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党委会分组讨论发言提纲
党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讲话
在党代会分组讨论会上,领导通常会说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党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党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讲话篇1省委、市委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高屋建瓴,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科学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这个《报告》将是我市今后一段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是全市上下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人文绿都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和指南。我们必须对报告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并在工作实践中加以贯彻落实。
我认为《报告》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报告既着眼全局,又立足市情,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我市实际。围绕中央、省委的最新要求和南京发展实际,明确了未来五年的奋斗方向。同时对未来五年的发展,作出了回答,站位高远,思路明晰,内容充实。比如,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全力组织实施‘七项工程’,争当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和谐稳定‘首位市’?;对党建工作提出了?组织实施‘四项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创建党的建设‘先进市’?。
第二,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报告中每一段表述都不是简单的概念性描述,目标和观点都有具体的定位和项目支撑,有进度要求,有指标任务,内容非常充实,操作性相当强。比如奋斗目标以会为节点,分两步完成,同时对目标采用了?三都市、三名城?的表述,概念更加清楚明晰。又如?大力实施科技创业创新工程?中,提出了?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人才特区,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等目标,对人才建设、载体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都提出了科学的定量指标,并以?推动科技创业创新人才大扩容、推动科技创业创新载体大提升、推动科技创业创新制度大优化?等三大措施加以保证。
第三,凝聚人心、感召力强。报告提出了要把握?一个定位?,紧扣?一个目标?,做到?四个坚持?,极大增强了全市上下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不懈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增进了共识。关于会,提出?为全世界青少年搭建一个集体育比赛、文化和教育于一体的交流平台,搭建一个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的大舞台?更增强了我们作为场馆所在地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特别是描述了?五个建成?的美好前景,要?让500万人民共享基本现代化成果?,充分体现了市委对党和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相信在新一届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总之,这一个非常好的报告,催人奋进,便于操作。
党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讲话篇2上午,聆听了王敏书记代表县委所作的报告,王书记的报告全面客观、高屋建瓴,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报告。报告全面总结了十二届县委5年来所取得的5个方面的成绩和5条经验,客观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报告首次提出的建设“新型工业城、南昌卫星城、鄱湖生态城”,打造“实力进贤、活力进贤、绿色进贤、幸福进贤”,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为进贤未来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过去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历届镇党委、镇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通过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但对照党代会报告要求,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无论干部还是企业家层面,满足于现状,缺乏开拓进取意识;二是经济总量小,财政盘子不大,在省市经济强镇中座次靠后;三是产业“低小散”,层次不高,缺少大项目、大企业支撑,发展后劲不足;四是土地、资金、用工等要素仍然是发展的最大瓶颈。
现在,县第十三次党代会吹响了加快赶超步伐的号角,我们面临
一个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机遇,面向未来,李渡应该在实现进贤“超常发展、进位赶超、特色崛起”中有更大作为。我们将迅速把全镇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党代会精神上来,乘势而上,排难而进,全力而为,推动“产业再做大、企业再做强、经济再翻番、城乡再变样、文明再提升、社会再和谐”,把李渡打造成“实力李渡、都市李渡、生态李渡、文化李渡、幸福李渡”。力争到20xx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20亿元、财政收入达1亿元。到20xx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40亿元、财政收入达2亿元,比20xx年翻一番。
具体来说,要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四抓”上:
一是抓项目建设。坚持把谋划大项目的眼光落到壮大产业、基础建设、社会事业等扩大内需项目上,全力以赴争取政策、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加大项目储备和动态管理力度,围绕我镇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包装推介一批具有比较优势、预期效益好的大项目,进一步提高产业招商的吸引力和成功率;发扬“5+2、白+黑”精神,对事关发展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制定推进表,倒排时序,实行挂图作战、一线推进。
二是抓特色产业。在抓好一盆花、一根针、一瓶酒三大特色产业升级的同时,重点支持烟花集团做好上市筹备工作和益康、锦胜、酒业等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再扩张,大力扶持其他10家规模企业上台阶和一批中小企业上规模。五年内,烟花集团实现上市,益康集团税收突破2000万元,李渡酒业税收突破1500万元,锦胜公司发展成为集团公司,税收突破500万元。
三是抓城乡发展。小城镇建设方面,按照城镇发展城市化的方向,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在拉框架、强功能、提档次、优环境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李渡的集聚辐射能力。重点是加快20xx—2030年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的实施,推进好32个省示范镇规划建设项目。农业农村方面,按照“二十字”要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五年内,力争新农村建设覆盖面100%;继续实施好农村清洁工程,重点抓好李柴路沿线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垃圾处理)示范区工作;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重点支持江西省鄱湖实业有限公司搞好万亩蔬菜
园区,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二期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四是抓社会事业。注重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大力实施好民生工程,加强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抓好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生等各项工作,坚持不懈地做好信访、安全稳定工作,努力构建民本李渡、人文李渡、繁荣李渡和平安李渡。
党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讲话篇3尊敬的各位领导:
上午,听取了文清书记代表中共赣州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第一,《报告》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实事求是、振奋人心。
报告从六大方面概括了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以“四个必须”总结了五年来的发展经验。这几年来,特别是文清书记到赣州工作后,市委坚持以积极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思想推动赣州发展,尽管时间较短,但是卓有成效,使赣南大地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作为亲历这些变化的同志,对此有着更为深刻的感受。从“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的提出到“赣湘闽粤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的确立,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的实施到“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建设的推进,从“治脏治乱治堵”、“治庸治懒治散”工作的开展到“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的深入,从中我们都能看到赣州的发展理念更加先进、发展思路更加务实、发展举措更加科学,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主题更加鲜明、更加突出、更富成效,充分体现了以文清书记为班长的新一届市委班子是一个富有科学发展理念、富有开拓创新胆略、富有善谋实干智慧、富有亲民为民思想的好班子,这是全赣南人民的福祉。
