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宜居乡村申报材料(4篇)

时间:2024-09-17 10:56:02 浏览量:

篇一:美丽宜居乡村申报材料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申报材料

  山村座落在风景名胜雨母山脚下,全村12个村民小组416户1564人,中共党员44人,村支两委5人,面积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81亩,林地4130亩,水面300亩,园林100亩。

  灵山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累计投入资金1384.7万元,大力实施区委“产业发展领先、现代服务业领先、社会管理领先和生态环境领先”战略,紧紧围绕“生态环境领先”目标,积极推进“全域公园化”建设,争当美丽乡村建设排头兵。2013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6559元,2014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7.7万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先后荣获湖南省第四届“三湘读书月”活动“书香村组

  ”、“XX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先进村”、“XX区文明单位”、“XX区先进基层党组织”、“XX区先进村社区”等多项殊荣。

  1一、科学规划

  加大村庄整治力度,落实村庄建设规划。聘请市规划设计院,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编制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全村所有建设项目及村民建房严格按规划报批、建设。

  二、产业发展

  引进XX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荣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打造面积达630亩的中心城区专业蔬菜基地,基地列入国家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蔬菜标准园)项目,获湖南省“设施蔬菜标准园建设优秀单位”。基地现有200多个高标准蔬菜大棚,年产蔬菜1800吨,产值达800多万元。产出的10种蔬菜已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检测,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雨母鲜”品牌。农业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

  茁壮成长。衡阳金雨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建成了适宜居民阳台、屋顶盆栽蔬菜和珍稀水果示范园;衡阳泓雅生物科技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100亩,在无土栽培及活体芽苗菜生产上,创立了“泓雅生态菜”品牌;衡阳菁晖林业技术开发中心,流转土地150亩,重点繁育枣、桃、梨、板栗四大良种果树苗木,年出圃苗木50万株;灵山村绿色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集休闲、旅游、观光、采摘于一体的休

  2闲农业体验园。产业的转型升级,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

  三、设施完备

  1.通畅工程。硬化通组入户公路8.2公里,全村所有村民小组都已通硬化公路,公路通户率达到100%。村道与国、省、县、乡道连通,形成环路,路标设置规范、布局合理,村民出行方便。

  2.水利工程。硬化水渠4.2公里,整修、硬化骨干塘12口,完成雨母湖、过路塘水库、九塘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清淤、维修雨母湖、过路塘水库下游渠道1000米。河道、水渠、沟塘等水系布局合理,水体清洁无异味,水岸护坡生态自然,实现“水清、岸绿、景美”,农田水设施配套齐全,全村1281余亩耕地面积旱涝保收。

  3.亮化工程。在杨家塘、徐家、谭家、大礼4个小区及灵山大道、灵山广场等公共场所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

  4.电力、通讯工程。完成农村电网改造,与城市同网同价,电力供应能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与衡阳联通公司合作,开通

  移动光纤宽带网络。电力、有线电视、网络、通讯等设施齐全,入户率达100%。

  5.饮水工程。筹资100万元,建设3000人饮用自来水厂。雨母湖、过路塘、九塘冲3座小?型以上水库纳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设,设立标志牌、警示牌,雨母湖禁止人工养鱼,过路塘、九塘冲2座小?型水库和骨干山塘禁止化肥及饲料养鱼。村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100%,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

  四、环境宜居

  1.环境保洁。制订了《灵山村生态环境保护办法》和《保洁员管理制度》,安排环境整治专项资金28万元,全面清除露天厕所,建成标准化公厕4个,每组都设有垃圾中转箱,每户配备垃圾桶,成立专门的保洁队伍,按照资源化、无害化,推行垃圾“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新模式。污水集中处理,达排标放,卫生户、卫生厕所比率达98%以上。实现了环境净化、公路硬化、通道绿化、小区亮化、村庄美化。

  2.村容整洁。完成红旗组村民集中安置小区建设,危房改

  4造6户,完成大礼、杨家、徐家、谭家等6个组及道路两旁

  “三清五改”和“穿衣戴帽,建成杨家塘、大礼堂等6个高规格居民小区。村内无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砍乱伐、乱挖乱采等现象,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布局合理,村内管网、线路等铺设整齐有序,户外标识、广告等设置规范整齐,空心房处置率100%,危房改造率100%。全村太阳能、沼气池等可再生能源和液化气等清洁能源使用率达95%。

  3.绿化美化。完成村组道路两旁绿化8.13公里、广场及荒山绿化11200m2,柿江河通道硬化、油化、绿化1.5公里。村庄周边第一级山脊或平地500米以内的荒山荒地全部绿化。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空地绿化率达90%以上。严禁乱砍乱伐,保护古树名木。

