅非常经典的艺术作品,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农民们在烈日下收割粮食的情境,激发了幼儿对农民劳动的敬佩之情,体会到农民伯伯每天在田里长时间低着头弯着腰的辛苦,也强化了他们对弯腰这一动作的直觉印象。
接着又拿出第二幅画:《三个拾土豆的孩子》一。农村的孩子们也在帮助成人干活。在欣赏中提出:三个小朋友都在拾土豆吗,引导幼儿从人物弯腰和直腰两种不同的姿态中发现哥哥姐姐在忙着拾土豆,小妹妹年纪小,只能帮着捧3=-豆,将动作和内容建立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动作的意义。
二、分辨
在活动前,从幼儿日常作品中寻找表现弯腰的画面,发现一般都会出现以下图像:
1、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尚未摆脱画直立人的习惯)。
2、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尚未把握身体的倾斜与四肢弯曲)。
3、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尚未把握人物动作时各部位活动的特点)。
我们将这些错误图像和许多其他正确图像放在一起,提出“这些第一次到田间的小朋友,他们都能拾到稻穗吗’’的疑问,引导幼儿一一对应地比较和判断,找出错误图像。有了比较,就降低了找出错误图像的难度,也使他们发现表现弯腰动作同样可以创造无限丰富的图像。
三、解释
在请幼儿谈论错误的原因时,却发现幼儿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解释:
1、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
幼儿的解释:这是蹲着,没有弯腰,他一根麦穗也没拾着,倒马上要摔跤了。
2、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
幼儿的解释:这是动物,添上耳朵和尾巴就可以画成小花猫、小狗,还有……,小动物怎么能当农民呢?
3.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
幼儿的解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残疾人啊?
从以上解释中不难看出幼儿与成人不同的视点和思维方式,成人总是善于从具体事物中寻找抽象的规律(例如:关节活动的特点),幼儿则是用直觉生活经验解释一切。由此领悟到以前在讨论后教师惯用的简短总结,自以为很清晰,实际上时常不自觉的拉大了和幼儿的距离,只有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释问题,才会让幼儿信服。
四、纠错
发现和解释错误以后,纠正错误就成了幼儿最关注的问题,于是,我们发动幼儿一起来想办法,由幼儿说方法教师操作,对以上三张错误作品逐一进行修改,帮助三位朋友一起参加劳动:
1、将“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修改为把身体垂直改为向下倾斜。
2、将“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修改为四肢弯曲或倾斜。
3、将“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修改为表现双腿的前后位置,并找出“找到身下的衣角画双腿”的办法。
师生的共同修改,使幼儿发现即便错误的图像,也不是全盘皆错,只要局部稍加修改,就能创造出另一个图像。也使我们发现,在操作讨论时,多听取幼儿的意见(而不是勉强幼儿顺从自己的做法),哪怕有些看法并不十分合理,只要有可取之处,教师也应加以考虑,努力创造平等对话的氛围,才能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因势利导。
纵观幼儿的绘画过程,面对这一极有挑战的尝试,竟然没有一位幼儿束手无策。幼儿笔下的拾穗者也立刻鲜活起来了,不再是千篇一律。幼儿作品中创造的众多拾稻穗的图像,虽然并不像成人那样结构合理,却多了几分大胆与自信,同时保持了儿童的稚拙。我体会到把主动权交给幼儿以后,他们所表现的惊人创造力,相信幼儿在今后观赏、比较、判断和纠错中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新发现。
《悯农》教案15教学目标:
1.会认“农、午、汗、粒、辛”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字。
2.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1课时
授课时间: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看古诗中的图片,教师描述:唐朝有一位诗人叫李绅,他也是朝廷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郊外的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田间干活,不由得吟诵到:(教师范读古诗)
2.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悯农》。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农”,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生字,正音。
3.多种形式的读生字卡片,检查认读。
4.再读古诗,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三、诵读感悟
1.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
(让学生跟随诗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诗句的意思,读出的诗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5.我们吃的米、面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四行诗。指名回答。
6.是啊,我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行。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农民种田时的情景,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诵读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还可以配上动作,每组推荐一名代表。
1.分小组演读。
2.小组代表展示。
3.师生评议。
4.(出示图片)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背了,愿意一起来背一背吗?