第二,《报告》对未来五年发展的谋划令人鼓舞、令人憧憬。
《报告》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战略、目标、思路和任务,让我们更加清晰感受到了赣州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
1、未来五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充满创业生机的赣州。未来五年,全市将在体制机制、产业体系等方面实行一
系列重大创新和改革,赣州将成为全省改革发展的先行先试区和前沿阵地。比如,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将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大力推动社会领域改革,加快投融资、财税、国有资产管理等体制改革,形成推动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又如,在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上,将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特色的产业体系,实现三次产业的协同发展。再如,在做好人才工作方面,《报告》提出要创建“人才特区”,使赣州成为各类人才荟萃的区域性人才高地。这些新理念将推动创新型社会、创新型经济进一步加速,实现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2、未来五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产业快速转型、经济高速发展的赣州。《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赣州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加速跨越的五年,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坚定的发展信心。比如,在发展目标上,要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人均水平在全省排位前移,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可以预见未来五年将是赣州经济腾飞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再如,在产业培植上,要重点培育稀土和钨及其应用、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铜铝有色金属等超千亿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国内重要的稀土和钨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基地、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同时加快培育一批五百亿元和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这些都将使赣州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真正转化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3、未来五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生态更加良好、环境更加优美的赣州。《报告》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发展地位,提出要将赣州打造成为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这也是市委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的充分体现。在具体工作上,也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比如,要推进生态资本化、低碳绿色发展、节能减排,实现发展模式向低碳、绿色、集约发展转变。可以预见,五年后的赣州,将真正成为“中国的生态高地”。
4、未来五年,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城乡更加繁荣、人民更加幸福的赣州。比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报告》提出要坚定不移地
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建设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能源保障等项目,城市发展竞争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又如,在特大城市建设上,将以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为核心,优化“一核两廊三圈”空间布局,促进赣县、南康、上犹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培育壮大赣州都市区、瑞金都市区、龙南都市区,一个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的中心城市将逐步呈现在全市人民面前。再如,在统筹城乡发展上,《报告》提出要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还有在改善民生方面,《报告》专门一节、浓墨重彩地阐述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人民生活将更加幸福美好。
总而言之,上午听了文清书记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后,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更加充足,转型发展的方向也更加明确。回去之后,我们将大力传达贯彻好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把“着力培育瑞金都市区”作为抓发展的方向杆和干工作的目标点。总的思路,就是要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这个主题,牢固把握“一个突出、四个加快”发展路径,树立“四种理念”,实施“四化”战略,着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城市个性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现代服务业率先发展,努力把瑞金建设成为赣南东部和赣闽边际区域性中心城市。
一是抓好六大特色产业园建设,走好产业集群发展之路。立足瑞金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今年下半年我们规划了5000亩精细化工产业园、1200亩光电产业园、1250亩电线电缆产业园、3500亩食品产业园(脐橙产业园)、3000亩新型建材产业园、1100亩的服装箱包玩具产业园等6大特色产业园,按照“一个园区+一个领导+一个部门+一套人马”的模式推进园区建设,大力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特别是我们提出把瑞金打造成为“光电之谷”、“电缆之城”这几个产业发展概念后,引起了许多战略投者的关注,接踵而来考察和洽谈投资事宜。
二是突出“9+6”片区开发,走好城市个性发展之路。党代会报告把瑞金定位为全市“三大都市圈”之一,让我们感到振奋,也感到责任重大。今后五年,我们将紧紧围绕“七彩瑞金”的定位,保护城市古
色、开发城市水色、丰富城市彩色,精心做好城市的色彩文章,把多姿多彩的城市形象彰显出来。在开发模式上,我们着眼改变城市功能布局分散、项目零星开发的现状,按照合理的城市功能分区,初步规划了“9+6”片区,进行“组团式、片区式、增值式”集中连片开发。外界更加看好瑞金,很多客商都主动前来参观考察、寻求合作,其中不少客商还签订了意向投资协议,各商业银行对27个重点项目也达成了初步的贷款意向。
三是围绕“四集四变”理念,走好城乡统筹发展之路。我们将围绕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土地集约、服务集成的理念和资产变资本、农民变市民、农村变社区、就业变创业的要求,重点打造红军大道、苏维埃大道、胜利大道三条既有城市现代气息,又有乡村秀美风光的“三线连珠”型示范走廊,集中力量抓好壬田、九堡、瑞林、谢坊四个统筹城乡发展示范集镇。同时,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重点发展三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一是依托优美的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发展生态休闲型乡村游;二是依托客家古建筑、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点,发展客家民俗型乡村游;三是依托城郊农民自身的产业基地,发展田园体验型乡村游。
四是建设“七大区域性中心”,走好服务业率先发展之路。围绕实现瑞金在赣闽边际率先崛起的目标,今后五年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七大区域性中心”的建设:建设和培育一批辐射周边的专业市场,以及一批大型商场超市、品牌购物中心和特色街区,建设区域性商业贸易中心;加快瑞金综合物流园建设,立项建设瑞金铁路货运站和口岸作业区,开通至厦门、福州等地的铁海联运业务,建设区域性交通物流中心;推进革命旧址群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完善城市旅游功能,配套发展休闲娱乐业,开发一批特色旅游商品,建设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大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培育金融衍生产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加快推进中小学教育园区、高职教育园区建设,争取立项建设瑞金干部学院和全国公务员培训基地,建设区域性教育培训中心;提升城区骨干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医疗急救中心、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康复疗养院
等重点项目建设,打响瑞金医疗服务品牌,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重点打造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创建红色影视基地,发展红色影视产业,努力把瑞金打造成为我国南方主要的红色题材影视产业的主创基地、拍摄基地、首映基地和颁奖基地,建设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
各位代表,赣州市委非常关心瑞金的发展,对瑞金的发展寄予了很大希望。英雄的红都瑞金人民创造过辉煌的历史,也一定能够开辟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们要把党代会报告作为瑞金今后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总的行动纲领,把思想共鸣上升为行动共识,把振奋之情转化成奋发实干,以我们全市人民今日之奋斗,铸就红都瑞金明日的辉煌!