  五、公共服务

  1.村级活动中心。建成村级活动中心800m2,内设村民服务大厅、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图书室、信息服务站、老年人活动中心、农民技能教育培训学校和远程教育站等十余个办公、活动场所。

  2.村级幼儿园。建成村级幼儿园600m2,围墙及防护网等

  5安全设施和办学及教学用品、活动场地、游乐设施等完备,今年8月份开始招生。

  3.村级医疗服务站。建成标准化农村医疗服务站,设有门诊、治疗、输液等科室,基础医疗器械齐全,医护人员2人,能提供基础医疗服务,方便村民就近就医。

  4.绿色长廊。建成休闲观光长廊220米:安装防锈钢架,修建步行桥,沿线种植观赏花木。

  六、乡风文明

  1.班子建设。灵山村支部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真正成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坚强战斗堡垒。在村级事务管理中,建立了《党支部、村委会干部工作职责》、《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组建村民理事会,对村支两委在土地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公共事业、村务公开等各项工作中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村级重大事项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主理财小组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清理和审计。

  坚强的领导班子,良好的党员干部队伍,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促进灵山村的各项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2013年4月,全省为民办实事新农村建设现场会与会领导和代表在灵山村视察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2.农民培训。坚持理论与实践、“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开设“田间课堂”,免费举办各类技术培训,提高村民农业科技水平。2013年4月28日,30日组织党员、组长赴XX市望城区、XX市XX区、云龙示范区和XX市XX区等地学习种养技术和休闲农业经验。坚持提升劳动技能与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相结合,依托专业合作社对在家务农人员,突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带动村民从事养殖、种植、销售、运输、旅游餐饮等特色产业;依托劳动就业部门对外出务工人员,突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经常参与各类形式的招聘会,及时联系用工单位来村招聘,为村民提供就业平台。全村中青年基本做到每人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和外出务工的专业技能,年人均收入超过35000元。

  3.文明创建。制定《村民自治章程》,规范村民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行为。建成农民休闲文化广场1500m2,配套乡村文化大舞台、健身路径、运动场、文化长廊、宣传室和太阳能路灯等设施,完成广场硬化、绿化、亮化、美化,闲

  7暇时,村民白天“书屋读书”,晚上“广场跳舞”。组建龙狮队、腰鼓队,开展棋牌、拔河、广场舞等健康有益的农民体育比赛和

  “赞灵山”诗歌对联创作征集、趣味知识竞答赛、书画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农民读书活动。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五好女性”、环境卫生先进单位和个人、种养植能手、新农村示范户、党员先锋岗等评比、表彰活动,做到文明创建进组入户,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实现了“零犯罪、零吸毒、零暴力、零赌博、零盗窃”的“五零村”目标。

  村位于平遥古城西北25公里处,全村人口2800人,土地面积7500亩,村民以种植、养殖和运输等为主业,是杜家庄乡人口最多的自然行政村,全村两委班子健全,发展活力强劲。自去年村两委顺利换届以来,村支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全村以高标准创建文明和谐村为目标,成立了创建文明和谐村领导小组,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围绕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积极开展文明和谐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

  8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在逐步提高。一、加强宣传和领导,转变观念为了加快和谐文明村的创建步伐,仁庄村深入宣传,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活动,搞好青少年认真学习法律、法规,自觉遵纪守法;教育引导群众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拒绝黄、赌、毒,提倡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教育家庭成员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全村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引导群众革除陋习,转变传统生活习俗,逐步建立一种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的思想文化观念,学习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缩小城乡贫富差距,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各种制度,保障了全村工作正常有序的运行。二、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秀美和谐家园为了给全村老年人提供一个综合健身的活动场所,今年,仁庄村投入资金整修了4间共计100多平米的房屋,粉刷了墙壁,维修了顶棚,并购买了电视、vcd、象棋、扑克、麻将等文娱设施,配套了秧歌舞、健身操等近千元光的盘,给老年人创设了一个综合健身中心。村老年活动中心的成立,大大丰富了全村老年人生活,不少群众反映说,有了老年活动中心就是好,聊聊天、下下跳棋、搓搓麻将,生活很有乐趣。同时,村里

