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书记讲稿(6篇)

时间:2024-10-09 11:56:02 浏览量:

篇一:思想政治课书记讲稿

  

  思政课培训讲稿范文:如何讲好思政课

  同学们: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政课是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的一件大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如何讲好思政课”发表过系列重要的讲话与论述。“如何讲好思政课”既是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方法论基点,也是新时代在思政课堂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教学目标的前提性思考。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讲好高校思政课”重要论述的关键问题与方法理路对于提升高校思政课建设的针对性、获得感及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蕴。

  一、认清时代发展大势,立足国内外“两个大局”讲好高校思政课

  1.要把对国家的整体认识与对时代趋势的把握结合起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迈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是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在新形势下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标志着历经千辛万苦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跨越,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的强大生命力,为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选择提供了可供参鉴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同时,也要向大学生讲清楚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状况。要让大学生知晓当前和未来的国际形势依然

  是“总体上呈现出和平、缓和、稳定,但在局部上呈现出战争、动荡”的态势,虽然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安全威胁层出不穷,但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代的主题,和平稳定仍然是全人类的共同期盼;合作双赢是时代的发展趋势。讲好高校思政课就要立足于当前的“最大现实”,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时代潮流,认识到在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上,携手各国积极推动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促进世界持久和平、稳定繁荣的正确路径。

  2.

  要坚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相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要论断,是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和时代发展形势的最为贴切的理论概括。一百多年前,西方列强占据了工业革命的时代优势,利用坚船利炮侵占中国的领土,践踏中国的主权,掠夺中国的资源,蹂躏中国人民,使得近代中国遭受了沉痛的苦难。一百多年来,全球局势和世界格局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呈现出东升西降的发展态势和地缘政治趋势。中国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已然成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硬核主体。要让大学生明白,党在“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置身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历史交汇期,正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大历史”思维科学谋划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以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达成。所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要坚持以宽广的教学视野和与时俱进的教学思维,树立“两个大局”的时代意识和战略思维,胸怀“国之大者”,“要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对待”。

  3.

  坚持中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相统一。

  “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高校思政课应立足于中国实际,引领带动大学生关注国际局势的变迁,教育他们做一个富有中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相统一的时代新人,以解决好“培养什么人”这个基本问题。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国内工作适应着新时代的特点而不断发展变化,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正处在价值观形塑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局势及国家发展任务的适时变化,心中难免会产生关涉多个领域和多个层次的时代疑问,这就急需发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阐释作用,需要高校思政课教师以宽广的全球视野和对党情国情的深刻把握,从理论上回答大学生所提出的相关问题,从思维上解决大学生面对时代问题的思想困惑。同时,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突破教材原有的教学框架和授课定势思维,及时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和设置教学专题,涵育大学生家国情怀,拓展大学生的全球视野,引导大学生运用大历史观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把握时代脉搏。从而在纵向和横向的对比思考中,坚定“四个自信”,增进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认同感,自觉地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这一重要的历史使命。

  二、坚持宏观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统一,在“三个结合”中讲好高校思政课

  1.将抗疫精神和中国制度相结合。“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

  总的背景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突如其来的疫情加剧了这两个方面给人们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从中凝练出“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丰富的案例与鲜活的素材。在当前的疫情形势下,高校思政课应当用好抗疫精神素材,在教学中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及其治理效能,讲清楚在党的领导下如何高效有力和组织有序地抗击新冠疫情的制度机制与理论指引。把抗疫精神和中国体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深入挖掘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讲述其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伟大精神,使高校思政课教学与大学生所感所知的现实生活经历紧密相连。通过开展有关抗疫精神的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培养青年大学生担当时代责任的志气骨气底气。

  2.将个人理想与民族复兴相结合。

  新时代赋予了大学生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新时代的大学生是时代新人培育的重点群体,是时代精神传承与弘扬的青年践行者。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大学生发挥历史主动精神,需要大学生赋能民族复兴奋斗目标的青春力量。青年人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力量。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理想信念塑造与思想政治涵育的“关键时期”和“黄金时

  期”,高校思政课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关键期,引导大学生把自己的成长成才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具备极高的政治意识,把“为谁培养人”这个重要问题作为大学教育的基础性思考,将“培养什么人”这个重要问题作为大学教育的前提性思考。引导大学生在实现社会理想的同时,将个人的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奋斗目标之中,使自己的理想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结合在一起,坚定地跟党走,自觉用党的最新思想理论武器武装自己,自觉地以新时代的新思想作为自身的思想指引与实践指南。

  3.将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相结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4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中经过艰苦奋斗而取得,是在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不断的艰辛摸索中取得,是在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奋进征程得来的,它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的历史逻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虽然一直遭受刻意阻挠和针对性遏制,但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之下突破了重重困境而稳步前行。举世瞩目的成就背后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撑,离不开依托于制度优势转化成的国家治理效能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扎根于中华大地,适应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构建,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集体意志,顺应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长期努力和实践的结果,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现实逻辑。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应强化对大学生的“四史教育”,涵育大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大学生明白必须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使得大学生坚定使命担当,扛起时代责任,从而“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三、不断革新教学方式,在现代化信息技术赋能下讲好高校思政课

