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卫生院医生流失材料
卫生院出具缺乡村医生的范文
不要太官方就行。谢谢!
“没有了乡村医生,农民怎么办?”对于一个还算经常走访基层的我来说,这是自从到村里工作以后听到最多、也是想得最多的问题。尤其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进到今天,“人人参保,家家受益”已成为现实时,更让我感觉到基层农村在医疗服务上存在严重短板:由于村卫生室都集中建设在村庄内部,留守老人和儿童较多,原先本地的几名乡村医生已无法满足群众的需求;而且很多偏远山区的大病小情甚至孕产妇分娩,他们根本难以赶赴救治,形势极其紧迫。因此,如何补齐基层医疗机构短板,将公共资源向基层倾斜,让农民看病就医获得与城市同样的便利,既关乎百姓福祉,又事关全局发展。,但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很多农村贫困户只能去县镇或市级大医院寻找救助渠道,或通过互联网在网络平台申请救助。在新农合政策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拥有免费享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权力,然而却缺少相应的医疗保障制度和医疗救助措施予以兜底,特别是对于残疾人、低收入家庭等弱势群体来说,还需依靠自身劳动及社会保障等外界帮扶,加之一些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村组信息闭塞,一旦遭遇突发疾病危急状况,往往错失抢救时间而陷入绝境。解决好群众所盼、所思、所忧的事,必须把解决群众健康需求放在首位,尽快完善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提高对特殊困难群体的托底保障水平,真正做到党委政府牵头抓总,全社会积极参与。针
-1-
对农村慢性病、大病患者频繁跑腿看病、报销程序复杂等问题,财政部门按照“取消门槛限制、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起付标准、增加封顶线、提高报销比例”的原则,探索建立门诊统筹报销制度,逐步扩大特殊门诊病种和用药范围,切实缓解群众垫资压力,努力避免因病致贫返贫。这样一来,可以使很多急需救助的人群得到有效救助。反观《河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在住院报销过程中,超出年最高支付限额(10000元)的医疗费用,超出部分由患者个人承担。”该项规定涉嫌违反上述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相关文件精神。当前在我省广泛开展的“基层医改月活动”中,就连续查处出类似案例多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期望各职能部门充分认识推进基层医改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的维权意识和法律意识,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医改中来,才能有效激发农村医疗市场的活力,为人民群众带来更优质、更便捷的服务。
-2-
篇二:卫生院医生流失材料
关于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现状的调研报告
自2012年11月始近半年来,市卫生局安排卫生系统后背干部下乡到基层卫生院挂职锻炼,在挂职期间,通过查看资料,与医务人员交流及寻访当地群众等方式,对挂职乡镇卫生医疗服务现状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就相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
大谭镇卫生院近年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卫生要求,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转变服务方向,落实国家防病为主的政策.卫生院由国家、省市财拨款重建,占地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40平方米的办公楼,配备X光机、B超、心电、生化仪等医疗设备,医院设置内科、外科、妇科、产科、中医科、检验科、医学影像等科室,基本可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
卫生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配备基本药物507种。实行网上统一采购,由销售公司统一配送,并实行零差价销售,使当地居民得到实惠。由于药品比药房、诊所便宜很多,居民更愿意到卫生院就诊。日门诊量较以往明显增多,达到日均100人次左右。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卫生院由以往的盈利性医疗机构转变为公益性非盈利医疗机构.主要服务由既往诊疗转变为医疗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当地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定期进行免费体检、用药指导、健康咨询,对重点人群如孕产妇、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日常管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普遍实施使当地居民诊疗花费大幅下降,新
农合门诊按40%,住院按80%报销医疗费,极大的减轻居民负担。减少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从根本上满足了居民的就医需求。
二、存在问题
1、医院人才短缺,医疗专业人员严重断层。大谭医院编制50人,实际在编48人,其中医生13人,实际上班只有7人,年龄大都40岁以上。一方面,没有年轻的医生愿意到乡镇卫生院工作,乡镇医院无法提供事业编制,相应的福利较低。相对城镇,乡镇卫生院低出农村,文化生活匮乏,医院周边房价极高,交通不变等等因素,无法吸引年轻医生来院工作。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业务能力较强的医生大多会选择到更大更好的市级或私营医院工作。留在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大多住在当地,业务能力相对较差,各种条件制约无法离开的人员。人才的短缺限制了医院的发展,限制了医疗服务水平,亦造成了患者的流失。
