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实验证明变色眼镜中的催化剂(6篇)

时间:2024-09-23 10:56:02 浏览量:

篇一:设计实验证明变色眼镜中的催化剂

  

  2023-2024学年永春一中九年级化学月考试卷10.9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题,合计30分。)1.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火药:烟花燃放

  B.印刷:活字排版

  C.造纸:破布捣烂

  D.司南:航海导向

  2.银白色的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A.发出耀眼的白光

  B.有白色粉末状固体生成

  C.放出大量的热

  D.以上都不是

  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氢气作燃料

  B.铜丝作导线

  C.二氧化碳灭火

  D.氮气作保护气

  4.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成功着陆,开启了对火星的首次探测任务,研究表明火星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约占96%,其次是氩气和氮气,各占1.9%,而对生命至关重要的氧气则微乎其微。与空气的成分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星大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

  B.火星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小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C.火星大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D.火星中没有稀有气体,空气中有稀有气体

  5.下列操作或做法正确的是()A.把实验室的仪器和药品带回家做家庭小实验

  B.用滴管滴加液体完毕,把它横放在桌面上

  C.在实验室中用品尝味道的方法鉴别葡萄糖和食盐

  D.实验完毕把仪器洗涤干净,排列整齐,并整理好实验桌面

  6.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

  7.下列实验其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8.生活中用到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75%的消毒酒精

  B.加碘食盐

  C.冰水混合物

  D.调味用的食醋

  9.将鸡蛋放入白醋中,蛋壳表面有很多气泡产生,小明提出猜想: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小红提出

  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小红的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交流评价

  D.得出结论

  10.某学生使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的将食盐放在右托盘上,而把砝码放在左托盘,这样称得的食盐质量为15.5克(1克以下只能使用游码)。如果按正确的操作,这些食盐的质量为()A.15.5g

  B.15.0g

  C.14.5g

  D.14.0g11.常温下,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没有加催化剂,其结果是()A.不影响化学反应速度

  B.反应速度很慢,产生氧气的量减少

  C.不能产生氧气

  D.产生氧气的总量不变,但反应速度较慢

  12.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平稳的放在实验台上,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20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4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大于6mL

  B.小于6mL

  C.等于6mL

  D.无法确定

  13.铁、木炭、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共同的现象是()A.都有气体生成

  B.都发白光

  C.都放出热量

  D都有火焰

  14.研究小组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位于c层火焰的火柴梗最先变黑

  B.干冷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验证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导管越长越容易产生子火焰

  15.某小组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BC段红磷燃烧放热,温度升高,气压增大

  B.红磷燃烧主要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C.D点的对应操作是关闭弹簧夹

  D.DE段水倒吸进入集气瓶中

  二、填空题与实验探究题(本题有6小题,共70分)16.(7分)研究自然界碳元素的循环,有利于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如图为大自然中碳循环的局部示意图。

  (1)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提倡低碳生活,其中“碳”的含义是____(填字母序号)。

  A.自然界中的碳元素

  B.生活用品中的碳单质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是参与碳循环的主要物质,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_______,常用于________。

  (3)图中,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是______(填数字序号)。(2分)(4)图中化石燃料的燃烧能量转化方式是_____________。

  (5)开发新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问题,请列举一种新能源__________。

  17.(11分)下列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A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贴标签的一面要_______,否则会造成的后果是______,细口瓶的塞子要___放在桌面上。

  (2)如图B所示,用完酒精灯后,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推测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2分)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

  (3)如图C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

  ①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_。

  ②先对试管进行______,然后用酒精灯的_______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2分),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18.(7分)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如图是一款变色眼镜图片。

  (1)眼镜架上的铜螺丝生锈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由______种元素组成。

  (2)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转化为溴气(Br2)和银(Ag),玻璃颜色变深,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此反应类型属于_____反应;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

  铜作用下,很快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反应中起_______作用。

  (3)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铜生锈除了与空气中的氧气有关,还与空气中的______和_______有关。

  19.(10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在课堂的实验教学中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

  (2分)(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_____减小,(2分)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10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4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体积/mL80,054.526.0【交流表达】

  (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2分)(2)根据表4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2分)(3)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1分)①__________________(1分);②________________(1分)20.(18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1是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可选的装置。

  ①写出仪器I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2分)②兴趣小组同学______(填“能”或“不能”)选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D装置用来收集氧气如何验满_______(2分)③若用装置A制取氧气,则反应后的固体剩余物是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图2是家庭制氧机上湿化瓶的类似装置,人吸氧时能观察到瓶中有气泡。

  ①该装置的_______(填

  “左”或“右”)端连接制氧机的导管口。

  ②使用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

  (3)图3是小组同学利用塑料瓶、吸管等生活用品设计出的简易供氧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

  A.使用前,过渡仓应注满水

  B.过渡仓利用了氧气不易溶于水的物理性质

  C.反应仓的药品可以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D.过渡仓的原理类似于湿化瓶

  (4)用图1中的C、D组合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气体,药品可用______和________(填药品名称),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2分),检验方法是__________。

  (5)下列装置适合制取二氧化碳并能达到“随开随用、隨关随停”目的的是_________(填编号)。(2分)

  (6)已知氨气(NH3)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用加热硫酸铵与氢氧化钙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选用装置D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_____(a或b)端通入。

  21.(17分)某兴趣小组对氯酸钾制取氧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氯酸钾是_________色固体,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约为400℃。

  【实验1】(1)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略去夹持装置,注意:橡皮塞遗漏接有气球的玻璃管)。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由图2可知,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_(填“>”、“=”

  或“<”)其熔点;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该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

  【实验2】(2)同学们做实验时,所取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不同,则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针对此情况,同学们进行“二氧化锰的质量对一定质量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的实验探究。取3.0g氯酸钾与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充分混合并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记录制取相同体积的氧气所用的时间,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3.0二氧化锰的质量(g)0.3时间(s)0.50.71.01.52.077648811888111139①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________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最快。

  ②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二氧化锰的质量对一定质量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影响结果是_______(2分)

  ③进行分组实验时,选用实验Ⅱ或实验Ⅴ物质质量比例进行实验都可使反应速率保持适中,但老师更提倡采用实验Ⅱ的物质质量比例,理由是__________。

  【实验3】

  (3)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他们利用如图3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步骤

  Ⅰ

  Ⅱ

  实验前,连接好仪器,接着要_____________。

  分别在“Y”型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胶塞。

  Ⅲ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并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

  Ⅳ

  冷却后,将“Y"型管左侧支管中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型管,加热,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

  加热二氧化锰_______加热氯酸钾_________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且所需的时间比步骤Ⅲ的时间______(填“长”或“短”)

  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评价与反思】小组讨论后认为得出以上实验结论前,还需证明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和_____不变。

  2023-2024学年永春一中九年级化学月考试卷参考答案

  10.9一、选择题

  1-5:ABBAD

  6-10:BDCBC

  11-15:DBCDC二、填空题与实验探究题

  16.(7分)(1)C;

  (2)干冰;人工降雨、舞台云雾、灭火等合理答案即可

  (3)①②④⑥;

  (4)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5)太阳能、氢能等

  17.(11分)(1)向着手心;残留液体腐蚀标签倒

  (2)A、B(3)①1;②预热;外焰

  3(4)3Fe+2O218.(7分)(1)4/四

  (2)AgBr点燃Fe3O4(写文字表达式也可以);化合

  光照Ag+Br2(写文字表达式也可以)分解催化

  (3)水蒸气;二氧化碳(或H2O、CO2)19.(10分)【实验回顾】(1)4P+5O2(2)气压

  【交流表达】(1)铁;2Fe+2H2O+O2=2Fe(OH)2;(2)20.2%(3)①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②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0.(18分)(1)①锥形瓶;2H2O2合物

  (2)①左②可以观测是否有氧气输出/可以观测氧气输出的速率等合理即可

  (3)AC(4)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CaCO3+HC12=CaC12+H2O+CO2↑;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是否变浑浊

  (5)甲;丙

  (6)b21.(17分)【查阅资料】白;【实验1】(1)>;加热时试管中的空气有部分逸出;

  2KC1O3点燃2P2O5MnO22H2O+O2↑;②能;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导管处,木条复燃,证明已满;③混MnO2Δ2KC1+3O2↑(写文字表达式也可以)

  【实验2】(2)①1:3;

  ②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1:3时催化效果最好,当二氧化锰与氯酸钾的质量比小于1:3时,催化效果逐渐增强,大于1:3时,催化效果逐渐减弱(表达合理即可)③产生相同质量的氧气时,二氧化锰的用量较少

  (3)Ⅰ;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Ⅲ;无明显现象;一会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Ⅳ;短

  【实验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

  【评价与反思】质量;化学性质

篇二:设计实验证明变色眼镜中的催化剂

  

  2022高考化学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L1.0molL—1的H2SO4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NA

  B.273K、101kPa下,22.4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燃烧后,产物的分子总数一定为NA

  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D.1molNa与氧气完全反应得到Na2O与Na2O2的混合物时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NA

  2、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潜力。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使Mg2+沉淀,试剂①应选用NaOHB.将MgCl2溶液直接蒸干得到无水MgCl2C.电解MgCl2溶液在阴极得到金属MgD.要使MgSO4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试剂①的应过量

  3、的名称是

  A.1-甲基-4-乙基戊烷

  C.1,4-二甲基己烷

  4、2A(g)B.2-乙基戊烷

  D.3-甲基庚烷

  B(g)+Q(Q>0);下列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5、常温下,向20mL0.2mol/L

  H2A溶液中滴加0.2mol/LNaOH溶液.有关微粒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滴加过程中当溶液呈中性时,V?NaOH??20mL

  B.当V?NaOH??30mL时,则有:2cNa????3c?A??3c?HA?

  2????C.H2A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H?HA;

  HA?H??A2?

  2??D.当V?NaOH??20mL时,则有:cNa????c?HA??c?H??c?A??c?OH?

  ??6、变色眼镜的镜片中加有适量的AgBr和CuO。在强太阳光下,因产生较多的Ag而变黑:2AgBr内日光灯下镜片几乎呈无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2Ag+Br2,室

  A.强太阳光使平衡右移

  B.变色原因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

  C.室内日光灯下镜片中无AgD.强太阳光下镜片中仍有AgBr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氯可以储存在钢瓶中

  B.工业制镁时,直接向海水中加Ca(OH)2溶液以制取Mg(OH)2C.用硫酸清洗锅炉后的水垢

  D.在水泥回转窖中用石灰石、纯碱、黏土为原料制造水泥

  8、下列各组中的X和Y两种原子,化学性质一定相似的是()

  A.X原子和Y原子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

  B.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C.X原子的2p能级上有3个电子,Y原子的3p能级上有3个电子

  D.X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2个电子,Y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2个电子

  9、化学科学与技术在宇宙探索、改进生活、改善环境与促进发展方面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正确的是

  A.“玉兔号”月球车帆板太阳能电池的材料是氮化硅或二氧化硅

  B.“乙醇汽油”、肼(N2H4)和水煤气的主要成分都是可再生能源

  C.“神舟”和“天宮”系列飞船使用的碳纤维材料、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所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人体吸收后都能被水解利用

  10、下列比较错误的是

  A.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KNB.稳定性:HF>HC1D.碱性:Ca(OH)2>Mg(OH)211、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有关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

  ...

  A.AB.BC.CD.D12、已知NA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g3He含有的中子数为2NA

  B.1molCH3CH2OH被氧化为CH3CHO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20g正丁烷和38g异丁烷的混合物中非极性键数目为10NA

  D.0.1mol·L-1Na2SO4溶液中含有的SO42-数目为0.1NA

  13、下列各选项所描述的两个量,前者一定小于后者的是()

  A.纯水在25℃和80℃时的pH值

  B.1L0.1mol/L的盐酸和硫酸溶液,中和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体积

  C.25℃时,pH=3的AlCl3和盐酸溶液中,水电离的氢离子的浓度

  D.1LpH=2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分别投入足量锌粒,放出H2的物质的量

  1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处理剂,它的性质和作用是

  A.有强氧化性,可消毒杀菌,还原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B.有强还原性,可消毒杀菌,氧化产物能吸附水中杂质

  C.有强氧化性,能吸附水中杂质,还原产物能消毒杀菌

  D.有强还原性,能吸附水中杂质,氧化产物能消毒杀菌

  15、己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

  2R(OH)3+3C1O-+4OH-=2RO4n-+3Cl-+5H2O。则RO4n-中R的化合价是()

  A.+3B.+4C.+5D.+61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5.6g铁与足量硫加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A

  B.1mol苯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3NA

  C.在0.1molNaHSO4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总数为0.3NA

  D.6.2g白磷分子中含P—P键为0.2NA

  1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错误的是

  A.用四氯乙烯干洗剂除去衣服上油污,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碳九”(石油炼制中获取的九个碳原子的芳烃)均属于苯的同系物

  C.蛟龙号潜水器用到钛合金,22号钛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D.波尔多液(硫酸铜、石灰和水配成)用作农药,利用2?使病毒蛋白变性

  (NH4)2SO4·6H2O]处理,反应中铁元素和铬元素完全转化为沉淀。该沉淀18、含铬(Cr2O7)废水用硫酸亚铁铵[FeSO4·FeyCrxO3。不考虑处理过程中的实际损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经干燥后得到nmolFeO·A.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2-x)molB.处理废水中Cr2O7的物质的量为2?nxmol2C.反应中发生转移的电子数为3nxmolD.在FeO·FeyCrxO3中,3x=y19、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B.碳酸钠热溶液呈碱性,可用于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C.利用太阳能蒸发海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20、萜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下列关于萜类化合物a、b的说法正确的是

  A.a中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3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B.b的分子式为C10H12OC.a和b都能发生加成反应、氧化反应、取代反应

  D.只能用钠鉴别a和b21、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是解决化学问题方法的重要途径.对数据的利用情况正确的是

  A.利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B.利用溶解度数据判断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可能性