  1.坚持教学规范性与教学创新性相统一。

  高校思政课要培育具有能够发挥历史主动精神,自觉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启智润心”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高校思政课要充分发挥出应然性的育人功能,就要坚持教学规范性和教学创新性相统一,在规范性的基础上吸收借鉴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学规范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要规范、教学方法要科学、教学时间要把控、教学成效要反馈、教学过程要规范。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性需要不断地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方式革新的积极性、先进教学理念运用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改革的创造性,不断总结关于大学生的教育教学认知规律和成长发展特点,积极运用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通过交互教学、主题教学、议题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从而助推传统的单向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向双向的、交互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变革与转向。

  2.助推新媒介新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融合。

  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做到“要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把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结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新媒介和新技术赋能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高

  质量发展,同时也在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等层面提升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大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高校思政课并不是所谓的“单向灌输”和“枯燥说教”的课程,也是具有时代特征的显性课程。强调在新时代运用新媒介新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摒弃原有的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传统思政课教学方式是历经了长期的教学实践检验而生成的教学模式,它具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能够直接地表达出高校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助推新媒介新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相融合的目的不是为了给高校思政课披上技术性的“外衣”,而是为了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将高校思政课的传统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通过智能化和精准化的思政课教学,以虚拟化和可视化的教学呈现更为直观有效地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四、将理论与现实结合,在回应现实问题中讲好高校思政课

  1.运用新时代新思想观照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论运用中树立科学的思维方式。

  唯物辩证法是最具代表性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法之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品格,彰显着科学的思维方式,聚合了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包括创造性和基本性的科学思维的重要内容。它既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新时代大学生需要学习掌握的基本理论内容。高校思政课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战略思维,从整体性视角和发展性眼光

  去看待社会历史和事物发展的总体性趋势,判断事物发展的可能性方向,从而客观全面思考和看待相关现实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历史思维,以“四史”学习教育为着力点,运用唯物史观把握过去与现在的历史特征,在科学的历史思维中自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认清网络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和危害。引导大学生树立辩证思维,让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网络舆情和社会热点现象时,主动运用辩证思维进行分析和辨识,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学会看到问题的主次矛盾、判断问题的综合性因果联系。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思维,培育他们敢于挣脱原有的固化的思维定式的勇气,不以书本知识为既定标准,不以群体失范性舆论为评判依据,以实际学习科研和生活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特征为参照去发现新方法、开创新局面。引导大学生树立底线思维方式,在高校思政课中培育大学生的学术科研底线意识、言行品德底线意识、生活作风底线意识、网络道德底线意识。

  2.运用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在透彻说理中答疑解惑。

  “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能运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和材料,在对比中回应和解答大学生的思想疑问,要以基本的理论知识为基础,但是又不能拘泥于教材的教学思维束缚;要在新时代全球竞争格局和东西方文化对比中,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在脱贫攻坚、风险防范、抗击疫情、生态治理等现实领域中通过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相关对比中坚定大学生“四个自信”。要向大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治

  国理政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帮助大学生进一步理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要用具有透彻性的学术理论回应大学生的关切,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学会运用学术思维和学术理论深入透彻地向大学生阐释党的执政理念和政策方针的历史逻辑和内在逻辑,增强大学生对于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力。

  3.以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批判“假丑恶”,弘扬“真善美”。

  高校思政课的一个重要教育教学功能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求真、向善、尚美。“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高校思政课要引导大学生自觉涵育“审美”意识,摒弃“审丑”观念,在对网络空间和现实社会的“假、丑、恶”不良现象的坚决批判中弘扬“真、善、美”。一是通过高校思政课教会大学生正确区分真假、丑美、善恶,以新时代道德建设要求为基准明晰真假、丑美、善恶的评判标准,精心挑选和整合各类正反面案例对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用正面案例强化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用反面案例加深大学生的印象。二是高校思政课要讲清真理和传递真知,高校思政课教师要以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强烈的教学信念感向大学生讲清讲透理论知识;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讲清“善念”,自觉传播“善念”,增强大学生对善的认知力,对善念善行的向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讲清“美”的境界与边界,向大学生传播心灵美、言行美、品德美、人性美的正向意义,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引领大学生伴“美”成长。

篇二:思想政治课书记讲稿

  

  思政课讲稿(大全)

  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政课讲稿(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政课讲稿(大全)》。

  第一篇:思想政治课说课稿

  一、本课地位

  本课是在国情国策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国际形势的教育,是第五课的教学重点。首先,作为学生要真正认识国情,理解国策,就必须了解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国际环境。其次,本课也是全书一处介绍国际形势的框题,在全书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本课是第五课的一个教学重点。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通过对学生进行国际形势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强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从而达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后一框题我国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辨证地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全面认识世界形势,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

  由于初中学生对国际形势的了解是零碎的、不全面的,尚处于幼稚、不成熟阶段,看问题往往容易抓住表象的东西,忽略或认识不到实质的东西,所以,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认清强权主义的实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初三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已有显著发展,但学生的思维能力仍有局限性。学生进行抽象思维仍需有具体形象的东西为支柱,独立思考问题时仍有片面性。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要适时进行引导、启发、补充、归纳,要把教与学结合起来。