  将村委前的废弃场地硬化为篮球场和健身中心,目前硬化工程已结束,配套篮球框和健

  9身器材后即将投入使用。为了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今年村里利用暑假期间对小学校进行了整修,外墙全部新贴瓷砖改变以往脱落掉皮的现象,粉刷了墙壁、维修了地面,购置了130套新桌凳,投入5万元购置了23台电脑,整体教学环境有了质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全村决定进一步完善教师奖惩考核制度,在教师节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在环境“创三优”工作中,截止目前,仁庄村共出动机具110多台次,清除垃圾400多吨,刷新标语10多条,墙体涂白1万多平米,春节植树1万多株,新修筑垃圾池20多个,在村南统一规划了垃圾填埋场,安装路灯100多盏,并建立了村干部包街、群众卫生监督员制度,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全村干净整洁,创设了温馨秀美的新农村家园。三、加强阵地建设,落实政务公开今年,仁庄村投入资金加强党的阵地建设,新规划的村支部活动室正在整修之中。全村两委班子严格村务公开制度,将村级发展规划和实施进程、村级日常事务及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村级资金动向和开支方式,全部进行上墙公开,接受村民监督,有效收集、采纳村民针对村级工作开展所提出的良好建设和意见,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杜绝家长制作风和腐败事件的发生。群众明白,干部就清白,党群、干群关系就更加密切,心与心就更近,工作的开展就更加顺利,社会稳定、风气良好、和谐文明的氛围得到更加拓展。总之,仁庄

  10村通过开展文明和谐村创建活动,推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极大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更加优化,村级经济长足发展、发展机制更加协调,社会平安稳定,正向着新型和谐的新农村方向快步迈进。

  银河村位于晋豫两省交界处的析城山脚下,你走进银河,就走进了一片多姿多彩世界;走进银河,就走进了一个个动人心弦的传奇……

  “北有雁门关,南有莲花隘”,这是自古以来就在这里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莲花隘,是山西、河南交界处的一个咽喉地带,因地势险要,成为古代战争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而银河村就坐落在距莲花隘仅有1.5公里的山坳里。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这里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动人传说,也演绎着新的传奇。

  美丽传说

  多姿风光

  盘古开天的传说:在银河村的两边,矗立着一座座巍

  11峨的高山,东边是盘古山,西边是女娲峰,传说盘古开天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从这里流向中原的银河峡谷里,有一块巨大的石头如鬼釜神功般劈为两半,一半趟在地上,一半屹立河谷之中,似乎是对那种传说的佐证。

  女娲补天的传说:有人认为,传说中女娲补天的地方是在银河峡的三母墠,古人为了祭祀女娲功德,在西山上修造娲皇庙,山下峡谷里有许多五彩斑斓的石头。中国民间文艺家认为,五彩石可能是女娲补天时所留,因此确定为女娲补天神话之乡。

  愚公移山的传说:传说愚公移山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在银河村后的王屋山上,迄今还有遗址。山腰间,有一个自然庄,叫石缝村,经专家考证,就是愚公故居。2010年,银河村申报的愚公移山的传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有美丽的传说,必有美丽的地方。银河之美,绝不仅在于山村的古朴、宁静,而是它所连带的这一片风景如画的山河。北是析城山,南是银河峡,西是鳌背山,东是待落岭。

  12这里有绿茵如毯,胭粉烂漫的亚高山草甸;有流水潺潺,飞珠溅玉的银河峡谷;有郁郁葱葱,愉悦身心的原始森林、天然氧吧;有气势磅礡、威武雄壮的十八罗汉峰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里千姿百态的雕塑,并且随着季节的转变而变幻无穷。置身其中,每个人都会为这片壮美的山川而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历史盘谷

  韩李根祖

  2008年夏,《我是中国人,请帮助寻找我的根在那里,》的信件,从韩国飞到了阳城。这是一名叫李在焕的先生寄来的。他在信中说,他祖先李秀匡原籍阳城,是北宋仁宗天子护卫近卫军,后来受命出使高丽国戡乱,因功受封高丽特进金吴大将军上柱国,留籍当地。他们作为韩国的阳城李家后裔,想找到中国老家阳城的李氏后人,并想与故乡“世代交好,相互协力”。

  李在焕先生寻根问祖的挚情,受到了XX县委政府的敬佩和重视。随即,县委责XX县政协组成了由政协XX县地方

  13志办公室的人员组成的考察组。经过与李在焕的再次联系,李在焕寄来了《高丽国阳城盘谷李氏家谱序》的复印件。使人们大吃一惊的是:韩国竟然也有阳城~查韩国地图,阳城在韩国首都首尔南面,原是其先祖李秀匡生前的封地,盘古系其李氏旧墓所在地。