篇二:党委会分组讨论发言提纲
县委书记在市人代会讨论时的发言提纲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XXX,在XXX工作。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XXX人,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这些年见证了XXX的发展,作为见证者、实践者和受益者,报告中指出几个方面的变化,实实在在、可圈可点、有目共睹。XXX现在这座“魅力的城市”“绿色的城市”“现代名城”就展现在我们面前,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我感到很幸福。
刚才,听了大家对《政府筹备组工作报告》的讨论后,大家说得都非常好,感触也很深。今天上午听了XXX所作的工作报告,我的心情可以用四个词组来概括——振奋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充满信心,总结过去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客观实际,展望未来催人奋进,是一个务实的好报告。下面谈谈我对报告的几点感受:
一是报告主题鲜明,振奋人心。报告鲜明提出了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思路和目标: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主线,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XXX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品质城市。坚定信心,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奋力推动XXX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觉得这个主题既符合XXX区实际,又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XXX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让人感受到XXX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令人振奋。
二是报告重点突出,鼓舞人心。报告既讲的全面,又突出重点,措施具体,内容丰富,提出了“五个更加”的奋斗目标,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不断调整地区经济发展结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XXX”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和工作思路,这非常符合XXX当前发展现状,也是我区加快经济发展、迅速崛起赶超的迫切需要和内在要求,对XXX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报告贴切实际,凝聚人心。报告对过去工作的总结客观实在,既肯定了取得的成绩,又指出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对加强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努力办好群众热切期盼的事情方面,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XXX人民。特别是改善民生的实事非常具体,比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反映了老
百姓的心声,也非常符合现在大多数居民的迫切需要,体现了XXX人民的共同愿
望。今后五年的工作措施有力,切实可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战略眼光,必将指导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抢抓机遇、跨越发展。
四是报告催人奋进,充满信心。信心来源于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人民的支持,信心来源于对XXX的感情,信心来源于一名基层工作者对岗位的热爱,信心来源于对工作负责的一种态度。今后,我将从三个方面落实好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报告;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提前谋划思考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以“红船精神”为依托鞭策自己,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建设独具特色的现代名城贡献自己的力量。
报告第四部分中指出“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将更多管理权限和服务功能下放到社区,提高基层服务水平。加快完善小区治理体制和居民自治体系,发挥居委会、业委会协商议事的自治功能”。结合自己工作实际和专业优势,下面,对XXX区发展社会工作提出几点建议和意见:
首先,我想向大家分享一个关于一位居民未申请到低保的案例,也让各位代表对社会工作和专业社工了解一下,说明专业社工和我们普通工作人员在处理问题的不同方面。对于一个未申请到低保的居民来社区找工作人员评理。申请低保的这个居民会不停的抱怨,别人比他都穷,为什么别人可以申请下来,我为什么没有审批,没有享受到这个优惠政策。通常我们的社区工作人员会向居民解释,别人有多穷,她家孩子上大学,生活负担重,有慢性病呀......符合哪些条件,而你不符合哪些条件,会和居民进行解释讲道理你为什么没有申请到低保而解决问题。而我们的专业社工会怎么处理问题呢?我们的专业社工不是解释辩解,而是倾听服务对象的诉说,让他尽情的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也就是专业社会工作方法的其中之一“同理心”,运用了倾听的技巧。这就说明,我们的社工有一套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去处理问题,和我们社区工作人员处理问题有一定的不同之处。为推动我区社会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是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面对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业主与物业公司矛盾,面对城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等方面的不足。借鉴广州、深圳等地区先进经验,探索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助推社区服务发展模式。每年对街道的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进行支持,(例如广州每个街道的家综的购买服务资金是22万)同时优化配套机制(例如资金方面支持,协调阵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将
一些便于操作、条件成熟的服务项目纳入购买目录,引进社会组织承接服务,按照“政府承担、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运作模式,基本实现全街道社区服务的全覆盖,推进我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当机构成熟后,尝试“使用者付费”的低偿服务模式,减少对政府资金的依赖程度。
二是实施购买专业社工岗位。选聘一批爱好社会工作,热爱社区工作的大学生到社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缓解我区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同时也弥补社区工作人员不足不专的短板。通过规范购买服务的项目范围、工作程序、操作方式及质量标准,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为辖区居民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推进我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XXX户籍的未就业大学生占有很大比例,如果子女就业了,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那么诸如因土地纠纷、对政府不满之类的上访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是培养本土社工专业人才。建议由民政部门负责,把分散在各领域的社会工作力量有效整合、形成合力。选拔一批热爱社工行业、可塑能力强的本土社工赴先进地区进行定向培植,提高社工的整体理论和实践水平。切实加大社工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推动XXX形成培育社工组织、扶持社工职业发展的浓厚氛围。不断的进行探索、积累,同