  本课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同时综合运用启发提问方法、交流归纳的方法、图表展示的方法,以及传统的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不拘泥于某一种方法,要根据课堂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随机应变。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以复习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新问题。承上启下,使学生能把国内问题和国际问题联系起来。

  (1)、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什么?(2)、我国为什么要对外开放?启发:从上述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只有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才能走向世界,才能在世界大格局中站稳脚跟发展中国。那么,当今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第二篇:思想政治课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小到个人,大到社会发展的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对于残疾人这个特殊的群体来说,生理的残疾带来了巨大的生理不便和心灵创伤,自强不息又有着特殊而重要的涵义。

  一、说教材特点

  《自强不息》是全日制聋校八年级实验教材思想政治第一册第二十课的内容,主要讲了肢残人洪仿毅在身体高度残疾,累受生活磨难的情况下,顽强不屈,自立自强,创造出令人瞩目的业绩的事迹。

  本课的主要编写意图是对学生进行自强不息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残疾人虽然遭遇生命的挫折,但只要不甘沉沦,勇于拼搏,一样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信念,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搏取生命的精彩。

  由于聋校一直使用较为陈旧的人教版原编聋校实验教材,不仅教材编写理念落后,编写的结构生硬,而且内容贫乏,缺乏立体感。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大胆地挖掘、取舍,进行师本开发,以期在老教材的旧瓶中装入新思想、新理念的酒。

  教师的师本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舍弃。即去掉教材中不合时宜的教学内容;2、添加。即添加新的时代环境下有益教学的内容;3、改造。即对原来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和变化。

  二、说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聋生在年龄上达到了初中学生的阶段,已经具有了较好的认知能力,但认知的表面性、片面性也比较突出,情感、思维发展已较为丰富,但受认知局限影响,情感缺乏深度,抽象思维的发展也较为缓慢。而且,由于学生的残疾状况各不相同,残疾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较之健全学生要更大、更复杂。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聋校思品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并结合前面的教材和学生的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知道“自强不息”字面和丰富的内在涵义。

  2、懂得残疾人只要自强不息,一样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

  (二)情感目标:

  1、欣赏、敬佩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

  2、立志学习残疾人典型事迹,做自强不息的人。

  (三)行为目标:

  做到从身边小事做起,身残志坚,奋发向上。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学生信念,引导学生立志学习残疾人典型事迹,做自强不息的人。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充分理解生活中自强不息的丰富涵义并积极应对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

  初二政治说课稿范文二:《我知我家》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框题是《我知我家》。我打算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它们分别是:说教学资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六个方面。

  第一:说教学资源首先是对于教材的分析:《我知我家》是人教版社八年级上册思想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一个框题,本单元的主题是学会善于与父母沟通交往,在学生不断扩展的社会生活中,家庭是他

  们最熟悉的生活领域,与家长的交往,更是他们学习与其他人交往的基础,可以说,本框题的学习为下面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全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其次就是对于学情的分析,初二的孩子普遍存在责任感不强的情况,他们中的很多人会认为在家庭中,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对于在家庭中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因此我个人认为通过对《我知我家》这一框题的学习,不仅会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情感上的了解,还有更深一层次,那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对于家庭对于父母的责任,懂得理解自己的父母以及爱自己的家。

  第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家庭关系、家庭关系确立的情形和现代家庭结构的三个类型;了解家庭的相关功能;了解自己在家庭中位置;二.能力目标增强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自己良好的家风和传统的能力;三情感目标让学生加深对于家庭的热爱、对于父母的热爱。

  第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对于“家”的理解;对于家庭关系的确立的认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的认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是不可选择的”并明确知道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第四:说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一首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设计的活动的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第五:说学法根据新课程的标准以及我所设计的教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这三种学法。希望能让学生真正做到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主动探索,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由学生自己来把握整个学习过程的节奏。在把握知识的基础之上,培养应试能力、以及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我要着重突出讲解的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第六: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5-6分钟)我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第一部

  分是大约5-6分钟的新课导入。首先我会为学生播放歌曲《大中国》,同时,在屏幕上显示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各种照片,先通过歌曲与图片为学生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而通过歌曲和图片的展示,我意图让学生知道中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在家里各族人民是兄弟姐妹、是亲人,彼此之间有亲情。但是我们每个人除了这个大家之外还有自己的小家,家里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兄弟姐妹……彼此之间就像一颗大树上的枝与干相互牵连。接着我会设计小一个活动,让每个学生绘制自己的亲情树,让学生从自己的家人开始了解自己的家庭和家的含义。

  第三篇:思想政治课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它与本框一起分别介绍了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它在第一、二单元介绍“文化的共性”的基础上,过渡到三、四单元“中华文化”的个性,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好本框至关重要,它是高考的重要考点。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已经参与了不少的文化生活。但由于其正处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文化生活的参与还比较盲目,缺少理性思考,本课的重点是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包容性;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学生的认知起点绝大多数都是由历史书本所得,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对于学生来说,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只是只鳞片甲,要学会分析传统文化,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这一课标的要求还有难度。再则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的跳跃也有一定障碍。同时学生辨识社会现象、合作、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有待加强。所以,在本课中需要充分运用图片、视频、诗歌等各种形式,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