  C.利用沸点数据推测将一些液体混合物分离的可能性

  D.利用物质的摩尔质量判断相同状态下不同物质密度的大小

  22、常温下,将甲针筒内20mLH2S推入含有10mLSO2的乙针筒内,一段时间后,对乙针筒内现象描述错误的是(气体在同温同压下测定)()

  A.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B.有无色液体生成

  C.气体体积缩小

  D.最终约余15mL气体

  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14分)1,3—环己二酮(线。)常用作医药中间体,用于有机合成。下列是一种合成1,3—环己二酮的路

  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分子式为

  __________。

  (2)丙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

  (3)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符合下列条件的乙的同分异构体共有______种。

  ①能发生银镜反应

  ②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且1mol乙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时产生气体22.4L(标准状况)。

  写出其中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峰面积之比为1∶6∶2∶1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任意一种)

  (6)设计以(丙酮)、乙醇、乙酸为原料制备4—戊二醇)_______。(2,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24、(12分)已知A、B、C、D、X、Y六种物质均由短周期元素组成,其中X为常见离子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1)已知条件I和条件II相同,则该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X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B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X在条件II下反应生成B、C、D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实验室制B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方向、数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简述鉴定物质X的实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为翠绿色晶体,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110℃失去结晶水,230℃分解。某化学研究小组对K3??Fe?C2O4?3???3H2O受热分解生成的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探究。

  实验I:探究实验所得的气体产物,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部分装置可重复使用)。

  (1)实验室常用饱和NH4Cl和饱和NaNO2的混合液制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F(填各装置的字母代号)。

  (3)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通一段时间N2,其目的是________,实验结束时熄灭A、C两处的酒精灯,继续通N2至常温,其目的是__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的溶液变浑浊,C中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气体产物____(填化学式)。

  (实验二)分解产物中固体成分的探究

  (5)定性实验:经检验,固体成分含有K2CO3、FeO、Fe。

  定量实验:将固体产物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含铁样品。完成上述实验操作,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__________(填仪器编号)。

  设计下列三种实验方案分别对该含铁样品进行含量的测定

  ?溶液???????????????得固体bg

  (甲方案)ag样品??????搅拌搅拌烘干灼烧?????????测得气体体积VmL(标况)(乙方案)ag样品??????

  搅拌(丙方案)

  你认为以上方案中可以确定样品组成的有_____________方案。

  (6)经测定产物中n(FeO):n(Fe)?1:1,写出K3??Fe?C2O4?3???3H2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6、(10分)FeBr2是一种黄绿色固体,某学习小组制备并探究它的还原性。

  I.实验室制备FeBr2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溴化亚铁。其中A为CO2发生装置,D和d中均盛有液溴,E为外套电炉丝的不锈钢管,e是两个耐高温的瓷皿,其中盛有细铁粉。

  实验开始时,先将铁粉加热至600—700℃,然后将干燥、纯净的CO2气流通入D中,E管中反应开始。不断将d中液溴滴入温度为100—120℃的D中。经过几小时的连续反应,在铁管的一端沉积有黄绿色鳞片状溴化亚铁。

  足量稀硝酸测量气体体积足量稀硝酸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

  (1)若在A中盛固体CaCO3,a中盛6mol/L盐酸。为使导入D中的CO2为干燥纯净的气体,则图中B、C处的装置和其中的试剂应是:B为_____________。C为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污染空气,实验时应在F处连接盛___________的尾气吸收装置。

  (2)反应过程中要不断通入CO2,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探究FeBr2的还原性

  (3)实验需要200mL0.1mol/LFeBr2溶液,配制FeBr2溶液除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需称量FeBr2的质量为:_________。

  (4)取10mL上述FeBr2溶液,向其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振荡后溶液呈黄色。某同学对产生黄色的原因提出了假设:

  假设1:Br一被Cl2氧化成Br2溶解在溶液中;

  假设2:Fe2+被Cl2氧化成Fe3+

  设计实验证明假设2是正确的:________

  (5)请用一个离子方程式来证明还原性Fe2+>Br一________:

  10-3molCl2,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6)若在40mL上述FeBr2溶液中通入3×27、(12分)氨气和氯气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某兴趣小组设计了相关实验探究它们的某些性质。

  H2O)。

  实验一: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并测定电离平衡常数K(NH3·

  (1)使图中装置Ⅱ产生喷泉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喷泉实验结束后,发现三颈烧瓶中未充满水(假如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原因是______。用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L-1的盐酸测定氨水的浓度,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量取25.00mL喷泉实验后的氨水至锥形瓶中,用0.0500mol·关于该滴定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应选择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B.当pH=7.0时,氨水与盐酸恰好中和

  C.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D.当pH=11.0时,K(NH3·H2O)约为2.2×10-5实验二:拟用如下装置设计实验来探究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的反应。

  (3)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图中的装置连接顺序为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用大写字母表示)。若按照正确顺序连接实验装置后,则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

  (5)写出F装置中的反应的一种工业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完成后,F装置中底部有固体物质生成。请利用该固体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NH3·H2O为弱碱(其余实验用品自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直接排放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危害环境。利用钠碱循环法可脱除烟气中的SO2。

  (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SO2形成硫酸型酸雨的反应:______________。

  (2)在钠碱循环法中,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可由NaOH溶液吸收SO2制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吸收液吸收SO2的过程中,pH随n(SO32﹣):n(HSO3﹣)变化关系如下表:n(SO?2﹣):n(HSO?﹣)

  pH

  91:8.21:17.21:916.2①上表判断NaHSO3溶液显______性,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____________

  ②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____

  a.c(Na+)=2c(SO32-)+c(HSO3-),b.c(Na+)>c(HSO3-)>c(SO32-)>c(H+)=c(OH-)

  c.c(Na+)+c(H+)=c(SO32-)+c(HSO3-)+c(OH-)

  (4)当吸收液的pH降至约为6时,需送至电解槽再生。再生示意图如下:

  ①HSO3-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

  ②当阴极室中溶液pH升至8以上时,吸收液再生并循环利用。简述再生原理:__________

  29、(10分)富镍三元层状氧化物LiNi0.8Co0.1Mn0.1O2(NCM811)作为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被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纳米级TiO2形成的表面包覆对提高该材料的性能效果明显。回答下列问题:

  (1)L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基态Ni的电子排布式为___,基态Co3+有__个未成对电子。

  (2)制备NCM811的过程中,残余的Li2CO3会破坏材料的界面,CO32-的空间构型是___,其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

  (3)该电池初始充电过程中,会有C2H4等气体产生。C2H4分子中。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__。

  (4)TiO2的晶胞(α=β=γ=90o)如图所示:

  TiO2晶体中O原子的配位数是__,其晶胞参数为:a=b=459pm,c=295pm,该晶体的密度为__g/cm3(列出计算式)。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D【答案解析】

  A.1.0L1.0molL-1的H2SO4水溶液中含有水,氧原子数大于4NA,A错误;

  B.273K、101kPa下,22.4L甲烷和氧气的混合气体燃烧后,产物二氧化碳和水,分子总数大于NA,B错误;

  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没有体积,无法计算OH—的数目,C错误;

  D.1molNa与氧气完全反应得到Na2O与Na2O2的混合物时,钠单质变为钠离子,转移1mol电子,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NA,D正确;

  答案选D。

  2、D【答案解析】

  A.工业上使Mg2+沉淀,应选用廉价的石灰乳,可利用海边大量存在的贝壳煅烧成石灰制得,故A错误;

  B.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加热时,氯化镁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盐酸,升高温度促进盐酸挥发,所以小心蒸干氯化镁溶液最终得到氢氧化镁而不是氯化镁,故B错误;

  C.电解熔融MgCl2在阴极得到金属Mg,电解MgCl2溶液在阴极得到H2,故C错误;

  D.为了使镁离子完全转化,加入试剂①的量应过量,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3、D【答案解析】

  根据主链最长原则,主链有7个碳原子;根据支链最近原则,从右端开始第3个碳原子上连有一个甲基,所以的名称是3-甲基庚烷,故D正确。

  4、B【答案解析】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2A(g)B(g)+Q(Q>0)可知:该反应是2molA气体发生反应产生1molB气体,放出热量Q,反应物的能量比生成物的能量高,且同一种物质在气态时能量高于在液体时能量,故合理选项是B。

  5、D【答案解析】

  A.当V?NaOH??20mL时,此时溶质为NaHA,根据图象可知溶液中离子浓度cA?2???c?HA?,说明HA2?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为酸性,如果溶液为中性,则40mL?V?NaOH??20mL,故A错误;

  B.当V?NaOH??30mL时,此时溶质为NaHA和Na2A,根据物料守恒,则有:2cNa??3cA2??3cHA??3c?H2A?,故B错误;

  C.H2A是二元弱酸,在水中的电离是分步电离的,电离方程式是:H2A错误;

  ??????H??HA?、HA?H??A2?,故C

  D.根据图象知,当V?NaOH??20mL时,发生反应为NaOH?H2A?NaHA?H2O,溶质主要为NaHA,HA?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水和HA?都电离出氢离子,只有HA?电离出A2?,所以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是cNa+>cHA->cH+>cA2->cOH-,故D正确;

  答案选D。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酸碱混合溶液定性判断,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明确图象中酸碱混合时溶液中的溶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抓住图象进行分析即可,题目难度中等。

  6、C【答案解析】

  据可逆反应的特征和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答。

  【题目详解】

  A.强太阳光使平衡2AgBr2Ag+Br2右移,生成较多的Ag,从而镜片变黑,A项正确;

  ??????????B.变色是因为溴化银的分解反应可逆,其平衡移动符合勒沙特列原理,B项正确;

  C.室内日光灯下镜片中仍有Ag,C项错误;

  D.强太阳光下,平衡2AgBr本题选D。

  7、A【答案解析】

  A.液氯是液态的氯,和铁在常温下不反应,所以可以储存在钢瓶中,故A正确;

  B.海水制镁富集氯化镁,生产流程采用了向晒盐后的苦卤中加入石灰乳,而不是直接往海水中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故B错误;

  C.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不容易去除,所以应该用盐酸清洗锅炉后的水垢,故C错误;

  D.生产水泥的原料为石灰石、黏土,故D错误。

  故选A。

  8、C【答案解析】

  A.

  最外层都只有1个电子的X和Y,可能为H与碱金属元素,性质不同,故A错误;

  B.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的X为He,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的Y为Be,两者性质不同,故B错误;

  C.

  原子的2p能级上有3个电子的X为N,原子的3p能级上有3个电子的Y为P,二者位于周期表同一主族,性质相2Ag+Br2右移,但不可能完全,镜片中仍有AgBr,D项正确。

  似,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

  原子核外M层上仅有2个电子的X为Mg,原子核外N层上仅有2个电子的Y的M层电子数不确定,元素种类很多,但价电子数不同,性质不相同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点睛】

  解答时注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与对应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的关系,原子的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核外最外层的电子或价电子数目相等,则元素对应的单质或化合价的性质相似。

  9、C【答案解析】

  A、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单质硅,故选项A错误;

  B、汽油、水煤气是不可再生能源,乙醇是可再生能源,故选项B错误;

  C、碳纤维、光导纤维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C正确;

  D、葡萄糖是单糖,不水解,故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0、A【答案解析】

  A.金属性K>Ca>Na>Mg,金属性越强,金属单质与水反应越剧烈,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S,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S,故B正确;

  C.C、Si同主族,电子层依次增大,故原子半径Si>C,C、N同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故原子半径C>N,因此原子半径:Si>N,故C正确;

  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Ca>Mg,所以碱性Ca(OH)2>Mg(OH)2,故D正确;

  故选A。

  11、D【答案解析】

  A、废易拉罐主要材料为铝质,属于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属于可回收物,选项A正确;

  B、卫生间用纸由于水溶性太强,不算可回收的“纸张”,属于其它垃圾,选项B正确;

  C、废荧光灯管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所以属于有害垃圾,选项C正确;

  D、大棒骨属于其他垃圾,因为“难腐蚀”被列入“其他垃圾”,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12、A

  【答案解析】

  A、6g3He的物质的量为2mol,1mol3He含有的中子数为NA,2mol3He含有的中子数为2NA,选项A正确;

  B、1molCH3CH2OH被氧化为CH3CHO转移的电子数为2NA,选项B错误;

  C、正丁烷和异丁烷的分子式相同,均为C4H10,20g正丁烷和38g异丁烷的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1molC4H10中极性健数目为10NA,非极性键数目为3NA,选项C错误;

  D、0.1mol·L-1Na2SO4溶液的体积未给出,无法计算SO42-数目,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3、B【答案解析】

  A.水的电离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电离,所以温度越高水的pH越小,故A错误;

  B.两者的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都相同,即两者的物质的量相同,而盐酸是一元酸,硫酸是二元酸,所以盐酸中和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体积更小,故B正确;

  C.pH=3的盐酸,c(H+)=10-3mol/L,由水电离生成的c(H+)=c(OH-)=10-11mol/L,pH=3氯化铝溶液中c(H+)=10-3mol/L,全部由水电离生成,前者大于后者,故C错误;

  D.1LpH=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醋酸的物质的量较大投入足量锌粒,醋酸放出H2的物质的量多,故D错误;

  答案选B。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根据温度与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与其浓度的关系等知识来解答。

  14、A【答案解析】

  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杀菌消毒。同时生成的还原产物铁离子,在溶液中能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因此正确的答案选A。

  15、D【答案解析】

  根据方程式两端电荷守恒可知n=答案选D。

  16、A【答案解析】

  A.Fe与S反应生成FeS,Fe的化合价变为+2价,5.6g铁物质的量是0.1mol,1mol铁失去2mol电子,所以0.1mol铁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A正确;

  B.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无碳碳双键,B错误;

  3?4-3=2,O元素是-2价,所以R的化合价是+6价,C.NaHSO4晶体由Na+和HSO4-构成,0.1molNaHSO4中含离子总数为0.2NA,C错误;