四、课外延伸
读一读,背一背。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古诗诵读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全班齐背)
篇五:悯农谈谈你是如何做的
悯农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悯农的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悯农的教学反思1《锄禾》和《悯农》是最近所教的两首古诗。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理解这两首诗,自己翻阅了相关资料,对这两首诗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锄禾》和《悯农》是李绅的作品,李绅,字公垂。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
(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第二首诗,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除了不懂事的孩子,谁都应该知道的。但是,现实又是怎样呢?诗人没有明说,然而,读者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水陆罗八珍的人肉的筵宴,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和那船中养犬长食肉的骄奢。可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悯农的教学反思2《悯农》是唐朝诗人李绅所作,全诗共四句,语言朴实无华,描述了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农民们还在禾地里锄草,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中。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饱含着农民的辛勤劳动呢!道出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表达作者热爱劳动人民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这首诗告诉了人们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认识生字、书写生字,读通、读顺、背诵诗歌外,还要达到教育的目的,要让孩子认识到“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让他们同情辛勤劳动的农民,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表示愤慨。
我在教学《悯农》时,针对课文内容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说了两次话。一开始我出示幻灯片(农民正在烈日下给禾苗锄草,汗水直往下滴),我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这一提问给了孩子很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有话可说,既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得到了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诗文做下了铺垫。
第二次是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的。我说:“同学们对古诗的意思也理解了,请你们再看这张图,如果你们面对着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你们有什么想对别人或者对自己说的吗?”因为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我想对自己说要爱惜粮食;我想对同学说吃饭时不要掉饭粒;我想对爸爸妈妈说,如果浪费了粮食,农民伯伯的辛苦就白费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诗和乐一直是紧紧相伴的。古代的诗是可以吟唱的,而古代的乐也总是带有许多诗意和想象。因为古诗短小孩子们从小就听熟或背熟了,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她们能在自己熟悉的歌词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同时,结合古诗句的特征、语气、语调,培养儿童对节奏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悯农的教学反思3《悯农》是唐朝诗人李绅所作,全诗共四句,语言朴实无华,描述了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农民们还在禾地里锄草,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中。可有谁知道人们碗里的每一粒饭都饱含着农民的辛勤劳动呢!道出了劳动
的艰辛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表达作者热爱劳动人民及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这首诗告诉了人们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让学生认识生字,读通、读顺、背诵诗歌外,还要达到教育的目的,要让孩子认识到“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让他们同情辛勤劳动的农民,对浪费粮食的行为表示愤慨。
我在教学《悯农》一课时,针对课文内容运用挂图引导学生说了两次话。一开始我出示挂图(农民正在烈日下给禾苗锄草,汗水直往下滴),我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举起了手,这一提问给了孩子很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有话可说,既创设了情境,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得到了初步的情感体验,为学习诗文做下了铺垫。
第二次是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的。我说:“同学们对古诗的意思也理解了,请你们再看这张图,如果你们面对着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你们有什么想对别人或者对自己说的吗?”因为有了前面的情感体验,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我想对自己说要爱惜粮食;我想对同学说吃饭时不要掉饭粒;我想对爸爸妈妈说,如果浪费了粮食,农民伯伯的辛苦就白费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诗和乐一直是紧紧相伴的。古代的诗是可以吟唱的,而古代的乐也总是带有许多诗意和想象。因为古诗短小孩子们从小就听熟或背熟了,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她们能在自