  标:

  【知识目标】

  识记: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理解: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同区域的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能力目标】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的表现。

  【难点】

  各民族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意义,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电子白板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进行直观演示,同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凸显生本理念。

  六、说教学过程

  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所以我导入新课时精选了多领域的代表性图片(北京故宫、徽派建筑、针灸、瓷器、《红楼梦》、《淮南子》、戏曲、少数民族舞蹈等等),在多媒体上显示出来,给学生留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初步印象,走进新课。

  环节二:讲授新课

  1.由于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已掌握了较多这方面的实例,所以教师只需注意引导以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为重点,畅谈中华文化的独特一面及其对世界的巨大贡献,从而总结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后多媒体显示国外著名学者的一些评价,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播放《吴越文化》及《滇黔文化》的相关视频,指导学生对这两种文化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进行合作探究,领悟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区域文化之间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差别,却能和谐共处于中华文化之中,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为最终彻底解决难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做了铺垫。

  3.多媒体继续展示石窟艺术、民族文学等,学生在感受少数民族文化成就的过程中不难得出结论: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由此进入第三目“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环节三:巩固提高

  合作探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学生调动已有历史知识储备和课前搜集的材料分组交流:历史上在思想文化方面,对诸家学说所采取的兼收并蓄的学术主张;中国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哪些优秀文明;在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是否敞开博大胸怀扬弃吸收。

  注意以下两点:首先,从现代找出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开

  放心态和中华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这样可增添几分时代气息,更好地服务于当下实践。其次,在双向互动中,引导学生在知的基础上有所思、有所悟,将以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明确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以及包容性对中华文化形成、发展乃至续写辉煌的作用与意义。从而突破难点。

  环节四:小结作业

  根据板书回忆本科所学知识,并再次强调重难点知识。

  《红对勾》相应的练习。

  七、说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具体设计如板书所示。

  板书设计: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二、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三、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民族性)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第四篇:思想政治课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必修第4册,《生活与哲学》第4单元第11课的第2框的内容。

  本节课的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一框学生们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展开的,通过学习使学生们理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运用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人民的主体地位,并为下一课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标教学目标,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

  2、能力的目标: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通过实践创造社会物质和精神财富,对哲学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理解上需要学生拥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并且正确理解以上知识点对下一阶段的学习以及树立学生正确主体意识也很重要,因此我把它作为本框的重点和难点。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和学法

  我们知道,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创新教育的精神和我们政治学科的特点,我确定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指导思,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我在采用讲授法的基础上准备配合运用情景设置,提问,集体讨论,活动探究等教学方法,并结合运用我本人所擅长的多媒体道具,根据所创设的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他们的知识潜能。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创造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真正实现学生从“学会”向

  “会学”转变,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分析归纳、自主探究、总结反思等。这些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观察、多思考、多交流、多分析让学生在自己的思维的活跃中领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课题引入:

  我设计以提问哲学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设计典型事例,通过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的形式,并得出其实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2、讲授新课:

  (35分钟)通过教材第一目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蕴涵哲学道理的故事,表明哲学并不神秘总结并过渡:生活也离不开哲学,哲学可以是我正确看待自然、人生、和社会的发展,从而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整个过程将伴随着多媒体影像资料和生生对话讨论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反馈,知识迁移。

  最后对本科课进行小结,巩固重点难点,将本课的哲学知识迁移到与生活相关的例子,实现对知识的升华以及学生的再次创新;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重点和难点,为下一框学习做好准备。

  4、板书设计

  我采用直观板书的方法,对本课的知识网络在多媒体上进行展示。尽可能的简洁,清晰。使学生对知识框架一目了然,帮助学生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

  5、布置作业

  我会留适当的自测题及教学案例让同学们做课后练习和思考,检验学生对本课重点的掌握以及对难点的理解。并及时反馈。对学生在理解中仍有困难的知识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予以疏导。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因为我本人到现在

  仍没有更多的教学经验,设计上仍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感谢各位老师的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老师!第五篇:思想政治课说课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3、能够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勇于提问解答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生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具有把握中华文化基本特点的能力,能以实际行动弘扬优秀的中国文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影响。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难点:理解中华文化的力量和影响。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学习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的目的入手引入课题

  一、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活动一: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一)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1、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2、中华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有什么特点?

  3、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4、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1、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美德?(传统美德包括哪些内容?)

  2、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品质?

  活动二:看谁说的多?提到中华文化,你会想到什么?