  原来,在银河(过去叫三亩睒)村里,有一个叫银洞坪的地方,过去就叫“盘谷社”,也称“李盘谷”。实地查看发现,这里地形地貌具有典型的盘谷特征,而且富含银矿资源,在古代曾开采银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曾经比较富裕,为官宦和商贾所掌控。大概是出于保护银矿的需要或应对随时可能爆发的边关入侵和战乱,这里办有镖局、武馆,形成了练兵习武的悠久传统。先后出过李将军、王将军、卢将军等,现在还有祠堂和墓地。在这里至今还保存着一块小石碑,镶在墙

  上,名为《禁赌碑》,立于清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当年,这个山坳里兵来马往,采矿经商的盛况,由此可见一斑。

  由此可以准确地判断,李在焕先生所要寻找的出生在中国北宋中期阳城“盘谷”的韩国阳城李姓先祖、上柱国李秀匡,其根出自在唐代就居住在“峪里”村(今驾岭乡“南峪”村)的李姓家族,至迟在宋初就迁居到析城山南门河下游、与河南

  14省界相距不到2公里的横河镇银洞坪(古“盘谷”),也就是现在的银河村。

  当代愚公

  崭新传奇

  银河村位于XX县横河镇,地处晋豫交界,距县城82公里,全村现有42户、86人,面积17.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亩。银河村由待乐岭、鳌背山、析城山三山拱护,南与河南省小沟背景区接壤,群峦叠翠,山青水秀,是晋豫边界接壤的小山村。有人曾这样描述银河村的落后状况:山大村庄稀,人少文化低,五谷种在石头里,花钱靠救济。姑娘出了村,青年人打光棍,老年人心发烧,村里干部不好当。

  1983年,赵锁应被银河村老百姓选为村长,立志改变山区贫穷落后的状况。山区要想富,就得先修路。于是,赵锁应铁了心,踏上了更加艰难的人生之路。没有钱,他狠心卖掉了那辆全家维一致富的旧汽车,做为启动资金;请不起技术员,他就凭着三根木杆和一双眼,自己测量。功夫不负有心人。18年,在他的艰苦努力下,这个仅有80多口人,二十几个劳力的小山村,先后修通了从主村到11个自然庄的挂

  15壁公路。先后筹集资金256万元,兴修乡村路、出境路、旅游路共22公里。

  近年来,在赵锁印书记的带领下,银河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党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目标,坚持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科学发展,全力开创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旅游业风生水起。银河村顺应现代人们亲近自然、返朴归真的需求,抓住自己独特的地理区位和资源优势,把突出观光旅游特色产业作为本村一村一品的主导产业。在赵锁应书记的带领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群众,先后修建了天门龛庙宇、开劈通天梯步道、复兴娲皇庙等,将析城山和银河峡旅游连接起来,沟通边境游客往来。先后投资20多万元,兴建了“山里人家”,形成了可以接待30多名游客的接待能力。在析城山上,安装了风力发电装置,搭建了七个的蒙古包,形成了高山草甸风情特色旅游;与相邻的河南小沟背村达成了共享资源,共同投资,发展旅游的协议,初步形成了峡谷风光特色游。他们还紧紧抓住XX县析城山开发的强劲东风,先期开发银河峡,规划筹建银洞坪古乡民俗服务中心,筹建古乡风情的银河山庄,观光、休闲、度假,会议接待为

  16一体的农家接待中心。目前,全村现有农家乐两户,蒙古包7个,农家饭店4个,观光车两部,年接待旅游人次8.6万人,带动全村36户、42人就业,年营业收入约36万元,2011年全村实现人均纯收入4580元,从业人员年收入增至8000元。

  养羊和木耳产业蓬勃发展。利用丰富的林业、牧业资源,银河村大力发展山羊、山猪养殖。全村目前发展养羊农户5户,规模达到1050只,初步建成阳城最大的优质山羊养殖基地。木耳产业初具规模。他们抓住这里独特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条件,发展木耳种植产业,聘请河南等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建设了野生木耳种植基地。此外,药材基地、经济林基地建设也成为银河村一个个新的亮点,成为银河人实实在在的富民工程。

  未来银河

  前景秀美

  脚步没有停歇。未来的银河他们已着手规划。那就是:以生态资源为主体,以农业观光、生态休闲旅游为目标,结合阳城析城山旅游开发、河南济源小沟背开发,通过农业、生

  17态、人文、自然及民俗文化等资源的有机结合,突出民俗风情、餐饮游乐、特色产业、农家小院、大棚种植、形成融农家风光和乡村农业为一体的生态通道,建成一个沟通晋豫、联结沿黄的集休闲、观光、游览、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