己熟悉的歌词中获得更多的体验。同时,结合古诗句的特征、语气、语调,培养儿童对节奏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悯农的教学反思4《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在现代也赋予了新的意义,一切收获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特别是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这首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早熟记于心,甚至达到倒背如流。对于这样的古诗又如何进行教学呢?我想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以下就是我的几点创新:
一、独特引入,贯穿线索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教学我认为应从孩子们熟悉的语言故事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教学开篇就引入了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卖火柴的小女孩”,孩子们眼前一亮,我随即导入了和食物有关的课题《悯农》。然后以这一线索激励学生为小女孩努力挣得食物,完成了“朗读课文”“认读词语”“认识生字”等教学环节,学习效果较好。
二、游戏渗透,兴趣浓厚
在朗读课文环节,我变换多种朗读方式,如“自读”、“同桌两人共用一本书读课文”、“指名读”、“黄金搭档读”等。
在认读词语环节,我加入了“小老师”进行指导,学生积极性很高,小老师也得到了一次提升锻炼的机会。
在认识生字环节,我重点渗透了“游戏识字”,如:“快速反应站立读”“摆长龙”“找朋友、找影子”“碰碰车”“打扑克牌”“收麦子”等,又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了学习效果检测。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新课改下的“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三、运用视频,突破难点
在理解古诗含义时,有一定难度,我给学生播放了“小猪吃米饭”的视频,让后发问“你喜欢小猪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地讲解了古诗的含义,学生理解的很清楚。然后播放了《洪都拉斯饥饿儿童》的视频,学生看后吃惊的表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此时的想法,学生说了很多令我感动的话,也深刻的认识到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深化了本课主题。在评选出“表演小明星”后,我以视频“绚烂烟花”加以表扬,在欢快声中结束了本课教学,学生感觉意犹未尽。
四、看图表演,加深认识
我请学生欣赏图片,并根据图片内容在小组内挑选人员,上讲台进行表演,表演时老师负责摄像,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把自己最好的状态表现出来,都想成为今天的“小明星”。我适时引导“要想成为小明星,平时应该怎么做呢?”学生都能说出“要爱惜粮食”,我以总结的方式再次给孩子们强调“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在此环节学生不仅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同时还要设计动作,这一过程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五、不足之处:
1、在欣赏图片表演环节,由于前面环节进行的不紧凑,时间不够用了,我只好以老师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片内容,告诉大家“这样做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未能进行完整表演,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2、本节课开始时,我已告诉大家要评选出今天的“小明星”,可是未能进行完整表演,评选环节我只是以口头表达的方式表扬,没有在“绚烂烟花”的音乐声中进行颁奖活动,这又是一处遗憾。
也许,每次上完课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遗憾,没有遗憾就没有下一次的亮点,更不会在反思中一次次成长、进步,期待自己今后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悯农的教学反思5现在的学生对农村生活非常陌生。让他们看图说说农夫在干什么,他们的回答稀奇百怪。有说拔禾苗的,有说种草的……看来读读这样的诗,让他们认识粮食的来之不易很有必要。在前一首诗《锄禾》的基础上学习这首诗就显得轻松了一些。“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强烈的差异给学生很大的震撼。吸取《锄禾》的不足,谨记课标的阅读要求,为了让学生加深体会,我引导学生抓住图中的细节观察,先鼓励他们谈谈自己的感知,配上我恰到好处的解释。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我在教学诗之后给学生讲了有关封建社会农民的生活背景,讲了一些让人心酸的小故事。又补充了悯农的几首诗,对诗的了解也更全面了一些。
悯农的教学反思6《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能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这首诗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学过,可以说是倒背如流,而且这首诗配有一幅生动形象的插图,插图集中描绘了一位农民一手握着锄头,一手拿着着毛巾拭汗,抬头望那当空烈日的情景。所以学生理解这首诗比较容易。但是有些儿童并不知道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随便丢掉,不知爱惜。
教学时,我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这位农民为什么站在田里?他在做什么?他在看什么?他在想什么?他在说什么?农民从播种到收获要付出多少辛勤劳动才换来粮食。通过畅谈讨论,引导学生摆出浪费粮食的现象,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做一个尊重农民,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第二首《悯农》的学习就没这么顺了。首先孩子们对诗中的一些词语不理解,比如说犹字,孩子对它的理解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其次,和学生对当时的背景不了解,对地主、官僚完全没有概念,因此他们就觉得很疑惑:为什么农民中那么多粮食还会饿死。因此我补充了一些小故事,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地主阶层的恶行,这样,学生就明白了,粮食都被那些污吏、地主收走了,他们觉得那时的农民十分可怜。然后我又补充了《陶者》给他们朗读,也能读懂了。