  答:旗袍、中国功夫、长城、京剧、孔子、汉赋、唐诗、宋词、宋元曲、明清小说等等

  1、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如何产生的?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三:看视频:品味中华文化,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2、中华文化有哪些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有什么特点?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等

  中华文化的总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思考探究:

  3、几千年来,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为什么呢?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4、中华文化的地位和影响是什么?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③中华文化不但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活动四:连线题

  活动五:交流碰撞

  我们中华民族拥有如此灿烂的文化,可是有很多中国人,特别是很多中国青年却热衷于外来文化。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过渡:我们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

  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活动六:故事会

  1、请说出课文中的三个历史故事:苏武牧羊,徙木为信,负荆请罪。

  2、这些故事蕴含了哪些传统美德?说说自己身边弘扬传统美德的事例

  这些美德只是中华传统美德中的一部分,那么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是什么?(播放课件)

  1、中华民族有哪些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

  2、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结合南京路上好八连这一相关材料说明:中华传统美德有什么品质?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中学生如何对待传统美德?如何在家庭,学校,生活,学习,社会生活中继承发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篇三:思想政治课书记讲稿

  

  中小学书记、校长“思政第一课”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百年风华映初心,黝力同心再出发。今年,是党成立的101周年,我们即将迎来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

  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作为一名执信人,我们更要

  勇于担当,树立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增强政治责任

  感和历史使命感,明确人生发展方向,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业之中。以优异成绩迎接党

  的二十大召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今年,是执信中学走过的第101载春秋,作为XX执信

  教育集团的一员,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执信。执信传

  承给我们的,是"崇德渝智"的校训,是"执德至弘,信道

  至笃"的精神,是“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

  以恒"的学风。在贯彻执信办学理念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

  努力下,过去一年学校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学校获得广

  东省劳动教育教研基地实验学校,劳动特色学校,创建文明

  校园先进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最美馆校合作

  —

  1—

  阅读空间"。执信琶洲实验马上迎来建校五周年,未来,我们将继续奋斗,取得下一个五年发展新辉煌。

  新学期伊始,同学们又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开始了新

  的研究成长。我们期待着,憧憬着,新的开始,新的生活,新的目标,新的收获,新的欢乐,新的开始!我们可以忘记

  过去的成功或者挫折,我们可以卸掉包袱,一切从头开始。

  新的生活,我们可以尽情体验研究的幸福,成长的幸福,创

  造幸福生活,享受生活幸福。新的目标,细化到每一天的具

  体行动之中,我们能多读一本好书,多学一些知识,多练几

  项本领,多取得一点进步!我们用校训,鞭策自己依靠点点

  滴滴的脚踏实地的努力,争取本学期新的收获,新的欢乐!

  在此我向同学们提三点建议。

  一要主动研究。《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这

  是劝告大家要珍惜时光,时常复习和温习,形成好的研究习

  惯。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研究的人。

  学会研究已被喻为通向知识经济时代的“个人护照”。学会

  研究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好比长途跋涉找水喝,自己会打

  井的人一定比只会找水喝的人走得更远,因此,希望大家要

  主动学,有力量地学。

  要学会识别、判断和分析,要对研究内容进行消化和处理并

  —2—

  二要勤学善思。我们不仅要接收,获取和储存知识,更

  在此基础上创新;知是接受,识是创造;知可凭记忆,识须

  靠思考,勤学固然可让你知道很多,善思才能将知道升华成

  知识。

  三要勇于实践。希望同学们崇尚实践,捧在手里的种子

  带不来收获,挂在嘴边的理想终究是空想。俗话说凡事要三

  思,但比三思更重要的是三思而后行。宁可碰壁也不要只是

  面壁。正所谓不思不行一场空,只思不行一场梦,深思敏行

  一定赢。因此,希望同学们勤学,善思,敏行。

  同学们,或许秋天不会带给我们永恒的美好和充实,但

  一定能孕育希望和成果,让我们把秋天作为新的开始去尽情

  挥洒激情和汗水,那么一定会收获崭新的四季。

  迎风展翼,欢迎同学们归来!

  中小学书记、校长“思政第一课”讲话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开局之

  年。2022年9月1日新学期,因为疫情防控的原因,大家暂

  时还未能返回校园。今天我们XX小学这艘致远号上迎来了

  一年级的小朋友,共同开启新学年。在这充满蓬勃朝气的一

  —3—

  天,作为校长,希望队员们筑牢思想根基,学史励行,同时今天也有几句话想与大家说说。

  第一句话:希望你们志存高远,做追梦少年。

  今年6月,一个熟悉的名字再次吸引了全网网民的注意。

  他就是河北沧州2017年的高考状元庞众望。庞众望的家庭

  有点特殊一一母亲瘫痪在床,父亲精神分裂。明明还处在孩

  子的年纪,他却成为了父母的家长,需要照顾自己的父母亲。

  但哪怕在这种情况下,庞众望还是不负众望,圆梦清华。当

  记者问及原因时,他微微一笑,谈到了希望通过自己的双手

  来改善家人生活环境的梦想。原来,厄运和不幸虽然使众望

  一家陷入黑暗,但他心中那束梦想的光始终为他照亮着前行

  的路,鼓励着他绝不在苦难面前放弃,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

  运。由此可见,梦想的力量多么巨大。

  队员们,在你们身上,也潜藏着这样一股力量。"下次

  数学学科一定有进步”“每次练字多练一个字”这些对未来

  的期许何尝不是一个个小小的梦想呢?拥有梦想,你们就有

  了更多面对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因此,希望各位同学在新学

  期初,为自己定下一些小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为己任,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第二句话:希望你们勤勉自律,做笃行少年。