  D.白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1个分子中含有6个P—P共价键,6.2g白磷(分子式为P4)的物质的量是0.05mol,分子中含有P—P共价键0.3mol,含P—P键数目为0.3NA,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17、B【答案解析】

  A.用四氯乙烯干洗剂除去衣服上油污,是利用有机溶剂的溶解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碳九”主要包括苯的同系物和茚等,其中茚的结构为,不属于苯的同系物,故B错误;

  C.22号钛元素位于第四周期第IVB族,属于过渡元素,故C正确;

  D.CuSO4属于重金属盐,病毒中的蛋白质在重金属盐或碱性条件下可以发生变性,故D正确;

  答案选B。

  18、A【答案解析】

  2?Cr2O72?具有强氧化性,FeSO4·(NH4)2SO4·6H2O具有强还原性,二者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2+被氧化成Fe3+,Cr2O7中+6价Cr被还原成+3价Cr。该反应中,Fe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Cr得电子的物质的量,则有nymol=3nxmol,FeyCrxO3时,消耗即3x=y。据Cr、Fe原子守恒可知,生成nmolFeO·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确的答案选A。

  19、A【答案解析】

  A.高纯硅用于制太阳能电池或芯片等,而光导纤维的材料是二氧化硅,故A错误;

  B.利用碳酸钠热溶液水解呈碱性,可除餐具上的油污,故B正确;

  C.海水蒸发是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一定条件下,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20、C【答案解析】

  A、a中六元环上有5个碳上有氢,a中六元环上的一氯代物共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故A错误;B、b的分子式为C10H14O,故B错误;C、a中的碳双键和b中苯环上的甲基都能发生氧化反应、a、b甲基上的氢都可以发生取代反应、a中碳碳双键、b中苯环都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D.可以用钠鉴别a和b,还可以用溴水来鉴别,故D错nx2?molCr2O7,消耗n(y+1)mol硫酸亚铁铵,2nxmol×6=3nxmol,又知3x=y则消耗硫酸亚铁铵的物质的量为n(3x+1)mol,所以正2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侧重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有机反应类型,难点:选项D为解答的难点,醇能与钠反应。题目难度中等。

  21、C【答案解析】

  A、平衡常数的大小体现一个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平衡常数越大,则表示反应物的转化率越高,它是一个只随温度改变而改变的量,只在可逆反应中才会出现;错误;

  B、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可能性是需要判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相对强弱,错误;

  C、沸点差别,可以选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正确;

  D、需要考虑物质的状态,气体和液体没有可比性,错误。

  22、D【答案解析】

  A.因H2S与SO2能够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生成黄色固体,正确;

  B.根据反应SO2+2H2S=3S↓+2H2O,有无色液体水生成,正确;

  C.根据反应SO2+2H2S=3S↓+2H2O,反应后气体体积缩小,正确;

  D.根据反应SO2+2H2S=3S↓+2H2O,20mLH2S与10mLSO2恰好完全反应,最终没有气体剩余,错误;

  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共84分)23、C6H11Br

  醛基、羰基(酮基)

  消去反应

  氧化反应

  浓硫酸加热

  +CH3CH2OH+H2O

  12或

  322?CH3COOCH2CH3?CH3COOH????CH3CH2OH???浓H2SO4/Δ催化剂OCHCHOH

  【答案解析】

  甲的分子式为C6H11Br,经过过程①,变为C6H10,失去1个HBr,C6H10经过一定条件转化为乙,乙在CH3SCH3的作用下,生成丙,丙经过②过程,在CrO3的作用下,醛基变为羧基,发生氧化反应,丙经过③过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丁为【题目详解】

  (1)甲的分子式为C6H11Br,故答案为:C6H11Br;,丁经过④,在一定条件下,生成。

  (2)丙的结构式为含有官能团为醛基、羰基(酮基),故答案为:醛基、羰基(酮基);

  (3)C6H11Br,失去1个HBr,变为C6H10,为消去反应;丙经过②过程,在CrO3的作用下,醛基变为羧基,发生氧化反应,故答案为:消去反应;氧化反应;

  (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乙的分子式为C6H10O3。①能发生银镜反应,②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且1mol乙与足量NaHCO3溶液反应时产生气体22.4L(标准状况)。说明含有1个醛基和1个羧基,满足条件的有:当剩余4个碳为没有支链,羧基在第一个碳原子上,醛基有4种位置,羧基在第二个碳原子上,醛基有4种位置;当剩余4个碳为有支链,羧基在第一个碳原子上,醛基有3种位置,羧基在第二个碳原子上,醛基有1种位置,共12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中峰面积之比为1∶6∶2∶1的一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或,故答案为:12;,故答案为:

  或;

  (6)根据过程②,可将CH3CH2OH中的羟基氧化为醛基,再将醛基氧化为羧基,羧基与醇反生酯化反应生成酯,酯在一定条件下生成CrO,再反应可得CHCHOH2?,合成路线为CH3CH2OH???催化剂O323?CH3COOCH2CH3?CH3COOH????CH3CHO???浓H2SO4/Δ一定条件?????,故答案为:2?

  CH3CH2OH???催化剂O323?CH3COOCH2CH3?CH3COOH????CH3CHO???浓H2SO4/ΔCrOCHCHOH一定条件?????。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利用已知信息及有机物的结构、官能团的变化、碳原子数目的变化推断各物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和难点是(5)中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要巧妙运用定一推一的思维。

  24、通电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2Cl-+2H2O电解2OH-+H2↑+Cl2↑

  (用双线桥表示也可)

  用焰色反应检验Na+,用硝酸银和稀硝酸检验Cl-

  【答案解析】

  X为离子化合物,左边为熔融液,右边为水溶液,说明X易溶于水,则只可能为NaCl、MgCl2。若X为MgCl2,电解其水溶液,生成Mg(OH)2、H2、Cl2,电解其熔融液时,生成Mg、H2。则B为Cl2,A为Mg,但Mg生成Mg(OH)2时,需要与水反应,而Mg与H2O不反应,所以X只能为NaCl。从而得出A为Na,B为Cl2,C、D为NaOH、H2中的一种,Y为H2O。

  (1)已知条件I和条件II相同,则该反应条件为通电。

  (2)物质X为NaCl,由此可写出其电子式。

  (3)Cl2与Ca(OH)2反应,用于生产漂白粉。

  (4)X为NaCl,在条件II下,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反应生成NaOH、Cl2、H2。

  (5)实验室制Cl2是利用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得。

  (6)鉴定物质NaCl时,既要鉴定Na+,又要鉴定Cl-。

  【题目详解】

  (1)已知条件I和条件II相同,则该反应条件为通电。答案为:通电;

  (2)物质X为NaCl,其电子式为。答案为:;

  (3)Cl2与Ca(OH)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答案为: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4)X为NaCl,在条件II下,电解氯化钠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Cl-+2H2O2OH-+Cl2↑+H2↑;

  2OH-+Cl2↑+H2↑。答案为:(5)实验室制Cl2是利用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得,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方程式为。答案为:(用双线桥表示也可);

  (6)鉴定物质NaCl时,既要鉴定Na+,又要鉴定Cl-,鉴定Na+用焰色反应,鉴定Cl-用硝酸银和稀硝酸。答案为:用焰色反应检验Na+,用硝酸银和稀硝酸检验Cl-。

  【答案点睛】

  鉴定物质有别于鉴别物质,鉴别物质时,只需检验物质中所含的某种微粒,只要能让该物质与另一物质区分开便达到目的。鉴定物质时,物质中所含的每种微粒都需检验,若为离子化合物,既需检验阳离子,又需检验阴离子,只检验其中的任意一种离子都是错误的。

  25、NH4Cl+NaNO2ΔN2↑+NaCl+2H2O

  B

  F

  D

  E

  C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O2和CO2干扰实验结果

  防止F中溶液倒吸进入C中

  CO2、CO

  ①②⑤⑦

  甲、乙

  2K3??Fe?C2O4?3???3H2O【答案解析】

  加热3K2CO3?FeO?Fe?5CO2??4CO??6H2O?

  ⑴实验室常用饱和NH4Cl和饱和NaNO2的混合液制N2。

  ⑵利用C装置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水蒸气,再利用F装置检验CO2,用D装置除去多余的CO2,用E装置干燥CO气体,利用D装置中灼热的CuO和F装置澄清石灰水检验CO。

  ⑶先通一段时间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A、C两装置中的酒精灯,再通入N2至室温。

  ⑷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的溶液都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含二氧化碳,C中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气体中含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和铜。

  ⑸①溶解过滤时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用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

  ②【甲方案】ag样品加入足量稀硝酸搅拌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搅拌、过滤、洗涤、烘干、灼烧得固体bg,bg为氧化铁,结合铁元素守恒可以计算铁的含量;【乙方案】ag样品加入足量稀硝酸搅拌,测量气体体积测得气体体积VmL(标况),气体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FeO、Fe和稀硝酸反应生成,能测定铁元素含量;【丙方案】ag样品加入足量稀硝酸溶液配制250mL溶液,每次取25mL溶液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三次平均消耗0.1mol?L?1酸性KMnO4溶液VbmL,该过程中足量稀硝酸会把FeO、Fe氧化生成铁离子,铁离子不能用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测定,故丙不能测定。

  Fe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⑹经测定产物中n假设生成的FeO、则得到电子为1mol+3mol=4mol,(FeO):n(Fe)?1:1,草酸根中碳部分变为+4价,部分变为+2价,2molK3??Fe?C2O4?3???3H2O生成3molK2CO3,失去3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9mol碳元素中5mol碳失去电子5mol电子,4mol碳得到4mol电子。

  【题目详解】

  ⑴实验室常用饱和NH4Cl和饱和NaNO2的混合液制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NaNO2ΔN2↑+NaCl+2H2O;故答案为:NH4Cl+NaNO2ΔN2↑+NaCl+2H2O。

  ⑵利用C装置的无水硫酸铜粉末检验水蒸气,再利用F装置检验CO2,用D装置除去多余的CO2,用E装置干燥COA→B→F→D→E气体,利用D装置中灼热的CuO和F装置澄清石灰水检验CO,则根据气体流向连接装置的顺序为:→C→F;故答案为:B;F;D;E;C。

  ⑶先通一段时间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O2和CO2干扰实验。实验结束时,先熄灭A、C两装置中的酒精灯,再通入N2至室温,目的是防止压强减小,F装置中的溶液倒吸;故答案为:排出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和干扰实验结果;防止F中溶液倒吸进入C中。

  ⑷实验过程中观察到F中的溶液都变浑浊,说明生成的气体含二氧化碳,C中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气体中含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则气体产物是CO2、CO;故答案为:CO2、CO。

  ⑸①定量实验:将固体产物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含铁样品,溶解过滤时需要用到的仪器主要用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故答案为:①②⑤⑦。

  ②【甲方案】ag样品加入足量稀硝酸搅拌溶液,加入足量NaOH溶液搅拌、过滤、洗涤、烘干、灼烧得固体bg,bg为氧化铁,结合铁元素守恒可以计算铁的含量;【乙方案】ag样品加入足量稀硝酸搅拌,测量气体体积测得气体体积VmL(标况),气体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是FeO、Fe和稀硝酸反应生成,能测定铁元素含量;【丙方案】ag样品加入足量稀硝酸溶液配制250mL溶液,每次取25mL溶液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三次平均消耗0.1mol?L?1酸性KMnO4溶液VbmL,该过程中足量稀硝酸会把FeO、Fe氧化生成铁离子,铁离子不能用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测定,故丙不能测定;故答案为:甲、乙。

  Fe物质的量分别为1mol,⑹经测定产物中n假设生成的FeO、则得到电子为1mol+3mol=4mol,(FeO):n(Fe)?1:1,草酸根中碳部分变为+4价,部分变为+2价,2molK3??Fe?C2O4?3???3H2O生成3molK2CO3,失去3mol电子,根据4mol碳得到4mol电子,得失电子守恒9mol碳元素中5mol碳失去电子5mol电子,依次K3??Fe?C2O4?3???3H2O分解的化学方程式2K3??Fe?C2O4?3???3H2O加热3K2CO3?FeO?Fe?5CO2??4CO??6H2O?;故答案为:2K3??Fe?C2O4?3???3H2O加热3K2CO3?FeO?Fe?5CO2??4CO??6H2O?。

  26、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浓H2SO4的洗气瓶

  NaOH溶液

  用CO2把反应器中的空气赶尽,将溴蒸气带入E管中

  250mL容量瓶

  5.4g

  取适量黄色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血红色,则证明假设2正确

  2Fe2++Br2=2Fe3++2Br-

  4Fe2++2Br-+3Cl2=4Fe3++Br2+6Cl-

  【答案解析】

  I.装置A用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装置B中盛有的NaHCO3饱和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装置C中盛有的浓H2SO4是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把反应器中的空气赶尽,并将油浴加热的装置D中溴蒸气带入E管中,在加热条件下与铁反应生成黄绿色鳞片状溴化亚铁,在装置F处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尾气吸收装置,吸收有毒的溴蒸汽,防止污染环境;

  Ⅱ.Fe2+和Br-的还原性强弱顺序为:Fe2+>Br-,向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氯气先氧化Fe2+,再氧化Br-。

  【题目详解】

  (1)实验时用碳酸钙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盐酸易挥发,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和水蒸气,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可以用盛有NaHCO3饱和溶液的洗气瓶洗气,装置C的作用是干燥二氧化碳,可以用盛有浓H2SO4的洗气瓶干燥,溴蒸汽有毒,不能排到空气中,氢氧化钠溶液能够与溴单质反应,为防止污染空气,实

  验时应在F处连接氢氧化钠溶液的尾气吸收装置,故答案为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浓H2SO4的洗气瓶;NaOH溶液;

  (2)反应前先通入一段时间CO2,将容器中的空气赶净,避免空气中的氧气干扰实验;反应过程中要不断通入CO2,还可以油浴加热的装置D中溴蒸气带入E管中,使溴能够与铁粉充分反应,故答案为用CO2把反应器中的空气赶尽,将溴蒸气带入E管中;