悯农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古诗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农民的深切同情也对当时黑暗社会进行了抨击。这首诗浅显易懂,感情真挚,深受儿童的喜爱。
在学习这首古诗前,我让学生跟着伴奏唱李绅的《锄禾》,旨在使学生们通过这首古诗理解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从而导入李绅的另一首悯农诗。教学中,给学生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汇报交流,让学生自由品读感悟、自由练读,并且让读得不够的学生再读,这样做既重视了群体活动,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的差异,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也就能很快读懂诗意。我觉得光理解了诗意,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孩子们也很难理解为什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于是,我给孩子们介绍了当时社会的现状,让他们体会到尽管农民们一年忙到头,但是换来的还是悲惨的命运。接着,我问孩子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孩子们都说农民伯伯太辛苦,太可怜了,再次对农民的同情。
但是在本堂课中由于前面放得太松,给学生自读自悟时间多,造成后面内容上得太赶,读都是在走过场,所以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重诗意,轻诗镜。从作品的存在升华到精神的境界是教学的难点。这里我没有大胆设计想象环节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如:“透过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双手拽着妈妈的衣角哭泣着说:“妈妈,我饿,我饿。”老师仿佛看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人正拄着拐杖沿街乞讨……”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样会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教学张力。从情的感染说,使学生感受农民生活的极度悲惨。之后再来问孩子们“看到如此令人心酸的一幕幕,你有什么疑问吗?”来唤起学生的质疑,“为什么没有人来帮助他们,没人来管他们?学生在这种迁移、拓展、延伸
的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也更加深入的感受到诗人把对统治者不关心百姓的不满和愤恨浓缩成了——悯农;把自己的满腔愁苦和无能为力都化成了——悯农;把对农民的同情和可怜都融进了——悯农。这样一来就会很巧妙地提升了诗的内涵和表达情感,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悯农的教学反思《悯农》是我第一次给孩子们上的古诗课,因此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本次活动首先是视频导入,完整欣赏古诗,接着出示农民的图片学习“锄禾日当午”,我的图片准备的不够详细,选用的是古诗视频里种植禾苗的图片,但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因此最好是将图片换成农民伯伯在锄草,这样有利于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另外我的有一句提问是“太阳很大很热”,但是太阳大不代表热,提问不够严谨。接着是第二句“汗滴禾下土”,这句的讲解中与孩子的互动太少,没有深入引导幼儿对古诗的理解,例如可以问一问“为什么农民伯伯那么累呢?”需要和图片相结合,引导孩子说一说。最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最好是选择班里孩子吃饭的照片,从而更加贴近生活。
根据总结,本次活动的开展中我存在以下不足:
1。图片准备不充分,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看,需要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内容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有利于他们的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小班幼儿应该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所以需要准备好图片帮助幼儿理解。
2。教师引导不够,由于孩子对古诗的兴趣不浓厚,因此很少有孩子能回答出我的问题,这个时候需要我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的等候,让孩子产生好奇来增添兴趣,而且提问的时候要和相应的图片结合,要顾及到所有的孩子,不能总是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的字眼。整个活动进行时我太过于着急,很多问题都有存在于自问自答,还有的问题存在着缺少启发性,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有的只是像是强加于幼儿,有的问题重复提问。
古诗的学习对小班幼儿而言是比较难的,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需要从孩子感兴趣的的地方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再逐句的引导他们学习,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还可以加入动作,通过表情、动作和抑扬顿挫的声音传达书中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体会作品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进一步帮助其学习古诗。
悯农的教学反思《悯农》是西师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安排了欣赏插图说出图画内容,让学生对诗的主旨有个初步的认识。在随文识字的环节中,识字也是带着拼音识字,特别是“农、辛、汗、午”等几个音节,都是要求学生重点认读的。拼音教学是本册的重点,也是学生认知的难点,很多学生会认单个的韵母,但是和着声母就拼不出来了,有的学生是对声调的把握有问题,特别是二声和四声很难区分。要突破拼音这个难关,就得抓住所有拼音练习的机会,特别是要落实口头拼读的练习。