  —4—

  同学们还记得今年冬奥会赛场上一鸣惊人的“破风少女”谷爱凌吗?她是自由式滑雪世界杯、世锦赛双冠王;她是天

  才学霸,她还是时尚潮流圈的品牌大使。人们往往艳羡谷爱

  凌的成功,却没有看到谷爱凌成功背后的勤勉自律。为了一

  个高难度动作,她苦苦钻研练习了整整六年,期间哪怕遇到

  高烧、咳嗽、肺疼等病痛折磨,依旧带伤飞翔,从未懈怠,这才铸就了“天才少女”谷爱凌。

  而像这样谷爱凌这样勤勉笃行的人,还有很多

  ……

  一直

  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天使,在雪山高原戍守边疆的战士,在科研一线坚持研发的科学家,还有就在我们身边的那些认

  真研究的同伴。他们都是我们研究的榜样。

  队员们,行动起来吧!就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比如上课

  集中精神认真听讲,比如坚持每日做研究反思,比如坚持课

  外阅读。用勤勉和自律的花朵铺满你的研究之路,那么迎接

  你的必然是康庄大道。

  第三句话:希望你们强健体魄,做超越少年。

  今年是国家“双减”政策实施的第二年。"双减”政策

  的落地,倾注了大家对队员们的关注与关爱,但请队员们注

  意在减掉过重的课外辅导、减掉过长的研究时间的同时,决

  不能减掉我们的研究热情、研究品质,更不能减掉我们的发

  展高度。

  —5—

  我希望队员们能远离手机等电子设备,不沉迷网络与游

  戏,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还应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保护视

  力,健康饮食。放眼诸多知名科学家,运动健将不在少数。

  袁隆平爷爷一生钟情于游泳和排球两项运动,几十年如一

  日

  地坚持训练。他形容自己是“8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而钟南山爷爷也是如此。早在1959年,钟南

  山爷爷就在全运会跑出过男子400米54.4秒的成绩,创下

  全国记录。时至今日,钟南山爷爷还会在日常看病、门诊、查房、会诊、科研等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坚持每周锻炼3次

  以上,每次锻炼约1个小时。

  只有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为国家事业注入新鲜

  力量。队员们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适当运动,科学

  锻炼,不仅有益健康,增强体质,还能丰富课余生活,磨练

  身心意志。与此同时,还应该积极参与家务劳动,并在劳动

  的过程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尊重父母及各行各业的劳

  动成果,在行动中不断超越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

  总有一种力量激励我们前行,总有一种榜样值得我们致

  敬。亲爱的队员们,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日子里,让我们通过

  这场特别的线上升旗仪式,一起致敬祖国!致敬最美的逆行

  者!同时我们要时刻警惕,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

  起,做好自己的防护,不参加聚集,不走亲串门,决不能给

  —6—

  党和政府添乱,做好居家,完成好线上教学及教师布置的研

  究和实践等各项任务,要从小学会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担

  当意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

  义情怀,努力成长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让

  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老师们,同学们,今年正值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

  开,让我们凝心聚力喜迎二十大,昂首阔步迈进新学期。愿

  老师们享受教育,采撷阳光!祝同学们研究进步,茁壮成长!祝我们邓小,桃李芬芳,更加美好!

  小学校长思政第一课讲话稿《做文明学生创

  文明校园》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又回到美丽的校园,举行新学年----20XX学

  年的开学典礼。在这美丽的春天,我们也迎来了两位新教师

  和三位新同学,欢迎你们加入我们这个大家庭,一起在学校

  里健康工作、幸福成长而努力。

  20XX年,再次开启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所以,我讲话主题是“做文明学生、创文明校园,为文明广州增添光彩”。

  大家知道,在核心价值观中,"文明”是和“富强”、"民

  —7—

  主"、"和谐"一起,作为国家层面提出来的。中国是个文明

  古国,我们一直以拥有五千多年不曾间断的灿烂文明而自豪。

  文明,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高度繁荣的文化、高

  度自觉的精神;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意味着良好的秩序、优

  美的环境、淳朴的风气,人与人之间诚信友善;对于一个学

  校来说,意味着一所学校的良好校风、校纪、校貌。对于每

  一个公民来说,意味着比较高的精神文化修养,从言谈举止

  到内在心灵都很美好。这样的文明境界,值得每一个人去不

  懈追求。

  因此,对于同学们我希望大家都能认真研究和遵守《中

  小学生守则》:做到爱党爱国爱人民、好学多问肯钻研、勤

  劳笃行乐奉献、明

  礼守法讲美德、孝亲尊师善待人、诚实守信有担当、自

  强自律健身心、珍爱生命保安全、勤俭节约护家园,争做一

  个文明的人。

  对于老师们来说,在文明校园的建设中,全体教职工既

  是组织者,也是引领者,我们应该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

  身研究,争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下面,我以一首儿歌来向同学们提出

  倡议:

  —8—

  校服发型,干净清爽,做仪表文明的小学生,课间活动,礼让有序,做举止文明的小学生,校园各处,不丢杂物,做

  保护环境的小学生,对待父母,体谅感恩,做孝敬懂事的小

  学生,对待研究,勤奋努力,做志存高远的小学生,对待班

  级,维护荣誉,做责任担当的小学生,与人交往,不说脏话,做语言文明的小学生,解决矛盾,杜绝暴力,做遵纪守法的小学生,外出期间,不闯红灯,做文明出行的小学生,网络

  生活,心明眼亮,做是非明辨的小学生。

  同学们、老师们:正在创建文明城市,我们学校正在快

  步前行。自从20XX年学校被评为区特色学校后,我们没有

  停止发展的脚步,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直为建设家

  门口的优质学校而努力,本学期正在积极申报市健康学校。

  让我们牢记“好习惯,好人生”的校训,为学校的发展做出

  更大的努力,为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吧!