2、医院经费不足、运行捉襟见肘。目前卫生院由财政拨付工资款项,占工资总额的60%。卫生院实行药品零差价,虽然改变以往医药养医的情况,但目前就卫生院的业务水平和开展的诊疗项目来看,基本上没有创收能力。而财政拨款又不及时,医院随时可能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目前勉强维持是因为在编的48人中,仅有30人实际上班开支,有些卫生院因为上级拨款不及时甚至采取拖欠药款的方式来维持卫生院的运行。这样一来医务人员的积极性降低,多干工作也不能增加收入,个别医务人员中出现向外院转患者来收取回扣,让患者到自己家治疗赚钱的情况,这在私营医院的不正当竞争中愈演愈烈。
3、基本药物种类较少、配送不及时。目前基本药物制度要求网上集中采购,虽然目录中有500多种药品,但与既往相比仅占1/4左右。卫生院采购药品不能选很多家配送企业,选择的几家企业不能满足医院的用药需求,有些价格便宜、利润低廉的药物药企不愿经营,而上级又规定不允许线下采购.卫生院在药品缺货的情况下只能违规操作,药品质量难以保证。配送企业一般每周送药一到两次,有时也会拖延。医院单次采购药品的数量又受上级限制库存量的要求以及资金周转等影响,有时会出现药物库存不足甚至断药的情况。
4、乡村医生的人员危机.乡镇医生是以往遗留下的问题,学历低、基础水平差、年龄结构偏大,目前大谭镇的8个行政村中,有27名乡村医生。其中仅几人有职业助理医师资格,大多只持有乡镇医生证上岗。这些人中大多超过50岁,60岁以上的占一多半,乡村医生没有年轻的医学生来从事,而又面临年龄危机,几年后将出现无人可用的情况.这些人大多数也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保障,不工作就没有收入来源,超龄工作的风险日益体现.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问题。目前乡镇卫生院主要的业务除门诊诊疗外,大多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日常随访和管理,健康体检等。这些业务人力物力耗费较大,医院仅有7名医生实际在岗,服务的是全镇27324人,一名医生服务近4000居民,其难度可想而知,按时随访根本无法做到。重点人群及65岁以上人口要求每年免费体检,财政的补贴根本无法满足试剂、材料、人员这些开销.卫生院可能采取不做或少做检查、多报人数的方法来获取资金。
三、建议
就以上几点问题,相关部门应着力改变现状,使卫生院能够可持续发展,更好的服务广大居民.建议在以下几方面着手解决:
1、加大资金投入并有效监管。财政拨款应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应加大预防、公共卫生服务、办公经费的资金投入,是卫生院能够正常运营。适当减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使用限制,在卫生院完成相应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情况下,应允许其合理使用国家下拨资金,用于卫生院的建设、设备引进以及用于参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员补贴.加强资金管理的监察力度,保证资金用途合理合法。
争取上级各种有利项目资金,如重性精神病的管理,国家精神卫生防治机构、残联都有相应项目经费,相关部门应积极为卫生院争取.2、医疗管理部门应根据卫生院现状及需求优先解决医务人员不足的情况,招聘年轻医务人员充实到乡镇卫生院,给予政策倾斜。在进修培训待遇方面给予支持,以提高其业务能力。积极开展院级合作,由市级医院安排专家定期出诊、会诊、讲课,以促进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的提高.3、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宣教工作,使居民能够了解国家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积极配合卫生院的工作,使建档、体检等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医疗管理部门应于各乡镇政府沟通,由政府部门协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比卫生院单独工作效率更高.比如炮台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开展就是个好的例子。
以上观点及看法是本人在挂职调研期间的所见所想,可能存在片
面和偏颇之处,但目的是为了改变卫生院的医疗服务现状,以便更好的为广大居民服务,仅供领导参考。
篇三:卫生院医生流失材料
浅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流失原因
减轻老百姓就医负担,鼓励居民前往附近的基层医疗机构就医,是新医改的一项重要目标。在2013年公布的医改新政策中,“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又一次被重点提及。但是,一个严峻的事实是,在医疗卫生服务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众多基层医疗机构却面临“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薪资待遇、工作环境、职务晋升、社会地位等一系列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着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的稳定和水平的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招人难、留人更难”的困局亟待解决。
标签: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流失