课堂上,读书是基础,一年级的课文内容都比较简单,容易理解,《悯农》一文也是这样。在阅读教学中,我安排了很多读的环节。先是整体认知课文。这里面有全班读,也有教师范读,同桌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等环节,把读的工作落到了实处。在多读识字的基础了,第二个环节是理解课文,深层识字,在这个环节,教学也是用读贯穿起来。边理解边读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节奏,读出层次。本环节也有个人读,分组读、打着节奏读等。在读中识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学会朗读。有了不同层次的朗读和不同形式的朗读,我以前在语文教学中读得少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在以后的教学中,仍然要抓住读这根主线,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识字环节,我以游戏形式让全班每个同学都参与到其中,既激发学生热情又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给读得好的同学鼓励,给读的不好的同学指出。有了这次较成功的教学经验,我对以后的教学工作也更有信心,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做好的。
一、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广泛地开发课程资源。
本课识字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这些教学课程资源。这样,学生在一个充满生活化的课堂氛围下学习,既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又进入了积极学习的境地,并有效地实施了学科整合。
二、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为了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其想像能力和创造潜能,我利用组词,练习说句子。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解放,释放他们的巨大能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次教学使我体会到,语文教师不但应该为提高学生基本语文素质而教学,而且还要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人文素养而教学,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教学。
三是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组词,并口头造句。
在书写生字环节,我先范写,再让学生写,并巡视,能及时发现书写中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组词和口头造句。另外,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教学设计,恰当地处理了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本节课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采取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学得积极主动,参与面广,热情高,还拓展了想像思维,受到了人文气息的熏陶。
当然,在本课教学中,不足之处还是有的,如有些细节没注意到,与学生的交流也不足,在教学环节上还能编排得更好等,如能增加其他环节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实。在今后教学过程中我还会注重和其他教师交流,时时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悯农的教学反思1一首古诗在不查阅任何资料的情况下,不论对于我们老师还是孩子都是很难理解的东西,尤其是刚升入大班的孩子在不理解意思的情况下学古诗就更不容易了。
《悯农》这首诗主要是要孩子同情劳动人民,知道农民的辛苦,珍惜粮食。于是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画,画面上画了一个极其干瘦的农民伯伯,一手拿锄头,另一手拿毛巾在擦汗。天空中有一个火辣辣的太阳,农民伯伯的身边都是禾苗。首先让幼儿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太阳是什么样的,禾苗是什么样的,农民伯伯又瘦又老,看上去很辛苦。认真的描述
一番后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一些印象。但在这里忽视了一点,看图时应让孩子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古诗时,老师先泛读,然后教幼儿一句一句地读。读古诗时教幼儿怎样断句,怎样读有韵律,看着孩子们摇着小脑袋学着我的样子背古诗,我真是从心里喜欢他们。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刚接新班,我对孩子们还不是很了解,他们也不太习惯我的教学方法,相信互相了解后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悯农的教学反思11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两三岁的小孩都会背诵,因此,读背并不难,关键是要从中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粮食。为此,我在设计时围绕一个“辛苦”,从帮老师解决难题引出“辛苦”,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句感受“辛苦”,从而把学生并不容易体会到的“辛苦”突破了。
1、开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乐于去解决。
2、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方式,生字的学习,诗句的`感悟,全是学生自主观察,学习。
3、通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学习。
4、如果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照片,录象资料,或让学生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将更能从心灵上让学生受到教育。
5、朗读的指导还要更细致。