时总结服务经验,形成成果,用于构建本土化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从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构成的角度来看,如果实施购买社工岗位这一政策,那么本土的一些学生也会相应的选择社会工作专业,也就解决了本土专业人才缺乏这一问题。)
四是塑造良好社会氛围。政府发展社会工作,是为了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就要加强社工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形成XXX关心支持社会工作的氛围。社会工作是公益事
业的一部分,是需要良好的社会氛围作支持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一个相互信任的社会,同时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社会工作能得到快速的发展,各种社会主体才会对社工行业产生信任感,这样才能促使他们投入到社会工作中来。在今后的社工发展进程中,要提高社工服务的自主性,就必须扩大社会工作的社会感召力和公信力,提升社会各界人士对社会工作的认
同。只有提高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才能有空间推进社会工作在XXX的本土化
发展。
通过以政府促进社会工作发展为基点,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塑造良好的社会公益氛围,减少机构对政府的依赖,完善机制等方面入手,切实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
以上发言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代表批评指正。
县委书记在市人代会讨论时的发言提纲
XXX代表市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用“七个加快形成”,客观总结了过去五年的成绩;用“七个引领”,科学谋划了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用“八个突出”,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年工作,思路清、方向明、措施实、定位准,是一个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深得人心的报告,是一个催人奋进、增添力量的报告。聆听《工作报告》,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鲜明感受:
(一)是一个“接地气”的报告。报告文风朴实、语言简练,善用数据和事实说话,善用平实语言阐述,总结成绩不浮夸、制定目标不盲目、安排工作抓重点,体现了实事求是、平易务实的作风。
(二)是一个“提士气”的报告。报告坚持用思路指引目标、用目标激励斗志,未来五年思路清晰、目标高远、举措有力,描绘了“六型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必将极大提升干部群众的精气神。
(三)是一个“增底气”的报告。报告坚持以方法论为指引,聚焦“六大战略”和创新改革,明确提出“七个引领”的路径办法,为我们完成未来五年的目标任务增添了底气和信心。
(四)是一个“有新气”的报告。报告高度契合市党代会发展主题,首次提出“工业强市”战略,并做出明确的安排部署,充分体现了新一届市政府领导班子敢闯新路、敢于创新的胆识和气魄。
(五)是一个“扬正气”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未来五年要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四型政府”,明确提出将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用实干和效率赢得民心,使公平和正义成为常态,让各级干部当得更有尊严、让各族群众过得更有尊严,体现了新一届政府的担当和正气。
学习贯彻报告精神,关键要在深学深悟、立说立行、落地落实上狠下功夫。具体到XXX县,建议大家要把握好这样“四对关系”:
一要把握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没有高质量、高效率的发展,但一味强调稳定,就会错失发展机遇。现阶段就是要善于高举发展大旗,通过发展解决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层面的问题,通过发展潜移默化地引导老百姓自觉抵制分裂行为、自觉淡化宗教意识、自觉远离寺庙佛院,把时间、精力
和财力更多地集中到思发展、谋致富上来。
二要把握好数据与交账的关系。发展实效既要通过老百姓的感受来彰显,也要通过提高发展数据,特别是“七大核心经济指标”来彰显。没有对数据的高度敏感,缺乏对数据的认真分析、全程管控和较真碰硬,容易导致自我感觉工作不错,但发展数据不好看,交不了账。因此,一开始就要有数据意识、统计意识、交账意识,紧扣既定的发展目标,落实责任、分解任务、真抓实逼,一个月一个月、一个数据一个数据的交账,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当前,要谋划和落实好新一届政府班子第一个“开门红”的问题。
三要把握好富县与富民的关系。工业富县,旅游富民。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工业强市战略,XXX县作为旅游大县,如何落实这一战略部署,需要大家深入思考、主动创新。我认为XXX县的工业发展,就是要探索走出一条“工旅互动”的路子,重点做好特色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和深加工,实现产业链式集中、集群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财税贡献值。
四要把握好增量和提质的关系。就XXX县的旅游业而言,在旅游人数总量已经相对饱和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养疗健”九字要素,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向精品旅游、高端旅游推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发展。
篇三:党委会分组讨论发言提纲
党委中心组集体学习会议分组讨论记录
主题:抓好人事制度改革,打牢教学研究型大学的体制基础
时间:20XX年5月13日下午4:30-5:30第一组
地
点:霞山校区北院第二实验楼214室
参加人员:刘卫国、章超桦、苏永华、简纪常、曾忠林、吴红棉、宋
雅、郭荣发、卢仕严、高秀梅、司马发、秦小明、于
莉
召
集
人:苏永华
书
记
员:余春枝、谢国士
发言内容:
刘卫国:对于本次人事制度改革我提两个思路:1、因人事改革涉及到的部门很多,所以人事制度改革从整体来说属于行政制度把握。在人事改革中,研究生处、科研处、教务处是学术性较强的单位,这三个部门在人事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加以重视。2、大家谈的很多问题都在于资格的层面,深入地讲,人事改革问题实质上是一个学术资格水平的问题,一个等级代表着一个水平。华南理工设目标岗位,进行目标管理,虽然待遇高,但是没人敢报,原因是没有人能够达到这个目标,所以改革问题更多回归到学术问题。各级岗位要设置不同的工作指标和任务,同时学术带头人要尽量往二级靠。
我校人事改革还有个优势,很多正高、副高岗位还未填满。
宣传部和人事处要出宣传提纲,太保密无法进行宣传发动。各单位在传达时要把政策性、最关键的规定宣传出去,如改革的目的、相关政策(三大类)等。学校的草案要跟紧,这样可以给大家讨论,反复推敲,工作可以做的比较细,民主工作也可以做得比较好,同时要多参考以前做过的高校,但不能照搬。
高秀梅:要进行考核,三年一考核或五年一考核。
在“双肩挑”问题上,要对上岗对象从不同方面进行考核,按照华工副校长的说法,“双肩挑”可以节省资源。
各单位传达时主要要以105号文进行传达。
在全校层面上按比例来,同时有部分可以机动用以支持重点学科。
苏永华:衡量工作要全面,可以从科研、发表文章、上课的工作量等方面综合考虑。
新的人事制度改革很有必要,与旧的人事制度的区别在于从人员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解决了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以及各类人才的上岗问题。新的人事改革制度的特点是对上岗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动态管理,通过岗位设定实现了人才的优化。
秦小明:达到二级的条件可以聘,但还需满足什么要求?