  走进如今的银河,你会不由自主地感叹:这里不仅有绵延的生态画廊,众多的人文遗存,而且有初具规模的特色旅游业、特色农业,有敢想敢干、与时俱进的山里人家。在这里再也难觅昔日贫穷落后的银河村的旧踪影了。展望未来,一个人居与自然统一和谐,生态良好、环境宜人、村容整洁、生活舒适的银河村似一颗新星,正传奇般地升起在声名远播的、美丽的析城山坳。

  18

篇二:美丽宜居乡村申报材料

  

  美丽宜居乡村创建申报表

  申报单位(盖章):一、基本情况

  所在镇街

  上年度村级稳定收入

  名称

  核心区

  (自然村)

  户数/人口

  行政村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面积

  是否规划布点村或

  规划发展村

  二、村庄规划定位

  规划期限

  编制单位

  规划定位

  批准时间

  村庄特色

  三、村庄现状及建设目标

  行政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目标

  行政村基本情况及发展目标

  核心区(自然村)现状与建设目标

  四、村庄建设重点项目实施计划

  (内容可视情增减。建设标准参照《江苏省村庄建设规划导则》、《江苏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指导标

  准》、《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宁美丽办发〔2016〕5号)及《南京市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规划指引(试行)》执行)

  建设内容

  村民公共活动场所(必选)

  文化活动室

  公共服务设施

  宣传公告栏

  其他

  污水处理体系(必选)

  基础设施

  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必选)

  建设规模

  计划投资(万元)

  实施期限

  给水、排水管网

  停车场建设

  公厕

  供电及通讯

  村庄环境清洁(必选)

  公共区域美化(必选)

  环境及

  卫生整治

  靓丽村口

  环境及卫生整治

  村庄绿化

  农房建设

  房屋外立面出新(必选)

  温室

  特色塑造

  其他

  果林改造

  重点项目

  总数

  投资总额

  五、项目实施前后照片对比(每个项目至少一张,要求同地点、同角度、同参照物;道路建设项目等需GPS定位)

  施工前照片

  六、建设资金来源(单位:万元)

  市级补助

  区级补助

  镇街投入

  村集体投入

  社会资本投入

  其他

  平台融资

  社会捐助

  所在镇街意见

  年月日

  (盖章)

  创建村负责人:

  联系电话:填报日期:

篇三:美丽宜居乡村申报材料

  

  美丽宜居村庄申报材料

  尊敬的评审专家:

  我代表美丽宜居村庄申报团队,向贵单位提交《美丽宜居村庄申报材料》,以申请美丽宜居村庄的评定和认证工作。在此材料中,将详细介绍我们村庄的自然生态、建筑风貌、文化传承、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情况,以期获得贵单位的认可和支持。

  一、村庄概况

  我村位于美丽的山水之间,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距离县城仅20公里。村庄总面积为300多亩,有400多户农户,人口约1500人。村庄自然生态优美,四季分明,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二、自然生态

  我们村庄地处丘陵地带,有着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村庄四周群山环绕,山势秀丽,山上有茂密的树林和草原。村庄内有两个小河穿过,水清澈见底,水质优良,鱼类资源丰富。我们村实行生态保护,严禁乱砍滥伐,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保护和恢复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建筑风貌

  我村的建筑风格以传统的农村建筑为主,住宅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色彩单一而又不失古朴,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村内还有一些古老的庙宇建筑,如古庙、祠堂等,保存完好。我们村注重保护传统建筑风貌,村干部和村民的自觉维护,使得村庄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四、文化传承

  我村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和民间艺术形式。村内设有传统织布作坊和陶艺作坊,传承着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技艺。每年的农历春节和中秋节,我们村都会举办盛大的民俗活动,如舞狮、舞龙等,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看。我们计划在村中心建立一个文化广场,供游客和村民进行文化交流。

  五、公共服务设施

  我们村庄注重发展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村内设有政府办公楼、卫生站、学校、体育馆等公共建筑,基础设施齐全。我们还为村民修建了宽敞明亮的道路和广场,增加了农村的城市氛围。此外,我们村还引入了先进的垃圾分类和环保设施,积极推动村民进行环境保护。

  附件:村庄平面图、建筑风貌照片、村民活动照片等。

  在此,我们真诚希望贵单位能够给予我们申报材料的审阅和认可,并在评定和认证工作中给予支持和指导。我们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进一步完善美丽宜居村庄的建设和管理,为农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做出贡献。

  谢谢!