  250mL0.1mol/L(3)配制200mL0.1mol/LFeBr2溶液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和250mL容量瓶;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0.25mol,5.4g;则FeBr2的质量为0.25mol×216g/mol=5.4g,故答案为250mL容量瓶;

  (4)若假设2正确,向FeBr2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的氯水,Fe2+被Cl2氧化成Fe3+,向反应后的黄色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会变为红色,故答案为取适量黄色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若溶液变血红色,则证明假设2正确;

  (5)溶液中Fe2+和Br2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3+和Br-,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Br2=2Fe3++2Br-,则故答案为2Fe2++Br2=2Fe3++2Br-;

  (6)40mL0.1mol/LFeBr2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0.004mol,0.004molFe2+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3×10-3molCl2有0.001molCl2与Br-反应,反应消耗Br-的物质的量为0.002mol,参与反应的Fe2+、Br-和Cl2的物质的量比为0.004mol:0.002mol:0.003mol=4:2:3,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Fe2++2Br-+3Cl2=4Fe3++Br2+6Cl-,故答案为4Fe2++2Br-+3Cl2=4Fe3++Br2+6Cl-。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了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和探究实验,试题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充分考查了学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方法,明确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原则是解答关键。

  27、在三颈烧瓶中收集满氨气,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用热毛巾敷在三颈烧瓶底部

  氨气中混有空气(或其他合理答案)

  碱式滴定管

  AD

  2NH4Cl+Ca(OH)2CaCl2+2NH3↑+H2O

  D

  E

  C

  无尾气处理装置

  用氨气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取F装置中的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测定溶液的pH,若pH<7,可证H2O为弱碱(或其他合理答案)

  明NH3·【答案解析】

  (1)使装置I中产生的氨气溶于水,三颈烧瓶内形成气压差;

  (2)集气时有空气混入,空气中氧气、氮气不溶于水,则三颈烧瓶未充满水;氨水溶液呈碱性;依据酸碱中和滴定原理及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NH3?H2O)=(3)可用氯化氨与熟石灰制取氨气;

  (4)装置A制取氨气,可用氯化氨与熟石灰,D装置中盛放的碱石灰,用来干燥氨气;E装置中盛放的饱和食盐水,用来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根据气体的制备、除杂、混合反应及尾气吸收的顺序安装反应装置;

  c?OH-??c?NH4+?c(NH3H2O);

  (5)根据氯气与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的现象可知F装置中的反应的一种工业用途;

  (6)根据氯化铵溶液呈酸性可证明NH3?H2O为弱碱。

  【题目详解】

  (1)在三颈烧瓶中收集满氨气,关闭止水夹a,打开止水夹b,用热毛巾敷在三颈烧瓶底部,进而使装置II中三颈烧瓶内形成喷泉;

  (2)氨气极易溶于水,全为氨气可充满烧瓶,若混有空气,则水不能充满;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氨水至锥形瓶中;

  A.酸滴定碱,生成氯化铵溶液显酸性,则可用甲基橙做指示剂,A项正确;

  B.NH3?H2O为弱碱,若氨水与盐酸恰好中和,则溶液生成的氯化铵盐溶液显酸性,pH<7,则当pH=7.0时,氨水过量,B项错误;

  c?HCl?V?HCl?C.酸式滴定管未用盐酸润洗,由c(NH3?H2O)=分析可知,V(HCl)大,则测定结果偏高,C项V?NH3H2O?错误;

  D.设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则:c×2mL=0.0500mol/L×22.4mL,解得c(NH3?H2O)=0.045mol/L,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NH3?H2O)=c?OH-??c?NH4+?c(NH3H2O),pH=11的氨水中c(OH?)=0.001mol/L,c(OH?)≈c(NH4+)=0.001mol/L,则:K(NH3?H2O)=D项正确;

  c?OH-??c?NH4+?c(NH3H2O)=0.001mol/L?0.001mol/L=2.2×10?5,0.045mol/L故答案为氨气中混有空气(或其他合理答案);碱式滴定管;AD;

  (3)可用装置A制取氨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H2O;

  (4)装置A制取氨气,可用氯化氨与熟石灰,D装置中盛放的碱石灰,用来干燥氨气;E装置中盛放的饱和食盐水,用来除去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C装置用来干燥氯气,然后在F中混合反应,则连接顺序为A→D→F、C←E←B,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主要缺点是无尾气处理装置;

  (5)根据氯气与氨气反应8NH3+3Cl2=6NH4Cl+N2的现象可知F装置中的反应的一种工业用途是用氨气检验氯气管道是否漏气;

  (6)根据氯化铵溶液呈酸性,设计证明NH3?H2O为弱碱实验方案为:取F装置中的固体物质溶于水配成溶液,测定溶液的pH,若pH<7,可证明NH3·H2O为弱碱(或其他合理答案)。

  28、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SO2+2OH-=SO32-+H2O

  酸

  HSO3-存在:HSO3-SO32-+H+和HSO3-+H2O=H2SO3+OH-,HSO3-的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

  ab

  HSO3-+H2O-2e-=3H++SO42-

  H+在阴极得电子生成H2,溶液中的c(H+)降低,促使HSO3-电离生成SO32-,且Na+进入阴极室,吸收液得以再生

  【答案解析】

  (1)SO2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为SO3,SO3和水反应生成硫酸,也可以是SO2先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被氧气氧化为硫酸。

  (2)少量的SO2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O3。

  (3)根据n(SO?2-):n(HSO?-)=1:91时溶液的pH=6.2可知NaHSO3溶液显酸性,原因是HSO?-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根据电荷守恒、和表中数据可判断浓度关系。

  (4)电解池中,阳极是HSO?-失去电子生成SO42-,同时生成H+,导致稀硫酸浓度增大,在阴极是水电离的H+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溶液中OH-浓度增大,和HSO?-反应生成SO32-,且Na+进入阴极室,使吸收液得以再生。

  【题目详解】

  (1)SO2形成硫酸型酸雨时,二氧化硫和空气中的水、氧气反应得到硫酸:SO2+H2OH2SO3+O22H2SO4;

  H2SO3,2(2)二氧化硫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制备亚硫酸钠溶液时:SO2+2OH-=SO32-+H2O;

  (3)根据表中数据,可知,n(SO32﹣):n(HSO3﹣)=1:91时,溶液的pH值为酸性,故NaHSO3溶液显酸性,在亚硫酸--氢钠溶液中HSO3存在:HSO3SO32-+H+和HSO3-+H2O=H2SO3+OH-,HSO3-的电离程度强于水解程度,故溶液呈酸性。当吸收液呈中性时,溶液中的c(H+)=c(OH-),由于溶液中存在着电荷守恒,故c(Na+)+c(H+)=2c(SO32-)+c(HSO3-)+c(OH-),可推出:c(Na+)=2c(SO32-)+c(HSO3-),a正确;由于n(SO?2﹣):n(HSO?c1时,>c>c>c>c﹣)=1:溶液的pH值为7.2,故中性时一定有c(HSO3-)(SO32-),可推出:(Na+)(HSO3-)(SO32-)(H)=c(OH),b正确;c不符合电荷守恒。故选ab。

  (4)根据电解槽所示的变化,可知HSO3-在阳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HSO3-+H2O-2e-=3H++SO42-;H+在阴极得电子生成H2,溶液中的c(H+)降低,促使HSO3-电离生成SO32-,且Na+进入阴极室,吸收液得以再生。

  29、第二周期第ⅠA族

  [Ar]3d84s2平面三角形

  sp25:1+-48?2+16?4459?459?295?10?30?6.02?1023cm3【答案解析】

  (1)Li是3号元素,核外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

  Ni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根据能量最低原理书写基态Ni原子电子排布式;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排布时,尽可能分占不同轨道。

  (2)根据价电子互斥理论判断;

  (3)单键为σ键,双键中有1个σ键、1个π键。

  (3)根据晶胞图,与每个O原子离的最近的Ti原子有3个;根据均摊原则计算1个晶胞中的原子数,根据?=m

  计V

  算密度。

  【题目详解】

  (1)Li是3号元素,核外2个电子层、最外层有1个电子,Li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ⅠA族;

  Ni原子核外有28个电子,根据能量最低原理,Ni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

  3d84s2;基态Co3+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排布时,尽可能分占不同轨道,所以有4个未成对电子。

  (2)CO32-中C原子的价电子对数是形;

  (3)单键为σ键,双键中有1个σ键、1个π键;

  C2H4结构简式为CH2=CH2,有5个σ键和1个π键,σ键和π键数目之比为5:1。

  (3)根据晶胞图,与每个O原子离的最近的Ti原子有3个,TiO2晶体中O原子的配位数是3;根据均摊原则,1个晶胞中含有O原子数是4?4+2=3,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C原子没有孤电子对,空间构型是平面三角211+2=4、含有Ti原子数是8?+1=2,1mol晶胞的质量是(48×2+16×4)g,a=b=459pm,28c=295pm,1个晶胞的体积是459×459×295×10-30cm3,1mol晶胞的体积是459×459×295×10-30×6.02×1023cm3,?=48?2+16?4m=g/cm3。?3023V459?459?295?10?6.02?10【答案点睛】

  会根据均摊原则计算晶胞中原子数,立方体顶点的原子被1个晶胞占用11、楞上的原子被1个晶胞占用、面心上的84原子被1个晶胞占用

  1、体心的原子被1个晶胞完全占用。

篇三:设计实验证明变色眼镜中的催化剂

  

  北京朝阳初三期末化学试卷答案

  听说这次北京的期末考试大家都考的不错?想要提前校对化学试卷的答案吗?已经整理好了。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北京朝阳初三期末化学试卷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北京朝阳初三期末化学试卷选择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O16Na23Mg24Al27S32Cl35.5Ca40Zn6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下列过程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蜡烛燃烧C.食物腐败D.动物呼吸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水蒸气C.氮气D.氧气

  3.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B.SO2C.KClD.NaOH4.下列食物富含糖类的是

  A.植物油B.馒头C.牛肉片D.苹果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A.木炭B.铁丝C.酒精D.红磷

  6.下列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A.冰B.干冰C.二氧化硫D.五氧化二磷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氧B.硅C.铝D.铁

  8.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空气B.水C.高锰酸钾D.二氧化锰

  9.在下图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

  ABCD10.生活中常用铁锅炒菜,主要利用铁的A.导电性B.导热性C.延展性D.有金属光泽

  11.碳元素和氧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2.氧化铟锡是制作触摸屏的重要材料,它由氧化锡和氧化铟熔融而成。氧化铟(In2O3)中,铟元素(In)的化合价为

  A.0B.+2C.+3D.+613.硒在光照下导电能力提高近千倍,可用作静电复印硒鼓的材料。元素周期表中“硒”的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硒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A.是非金属元素B.原子序数为34C.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D.元素符号为Se14.下图所示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B.点燃酒精灯C.称量固体D.加热固体

  15.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16.下列与水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属于化学变化

  B.通过蒸馏可将硬水软化

  C.水资源丰富无需节约用水D.工业污水可以直接排放

  17.下列化学用语的书写正确的是

  A.1个铁离子:Fe3+B.3个氧分子:3OC.氧化镁:MgO2D.2个氮原子:N218.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19.下列相关的解释或结论不正确的是

  A.自行车轮胎暴晒后炸裂——分子间间隔变大

  B.水通电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C.木柴架空燃烧会更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变大

  D.把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火焰熄灭——瓶中气体一定是

  CO220.某纯净物M微热时分解生成NH3、H2O和CO2,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M不稳定B.M是化合物

  C.M中含有水D.M由四种元素组成

  21.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与水反

  应生成碳酸B.一氧化碳能还原氧化铁C.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D.黄铜的硬度比纯铜的大

  22.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③属于不同种元素

  B.④属

  于离子,离子符号为Mg2-C.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④均达到相对稳定的结构

  23.制作蛋糕的人造奶油中含有影响身体发育的反式脂肪

  酸(C18H34O2),下列关于反式脂肪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B.该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只有CO2和H2OC.该物质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7:1D.该物质是由18个碳原子

  、3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24.下列事实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的是

  A.铝制品抗腐蚀能力比铁制品强

  B.铜能将银从硝酸银溶液中置换出来

  C.不能用金属铜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D.相同条件下,镁和锌与稀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2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

  锌粉、镁粉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北京朝阳初三期末化学试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0分)26.(6分)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防毒面具中使用活性炭,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作用。

  (2)灯泡制作过程中常充入氮气作保护气,其原因是。(3)眼镜是人们常用的护眼工具,右图是一款变色眼镜的示意图:

  ①图中所标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

  ②该款变色眼镜的玻璃里加入了溴化银(AgBr)和氧化铜。

  在强光照射下,溴化银分解成溴(Br2)和银,玻璃颜色变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当光线变暗时,溴和银在氧化铜作用下,重新生成溴化银,玻璃颜色变浅,氧化铜在反应中起______作用。

  27.(6分)右图是燃气热水器示意图。

  (1)某热水器以天然气为燃气。

  ①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空气进气孔”被部分堵塞,燃烧将产生有毒气体M,M的化学式为_______。

  (2)1kg不同燃料燃烧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右表所示。

  ①其中较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_______。

  使用_________作燃料时最易形成酸雨。

  ②酸雨形成过程中某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和“”的质量比为。28.(6分)水是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1)将浑浊的河水用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小卵石、石英砂的作用是_____,用此装置净化后得

  到的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用自来水洗衣服时,肥皂不易起泡沫且产生浮渣,说明该自来水是(填“硬水”或“软水”)。

  (4)某同学用右图装置进行超氧化钾(KO2)与水反应的实验。

  ①补全化学方程式:4KO2+2H2O=4+3O2↑

  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杯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产生此现象

  的原因是。29.(6分)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

  (1)在酱油中加入铁强化剂,可预防

  (填“佝偻病”、“贫血”或“骨质疏松”)。

  (2)某种含铁粉的麦片,食用后在胃酸(盐酸)作用下将铁粉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铁元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对铁质零件进行“发蓝”处理后,其表面会形成致密氧化膜,从而有效避免腐蚀。