上岗难度不大,难就难在以下两点:1、正教授四级怎样套准;2、第一个四年后如何对岗位超编的人进行处理;
考核通过了,上了二级岗位,但是没有完成岗位目标的要降一级。
人事制度改革要跟机构改革结合,应先进行机构改革,再定岗,最后进行人事制度改革。
章超桦:高校教授、副教授上岗是否有比例限制?
简纪常:落实人事改革制度需要明确的等级量化指标,学校制定的细则要详细,可操作性要强。
第二组
地点:霞山校区第一会议室
参加人员:何真、向献兵、莫钜劲、林伟源、陈晓、曹卫、普映山、张志强、詹保、李茵、蔡郁、温一星、陈永清、林晓敏
召集人:张志强
书
记
员:黄蔡芹
杨春杰
发言内容:
第二小组的成员一致认为我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是一件大事,一定要努力熟悉文件、吃透文件精神,作好文件精神的宣传工作,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学校做好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同时参加讨论的小组成员提出以下具体的意见:
张志强:人事制度改革十分重要,广大教职员工十分关注。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目前我校管理岗位人员超编20人,管理部门设置从23个最多调整为17个,第一聘期过后,这些人的去向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各个学院参差不齐,学院之间不平衡,有些学院施行这项改革难度较大,因此要搞好人事制度改革存在很大困难,但这项改革势在必行,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经过充分的论证和严密的部署。
蔡郁: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已经整整走过了十年的风风雨雨。个人认为人事改革要有配套文件,学校也要有过渡期,目前省里正在修订的编制文件是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通过这次人事制度改革,将会对学校现有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如目前一揽子的考核制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通过改革后将按照具体岗位具体考核,这样的考核就更具有科学性。如目前还存在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改革后按照岗位领取报酬将更加科学,是一种进步。人事制度改革还要制定一系列如考核、评优等配套措施,同时也要加强对文件的解释。如从省文件看,目前辅导员不知往哪个岗位靠。
向献兵:人事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个人认为国家和省的文件可操作性不强,我校应该出台一份更加细化的实施细则,将各个岗位等级的条件细化,组成专家委员会对应聘人员进行考核,竞争择优。
温一星:按照刚才高处长所介绍的岗位设置情况,我校工勤技能岗位中高级技工超编较多,第一期聘期后,这些群体的去向希望学校要考虑。
林晓敏:目前我校机构和岗位设置存在不合理的地方,这次人事制度改革要将管理机构从23个最多调整为17个,学院领导班子从5个调整为4个,机构和领导岗位怎样设置要进行推敲和论证。
普映山、曹卫、林伟源:我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是一件大事,作好会议精神的宣传工作,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学校做好人事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改革是利益的重新划分,要关注弱势群体,要注意申博增硕学科和普通类学科特别是文科类的教师岗位定级的均衡问题,岗位的设置要与学科的发展挂钩;要认真借鉴已经完成人事制度改革的高校的成功经验,能让我们少走些弯路。
此外,小组成员还提出了两点意见。一是由于定编后原来同级别的教学和行政人员的收入差距会很大,以后教师是否还有人愿意进入行政单位。二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要更多的关注第一个聘期结束之后第二个聘期可能要带来的严重问题,将困难多考虑进去一些。
第三组
地点:霞山校区第二会议室
参加人员:刘东超、阮彭林、宁凌、张学松、李智华、栗克元、张建刚、陈青松、邓伟强、秦明双、蔡鹰、李选海、刘宏英
召集人:邓伟强
书
记
员:赵裕彬
林主华
发言内容:
邓伟强:今天下午,何校长和高处长针对“抓好人事制度改革,打牢教学研究大学的体制基础”做出重要讲话。何校长强调三点: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二、明确任务,把握政策,积极推进;三、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平稳实施。人事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学校也成立了岗位设置改革的领导小组,这是在我校评建创优、申博增硕、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全国全省推进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是很重要很必要的事情,对我
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推进科学管理方面有重大的意义。现任的岗位设置有三类: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岗位。学校实施改革,对于学校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大家对于我校如何改革,如何推进,如何通过改革促进学校发展,或者结合学校学院的实际情况谈谈感想。
陈青松:教授、副教授的等级标准时是否由学校制定,还是有统一标准?