篇四:美丽宜居乡村申报材料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3篇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

  XX行政村位于XX镇XX部,全村XX户、XX人,党员XX人。为了响应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发挥党员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作用,XX村班子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充分利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全村党员进行集中学习,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机制;对党员干部强化责任担当,明确职责要求,对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划分责任区,包片包户,充分发挥了党员的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动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村民团结稳定。

  XX村村集体经济以光伏发电和车间、大棚、土地、集体资产出租等收入为主,2018年底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2019年预计可达到40万元。全村以木制工艺品加工和大棚种植为支柱产业,木制品加工以小规模、分散式特点为主,产业发展方式灵活。目前,XX村已有木制工艺品加工个户XX户,能够提供近200个就业岗位,有力地带动了XX村及周边村的村民就业和收入的提高。大棚种植主要以XX和XX为主来带动本村农户发展大棚种植。

  XX村是XX镇重点打造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自2018年7月份XX村开始建设美丽乡村以来,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硬化路面、种植植被,美化环境。XX村动员全村村民,进行村居环境清理和打扫,提高村民绿色、健康和卫生的生活意识;XX村有树林百余亩,常年栖息有白鹭和灰鹭,生态优美宜居。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

  XX乡是XX市最大的农业乡,原隶属XXXX旗,1997年全建制划归XX市XX区,辖17个行政村,81个农业社,总人口1.5万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受水的制约,种植结构单一,主要以种植大田作物玉米为主,农民增收步伐缓慢。近年来,XX乡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狠抓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全乡经济社会在短期内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4年,全乡完成工农牧业总产值3.84亿元,同比增长91%;

  财政收入突破1600万元,同比增长89%;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15元,同比增长30%。2005年截至7月底,全乡财政总收入完成3035万元,实现了历史新高。

  一、抓教育,严管理,强化队伍素质

  农村干部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该乡充分认识到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促进农村改革的深入,才能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致富达小康,所以该乡始终把加强干部队伍的素质作为加快发展的基础,想办法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

  一是抓好理论学习。坚持党员干部学习日制度,每周的星期五下午为规定的学习日,全体党员干部都要进行集中学习,通过学习十六大精神、党章和农村政策法规等,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法制意识,通过观看党员电教片及学习先进人物事迹,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二是抓实用技术培训。该乡经常聘请市、区农业、科技部门专家到乡里为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和引导党员干部参加农函大、农广校、电大的学历教育培训,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利用电教设备,学习外地增收致富经验。近年来通过现场指导、外出参观等形式举办各类培训班20场次,组织赴银川、山东、河北等地的种养殖示范基地观摩学习班5期。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使党员干部扎实地掌握了至少一门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对全乡农牧

  业产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狠抓干部作风。在抓干部作风中,乡党委把党员领导干部包农促富作为实施“富民工程”、全面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的着力点,结合”三个代表”教育和党员先进性教育,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联系帮扶活动,先后制定了领导、党员干部联系户制度,明确帮带任务,实行不见成效不脱钩,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帮助解决了一批基层群众生活中存在的急事难事和愁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凝聚了民心,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近三年来帮扶100多户农民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同时XX乡大力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要求每位干部从一个电话、一句问候,一张笑脸做起,从群众不满意做起,做到群众满意为止,进一步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广大干部身体力行的工作实践,使群众切身感到转变作风给全乡带来的一派新气象。

  二、定思路,调结构,开辟致富新路

  为了帮助群众寻找到增收致富的路子,该乡围绕市场开展调查研究、外出考察学习,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直接座谈,结合乡情确定了以种植葡萄、反季节蔬菜和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两大结构调整主攻方向。教育群众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进经营方式,拓宽发展思路,挖掘生产潜力,同时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在结

  构调整方面带好头,领好路,以典型示范带动群众共同致富,在全乡17个村中树立了近百名致富典型,并组织了“看典型、学先进”等参观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切实加大科技培训力度,经常邀请市、区涉农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葡萄、枸杞栽培、剪枝及小尾寒羊养殖技术;

  包村干部、乡科技服务站的技术人员,蹲点入户与农民群众并肩作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促进了种养殖结构的调整。通过成功的示范,实实在在给全乡农民起到典型引路,样板带动的功效。在致富样板的带动下,全乡种养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截至目前全乡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900多亩,紫花苜蓿2000多亩,小尾寒羊存栏达到10000多只,奶牛200多头,肉牛300多头,新建标准化棚圈500处,青贮氨化池48个。

  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在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同时,该乡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一是制定利农惠农政策,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农户给予政府补贴。在市区两级补贴的基础上,乡里对葡萄种植户每亩补贴280元;