悯农的教学反思12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在生活中存在着挑食和浪费粮食的现象,所以我设计的本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理解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难点是让学生树立珍惜粮食,从小就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在讲解这首古诗前,我还补充了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旨在使学生们通过这首古诗理解古代徭役的繁重和农民生活的艰辛。由这首诗导入到本课的学习中,我注重了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并让学生们试着想象在酷热的夏天的中午,在农田里辛勤劳作的场景,并由此展开讨论。经过讨论,学生们虽然能感受到那种炎热,但却很难体会到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那怎样使学生说树立珍惜粮食的意识呢?这个瞬间我有点不知所措,不知该从那说下去。毕竟现在的物质生活很充裕,刻意地要这些幼小的孩子明白生活的艰辛,我又觉得太过残酷。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只是举了日常生活中的几个例子,比如生日宴会等让学生们讨论。
不知道这节课有没有在学生心中烙上烙印,也不知道在他们内心深处有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一定能够体会并理解父母的辛苦,也一定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吧!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离开了以前的情景游戏音乐活动,采用了直接导入、歌词对比朗诵;通过打节拍、模唱等各种形式熟悉音乐,再采取游戏竞赛法演唱歌曲
加大了对歌曲的演唱训练取得了很大的收获。
悯农的教学反思13本此公开课的我选择的是《悯农》一首古诗。根据大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已经可以适当的进行了,为了避免古诗的枯燥。所以,首先,我以图片的形式先引出这首古诗,再逐一给孩子们解释它到底是什么意思,然后在加入自制乐器,让孩子们根据古诗的节奏来演奏乐器,最后伴随着《悯农》的音乐,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模仿农民伯伯在地里干活的情景。整节课上下来,孩子们倒是很活跃,也很有兴趣,但是我却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问题出现在了哪里。
1、没有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讲解古诗图片的时候应该语气抑扬顿挫,表情丰富,这样才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
2、目标的侧重点不明确:古诗具体内容没有讲解清楚,有些诗句解释的不到位。而且还遗漏的一个环节,都没有和幼儿说明是要干什么,突然就放音乐,弄得孩子们都反应了好一会儿呢。
这一次的公开活动对我的意义很大,使我受益颇多。经历就是经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相信只要我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吸取各方面的经验,就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
悯农的教学反思14《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二、三岁的小孩就能倒背如流,因此,今天教学这首古诗,对于中班幼儿要求背诵并不难,能作过多的要求。于是,教学中关键重点引导小朋友体会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珍惜粮食。为此,我从看图了解“辛苦”到读诗感受“辛苦”来展开教学活动。
1、让小朋友感受“辛苦”:幼儿教学要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所有的教学活动不能凭空开展,一定要在幼儿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我他们做弯腰姿势保持五分钟来感受“辛苦”,他们个个都觉得累。这种亲身体验比凭空解释效果好。另外,为了让幼儿真正了解粮食,特准备了水稻,让幼儿
进行实物观察。看到幼儿脸上摆出好奇和惊喜,我别提有多高兴。我讲解了水稻的生长过程到收获,再到稻谷变成米饭的漫长经历以及期间的农民伯伯的付出等,小朋友们都听得很认真,并知道粮食是来之不易的。
2、看图了解“辛苦”: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插图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创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实现早期阅读教学的自主化、个性化。让幼儿仔细观察图片时,我不作任何要求,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空间。在他们充分交流的基础,再让他们举手发言。有个孩子的发言出乎我的意料。那就是蔡均易,他说:“我知道这是夏天,很热很热的,我外公去种田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图上有太阳的。”这时,妞妞也说是夏天,我也要她说明理由。她说:“那农民伯伯都流汗了。”我便问:“农民伯伯这么热,还在干活。那你们觉得怎样的太阳好一点?”这一问,激发了孩子热情,课堂就热闹了。在孩子们讨论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孩子们对比春天与夏天的太阳。孩子们就更加了解了农民伯伯在火辣辣的太阳下劳动的辛苦。
3、以朗读感受“辛苦”: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师生合作读,引读,范读等,让幼儿从朗读中体会劳动的辛苦。如,“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这种表示劳动艰辛的句子,我作了重点引导。更是提
醒他们中午用餐时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因为每一粒粮食里面都包含着农民伯伯的汗水,孩子们爱惜粮食的情感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不足之处,在看图讨论和观察实物水稻的环节花得时间太多,留给朗读的时间就不够了。所以,朗读指导不很到位,应该分为两课时效果比较好。
悯农的教学反思15《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能够让学生体会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认识到应珍惜劳动成果。
现在的音乐教学一节可下来所学的歌曲学生跟音乐或跟琴她们能唱得到,可是一离开了音乐让他们清唱没几个能唱下来,音乐课学生连歌也不会唱这还叫音乐课吗?根据这一情况我在这次教学活动中离开了以前的情景游戏音乐活动,采用了直接导入、歌词对比朗诵;通过打节拍、模唱等各种形式熟悉音乐,再采取游戏竞赛法演唱歌曲加大了对歌曲的演唱训练取得了一些收获,但在歌曲细节处理上如:有些同学在21一字多音上唱的不准,我没有及时把她们纠正过来。
现在我疑惑的是: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歌曲会唱了,可对于后面的音乐活动却没有时间去处理,只能在演唱歌曲的时候让学生想像一下并模仿动作,最多也只是边唱边律动。