刘东超:肯定会有评级的标准,例如:一级教授标准由国家定的,二级教授由省教育厅定的,学校定3-7级的标准。这也是本次改革的一个难点。省委要求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革方案的申报,方案出来还需省里审批,有一个过程,审批后才根据方案进行聘任、签合同等工作。现在任务是准确地把握好文件的精神。
陈青松:以后学校的方案是以学校为计量单位还是以学院为计量单位,现在存在着某些学院教授多,某些学院教授特别少的情况,某些学院超编了,到底是全校退3进1,还是学院退3选1,这也是一个实际问题。
宁凌:211工程学校早就由学校确定了学院、学科的岗位结构,在学院评职称之前已经确定了二级学院的岗位结构,这个对于我校有借鉴意义。
张学松:这个方案的实施应该有一个过渡期。
刘东超:过渡期一般是3到5年。
李选海:如果学校已经确定了学院的岗位比例,可能会存在着某些学院的职称已经满了,那引进的人才可能不会想留下来,因为进来后评职称需要排队好多年。
李智华:有些学院能够引进高层次人才,因为这些人才在原来学校很难晋升,而在我们这里刚好有空间。
宁凌:本次改革涉及两个概念:1、基于国家的政策改革;2、基于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改革,既要符合国家政策,又要考虑学校的发展。基于这两个认知,学校改革的紧迫性是可想而知的。教师的层级结构中,中级的职称的人超编了,现在引进的博士的职称如何评定?如何协调不同学院不同学科之间的岗位结构?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在本次改革中必须有明显的体现。
刘东超:方案实施后如何考核,任职条件、岗位职责、绩效考核这是三位一体的,这也是岗位设置的核心问题。
张学松:学校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可以结合学校、学院、学科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陈青松:学校正在申博增硕,可能学校政策就会往申博增硕的单位倾斜了,对于其他学院的支持力度可能就小一点了。相对于申博增硕的学科来说,他们发展就处于一个优势地位,很可能出现“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两极分化。
阮彭林:学校在倾斜重点学科的同时,必须保证好其他学科的基本教学条件、设施、设备。要完善其他学科建设,避免两极分化。
组员们建议:召开全校性的动员大会,二级单位再组织学习,要让全校老师意识到这次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刘东超、邓伟强:希望各二级学院加强学习、做好文件宣传工作,克服困难,推进改革,为学校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和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做出贡献。
第四组
地点:继续教育学院401教室(霞山招待所3楼)
参加人员:吴灶和、揣华建、王贵、陈景、谢仕义、崔照明、毕修颖、陈上福、李思东、陈创、杨经铭、林年东、李志云、杨文
召集人:揣华建
书
记
员:黄荣、陈淦添
发言内容:
林年冬:应有个评分标准,学院超编自己解决。明确了职称与专业工作的统一性。对具有处长和教授双重身份的人,只能两者取其一,享受一种待遇。
李志云:应允许低职高聘,自然减员:无编制了,好的人才就走了,留下部分不干活的占编制;走专业技术职称好。
崔照明:要开通非领导职务,如不开通非领导职务,机关人员出路有问题,没有人愿意在这些岗位工作。每个类别人员都应该有正常的晋升渠道,下放职权。绩效考核未达到?三年改革不到位很正常,因为人员晋升变动没那么快,但是,海大不是岗位多少、比例的问题最大,而是所在岗位与自己的专业技术资格不一致的这样的问题最大。比如在机关的科员拿副高的待遇,这类人拿着的工资待遇与其岗位实际工资差距比较大。
杨经铭:学校应允许重评职称系列。
谢仕义:改革对人才工作有促进作用,但职称现在多少就聘多少,超编太大,应高职低聘或不聘,促进人才激励机制,以利于下一步工作。如果超编太多,都聘任的话,就体现不出文件的严肃性。应设定一个计划表,每年淘汰多少不好的。
揣华建:把定编工作做好,事情就好办。第一次过渡全部聘,但应该制定一个较严格的方案。由于各学院各学科发展不平衡,因此指标的分配不能采取僵硬的统一标准。完全按照学生数分配行不通,还要考虑到申博学科、优势特色学科的因素。对于编制指标的分配,学校应根据省里提供给学校的总指标,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确定学院总指标,授权学院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在各学科间进行合理分配。
王贵:学校在制定各个级别聘任的具体条件时应考虑到各个学院各个学科发展不平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差别大,制定条件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辅导员目前是教师岗,有着教师编制,这将如何界定其类别?