  建设日光温室每亩乡里补贴2000元;

  牧草种植每亩乡里补贴25元,极大的调动了农户产业调整的积极性;

  二是与各村签订结构调整责任状,制定乡、村干部激励约束机制。凡完成葡萄、日光温室80%任务的村,每超1亩分别奖励乡、村干部30元和300元。仅2005年新植葡萄744亩,补种480亩。三是推进牲畜良种化进程,继续实施以“自繁为主,外调为辅”的“牛羊良种”工程。根据村民的意愿,结合全乡实际,乡政府投资7万元从山东东营调白头杜泊种羊5只,对本地的小尾寒羊进行品种改良。同时投资18万元新建牛羊冷配基地一个。

  三、办实事,解民忧,服务人民群众

  该乡努力转变职能,切实为社会各项事业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该乡高度重视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努力为群众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2005年投资40万元完成了渡口村泵站改造,并解决了补水工程缺口资金60万元;

  投资40万元整修农田道路15公里;

  投资220万元的5000亩中低产田改造续建项目已接近尾声;

  同时又投资5万元落实农村改厕项目;

  投资70万元启动修建新红线村级公路。在努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切实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针对农民贷款难问题,该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并为农民贷款提供保证金50万元,有效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

  针对农民子弟上学难问题,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了大学生助学基金,目前已投入7万元扶助了93名贫困大学生;

  针对乡卫生院医疗设备简陋的问题,协调上级有关部门改善乡卫生院医疗条件的同时,党委、政府为卫生院匹配2万元,新购进了9万元的医疗设备,有效提高了乡卫生院的医疗条件;

  与党建指导员共同配合,协调上级有关部门,为本地农民开办驾驶员培训班,费用减免600元的同时党委、政府又为农民补贴100元,使农民既得了实惠,又掌握了技术;

  针对影响农村稳定的财务问题,乡党委、政府进一步修订《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村账乡管实施方案》,健全完善了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帐乡管制度和定期集中记帐等相关制度,与此同时,成立专门的旧帐清理领导小组,对各村的遗留水费等旧帐进行彻底清理,并予以公开,让群众明白,干部清白,促进农村稳定;

  针对干群矛盾引发群众上访问题,乡党委、政府坚持早发现、早介入、早解决的原则,进行认真的调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了社会稳定。

  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乡村振兴示范村申报材料

  奋力拼搏绘蓝图----**县**村美丽宜居示范村申报材料**村位于县城西2.5公里处,滨河路北侧,靠近县城,交通十分便利。风光秀美,资源丰富,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是天然的消夏避暑圣地。***村属2021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历史悠久,水美,广聚人气,全村共有175户,508口人,劳动力238人,党员34名。全村土地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7亩,林地面积2752亩,粮食播种面积331亩,粮食总产量68.2吨,人均纯收入5848元。

  ***村以创建“美丽、生态、宜居”村为目标,近年来,全面加强基础设施、产业转型、文化、卫生、公益事业等方面的建设。目前,该村村容村貌整洁、美丽,民情敦厚,民风淳朴。并先后被省、市、县评为“旗帜示范党支部”、“新农村建设红旗村”、“计划生育先进村”、“文明示范村”“卫生整治先进村”、“新能源建设先进村”、“公路建设先进村”、“省级健康村”等。

  一、强抓班子建设

  村”两委”班子明确提出了”团结保稳定,实干促发展,建设坚强有力党支部村委会”的响亮口号。一是村支两委班子着手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制度办事,规范了”党支部工作制度、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务公开制度、一事一议”制度等相关制度,实行了村级事务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真正做到村里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问、事事有着落。二是每季度召开党支部大会,研究讨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了干部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进一步完善了《***村村规民约》,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形成团结协作、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永葆组织的先进性。

  二、致力转型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快主导产业的转型发展,一是对村办煤矿进行了改制,明确了村集体、村民、煤矿的利益,维护了村集体、村民和煤矿的各自利益,保证了村办煤矿的健康发展。二是采取地下支持地上、转型发展的原则,投资400余万元,新建800吨蔬菜保鲜库,由传统农业和资源业向其他产业转移,对采摘的蔬菜进行保鲜保存,带动了周边设施蔬菜的发

  展。充分利用城郊优势,积极鼓励村民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目前,全村有80%的农户开着四轮车跑运输,近70%的妇女被安排在煤矿和蔬菜大棚工作。

  通过不断的调整产业结构,组织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活动,加大对外劳务输出力度,切实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加快生态发展