基层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开展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门诊和住院治疗,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工作,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根据本人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近20年的经验,总结出基层医疗机构留不住人才的几个原因。
1人才流失的原因
1.1财力投入不足,资金缺口影响公共卫生业务的开展:医疗改革后,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0”利润,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大幅度降低,过度医疗明显得到抑制,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均次费用下降到30元[1]。但另一方面,由于财政补助有限,部分偏远地区的医疗机构因条件有限无法开展其他诊疗项目,只能收一般门诊诊疗费,再无其他诊疗收入,政府只负责在职职工工资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而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专款专用,而各卫生院需承担的公共卫生11类50项工作均需要在打包拨款中列支公共卫生服务宣传材料费用和村卫生室公共卫生服务费用,因在职职工编制有限,不能满足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需要,单位还要自行解决一部分临时工工资,而公共卫生经费按人头计算,却没有拨付相应的人员经费和成本费用,各卫生院做得越多支出越高,影响了人员的积极性,并且许多基层卫生院背负各种遗留债务,与债主对簿公堂是常有的事情,账户被冻结和强行划拨也司空见惯,经常是职工工资不能按时发放,一拖再拖,更有甚者连职工基本的社会福利都不能保证,不能及时缴纳,卫生院如何发展?如何生存?诸多原因致使公共卫生业务开展得并不顺利。
1.2对新招聘人员没有合理有效的约束机制:近几年基层卫生院通过增加编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暂时缓解了人才紧缺上的压力,但没有约束的政策,今年招考到基层卫生院,明年有机会又考到上级医疗机构或者是待两年考上相关的执业证就走人了,基层成了改变身份的跳板,卫生院的领导没有约束的权责,刚刚理顺的工作又要面临重新换人的局面,非常被动,还有些偏僻落后的医疗机构根本招不到人,基本没有人报考,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宁愿在城里待业也不愿去基层工作。
1.3绩效工资分配方面的不合理性:许多职工选择离开基层医疗机构一个很重要的理由就是绩效工资的分配方面缺乏合理性,制定的绩效考核办法不能持之
以恒的执行,总有方方面面的问题干扰,最后为了不得罪人,索性按人事局核定的绩效工资数额发放,领导倒是落个老好人,可是大大挫伤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反正是干多干少都一样,谁愿意冒着风险去多干活?长此以往,各基层卫生院留下来的医生水平越来越差,很多都不会看病,上级公立医院只则人满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违背了医疗改革分级转诊降低医疗费用的初衷。
1.4基层条件艰苦:有些卫生院特别偏僻,交通不便利,公共交通车辆少而且没有直达车,上班出行很不方便,中午回不了家,没法照顾家庭和孩子。经常要面临打车上下班,有的职工好多天才能回家一次。基层卫生院因为工作性质特殊,一线医护人员几乎都得24小时待命,职工需要住房,但卫生院往往很难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职工要么在卫生院外面租房,要么几个人一间房凑合。而在基层卫生院附近的环境,街道脏乱、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落后,子女就学、爱人就业等条件都比较滞后[2]。
1.5设备陈旧: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力度,尤其对乡一级的医院,陆续配备了如B型超声诊断仪、X光机、心电监护仪等设备,设备配置后,相关部门才安排人员进行培训,而有的卫生院却抽不出合适的人去参加培训,这种短暂的非系统的培训,学习效果差,受训人员仍没有实际操作能力。国家花大价钱配置的医疗设备实际上因缺少相关的医技人员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医疗卫生实施改革后,基层医疗机构大部分依赖政府拨款,很少有闲钱购置设备,大部分医疗机构的设备都是上面有项目统一配备的。许多统一配备的设备不是没人会用就是没地方安装,闲置在库房多年未拆箱,有的就被邻近的医疗机构借走使用,这些原因给当地患者就医带来诸多不便。久而久之,一些地方的农民对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水平不信任,宁可花时间、花大价钱去城市医院就诊。这和新医改中的“减轻老百姓就医负担”形成很大的反差。
2小结
基层医疗机构实行药品零利率后,收入急剧下降,各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应着手思考如何发展特色医疗,如何提高医疗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提高职工福利待遇,如何留得住职工,只有通过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收入后才有可能实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同时也能解决医院仪器设备短缺问题。因此,只有通过多种手段解决在改革中产生的新问题,才能确保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确保改革更加深化和到位。
参考文献
[1]谢剑锋.欠发达地区医疗人才流失的现状及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4):47-48.
[2]涂小蓉.现代医院管理中人才流失的成因与应对策略[J].新财经(理论版),2014,(2):338-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