杨文:处在中间职称的人上不去,下面的也没有办法上来,中间堆得越来越多。副教授分别对应的是五至七级专业技术岗位,五级到四级的条件怎么样?是凭论文吗?正处、副处、正教授、副教授能领多少岗位工资?二次分配的酬金如何分配?按照文件人才等级配备比例,同级别的人才数量可能一样,比如说都是教授或副教授等,但质量可能不一样。
陈创:改革没有将学校企业人员列进去,企业人员将何去何从?按照改制要求,资产公司下属企业经理等的聘任由资产公司董事会决议,资产公司决定。有关人员原事业编制的待遇是按“老人老办法”办,即原在学校的职级待遇保留,可回学校参加竞争上岗,职称的评定等也和学校其他人员一样看待。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以上待遇是否还保留?应把这类人考虑进去制定方案,否则人心不稳、企业的发展面临很大的问题。
王贵:由于我院的特殊性,评定职称的时候怎么兼顾我院的条件,进行平衡考虑?
陈景:理工科与文科的评定标准应有所不同。现在全国有很多高校采取院长、副院长全国招聘制度。应根据学生的数量来确定教授或副教授等的人数。应该定岗定编,只有在岗的人员才能领取合理的报酬。
李思东:全国很多学校的二级教授都在全国范围内招聘。结合各学院的实际情况,二级学院同级别职称人员指标可否在不同学科之间进行调剂?
陈上福:为了缓解现在超编的困境,各学院可以根据本院实际,将选聘人才的条件适当提高。经过第一次过渡全部聘用后,往后重新竞聘,可以采取低职高聘。外聘或退休后返聘是否占编制指标?
第五组
地
点:
继续教育学院402教室(霞山招待所4楼)
参加人员:谭树明、李新华、郑立生、索庆华、杨今福、卢
俊、蔡
飞、陈
健、曾庆新、尹
喜
召
集
人:
谭树明
书
记
员:
夏晓明、植秀成
发言内容:
在讨论之前,谭树明首先提出这次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以及本次讨论的意义,指出本次改革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涉及到每位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要求在座的每位成员都要认
真学习有关的文件,吃透相关文件精神,做好宣传工作,积极配合学校的改革,做好稳定工作,防止在改革过程中出现影响学校稳定的事情发生。
本次讨论主要围绕了以下三方面开展:1、本次改革的意义。2、本次改革比较难处理的问题。3、对本次改革的建议。
一、本次改革的意义。
国家、省等相继颁发了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这是我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具有重大的意义。推行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这是很好的改革方向,对我们学校来说也是一种挑战。做好了,将对学校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起很大的推进作用,利于提高全校师生的积极性。
二、本次改革比较难处理的问题。
本小组在分析我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充分意识到人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都认为本次人事改革难度大、压力大,因此要处理好改革进程中出现的种类问题和矛盾。
1、改革“双肩挑”问题。指导意见指出,高等学校聘用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确因工作需要,经过审批可以兼任,但必须严格控制。目前,我校管理岗位已经超过岗位总量的20%,在管理岗位更是出现比较多的兼任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双肩挑”。从早期来看,“双肩挑”的出现有利于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才尽其用。随着高校的发展变化,“双肩挑”也渐露弊端。有些“双肩挑”人员在普通的管理岗位上,从事岗位和职称不对应的工作,却从高职称方面享受的待遇和工资。这不利于提高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这是改革“双肩挑”问题的客观需要。本小组成员都认为改革“双肩挑”问题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在如何合理安排在普通管理岗位上高职称教师?高职称教师能否再回到技术岗位享受相应职称的待遇和工资?如何解决一改革就“倒挂”,降低收入等问题?针对职称岗位不对口而出现工资待遇差距大的问题,建议按岗位定工资待遇。
2、关于专业技术岗位13个等级改革的问题。根据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高等学校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专业技术岗位这一主体岗位分为13个等级。根据实际情况,我校应如何准确确定这13个等级?又如何对这13个等级的工作量化并进行考核?专业技术岗位等级改革的实施操作难度很大。
3、专业技术岗位等级之间结构比例问题。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13个等级有定的结构比例要求。本小组认为,如何看待、分配这些结构比例,将是各个学院争论的问题。因为各个学院的实际情况不同,目前已经有部分学院超过规定结构比例,这部分学院能否占用其他学院的结构比例名额?如果能够占用其他学院的结构比例名额,其他学院考虑到长远的发展不会赞成被占用。这就涉及各学院利益关系处理的问题上,处理不好将会影响学校的稳定。
4、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机制问题。学校提出“用好现有的人,培养有潜力的人,引进高水平的人”。因此学校应该注意合理使用现有的人才,科学引进人才,注重学历职称与实际能力相结合,重视待培养人才的“弱势群体”。有讨论成员提出疑问,党委的一些部门需要党的理论知识,不算专业对口,但为什么从社科类专业老师保选择副高职称以上人员提拔?辅导员也要选择硕士研究生专业毕业人员?对早几年从事党务工作的教师人员,用什么办法解决这类问题?