  ***村是一个以煤炭和传统种植业为主的村,为加强生态发展,改变群众传统生活习惯。一是集中新建大型沼气池3口,积极宣传节能吊炕,全村100%的农户用上干净的”沼气”,睡上了节能的”吊炕”。二是大力推行农村“四改”工程,全面完成了改水、改厨、改厕、改圈。三是生产便道覆盖全村,电网改造、农村有线电视覆盖、网络全覆盖、自来水管改造全面完成,群众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全体村民的水费、电费、电视费都由村集体交纳。四是按照“外突出特色,内优化功能”的要求,对全村农户房屋进行统一粉刷。

  四、狠抓环境卫生

  ***村、支两委始终把环境卫生作为一项长期性的工作

  来抓。投资18000元配置了保洁车一辆,专职保洁员四名,每人负责一片,每天早上8点定时清理垃圾,保证垃圾一日一清,并有专门的垃圾填埋场。除此之外,村、支两委每月25号组织村民对河道进行清淤,对花木、草坪进行打理。至2021年实行以来无论天阴下雨、过时过节从未间断过,久而久之在井玉沟才村形成了惯例,大街小巷处处干净整洁。污水主要是生活用水,每家每户都接有下水管道同县城管道相连进行排放。通过几年的努力,如今呈现在眼前的井玉沟村是宽敞笔直的通村公路、整洁干净的大街小巷、别致新颖的农房民宅、林立耀眼的节能路灯和靓丽美观的文化广场。

  五、强化公共实施

  ***村紧紧围绕中央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对新农村进行整体建设规划,高标准规划了住宅区、绿化带、休闲区、活动室、文化娱乐场等设施。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完成街道硬化29600多平方米;投资185万元,完成了河道整修1100米;投资172万元完成了休闲公园建设,投资37万元完成了绿化带建设;投资40万元完成了门牌楼建设,投资29万元安装完成了街道亮化工程,投资18万元完成了村电力增容、网络通讯整修工程;投资23万元完成了文化大院建设、便民超市和村卫生所建设,投资120余万元完成了了学校、办公楼建设。

  六、调动村民积极参与

  一是按照《***村村规民约》,适时开展了”八荣八耻”学习、”十星级文明户”和”平安家庭”创建、”婚育新风进万家”等活动,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提高村民素质。二是组织发动村民义务进行卫生清扫、堆放物清整、垃圾清理等,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使村域环境卫生秩序得到彻底改观。如今,全村已评选出了”文明户”100户,”遵纪守法光荣户”90户。井玉沟村连续十年无一例计划外生育,连续四年被评为

  “综治先进村”。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实现了“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目标,正确树立了群众的争创意识,提升了群众参与和示范创建的积极性。

  七、奋力拼搏实现美好乡村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打造“美丽、生态、宜居”村的步伐。依托井玉沟村,交通便利,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靠近**山、麻衣寺等旅游景区的特点,打造绿色生态、休闲旅游一体模式的美丽新农村。一是打造生态旅游地。预计投资100万元,新建占地100亩的绿色采摘园,投资150万元新建农家乐休闲中心。采摘园和农家乐休闲中心内设新鲜果蔬园、棋牌室、茶艺厅、餐饮区、自助

  烧烤区、土特产品区。在这里,春可观花,夏可纳凉,秋可品果,冬可赏雪。亲近自然,寄情于山水。真正建设成为生态旅游地。采摘园和农家乐休闲中心采用股份制的方式创建,村集体和每户村民都占有股份,带动了村民的积极性的同时也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完善公共服务。投资300万元,建设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综合性老年服务中心集居住、养老、医疗、保健、文体等功能于一体,内设居住区、康复区、医疗室、文化室、健身广场、花园等,能为老年人家庭提供一个高标准的生活居住环境,极大的提升他们的生活水平,倡导并实际践行

  “品质养老”的服务理念。同时,建立老年人管理与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开展助老、扶老活动、老年人文体活动的辅助性、服务性工作;开展对贯彻落实老龄政策法规、实施老年人优待、老年人生活状况等的调研工作;提供老年人咨询服务;负责有关老年人服务基础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项目实施后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周围区域的城乡面貌,还可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文化社会经济效益。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对失地农民和无地、无收入、无保障、重度残疾等人员进一步完善农保、低保等制度,确保人人有保障。对全村7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年给予500元的生活补贴,并且在年终进行慰问,确保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建立健全助老制度。

  随着***村全体村民的齐心协力,干部群众的团结一致,奋力拼搏,一个村风文明、生产发展、美丽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在梁余大地迅速崛起。

推荐访问:美丽宜居乡村申报材料 乡村 申报材料 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