  ①致密氧化膜能有效阻止铁锈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②为检验“发蓝”处理的铁质零件表面是否形成致密氧化膜,将该零件浸泡于硫酸铜溶液中,发现零件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由此可知“发蓝”处理效果不好,因为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某同学对X、银、铜、铁四种金属混合物的成分进行探究,流程如下:

  ①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②固体丙的组成可能是。30.(6分)以下物质为初中常见物质,均由表中元素组成。

  元素名称

  氢

  碳

  氧

  氯

  钙

  铁

  元素符号HCOClCaFe(1)若甲、乙均为单质,甲在乙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则黑色固体的化学式为。(2)若甲、乙均为氧化物,乙为红色固体,则甲、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右图为九种物质的相互关系,其中A、B、M、N是氧化物,C、H是单质,只有D、E中含有三种元素,D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图中“→”表示转化

  关系,“—”表示反应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则:D的化学式为。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F物质的化学

  式可能是(写出两种不同类别的物质)。

  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19分)31.(7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如图E所示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如图F所示,将二氧化碳倒入烧杯中,观察到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32.(5分)兴趣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两套实验装置,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装置气密性良好,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

  装置一

  装置二

  (1)装置一和装置二中气球的位置不同,(填“装置一”或“装置二”)更合理,理由是。(2)利用合理装置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盛有铜粉的仪器中空气体积

  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

  反复推拉注射器,当气球恢复原状时,停止推拉并熄灭酒精灯。观察注射器中气体体积

  25mL15mL9mL分析数据,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3)实验测得的结果出现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

  33.(7分)某同学在电视寻宝节目中,看到一些铜制文物上有绿色的锈迹,并对绿色锈迹产生了探究兴趣。

  【查阅资料】

  ①绿色锈迹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易分解。

  ②无水硫酸

  铜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固体混合物,NaOH与CO2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和水。

  ④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溶液,碳粉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解在稀硫酸中。

  【发现问题】

  查阅资料后,该同学将少量碱式碳酸铜放入试管中加热,发现试管中的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同时试管壁上有无色液滴生成。

  为了进一步确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黑色固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该黑色固体可能是①碳粉;②;③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设计方案】请帮助该同学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与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②正确

  探究二: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还会生成CO2和H2O。

  【进行实验】选择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验证。

  步骤一:连接A和B,打开活塞,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

  步骤二,关闭活塞,依次连接装置A→B→→(填“C”、“D”)。

  步骤三:点燃酒精灯,观察到明显现象后,停止加热。

  【解释与结论】

  ①当观察到,说明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了CO2和

  H2O,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Cu2(OH)2C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反思与评价】

  上述装置中A的作用是。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4.工业上欲用NaOH溶液处理含204tAl2O3的铝土矿(杂质不参与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2NaOH=2NaAlO2+H2O。计算:需要消耗NaOH的质量。

  35.(3分)某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1所示。现取40片该药剂制成粉末,将100g盐酸分成5等份逐次入(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所得数据如图2所示。

  计算:该补钙剂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

  北京朝阳初三期末化学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共2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BBDBCA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CCCDBACDC题号2122232425答案ADBAD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30分)26.(6分)(1)吸附(2)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3)①铜螺丝和钛合金镜腿

  塑料脚套

  ②2AgBr强光2Ag+Br2催化

  27.(6分)(1)①CH4+2O2点燃CO2+2H2O②CO

  (2)①天然气

  煤

  ②2SO2+O2高温催化剂2SO31:528.(6分)(1)过滤

  混合物(2)2H2O通电2H2↑+O2↑(3)硬水

  (4)①KOH②KO2与水反应放热,使瓶内气体压强增大

  ]29.(6分)(1)贫血

  (2)Fe+2HCl=FeCl2+H2↑

  (3)①隔绝氧气(或空气)和水

  ②Fe+CuSO4=Cu+FeSO4(4)FeXCuAgCuAg或Ag30.(7分)(1)Fe3O4(2)3CO+Fe2O3高温2Fe+3CO2(3)H2CO3CaO+H2O=Ca(OH)2化合CH4、HCl(合理给分)三、实验题(共3个小题,共19分)

  31.(7分)(1)集气瓶

  (2)2H2O2====2H2O+O2↑C提供热量和使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

  (3)CaCO3+2HCl=CaCl2+H2O+CO2↑B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32.(5分)(1)装置二

  能让空气更易流通,全部通过铜粉,使氧气与铜粉充分反应

  (2)15%(3)铜粉的量不足

  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

  33.(7分)【猜想与假设】氧化铜(或CuO)【设计方案】取黑色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黑色固体全部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进行实验】DC(1分)【解释与结论】

  ①C中石灰水变浑浊,D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CO2+Ca(OH)2=CaCO3↓+H2O

  ②Cu2(OH)2CO32CuO+H2O+CO2↑

  【反思与评价】除去空气中的水分和二氧化碳,防止对产物的检验造成干扰。

  四、计算题(共2个小题,共6分)34.(3分)解:设理论上需要消耗NaOH的质量为xAl2O3+2NaOH=2NaAlO2+H2O10280204tx??????????????????????????????????1分

  102﹕80=204t﹕x???????????????????????????????1分

  x=160t?????????????????????????????????1分

  答:理论上需要消耗NaOH的质量为160t。

  35.(3分)解:设40片该补钙剂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44x8.8g100:x=44:8.8gx=20g??????????????????????????1分

  20g×40/100×100%=8g????????????????????????????????1分

  8g/40g×100%=20%????????????????????????????????????1分

  答:该补钙剂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

篇四:设计实验证明变色眼镜中的催化剂

  

  重庆市黔江区2021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共14题;共28分)

  1.(2分)

  (2020·福田模拟)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有关酒精的事例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稀释

  B.酒精燃烧

  C.粮食酿酒

  D.酒精消毒

  2.(2分)(2019九上·崆峒期末)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原子

  B.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3.(2分)(2018九上·满洲里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熄灭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CO2验满

  D.过滤

  4.(2分)

  我国铁路将进入高铁时代.为适应提速要求需把短轨连成长轨,常用反应:xAl+Fe2O3Al2O3+xFe进行焊接,该反应发生后,不需要再持续加热就可保持高温继续进行,方便野外操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l2O3为氧化物

  B.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该反应方程式中的x为3D.该反应会放出大量热

  5.(2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质量守恒”,所以煤燃烧后产生的煤渣的质量一定和所用煤的质量相等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比铁丝的质量增加了

  C.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在一起后,质量等200g,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H2和O2形成混合物的质量等于其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

  6.(2分)(2019九上·普陀期中)物质名称和化学式书写都正确的是()

  A.硫酸钠NaSO4B.氦气He2C.氢氧化铁Fe(OH)3D.碳酸钾

  K(CO3)27.(2分)(2015九上·湖南月考)三月中旬,湖南媒体报道,不法商贩用具有漂白防腐作用的焦亚硫酸钠(化学式为Na2S2O5)处理生姜,使生姜变得又黄又亮,从而谋取利益.过量的焦亚硫酸钠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Na2S2O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A.﹣2B.+2C.+4D.+68.(2分)

  (2018·衡阳)下列叙述符合实际且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用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NaOH+HCl=NaCl+H2O

  B.碳酸钠溶液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Na2CO3+Ca(OH)2=2NaOH+CaCO3↓

  C.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H2O2D.高炉炼铁的反应原理:Fe2O3+3CO

  Fe+3CO2H2↑+O2↑

  9.(2分)

  下列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二氧化碳通入水中

  B.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发生光合作用

  C.刷过石灰浆的墙壁日久变硬

  D.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压缩成干冰

  17-1、17-2、三、简答题(共2题;共12分)

  18-1、18-2、18-3、19-1、19-2、19-3、19-4、四、综合题(共1题;共5分)

  20-1、20-2、20-3、20-4、五、科学探究题(共2题;共12分)

  21-1、21-2、22-1、22-2、22-3、22-4、22-5、六、实验题(共1题;共5分)

  23-1、23-2、23-3、七、计算题(共2题;共7分)

  24-1、25-1、25-2、

篇五:设计实验证明变色眼镜中的催化剂

  

  环境科学基础知识

  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社会环境,它是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二是自然环境,它是各种自然环境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环境科学讨论的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环境,其中最主要的要素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由于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使得自然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出现了大量的环境问题。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有两类,一是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环境破坏及生态平衡失调,如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向环境排放的"三废",乱砍乱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气候反常等。二是人口迅速增长,高度城市化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一系列问题,造成能源危机,资源短缺,自然环境破坏等。

  环境污染具有下列特点:

  1、广泛性:环境污染涉及的地区大,受害的对象广,很多污染是全球性的,如酸雨,臭氧层破坏。

  2、多种性:造成污染的因素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其中由化学物质进入环境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占80-90%。环境污染对人体的伤害有急性的、慢性的,甚至在人类后代身上发生遗传性影响。

  3、复杂性,多种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有联合、有拮抗、有协调,使环境因素十分复杂,也加重了人类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

  当代世界公害事件有以下十二起,它给人类带来的后果不亚于二次世界大战:

  1.1930年12月1-5日在比利时发生马斯河谷烟雾事件SO2和烟尘污染。

  2.1943年5月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3.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SO2烟尘污染。

  4.1952年12月5-8日英国伦敦烟雾事件,SO2烟尘污染。

  5.1953年日本

  水俣病事件,含甲基汞废水。

  6.1955年日本富山

  骨痛病事件,含镉废水。

  7.1961年日本四日市

  哮喘事件

  SO2烟尘污染

  8.1968年3月日本丸洲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污染。

  9.1984年12月13日印度博帕尔毒气事件,甲基异氰酸脂。

  10.1986年4月26日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放射性污染

  11.1986年11月1日

  瑞士桑多兹化工厂仓库失火,碳磷化合物污染。

  12、1986年圭亚那杀虫药事件,杀虫药污染食品。

  环境污染按环境主要分类,可分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其中造成大气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碳氰化合物、氮氧化物、大气颗粒物等。引起水污染的污染物有:有机有毒有害物如苯酚、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农药以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洗涤剂、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有毒有害物如:重金属、氟化物、氰化物、酸、碱、盐等;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等。造成土壤污染的污染物有:氮磷化肥、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化学农药、有害微生物等。这些污染物大都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三废"进入环境而造成环境的污染。

  环境污染有的是局部地区发生,有的遍布全球。当前举世瞩目的三大环境热点是酸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

  酸雨: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括雨、雪、霜、雾、露、雹〉的总称

  。5.6这个数据来源于蒸馏水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到溶解平衡时的酸度。

  酸雨里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通常以硫酸为主。我国从酸雨取样分析来看,硝酸的含量只有硫酸的1/10,这跟我国的燃料里含硫量较高有关。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主要来自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排放物有的是当地的,有的是从

  远处随风而飘来的。

  煤、石油燃烧和金属冶炼中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通过气相或液相反应而生硫酸。

  气相反应:

  2SO2+O2=2SO3SO3+H2O=H2SO4液相反应:

  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催化剂大多是尘埃中的金属(铁、锰、铜等)化合物。

  高温燃烧生成的一氧化氮(如汽车排出的尾气),排人大气后,大部分变成二氧化氮,它跟水反应后生成硝酸。

  2NO十02=2N023NO2+H2O=2HNO3十NO

  酸雨所以被看作是全球性的一个重大环境问题(又叫"空中死神"),因为它对生物、土壤等造成严重危害。酸雨会影响水体的pH值,当pH值小于5.6时,大部分鱼类很难生存。当pH值降到5以下时,各种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大部分昆虫将会消失,水草大量枯萎,浮游生物濒临灭绝。

  臭氧层破坏:在距离地球大约12公里到50公里的大气区域,我们称为平流层。平流层中部有一层厚厚的臭氧层,这是自然界氧气发生光解反应后的结果。

  臭氧层中的臭氧绝大部分集中在离地面15-25公里的空间。大气层的上层氧分子受到阳光中紫外线的辐射,当氧分子吸收波长小于200nm的辐射后,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分解为两个氧原子(也叫原子氧)。

  此外,水蒸气也会发生光化学反应,分解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在100km以下的空间,02和0的浓度相当,当氧原子和氧分子碰撞,就生成臭氧。

  302=2O3如此反复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比较稳定的富臭氧层。

  臭氧能强烈地吸收220-330nm的紫外线,所以在臭氧层中几乎所有的紫外线都被吸收,只有少量的紫外线透过臭氧层而抵达离地面较近的空间,220-330mm的紫外辐射对生物有杀伤力,所以臭氧层是地球上生物的保护层,有了它,地球上的生物才能生存。

  近年来不断有臭氧减少的报道,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报道,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一个面积接近美国大陆的臭氧"空洞",1985年春天的臭氧浓度比1975年降低50%,且这个"空洞"在移动、扩大,1989年联合国环境保护署报道,在北极上空正在形成另一个臭氧"空洞",面积约为南极的一半,北极臭氧浓度最近下降了10%.此外,世界其它地区也出现了臭氧减少的情况。

  臭氧减少,显然紫外辐射透过臭氧层就多,皮肤癌患者就会增加。美国估讨今后50年内全世界死于皮肤癌的患者将比预计的增加20万人,联合国环保署呼吁,如果臭氧层按目前的速度变薄,到2001年全世界皮肤癌患者将达到30万人,增加26%.如果21世纪臭氧再减少10%,全世界患自内障的人可能达160一175万,紫外线增强会引起虾、蟹幼体和贝类大量死亡;还会削弱光合作用,妨碍农作物和树木的正常生长。

  大量使用氟里昂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氟里昂性质稳定,甚至跟原子氧也不反应.逸散到空气中的氟里昂不断向臭氧层扩散.氟里昂吸收紫外线(波长在175-220nm时后发生光解,产生一个原子氯,剩下的基本碎片再跟氧反应,产生新的氯类物质(Cl或Cl0·)。