5、岗位设置问题。从我校的情况来分析,改革的重点是专业技术岗位改革,改革的难点是管理岗位改革。如何合理设置这两类岗位,如何处理改革出现的问题,关系到本次人事制度改革是否顺利进行。本小组提议,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尽快实施,另一方面要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利益,人性化,维护稳定,保护好积极性,推进人员结构合理化。
三、对本次改革的建议。
1、要加强学习宣传,要把国家和省指导意见的精神学懂吃透,从学校发展在大局出发,结合学校现有人员及结构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好各类岗位和统筹好各种类岗位的人员聘用。
2、根据各类岗位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好,更要妥善做好教职员工的思想工作,达到大家统一认识,同心协力,把人事改革顺利推进。
3、从事制度改革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再拟定改革的初步方案。
4、把握好一般性原则与特殊性情况,妥善处理好种复杂、疑难问题。
5、“双肩挑”等特殊难题,建议采用“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来解决,逐步过渡,平稳过渡。
篇四:党委会分组讨论发言提纲
副书记在党代会讨论时的发言提纲
我认为,市第六次党代会《报告》,是一个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报告》,《报告》提出的未来五年全市工作指导思想、指标任务和具体工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进一步坚定了全市上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基层的同志,我感觉,近年来,XXX市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制定出台了一大批站位高、招法实、操作性强的规范性文件,并通过大力开展“三项工程”、“五有一创工程”、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等一系列创新措施,使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极大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特别是XXX市委连续三年提出的办好强基层、惠民生的“十件实事”,有力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上层次、上台阶。
就全市今后党建工作简单提三点建议,如果有不妥或不对的地方,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是建议继续牢固树立抓基层、强基础的鲜明工作导向,真正落实一把手抓党建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时时处处把实施好“党建工程”作为“第一要事”,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二是建议市委在每个县区打造1到2个党员高标准、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全面提高对党员教育培训水平,切实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更好地致富奔小康。
三是建议进一步加大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力度,严格坚持干净、干事、担当的考核标准,从严从实考核“主体责任”缺位、失位和“为官不为”的干部,真正把“主体责任”担起来、扛起来,着力营造清风气正的政治生态。
县委书记在市党代会讨论时的发言提纲
学习了X书记、X市长的重要讲话以及市委即将出台的几个重要文件后,我有三点体会。
第一,这是开局之年的“路线图”,让我们有桥有路不踩空。毛泽东同志讲过,路线确定后,主要工作就是解决“桥”和“路”的问题。市第六次党代会科学描绘了XXX发展宏伟蓝图,让我们知道怎么做。这次全会,市委又对“XXX攻坚战”等重点工作作出详细部署,形成了一批具体项目支撑,让我们知道开局之年做什么。我们相信,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地见效,成渝第二城的奋斗目标定能实现。
第二,这是管党治吏的“宣言书”,让我们有标有线不摔跤。全会审议的《决定》(关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党内监督巩固发展良好政治生态的决定)《规则》(中共XXX市委工作规则)和《规定》(关于重构政治生态的若干规定),是落实中央六中全会、省委十届九次全会精神的XXX体现,框定了用权“标线”,亮明了行为“底线”。市委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用制度的阳光照亮阴暗面,用制度的明规则驱赶潜规则,做什么、怎么做、什么不能做一目了然。我们相信,有这套制度作保障,XXX发展就能够行稳致远,广大干部就不会摔跟头。
第三,这是干事创业的“定心丸”,让我们有苦有甜不后悔。XXXX书记的重要讲话,分析了XXX未来的发展机遇和压力,表明了建设成渝第二城的决心和信心,未来几年必定是XXX发展史上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几年,也是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流汗出力、爬坡破难的几年。但市委不仅给了我们责任与重担,也进一步鲜明了导向,彰显了激励,体现了包容。如正向激励机制解决了想干事的问题、容错纠错实施意见解决了敢干事的问题,问责实施办法解决了不干事的问题,一定能让有为者有位、让吃苦者吃香。我们相信,未来五年的奋斗时光,必定值得每个参与其中的人怀念和自豪。
会后,XXX将把全会精神落地落实作为一个重要政治命题,作为讲政治的具体体现。初步考虑,在三方面发力。
一是做好“高点起步”的XXX支撑。大会提出,明年“XXX发展战略”要实现高点起步,确立了“三个高于”的基调和“XXX突破”的目标。XXXX书记讲到,XXX是XXX的名片。既然是名片,就应该更有成色、更有亮度。我们将按照市委部
署,力争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以上,为XXX高点起步、开创新局做好支撑。
二是当好“XXX攻坚战”的XXX先锋。在打好项目攻坚战方面,我们对接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贯彻市委项目建设年要求,先期布局了30个重大项目,即将启动投资50亿元的XXX文化创意产业园、投资100亿元的XXX综合保护开发和XXX整体上市等重大项目,年后还将落地一批项目,努力让XXX成为一个XXX“大工地”中最热火朝天的那一个。在打好脱贫摘帽攻坚战方面,2016我们工作的重点是强基础、补短板,已高分通过省检和第三方评估。2017年,我们将在圆满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旅游的带动作用,争取在“乡村旅游+扶贫”和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扶贫两个方面,出成效、出经验。在打好改革开放攻坚战方面,我们将突出抓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在2017年圆满完成试点任务,成功通过国家验收。同时,持续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对照市委“XXX千亿产业集群”“XXX重大工程项目”部署,结合XXX实际,源源不断地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XXX,努力实现借力发展。
三是抓好“明规立矩”的XXX落地。大会通过的《决定》《规则》《规定》等重要文件,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文件的每条每款,都非常务实管用。前段时间,我们为规范运行,已经按市委安排,先期着手研究制定相关文件(市委工作规则、市委常委会议事决策制度、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推动干部认真干事积极作为的意见、强化正向激励推动干部奋发有为的八项举措、强化责任追究推动工作落实的实施意见)。接下来,我们将认真学习研究《决定》《规则》《规定》等重要文件,结合XXX的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XXX明规立矩的系列文件,把明规立矩的各项工作全面落地、全面落实,确保人管住、钱管住、大小决策不失误。
发言完毕,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推荐访问:党委会分组讨论发言提纲 党委会 提纲 分组讨论