  最后,祝各位老师新学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祝各位同学新学期学业进步,身心健康,幸福快乐!

  —9—

篇四:思想政治课书记讲稿

  

  精品文章

  《思想政治教育讲稿》

  第一张:概念解读,破题的四个概念

  第二张:目的,目的包含着一种引导和预期,既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项实践活动要达到的效果,和制定后对整个过程的引导。注重引导的作用。第三张:有一点问题,既是人道德和思想的产生。是本身就是被社会主流所规定的,还是先天的未被发觉的。

  所谓的正义由什么赋予,我们怎样确定我们的价值观的对错呢。解释不清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我们必须要问:

  为何是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思想教育,这两者要完成的任务不同。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涵盖人生所有思想层面的教育,否则历史、语文等人文学科为何不归为一类。因为其也在教育内容中传播着社会道德观念,价值观等。没有侧重点的定义不能进行分析。

  陈秉公先生在其《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即“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其政治目标和任务而进行的,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综合教育实践。”第四张:分析,含义上没有差别的两者,在解读上却出现了矛盾

  由此可见,对两者的界定将是分析的重点,因此请先看由于界定而产生的观点。

  第五张。从阶级观念上看,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涵盖阶级观念,精品文章

  国家观念,是人民的教育,也就是针对国家人民的教育,排斥人民的敌人。现代公民涵盖一切。

  从世界与国家关系上看,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是一种以意识形态的灌输为主的教育模式,而现代公民则是以世界公民的需要为主的一种教育模式,下面将对此点做重点分析。

  从培养的重点看,两者在个人和社会两者间有所侧重。第六张:

  1.公民教育更加的理性,涵盖面高,伦理,道德,社会常识的教育模式。

  2.我们不能进行僵化的政治宣传,而要倡导现代公民意识。

  3.全球公民要有的公民意识和责任,中国全球化的必由之路。

  4.关键点不在目的,而在内容和形式,直接灌输到渗透性教育,教育内容不应该单向化。第七张:

  本质可能是公民与人民的界定,是政府主导与社会形成的界定,这样的界定根本就没有讨论的余地,因为词汇的界定本身就决定了现代公民是一好百好,“四有新人”让饱受摧残的学子们悲愤

  我们难道在中学饱受一种思想的灌输,到了大学后就要用另一种思想来坚决的反对。期间是否经过了思考。或许我们又一次被灌输了。

  如果要体现多元,那先站在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第八张。最后一种定义,个人与社会

  社会主义“四有青年”重在社会培养,既是政府价值,集体观念的教育,但其并没有否定道德,法律的教育,只是因为其侧重点导致了偏差。

  精品文章

  公民教育重在个人的培养,社会责任源于个人的责任感,个人要理性的去鉴别事物,拥有自主性。

  目的应该是依据社会的发展来决定的,因为这是一种引导。所以真正的目的应该是保持平衡,既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人思潮和集体思潮的稳定,需要独立公民的同时,也需要其有服务国家情感。

  红歌会与南园维权。

  两者的偏离是疯子和傻子的问题。集体行动中本来就不存在唯一的答案,各有各的真理而无服从的极端就是疯子的斗争。一味服从于社会形态,被欺骗,被少数人利用的人就是傻子。

  内容仅供参考

篇五:思想政治课书记讲稿

  

  县委书记在某中学思想政治课上的讲课稿-(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XXX县委书记,今天非常高兴来到你们的学校,为大家讲授一堂思想政治课。今天的主题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向大家阐述。

  一、认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有中国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文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包括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根基和灵魂,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和宝库。

  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在面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时,我们需要有自己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才能更好地与其他文化沟通和融合。其次,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把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创新出更加适应时代要求的文化成果。最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我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更好地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服务。

  三、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首先需要我们了解和学习它,只有深入了解并学习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其次,要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社会和生活中,通过各种媒介和方式,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最后,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推广力度,让传统文化在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传播。

  最后,我想说,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要坚信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篇六:思想政治课书记讲稿

  

  思想政治教育讲话稿-思想政治教育

  着眼解决长期以来郁积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手段肤浅化、被动化、套路化、应付化等问题,尽力打破固步自封、墨守成规、照本宣科的思维桎梏,推动转变被动式、填鸭式、强制式等单一教育模式,走开启发式、思考式、讨论式、案例式、辩论式、互动式等教育路子,切实把教育搞活、搞深、搞透,达到入心、入脑、入神目的,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把教育内容搞活、搞深、搞透。记住内容、理解内容、吃透内容、落实内容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一是内容要突出大道理实现体系化。要围绕政治理论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等内容,着眼基层群众必须掌握的重要论述、重大观点、重点讲话精神进行梳理细化,抽出论、谈、辩、说、讲的“要点”。