【悯农的教学反思】
篇六:悯农谈谈你是如何做的
中班古诗悯农教课设计中班
中班古诗悯农教课设计中班
【篇一:幼儿园大班古诗教课:《悯农》】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课:《悯农》
活动目标:初步理解诗句意思,感觉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
活动准备:课件,图片,录音,米饭,场所部署(杂草地)。
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师角色饰演并提出问题。
发问:你们知道香喷喷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吗?农民伯伯是如何种地的呢?2.看图片,理解古诗粗心。
(1)
师:当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的时候,我扛着锄头去种地。(出示教师角色表演时的种地图片)杂草拔光,要仔细地一个挨一个地拔,千万别遗漏哦。(幼儿体验拔草,领悟农民锄地的辛苦)发问:为何不想拔了?(太累了,太辛苦了)小结:拔了这么一点就累了,每天我不但要拔这么多草,并且还要种粮食,你说我累吗?我辛苦吗?(2)
边出示图片,边发问。(出示第二张图片)太阳照到身上什么感觉?热了会怎么样呢(流汗)(出示第三张图片)小结:我看到粮食变为餐桌上的美食时,就更快乐了。
(出示第四张图片)发问:可有时我还是会生气,你知道是为何吗?(出示第五张图片)发问:为何我会生气呢?3.看动画,听录音,进一步理解古诗。
(1)
听古诗,说诗名。
发问:谁听到了古诗的名字,是什么?(2)
看动画,赏识古诗。
(3)
观看动画,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1/4中班古诗悯农教课设计中班
发问:大米和全部的粮食究竟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们吃饭时,应该怎么做
呢?【篇二:幼儿小班古诗悯农公开课教课设计】
幼儿小班古诗:悯农公开课教课设计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读基础上,理解诗的粗心和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2、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要爱惜他人的劳动成就,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感情。
3、理解“辛苦”一词,并能用语言表达一句话。
活动准备:
挂图四幅、视频朗读古诗、儿童用餐照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复习古诗引出主题。
师: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小朋友还记得吗?
幼:记得。
师:哪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吧,《春晓》、《咏鹅》、《七步》。师:小朋友真棒,都已经记得这么多的古诗了,今日啊罗老师还想交小朋友一首古诗你们想不想学啊?
幼:想。
师:好,在我们学古诗从前我们先来看看罗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出示挂图)师:小朋友请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幼:太阳。
师:哪小朋友知不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呢?比方清晨、正午、还是夜晚。幼:正午
师:对了,正午的太阳是最红最热的。晒得禾苗都弯下了腰。(出示第二幅图)
【篇三:小班语言活动:古诗《悯农》】
小班语言活动:古诗(悯农)
设计企图:
这是一首交口夸赞的古诗,合适小班幼儿朗读和背诵,本首古诗读
背其实不难,要点是要从中领悟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从小要爱惜
粮食。为此,在设计时环绕一个“辛苦”,从发言引出古诗,看图了
2/4中班古诗悯农教课设计中班
解“辛苦”,读诗句感觉“辛苦”,到情形中演绎“辛苦”。从而把幼儿其实不简单领悟到的“辛苦”打破了。
活动目标:
1.
指导幼儿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2.
经过朗读,让幼儿感觉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
浸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教课要点:
培育读诗兴趣,感觉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教课难点:
感觉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活动准备:
1.
古诗悯农图一张,小朋友吃饭图一张(做成幻灯片)
2.
古诗《悯农》朗读视频
3.
适当的米和面
活动过程:
一、发言,引入课题
1、发问:宝宝们每天肚子饿了,都吃什么呀?指引幼儿说出米饭和馒优等;
2、出示米和面,让幼儿观察和体验,区分米和面。而后发问:
(1)、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米和面)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舞幼儿英勇发言
(3)、教师总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要爱惜粮食,珍惜每一粒米。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学习古诗《悯农》,感觉古诗特色,理解古诗内容。
1.
出示图片,指引幼儿观察后谈谈图片上的内容。
2.
帮助幼儿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3.
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解说古诗的含义,正午的太阳,红红的照在地上,农民在地里松土除草,汗水一点一点落在禾苗下边的土地里,可有谁知道碗里的饭呀,颗颗粒粒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的劳动得来的。
4.
播放古诗朗读视频,让幼儿完好赏识一遍,感觉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5.
出示古诗图片,让幼儿看着图片,跟着教师朗读古诗。
6.
指导幼儿有感情的、完好的朗读古诗。
3/4中班古诗悯农教课设计中班
三、背诵古诗,情形表演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眼前背诵古诗。
2、集体背诵。指导幼儿进行情形表演
四、课堂小结
1.
教育幼儿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2.
我们应该如何做才算爱惜粮食?(让幼儿谈谈吃饭时的常例。)
4/4
推荐访问:悯农谈谈你是如何做的 你是 如何做 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