  Cl+03=ClO·+O2C10·+O=Cl+02实际反应就是03的分解。

  上述反应是链反应,所以产生一个原子氯,可以分解很多03。

  除了氟氯经以外,已经发现超音速飞机对臭氧层的影响。目前按航班飞行的横渡大西洋的超音速飞机,能使臭氧层里的臭氧减少约5%。

  为了使臭氧层不致枯竭,国际上呼吁停止生产和使用5种氟里昂。研制新的制冷剂早已开始,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曾用1年多的时间首次成功地合成氟里昂的替代品R34A蚀,纯

  度高达99.98%。浙江省科研部门已研制出阳R500、R502等9种新的致冷剂,其中R502能使冰箱制冷到一40℃.我国己试制成无噪声、无污染的新型环保冰箱。

  为此,1987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保护臭氧层的国际会议,通过了《蒙特利尔国际公约》呼吁各国减少氟利昂等污染气体的排放。

  全球气候变暖:人类排放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等具有吸收红外线辐射的功能,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它们在大气中大量存在,如同一个罩予,把地面上散发的热量阻挡。就像"暖房"一样,造成地表温度的上升。科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有一种说法:认为温室效应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这是科学家考察了近一百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与气温上升相关性而提出的。认为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可能会控制全球气候变暖,防止生态平衡破坏,农业变异,冰川融化等灾害发生。当然,根据现代环境科学研究,对温室效应和全球候气变暖的相关程度,还在进一步探索。但人们确实已经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或异常,在这方面,科学家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也许是防患于未来吧。

  青少年朋友是祖国的小主人,我们应当从小参与社会重大问题,关心山我们的社会问题和环境保护工作。首先要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热爱大自然,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规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让我们周围世界变得清洁起来。其次,要宣传环境保护,如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4月22日是地球日、4月7日是戒烟日、3月12日的全国植橱节,走出去宣传环境保护意识,宣传环境保护法规。第三结合学习科学知识,参与环境考察、环境监测,比如校园环境考察,地区绿化考察,汽车废气污染调查等,有条件可做一些大气、水质的监测活动等。

  水资源的有关知识

  黄浦江和苏州河(原正式名称叫吴淞江)是上海的两条主要河流。二十世纪初该两条河的河水清澈,游鱼如织。到九十年代,黄浦江"黑潮"屡屡,苏州河更是常年如阴沟之水,又黑又臭。上海母亲河的如此巨变,应该说人为污染是主要原因。

  苏州河水体的污染源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业污染,另一类是生活污染,工业污染是重要的污染源,但生活污染也有不小的影响,如1997年,全市工业废水排放量为9.99亿吨(废水处理率为93.8%),而生活污水排放量达11.1亿吨(废水处理率为39.9%)。生活污水排放量大,处理比例又小,所以也应引起注意。苏州河水体的污染源主要为化学类物质,它们有以下几类:

  1.需氧有机物

  需氧有机物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它们来自生活污水、肉类加工废水、食品、造纸、印染、石油化工等工业废水。这类需氧有机物会引起水体中COD(化学需氧量)值、BOD(生化需氧量)值增大。

  2.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这类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氯农药、高分子合成聚合物(如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重金属

  重金属包括汞、铅、镉、铬等,它们来自工业废水。

  3.植物营养物质

  植物营养物质包括氮、磷等化肥。另外,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等

  也会使生活污水含磷量增大,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4.酸、碱和一些无机盐。5.石油类。

  另外,还有过热的废水大量排放,造成热污染;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病菌、寄生虫等)排放造成生物污染等等。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水资源总量比较充沛,但大面积的水质恶化造成了水资源的相对短缺,从水的质量上看,上海是一座缺水的城市。

  治理水污染一是要控制废水排放,二是要对排放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理,上海市1993年竣工的合流一期工程和最近大捷告成的二期工程都是治理水污染的一些重要举措。1995年科学家们提出了彻底根治苏州河水环境的十字策略,即"截流,清底,引流,裁弯,立法"。"截

  流"就是污水入管,不让它排入苏州河;"清底"就是清除河底淤泥,荡涤陈年积聚的污染物;"引流"就是增加上游清水流量,不断冲洗河上的污秽;"截弯"就是改造水道,变弯为直,使河水畅流;"立法"就是要制定专门针对苏州河治理的法规,用法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今天,在全体市民近十年的共同努力下,苏州河的臭味已经消除,黑色已经变淡。我们将为上海的优美水环境而感到骄傲。

  水质分析通常包括以下一些测试步骤和内容:

  1,取样:

  要注意取样的地点、时间、水的深度、取样瓶的设计等。

  2,感官检测:

  包括色、浊度、气味、肉眼可见物、生物类。

  3,酸度检测:

  PH值(6.5~8.5)

  4,溶解氧:

  溶解氧是指溶解于水中氧的量,通常记作DO,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溶解氧的多少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

  5,化学需氧量(COD)测试

  化学需氧量是水体中能被氧化的物质进行化学氧化时消耗氧的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COD值越大,表示水体受污染越严重(通常认为是有机物造成的污染)。化学需氧量测定有铬法和锰法,即在一定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或高锰酸钾溶液作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测定耗用氧化剂的量。化学需氧量在用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测定时用CODCr表示,用高锰酸钾作氧化剂测定时用CODMn表示。铬法是环境监测中制定的标准分析方法。

  6,生化需氧量(BOD)测试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地面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时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量。它以每升水消耗溶解氧的毫克数表示。BOD值越大,水体的污染越严重。

  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是很慢的,使有机物完全分解,通常要20天以上。目前多采用5天培养时间,测定所消耗氧的量,即测定5天前、后水中溶解氧值的差,用BOD5表示(在该条件下,一般75%的有机物被分解)。

  7,水的总硬度(以CaCO3计)、毒理学指标(砷、氰化物、重金属离子、DDT等有毒物质)、细菌学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游离余氯等)等的测试。

  化学知多少

  28、神奇的眼镜:

  眼镜的功能不外乎两种,一种是矫正视力,使人能看清远处或近处景物,另一种是减少强烈光线对眼镜的刺激,从而起到保护眼睛的作用。前者由近视或远视眼镜承担,后者由太阳眼镜完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人们发明了一种集两种功能于一体的眼镜--变色眼镜。

  这种眼镜在室外(或阳光下)光线强烈照射时,镜片颜色会渐渐变深,可以保护眼镜免受强光刺激;进入室内,光线减弱,镜片颜色渐渐变浅,保证了对景物的正常观察。

  变色眼镜是如何变色的呢?

  原来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而作为眼镜镜片的光学玻璃,还有钾的成分。这种

  光学玻璃硬度大,不易磨损,清晰度好,而在制造变色眼镜的镜片玻璃中,除了一般原料外,还要加入适量的卤化银和氧化铜的微小晶粒,做成镜片后,其中的卤化银受强光照射时会分解为银和卤素:

  2AgX=

  2Ag+X2因为银的微粒呈深色,所以镜片颜色就变深。当光线变暗(弱)时,银和卤素在催化剂氧化铜的作用下,又重新化合生成卤化银:

  2Ag+X2=

  2AgX

  于是镜片的颜色又变浅了。所以变色的秘密在于不同条件下卤化银的分解和重新化合。据实验证明:变色眼镜镜片被阳光照射5分钟以后,通过镜片的强光可衰减为原来的50%;当镜片离开阳光5分钟以后,能恢复光线23%,大约1小时以后,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本色。

  由于加入的卤化银和氧化铜已经与光学玻璃融为一体,所以变色眼镜能够反复变色,长期使用,既能保护眼睛免受强光刺激,又能起到矫正视力的作用。

  29、盐为什么会潮解?如何使其不潮解?

  食盐在空气中有潮解现象,这是由于食盐中常含有氯化镁。氯化镁在空气中有潮解现象。为了防止食盐的潮解一般可将食盐放在锅中干炒。由于氯化镁在高温下水解完全生成氧化镁(MgO),失去潮解性。或将食盐进行提纯,纯的氯化钠在空气中没有潮解现象。

  30、何清除蔬菜上的残余农药

  家庭中清除蔬菜瓜果上残留农药的简易方法有以下几种:

  (1)浸泡水洗法: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它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基础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金针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2-3遍。

  (2)去皮法:蔬菜瓜果表面农药量相对较多,所以削去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可用于苹果、梨、猕猴桃、黄瓜、胡箩卜、冬瓜、南瓜、西葫芦、茄子、萝卜等。处理时要防止去过皮的蔬菜瓜果混放,再次污染。

  (3)储存法:农药在环境中随时间能够缓慢的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较少农药残留量。适用于苹果、猕猴桃、冬瓜等不易腐烂的种类。一般存放15天以上。同时建议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消皮的水果。

  (4)加热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对一些其它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瓜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农药。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圆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1-2遍。

  31、认识一氧化碳

  CO经呼吸道吸入。吸入的CO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导致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因此首先受累。常见表现有:精神障碍,失语、失明等.需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松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及时有效给氧是急性CO中毒最重要的治疗原则。应用高压氧疗法,迅速纠正组织缺氧。

  32、和稀硫酸作用后,锌粒变黑的原因

  前不久在用锌粒和稀硫酸作用制取氢气时,有学生问到反应后锌的表面为什么总是黑色?这是因为锌与稀硫酸反应后,锌的表面凹凸不平,有很多细小的锌的颗粒,由于颗粒很小,光被完全吸收,故黑色。正好像氯化银受光的作用后,分解出来的银粒,由于颗粒太小而呈黑色是一个道理。

  但为什么锌和硫酸反应后表面会凹凸不平呢?这是因为在溶液(稀硫酸)中存在大量水分子,氢离子和水分子化合成水合氢离子(H3O+),水合氢离子与水分子均匀混合在一起,因此,溶质之间或其溶剂分子(这里指H3O+)之间是有一定距离的。当锌与稀硫酸接触时,彼此发生了置换反应,因为锌表面的原子排列比较紧密,所以在它和稀硫酸作用时,相邻的两个锌原子不可能同时和溶液里的水合氢离子(H3O+)作用,只有和水合氢离子(H3O+)靠得很近的锌原子才能起置换反应,这样就使锌的表面呈现出凹凸不平的状态。

  同时,由于锌的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的状态,表面面积特别大,而氢具有能溶解在金属里的性质,且凹凸不平的锌也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这样使氢更易溶解在锌的表面,因而就更增加锌表面的多孔现象。

  33、皮蛋制作中的化学

  制皮蛋的主要原料是生石灰、纯碱、食盐、红茶叶、水和植物灰(含有氧化钙、氧化钾)。

  把原料按一定的比例溶于水制成料液(或料泥)时,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钙,并电离出氢氧根离子、钾离子、钠离子和钙离子。

  把蛋浸入料液(或包入料泥)中,这些离子渗入蛋壳内。蛋白中的蛋白质在氢氧根的作用下开始"凝固"与水形成胶冻,同时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和红茶中的鞣质都促使蛋白质凝固和沉淀,也使蛋黄凝固和收缩。蛋白质在氢氧根离子的作用下还会逐步分解成多种氨基酸,氨基酸进一步分解出氢、氨和微量的硫化氢等,加上渗入的咸味、茶香味使皮蛋具有特殊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分解出来的氨基酸与渗入的碱反应生成的氨基酸盐,在蛋黄表面或蛋白中结晶出来,形成一朵朵美丽的"松花"。

  含硫较高的蛋黄蛋白质在氢氧根离子的作用下,分解成多种氨基酸的同时产生了硫氢基和二硫基与蛋黄中的色素和蛋内的各种金属离子结合,使蛋黄出现了墨绿、草绿、茶色、暗绿、橙红等颜色,加上外层蛋白的红褐色(或黑褐色)形成了五彩缤纷的色层皮蛋,所以皮蛋又叫彩蛋。

  34、硫磺的妙用

  在化学实验室里,某一位同学不小心把一支水银温度计打破了,有毒的水银流到地上,黄老师告诉她马上用硫磺粉处理一下。请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

  首先应该指出的是,液态水银的挥发性很强,有毒的蒸气如果被人吸入到体内容易引起水银中毒。所以洒在试验室地面上的汞要及时地处理掉。最好的方法是用硫磺粉来处理。因为硫有个特别有趣的化学性质,就是在常温下能够和汞化合成固体的硫化汞。其反应如下:

  Hg十S=HgS

  所以,只要把有水银的地方撒上硫磺粉就可以了。

  35、防毒卫士-活性炭

  防毒面具里面有一道"隔毒墙"-活性炭,它是人们防毒的卫士,能把有毒的气体截获住,只让氧气和其他无害的气体通过。这样,人在毒气弥漫的环境下,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和工作。

  活性炭是用木材、硕果壳(例如核桃壳)或兽骨干馏制成的。于馏就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处理。经过于馏,木材中的纤维素、木质素都变成了炭;同时,水分及许多挥发性的物质不断逸出,在炭中留下了无数的孔隙。为了使那些难以挥发的物质不至堵塞炭里的孔隙,还要将经过干馏制成的炭,在800-900℃的高温蒸气下进行处理,以清除这些堵塞物。这样制成的活性炭,具有质轻、疏松、多孔的特点,每一克就有几百平方米的表面积,因而吸附气体的能力特别强。

  放在防毒面具里的活性炭还经过氧化银、氧化铬和氧化铜等物质溶液浸渍,具有催化的作用,能使毒剂与氧发生化学反应而变成无毒的物质。

  活性炭还可用来治病。当你因饮食太多或受冷引起腹痛、腹泻时,医生常会给你服一些药用炭(即活性炭)。药用炭能吸附肠内的杂物,减少这些杂物对肠粘膜的刺激,起到止痛、止泻的作用。如果给你服的是矽炭银--它的成分是白陶土、活性炭和氯化银,那末治病效果就更好了。因为活性炭能吸附肠内杂物,白陶土能保护肠粘膜,氯化银具有杀菌及收敛作用,三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制糖工厂里,活性炭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不过,在这儿它是作为脱色剂。颜色呈暗黄含蔗糖96%左右的粗糖,经过活性炭脱色以及真空浓缩、结晶并分蜜等加工,就能制成白得耀眼的、含蔗糖99.7%以上的精糖--高级的白糖。还值得一提的是,如今活性炭又在"九天揽月"的宇宙航行中找到了新的"职业"。宇宙飞船在宇宙空间航行时,须有一套单独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空气是补充适量的氧气后循环使用的:宇宙航行员呼出的气体,必须经过化学物质吸收二氧化碳,并通过活性炭吸附,除去臭味及其他物质,然后才能补充氧气,循环使用。