  二是内容要上贴要求下靠思想。围绕学习贯彻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思想、党和国家重要会议精神,突出主题教育;围绕党史军史、光荣传统、职能使命、法纪道德等,突出基础教育;围绕成长成才、意识形态、交友婚恋、遵章守纪、安全保密、网络借贷、心理疏导以及形势政策等,突出经常性思想教育,抽出论、谈、辩、说、讲的“靶子”。

  三是内容要对症下药分门别类。要注重从日常细微处归纳内容、列举实例、抓住论点,坚持小口破题、大胆融入、聚人气接地气,把大的化小、远的拉近、虚的变实、深奥的变通俗,做到“三捕捉、四触及、五贴近”,即捕捉语气语调、谈资谈点、典型典范,触及学习收获、家庭变化、婚恋交往、实际困难,贴近学习实际、工作现状、环境氛围、心理思想、情绪变化,围绕人员思想行为变化梳理细化,抽出论、谈、辩、说、讲的“个点”。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紧紧围绕理论武装、教育要求、人员情况细化成点、集点成面,以一个个点的深化细化具体化,实现教育内容体系化、实践化、人性化。

  二、切实把教育方式搞活、搞深、搞透。在扎实搞好课堂教育的基础上,教育方式以论、谈、辩、说、讲为主,用最真实的诉说打动人感染人、最真情的表达带动人激励人、最真心的吐露团结人温暖人,用体感式的亲身感受实现群教群育。一要落实“六论”教育方式。定题论就是围绕教育主题确定论题,逐人登台讨论;随机论就是围绕阶段性工作任务或群众日常行为表现等临机确定主题,随机组织讨论;集体论就是以本单位本部门等为基本单元,组织重大教育内容集中讨论;小组论就是以思想政治小组或打破部门、科室限制,以内容与人员思想行为情况相对接为基点,设定人员分组展开讨论;正反论就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课题,采取辩论方式,组成正反两方或从正反点切入,把道理辨清辨明;演讲论就是确定思想性观点性于一体演讲主题,有计划有组织地举办“公开课”。二要结合“十三种”教育方法。要把课堂教育灌输、集中学习整顿、群众自我教育、随机教育启发、用好信息网络、新闻舆论引导、典型激励警示、企业文化熏陶、仪式庆典激励、行为规范养成、心理教育疏导、法律咨询服务和微电影、微讲堂、微访谈等“十三种”教育方法与“六论”教育方式结合起来,针对规定要求、拓宽教育路径、促进消化吸收。三要创新“多面手”思维理念。要奔着群众的“活思想”,围绕专题设置、方法形式、实践深化等环节步骤,利用“诉说活动”平台,在加压学、督促学、自觉学的基础上,采取适合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打通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走出重笔记强背记、失“三真”难共鸣的教育误区,牵引教育从单一式走向多元化,不断创新教育手段、激发教育活力。

  三、切实把教育对象搞活、搞深、搞透。教育主体要灵活角色切换、登台互唱主角、激活“一池春水”。一要搞清“谁来组织”的问题。要本着广泛普遍、积极主动、适情适度的原则确定教育者,可以是单位领导也可以是部门主管,可以是老同志也可以是新员工,可以是表现好的也可以是表现一般的,可以是性格开朗的也可以是孤僻内向的……总之,一个单位一次教育尽可能划分多组进行,内容不一定完全统一,主要本着教育内容和组织者伴着被教育者来确定。围绕不同教育对象,在一个教育日内应开设2个以上教育专场,群众针对个人“胃口”自主选择符合自身的教育类型,也可由本单位根据实际特点统一组织。要针对人员类型、个体层次、群体差异等实际情况,坚持共鸣点足、互动性强、吸收性好等原则确定被教育者与教育组织者,量体裁衣、划分类别、精准组织,下大力解决教育“一般粗”“一刀切”“一锅煮”的问题。二要搞清“谁来论讲”的问题。理论辅导、专题授课、知识讲座等全员性普遍性的,一般由单位集中组织,邀请专家学者集中宣讲;讲话精神、新规新矩、政策制度等传达学习,在单位组织集中传达解读的基础上,可选择理论基础好、政策法规强、学习掌握深的人员小课串讲;主题教育、基础教育、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等拓展性发散性强的,一般由广大群众借助“诉说活动”登台施教。既要让理论基础好、思想表现好、心理素质好的人员宣讲论说,同时也可让思想压力大的人员讲心理疏导、工作消极的人员谈爱岗敬业、违规违纪的人员说遵章守纪,也可让意志坚定者论信仰信念、模范带头者谈责任担当。三要搞清“对谁论讲”的问题。要区分社会阅历、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等思想差异群体,机关、基层等岗位差异群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性格保守内向与张扬外向以及学历等层次差异群体。总之,一定要突破传统教育思维的窠臼,来一场头脑上的狂风暴雨、思想上的自我革命、行动上的尽责有为,大胆闯、大胆试、大胆实践,从因循守旧的教育模式中走出一条创新路,让教育在稳定思想、提升境界、激发动力上焕发勃勃生机。

推荐访问:思想政治课书记讲稿 讲稿 政治课 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