  活性炭是人类防毒、除毒、脱色、去臭的得力助手。

  36、灯泡中的化学

  灯泡所以能够发光,是因为电流经过钨的金属丝(又称钨丝)时产生高热所引致的。我

  们所以选用钨丝,是因为它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其熔点为3422oC),在摄氏1000多度的环境下仍旧保持不变,而其他金属在这环境下早已熔掉了。

  钨和很多金属一样,在高温时很快便会被氧化和烧断,所以灯泡里不能存有氧气。但如果抽出所有空气令灯泡真空,高温的钨又很容易蒸发成为气体,缩减了灯泡的寿命。那怎么办呢?为了延长灯泡的寿命,灯泡里会载满氩这种惰性气体,并且加了点压力,以减低蒸发的机会。此外,灯泡里还加点碘,同样是为了减慢钨蒸发的速度。这是因为钨和碘在约1000oC的环境下会变成碘化钨,但当碘化钨再接触高热的钨丝时,又再变回钨和碘。这样,便可以使灯泡的寿命延长一点了

篇六:设计实验证明变色眼镜中的催化剂

  

  九年级化学第1——第6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

  题号

  1234答案

  BDBD1.下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5A6C7A8D9A10B

  A.对玻片呼气

  B.蜡烛燃烧

  C.湿衣晾干

  D.灯泡通电发光

  2.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3.含硫煤如果发生不完全燃烧,会排放出污染空气的有毒气体是()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硫和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4.国家饮用水标准规定,饮用水的硬度是:含钙镁化合物的量低于450mg/L。我市饮用水的硬度经测定为270mg/L。你认为下列说法没有道理的是()

  A.我市的饮用水的硬度没有超过国家的规定,是达标的B.含有一定硬度的水可以补充钙元素,对人体是有益的C.水的硬度太大,口感不好,容易使煮水的器具产生水垢

  D.纯净水中没有钙镁化合物,所以用它洗衣服最合适

  5.碳在氧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3gC和8gO2生成11gCO2B.2gC和4gO2生成6gCO2C.4gC和5gO2生成9gCO2D.5gC和9gO2生成14gCO26.15.下图是收集干燥R气体并对它进行吸收处理的正确装置。由图中实验装置推测该气体的有关性质,正确的一组是()

  R

  气体

  ABCD

  密度(与空气比较)

  大于

  大于

  小于

  小于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

  极易溶

  极易溶

  难溶

  7.在反应X+2Y=R+2M中,已知R和M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22:9,当1.6gX与Y完全反应后,生成4.4gR,则在此反应中Y和M的质量比是()

  A.16:B.23:C.32:D.46:8、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右下图的实验进行探究,以下关于此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有气泡产生

  B.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C.贝壳逐渐溶解

  D.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9、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右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一些生活物质进行鉴别。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采用的方法或所加物质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ABCD二、填空题(共34分)

  11.(6分)根据物质组成种类的多少可以把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而根据纯净物中组成元素的多少又可以分成单质和化合物。现有以下物质:(1)氢气(H2);(2)牛奶;(3)澄清的石灰水;(4)氧化铝(Al2O3);(5)水(H2O);(6)四氧化三铁(Fe3O4);(7)白磷(P);(8)高锰酸钾(KMnO4);(9)二氧化硫(SO2);(10)氯化钠(NaCl);(11)过氧化氢(H2O2)。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有(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属于单质的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可以将(4)(5)(6)(9)(11)称做氧化物,它们在组成上的共同特点是。12、(2分)使12g镁分别在一定

  量氧气中燃烧,得如下实验数据:请回答:

  ①第____次实验镁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②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_____________。

  13.(6分)以下是小瑛和小方设计的证明分子运动的实验:小方的实验如图(1)所示,图(2)是小瑛的实验,在锥形瓶中的小瓶里装着浓氨水,锥形瓶口用一张滤纸盖住,滤纸刚刚浓用酚酞溶液浸过。

  ①小瑛观察到的现象是;

  图(1)

  酚酞

  溶液

  鉴别的物质

  蒸馏水和食盐水

  硬水和软水

  黑醋和酱油

  鉴别方法或所加物质

  ①萝卜条②蒸发水

  ①肥皂水②煮沸

  ①闻气味②尝味道

  食盐和面碱(Na2CO3)①稀盐酸②闻气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410820162所给氧气的质量g

  生成氧化镁的质量g氨水CAB图(2)

  小方观察到的现象是;

  他可以得到的结论是。②小方在大烧杯外放一杯酚酞溶液的目是。③请你就两位学生的操作过程、药品用量、以及实验的严密性或其它方面作出比较性的评价:。14.(2分)夏天的变色眼镜的玻璃片中含溴化银(AgBr),溴化银见光分解为银(Ag)和溴(Br2),眼镜自动变暗。光线弱时,溴与银又化合生成溴化银,眼镜变亮。试写出变色眼镜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方程式。

  见光;

  避光。15.(3分)(1)在一个铁制的坩埚里放入松节油,加热把它点燃,待燃烧正常以后,如图所示,将坩埚半浸入水槽的水里。你将看到的现象是;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要使松节油熄灭的方法还有很多,请你再写出一种。16.(8分)为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以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2008年的北京奥运,北京市有关部门拟用乙醇(C2H5OH)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公交

  车的燃料。

  (1)以前的汽车燃料不充分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有害物质。如(举两例):

  、;

  (2)乙醇燃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是(填两点):

  、,因此乙醇又可称为“色能源”;

  (4)为发减少汽车的城市污染,请你提一条建议:。17、(4分)某班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套能验证一氧化碳性质并带有趣味性的实验,效果明显。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当打开开关a(同时在尖嘴处放一火源),通入适量的一氧化碳后,关闭开关a和b,并撤掉火源约10~15min后,可观察到A中鱼仍然活着,B中蛙死亡,C中正常的深红色血液变成鲜红色。然后打开开关b,同时再在尖嘴导管处点燃。试回答:

  (1)

  A中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

  B中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C中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4)

  在尖嘴导管处点燃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右图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

  (1)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

  (2)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

  (3)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三、计算(共6分)

  19、我省具有丰富的石灰石矿产资源。有一矿山上的石灰石样品只含二氧化硅杂质(二氧化硅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他们取粉碎后的样品15g放入锥形瓶中,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收集到气体的质量为5.5g。

  试回答:⑴选用粉碎的矿石样品与选用块状的矿石样品分别与盐酸反应,前者的优点是

  。(1分)

  ⑵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20分)

  题

  号

  答

  案

  二、填空题(共34分)

  11、(2)(3)

  (4)(5)(6)(8)(9)(10)(11)

  有几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7)

  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12、二

  ;

  参加反应的镁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213、(1)滤纸变成红色

  A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变红

  氨水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

  (2)与烧杯内的酚酞的颜色变化形成对比

  (3)小瑛所用仪器较少,操作简单,节约了药品,但没有小方的严密;小方的实验可以证明酚酞变红不是因为空气,小瑛的实验无法证明

  14、2AgBr光

  2Ag+Br2;

  2Ag+Br2====2AgBr

  15.(1)火熄灭

  (2)把坩埚放进水中后,降低了坩埚及油的温度,当降到油的着火点以下,火就熄灭了。

  (3)还可以用湿布或沙子等盖灭。

  16.(1)SO2、NO2、CO等

  (2)C2H5OH+3O2点燃2CO2+3H2O(3)减少污染;节省矿物燃料;促进农业发展;绿;

  (4)使用车用乙醇、天然气;使用小排量汽车、电动汽车等(合理即给分)

  17、(1)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2)一氧化碳有毒;

  (3)一氧化碳能使新鲜的血液变色;

  (4)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18、(1)氢气

  (2)氧气

  (3)氢气与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三、计算(共6分)

  19、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

  (1分)

  83.3%

  2010~2011年度九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题

  本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全卷共包含1--32小题。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51B2D3B4D5A6C7A8D9A10B

  C:12H:1O:16N:14S:32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答题卡,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食物腐烂

  C、金桂飘香

  D、尘土飞扬

  2、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3、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4、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5、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下列过程中,你认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

  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B、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

  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D、蒸馏法淡化海水

  6、25m3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m3的钢瓶中,这说明()

  A、分子是运动的B、分子的大小可改变

  C、分子本身可改变

  D、分子之间有间隔

  7、下图属于检验氢气纯度操作的是()

  A

  B

  C

  D8、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的数值可能是()

  A、B、1C、12D、179、下列各项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

  A.吸附

  B.沉降

  C.电解

  D.消毒

  10、明矶[KAl(SO4)m?12H2O]可用作净水剂,其中m的值是()

  A.1B.2C.3D.411、有Fe、Fe2+、Fe3+三种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它们的核外结构相同

  C.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D.它们都能构成铁单质

  12、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铁、氧化铁

  B.水、冰

  C.氧气、空气

  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13、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

  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1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它的质量不变

  B.化学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D.可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15、蚊虫叮咬后。涂些含有NH3的药水,可减轻痛痒。NH3中的N元素的化合价为()

  A.-3B.C.+3D.+516、今年甘肃南部舟曲县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为防止疾病传染,需对河水处理后方可饮用,常用的措施有:①加热煮沸

  ②消毒杀菌(用漂白粉)

  ③过滤

  ④自然沉降.较合理的顺序是()

  A.③①②④

  B.④①③②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17、中围科学院院士徐光宪研究稀士理论,荣获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下图是稀土元素钇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钇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B.钇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钇元素的元素符号为Y

  D.钇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18、草莓、香蕉等水果具有芳香气味,原因之一是其中含有乙酸乙酯(化学式为C4H8O2)等物质。下列关于乙酸乙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B.其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原子构成

  C.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D.该物质中碳、氢、氧的质量比为6:1:419、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5B.86C.136D.22220、化学实验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A.燃烧匙

  B.蒸发皿

  C.量筒

  D.试管

  21、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代表一种单质的是()

  A.N2B.O

  C.H

  D.Fe22、下列化学用语和名称相符的一组是()

  A、MgO2氧化镁

  B、2H

  2个氢元素

  C、2H22个氢分子

  D、CA

  钙

  23、《中学生守则》中明确规定,中学生不能吸烟。其原因之一是香烟燃烧时会放出多种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其中元素间的质量比为3:4的有毒物质是()

  A.NO

  B.NO2C.SO2D.CO2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空气里燃烧火星四射

  B.催化剂的作用只是加快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

  C.不溶于水的气体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D.稀有气体与某些物质也能发生反应

  2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2分)

  26、(8分)用恰当的化学符号表示:

  ①2个二氧化碳分子______②2个氢原子______③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④氦气_______

  ⑤五氧化二磷_______⑥3个亚铁离子_______⑦硝酸钾_______

  ⑧氧化铝中正三价的铝元素_______27、(2分)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氨气的某些性质,进行以下实验。下图中从左到右依次是实验步骤及相应的现象。

  请根据上图中所示的信息,归纳出有关氨气的物理性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发展水

  利,改善民生”。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2)右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3)硬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麻烦,生活中

  可用

  (填一试剂)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可通过

  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4)右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试管a产生的气体是。(5)地球表面约有7l%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填序号)A.洗澡擦香皂时不关上喷头

  B.不间断放水刷牙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D.用洗衣水冲厕所

  29、(1)右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据此在下表中填写有关该元素的信息。

  该元素的元素符号

  元素种类(填

  “金属、非金属”

  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变化情况(填“得、失”)

  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该元素与钠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当x–

  y=10时,该粒子

  是____________类别(填:“原子、分子、离子”)

  30、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1)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

  (2)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不超过其容积的______%。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还有氮气。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2)固体。

  请写出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31、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常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如图所示的四种:

  请回答问题:

  (1)属于工业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填“甲、乙、丙、丁”);

  (2)写出甲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所有装置的气密性都已检查完毕)

  ①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用排气法收集氧气,完成该实验你

  所选用的仪器有

  (填字母)。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有

  的优点。

  ②某同学继续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a、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

  b、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

  c、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a的实验,现象与步骤a完全相同。

  试回答:步骤a中他除了选用试管外还用到上面列出的仪器有___________(填字母)。步骤c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绿色化学的要求你认为四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较好的是____________方法。(填“甲、乙、丙、丁”)

  32、根据过滤操作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操作中要注意“一贴、两低、三靠”,其中两个“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如图所示,将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

  ①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烧杯A烧杯B现象

  解释

  (此处不必填写)

  ②B烧杯在实验中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一种科学实验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三、计算题(共8分)

  34、近几年脑黄金(DHA)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脑黄金在医药、食品行业中前景非常广阔,脑黄金的化学式为C25H51COOH,试计算:

  (1)脑黄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脑黄金中碳、氢、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等于。(3)脑黄金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要有计算过程,精确到0.1%)

  大方镇中学2010~2011年度九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题(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答题卡,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2345678910111213答案

  题号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3分)

  26、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

  ⑤_______⑥_______⑦_______⑧_______27、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

  。(2)。(3)

  (填一试剂),。(4)

  。(5)

  (填序号)29、(1)

  该元素的元素符号

  元素种类(填“金属、非金属”

  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变化情况(填“得、失”)

  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该元素与钠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2)___________(填:“原子、分子、离子”)

  30、(1)___________

  ___。

  (2)___%。

  请写出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31、(1)(填“甲、乙、丙、丁”);

  (2)写出甲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

  (3)①

  (填字母)。。的优点。

  ②(填字母)。目的是。。

  (4)___________方法。(填“甲、乙、丙、丁”)

  3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两个“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靠”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①

  烧杯A烧杯B现象

  解释

  (此处不必填写)

  ②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7)

  34、近几年脑黄金(DHA)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脑黄金在医药、食品行业中前景非常广阔,脑黄金的化学式为C25H51COOH,试计算:

  (1)脑黄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脑黄金中碳、氢、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等于。(3)脑黄金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要有计算过程,精确到0.1%)

  大方镇中学2010~2011年度九级化学上册期中测试题(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将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入答题卡,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2345678910111213答案

  BBDACDACCBCAA题号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

  DACBABCDCDDD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3分)

  26、①

  2CO2②

  2H

  ③2SO42-

  ④He

  ⑤P2O5⑥

  3Fe2+

  ⑦

  KNO3⑧

  Al2O327、①

  氨气的密度小于空气

  ;②

  氨气极易溶于水_。

  28、(1)水分子。(2)吸附色素。(3)肥皂水

  (填一试剂),加热煮沸水。

  (4)

  氢气。(5)

  D

  (填序号)29、(1)

  该元素的元素符号

  元素种类(填“金属、非金属”

  在化学反应中电子的变化情况(填“得、失”)

  形成离子的离子符号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该元素与钠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Cl非金属

  得

  Cl--1NaCl(2)

  原子

  (填:“原子、分子、离子”)

  30、(1)集气瓶中气体大量减少,瓶内气压降低,外界气压将水压入瓶中。

  (2)21%。

  请写出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的化学符号表达式Mg+N2点燃

  Mg3O231、(1)(填“甲、乙、丙、丁”)

  丁;

  (2)写出甲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KMnO4△

  K2MnO4+MnO2+O2↑;

  (3)①bahd

  (填字母)。

  H2O2MnO2H2O

  +

  O2↑。

  可以控制反应速率,以便得到较平稳的氧气流的优点。

  ②ghf(填字母)。目的是

  验证红砖粉末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是否发生改变。

  应称量反应前加入的红砖粉末的质量。

  (4)

  乙

  方法。(填“甲、乙、丙、丁”)

  32、(1)

  分离固体与液体;

  (2)

  引流;

  (3)两个“低”是指

  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个“靠”是指

  玻璃棒靠在滤纸的三层折叠处,装混合液的烧怀口紧靠玻璃棒,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怀内壁。33、①

  11烧杯A烧杯B现象

  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仍为无色

  解释

  烧杯C中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中,所以烧杯A中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此处不必填写)

  ②对比。三、计算题(共7)

  34、近几年脑黄金(DHA)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脑黄金在医药、食品行业中前景非常广阔,脑黄金的化学式为C25H51COOH,试计算:

  (1)脑黄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396。(2)脑黄金中碳、氢、氧元素的最简质量比等于

  312:52:32=78:13:8。(3)脑黄金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8.1%

  。(要有计算过程,精确到0.1%)

  解:脑黄金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00%=8.1%

  2010—201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期期中测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S—32Cl—35.5K—3Ca—

  4Fe—5612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C.阿伏加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D.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Na2O

  B.Fe2O3C.Al2O3D.SiO23.下列气体属于稀有气体的是()A.氦气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主要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5.实验室制取氧气,可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是因为氧气()A.相同条件下,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B.通常情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氧气能溶于水

  D.氧气不易溶于水

  6.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原子的()A.质子数

  B.核外电子总数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7.下列物质中,暂未计人北京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是()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氮

  D.一氧化碳

  8.九月走进颐和园大门,可闻到怡人的桂花香味,这—现象说明()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之间有间隔

  9.各物质在氧气瓶中燃烧,下列的实验装置不正确的是

  ()

  10.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水分子

  B.氧元素和氢元素

  C.氧原子和氢原子

  D.氢分子和氧分子

  11.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表述中,其中有严重错误的是()A.绿色化学就是生产不含化学成分的物质

  B.绿色化学是要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C.绿色化学是要提高原子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现放”

  D.绿色化学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12.在实验室中,存放有毒药品的柜橱应贴的标识是()

  1313.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

  C.氧化汞????汞+氧气

  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14.2004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相继发生因“毒鼠强”(化学式C4H8NS2O8)中毒造成人员伤亡的事件。“毒鼠强”是一种剧毒物质,下列有关它的成分叙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含25个原子

  B.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96C.该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N:S:O=2:4:2:1:4D.该物质是由碳、氢、氮、硫、氧五种元素组成的二、填空题(3小题,共23分)

  15.(3分)填写空格中的名称或化学式

  化学式

  名

  称

  616.(10分)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可知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核外有

  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原子容易

  电子,该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17.(10分)说出下列数字2的含义:

  (1)2O:

  ;(2)P2O5:

  ;

  (3)2O3:

  ;

  (4)Mg2+:

  ;(5)CuO:。三、简答题(2小题

  共8分)

  18.地球上的淡水只约占全球水储量的2.53%,其中可利用的淡水不足1%,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请说出日常生活中你都采取哪些节约用水的方法(写两条)。

  19.右图是氢分子和氧分子化合成水分子的示

  意图。从该示意图可获得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

  14点燃高温加热点燃

  五氧化二磷

  NO2NaCl

  质等方面的化学信息,请你说出其中两点信息。

  四、实验题

  (2小题,共15分)

  20.(9分)下图是某课外小组设计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图,请依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代号)

  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代号)

  其中可选择的共同仪器是

  (填仪器名称)。

  (2)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为。(3)上述装置中有一套用于制氧气是不合理的,该装置为

  (填代号),装置中的不合理之处为:①;②。21.(6分)当你参加“以水为题”的课外小组活动时,请根据以下活动内容要求,填空回答问题。

  (1)从北京永定河取水样后,制成两个如右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对河水进行初步净化。请问,简易净水器I中,用到的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其中小卵石的作用为(填代号),活性炭的作用为(填代号);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使硬水软化

  E.使浑浊的水变成纯净物水

  (2)使用简易净水器Ⅱ处理河水时,在操作中,应沿着

  慢慢向

  中倾倒河水,并注意液面始终要低于。(3)用肥皂在实验室的自来水中洗衣时,起浮渣,说明

  该自来水是含的水,属于

  (填“硬水”或“软水”)。

  (4)如果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说出造成该现象

  的原因

  (一点)

  五、计算题(共12分)39.右图是在某公共场所张贴的广告

  请回答下列问题:

  15(1)求出该化肥中的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

  (2)算出该化肥碳酸氢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3)通过计算该化肥中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判断这则广告是否真实。(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C11A2C12A3A13D4C14D5D

  6D

  7B

  8C

  9A

  10A

  二、填空题:(23分)

  15.(每空1分)P2O5二氧化氮

  四氯化硅

  16.(每空2分)8,2,6,得到,非金属

  17.(每空2分)(1)表示2个氧原子;(2)表示每1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中含2个磷原子;

  (3)表示2个臭氧分子;(4)表示每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

  (5)表示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三、简答题(2小题

  共8分)

  18.利用家庭洗莱水、洗衣水等冲洗马桶;做到人走水龙头关;使用口杯接水漱口(答案正确都得分)。

  19.每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氢气燃烧可以生成水。(答案正确均可得分)

  四、实验题

  (2小题,共15分)20.(1)

  B

  C

  带塞子的试管或带铁夹的铁架台

  (2)过氧化氢?????水+氧气

  催化剂

  二氧化锰(3)①试管口倾斜方向不对(或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伸入试管的导管太长

  21.(1)B

  C

  (2)玻璃棒

  漏斗

  滤纸边缘

  (3)较多可溶的钙、镁化合物(写得不全不给分)

  (4)硬水;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答案正确均得分)

  五、计算题(共12分)22.题

  (1)

  79(2)14:5:12:4(说明:错一个数不得分)(3)17.7%

  (说明:不写%不得分),虚假。

  16九年级化学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K:39O:16C:12Fe:56Ca:4Zn:65H:1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大米酿酒

  B、菜刀生锈

  C、湿衣服晾干

  D、食物腐败

  2、化学上研究任何一种物质的性质,都必须取用纯净物。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不锈钢

  B、干冰

  C、碘酒

  D、石灰石

  3、下列粒子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A、B、C、D、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B、用酒精灯内焰给物质加热

  C、未用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D、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

  5、不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是

  A、汽车排放的废气

  B、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C、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

  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将点燃的木条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的火焰熄灭

  C、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7、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

  D、用二氧化碳灭火

  8、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飞行试验成功,运载“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所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化学式为C2H8N2)。下列关于偏二甲肼的说法正确是

  A、偏二甲肼是由碳、氢、氮三种元素组成的B、偏二甲肼中含有氮气

  C、偏二甲肼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2D、偏二甲肼中碳、氢、氮的质量比为1:4:19、已知金属M(只有一种化合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M2O3,则它的氯化物的化学式为

  A、MCl3B、MCl2C、M2Cl3D、MCl10、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或处理方法会造成环境问题的是

  A.植树造林

  B.滥施化肥

  C.利用地热和太阳能

  D.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

  11、由同种元素所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例如金刚石和石墨,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氧气和臭氧(O3)

  B、氮气和液态氮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生铁和钢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锡

  B.不绣钢就是纯铁

  C.生铁不含有碳元素

  D.黄铜只含有铜元素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1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温度升高,固体的溶解度增大

  D、食盐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15、(2分)硬水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活中可以通过煮沸来降低水的硬度。硬水在煮沸时发生的反应之一是:Ca(HCO3)2=CaCO3↓+CO2↑+H2O,该反应所属反应类型是

  。区别硬水和软水时,可用

  来检验。16、(5分)从C、H、O、Ca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横线上:①

  工业酒精中所含的有毒物质,饮用后会使有眼睛失明的是;②

  固体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③“西气东输”的主要气体是;

  ④用煤炉取暖时易发生中毒,主要是由于室内

  排放不畅引起的;

  ⑤能作建筑材料的是。17、(5分)据报道,2004年4月16日凌晨,重庆天原化工总厂发生氯气(化学式为Cl2)泄漏事故,厂区周边300m范围内弥漫着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消防官兵立刻进行了处理。已知氯气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化学式为HClO)。请回答:

  (1)写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2)上述事故发生时,人们应采取的应急措施之一是。18.(3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如

  A

  B

  C

  D

  E

  F

  G

  下图1)。请回答:

  (1)根据图2的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填①、②或③)。

  (2)实验时如果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少量酒精在桌上着火燃烧,最好的灭火方法是,所依据的原理是。三、简答题20、(11分)(13分)单质B是一种常见且用途广泛的金属,B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无色可燃气体D铝,已知金属B能发生如下一系列变化:

  试推断:

  +稀H2SO4②

  (1)写出A+CO+O2—E的名称:A.___红色粉末A单质B黑色固体CB._____高温①

  点燃④

  C.______D.______E.________。

  +CuSO4溶液③

  (2)写出①—④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

  ③红色固体E_____④

  _______

  23、(4分)请说明在实验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必须先进行的原因。

  ①点燃氢气前,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②用排水法集满氧气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24、实验室提供以下所示的常见仪器,供完成下列气体制取实验时选用。

  (1)(4分)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A

  B

  D

  H

  (2)(4分)实验室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O2并用排水法收集O2时,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反应化学方程式为为。(3)(4分)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它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迅速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实验室采用该反应来制取O2,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随时添加双氧水,则气体发生装置必须选用上述

  1H

  仪器中的(填序号)。

  (4)(4分)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固体NH4Cl和固体Ca(OH)2加热制得NH3,同时得到氯化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实验制取和收集NH3必须选用上述仪器中的(填序号)。

  (5)(2分)若直接使用右图所示装置收集O

  AB2,O2由

  口进入;若在装置中充满水,则

  O2应由

  口进入(填编号)。

  26、(8分)向锌和碳酸钙的混合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共得到2.4g混合气体。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得到5g白色沉淀,求:

  (1)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为多少?

  (2)混合固体中锌的质量分数。

  1参

  考

  答

  案

  说明:本卷中每条化学方程式都是2分(除计算题外),化学式错误、未配平不给分;未写反就条件、未标出“↑”或“↓”,每个扣0.5分。其他合理答案也同样得分。

  一、选择题

  题号

  答案

  1C2B3D4A5D6B7C8A9A10B11A12A13A14D二、填空题

  15、(1)分解

  (2)肥皂水

  16、CH3OH

  CO2CH4CO

  CaCO317、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离开现场

  18、(1)③

  (2)用湿布盖

  隔绝空气

  19、(1)60g(没有注明单位扣0.5分)

  丙

  (2)压强

  温度

  三、简答题

  21、(1)2Mg+O22MgO(2)镁带燃烧时有一缕白烟(氧化镁)向空气中扩散,造成氧化镁的损失,镁带燃烧时夹镁带的坩埚钳上有一层白色粉末,此粉末为氧化镁,也造成氧化镁的损失,称量误差;……(任意两个合理答案及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22、①

  是槐树花有香气的分子(粒子)在空气中扩散(运动)的结果。

  ②因为该位置的铁既与水接触又与空气接触。

  四、实验题

  23、①

  以免点燃不纯的气体引起爆炸

  ②以免试管内气压降低,水倒流进入试管,使灼热的试管破裂。

  24、(1)A、烧杯

  B、试管

  D、长颈漏斗

  H、酒精灯

  (2)B、C、E、G、H(2分,多选不给分,漏选酌量给分,下同)

  2KMnO4△

  K2MnO4+MnO2+O2↑

  (3)2H2O22H2O+O2↑

  B、D、E(或F、D)(2分)

  MnO2(4)2NH4Cl+Ca(OH)2△

  CaCl2+2H2O+2NH3↑

  B、C、E、H(2分)

  (5)A、B五、计算题

  25、(1)17.7%(2分);(2)24.1%;虚假

  26、(1)2.2g

  (2)56.5%

  221

推荐访问:设计实验证明变色眼镜中的催化剂 催化剂 变色 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